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信息化管理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1

1团队目标

执行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定,推动公司及部门信息化建设,实现欧亚公司管理全部数字化、可视化,使欧亚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全港领先。

2团队结构

公司级SUPPERUSER团队成为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主力军,人员组成必须涉及每个使用部门。要求SUPPERUSER团队中每个人员对本部门信息管理工作清楚,且对部门内信息化管理有话语权,这样能客观、真实反映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为以后信息化实现推广奠定基础,团队作用决定此人必须为部门综合主管职务以上人员。人员组成业务部门及机务部门由于信息管理工作种类多,每个部门出2-3人,其他部门出1人,共约十名兼职人员,结合信息部专业人员,整个SUPPERUSER团队控制在15人左右。

3团队职责

贯彻公司信息化建设方针及政策,收集与反馈部门的信息化要求,进行信息化技术交流与研究;使公司内部门信息化管理内容和水平提高,普及与规范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技能;跟踪与收集码头信息化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信息。

4团队地位

公司应在各个部门内综合主管岗位职责中明确部门主管有参加SUPPERUSER团队的职责及应具有的水平,且将作为考察该员工工作能力一个方面;团队活动经费可由公司工会或科协组织列支且可对兼职团队人员进行每月补贴,每年终对信息化工作表现优异者进行公司级表彰奖励。

5团队制度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供热公司 科室 供热站 材料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65-01

1 引言

供热公司下属分供热站负责不同区域冬季集中供热。每个供热站维护供热设施消耗的原材料是供热公司主要的运营成本之一。目前材料管理流程是各供热站根据维修计划按月、季、年、临时提供用料申请,由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采购分发到各供热站形成分库存。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1)纳入计划用料的项目、品种、数量不准,导致临时用料现象增多。(2)计划单在各科室审核传递手续复杂时间长。(3)计划单填写不规范导致材料汇总配料容易出差错。 (4)材料科是一次性支出材料,配送供热站后是逐渐消耗的,这就意味着材料还停留在分库库房里就被消耗支出了,形成了帐外物资,管理困难。(5)由于核算单价的不统一,导致材料申请费用与材料发生费用之间存在出入。目前这样不便于统一核算。(6)目前各供热站分库存仍是人工开票统计,方法落后,管理存在漏洞。

2 解决方案

2.1 软件组成

供热系统材料管理信息化平台由《材料申报管理系统》、《分库存管理系统》构成。

2.2 软件系统运行基础

供热公司到各供热站应形成计算机局域网络环境;材料目录的整理编制要尽可能反映全部品种。目录价格要以目前市场价格为依据。

2.3 技术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C(client客户端)/S(server服务器)与B(browse浏览器)/S(server服务器)两层、三层混合模式。(2)开发工具:J2EE/JAVA/Jboss(WEB应用服务器)、PowerBuilder11.5。(3)数据库:供热公司局域网信息中心网络数据库系统――SYBASE ASE 15.0 for Windows Server 2008、ORACLE 11g for Windows Server 2008大型数据库系统;本地(供热站)网络数据库系统――SYBASE ASE 12.0 for Windows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4)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2.4 软件系统功能方案

