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1

关键词:地形测量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两方面的专业技能[1]。而地形图测绘的技能在我院主要以《地形测量》课程为基础,以《光电测距及全站仪应用》和《地形图绘制》课程为辅。《地形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为主,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育和养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地形测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实践教学的客观因素

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1)因为高校扩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也没有复习,因此在实验课的时候还是很茫然,该做什么怎么做都不知道,等着老师重新讲解;(2)因为学生比较多,实验课都是分组进行,在现场讲解和演示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学会,如果每个组都讲解一遍,有部分组在两节课的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实验项目。

2)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水准测量部分有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实验,学生在实验课上只关注本次实验的内容,还不明白这些实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者以后的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即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化和程序化,缺少实验的系统性、层次性。

3)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核难度大

由于实验课时较短,加之学生分组分散作业,在实验课现场一般难以安排实验基本技能考核的环节,而且如果是分组不合理,有部分同学就会依赖会做的同学,或者刚好那个组的同学都不会做,那么本次的实验课就完不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方面,往往只能参照学生的实验报告。因此,不但实验小组测量成果的优劣不易辨别,学生个人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也欠严谨与科学。

2. 对策与建议

1)增加实验指导老师,与上课教师共同指导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对各种仪器的使用熟练以外,还应该对工程测量专业的所有实验都熟悉。在实验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所用仪器设备,分类分组,节约领仪器的时间。实验过程中,与上课教师共同承担实验任务,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课的前提是分班做实验,否则两个班同时实验,增加了实验指导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测量实验,比如水准测量,一般4个人一组,若按一个班40人,每个班级会有10个组,每个教师负责5个组是比较合适的。

2)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完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亲自演示型教学、任务模仿型教学、启发性教学、思考性教学、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等[3]。

3)掌握实验的关键环节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仪器数量与学生使用频率的矛盾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容许学生在课堂之外再从实验室借仪器进行实验,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重测补测学生量或组数[5]。每个实验都有一些关键环节,比如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实验,关键环节在于水准仪的读数方法以及视差的消除措施,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同学熟悉水准尺的刻画以及读数方法, 并明白水准尺黑红两面刻画不同的原理和差值。

4)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改进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将过程体验、平时表现、小组表现三方面结合,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程的学分,实行笔试与实际操作、 内外业测绘相结合、小组与个人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思想,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基础性实验项目的考核,可采用实际操作成绩占60%, 理论考试占30%, 实验报告占10%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任务性实验项目采用实习小组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测、绘、算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亚东,何宽.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32):31-33.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西方设计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纯粹的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并开始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在技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致力于摆脱单纯的形式模仿而导致的创造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传播和提升我国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设置、课程规划与定制化内容设计关系密切,而高校教育目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和专业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精神及实践,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主要注重于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现阶段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是顺应国家教学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政府、学校及各教育人士在认真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匮乏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回应相关生产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现阶段,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依靠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很难实现差异性生产,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盈利空间较小。长此以往,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市场及相关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可以改变我国艺术设计市场及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的窘境,用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及生产力,并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并打造知名民族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兴趣点及优势,并据此确定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偏重美术教育环节,偏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初衷,陷于一种盲目跟风和模仿西方艺术设计浪潮中,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市场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及国家、艺术设计市场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如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理念以及与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背离。比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未能突出“设计”尤其是“创造性设计”这一方面能力培养,仍将其教育内容定位在美术教育环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脱节,未能很好地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创造性人才。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师教育方法、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差距,从根本上来讲,为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单纯的美术基础教育环节之上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比如注重培养艺术设专业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及发散能力,提升应物象形的绘画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并关注其兴趣点,从而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方向重点培养等,改变过去“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论证的是其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设计出不同美感作品的过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求同思维有助于找到现存事物的共同点,尤其是现存事物和拟创新性事物互通的存在基础,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设计基础的获得;而求异思维则侧重于寻求现存事物与拟创新性事物的不同点,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设计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事物。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侧重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其一,明确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美术基础教育、模仿性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加重创新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比,加强创新性、实践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其二,侧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建立求异思维的应激第一反应,改变求同思维在其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地位,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应激训练提高其求异思维的灵敏程度。

其三,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受特定教学内容、特定教学老师的人为限制,鼓励其将零碎的观点在分享、发问、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观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框架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构思,不强制规定结果,着重评述其思维形成、内容构思的过程,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同时使其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以及改善途径。

