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效率

G623.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知识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科学性的探讨,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必须要从小学语文课程教授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一点相对于原来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改进,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水平更高,专业性更强。其次,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授式的互动方式,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水平。虽然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取得了进步,但是其实际的学习效率仍不高,所以必须要以此来具体分析如何更好的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效率。

二、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1.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较低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效率低的原因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低。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调动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缺陷以及语文课程的学习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性,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抗拒,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与老师的互动,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课程的效率低下,甚至将语文课程的学习看做一种负担,所以在这一大的背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2.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强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水平不强,许多教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课程方式的多样化的提升。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机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率较低,很大程度上与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有关,所以,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进行更好的反思

3.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过程不到位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程教授时的环节,而忽视了这两个环节,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力较差,以及课程的巩固性不强的问题。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相对较弱的,因此教师不能在课程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那么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必然会降低。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效率的可行性建议

1.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导入,让课程开始时就能充分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小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主探讨,但是并不能对小学生放任自由,教师在让学生发生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适当的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2.创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创新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单纯的教授的方式,可以采用讨论式的学习合作式以及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将课程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不能只拘泥于课堂上,教室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课堂,将语文思维渗入到课堂之外的生活中。

3.注重课堂辅导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教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课堂辅导与课后辅导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些任眨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让学生积极进行复习。另外,教师在课后对于相关的课后习题的指导也要充分重视,注重语文课程学习厚的课程的巩固,提高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成绩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也不能以单纯成绩为依据,全方位权衡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语文的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将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只有通过这些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何燕燕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 高校 语文 课程 教学论

一.引 言

自2001年至今,我国九年义务教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师范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须课程。虽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院校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和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遵循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结合其他学科教学优点,依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对高师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

二.教材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

(一)构建科学教材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应有以下三编构成,即语文课程与教学概论,中学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这一教材体系的逻辑关系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主体内容――教学技能训练。首先,课程与教学理论,主要是阐述语文课程教学的历史和研究理论,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语文教学的过程及其原则,为学生展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此外,通过开设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辅助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语文教师素质教育。通过语文理论教学的更新,是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中明确自身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第三,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主要介绍语文教学的设计技能、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和评价技能,通过让学生对全国中小学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分析,纵横交叉并且立体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知识。

(二)整合教材内容,增删有度。

全国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五花八门,层次不齐。新课程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以顾之川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为例(人教版语文教学):1.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各类中学的教学需要。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适当考虑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适用面。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3.突出“过程和方法”,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各个方向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需求,对教材应该适当调整。语文教学结合所在院校的人文、自然和风俗等方面,突出语文学习生活化。例如:西安是历史文化古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三.中英教学的影响及改革

中文教学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注重英语思维和四项能力的提升。两者有众多不同,也有许多相似性。导致语文学习或多或少受英语的误导。例如:Protect environment, everything begins with me. (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就是典型的汉语式英语表达,它受汉语表达的定势影响,学生可以直接表达成:Don’t throw rubbish here.

对中英文教学秉着“相辅相成,自我发展”的思想。首先: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地位至高。高等师院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与时展接轨,才是教学目标明确化。在突出英语地位同时,语文教学也要同英语具有同样地位。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内容,可以加入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次:语文与英语异同互教,所谓的语文与英语异同互教是指在两种语言教学中,包含相同内容的和不同内容的教学内容,要时常进行对比教学并相互借鉴。例如:对诗中月的教学,除国内作品古今对照外,还可以通过中外原作的对照教学。最后,强化中英文篇章的翻译教学。比如:《红楼梦》的外文翻译有很多版本,但是哪种版本最忠实原文呢?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外文翻译众多,但是哪种版本又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原文呢?通过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别样的体验。

四.高校教师队伍进修与研讨

自高校师范院校建设以来,许多高校的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导致他们个人教学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马克思哲学认为,从层次上看,人的需要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级,其中一至四级是属于缺失需要,具体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五到七级是属于成长或发展的需要,具体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新闻媒体报道的学术研讨,参会人员大多是专家或者中文系领导。此外,由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权缺失、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个体差异明显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未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教师在职进修培训存在功利倾向和培训形式缺少个性化、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制度的缺陷以及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自身要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保持谦虚向上的学习心态;2、国家制度和法律对教师进修加大保护;3、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推出科学有效的制度,并培训前和培训中薪酬和休假等要一碗水端平;4、政府对教师培训提供政策便利,并能够组织或资金支持;5、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教师进修行列中;6、在政府宏观把握,学校自我管理剔除官本位存在。

参考文献:

[1]武永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改革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20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介绍[J]http://.cn/

[4]Robert J.stemberg & Wendy McWilliams.教育心理学[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32.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95―01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它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辑排版的,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而“单元整组教学”这一思想的运用,可以达到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知识相融合的目标。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联系人教版语文教材知识,探究“单元整组教学”应用的形式,希望同行指教。