(1)用料计划录入制式(周期)设计。在用料计划录入制式上分成年度、季度、月份、临时、其它,由系统依据制式设定参数自动区分;供热站级不允许再次确认,完全依赖系统的自检结果;公司管理部门允许再次确认并默认为系统自检结果。(2)部门级别设计。部门设置级别为三级(供热公司、科室、供热站),科室为上级管理部门,供热站为下属部门。此行政管理权限纳入系统中,用来对登陆部门及人员数据访问范围的控制。规定管理部门级及其所属人员可以访问系统全范围的数据;供热站级及其所属人员只允许访问属于本站范围的数据。(3)操作员身份或工作职责设计。系统设置上述14种身份或工作职责:①用料计划录入修改――只负责输入计划,在被审核前允许编辑、修改计划,但被审核后则取消此操作权限。②计划审核――负责计划的审核,允许编辑、修改计划。③计划查询――只能查询计划,但不能做任何更改。④系统维护员――拥有全部操作权限但不能办理具体业务性的操作。⑤更改实发――只负责发料后依据实发数量更改实发。⑥库别确认――负责用料计划到达后库别的确认。⑦等待处理与结束确认――一般由计划员或仓库管理员确认。⑧录入收料单――负责自购料收料单的录入与维护。⑨接收转入分库实发记录――负责将已转入分库的用料计划实发记录接收进分库系统,实施库存处理。⑩分库来料录入――负责分库来料的录入与维护,形成分库存。分库来料修正――负责对已录入的分库来料记录进行修改。分库用料支出――负责分库发生材料消耗后录入分库系统,消减分库存。分库用料支出修正――负责对已录入分库系统的用料明细记录进行修改。分库库存调整――负责分库库存的调整,依据是盘点结果。其中计划审核和系统维护员不允许附加,其它的可以。 操作员的操作控制除模块级外,还要做到“元素”级,即窗口界面上的某个按钮允不允许使用等。同时要求避免非法但符合逻辑的数据进入系统,比如某笔来料事实未发生但却录入了系统,这是不允许的。(4)系统操作痕迹及日志。操作员的操作必须通过建立一套机制加以限制,一旦出状况,可追溯到某个人的历史操作行为,要求任何人所做的任何操作都要留下痕迹。痕迹信息包括操作员、操作日期及时间、操作了什么,同时将这些信息写入系统操作日志文件。(5)操作人员数据访问及操作权限设计。所有进入系统的人员,事先都要定义好此人都能使用哪些模块,再定义好此人的主要身份或工作职责及附加身份或工作职责,操作人员进入系统后,系统依据定义自动确认登录人员的数据访问范围及操作权限;同时系统还要依据登录人员所属部门的级别,自动确认操作人员额外访问的数据范围及操作权限。(6)用料计划管理。提供用料计划录入、用料计划审核、用料计划浏览查询、配发料单制作及料票、用料计划汇总、更改实发及分库确认、用料计划历史信息统计与分析、用料计划财务科目总览、用料计划分制式查询、供热站用料计划与其分库库存对照等功能。(7)分库管理。提供分库卡片的创建与维护、材料入库方式维护、分库来料录入、分库实发接收生成库存、分库来料明细修正、分库来料明细查询、材料出库方式维护、分库支出录入、分库支出明细修正、分库支出明细查询、分库库存盘点调整、分库库存盘点调整明细查询、分库库存查询等功能。(8)分库报表系统。提供来料汇总表、用料汇总表、分库收支明细表、库存报表、财务科目核算报表、呆滞积压分析报表、来料图表及趋势分析、用料图表及趋势分析、供热站分库台账等。

3 应用分析

(1)可及时掌控各供热站材料计划和库存管理信息。1)供热站的用料提报信息――生产用料计划。2)生产用料实际发生信息――用了什么料、用了多少、用在哪儿、何时用的、谁用的等用料信息。3)各分存点(库)库存信息――各供热站实际材料库存情况。4)材料呆滞积压信息――各供热站哪些材料处于‘呆滞积压’状态。5)有了这些信息,材料供应数量的合理化、供热站间的材料调配使用、费用的考核与评定、评比、呆滞积压材料的处理等工作都将变得很轻松。(2)规范科室、供热站用料计划提报、审核行为。原先的季度料、临时用料填写不规范的现象将被杜绝,错提、错报、错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临时料的发生频次,为审核人员提供审核依据。(3)监管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各项工作处在监督、公开、透明状态之下运行。各供热站材料运营动态全部信息不只是材料管理部门独享,而是公开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可以通过登录系统查看到这些信息,为监管提供了真实数据基础。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化工企业 设备管理 信息化

每个优秀的企业,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管理办法,化工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化工企业必须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进行设备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经由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它将一些纸质信息或口头信息转变为简单明了的计算机文字信息,给数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化工企业要学会利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来促进和带动整个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观念落后

实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认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化工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受到一些传统思维的影响,没能保持先进的观念,注意不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信息的沟通不够到位

由于化工企业中设备较多,而管理信息化又是一个较复杂网络体系。因为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设备之间不能形成信息的沟通,使得一些设备被孤立,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了。

3.缺乏管理人才

虽然对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已经推行了很久,但是化工企业中很多管理者没能真正的看重这一方面的管理,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也不够重视,化工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企业领导者也不够重视设备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立,缺乏一些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4.投资成本高

化工企业要实现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工程,就必须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产品的成本提高。如果不能正确的对资金进行使用,就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同时如果在改造和实施中出现问题,也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5.软件的选择问题

化工企业在选择设备管理软件时,不仅要看软件的版本与功能,还要看它的后续发展情况。企业在挑选软件时,不仅要使其满足设备管理的需求,还需要软件具有后续集成化的配套性,以满足企业集成化的发展需求

