科学技术的力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1

如果您看过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执导的影片《阿凡达》的话,相信一定会被影片中外星球人物的独特造型设计、故事情节的想象力、影片画面精美的3D效果所吸引,被深深打动的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掀起了3D电影的热潮,带来了电影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

《阿凡达》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对我而言,启发有二:一是这部电影成功的核心仍然是思想文化和故事情节,就像我们教学中的学科思想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处理和呈现,应该说这是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是永恒的主题;二是大量高科技手段的融入使影片大为增色,为观众营造了如梦如幻的外星球世界,3D效果使得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置身于生长着各种新奇怪异的动物和植物的外星球原始丛林中,与电影情节相结合,自然生动,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令人难忘。如果我们想象一下,没有情节和思想,这部影片就没有了灵魂,但是如果没有了高科技的融入,这部影片的魅力也会大减。所以,我们应当看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力量,以上这个例子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找准关键作用点——信息技术整合与知识的分类辨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最普遍的PowerPoint课件到教学网站、传感器、互动反馈系统,再到如今的iPad进课堂。从态度上来讲,有些人追捧、热衷,有些人质疑、审视,也有些人批判、否定……在我看来,用什么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用来做什么、怎么用效果最好。这个问题特别值得研究,也是现在课堂上比较突出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原电池原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微观过程,教师精心制作了Flash课件,在讲解原理的时候,给学生播放课件,学生确实明白了、学会了原理,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分析、思考、假设、实证的空间,只是在观察了锌酸原电池有电流产生、铜板一侧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之后,就播放课件讲解原电池原理。这样一来,学生原本可以在实验之前进行的分析假设、实验过程中进行的探究取证、实验现象之后的分析解释过程,通通被课件所取代。表面上看,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如果再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师把概念原理性知识当做事实性知识来教的结果。

布卢姆在其专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中将知识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北京教育学院的季平老师在她的专著《教什么知识》中亦将知识分为四个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综合国内外教育理论专家的观点,他们都在传统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共同关注到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布卢姆更加侧重元认知,侧重反思和自我调控,而季平老师则强调知识与学习者自身、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和学习者与环境的共同发展。笔者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卢布姆的知识分类和相应的习得方法,如图1所示,并阐述信息技术应如何在不同知识类别的最佳作用点以最佳的方式达到最佳的作用效果。

图1 知识的分类及习得方法

学习事实性知识,关键是找准观察点和呈现点

事实性知识是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事实性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是一些孤立的表象和事件,也是一种经验、一种感性知识。如历史的事件、史实,化学的物质性质、反应现象,物理的运动状态和作用结果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思维加工的基础,是形成概念性知识的源头。对于理科来讲,事实性知识的学习重在观察,因此信息技术的作用就要有助于观察。比如实物投影,可以将在试管、表面皿等小型仪器中进行的实验放大很多倍,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到每一个细节,为真实的记录和描述提供充分的依据。用传感器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再以图表形式呈现,为定量化研究提供支持。对于文科来讲,事实性知识的学习重在史实或资料的呈现,形式和时机都需要根据需要而定,总的来讲,呈现的形式需要多样化,文字、图画、数据、视频尽可能交替呈现。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小学阶段就更多地需要图画、视频等形象化的形式,而中学阶段更多地使用文字和数据、图表等抽象化的形式。

学习概念性知识,关键是找准认知作用点

概念性知识是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学习的起点往往并不是零,学生源自于生活实际的观察会带给他们一些初始的生活概念,而使得生活概念走向科学概念,这其实就是概念学习的本质。从这个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学习的起点,合理地设计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大量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抽象概括,促使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发生顺化,实现概念的建构。信息技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地发挥作用,例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概念,再通过图表、视频、数据、文字制造认知冲突,还可以在学生深入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充当工具和手段,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学生新概念的建立。再比如交互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它的随时记录存储的功能,将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存储起来,在概括的环节调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识、实现概念的建立和深化。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2

一、需求分析

(1)大型工程分析与科学研究的数值模拟要求的计算量与存储量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海量的。多CPU并行机与大规模的集群环境为用户求解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更多的自由度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复杂和大规模的工程与科学计算找到了出路。石油勘探、地震预测预报、气候模拟与天气预报、人体基因与遗传工程、医学图像的快速处理、海洋环流和超导模拟等。此外,还可以作为超级服务器用于信息服务、事务处理、决策支持等进行应用。

