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1

一、运用信息技术,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

如在讲授“长江水系为什么容易发生水灾”时,课件展示长江地区所处的干湿状况、支流、植被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课件精心设计和设置疑难问题,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和教会学生学问的技巧和方法。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教学中利用网络链接,能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如、西部开发、WTO等,激发学生学问的欲望,引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又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在介绍京杭大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它为地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某些社会新闻,是我们地理教师向学生及时传授地理研究新成果、地理新现象以及地理新闻的重要来源,同时更是学生自学地理知识的最好素材;各种各样的科技论文和详实具体的数据、图像,是提供给我们的最好的借鉴材料;世界各大网站的地理资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试题、课件等等,更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良好资源。

七、地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教学 地理 信息技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初中地理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困难:如地理教材中地图多,文字少,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这不仅需要耗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有些内容在有限的黑板上也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我发现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体的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于教学中,以更丰富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突破了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挂图传递信息的局限性,“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激发兴趣,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

一、 收集资料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

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自然地、流畅地融入到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比如注意搜集地图、图片。地图和图片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而搜集和整理地图、图片是信息化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注意搜集课本上没有的,但是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的地图和图片,如地理景观图片:天空、宇宙、气候、地形、河流、森林、海洋、沙漠、冰川、矿藏、能源、工业、农业、城市、环境、各国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房屋建筑等图片;灾害图片:地震、泥石流、火山爆发、风灾、雪灾、水灾、环境污染等图片。注意反映自然界的美丽、壮观,人类的伟大以及环境被破坏等实际景象。

二、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它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突破地理规律、抽象地理概念等教学难点。一般说来,地理规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很大,单凭文字的描述或挂图,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我们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原理的动画,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的理解。

三、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课,运用信息技术把“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示意图在脑海中印象深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地理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整合研究性学习。

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利用信息技术把研究性题目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查询资料的网址,学生通过网站了解地理学科某些方面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一些地理学科前沿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并通过科学家的思路锻炼自己研究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指导和交流,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题研究。

五、人机交互,及时反馈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题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用鼠标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正确答案。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3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高中地理教学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地理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和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利用充足的信息资源来对学科进行整合与创新,而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各个学校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校间对信息技术在地理教育中的投入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差距,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进修,熟练掌握电教技术、课件制作、电子白板应用等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影响因素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费投入、教育观念以及教师配置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学校的等级与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投入的预算,而信息技术的经费投入是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获得保障的基本条件,由于经费的缺乏,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备等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所以高中地理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教育属于系统的教学,而高中地理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教育政策以及直接领导部门观念的支持。

此外,教师的配置也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基础。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信息技术能够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也需要把握分寸与时机,只有恰当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让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抽象的知识正确有效地理解与掌握。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探索

(一)建设地理教学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应用平台为基础的,应用平台的建设是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先决条件与物质保证,而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则是地理教学共赢的基础,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方法与考试试卷等,尤其是优质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是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影响着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课共享资源的发展。如今,区域之间,高中地理教育的交流需求不断增加,而网络的使用以及线下的交流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校园信息共享基础上建立高中地理教育信息系统,能够将成熟优质的地理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进而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同时可形成反馈机制,将教学资源进行分享,以此形成良性的教学供应链。例如,一个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将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都放在本地节点上,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而这种平台的应用使学习者对地理的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二)实现传统教具与多媒体教具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地理信息素质、探究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益处,使得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功效越来越显著,这对于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要合理地掌握与使用,为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硬件、

软件条件,使得师资条件更加充足,对于新课标要求的有关联的教学行为要积极地开展,以实现地理信息技术更好地发展。

一、把握好谷歌地图软件使用技巧

目前,考试中主要针对地理中的地图进行考核,所以,学生地理考试分数与掌握地图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地理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指导,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大脑中勾画地图,此种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有益处,而谷歌地图软件使用恰好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其视觉冲击功效比较好,学生认识地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一软件,这样其学习效果会比较显著。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其作用是把生动形象的课程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可更直接地接受地理知识。同时,在地理课堂上播放视频,可以把具体的东西形象化,把地图上的细节呈现给学生,之后在老师循序渐进的讲解下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比较扎实。比方说,在地理课堂上制作一个绿色的丛林影像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视觉去感悟丛林中花草、泥土夹杂的气息,很多种类的鸟儿在唧唧地叫着,美丽的蝴蝶在花草中飞舞,凶悍的毒蛇躲藏于树干之中,蚂蚁在地上不停的觅食。把这些影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不同视觉、听觉等感官体会地理知识的灵魂。

综上所述,对于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老师也有了更好的要求,要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协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5

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就是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并与地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技术核心,它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l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有机结合,即被称为“3S”。目前,3S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基于此,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新的高中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都分别要求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关于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地理“理性”的特征。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效果整体优化,解决主要途径之一是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资源等制作课件、上课,地理信息技术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变化:

