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1
关键词 施工进度;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按施工的逻辑进行合理安排,以反映施工顺序和各阶段工程而貌及完成情况,然后确定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或者网络计划图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控制施工进度,当出现偏差及时作出调整的过程。[1]
2 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原理
2.1系统控制原理
工程项目实行进度计划控制,一般按施工过程的划分,应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影响全局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建设前期准备、地下与地上、土建与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项目经理应根据工程进度严格要求落实有关劳动力的调配、材料设备的采购运输。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立进度控制部门或进度控制人员,该部门或人员应与企业、子项目团队、各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如从项目经理一直到工作班组都能设独立的检查系统进行检查、调整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便于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2][3]。
2.2 动态控制原理
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偏离时,应分析原因,再进行纠偏,使得两者的差距尽量缩小到零,当调整完后以新的施工活动为起点再继续进行施工活动,其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施工进度,这样循环往复,直到项目的完成,形成一个动态可以灵活调整的系统。
2.3封闭循环原理
项目的进度计划应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可以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调控、再检查、再计划、再实施等等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通过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断地纠偏两者的差距,直到施工的完成。
2.4信息反馈原理
信息反馈原理是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通过基层管理者将现场的施工数据逐级向上级反馈,直到项目的最高决策者,上级根据汇总的信息进行进度计划实施、调整,重新计划等一系列策划,直到项目施工的完成。
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进度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决定其他施工管理工作进程的主导因素。它具有施工项目管理的时效特性。工程进度是用时间度量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带有时间的特性,即不可逆性、空间上的广延性和工期有限性。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企业的生命。一切劳动的节约,归根到底是节约时间,因此,进度管理和控制是项目运行中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动态的综合管理。在进度管理中,抓好进度目标职能管理工作,做好计划统计之外,还必须注重全面工作的协调一致性。项目进度运行和控制程序,应按照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其控制方法可采用主动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的方法[4][5]。
3.1计划阶段的控制
事先对计划任务进行认真分析,充分预计可能出现的偏差和事故,经过周密计划,使组织措施、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和资源保障计划尽量得到优化,用提高计划精度和可靠性来避免偏差和事故,或将其减到最小的程序。施工计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对计划的调整是必然的,只有按期调整施工计划,才能增强计划的指导作用。
3.2实施阶段的控制
实施阶段的控制即过程控制。实施中必须合理组织,对各类计划应进一步核实与调整,做好上岗教育与培训、技术交底等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专业业务部门履行进度监督,应进行现场跟踪监理,做好工作进展原始记录。项目经理应加强计划平衡调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3检查与处理阶段的控制
检查与处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可分割的阶段。但就其控制特点而言,属事后控制,检查是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管理人员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日常进度检查,并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进程中,管理人员应经常去现场检查实际进度情况,收集相关进度数据资料,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偏差,有利于及时控制进度,这是进度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点。
4 工程项目进度检查与处理的方法
在项目进度监控过程中,一旦出现进度偏差,即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时,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确保进度总目标的实现。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工作:1.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2.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3.确定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4.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5.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那么如何进行偏差分析呢?我们一般使用的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挣值法等。通过这些图形的比较,我们就能找出出现进度偏差的原因了,然后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具体方法如下:
4.1横道图检查法
横道图检查法是将检查的结果用标记标注在相应计划进度横道图上进行比较,既可以按时间进度标注、检查,也可以按时间进度和比例标注、检查。具有记录和比较简单、形象直观、易于掌握、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具有工作之间逻辑关系表达不明确,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无法确定等缺点。它主要适用于工程项目中某些工作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局部比较。
4.2 S型曲线比较法
一般项目的施工速度都是变化的,就整个施工过程而言,开始和结尾阶段的施工速度较慢,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上的进度呈S型曲线形态,曲线上个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期问的施工速度。S型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上分别汇出计划进度曲线和实际进度曲线,进行比较。
4.3香蕉曲线比较法
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方法之一,香蕉曲线是由两条曲线组成,以同一开始时间、同一结束时间的S型曲线组合而成的闭合曲线。对于同一个项目的网络进度计划来说,各项工作如果是以最早开始时间来计算而绘制的曲线,我们称为ES曲线,同样的,如果以最晚开始时间作为起点来计算而绘制的曲线,我们称为LS曲线。因开始点与结束点重合,故呈香蕉形。在一般情况下,ES曲线上的其余各点均落在LS曲线的相应点的左侧。同一时刻两条曲线所对应的计划完成量形成了一个允许实际进度变动的弹性区间,只要实际进度曲线落在两曲线之问,就表示项目进度控制在合理的理想状态。
4.4前锋线比较法
前锋线法也是用来计较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一种图示分析法,但是它比其他的曲线分析还多一个功能,可以比较两者间的费用偏差,使用起来更加全面,综合性要好。前锋线法主要适用于时标网络计划,如果要检查某一个时刻的进度,第一步就是以这个时标点为出发点,把与之相邻的几个工作的实际进度点连接起来,依此类推,将检查时刻正在进行工作的实际进度点依次连接起来,组成一条一般为折现的前锋线。按前锋线与箭线交点的位置来判断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
5 结论
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Kerzner H.Project Management: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Scheduling and Controlling.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id,l 992;
