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1
关键词:分类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每一位大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体现出差异性,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才能挖掘出发展潜能,使每一位同学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不同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开展分类指导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扩招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校生数量的增长使得每一位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在校生社会构成渐趋复杂,素质状况多样化,辅导员需要针对每名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人素质特点提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工作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二)多元文化思潮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影响加大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同时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渐增多。但也应注意,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基本状况的把握,大多处于对同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普遍性认识,没能从学校具体育人环境和生源特点、学科专业等方面分析特殊背景下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需求,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实践上,还没有建立区别不同学科、专业和年级学生成长需要的差异性指导体系。
(三)当代大学生成才愿望强烈,发展目标多元化趋势增强,学生急需科学合理的分类指导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缺少自我规划的能力,有部分学生甚至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在大一、大二时放纵自己,到大三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盲目学习,学习缺乏动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缺乏执行力。
二、构建分类指导模式遵循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要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舞台,鼓励每一位学生发挥特长,让他们所学专长得到充分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学生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价值观、思想认识等方面,而且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在正视差异、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校“分类指导”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针对性原则
掌握每一个学生现状, 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前提。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多留心, 多观察, 并通过多种形式对每个学生加以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解剖, 针对不同学生重点分析,制定分类指导的具体目标,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准确依据。
(三)操作性原则
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各项指标体系要客观,分类方法要明晰,便于操作实施,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样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三、我校构建分类指导模式所采取的措施
(一)以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及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为抓手,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2006年9月,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2008年,为推动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向纵深发展,学校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根据约谈情况建立档案,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合理规划未来,明确努力方向,并定期检查和回访每位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增强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学业规划的重要性。2013年,我校根据当前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将原有的约谈卡和学业生涯规划手册改为约谈手册和学业生涯规划书,改版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简洁实用。
(二)分阶段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类建立各类群体学生档案
为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包括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全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等。各院系按年级、按专业分别展开调研,并结合思想工作面对面,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间,详细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听取学生对学校建设、发展、管理等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做好班级心理困扰、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排查工作,分类建立院系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贴心、优质的指导与服务。
(三)以大学生分类指导为抓手,探索推进学生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学校支持院系超前谋划,依据院系学科特性,密切联系实际,制定适宜的分类指导办法,鼓励并且支持院系首创精神,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践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制定精细明确、方式灵活多样的分类指导方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为不同需要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高质量的指导与服务,从而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点、有特色、有实效,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院系积极探索分类指导,特色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自探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指导方案以来,增强了院系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院系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分类推进,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明确发展方向,针对学校学生群体及专业特点创造性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0年起,学校对19个院系大一新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等状况进行了调查,详细分析了新生的思想状况,形成了20万字的分析报告。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先后有19个院系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针对2010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资源环境学院根据考研的学生遇到上自习座位紧张、教室经常变动等影响学习的困难,积极联系,设立了考研自习室,派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自习室的安全和良好秩序,以自习室为阵地,先后举办了考研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备考和报考培训会等活动。考研自习室设立后,深受同学们欢迎,考研自习室的设立有效推动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林学院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学生沙龙”,使面对面工作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拓展至普通学生之间、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干部之间、学生与专业课教师及学院领导之间的有效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生需要,统筹学校教育资源,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指导课”“百场素质报告会”“出国留学主题讲座”“就业指导课”,深受学生欢迎。
资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2014ZZ008)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2
一、开展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
第一,在全校用问卷形式开展调查。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思政教学部、校团委联合拟定问卷题目,由各二级学院团干部、辅导员具体组织实施,对全校80%以上的学生进行调研,而后对问卷统一梳理、分类、综合归纳、作出结论。问卷内容主要围绕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风貌、思想道德等进行询问。问卷涉及面广,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况。问卷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分类,能看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思想状况、活动规律的差异。问卷具有广泛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特点,通过问卷既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况,又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思想状况的发展规律和差别。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调查不够深入,无法面对面深入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达到随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用开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由思想政治研究所、思想政治教学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二级学院团干部、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按照分工组织一个或两个二级学院学生代表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代表由各二级学院团干部、辅导员挑选组织。人员不宜过多,力求每个人都能发言。学生代表组成兼顾到年级、性别、优秀学生、一般学生、相对后进学生等各个层面。也可以按年级分别进行座谈,这样可以较详细地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座谈内容面不宜太宽,可选择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力求谈深谈透。时间长短可根据情况而定。这种调研形式的好处是能对话交流,直击问题所在,便于及时沟通,并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不足之处是调查的面较窄,范围较小。