其四,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日常的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表,并根据每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形成的途径、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三)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之上,两者互为基础,缺一不可。毫无专业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仅关注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认清以上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快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着重提升学生造型能力、思维方式的技法型课程。在过去高等艺术专业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这三方面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割的状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未能将创造性思维从一而终地进行贯彻,在教学前期已形成的思维僵化很难在后期通过寥寥数语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体系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制度是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阶段均着力灌输、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接触这一专业的伊始阶段就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从而大力推进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总结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被逐渐引入各理论学科及生产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有其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创新的普遍共同点,其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出和现存事物不同结果的过程,包括创新性观点、创新性工艺、创新性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独特价值。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和专业范围中在未来将逐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倒逼艺术设计方向需要快速改革。高校教育的目前最优效果的方式依然聚焦在课程设计板块,因此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整体考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5:12-13.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3]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3

现在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门类中列于数学大类之下属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方向的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术型硕士,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两类。两类硕士生的来源均是四年制本科生,学术性硕士生源的一般要求是数学或统计学专业毕业,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则只要求是理工科及相关专业即可,二者差别较大,专业知识的起点高度有差距。

在培养目标上,两类硕士差距就更加明显了。学术型硕士要求可以进行基本的专业理论研究,有继续进行高等理论研究的素质和潜力,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金融、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术性的硕士生更强调理论学习和理论基础的训练。专业学位硕士则要求较好的专业知识实用能力,了解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思想和软件应用,实践能力强,具有分析解决带复杂数据分析背景的实际问题的潜力,强调的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各种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战能力。在国外发达国家,目前均有应用统计专业学位博士,就是说将来在我们国家,优秀的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可以进一步攻读专业学位博士,这类博士应该对实际问题有敏锐的眼光,对各种实用的统计方法有全面的了解,知晓其长处与不足,可以解决复杂的实际数据分析问题,因此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概率理论基础训练应更加倾向于实际,倾向于在统计学中大量用到的概率论知识。这就决定了对两类硕士在概率论基础知识要求方面有很大不同。在概率论基础方面,由于两类生源的本科知识体系中都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起点,概率论部分基本相同,内容是:概率基础及公式,随机变量及分布,随机向量及分布,数字特征及计算。在硕士生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考虑两类硕士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分别在概率基础课程中安排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对学术型硕士生,通常开设《高等概率论》课程,以测度论为起点,具有一定的抽象度和深刻性,讲授一般观点下的积分、可测变换,随机变量及向量,概率理论、基本公式独立性,不等式和极限定理,数字特征与相依关系,讲述高度抽象的测度控制理论、拉冬一尼古丁定理、抽象的条件期望理论,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论证基本功。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开设《概率论基础课程》,不涉及测度论等抽象内容,但是要把在实际应用中所有数据类型所对应的概率密度形式及演算作为重点加以训练,内容应该集中在常见随机变量的回顾,特殊类型的随机变量(既不是离散的也不是连续的)的引入和背景,条件概率演算一特别是连续变量对离散变量、离散变量对连续变量的条件概率计算,复杂情况下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计算等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推演能力和问题归类能力,例如要求学生会计算贝叶斯理论中常用的二项变量与贝塔变量的联合分布,通过这个联合分布来来计算相应的广义条件概率密度及条件数学期望。另一个例子就是给学生们详细介绍对连续型随机变量进行截断以后得到的截断随机变量的分布推演过程,讲述清楚该类型随机变量所对应的广义密度函数与原来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这类随机变量既不是连续性的也不是离散型的,使二者的结合体,在生物统计、工程试验的数据集合中经常会出现。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4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实践育人;公安院校;改进措施

公安院校实践育人,从整体上看,是教育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从个体来看,则是公安院校学生为公安工作的更好实施打下基础以及公安院校教师更好的教学。人民警察,是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人民警察工作更好的开展,其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是检验公安院校实践和教学情况的直接反映。新时期下,培养符合新时期公安队伍要求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实践育人,作为公安院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应当成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一、新环境下公安院校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学用脱节

学以致用,是自古以来追求的学习模式。当前公安院校的校内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使这些知识能够体现在未来的公安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在公安实践中,诸多业务知识本应在学校达到的,实际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出现了严重的学用脱节的现象。

当前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学习、实践学习、结合学习等[1]。

所谓基础学习,即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在全面性上有一定的认识和学习,而基础学习又是实践学习和结合学习的必要理论基础和铺垫。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后期的实践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学习和应用存在较大的脱离的现象。

实践学习,即当前公安院校均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公安学下属的各个分支学科,如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治安学等分支内的诸多专业性课程。此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实践和理论处于动态并重的地位。而当前公安院校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上,则是将重心主要放在了课堂的教学上,学生们也已经习惯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因此,造成了在公安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难题。

