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方法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方法论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1

[关健词] 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校行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还是在管理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不能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其生源素质也相对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四性”,即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和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学生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性,决定了必须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服务,为人的就业服务;适应这一特色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面向地方和行业,服务地方和行业,并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作出贡献。与此相应,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生源特点。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他们没学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

心理特点。处于世纪之交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与自负交织,激情与悲观缠绕,孤独和急躁兼具,喜悦和忧愁掺杂,敌对并友善同在。

行为特点。一是部分高职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所学内容相对偏难,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当他们感到学无所获、就业渺茫时,就容易引发厌学情绪。二是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关爱和帮助,但严峻的现实却常常使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孤独无助而陷入孤独、紧张和焦虑之中;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由于自卑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我封闭,情绪低落,消极对待人生。三是违规违纪现象严重。思想决定行为,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致使许多高职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不久身上的毛病和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科研设计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技能操作方面的人才,而且需求量更大,知识层次也并不比科研设计型人才低,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实际上,高职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很发达的,就业率甚至超过一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我国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这类专门人才主要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类人才,从而坚定自己的学业选择和就业选择。

第三,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不是很高,生源质量较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激励他们忘掉层次差别,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第四,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即搜集学生的思想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大量复杂的工作,它为我们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新生报到时,发现有些学生情绪低沉,对就读高职无信心;有些新生来校后迟迟不报到,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了解到新生的种种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实际困难。抓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并贯彻始终。正面教育也不是单纯的书本教育,而是结合基本国情进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就业观念教育等。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积极,收效很好。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法还可分为三种,即直接教育法、间接教育法和综合教育法。坚持这些教育法需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体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将其他学科适当融入高职教学,搞学科渗透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如管理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目标管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济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可行性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它课程还可以移植,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管理学等。特别是在高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技能,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文教学有机地衔接,较好地结合。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约束和养成法。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行为要求、经济奖惩、制度约束、法纪管理等各种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类制度体系,落实各种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操行的考核检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实。二是要坚持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校科技文化氛围和文明礼貌风尚。三是坚持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方式、技巧和艺术相结合。在较好地坚持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两课”的同时,要注意以活动吸引学生。此外,在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采用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围绕教学、结合形势、分析对比;民主讨论、辩论对话、多方疏导;选树典型、学赶先进、榜样启迪、寓教于乐、活动引导;关心生活、谈心家访、多方实施等具体方法。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法,是把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而且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两者属于不同层面,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注重心理教育疏导,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阔视野、丰富手段、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把心理疏导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其效果。因为,一是消除心理障碍,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合力;二是培养心理素质,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力。在运用心理疏导方法中,要正确认识宣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宣泄能够使个人达到心理平衡,避免由于认知失调导致行为失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胸怀大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起宣泄对象的角色,通过宣泄行为,了解其苦衷,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作为选择思想教育与政治导向的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为其排难解忧,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为民.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思想政治教育,2008,(5).

[2]郭芳.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5,(3).

[3]叶雪梅.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4]周陆飞.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43-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诸多差异与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综合的。经验证明,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价值和原则

1.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就是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予以有机组合,建构起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创新活动。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追求。首先,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不是将各种方法进行机械的、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片面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是基于对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的深刻认识,在对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选择,并充分把握它们的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建构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是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取得整合效应,创造出新的教育合力,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2.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价值

(1)可形成集成优势,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强大,从而更好地反映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设计的课程,它要统筹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其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多维一体的特点。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并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显然,要实现该课程多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完成其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仅靠单一的方法是无法做到的,而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并将其整合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教学方法系统,才能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不仅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使其形成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且可使教学方法系统的功能得到强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2)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教师的特长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方法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就需要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来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使其内含更丰富多样、更新颖、更有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

(3)可有效克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和模式化等弊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问题仍较突出:一是研究不够深入,且多局限于对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缺乏对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整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模式化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课堂中单向说教、照本宣科、师生间少有交流互动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因此,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这对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一是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符合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杜绝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具有结构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各种方法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配置恰当、关系协调,各方法的先后顺序也要安排适当。

(2)针对性原则 即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以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依据,特别是要以能够反映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为依据。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二是对文、理、艺、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去施教;三是要根据新的要求、新的条件,努力使方式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吸引力。

(3)多样灵活性原则 一是所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的内含要有丰富性,体现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而教师选择哪些方法予以整合应用则应是灵活的;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条件,教学方法的整合方式应是多样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避免方法选择及整合方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性。