(2)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业的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趋势,一些科学应用中的数据量已经从几十个TeraBytes发展到PetaBytes,并且在不断扩大。2000年科学应用每年需要处理的总数据量已经达到数百TeraBytes,2010年科学应用每年所要处理的数据量预计将要达到数百PetaBytes;数据规模指数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由摩尔定律所预测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增长。

(3)高能物理学实验: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通过把高度活跃的质子以超快速度撞击到一起来完成高能物理学实验,2009年夏天启动以来,这些物理学实验每年都会产生数PB的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预计会持续15年。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将会以协作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二、国内外同类云计算平台对比分析

1.国外云计算平台

(1)Google公司针对Google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而定制的专属云计算平台。针对内部网络数据规模超大的特点,Google提出了一整套基于分布式并行集群方式的基础架构,利用软件的能力来处理集群中经常发生的节点失效问题。这个平台先是为Google最重要的搜索应用提供服务,现在已经扩展到其他应用程序。

(2)IBM于2007年11月推出了蓝云计算平台。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包括Xen和PowerVM虚拟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并行工作负载安排。

(3)亚马逊凭借其简单存储服务和弹性计算云被运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通过这两个平台,个人或者企业可以将他们的数据和应用放置到亚马逊提供的云平台上去,亚马逊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共云服务中心之一。

2.国内云计算平台

(1)北京工业大学于2009年启动云计算实验平台项目,搭建了新一代的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是面向校内、校际及社会开放的公共计算平台,能够提供优质、稳定和可靠的高性能计算服务。

(2)2008年3月,无锡市政府共建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这是一个政府投资的软件园的平台,这个软件园平台目的为不同软件企业提供共享、集中的软件开发和资源的共享环境。

(3)2008年,中化公司在业内乃至全球建立起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整体系统的虚拟化和管理,形成了可托管多种不同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应用资源。

(4)中科院超算中心(自研) 、清华大学、上海超算中心(LSF调度)。

3.国内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的状况分析

(1)已有多个自行建设的千万亿次项目立项,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2)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计算峰值的实现,严重缺乏对科学计算的管理、维护、节能和使用。

(3)没有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量计算和数据处理,也对进一步提高计算性能造成了严重的瓶颈。

三、基本内涵与使命

1.基本内涵

(1)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并能快速响应多种研究项目所需的资源环境。

(2)支撑多种研发平台,为研究者提供独立计算环境;可以成为网格计算的支撑平台,提升计算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3)在大规模集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在物联网环境下如何对海量的数据集合进行有效管理等基础研究。

2.使命

运用虚拟化技术让各种应用运行在共享的资源上,运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应用之间的资源调配,提升学校公共计算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安全性,有效改善学校大型计算设备及通用、专用软件的使用条件,培养出一批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和高素质的科研梯队,并以本平台为依托产生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把我校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做出贡献。

四、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

满足我校学科交叉对科学计算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考虑各种高性能计算方案的特点和适应性,在既有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复合架构的科学计算平台,既提供能满足普遍性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通用化平台,也能够提供对重要科研方向提供高使用性能的专门化支持。

(1)实现科学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充分发掘计算资源,实现对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掘和利用,提高科学计算使用水平。同时也为校内其他信息(管理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等)提供数据的计算、分析、存储支持。

(2)将这一平台建设成为E-science的支撑平台,实现计算类科研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提供以科学计算和信息分析、使用为核心的科研协作和服务支持。

(3)从我校科学计算的长远发展出发,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支跨学科、跨部门的科学计算研究梯队。

2.建设内容

(1)硬件规划

1)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能够支持各种应用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集群和小机两种具有普适性的科学计算方案的计算性能,完善多级存储体系,实现高性价比的海量数据存储,满足未来计算发展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关键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需求。

2)构建“SMP集群+PC集群”混合架构,以满足用户各种用户工程计算和科学研究的需求,配置由XIV存储组成的存储系统来存放相关的数据,通过并行文件系统GPFS将数据共享出来供用户使用 。

3)共享内存的IBM Power 755服务器;250节点的云计算平台;60TB扩展存储规模;GPFS高效并行文件系统。

3.基于云计算构建管理和服务体系

(1)优化IT资源使用

建设统一IT资源池,通过简单高效的自助服务方式共享给所有计算项目使用,实现大规模IT基础架构的集中配置管理和资源的按需分配。

(2)计算环境快速部署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计算需求对应的是多种多样的应用环境,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引擎,能够按照不同的计算需求,在资源池中选择匹配的软硬件资源自动化安装部署,交付给用户的是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应用环境。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3