[2]Auburg,Taylor.Engineer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nnual Seminar Symposium,P 785・791,1991,Managing for Quality;
[3]段素芳.论项目管理中施T进度的管理.山西建筑,2008(2),238~239;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制药设备;管理;维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技术在制药设备中的应用,新时期制药设备呈现出复杂化、大型化、自动化以及连续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对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已经位列制药大国,其制药设备的生产、制药数量等都排在世界的前列,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必须提高我国制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水平,以此保障药品制造的安全性、高效性,并不断的提高我国制药设备的使用效率,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以及药品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此,下面将从我国制药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探索新时期制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方法。
1 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现状
目前,我国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发展现状呈现出不均衡性、差异性等特点。具体而言包括制药设备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制药设备生产任务繁重、使用寿命短,制药设备维修成本高、维修周期长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不符合市场对于制药设备的预期。此外,相关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不高的原因还与相关制药设备体制落后有关。在新时期,传统的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思想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事后维修、事前不理”的现象存在。另一方面传统理念还导致企业员工责任心不强、管理认识不足、维修技术不过关等问题的存在,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新时期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严重滞后。
新时期我国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领域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管理模式往往流于形式,责任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刨根问底究其缘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加深,制药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针对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不能与时俱进,设备使用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和维修记录等工作混乱,甚至出现设备图纸和说明书丢失等现象。其次,新时期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从业人员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动力,技术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无法满足新时期设备智能化的要求,人员思想滞后、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企业在购进和使用大型制药设备后,没能够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维修制度,没有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没有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忽视对制药设备的“事前管理、事中维护、事后修补”的一体化的管理与维修措施,造成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流于形式。
2 新时期制药设备的管理
2.1 强化从业人员的工作意识
GMP管理规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包括食品、制药等行业的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制药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强化。为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制药企业必须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将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传输到每一位从业人员心中。众所周知,制药设备关系到药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等问题,制药设备因直接与药品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直接接触,管理人员对于生产工艺的理解,对于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的认识将能够强化其工作责任心,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内在工作动力。从企业层面上而言,制药设备的选取非常重要,不仅决定了药品生产质量是否合格与企业生产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员工的认知。只有努力提高药品生产设备从业人员的工作意识,强化其从业技能,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管理成效,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并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2 完善机制,明确管理任务
新时期制药设备呈现出大型化、自动化、连续性等特点,涉及到设备设计、制造、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因此,制药设备的管理工作其核心也是围绕制药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展开的。为此,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完善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维护提高制药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安全性。在此过程中管理任务需要进行细化明确,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设备的维护以及设备的验证控制管理等工作成为构成设备管理的子系统。设备的前期管理强调设备对药品生产工艺、设备验证验收等工作标准的校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工作则是从业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协调,人员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职业素养的提高,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全面提升。最后则是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完善责任奖惩制度,并制定严格的落实考核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效益。
3 新时期制药设备的维修策略
3.1 强化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工作
所谓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工作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事后维修观念,为适应新时期制药设备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制药设备的内在要求,企业应以GMP管理规范为要求,开展预防式维护工作。以技术为基础的预防式维修工作替代传统的事后维修。在制药设备交付、安装、使用等全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制药设备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问题。力争将设备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同传统的维修理念相比,预防式维修工作将维修工作提前到事前管理的环节,以此及早发现设备故障,从而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设备的经济效率。针对我国制药企业普遍采用的以设备磨损规律和零配件的使用寿命等为基础的强制性周期检修工作而言,预防式维修避免了因设备工作环境的变化、使用情况的差异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节省了制药设备维修的成本,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并给企业的持续生产提供了保障,提高了企业药品制造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2 重视制药设备的状态维修