(4)易行有效性原则 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实用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并便于施教活动的开展;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应能够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采取恰当方式,实现教学(考核)方法的整合创新与综合运用

1.着眼于课程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优选功能不同的主要环节性方法并予以系统组合,建构“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形成“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求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即重视教师的讲授启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并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据此,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四个环节及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各具独特功能的环节性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可将其简称为“导、学、研、行”四法。

“导”,即教师讲授启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理论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需要教师的讲授和灌输,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另外,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与教师的讲授启发相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离开他们对教学的积极参与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可能的。

“研”,即师生合作研究。研究性教学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大力倡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围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是把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

“行”,即社会实践体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认知的发展、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优良品德的形成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实践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

我们着眼于课程的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在充分把握以上各方法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组合,构建了“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综合性强,它将教与学、学习与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多方面要求,较全面地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及其教育教学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导、学、研、行”相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时把握好各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使它们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四轮驱动”的模式,有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任务要求,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方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和应用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

为使“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发挥最佳教育效能,使“四轮驱动”中的每一“轮”都强劲有力,我们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即以“导、学、研、行”中的一法为主,并将主要方法与其他起辅助作用的方法予以有机组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了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和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供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教学任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

(1)讲授启发式教学 这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并将其与其他各种方式方法组合应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启发引导的意识,不搞“填鸭式”的简单灌输,而要把启发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二是讲授本身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不搞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其次,要注意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并在讲授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还要注意情感的运用,在讲授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讲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三是讲授可根据需要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一般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均需注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与讲授法配合使用。例如,讲授过程中穿插多种方式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活动;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问题研讨相结合,并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2)学导结合式教学 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并将其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等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搞“教师中心论”,克服教师包办代替一切的倾向。二是在操作方式上,首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学习、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先学、先思、先问、先答。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某些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去理解教材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去解决问题。其次,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或通过其他互动方式,对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三是要努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丰富学导结合的过程。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巩固深化学习效果,可要求或组织学生搞些参观或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将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写成小论文;通过校园网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自学给予指导,等等。

(3)合作研究式教学 这是以研究探讨的方法为主,并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和交流合作活动,将其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融入其中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研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生生围绕教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二是对需要通过讨论和研究来深化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揭示出来。设问的形式要具有吸引力,避免单调、呆板、枯燥。三是要紧扣所提出的问题,以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好相应的教学活动,推动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专题讲授、问题设计、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发挥好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问,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和讨论问题,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体验式教学 这是以实践体验法为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教于“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深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实践体验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二是组织指导实践体验活动要有明确目标,即: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做好活动计划,注意把实践体验活动与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以及校内外的社会实践资源结合起来,并尽可能使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3.改革单一性、终结性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开卷或闭卷笔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考查,并主要以期末考试分数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单一性、终结式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即按照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期中、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日常学习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整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全程式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平时表现情况以及社会实践情况,并使考核的过程成为深化教育的过程。

(1)期中、期末考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除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和小论文撰写等笔试方式外,还适当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要求将不同的考核方式搭配使用。同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均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查。为此,在闭卷笔试命题时,加大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在进行开卷考试和口试时,由教师拟定出一系列题目,让学生从中选取并按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对学生的书面和口试情况进行评分时,有标准但不唯标准,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虽不完全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但却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对问题的阐述合理且有创见,我们均给予充分肯定,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2)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考查范围,实行动态的全程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上课时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地阅读参考文献并按要求认真完成各项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在回答提问和讨论发言时的表现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活动情况进行考核 在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提交的有关调查(考察)研究报告、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材料,对其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考核打分。

(4)综合各项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学生最终成绩 在以多样性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学生期末、期中考试和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四项成绩相加,作为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以上各项成绩的比例可定为4:2:2:2。

参考文献

[1] 韩云忠,毛建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化课堂教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80-82.

