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1

关键词: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处于电子科学技术发展链前沿的电子材料与器件,是许多基础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则是我国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潮流中,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已经变得势在必行了。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完善和创新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呢?

1完善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模式是基石

要想完善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在课时安排上。总课时要多于八十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占十分之八左右,实验教学课时占十分之二左右,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及情况,对教学课时进行微调;第二,在教材选择上。目前,我国与典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相关的书籍很多,这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教材。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教材选择时,除了要考虑书籍的经典性以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即许多学生对本课程接触的较少,具有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院校就可以组织学校的教师进行课件和讲义的编写,设计出适合学生心身发展、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来;第三,在教学形式上。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是一门既包含了物理学科特性,又包含了电子科学器件工作原理的教学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技能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达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就要积极地转化教学形式,采用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这两者的时间,促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得以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课程快速发展的目的。

2创新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理论教学是保障

在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提出了“理实结合”的教学理念,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意识。为了达成这一点,教师就要把传统电子科学技术专业重视理论概念、定义、规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和转化,重新设置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可以更轻松、更好的去理解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具体的知识体系构架。例如在进行实际的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讲授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即材料科学基础理论、量子物理基础、固体中的热导与电导、现代固体理论。此外,在进行每部分的理论知识的教授时,教师还要适时的融入一些实践操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际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弱化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

3改进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实验教学是关键

就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而言,其中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教师一定不能因为实验教学复杂、不好控制,而减少其课时。那么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首先,在实验开始前,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充分的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有了“根基”之后,再指导其进行实际操作。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检测环节,像是提问回答、布置试卷等,检测的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安排学生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写下来,以避免走马观花的情况出现。此外,在设定实验课程的时候,教师还要确保其单一性,换句话说就是要不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程相重复。

4革新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评价体系是核心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下,对于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评价这一环节,教师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即所制定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与传统考试评价这一模式相区别的,可以适当而科学的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日常中的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的高低等纳入评价体系,以此来增加课程评价的灵活性、全面性、公平性,将学生学习的重点转向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促使学生得以不再被局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不再受电子材料与器件定义、规律、实验步骤等理论知识的束缚。像这样,打破传统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评价体系,增加评价条件,实现多样转化,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得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巩固和内化专业知识,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5结语

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在电子信息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既是组成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巨大保障。总而言之,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质量已变得势在必行。为此,为了更好的开展这门课程,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反思,并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手段的选择等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也只有这样,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才会迎来刚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钟铁钢,蒋芳,赵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林承友,邵晓红,祁欣,战可涛,王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2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专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80-02

一、行业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当前时代的基础产业。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新材料新能源是导向。从节能减排上看:我们都知道液晶显示技术取代了CRT,已经占领当今市场,同时出现的还有PDP(等离子体)及即将出现的TFT(铁电液晶)等新型的半导体材料,这些产品比起过去的CRT显示器,不仅是外观形状上有优势,功耗低、辐射低、发热量低,符合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而LED(发光二极管)势必要代替现在的照明,在未来将占领整个照明市场。美国现在进行的光伏计划就是用高亮度Led代替现有路灯照明,这将节省全美40%以上的电力能源。同样日本进行的国家阳光计划也是要将路灯全部替换成高亮度LED。

再看新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以天津为主的企业力神、比克国际等生产的锂电池已渐渐成为动力电池将要占领市场;未来太阳能电池取代石油将会应用在汽车甚至航空领域,也不会是神话。这已经是日本国家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毋庸置疑,微电子产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产业的发展势必也为中等职业学校打开就业市场:国内现有的该行业的生产线不断更新换代,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迅猛扩大和提升。

二、产业发展动态

微电子工业发展的主导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韩国和西欧。我国微电子技术产业正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中心和国际上主要的芯片供应地。特别是在半导体晶片生产方面,其产量超过全世界晶片产量的30%,今年随着LED产业迅猛发展,芯片市场已供不应求。截至去年,我国芯片总需求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