通过对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手段,获取制药设备的运行信息,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前,有针对性的开展维修工作。重视制药设备的状态维修工作,要求企业对借助相关故障监测仪器和技术,对制药设备进行连续性或者周期性的跟踪监测,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设备状态的评估,从而及时准确的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并进一步采取预防性处理措施。在开展状态维修工作过程中,制药设备的状态监测,信息搜集与处理关系到该项工作的成败。为此,需要强化维修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保障其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准确的分析,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准确的判别设备故障的性质、类别、发生部位、危害程度、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等,为完全排除故障提供保障。
4 结语
新时期制药设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复杂化、大型化、自动化等趋势,对其管理和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良好素质的从业人员,健全的工作机制,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技术等是保障制药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并最终帮助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韶坚.制药设备维修问题探讨与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
[2]徐伟.浅谈制药企业设备维修模式变革[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刘秀丽.浅谈制药企业设备维修模式变革[J].电子世界,2014(12).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与发展 管理方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1、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而言:在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各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不但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大力建设,而且也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新的快变,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全新问题、全新矛盾,在观念、方法、内容等领域还处于被接受状态。所以,面对全新的发展态势,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发挥其巨大能量,现如今,必须做好创新发展的改革,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途径。
2、对于我国的发展形势而言:随着社会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交流日渐紧密,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的传播,这样势必会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难免一些人会被这些消极的思想而腐蚀,这样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这些思想上的波动和改变,严重的影响了思想政治建设和发展,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如何改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已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当务之急。所以,面对当前的问题,势必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3、对于国际发展格局而言: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各国间的交流日渐紧密,导致西方文化对我国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之“和平演变”的思想文化渗透,使资本主义的腐化思想严重的侵袭到我党的马列意识,使得一些干部和党员在思想上对马列主义的信念开始动摇。所以,面对西方文化的毒害,国际格局的变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是解决当前面临严峻挑战的必要手段,是巩固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精神的思想支柱。
二、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不做到与实际接轨,这样就会出现认知的肤浅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化,使教育与群众脱节,难以达到时效性。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务必要将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务必要联系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对网络技术及全球化的思潮影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渗透。这样才能在实际问题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思想政治工作要将群众紧密结合:群众是历史的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人,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工作领导的根本,也是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要以群众为基础,把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符合群众的思想,这样,才能让群众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中来,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群众思想的积极引导,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群众的思想意识中。这样,我党才能依靠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落实,并仅以创新寻求更好的发展。
3、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内外教育的相结合:教育分为外因教育和自我教育,外因教育通过学校、社会及家庭教育,这是所谓的外因,而自身教育是内因,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自身教育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渗透到群众,以正面的教育来激励群众、引导群众。这样不但起到外因的作用,而且由于长时间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使得群众自身对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4、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的内部矛盾紧密结合:现如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这一系列的变革,使得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等,都处在嬗变之中。这样,不断的引发了人民的内部矛盾,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出现各种不同的阶级矛盾,有利益之争、思想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都需要及时的处理和协调。所以,针对这样的重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机制等全面的创新与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各种新问题及新矛盾的有效方法。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一项严峻而长远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需要结合人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人格魅力,从而来促进全面发展。所以,我党要做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准备,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发展,从而有效的推进我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雨君,任祥华,麻冀南.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 理论前沿, 2008,(07) .
[2] 杨钒. 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J]. 党政干部论坛, 2008,(02) .