一、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地理科学是一门表达空间现象关系的科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基础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技能入手。尽量使用多种电教媒体和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即运用电脑科技,应用计算机使大量的专业地图、景观与实物照片、图片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生动的表现形式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具体,复杂地理问题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陌生的地理环境变得真实,学习地理过程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提供的多重刺激使教师可以更大胆地设计教学,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信息接收方式,让学生通过电脑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学习地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来管理地理空间数据,让学生利用空间数据库中的信息自由组合。从而使有限的学习素材,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无限的学习天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将得到充分发挥,非常有利于学生自我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所有地理信息(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都是属于空间概念的,是需要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和技术的支持和完善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农业、工业、人口密度、文化习俗等等。地理教学信息系统可以配合完善地理教学工作,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感性的认识,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教学内容不明确的现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实现对区域的类型、分布、特征等的直观了解。许多实用的地理位置、地图信息的查询、天体的运行等软件,可在教学时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也更具空间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完善教学工作方面,网络增加了地理教师和学生接触文献的机会。地理教师能通过随时更新的地理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变更修改、研究分析、成果输出等多项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地理教师从中获得大量地理教学信息和资源,提供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呈现大量地理信息,以丰富的手段,促进交流互动,相对提高地理教学效益,增加地理教学的乐趣。如运用WebGIS辅助地理学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化消极被动为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学会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复杂事务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对现有和将要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并能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地理信息技术如能与地理教学做到多方面全方位有机结合,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很多,可以对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倡导地理信息技术和新教材的有效整合推进地理教育的改革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地理教学是势在必行,它拓展了研究者与学习者的视角,为地理学科的研究、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新的尝试。但大多学校的地理信息技术硬件很有限,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难易度也不容易把握。地理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1)地理教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可以经济地“展示”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只不过从过去的“人灌”到“机灌”,未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改变;2)课堂地理教学目标被忽视,地理教师更关注自己使用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影像资料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信息技术利用本身成为潜在的教和学的目标;3)地理信息技术成为控制课堂的一种干扰因素。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能不能帮助完成课堂教和学的任务,而不是彼此的互动交流,降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网络教学资源被片面使用,缺乏聚焦和过滤。造成时间的浪费,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的问题。因此,应倡导和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和新教材的有效整合,推进地理教育的改革。

一、落实好地理基础知识,研究新课标、深挖教材

课本内容是学生所要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表面上的东西,还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比如对于全球定位系统里面关于导航仪的使用,课本写的比较简单。如果我们仅仅照本宣科地把教科书念给学生,那肯定是无法到达教学目标的,关于航程、航向、时间、经纬度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只是在一幅图上出现了,但深挖教材,里面有很多隐藏的知识。所以打实基础知识教育,研究新课标,深挖教材,尤其是某些地理图片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二、补充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要适度

在实际教学当中,干巴巴地学点课本知识,由于基础知识储备较少,学生在做某些题目的时候,无论理解能力还是做题灵活度上都会受到限制。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是有必要的,但补充的内容和量要适度。那就是在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一些题目这三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取舍。其标准是围绕课标,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3S”三部分内容个体上有些纵深发展,整体上有利于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因为在实际应用当中,“3S”很少单独使用,常常是彼此结合在一起,发挥个自的优点,共同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三、精编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练习题

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练习题照本宣科的一些题目不易过多,应注重实际应用的题目,应精编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练习题,让学生学着用“3S”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加强地理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的应用

由于地理教具较少,而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又非常陌生,为了增加学生对“3S”系统的感性认识,可以利网上资源,把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熟悉“3s”的出现、应用和未来的发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合理地评价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形式

一谈到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教师往往会觉得有很大的压力,地理教师容易把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变成一件很“重”的事情,一般会很在意听课者的评价,能做到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了无痕迹”,的确是很困难的事。实际上,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并非一定是个“大规模”“统一化”的过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时间、地点可以有多种:上课用、课后用;教师用、学生用;上课用、备课用;全体用、个别用;集中用、分散用都算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这样才能使地理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自然”的工具。当然,这种应用需要建筑在对课堂教学新的认识基础之上,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多元化”或“多样化”,应该是“因事制宜”,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需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18-03 

21世纪是信息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1]。因此,建设一支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是外在的,只有教师的积极有效参与,才能够将外在的教育改革目标内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2]。因此,我国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旨在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以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探讨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培训需求,以使新一轮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手段[3]。目前,大多数教师比较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阻碍了学校乃至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此,笔者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主要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及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三方面了解城市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培训需求,希望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提升培训中,切实提升中学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所用问卷是在分析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基础上,参考大量文献后编制的。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学校基本情况、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培训需求,最后是一道开放题“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您最希望提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对前面调查内容的补充。 

3.问卷的实施 

笔者于2014年11月-12月主要对洛阳市和开封市的城市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问卷112份,问卷有效率为94.92%。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对多媒体教学常用设备操作比较熟练,需求度较低 