6.信息的安全问题

随着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管理中会产生很多的电子资料,而这些资料都存在于网络中平台中,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的特性,这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很高。要保证管理人员顺利访问的同时,还要避免遭受一些病毒的攻击,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作用,使得企业设备改革效能迅速升高。设备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实现了对设备的量化管理,使得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

1.提高效率

对化工企业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后,信息的传递会更快,不会出现延迟的现象,企业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把管理决策时间从原来的传统周期(如周、月)变成工作日,实现对设备管理的快速反应。

2.距离不再是问题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使得设备管理间的沟通更为方便,虽然可能有项目和设备离得很远,但是对于设备的管理方来说,这些距离根本不算什么,它使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更方便的进行。

3.数值管理精确

实现化工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之后,企业设备的资金、材料和成本等管理从传统的主观性判断变为精确地数值进行管理。

四、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化工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来作为管理工作的运行平台。

1.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平台,对化工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使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建设使其变成一个工作平台,使得系统更具实用性。

2.设置设备预警装置

设备预警装置对与企业设备的安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设备的预警主要包括设备使用预警、设备运行状态预警以及特种设备预警等方面,使用设备预警能够使得企业设备的使用方面更为安全。

3.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

系统应该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这种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化工设备投资的整体管控;(2)企业对化工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控制;(3)以科学合理为目标,制定出动态的设备管理体制(4)平衡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

4.建立设备管理标准体系

按照设备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通过一些信息组建模式,建立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对设备的管理更为方便和实用。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通过现代化体系的运用建立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要想成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必须要通过一种闭环的方式,对相关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信息进行一定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

鉴于化工企业的特征,化工设备管理一定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的量化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五、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领导者要更新观念

实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化工企业改革的一项工作重点。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没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所以,企业领导者需要跟新观念,用新的思维和理念来进行设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

2.确定总体目标

企业需要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制定一个总体的目标,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明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知道为什么要实行信息化建设,知道这一手段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此外, 还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实施方法。

3.引进管理人才

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积极的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人才,建立自己的管理队伍,提高员工信息化的意识。企业在选择设备管理人才时,不仅要看他们对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重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他们既要懂得管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培训,使他们学会数据库应用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管理中数据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六、总结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给数据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共享平台。化工企业要看到设备管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通过它来带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化工企业的设备是整个经营的物质基础,企业要进行生产就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一套优秀的设备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资源管理和运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字:工程质量 信息化管理实施情况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豆腐渣工程引发的交通事件频频发生,工程的质量问题受到人们密切的关注。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也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所在,如何对工程的质量实施有效的、信息化的监督已经上升为企业需要密切重视和慎重思考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所谓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过程中,建立能够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相应的网站,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企业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成本的认知情况,为管理层的决策和办公提供真实的数据和管理依据,进而实现企业效率、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信息论,该理论认为:任何通信及控制系统从根本上讲都是在进行信息传输及信息的加工处理,任何的实践活动中都是人流、财流、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动,其中信息流调节着所有其他流运动的目标、方向、数量和速度。由此可见,在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以及存储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对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和影响。

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强调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的精耕细作,务必做到精、准、细、严。首先,把工程管理目标做精,追求工程目标的最优化;其次,对工程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实现计划、制度和决策的制定准确,指令传递、执行和汇报的准确,计量、统计数据的准确等等;再次,进行目标、标准、任务和流程的细分,对管理对象进行逐一分解并量化成具体数字、程序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最后,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和标准,严格监管、严格限制偏差。

二、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一)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与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工程监管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因而仍应该进一步落实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的目的与目标,这样才能找到工程管理控制的动力和方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要实现对工程本身和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有效监管。一方面,在工程的施工之前对工程的目标成本、进度、安全性要进行充分的计算,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收益与实际的使用成本进行对比,对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合理性产生的成本进行改进,在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对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要将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工程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平台,方便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管,避免了由于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仅限于年度报表审核造成的监管不足这一漏洞。

(二)保证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来源与共享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首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一方面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得到客观真实的数据,同时通过监督站对现场的数据进行抽检;另一方面,妥善保存工程实施前由试验室对施工情况进行模拟得出的试验数据,并将施工现场得到的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工程进度、成本的合理性。

(三)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

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由施工现场的监督反馈系统和后续的工程数据分析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施工现场的监督反馈系统包括GIS模块、PAD模块、施工现场视频模块、移动短信模块四部分组成,工程数据分析系统由质量监督模块、安全监督模块两部分组成。