[3] 姚爱萍.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4) .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4
关键词:企业 质量管理 新理念 发展方向
传统的质量管理仅仅局限于技术管理,并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导致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要跟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前进脚步,必须在不断地发展中找出适应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制定创新、合理的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不落后于其他市场竞争者,走在社会市场的前方。
1.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企业质量管理已经从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企业管理的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依据实际现状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理念,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新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检验把关仍然是许多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质量管理发展的浪潮中,企业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的寻求对自我认识、定位和管理的突破。
1.2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探索热情。我国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由于质量管理的检验过程中人员因素的不稳定性,企业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1.3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的质量认证是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下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优于多种原因造成。企业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企业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和顾客所反应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经济效益也没有显著的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革新方法缺乏持久性,没有做到长期坚持运行。质量管理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没有全面的协调发展。
2.树立企业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2.1以质量发展进步为核心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经济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迅速进步的现代社会,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造以质量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创新全球化市场,将质量与科技严谨的结合起来,深入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与质量水平。
2.2以顾客为先,开拓企业广阔前景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环境、内容的不断变化发展,追求顾客满意和信赖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创新理念,顾客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决定因素。顾客的认可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前进动力,是企业长期长远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与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必须围绕顾客为中心进行,并由顾客参与其中。企业随时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心理动态变化,打造顾客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开拓长远的发展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诸多企业管理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企业应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企业只有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才能推动企业的质量和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企业应当尽快转变质量管理理念,强化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精神支柱,提升企业管理文化,可以有效地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树立企业文化精神,激发企业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的理念不断创新进步,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发挥企业最佳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的质量管理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在质量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为前提发展的今天,必须创造出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的质量管理水准,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速度,发挥企业自身的最佳质量管理水平。
3.2以企业技术发展为核心
企业要发展,过硬的技术是关键,技术实力是让顾客满意、信服的最佳武器。结合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发展动向,随时准备革新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引进最先进、高科的技术设备,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好充分准备。
3.3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把握企业质量管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完善企业质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明确提高和改善企业质量,迅速提高企业在全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的深入实施和快速前进,相对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就自然而然的相对发展。
4.结语
企业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对质量管理给予重视,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发展的规章制度,创新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清发展前进的方向,以顾客为先,创造企业长远发展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朱业霞.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5):64-65.
[2]李海燕.浅谈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如何突破传统改进[J].创新活力.2010(6):279.
[3]张亚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我国质量管理的困境及策略.[N].科技创新导报.2009(20):215-216.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5
2008 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部门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这种认识差距主要体现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管理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贪污受贿、挪用、盗窃公款等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控制活动不当。主要体现为公司治理结构权责不分、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员兼任、人事政策不相匹配、独立董事制度不落实、内部审计虚设等,导致较多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缺乏与内控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风险管理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借助数据库和相关管理软件进行集成管理,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实务中,由于重视不够,投入成本高,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见。
对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的监督薄弱。企业监管机构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为外部监督体系,也不尽如人意。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各自拥有其不同的发展历程,但二者在2004年COSO的整合框架中实现了融合,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如下:第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而服务的。第二,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 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第三,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为了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产生的。早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物侵吞和信息欺诈风险,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财产安全和信息真实,而现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转变为市场竞争风险,所以风险控制就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强化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理
1.建设有效的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体系。风险识别就是企业在风险潜伏期就要识别出其危害行为, 是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阶段;简单推测出风险之后,要对此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风险评估应符合全面客观的原则,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规划风险预防的措施方案,规避企业风险。