第三,用谈心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员工,特别是各级党团组织成员,人人都要用结对子谈心的方法搞好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所、思政教学部、团委以及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更应积极带头做好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一般来讲,一个人按照个人工作实际和可利用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两三个、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交流的内容围绕思想状况这一主题,可以从一个两个或更大的范围进行对话交流。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面对面从关爱的角度对话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真实需要并给予解决。不好之处是因人员分散,分类集中难。
第四,利用手机、QQ等现代工具进行对话交流,这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普遍易行,可利用课余时间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及时传递和交流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和途径,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而后针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时段的思想成长发展变化规律,为有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人人参与的群众性的教育工作。只有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广泛深入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参与,才会形成合力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靠上抓,党委成员人人抓,各二级学院院长要亲自抓,并安排一名副院长靠上抓。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还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及其他群团组织的作用,引领广大学生都自觉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二要充发挥思想政治教学部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除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好课,还要带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尽量担任辅导员,这样更有利于把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所的支撑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所,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以思想政治教学部、共青团、科研处及辅导员队伍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机构。它们主要职能和任务就是通过问卷、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谈心交友、手机对话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在深入广泛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想脉博、活动规律的研究和揭示。他们提出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更切合学生思想活动实际,效果更好更明显。研究所的研究活动应常态化、群众化、科学化、时效化。
四要深入持之地开展学英模树新风活动。榜样是旗帜,榜样是方向,榜样是镜子,榜样是标杆,榜样是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英模辈出。高校是青年茁壮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立身树德的主阵地,用鲜活生动的英模事迹教育学生,是培养他们成长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引导他们,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英模事迹净化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思想,陶治他们的情操,树立他们的高尚品德,让他们在英模精神激励鼓舞下茁壮成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3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思潮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倾向;扩招使在校生人数剧增,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二是网络的普及使得交往变得平面化,大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增强,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和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失灵。
三是在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当今社会,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补充。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和费巩训导师的倡导下,浙江大学率先借鉴英国导师制的优点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当时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是为了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人格、增进师生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专业改选等方面的改革,对本科生广泛实行选课制和导师制。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更替阶段,培养精英人才,服务四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做人也是另一重要任务。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和课堂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在给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兼有了育人制度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的性质。
北京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为了贯彻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导师既不是研究生导师也不是班主任,而是顾问教师,有责任心的教师才可以担任这个顾问教师,目前该院本科生导师制收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快速适应和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师生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融洽。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导师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问题为主要方向,在将科研和教学融入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华中师范大学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通过导师组织学生活动,个别指导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排除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给学生提供了正确有力的方向指导。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多方调研,经过对回收问卷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师生及时交流,帮助老师跟踪大学生思想动态
根据导师制落实的具体规定,导师或导师组与同学保持通畅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联系交流,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样频繁密切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入,更易于导师及时了解大学生正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以便更加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关于学习和人生规划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有助于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自由,更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加上导师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式交流,这样,同学们更易接受导师的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向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在我们的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在遇到困难时视困难的情况与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导师制的交流与传统交流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导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实时并且双向的,教育的形式由模式化的灌输方式转化为自由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会吸取导师提供的宝贵信息,同时也会有所反馈,易于教育工作者深层次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导师的职称,而且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只有不到10%的同学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其余都是老师主动联系学生。出现这样的结果,从导师方面来说,沉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师没有太多额外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指导同学学习和生活的工作上来;从学生角度来说,虽然最初普遍对导师制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认同,但在实行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很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二)导师制的制约和测评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自由和谐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无法利用过多定量的指标来限制执行标准并评价实施效果,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激励,使导师制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对导师制满意度调查中所出现的结果,只有不到3.2%的同学对导师制表示满意,36.7%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而不满意的同学接近五成达到49.3%。这说明导师制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足,及时完善。