GIS模块又称信息系统模块,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以电子地图形式纵览工程内所有工程的分布情况。和纸质地图一样,该系统用不同的小标识对工程中的楼盘在建、竣工等状态进行标注,同时能够随时搜寻工地上的道路、建筑物、主要标志等,方便领导层进行决策。

PDA模块主要负责对工程现场的数据进行采集。该模块能够与工程数据分析系统进行交互式传递,一方面监督员对工程现场的数据进行填写后反馈给工程数据分析系统,由该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当前施工状况的质量与安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工程数据分析系统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必要时能够对PAD系统进行信息输出,避免了监督员对现场数据进行重复填写录入,降低了现场监督人员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监督效率。

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使监督员能够获得工程现场施工情况的细节,继而能够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出现。另外,该系统解决了由于工程现场距离较远造成的沟通不便问题,也方便及时对现场进行监督抽查。

移动短信模块实际是应用当代的通信技术,如: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便监督机构根据业务的需要向建设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发送必要的业务处理信息,相关的负责人员也可以通过短信向监督人员发送日常的公告和通知,从而加强了监督人员和负责人的沟通,方便理论与实际工作中意见的交换,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的数据分析系统以Internet及数据库为基础,将所有的数据操作集中在服务器上进行,然后将结果传送到客户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能够得到工程的质量、安全是否合理的信息。另外,系统操作界面的设计以简单易用为目的,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Internet Explorer (IE)和Windows窗口,降低了系统的操作难度和对负责人电脑使用知识的要求,并为系统的长期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对我国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提供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具有技术难度高、规模大、设计思路新、实施难度大的特点,同时实施的过程十分复杂,对专业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工程的成功实施更大程度上需要各方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沟通,这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如下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观念

目前很多工程的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观念单薄,对工程的监管还是停留在传统水平,对工程建设信息的性质及关联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应该加强相关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二)强化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改善设计中的不合理部分

当前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部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脱节,白白浪费了资源。因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功能和适用性,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发出功能齐全、能够广泛应用,成本合理的软件,这样才能促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彻底实施。

总结:

科技的发展已经将许许多多的行业带入了信息化时代,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建设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监督体系也需要落实信息化改革,通过对工程质量监督系统科技含量的提高,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继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浩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J] 工程管理 2008(03)

[2]苟波 论项目管控的信息化管理.[A] 经管视代 2012(10)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5

0引言

上海梅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山公司)是一大型钢铁服务性企业,主要从事铁矿石生产、钢铁生产协力服务、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等业务,现年收入均超50亿元。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对多元,生产经营跨度较大,因此,有重点、分区域、全方位地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难度非常大,而实施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好途径。梅山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业务信息系统,集成和整合企业的工作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经济效益。现已建立14个各类管理与业务信息系统。由于相对独立的各信息系统资源没有整合,形成了信息孤岛,未能激发管理合力,尤其是信息化对企业的销售与成本管理支撑明显不够。因此,急需全面统筹建立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重点建立成本与销售两个核心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已有相关数据,畅通全公司跨核心业务的数据接口和流程,满足企业高层对企业运行关键生产经营指标的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功能,实现各专业管理人员从综合指标到明晰数据的穿透查询和对具体生产经营业务数据流的追溯,实现梅山公司经营管理业务信息透明和业务流程规范。

1.公司概况与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公司概况梅山公司是1969年上海在南京建立的一家国有炼铁企业。1998年,梅山与宝钢联合后,成为年产300万吨钢,集采矿、烧结、炼铁、炼钢、热轧为一体的宝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5年,其钢铁主业被宝钢股份收购后,成为新的梅山公司。2009年提出六年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国内一流的钢铁生产服务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型企业。战略定位是:以服务主业为己任,提高生产协力专业化水平,成为梅钢最佳伙伴;突出“有效投入、集成优化、运营改善”三条路径;发展“矿业、钢铁协力、物流、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板块。2010年以来,正逐步对主营业务进行分类、分层、分重点管理:对管理或技术要求高、发展空间大、与钢铁主业发展紧密、形成公司强大集成能力的核心业务,聚集核心、倾斜资源、重点发展;对规划期内难以外包的维持业务,立足于用好现有人力资源,保证员工岗位,紧缩资源,逐步外包;对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业务,利用外部资源,培育战略合作商,进行整体外包。