我国微电子技术产业现状:在2006年8月及10月海力士意法在无锡建成8英寸和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之后,2007年迅速达产,从而拉动了国内芯片制造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在此基础上,2008年海力士意法又继续实施第二期工程,将12英寸生产线产能扩展至每月8万片。此外,国内还有多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正处于建设或达产过程中,其中12英寸芯片生产线已成为投资热点。中芯国际在成都的8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紧接着在武汉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也建成投产;华虹NEC二厂8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的12英寸芯片制造厂投产;台湾茂德也投资9.6亿美元在重庆建设8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投资12亿美元在上海的12英寸生产线正式运营。中芯国际宣布正在深圳建设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英特尔支持建设的深圳方正微电子芯片厂二期工程已竣工。随着这些新建和扩建生产线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我国芯片制造业的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大。北京京东方月生产9万片玻璃基板的液晶生产8.5代线今年即将投产。在封装测试领域,中芯国际和英特尔在成都的封装测试企业建成投产,江苏长电科技投资20亿元建设的年产50亿块集成电路的新厂房在使用,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公司的第二工厂投产。飞思卡尔、奇梦达、RFMD、瑞萨、日月光和星科金朋等多家企业也分别对其在中国大陆的封装测试企业进行增资扩产。此外,松下投资100亿日元在苏州建设半导体封装新线投产;意法半导体投资5亿美元在深圳龙岗建设封装工厂。这些新建、扩建项目成为近期拉动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继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大连市微电子技术产业现状:因特公司的12英寸芯片制造产业生产线投资25亿美元;主要从事二极管封装的九久光电台商投资建生产线2000万美金;大连路明科技生产三基色荧光粉做固体发光材料,市政府在几年前分期投资早已经超过1个亿;路美芯片更是从土地到生产线陆续投放资金过亿;去年大连政府为德豪光电投资生产线建设也超过1个亿。

生产线投资大,用工需求量也大,技术工人市场前景也随之向好。我们应当充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办成能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中对各层次人才需求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和人才基地。

三、就业市场现状

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一百多所,在校学生估计在5万人左右。本专业设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专业的发展现状良好,主要表现在: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是与微电子技术产业的稳步发展相适应的。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面、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随着集成电路、液晶、有机薄膜发光及太阳能电池等信息产业投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基本劳动的产业技术工人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这给职业教育开设微电子技术专业带来了契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契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适应企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对从事此类工作的工人需求很多,甚至供不应求,呈现“用工荒”状态,而且真正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技术工人几乎很难找到,农民工缺乏相应的技术,不能满足像因特公司、京东方、上广电、大连路明集团、大连久久光电、大连德豪光电这样科技产业的用工需要,从这一点来看,企业需求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型的工人来充实一线生产。因此,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微电技术专业领域技术工人的培养。

四、专业设置的方向和意义

从前面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早已完成飞速发展的上升期,进入稳步而缓慢的平台。而我国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一国策的深入倡导,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正突飞猛进、焕发活力。今后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还将有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会占领全球主导市场,随着社会需求逐步扩大,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企业需求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型的工人来充实一线生产。因此,今后几年内,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微电子技术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

合格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既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过程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过程;它更要求学校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专业技能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有“教方”教改的灵活变化,更要有“学方”学习内容的切合实际。这些决定教育质量和产业发展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学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课程设置、专业规模和结构必然受到行业市场冷热的影响。就学校而言,教育质量除了受到教师、教材、课程、授课方式等纯教学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课程结构设置要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

1.课程设置中:明确设课目的。明确基础课、实训课之间的学时比例,要了解社会需求对课程的模式、培养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起点不同的学生技术专业也应定位在不同的培养层次上。一般来讲,高中毕业起点的学生课程选择应该在对材料生长的了解、清洗工艺、净化及器件工艺的学习掌握;初中起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普通型工人,学校的办学目标不能一刀切,应根据需求分出层次。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制定教学计划而脱离实际,要大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培养称职的技术工人。

2.教学环节中: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大和综合性的课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校内要素是“教”与“学”,“教方”的要素有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学方”的要素是学习目的、上课态度。教学质量取决于以下因素:教方能否真正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教师有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能力;课程设置能不能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吻合,既要按需设课也要“因人设课”,实验和实习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教材选择和讲授内容既要按照统一标准,又要“因人施教”、“因需施教”;教学方式达到在不偏离教学要求前提下的多样化;以宽进严出的原则对待学生、教授知识。