2.控制战略风险。企业对战略风险的控制,应选择恰当的总体战略,控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企业并购风险;控制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方面的风险;控制投资、融资、担保等财务方面的风险。
3.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可以构建电子信息系统,没有条件的,应建立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评估的内部制度,理顺风险信息流程,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到达管理层,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风险信息依据。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构建以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推进和改进激励和约束机制、及时准确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设立董事会决策与监管的支持系统、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自身和其职权行为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明确职责,把公司的财务治理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
2.加强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主体明确,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以内发力推动内部控制。其次,完善企业全员培训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加强风险意识培训、监督和考核。
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
知识管理方法论范文6
关键词:桥梁;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道路桥梁市场中,仍旧存在着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行为存在,这些行为为工程成本和进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损失。现存的主要问题有:
1.1缺乏严格进度控制
目前,道路桥梁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难度较大,严格施工进度的缺乏,致使在较短建设工期下经常出现延期完工现象。众所周知,我国建设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任务较为繁重,其涉及和影响因素也较多,比如拟建地区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各种事先难以预见问题的频繁发生也给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致使其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严重。再加上合同工期通常较短而建设工程周期一般较长,致使在严格进度控制缺乏的条件下,竣工验收阶段经常延期。
1.2严重资金浪费
作为施工现场各种资源以最佳组合的状态动态投入生产的保证,对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施工材料的优化采集是阶段施工目标完成的基础,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然而,近年来,建设施工市场优化采集施工材料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的缺乏成为普遍现象,这一现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投资成本,致使项目工程资金严重浪费。
1.3薄弱的施工质量监管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项目工程在使其施工管理内容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造成了质量成本与工程数量之间愈显突出的矛盾。因此,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富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对相关责任制度的忽视和监管意识的淡薄,致使其监管工程质量的力度薄弱,施工现场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1.4频繁的设计变更
在建设施工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不可预见的设计变更,因而致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进行设计变更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麻烦和问题,从而使施工活动正常进行存在不稳定因素。
2优化施工管理问题的措施
针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2.1强化对施工现场的进度及质量控制
对施工现场进度与质量的强化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控制施工过程。作为施工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要严格进行。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通常是由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各种作业过程综合构成。因此,要严格控制其每一施工工序,要根据设计要求中对工程质量的规定和衡量标准确保步步到位,在严查各种偷工减料行为的基础上,组织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相关质监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其体系得以全方位落实和实现。
(2)控制施工工艺。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的严格控制主要体现在选择施工方法上。因此,在进行施工方法选择时,要重视其经济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对工程项目进度目标及其计划成本的实现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同时,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施工工艺选择时,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结合施工情况对其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和适用性进行随时的检查并及时进行更换或调整。
(3)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正常性的保证要以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完全保障为基础。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对施工进度的确定将总进度网络计划作为其参考的根本依据,要在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结合自身实际施工能力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专业工作进行分解,从而对差异进度项目的分期目标进行确定,使动态控制施工全过程的目标得以实现,促使工程项目按期完成目标的贯彻落实。
2.2优化配置材料与资源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要强化对材料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其合理配置与优化选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保证人员措施。在进行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时,要对专业素养高技术能力强、管理精干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入场组织,使持有相关证件的具备上岗资质的各种工种各种专业的专业技术工人数量得以配备充足,使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充分贯彻落实得以从人员配置上得到保障。同时,还要结合施工进度的具体计划安排,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施工高峰期投入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数量得以保证。
(2)保证设备措施。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道工序较为繁杂,对配合人工作业的各种大型机械设施设备较为需求。因此,在管理施工现场时,要重视安排的合理性,在统一调度、同一组织的过程中,确保各种机械设备最佳效益的充分发挥。投入该工程项目的各种机械设施设备要在维护保养后才能组织进场,同时还要对工程齐全、技术全面、数量足够的维修力量进行充分配备,使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施设备的保养与日常维护得以保障。通过对施工现场各种作业机械设施设备建立和实施机长负责制,通过严格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使机械设施设备的最佳利用效率得以充分保证。
(3)保证材料供应措施。拟建设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地区通常具有不便的交通条件,因此其在进行材料供应时,往往能力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施工阶段管理要强化对材料供应的保证。可以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提前备足,使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施工阶段,有关单位的物资部门应该对材料的运输供应能力和质量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进行反映,特别是要重视对进场材料运输通道通畅性的检查。对施工阶段所需材料的选择要结合施工阶段总进度计划进行,通过对各种施工材料提前编制分期需求计划,在物资部门与材料供应商或生产商长期供货或生产协议签订的基础上,使材料供应对施工进度的不利影响能够降至最低。
2.3强化监管施工质量的力度
工程项目的监理要对制度全面严密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机构监管及政府部门监管等三位一体的监督和控制,使监管工程项目的力度得以强化。同时,各单位还要重视对自身监管权利的行使,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多方协作监管的基础上其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2.4规范变更设计的程序
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负有监管责任的各部门应当利用现有条件对变更设计的审批程序进行规范,使变更设计管理得以强化。有关单位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进行充分论证的同时,还要在坚持保证施工进度、节约成本、优化设计原则的同时,对设计进行变更,促使工程建设有序、高效进行得以从设计环节上保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桥梁工程施工的高效有序,我们桥梁施工管理在造价、进度、质量等各方面必须面面俱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规范施工管理的各项程序,强化施工管理的力度,用合理的成本建设更多更好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重实;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张旭辉;如何加强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J];才智;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