关键词:地下开采;金属矿山;三级矿量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 A

一、三级矿量的管理原则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采矿方法的成熟和采矿设备的更新,三级矿量的计算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被逐渐克服。采矿工作者根据不同矿山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相对应的采矿方法,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对各个矿山三级矿量保有量和保有期限进行优化。并提出了矿山三级矿量管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原则:

(1)生产探矿对三级矿量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矿床的赋存条件和不同的采矿方法确定合适的生产探矿工程,确保其符合工业指标规定的矿体边界固定值。

(2)三级矿量必须满足开采顺序和回采时间的要求。就一个阶段而言,其开采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某些局部矿块或矿柱也应在整体和时间上满足回采要求,对于不符合开采顺序的可采矿量不能列为三级矿量。在计算三级矿量保有量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对于阶段开拓工程量较大的施工阶段,开拓矿量的计算可以采用均摊方法。即开拓矿量的保有量可以用开拓阶段以上的工业储量,乘以计算期限内完成开拓工程需要的时间与设计下阶段开拓工程需要的时间的比值。

2)与已有开拓工程临近的小矿体,并且能使用现有的开拓巷道进行采准施工,其矿量也应计入开拓矿量;对开拓阶段内因开采顺序不合理不能及时开采的矿量,或者是要增加新的开拓工程才能回采的矿量,以及因为地质条件不能满足矿山生产要求的矿量,都不能计入开拓矿量。

3)预留的永久矿柱以及不能开采的底柱内所包含的矿石量,都不能计入三级矿量的保有量。临时矿柱在开拓矿量保有期限内不能进行回采的,暂时不能计入三级矿量;而在开拓矿量的保有期限内可以及时回采的临时矿柱,应按其具备的条件分别计入三级矿量相应级别的矿石保有量。

4)地下矿山中,与矿房同时回采的间柱、顶柱和上阶段的底柱,有回采设计的应计入采准矿量,完成回采工程的应计入备采矿量。单独回采的矿柱,按照回采顺序具备回采条件的计入备采矿量,不具备回采条件的应按照矿房的准备程度,相应降级计算。

5)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按照目前的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无法开采的矿量不能计入三级矿量。

6)矿块因为井巷坍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暂时不能进行采准、切割或回采,且处理所需的时间超过相应的三级矿量各级矿量的保有期时,该矿块的矿量不能计入三级矿量各级矿量的保有量。

二、三级矿量的影响因素

三级矿量的保有期或保有量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这些因素对三级矿量的影响过程和影响结果都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可作如下分析:

(一)矿山生产能力、开采强度的影响

矿山生产能力、开采强度是影响矿量管理的直接因素。进行矿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矿山实现持续生产能力的需要。一般说来,生产能力和开采强度愈大的矿山,要求各级矿量的保有量也愈大。

(二)矿床勘探程度的影响

显然,矿床勘探程度低,会使三级矿量的可靠性降低,因此应加大三级矿量的保有期限,以避免矿量可能失效。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生产勘探,提高矿量的可靠性,以缩短三级矿量保有期限,可能会更经济。

(三)矿体形态的影响

当开采薄矿体、形态很复杂的矿体时,单位采区的矿量较小,获得矿量的成本较高,三级矿量的保有期限应尽可能短一些。在开采厚大矿体或形态规整的矿体时,一个采区的矿量较大,可靠性也较高,但掘进工作量不多,满足矿量保有定额所需采区数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如果某一采区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生产,这就需要加大矿量保有期限,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开采厚大规整矿体的矿山,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四)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

矿体围岩不稳固、矿石强度低、构造性破坏多、采场地压大,在采准工程完工不久的采场内就会出现巷道下沉、支架破坏,以致采场报废的问题。这时应采取强化采场巷道的支护,或加强采场巷道的维护,或两种措施兼用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三级矿量的保有期限更短一些。

三、三级矿量管理新举措

合理确定三级矿量保有量,这一问题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许多方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采矿方法的改革、采矿设备的更新和采场参数的调整,国内许多矿山原有的三级矿量保有量不再符合现有采矿技术和采矿设备条件下矿山正常生产的要求,使得许多矿山在改善采矿方法和更新采矿设备的同时,不得不对原有的三级矿量保有量进行优化管理。例如,为了与采用的新式采矿设备相适应,某铁矿于 2001 年初对其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调整,造成其三级矿量保有期限不合理。有关专家对铁矿调整后的采场结构参数和更新的采矿设备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超前时间系数的方法确定铁矿的三级矿量保有期限。