3.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抓“质量”:第一,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思想品德、敬业和专业知识面等;第二,应该注重教师的再学习,这包括教授课程的学习与拓宽,要掌握扑捉微电子学科发展的洞察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第三,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和调整;第四,课程设置必须同样注重教学和实验两个环节,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带学生多参加实训,对于培养学生的接受、掌握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非常必要,即课堂与课下相结合,讲课与实验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

课程结构设置要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要受到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制约,专业规模和结构必须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可以根据订单招生开课;建立以电子器件封装为主的小型实验工艺生产线;和企业联合办学,利用他们的生产线做培养学生的实训基地。

2009年我校招收的第一届微电专业,课程设置就是根据企业需求来安排的,主要方向是半导体工艺:针对路明、因特主要教授的是芯片工艺,针对路美介绍了一些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工艺,还针对京东方讲授了关于液晶的工艺过程。可以根据市场要求填充关于太阳能电池、二极管、液晶等制作工艺等。做到教学内容从满足就业市场要求出发,既符合职业学校的定位、又要易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努力达到这样的知识结构。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3

关键词:电子 课外训练 创新能力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在电子与电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是照猫画虎的高手,而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而我们的学生现在专业技能培养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特别是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比较欠缺。因此,开辟“课外训练平台”越来越切合“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基础理论的进程分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和综合系统实训三个层次进行的,这种层次符合人的认知过程。但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上所存在的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的问题与当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却极不适应。

课外训练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得力措施,它的作用远非是“丰富学生业余活动”。在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要求下,课外训练活动将大力促进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育人”作用越发突出。

一、电子专业课外训练的特点

电子技术专业的课外训练活动有以下特点:

(1)趣味性。课外训练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电子小制作”或是正在探讨的课题,而且活动形式又灵活多样,具有吸引力,学生在“小制作”等活动中将“情不自禁”的投入学习。

(2)自觉性。课外训练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没有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规定的那种强制性,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很自觉的去完成各项任务。

(3)知识性。课外训练的内容不只是针对某个课程,而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式的训练,其知识性比课堂教学涉猎的要广。

(4)技能性。课外训练活动是和课堂教学有所不同的以“电器维修”、“实用电路制作”等技能性训练为主的学习活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特别是为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提供一个培训平台。

二、开展课外训练活动的优势

(1)课外训练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深化。

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有时可能会脱离实际, 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尤其是工科类的电子专业。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外训练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课堂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轻松地找到具体的应用环境, 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 也减轻了老师授课的困难, 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和巩固知识之目的,增强了学习兴趣。

(2)课外训练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

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学风, 一流的学风来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 课外训练活动比传统教学方式在促进良好学风更具优势。首先, 课外训练活动改变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老师是无奈的灌输者, 听课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被当作一种任务来对待, 遇到学习难点, 更觉枯燥乏味; 在课外训练活动中, 由于指导的学生数不如正常上课时多,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其次, 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 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 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样, 学习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

(3)课外训练活动是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还要有熟练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外训练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很好,但与实际脱节,一些常用的电子元件也不太认识,对电路的概念模糊。通过课外训练后可以自己设计智能小车、数字钟、智能遥控开关等电子产品。

(4)课外训练活动是造就合格的全面人才的重要环节。

课外训练活动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他们具备合格人才的基本素质, 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上可得出课外训练活动是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所学课程之外的、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活动。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课外活动,而是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我们在不断规范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通过其他方式(如:课外训练),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素质优良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4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技能

中职学校每年都会招收人数较多的电子专业学生,因此,也就需要较多的师资力量与进行教学的硬件设备。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没有配备足够的师资与设备,学校在这方面大多是采取需要一点就配备一点的做法。这样的情况,导致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不能很有规律地学习某项电子专业技能。学校不能按学生学习的认知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与实训的时间,而不按认知顺序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前面学过的知识,由于后面不能进行相应的巩固,很容易被学生忘记。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改进。国外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比国内要相对完善,国外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训可以在一个场所进行,这样让学生可以及时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技能中,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的实训场地有限,因此,在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中难免会缺乏相应的技能操作。对此,应该改进现有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能够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还要注意防止对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及浪费。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有机地穿插到一起。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贯穿到不同的实践课程中去,在实训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能够产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并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技能实训,并通过教学实训来巩固理论知识。教师要从技能实训中总结出理论,再用理论知识对实训内容加以解释,做到理论与实训能够有机结合。此种教学模式要比教师单纯传授理论更合理,因为此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此外,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改进的目标