结合学习,主要是指公安院校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结合学习。当前公安院校开设的公安专业课,很多都是环环相扣的,例如侦查学课程的学习需要法律方面一些课程的辅助,现场勘查课程的教授和学习,需要以刑事科学技术体系中其他课程的辅助才能更好的进行。因此,结合学习成了当前公安院校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各个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成了独立的学习,也同时为后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就造成了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二)实践流于形式

当前公安院校的专业实践会有数次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校内实践过于形式化。校内实践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所以造成校内实践中,学生以了解流程为主,不能达到深入实战一线,了解更深层次理论的目的。校内实践过于形式化,造成了实践的形式化严重,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践最终目标。

第二,校外实践过于任务化。校外实践主要是在假期和课余时间,此类实践主要以基层为主,在校生的校外实践多是学校接受任务后统筹安排,统一进行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由于任务色彩鲜明,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将校内知识加以利用,忽略了知识储备和运用。

(三)缺乏创新

当前公安院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理论课程的教授上,仍然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想象空间,给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实践育人方面,公安院校的实践育人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实践育人在校内的体现较为单薄;在校外的发展不够全面,学生在实践时不能将自己的学业成果很好的运用,也使得学生在专业创新上也缺少必要的动力。缺乏创新,导致公安院校学生在教育中很难突破原有的一些理论,难以找到更快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公安工作实际问题。

公安院校的改革政策已经出台,在新背景下,需要的公安院校毕业生应当是全面发展,业务能力够强,实战能力够硬的专业性人才。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在公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更应该成为在公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源泉。

二、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实践育人的措施研究

(一)兴趣继续提升

兴趣在实践育人中应当是最好的工具。公安院校在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在学科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完成相应学科的任务。同时在实践育人方面,兴趣作为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素质,进而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实战技能。对于兴趣的培养可加强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第一,加强在学科互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公安业务知识。学科互动,则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吸收,自我发展的新的学习高度。学科互动在教学方面的提升,则是在学科的关联性上给与更多的提示。因此在此类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更多的结合其他课程的互动,多学科联动机制,使得本学科在课程上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能够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公安院校实践育人的新发展会起到更大的发展作用。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范文6

【关键词】 刑事图像技术;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进举措

刑事图像技术是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影像技术,记录、显现和检验与犯罪有关客体的一种专门活动。[1]是公安刑侦、刑技人员侦破案件的一项重要警务技能。刑事图像技术课程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侦查、治安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当前犯罪活动日趋呈现国际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严重态势,对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对公安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该学科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基础性等特点,所以,刑事图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需要紧随时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素质公安人才。

刑事图像技术是在刑事照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光学、电子、计算机和刑事科学技术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性突出的应用学科,不仅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验证、巩固和深化理论教学所学的理论常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思路,尊崇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等素质,所以,实验教学质量必然会影响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分析和认识目前刑事图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改进实验教学的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落实的一项工作。

一、刑事图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刑事图像技术领域所使用的影像设备器材随着当今科技的突飞猛进更新换代很快,新型设备的投入使用颠覆了原来教材的体系,学科范畴不断扩大,内容愈加丰富。但是教材建设却没有适应这一变化,落后内容并未及时淘汰,致使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与实战需要脱节;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欠缺,从而造成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欠科学。

2、实验项目设置不全面

目前教材中实验项目的设置主要围绕刑事照相相关内容,而刑事录像、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等应用性技术,实验项目的设置较少,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弱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相应实验课的训练,学生很难深入领会理解这部分内容的理论内涵,更是不能扎实掌握技术要领。

3、设备数量成为制约实验教学成效的一大瓶颈

要开展好实验教学,就需要拥有足量的仪器设备做教学的保障。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造成仪器设备的频繁升级,甚至更新换代。很多新型的仪器设备往往价格不菲,缺少经费支持,难以及时更新或难以及时足量更新,这就造成仪器设备的拥有量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量。经常会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容易造成部分实验学生轮空,最终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4、实验教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目前,大多数公安院校没有设置实验序列的岗位,缺少专职的实验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人员不能安心于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岗位。另外校方在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上普遍缺乏统筹安排,例如:缺乏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的规划和措施,缺少培养实验室建设的带头人等。实验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只会被动应付日常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实验教学方法有待优化和重构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演示法、验证法等,这些方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操作或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步骤完成相关的实验流程,学生通过参与,验证了结论的真伪。但是,这种“照方抓药”的旧模式,使学生对问题缺乏一定深入的思考;忽视了学生在遇到不同情况时创造性地解决矛盾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的方法有待优化和重构,优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实战的需要、教育对象的不同、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特点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应当灵活而多样。