一、重视对单元整体性的设计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体现在教学单元的编排具有整合化的特征,而“单元整组”教学的宗旨是教师通过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达到强化语文课文知识关联性的目标,同时实施拓展性的教学手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单元教学内容视为教学的起始点,在整体单元主题内的共同点、知识点、思考点等课程要素的配合下,运用“同理可证”的教学原理,达到主题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使本单元语文课文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而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巧妙地将《乡下人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整合在一起。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下d与乡村生活有关的资料,例如乡下人喜迎春节的图片、春耕秋收的农田忙碌景象图片,继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资料,你对乡村生活有了怎样的体验?”此时教师发现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兴致是极为浓烈的,他们通过交流,总结了淳朴、乐观、勤奋等词汇。最后,教师回归课本知识,小学生又新学会了“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由此可见,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引领的语文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效是非常不错的。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升华情感体验

“课标”中提出如下观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知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组设计之时,应该紧紧把握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语文教师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以及《火烧云》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心思想进行梳理,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此时语文教师应用单元整组的教学思想,总结本单元的教学主旨――热爱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一定要紧扣主题,使其根植于课文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 对课程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

“学而不思则罔”,阐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与回顾存在的重要意义,“整体回顾 ”教学环节的启用一般是在“语文园地”模板的辅助下,学生总结学习本单元语文知识的规律,同时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整体回顾 ”的过程就是小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展示学习成效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景物”为主题的小组交流活动,那么小学生在对家乡景物特色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萌生了对家乡热爱的情怀。此外,“语文园地”中设有的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等框架中存在一些名言警句等内容,那么小学生在对本单元某篇课文进行学习之时就可以参照这类资料,达到充实自身语文文化底蕴的学习目标,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培养与强化。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课程人文主义渗透研究

中职语文课程多视为工具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语文教学不仅仅限于文化基础课,更多的是从语文的人文精神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情操和人格的建立。中华民族文化悠久,语文作为文化的精粹,其蕴涵的人文情感及精神是深刻而全面的。对于广大中职学生来说,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从语文学科的交际性、人文性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现状

从中职教育现状及生源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中职教育又是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科定位,对语文教学普遍重视不足,总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中职教育学科专业课教学为重点

很多中职院校为了突显学生的专业技能,甚至删掉了语文课程。从适应未来岗位需求来看,专业课固然重要,但忽视语文课程,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成长。2.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局限从任课多年的语文教师课堂观察来看,很多教师往往停留在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上,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忽视语文知识与学生未来岗位间的联系。一成不变的教学,学生无法从中感知和分享人生的经验和意义,自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不上来。

3.教学方法单一

中职语文课堂多沿袭高中教学方法,忽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原本基础差,再加之单一的知识讲授,师生间的互动不足,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在人文素质的提升。再加上很多企业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对于设备使用方法过于重视,忽视人文教育。

二、将人文主义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重要基础课程,要结合中职岗位技能训练,关注学生知识、文化、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育观念上,要贴合学生实际,以人为本,强化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协同渗透,制定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目标。

1.注重学生个性的激发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主义,首先是对学生自我的认可,要转变过去“重理轻文”的教学弊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课程教学本身是讲连结合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对于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丰富的语文素材;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兴趣来进行广泛阅读,理解和加深学生的记忆。

2.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

中职语文不是封闭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表达。语文教师可以从情感上来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语文。如在课堂教学上,将社会上的实例纳入到语文课堂,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出自我想法,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

3.挖掘语文中的美学价值,促进学生审美教育

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美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审美认知。如阅读一些人生哲理的文章,对人生的经历、感悟等进行渗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升自我情操。如在《将进酒》的教学中,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气魄,融合背景音乐来营造诗歌氛围,鼓励学生开阔胸襟,增强豪情。

4.引入优秀经典作品,促进学生价值观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梳理和遴选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升华心灵。如阅读钱钟书的《论快乐》,让学生从中体味什么是快乐,物质上的幸福是快乐,精神上的愉悦也是快乐,对于人来说,追求高尚的精神才是人生的境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蕴涵的人生道理是丰富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有益的。通过对经典文集的阅读,让学生去思考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拓宽语文课堂的知识性,将语文与生活,以及未来的岗位发展融合在一起。

三、小结

人文主义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从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性和生命感上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精神世界上来感知语文的气度和风尚。

参考文献:

[1]滕传姮,陆小玲.浅谈中职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J].职业,2013(30).