1.2.实施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至2010年底,梅山公司已经建成了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为管理支撑的,以物资采购、钢铁协力管理与客商管理等为业务主线的信息化体系,有公司层面的信息系统12个,普遍开展了“人、财、物、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了系统应用初步集成和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化应用范围覆盖公司总部及下属的14个二级公司。但在公司总部层面,还没有对企业的收入与成本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两大关键要素进行信息化统筹管理。因此,梅山公司对建立与完善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需求迫在眉睫。

2.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梅山公司经营收入主要是实物性产品销售收入、钢铁协力服务收入与贸易加工类收入等。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赢利,针对收入管理,梅山公司应重点关注两件事,一是尽量增加收入,二是围绕收入匹配合理成本;应该紧紧围绕“开源”与“节流”两个重点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公司现已建立了协力管理系统、采购平台等业务系统,已经贮备了一定量的“开源”与“节流”数据。但根据当前钢铁行业逐步趋于微利的现状,当前最紧迫的需求是对内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对外扩大销售收入,建立营销系统以加强经营收入统筹管理。

2.1.收入分析梅山公司针对以上几类“收入”进行业务管理时,需要设立不同的销售收入流程加以实现。对实物产品销售流程建立最长、最完整的“全流程”,以利于各经营单元的业务操作,比如完善产品质量与产品生产计划管理等,提升产品竞争力;协力服务销售和贸易加工销售的流程应设计为“短流程”,以利于对协力业务来龙去脉的了解,抓住其重点环节与关键过程进行风险管控;营业外收入不是经营总收入的重点,可以简化处理乃至设计为可规范记录的“简单流程”即可。在建立营销系统时,必须体现在多组织、多帐套、多产权关系下对营销工作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整体协同,准确、及时地反映公司的销售业务数据情况,将公司的销售管理模式固化于系统流程之中,从而最终实现对公司销售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梅山公司现已建成了协力平台,其中对协力承接服务合同的管理,就已经占全部协力服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这些均属于“开源”的范畴。因此,在改造协力平台以开展营销系统建设之时,只需增加实物产品销售收入、贸易加工收入与营业外收入的信息化管理内容即可。

2.2.成本分析梅山公司获得销售收入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成本,成本与收入息息相关。但如何精确、规范地体现每笔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需要借助成本系统来实现。而建立成本系统首先要综合公司各经营业务单元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公司的成本进行分析、总结与归集,然后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成本体系,树立成本管理标杆,为全面实现成本管理打基础。根据宝钢集团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由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组成。因此,对梅山公司而言,制造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有的如直接材料,已在公司采购平台中实现;有的如直接人工,也可对e-HR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后输出;有的如制造费用等,目前还无明确出处,需进一步分析整理。梅山公司的业务复杂,对此类有关“成本”或“节流”数据,需对其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与研究后,最终以建成成本系统为标志而实现。

2.3.经营管理数据整合的分析经营管理数据是从公司总经理至业务操作人员都需了解的内容。因此,在建立公司销售与成本系统时,必须同步考虑做好两个系统中的收入与成本数据的标准化接口,以确保两个系统顺利建成投用后,使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发挥作用。可采取多种方式和不同载体来实现不员员工的不同需求。(1)对公司总经理与高层管理者的需求,可通过技术改造,完善公司专业数据平台(PPM)的功能,整合销售系统与成本系统数据,以全公司经营管理数据合并报表的形式加以实现。(2)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需求,同样可通过改造专业数据平台(PPM),设计个性化的专业管理数据报表来满足。(3)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需求,由于其本单位业务属性与经营管理范围各具特色,则可通过在销售系统、成本系统等业务系统中设置综合查询模块,具体以区分不同单位不同帐套的授权管理功能加以实现。

3.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格局

3.1.经营管理信息化整体架构梅山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重点关注来自三个层面对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需求:(1)各单位重点关注本业务单元区域内创收入与降成本工作的操作便捷性、管理规范化及经营全局性;(2)职能管理部门对公司重点业务创收的流程监督、销售计划的进度跟踪,以及对完成销售收入所支付的合理成本进行管控等;(3)公司高层重点关注围绕“人、财、物、产、供、销”等管控要素而产生的财务性指标,更要关注公司的生产经营全局。因此,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整体组成是:以成本系统与销售系统为核心,以采购平台、协力平台等业务系统为支撑,以财务(MAS、UA)系统、人力资源(eHR)系统及专业数据平台(PPM)等为保障。