6、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刑事图像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都没有把学生技能掌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而特别对待,普遍采取简单易行的期末闭卷考试得分加平时成绩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生临近考试时,突击死记硬背理论概念,应付考试,长期以来,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态度,养成以应试为目的错误的课程观。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全面体现出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也不能及时将教学效果反馈给教师作为改进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提高刑事图像技术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进举措

1、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和硬件的建设

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推进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实验教师的配备问题。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加大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学术造诣深厚,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才能,并且热爱实验室工作的专职教师。调整政策,制定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把人才留在实验教学岗位上。加大投入,筹措资金,进行实验室硬件建设。优先购买授课面大,基础性强的设备,力求实验教学用设备与一线使用设备同步更新。

2、编写贴近实战的实训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的更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新时期学科内容体系的变化,迫切要求任课教师紧跟专业和学科发展,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整合学术成果,编写内容涵盖全面,设计新颖,贴近实战,方法步骤规范的实训教材。

教材的编写要不断总结、完善刑事图像技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变化;课程内容要能够体现本学科知识层次中的本质内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主干线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要突出;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密联系公安机关的实际需要;努力反映时展和学科前沿成果。

3、构建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引导该门课程的学习。开发实验项目,增添实验开出量;以实验为中心,辐射相关知识点,以点带面,建立实用性、实践性为导向的教学体系;[2]通过实验项目搭建实践与理论的桥梁,学生通过对实验项目的操作练习,能够切身体会到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而转化为直接经验。例如由室内照相带出闪光灯的操作技巧,再由闪光效果带出闪光灯指数、色温等概念,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

4、探索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多种方法灵活应用,相互配合,有机结合。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探索更加适宜实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多感官教学法。多媒体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挖掘多媒体技术在视觉、听觉、动态演示以及交互性的优势为实验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以多种形式表现不同教学内容,从而构建视、听、思、说、练等多维一体的多感官教学法。例如对刑事图像技术课程中影像设备的构造、构图技巧等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将相关的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可以采取将数字设备与多媒体直接相连的方法,对该门学科中相关的实验性内容进行实时演示;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实训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点评,这样就直达每个人的问题之所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改善学习效果。

(2)注重示范教学法与探讨教学法相结合。积极开展示范式和探讨式相结合的形式,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尝试。该种教学法将刑事图像技术课程适合的内容,设计为直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把一些繁复的内容简明化,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获得直观的感性材料,在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认识,教师趁热打铁,抛出问题,组织讨论。教师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善于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参与进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促进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数码相机的功能的时候,可以每组配备一台相机,在教师的引导下同步进行操作。学生熟悉相机功能后,再抛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开拓思维。

(3)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教学法。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刑技工作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这两种类型的基础之上倡导新型的探索性实验。教师根据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性的技能训练项目,实验设计中充分留有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激发学习的钻研精神,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例如对一张模糊图像进行清晰化理,让学生根据模糊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设计处理方案,整个探索过程包括查阅资料、咨询问题、拟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比较分析、论证及评估等基本要素,探寻规范有效的处理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实践检验,动脑思维,完成由实践到再认识的思维成长过程。

5、加强实验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搞好实验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是实验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实验教师要对实验课严密筹划,精心组织,才能保证实验课顺利的进行,一般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提前做好实验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检查设备状态,准备场地,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具体实验项目安排实际参与实验指导的教师人数等。第二,明确分工,搞好配合。实验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确保实验学生不轮空,切实获得到位的指导。第三,归位设备,做好保养。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要及时进行检查、清点,对发现故障的设备及时维修,正常的设备进行常规保养,以备下次使用。

6、构建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机制

在期末闭卷考试得分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基础上,增添实验操作考试环节,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不光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考查技能掌握水平。实验操作考试重点考核学生能否正确、规范的操作实验仪器设备;能否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过程;能否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平时成绩部分,通过加大实验课程完成情况的得分比例,激发学生对学习技能的重视程度。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自身特点,加强对刑事图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重视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将更有利于培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人才的实战需求。

【注 释】

[1] 杨玉柱.刑事图像技术实验课教学法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2.93-97.

[2] 姚园园.刑事图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3.7.120-122.

【参考文献】

[1] 李博.刑事图像技术课程多模态化教学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9(上)215-217.

[2] 陈昭.刑事图像技术本科实验教学分级改革之思考[J].净月学刊,2014(1)124-128.

[3] 冯季英.《刑事图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及改革思路解析[J].法制博览,2015.05(下)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