由调查可知,地理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幻灯机、触控电视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六种常见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现状方面,操作较为熟练的是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在所列多媒体设备的培训需求方面,排在前两位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触控电视,需求度分别是32.61%、26.52%。 

2.检索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较强,对优秀数字资源的需求也较高 

据调查可知,经常下载地理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了60.71%;想尝试但不会和从不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地理教师仅有10人。可看出,大多数地理教师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也具备搜索和下载地理教育资源的能力。但现有网络资源存在商业化较强、共享度较低的问题影响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高达97.33%的中学地理教师希望在信息技术培训中了解一些获取优秀地理数字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帮助其提升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地理教学的能力。 

3.教学通用软件的掌握状况不太乐观,但其需求度较高 

问卷主要调查了文档处理、动画制作、音频与视频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六种通用软件的掌握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地理教师普遍对文档处理显示软件(如PPT、Word)操作较为熟练,比例高达91.87%,而对其余软件使用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如flash、AuthorWare等)和动画制作软件,一半以上的教师几乎不会使用。 

关于地理教师对上述软件的培训需求情况,按照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动画制作、音视频编辑、图片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文档处理显示软件。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地理教师认为,他们目前对Word文档的操作水平能满足其教学需求,无需加强培训,而对于信息化教学使用最多的PPT,他们希望能进行较深程度的培训,如插入动画、超文本等,提高其制作高质量课件的能力。 

4.地理学科专用软件的掌握状况很不乐观,但需求度较高 

如图1教师常用地理教学软件的情况调查可知,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地理学科专用软件是谷歌地图,应用频率达到了30.42%。谷歌地图因简单易学、上手快得到了大部分地理教师的青睐,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得较多。其次是Word(绘图功能)、Google Earth和Photoshop(绘图功能)。而在地理教学中使用较少的是GIS、3Dworldmap和Marble,所占比例之和仅为9.16%。从整体来看,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软件的应用现状很不乐观,缺乏主动使用地理学科软件的意识。 图1 教师常用地理教学软件的情况调查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91.96%的地理教师希望信息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其操作地理学科专用软件的能力。而少数地理教师选择不需要培训地理学科专用教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影响。 

5.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较强,需求度也较高 

在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他们能够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仅有部分教师认为其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方面。但由进一步调查得知,高达91.96%的地理教师仍然希望自己进一步提升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能力。 

6.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能力较差,但需求度较高 

调查得知,在教学中能较熟练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功能的地理教师所占比例为20.53%,而79.47%的地理教师不能熟练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表明地理教师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普遍偏低。此外,大多数地理教师不能熟练操作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更不熟悉白板的内置资源与地理学科软件。而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视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多数地理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高达90.17%的地理教师希望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相关培训。 

7.教学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良好,需求度高低不一 

对地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被调查的所有地理教师都有在教学各环节使用过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其中,课件制作和课堂讲授环节使用信息技术频率最高,所占比例分别为21.52%、19.07%;而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较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评价与反思。经调查可知,地理教师对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总结与复习、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培训需求层次不一,其中,对信息技术支持课堂讲授的需求度最高,达到了96.43%。 

8.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状况不乐观,但需求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61.61%的地理教师不了解“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的概念和功能,仅有10.71%的教师对其比较了解,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地理教师不具备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有关培训需求的调查中,82.14%的地理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但由于学校不具备相关教学条件和多数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他们仅想对其基本的操作功能做些许了解。 

9.数字化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活动的现状不太乐观,但需求度较高 

数字化环境主要指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从调查的数据可看出,地理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现状很不乐观,63%以上的地理教师没有组织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又经分析可知,地理教师对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需求度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81.25%、77.68%。 

10.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乐观,但需求度较高 

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是支持教师进行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保障了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调查可知,完全不了解两者概念和功能的地理教师有86人,占总人数的76.79%,而对其了解的地理教师仅占总人数的7.14%,可看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教师的关注。统计发现,地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需求较高,83.03%的地理教师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 

三、调查结论与反思 

在上述具体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和对信息技术培训的需求,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从整体来看,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现状不太乐观 

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地理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比较匮乏,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尤其是应用地理学科软件进行地理教学的能力、教学通用软件的熟练操作程度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等方面。 

2.地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面需求较高 

总结与分析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知识需求情况发现,信息技术知识需求度排在前两位的是优秀地理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而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需求度普遍较低,如:网络学习空间、数字化环境下新型教学活动的构建等。 

3.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未深入人心 

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是目前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大部分地理教师对其不了解,也很少有人参与。这表明教师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师常态化的专业发展手段仍停留在了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上。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执行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培训机构需坚持以受训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导向,分析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使培训达到预期目标[4][5]。关于中学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研究还需要系统的分析所有的地理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而构建适合中学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的意见[Z].教师厅[2013]13号文件. 

[2] Armstrong, P. Teacher pay in South Africa: How attractive is the teaching profession[R]. Maitland: South Africa,2009,15- 18. 

[3] World Bank.ICT in School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in India and South Asia[R].Washington, DC: info Dev/World Bank,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