对于某些地下矿山面临的三级矿量局部失衡的情况,可针对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矿山采矿方法特点及采场结构参数,通过增减采准或切割工程,对矿山三级矿量的不均衡之处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三级矿量保有量,保证矿山正常、持续、稳定生产的目的。例如因为备采矿量不足而导致三级矿量不均衡,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的大冶铁矿即是在原有施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特点及大冶铁矿采场的结构参数,合理布置切割工程、调整井下各生产工序的施工工作安排,达到增加三级矿量的保有量、平衡三级矿量的目的。通过在进路中部增加切割槽、切割天井以及切割平巷等切割工程的布置,不但使三级矿量恢复平衡,同时还可以优化采场的通风条件,改善采场的工作环境,提升井下施工的工作效率。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是一个多工序、多步骤、多次开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用系统论和整体性的原则指导地下矿山的采矿工程。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从系统的最终目标及其整体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地下采矿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

对于矿山的地下开采这个整体系统来说:矿床的勘探、开采设计、人力和设备的投入即是系统的输入;按开采设计对采场进行采准、切割、凿岩以及崩矿等工程即是系统的处理;运用出矿设备把崩落的矿石装运出即是系统的输出。但原有的三级矿量的划分形势并没有考虑矿体回采和矿石装运出的生产环节,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既没有输出,也没有反馈。显然不符合一个完备系统的构成条件,所以原有的三级矿量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能很好的反映矿山地下开采的全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专家按照系统论和整体性的原则,针对地下矿山开采中开拓、生产探矿、采准切割和回采出矿这四个主要的生产过程,提出四级矿量的概念,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四级矿量对应矿山地下开采的四个主要生产过程,分别是:开拓矿量、准备矿量、备采矿量和回采出矿量。

一般情况下,在全部四级矿量中有3组采矿场同时运行,并且相互影响。以组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衔接和交替。将开拓矿量中已经编号的各组,按先后顺序逐一完成四级矿量的运行。该方案基于系统论的原则对三级矿量进行改革,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但同时四级矿量的运行又过于呆板不能很好的适应井下复杂多变的地质、生产条件。

结语

近年来随着矿山年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开采深度的逐渐延深,国内大多数地下矿山都或多或少的面临三级矿量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的持续和稳定。为了保证开采的安全,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益和效率,必须对矿山三级矿量的合理保有量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定量计算和分析,以跟上矿山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海. 地下金属矿山产能优化及开采规划[D].中南大学,2012.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4

【关键词】 “两服务”理念;内容体系;基本原则

一、树立“两服务”的理念,深化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高技能)人才”.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都要基于有益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数学教师,须树立“两服务”的理念,努力构建“两服务型”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体系,为高效实施高职经济数学教学,达到服务专业、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基于“两服务”的理念,在重构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淡化理论体系原则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针对高职生源入学数学成绩不高的残酷现实,对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须进行颠覆性改革,需要根据高职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淡化经济数学的理论体系,精选必需、够用的实用知识,强化经济数学服务专业功能.

(二)数学教育对学生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素质的提高等的帮助作用是巨大的. 但对于强调对实用技能掌握的高职教育来说,还是应该更注重数学的工具作用. 要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出发,在选编高职数学课程内容时,实用性原则应该得到格外的重视. 要从应用的角度,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从财经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体系.

(三)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经典而逻辑严密的科学. 在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时,坚持继承性原则是必然的,经典的且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直接作用的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形式应该保留继承下来. 同时还应该注意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科技手段的进步,按照创新的精神,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思想和方法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内容. 要注意渗透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为现代数学开设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课程的教改经验,引入新的理念,努力突破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编排顺序的束缚,搭构新的体系和内容编排;可引入使用“数学工具”的新手段、新方法,如介绍数学软件等,为学生今后对数学的应用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统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这里的统一性可以理解为公共性和基础性. 对于那些不管哪类学校、哪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微积分基础,在内容的选择、体系的编排上可以统一要求. 而对那些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具有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的课程,可以采取“模块化”方式予以选择.

三、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实践

根据“服务”的指导思想和上述原则,我院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重新构建:

(一)搭建“模块平台”,把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按照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分成必修、限修、任选等级次模块.

(二)精选课程内容,遵循“服务”的理念,以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基本原则,以“淡化理论,优化组合内容,强化应用”为基本要求,精选教学内容. 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应用实例内容和实验内容,避免以前那种一门数学课学完后尚不知其所用的现象继续发生. 同时还要注意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机衔接,以避免内容重复.