3.2.成本系统架构与功能梅山公司的成本管理分散在各二级单位,其成本核算通过用友财务MAS系统实现,属于事后的成本反映。成本过程控制依靠管理经验,对成本形成过程及其合理性缺乏科学管控。成本业务模块分为:产品类、加工类、劳务类、贸易类、工程类等。在构建成本系统时应抓住“料、工、费”三条主线,本着“分板块、抓重点、由点到面”的原则,按产业分类、支出要素特点,制定明确的成本费用归集、分摊、结转、核算及长流程业务分步结转等规则,利用现有和拟建的信息系统,抽取成本产生的过程数据,科学反映各板块、各产品、各业务流程的成本波动,实现成本过程管控和持续优化,以支撑公司以及二级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应在有条件的战略业务板块或经营单元率先部署成本系统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公司成本的全流程自动管控,以便给公司各级管理者展示成本的真实面貌。同时,利用在线工具,及时进行成本预测及异常提示,反映成本的数据源,关联技术经济指标,优化成本控制流程,以协助管理人员对其业务经营活动实现有效控制。通过控制“生产作业量、质量指标、库存、能源消耗”等指标,部署“原材料成本核算、人工成本核算、委外成本核算、日常报销与折旧费用核算、人工统计生产数据”等成本管理功能模块,实现成本的综合查询、预警控制、专业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

3.3.营销系统架构与功能为实现对梅山公司销售收入的全面管理,应在其下属的各经营业务单元实现销售业务规范化管理。营销系统可通过优化、改造现有的协力平台,以全面实现销售业务管理为目标加以实现。营销系统包括“实物产品、协力服务、贸易加工、营业外收入、产品质量管理、生产与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报表与综合查询”等功能模块。应建立多组织、多帐套的整体架构,即各经营业务单元能够自主管理本单位的销售工作,公司也能综合各经营业务单元的情况,对全公司的销售收入实施全面、综合管理,从而体现经营管理“分控结合”的管理思路。

3.4.经营管理体系中的财务管理按照“财务与业务信息统一”原则,应将财务管理作为贯穿公司“产、供、销、人工与物流”等成本管理的思路,解决业务信息传递不及时、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应通过与现有各业务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销售系统与成本系统等,建立抛账规则,实现信息收集全面自动化;通过客户与合同两条主线管理,加强货款控制与管理,加快货款回笼,减少企业应收账款;通过付款业务集中管理和统一资金计划,实现全公司“资金集中支付、统一调度、合理分配”,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票据管理,及时、有效、自动实现现金流量实绩和应收、应付票据管理,为财务审计提供重要依据;(2)通过货款管理,将合同的财务审核以及款到发货作为合同管理和出厂发货的核心节点,将用户的货款控制细化到每项合同,减少企业应收帐款,准确实时反映用户在企业的资金状况;(3)通过报支申请管理,使公司全部支出的报销业务规范化、自动化,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会计帐务处理差异和会计信息失真。

公司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电力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系统

一、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全称为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IT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为基础,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参与服务、外联服务共享,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电子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的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建设不完善。我国电力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资金的缺乏。尽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降低企业的成本,但该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的资产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耗资大,此外还得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以及软件后期的系统维护和升级等费用的开支,使得信息化系统的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缺乏相应的设备以及人员的支持。

(2)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师,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销售专员,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客服。据悉,有关专家曾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过如是的描述: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并不了解,但其实这一行业的专业性很高。从业者除了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模块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沟通交流技巧,最好还能掌握几门外语。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门槛着实不低。中国有大概500多万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但是真正学过人力资源专业者数量大概只有20%左右。此外,由于电力企业高层管理者年纪偏大,观念上存在差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不健全,导致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IT技术的应用能力。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只是掌握了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和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却不高。因此,其能力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进程,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迟迟未果。

二、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对策

1.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1)提供资金的支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有足够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支持,虽耗资巨大,但其带来的效益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企业应当保证足够的资金来源,如可按照企业目前的发展以及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保证信息化体系所需要的各项设施逐步到位,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从外采购,其软件应当符合本电力公司的发展需要。从硬件设施上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2)重视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运用,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职能的分工和组合、吸引和留住企业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感、提升员工价值等方面。它强调的是企业员工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来对待,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开发、经营和管理。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的日益重视,产生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大量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应该具有专业化的知识、更多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心理素质,还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顽强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此外还应适当地加强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该行业的各方面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出管理决策。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要求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输入高质优质人才,为电力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艳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