(三)导师的分配制度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大部分高校的导师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导致部分学生与导师之间没有达到最优最默契的组合,影响到师生对导师制互动缺乏动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57.3%的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由于跟导师不熟,缺乏信任感,不会选择跟导师倾诉。最后的结果是只有12.4%的同学认为导师制让自己受益匪浅,20.5%的同学认为导师人很好,但不主动找学生使自己觉得不受重视,59%的同学认为和自己预期相差很大。这说明了广大同学在和导师的相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让导师制的作用得到完全显现。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在思想认识上,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地位
1.提高师生双方认识,加强宣传工作。在导师中充分宣传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导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中去,尤其选择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采取导师组的形式,保证每组内的导师相互协调搭配;鼓励同学与导师联系,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2.树立典型,奖励模范。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对活动形式好的和沟通交流效果突出的小组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并不断在导师和学生中间宣传导师制的作用和学校相关政策,定期表彰先进典型事迹,对其他导师组的活动和工作给予指导。
(二)在制度上,完善和健全各项相关机制
1.完善激励和测评机制。对于在导师制的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导师应及时给予宣传和嘉奖,但对工作的评价应主要考虑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成果,可以定期开展座谈和调研活动,及时跟踪导师制实施情况。
2.完善导师分配制度。起初分配导师可以采取随机原则,但后期应根据师生双方意见给予调整机会,使导师的配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尽量提高同学对自己导师或导师组的满意程度,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
(三)在形式上,期待多元化和创新性
1.发展多种沟通渠道和活动形式。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成功的经验实例,将师生之间的活动多元化,扫清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厌恶情绪;利用现代的互动方式,包括博客和公共主页等信息平台,击破部分院校地理上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与广大学生交流、沟通,将导师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2.与学长辅助互动有机结合。可以让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加入导师制执行计划,即每个导师或导师组配备若干名学生助理,负责与同学的日常定期沟通和常见基本问题的解决,同时,同龄人的加入往往可以让广大同学对导师制增强亲切感。
3.把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老师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这些个性突出的学生,所以娱乐性的教育有时却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爬山、组织娱乐演唱等活动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而导师制是近年来新兴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实施效力的工作方式,相信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导师制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定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田建国.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4
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方面的内容。个性包括由气质、性格、能力等组成的个性心理和由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需要组成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心理学的内容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其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品质的过程。
一、运用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1、研究对象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认识、立场和思想品德,这与心理学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人的思维来改变人的认识、世界观、价值观和并以此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2、教育目的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质;心理学的教育目的是处理好心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因此,在教育目的上他们也具有相关性。
3、内容上具有相关性
思想是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尚的思想是认识情感、意识、需要、动机、性格和各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只有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同样具有相关性。
(二)以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1、积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问题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从微观意义上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二者的主体性有机整合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缺失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首要障碍,而以心理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对症下药的作用,它有关需要、动机、角色等的研究理论对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的心理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人的所有有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因需要而发出的,心理学家们用动机行为的图示来说明人的行为的产生过程。在这个图示中,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起点,紧张是需要在未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不安状态,动机是需要和紧张驱导产生行为的内部直接原因,而需要、紧张、动机都属于人的心理要素。
(三)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当今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生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迷茫、压抑和焦虑严重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渴望正确的人生引领,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很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学就能够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健康,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因势利导,实现其思想的转化过程,其实质是人的心理内容和行为的转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心理学的规范研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同时表现在人的行为中。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前期就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及规律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三)心理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学生沟通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运用心理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对策
(一)尊重当代大学生心理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社会环境,同时也依赖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重心理活动的正确引导,充分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把握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分析与把握。只有尊重大学生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并且要学会平衡调节,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要善于把学生的求学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形成群体性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上升并发挥到为国家、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上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三)明确大学生自身定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并把教育目标寓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新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遵循客观规律,建立长效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更新的台阶。(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2]唐小杰1 需求、结构、功能、效应)))现代学校教育功能的探究[ D]1 博士学位论文,1993.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
[4]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1).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5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的选择
为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我们从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形式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感恩回馈社会和心理健康等维度设计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并在新疆五所高等院校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新疆地区院校的2000名贫困大学生为总体目标进行调查。本次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发放问卷,采用被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问卷由21个问题组成。此次调研得到了各院校的大力支持,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0份。分别就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形式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感恩回馈社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一些第一手的数据,对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