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改革首要的目标。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拓宽思维视角,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得到增强,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电子专业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建议在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在学好基础知识之后,可以用具体的案例及对实训环节的加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是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即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进中,站在学生的本位来思考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与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注重对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发掘。中职院校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也要把学生个性发展情况作为测量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

三、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符合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劳动者,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后,就要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以,目前中职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中,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本专业的实训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好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5

为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奔驰班“为契机,先后与企业共建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北京现代班”“KUKA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FACT中心”等,在探索建设深度实训基地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把握基地建设中的生命线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灵魂、主线,实训室不能像一盘散沙,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实用的育人机制,把分散的实训室有机串联起来,从而发挥实训基地的最大效力。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创建的校企共管型培训中心,不仅可以接受企业捐赠的大量无偿设备和有限使用设备,还建立了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双方协商培训中心的设备管理方法和使用制度,最终达到合作发展的共赢局面。

以专业为主线的建设脉络。像汽车这种工科实训基地,应以行业产业链为依据,理顺建设脉络,优化配置、统筹策划、合理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根据教师、场地、任务的不同,将实训基地配置划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实习、实践和顶岗等教学任务,构建涵盖专业技能点、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训体系。

校企双元的实训基地建设实体。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将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机结合,使受训者学得好、学得会,学得有用;校企共管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能加强校企信息的互通,融合双方专长,达到合作发展的共赢局面;校企共享实训资源,能巩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创造双方长久、全面发展的可能。

软、硬件协调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内涵。实训基地建设从内容上分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两部分,软件资料分为教学文档和管理制度。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实训基地为纽带,组建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以实训基地为实体,强化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以实训基地为氛围,熏陶塑造职业人;完善实训基地规章制度、配套建设管理制度。

产、学、研并进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以实训基地为研发平台,以项目组为单位组织科研活动,实行项目负责制和绩效管理,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实训基地为场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实训基地为孵化器,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专项用于扶持科技成果转化有市场前景的技术研究;以实训基地为窗口,扩大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和社会培训等服务功能;以实训基地为旗帜,辐射带动其他院校师资水平、实训基地规划和专业建设。

赋予“工学结合”新内涵

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资源,不仅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之外,还被用于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基本实现了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生产实际、行业标准“四统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基地的平台上,实施“1-4-1”工学结合的教学结构,1――在第1学期完成入学教育、汽车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4――在第2-5学期分别完成冲压、焊装、喷漆、装配等专业学习领域,穿插职业资格取证;1――在第6学期完成就业教育和顶岗实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学院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汽车制造生产岗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管理规则和实习考评标准。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实训中心为场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设置了11个专业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的部分内容将分别融入到卡车模型、轿车模型、气动机械手的三个项目中。三个项目间设有能力梯度和能力侧重点,卡车模型是基础层面的;轿车模型涉及材料、热处理、冲压、焊接、装配、电控等方面的能力,学习成果――电动汽车是学生在多个实训室实际操作设备工作积累的结晶,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了汽车制造的流程,体验到职业工作氛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连续性的积累,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收获;气动机械手在机加工生产出零件的基础上,增长控制方面的能力,增强故障排除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每个实训室都制定了安全守则,配套实训基地的实训室设备,开发校本讲义、实训指导教材、安全守则,整理企业培训资料,明确责任人、责任教研室,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安全守则,配备特殊场地应急救治设备。

科研、社会服务齐头并进。在实训基地,以学院老师为项目负责人的校企双师结构的科研小组,负责了以“汽车生产线自动控制课程教材的开发”为代表的教材类课题6个;以“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解决实际企业技术问题的校企横向课题5个;以“装焊机器人技术改造”为代表的课题21个。深入的科研课题,搭建了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培养了双师型的教师,为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以企业岗位培训为重点,为北京奔驰公司班组长培训定制了汽车基础、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11门课程;为奔驰公司定制了装配钳工中级工技能鉴定培训内容,进行了该公司装配技师取证培训和考试;为华泰汽车集团培训在职职工;为ABB机器人公司培训用户;为SMC公司员工培训数控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范文6