(三)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巧妙编排内容顺序.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顺序的安排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借鉴许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整合课程内容,编排内容顺序,如按“案例(问题)提出分析研讨建立数学模型(概念、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理论(工具)推广应用”的思路,整合、编排某些课程的内容及顺序.

结 语

高职经济数学与传统的经济数学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与传统的经济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相比,高职经济数学内容体系改革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将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其他专业改革相结合,实现“多赢”的局面是当前高职经济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出新的方向和道路仍是当前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任务及使命.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科学技术的力量范文6

【关键词】;科学技术;价值;重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科学技术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中对推动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科学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我们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把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纳入到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系中,以期使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更新了人们的社会观念。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按照的观点,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既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又有消极的社会效应。当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认识不足及注意不够时,将会给人类本身带来巨大的灾难后果。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人文向度的困境。人文向度的困境表现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问题。人文价值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类和个体的界定和确认。现代科技所造成的人文忧患中,就有“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正如霍克海默所说:“看来,甚至正当技术知识扩大人的思想和活动的范围时,作为个体的人的自主性以及对日益发展的大众操纵机构进行抵抗的能力、想象力、独立的判断,似乎被削弱了。旨在启蒙的技术能力的进步伴随着非人化的过程。”科学技术正在生产和再生产不平等与奴役。

人的功能退化的问题。科技给人类带来了智力和体力的解放,但也导致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退化。高科技创造的现代社会造就了一个不利于人进一步进化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激增、人口分布的密集、以地理为界限的人种区别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致基因创新融入人类进化的条件已经消失。

2.生态向度的困境。生态向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不当运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伤害,过度的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氮、硫的排放导致对空气的极度污染,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可耕地急剧减少,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使得土地遭受污染,这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生态学运用的立场与方法,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进行反思,分析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探寻资本主义资源、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生态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在西方的滥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导致了两大严重问题,即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它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现象,而且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

在当代西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的滥用导致资源的枯竭,空气、水、土壤的工业污染特别是核污染正摧毁全球的生态体系。这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另外,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转,在目前社会主义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些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现象,比如说部分人唯利是图、部分群体道德素质的下滑,再有,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的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这些情况都是暂时的,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如何尽量弥补科学技术不当运用带来的负面损失,是科学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

把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仅仅建立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否之上,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这种科技价值思想的存在和实际应用,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加速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给社会全面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正如恩格斯所告诫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类依靠科学技术获得了人类自身的繁荣与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但是科学技术也把人类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继续进行的问题。环保主义者皮卡德说:“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的污染以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它是一种灾害,……在慢慢地毁灭人类,人类在慢慢地吞食自然,自然选择已经成为过去,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因此,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

1.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很明显,旧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念,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技术价值的构建也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体系,他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和重建。恩格斯说:“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不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所以,把生态价值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就是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体系。生态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之间生命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特别是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具体来说,就是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保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技术应该为生态环保服务,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是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既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使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就是把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割裂开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保证。以实现生态效益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社会效益最优。在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当彻底地改变原来那种人类中心主义,把科学技术的应用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走科技生态化的道路。

2.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在人类经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科学技术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带来了人的异化等一系列问题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人文向度的困境;社会向度的困境;科学技术与和平,发展的困境;生命科技的伦理困境等等。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开始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例如,科学技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科学技术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审美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心理等人文关怀。今天,科学技术不仅面临经济价值的检验,更面临社会人文价值的检验。

马克思早就深刻指出:对工业和科学技术不能仅仅从其表现效用方面来理解,相反只因为它们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才获得其价值。它们“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强调了在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时,要注意克服和消除科学技术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类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人文科学知识在传统科学技术中的新的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就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到人文化,以人为本,做到在实现科学技术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时,又要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处理好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的关系。同志在谈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指出:“科技进步应当服务于全人类,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人文――社会――经济三者的完美结合。同时,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科学技术的生态化、人文化又是一致的,统一的。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其实也就是科学技术的人文化,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强调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这本身就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友好基础之上。所以,把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结合起来,做到四位一体,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科学技术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在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困境时,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呢?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科技伦理道德作为指导。社会伦理道德能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实践已经证明,社会道德和伦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进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自身要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人格。加强和规范科技伦理的可操作性,使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真正在科技伦理的范围内进行科学技术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张明国.科学的社会功能[M].商务印书馆.1983

[5]陈筠泉.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王曦.促进技术生态化[N].经济日报.2005(6)

[7]孟建伟.论科技的人文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

[8]谭斌昭.科技时代应高扬人文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9]M.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