[2]李莉萍.浅论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3).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观念的创新 综合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

前言

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迅速改革,整个课堂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在语文上投入时间占了绝大部分,但往往收效却不够显著。本文认为,只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的发展。也只有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并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对当今初中课堂语文学习的现状展开分析。

一、对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初中生语文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然而大部分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教师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浓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除了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还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与沟通。然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注重单方面的知识教授。大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往往会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从而难以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教学难以形成一个互动性的教学模式,缺乏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不能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不能够了解学生对新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因此,学生没有能够发挥自主学习与双向交流的能力,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慢慢丧失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2)学生自身的语文阅读范围狭窄,教师指导阅读的方针较为粗略

在绝大部分初中里,学生每天阅读的资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教师也认为学好了教材也就抓住了中考的核心。这种想法并无大错,但若是想学好语文,学生的语文阅读范围就必须宽阔,包括传统名著,现代小说以及其他语文方面的书刊。老师需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再通过他们喜欢的书籍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语文知识面导致难以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方面也略显不足,即使一部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但却因为缺乏阅读的指导方针,使得学生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领悟书籍之中蕴含的灵魂,导致阅读的效果得不到真正的发挥,自身语文的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升。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日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教师需要在语文课程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调整,由过去较为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掌握,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新,则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充分展示出语文课程中教师的教学魅力和自信心。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倡导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基本形式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出师表》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歌曲进行课程的导入,在这样一个契合课程主题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学生进入那庞大的三国历史世界,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更完美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锻炼素质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阅读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师需要源流并重,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做出新的尝试。

三、开展完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与分享。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如在《孔乙己》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小组的学习模式,对文中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为什么孔乙己自身的生活与他人格格不入。这些问题相较于初中生而言是相对难以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讲授之下,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地思考,在学生得出答案后进行讲解,以促进学生对其更好地进行理解。同时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也能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四、结语

通过大量的教学事例,不难看出课堂上如何体现出生本教育理念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更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是完全不能忽视的,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使学生更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去思考问题,并且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还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成长。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多拿出一份思考与认真,更严谨的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更好的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蒋晓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思维方法》课程教学改革[J].江苏教师学院学报.2012,6:53-54

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高等师范 语文教学背诵策略

语文背诵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此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长期记忆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感官,增强他们学习体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现,师范生对语文背诵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与个人的学习习惯有关,而非是一种必需技能。这样的认识误区,一方面,忽视了语文背诵在积累知识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利于自身学习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容易给他们未来的语文教学产生误导,与现行的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视在背诵理解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理念背道而驰,产生教学误导。在高师语文教学中重视背诵教学,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1.培养学生自觉背诵习惯,乐于背诵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形成的核心载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习惯,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认识和感悟,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自觉背诵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教学应有之义。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背诵习惯,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利,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空间和时间,并能够进行自由的学习发展;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一定的背诵规律习惯,建议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觉背诵课程学习内容,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章,以便他们能够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再次,要培养学生广泛猎取的背诵习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多种体裁的文章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应该对学生的背诵予以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有晨读的习惯,因此我在每一周都布置一定的背诵基本篇目,按照作品形成先后顺序或者作者代表作品等进行安排,让学生在自觉背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例如,在秦汉作品中我们建议学生以《诗经・氓》、《诗经・蒹葭》、《天时不如地利》、《过秦论(上)》等为基本篇目,建议学生就这些作品中的经典语段进行背诵,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学生在这样教学思维的引导下,不仅能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为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2.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对于背诵的恐惧除了拍费时耗力之外,更多的是背诵的内容过多,难以激发背诵的激情和兴趣。其实这样的背诵教学,一方面,未能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另一方面,这样的强迫压力,必然会使学生的背诵记忆不够长久,不利于他们知识素养的积累和运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以为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是改革当前背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背诵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文本的重要内容和经常使用之处,发现其经典;其次,做到删繁就简,删除一些与文本思想情感无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减轻背诵记忆内容,调动学生背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求学生在记忆一些经典名言警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感悟,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予以呈现,提高学习效果。

我以为,教师在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差异和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背诵教学体系,特别是与学生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息息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在背诵记忆和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这些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中,鼓励学生能够自行挑选出一些具有青春活力的美文佳句,以供所有同学能够欣赏背诵。例如,有位同学对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非常欣赏,便通过博客的形式予以传播,很快在同学之间传播开了。此时,我就建议学生不妨背诵,很快得到响应。有的同学甚至将歌手杨千桦演唱的《我在桥上看风景》歌也呈现了出来,在听唱中加深了理解感悟。

3.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促进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在背诵学习中更是如此。因此,我以为,在背诵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人文性关怀特点,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自由学习范围。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背诵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趣,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根据语言习得规律,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习者的情趣喜好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基础之上。这就是说,在背诵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课程的背诵学习。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能够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彰显人文主义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背诵记忆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他们自身学习发展的一种需要,更是他们作为未来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思维模式的发展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当前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这是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以为,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主要体现在:(1)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读”的方式,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学习环境要求,采用默读、朗读、轻读、唱读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意识注意;(2)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建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特点分时段、分篇章等方式来进行背诵,以此来增强他们背诵的自信心;(3)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背诵学习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多种学习感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记忆习惯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不仅能够乐于开动脑筋进行背诵学习,而且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背诵学习才华。

总之,在高师语文背诵教学中,教师应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背诵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水平,而且能够在丰富语言素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第1版).

[2]朱行舟.职高语文背诵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3]郑国民.关于背诵优秀诗文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