TRIZ理论[1]阐述道“事物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不断变化,新事物的发展是与旧事物的不断斗争经过剧烈的矛盾冲突、碰撞才获得新生”。因此TRIZ理论以事物的具体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不断解决事物之间的具体矛盾,推动事物的快速发展。TRIZ理论从诞生到现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从各个方面对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并且这一理论被人们不断应用。随着新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工业的电子技术有了更高的水准。因此,本文就是针对目前汽车工业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分析,结合TRIZ理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1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也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已经深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汽车生产与制造企业,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开始向社会中招聘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也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教育部要求在高等院校要逐渐开设汽车电子技术相关的应用课程,目的只是为提升我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使高校的毕业生积极走向社会,接受市场的选拔;另一方面不断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培养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但是,从近年来的高校教学实践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我国当前的教学中汽车电子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教育体系深化改革[2],国家对高等教学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要求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断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经费不足,在设备的生产以及引进方面依然能力不足,有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接轨,在技术领域缺少教学实践的平台,模拟设备十分落后,所以种种的原因导致汽车电子技术教学中不能顺利展开,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大多数的高校都存在专业实践平台匮乏的现象,使得专业学生无法开展教学模拟实践。

12汽车电子技术教学中师资队伍力量不强

高校专业技能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前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果教师的能力不足或者实践性不强,在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操作方面不能达到有关的教学要求,那么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就会大打折扣。如今的高校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增强,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因此高校在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高等教育,去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为高校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一方面高校的发展需要教学经费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以及维持学校的不断发展,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都在缩减开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开支费用就大大减少。对此,高校的汽车电子专业教学就得不到师生的重视,专业的教师不足,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进入社会中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有的高校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所以繁重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无暇顾及专业的研究,大大挫伤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即使有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教学,但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与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

13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创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教育大国,从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就形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教师与学校为了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技能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占据着主动地位,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在高校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得不到改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把专业技能的教育当作了理论灌输,学校也完全不按照学生的建议对相关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长此以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让师生遵循固有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保证,教师也丧失了基本的教学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种教育模式显然与当前国家倡导的素质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2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TRIZ理论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和课程特点来设计相关的课程活动。在很多高校中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都是采用多个不同的模块组合而成一个整体系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有在不断掌握相关具体操作模块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课程中复杂的设计问题。在进行项目确定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指导方案来分析教材,在教学实际中,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以市场为接入点,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框架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项目内容。总之,TRIZ理论教学的设计理念就是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要求,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从而不断掌握教学知识难点,达到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学习的目的。

3TRIZ理论在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比如,在近些年,吉利公司最终经历了八年的时间收购了沃尔沃公司,从此为海外汽车企业的并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入实际案例,教师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灵活性的教学原则、有序性的教学活动来充分体现TRIZ理论教学的特点,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

首先,在具体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定上,TRIZ理论项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知识特点和规律来构建符合生产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让学生合理地设计和实践每一个课程项目,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不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多个TRIZ理论项目小类,通过细分项目内容和类别,有目的地深化每一个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项目。通过TRIZ理论教学设计,不断凸显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理念。

其次,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上,要将TRIZ教学理论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项目的设计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与学校的教学实训目的相一致,教师要精心策划和安排教学每一个实施步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组建教学分组,同时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考核评定,将不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展开教学实施。

最后,在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流程上,要通过多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具体如下图流程[2]所示:

教学实施的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编排,通过不同程序、不同平台和渠道的控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通过TRIZ理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融合了实训课程、结合社会实际实训、开放式实验室实训以及技能培训实训等多个实践渠道来完善学生的课程教学。其次通过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综合学生的综合技能培训理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综合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TRIZ理论在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应用TRIZ理论教学法进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实际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要求教师要具备十分过硬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一样,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的特点为教学依据,通过提前的课程铺垫,为学生知识理论的教学奠定基础。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延长授课或者实践活动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TRIZ理论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完成教学计划内的任务,因此对于教学实训的设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积极拓展实训平台,不断完善软件以及硬件设施设备,通过投入财力和人力来构建高效的校园学习平台。

总之,应用TRIZ理论教学法进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受益,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实践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使每一个学生的业务素质能力都能够得到增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TRIZ理论教学实践,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将具体复杂的理论知识化难为易,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探索能力和协作能力,更促进了学生人格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