2、调研结果与分析
当问及“你对未来的规划”时,其中有11%的学生认为“没有考虑这个问题”;89%的学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个方面可以分析出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关注,较积极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贫困大学生参与学校社团的调查中,23%的学生认为“没有多大意思,没想过”;42%的学生认为“能参加固然好,没参加也没什么”;35%的学生“已经参加社团”。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多数贫困大学生参与团体活动的行动较被动,原因来自个体和环境较多,在这方面可以多做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到团体的活动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和意义。问及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时,41%的学生选择了“自强自立的品格”;23%的学生选择“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36%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出身”。贫困大学生大多数能够认识到个人的优秀品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能够起到催化的作用,但仍有部分的学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思政工作者关注。问及大学生毕业后到艰苦贫困地区工作的看法时,13%的学生选择“我愿意去”;78%的大学生选择“最好能留住城市工作,实在不行了再考虑去”;9%的大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有去艰苦地区奉献的心理准备,其中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明确愿意为奉献社会。
3、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3.1建立贫困大学生信息的档案。为了准确地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状况,更有效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学校可根据校院或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登记和摸底工作,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作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资料。学校搜集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档案。既方便学生对自己信息及时、方便地更改,又大大减少了数据登录修改工作量和出差错的可能性。协调全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落实救助等帮困助学工作。为学校有关部门掌握学生的经济困难状况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也为实现帮困助学工作数据的动态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3.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经济贫穷往往有自卑心理,但却对集体怀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融入观念,渴望的集体的肯定。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十分敏感,容易产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的放矢,认真细致地做好对贫困生的引导工作。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引导贫困大学生超越家庭环境给他们个人发展的制约,认识走出逆境的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与发展,要积极提高自我,发展自我。针对贫困大学生对周围生活的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工作,选择典型的事件和情境,逐步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在各种诱惑和挫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社会变革的复杂变化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心理相容的原则。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坚持“尊重、说理、引导、激励”的原则,以情感人、以情教人,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关心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无声。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能有所作为。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6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广泛关注并且能够引起很大社会影响的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就业、住房、医改、教改、社会保障等。从涉及成员看,有工人、农民、农民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公务员、白领、离退休人员等;从表象看可分成经济、民生、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牵动着各领域、各类人群的切身利益,也包括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我国现处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转型阶段,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社会热点的快速广泛传播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现时期,大学生普遍生于80、90后,正处于人生认知的活跃期,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敏锐力,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较大的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方式主要是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大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教学途径、社区和家庭、各种新媒体、社会实践、人脉交流等途径,感受和体验着许多社会热点问题,但是这些热点问题在网络信息昌达的时代和网络监管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心智发展、社会阅历及认知等方面还不成熟大学生群体正确引导。间接影响主要是指大学生具体感受社会心理气氛特别是社会情绪的途径如人际关系、群体心理气氛、周围人群处理公务或外部事物的态度和活动规则、社会公共活动秩序、网民情绪、民间舆论与牢骚等等。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心理状态基本一致。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以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难点,其前提就是努力做到“三贴近”,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今大学生早已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社会的现实性和多样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更是紧紧牵动着他们的神经,教育者如能清醒认识到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来大家的广泛关注及讨论,教师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水到渠成、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鉴别和分辨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是个体“钟摆式地寻求自我”的特殊时期。其心理还不成熟,易感情用事,思想观念理想化,在面对一些消极的社会热点问题时,极易产生矛盾、偏激的思想,甚至丧失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利用一些典型的社会事件是最好的“现身说法”,通过正反面典型的引导和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法制观,促使他们重新审视事件,“进得去,出得来”,进一步提高社会分辨能力。
3.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焦点。这些复杂的热点问题能够促使公众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社会道德、利益、公平等的意愿和思考。大学生也是公众,社会热点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进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求真务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4.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思想教育,这个阶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方面的要求。社会热点问题“知名度”很高的,学生乐于探讨,教师可带领学生挖掘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浅显化,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踏入社会、规划人生、规避风险等做好准备。
三、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一个正确认识之后,我们考虑如何将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1.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教师除了扎实搞好课堂教学之外,也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设计教学,通过讲座、BBS、演讲、辩论、调研、参观、撰写小论文、问卷调查等探究式活动进行交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结合社会热点,利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实习及公益类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社会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敢于批判,坚持真理,锻炼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提升胆略和勇气。学校需完善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再是成绩优先,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从长远来看,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更深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他们心智的健康成长,增长阅历,增强社会防腐拒变的能力。
总之,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入,为大学生提供观察社会、了解自身、思考未来的“窗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2]黄金柱,鹿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
[3]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15).
[4]曹国华,黄俊化,刘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热点事件相结合的有效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5]刘树良.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6]高凡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探究[J].中国市场,2008,(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