[2]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3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要综合运用专题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信指导思想,树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来看,本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模式僵化、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新课程进行教法上的创新和改革,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体现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运用的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起的客观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出勤率”低。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不利于课堂管理。有的学生课堂出勤的自觉性不高,长期不上课。

2.课堂纪律差。在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学生讲小话、睡觉、打游戏、看其他书籍等现象非常普遍,课堂也基本上是老师的独角戏,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基本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方法,呈现出一些师生互动。但是,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也是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

4.“认同感”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持消极态度,已经习惯以一种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态度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不受学生欢迎。

二、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改进教学方法的目标是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

1.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方法培育人;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将理论学以致用,不仅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做适当调整,增强与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三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联动。既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四是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相渗透。既能考虑到多元文化的大背景,又能做到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消除学生的困惑怀疑,从而树立并巩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相融合。

2.改革的根本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是教学方法问题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引导,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动机和力量并转化成行为,举手投足间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自我突破。自我突破包括专业方面的突破和人格、个性方面的突破。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不断努力丰富自身,以教师自身独特的学术魅力去感染学生。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的分析,笔者对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一门课程提出如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专题教学。第一,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尤其是突出所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真正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第二,运用专题教学方法也改变过去某门课程由一位主讲教师全包全揽的教学系统,而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专题,分别由在各个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既发挥各专业教师的特长,又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

2.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是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辩论、文字和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这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情。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改革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蒋桂平,王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12(6):53-54.

[2]聂沉香.谈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47-48.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4

【关键词】思政教学 理论课 教学体系 实践 转换

一、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交集基础上,构建前瞻性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这就必然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必须注意其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思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考虑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一致性,而忽略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差异性,从而没能合理有效的构建一个完善实效的教育体系。教材体系是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而教学体系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载体。在这里存在着一个主要矛盾,即“教材的滞后性与教学的前瞻性”。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也是不断更新,教材中的某些理论其自身可能是完善的,但是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或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未必会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源于教材而超越教材,通过学习与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夯实思政理论,挖掘教材中理论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明确的问题意识,针对当代问题实施教学,从而在正确理解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交集基础上,构建前瞻性教学体系。

二、将高校注入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文件)提出要改革“注入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再次强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可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一个教师讲授同一个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势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某大学一位理论课教师,讲授中国革命史专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国”,采取的是结论在前,先入为主。学生课堂表现大多为消极、漫不经心。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该教师在另一个课堂上,将标题改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由于题目新鲜,学生们按照该教师构建好的思路,聚精会神的听完了全部内容。不难看出,同一本教材,同一个理论,分别在注入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下,所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一次合理的教学不在于教师对学生强行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或者互动的过程中,教育者们以何种方式拓宽了学生多少思路。这不仅加强了教师们的应变性与教育针对性,也符合了当代高校学生们的进取性与求知性。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时至今日,这个问题扔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校思政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体系的研究投入足够的准备与设计,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灵活的结合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有效消除当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魅力与渗透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社会实践是一种深化与运用性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当代社会为题材,结合自身在社会中的见闻与所思,以学生自觉能动参与为主要途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它不仅是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必要补充,更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决定的。使当代高校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运用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且把握与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性的要求,通过紧密联系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自身的、他人的种种实际,实行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

在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合理范围内带领组织社区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参观思想教育基地等,深入社会,了解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学生逻辑分析与理性鉴别能力,对社会现象以及涉及大学生自身前途、就业等问题能够客观认识,理性面对,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延展上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手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生、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内容与思维。

四、打造优秀的思政教学团队

造优示范,集中研讨,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范围。清华大学于“05方案”纪念会上正式公开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院领导多次听课,与教师沟通商议,然后选出优秀教师的精彩示范发言,供其他教师品评,互相取长补短,汲取教学经验。这种模式打开了思政教育者们的思维,集思广益,从而为教学体系的改革带来重大影响。

加强教学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专题教学工作组。由院方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教学组,从而使思政教学达到应有的理论深度与视野宽度。保证从个体教师影响到团队,再从团队反馈回到普遍思政教育者,能够联系思政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在思政工作上有质的飞跃,形成一个稳定增益的教育闭环,从而抵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正式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新高度。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5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以不断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要求的。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决定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由其所处的时代条件下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者等多方情况的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依存的教育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因素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也相应地产生了深刻的变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亦要求必须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应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体的思想实际,坚持探索和创新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最大化地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教育效果的有利契机。

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交往的持续深入为我们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同时西方极力通过各种手段向我们渗透其价值理念、意识形态,也使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新媒体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开辟和占领的新领域。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可供利用的丰富资源。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吸收、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来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原则

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代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遵循一些现代社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同时要树立做法人性化、过程主体化、目标为人化的教育理念,从而增强方法的亲和力、过程的凝聚力以及结果的影响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

2.互动共进的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的互动共进就是教育主体双方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多方位、多维度的交流与对话,并努力形成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要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就必须尊重和利用主客体平等互动的原则,促进教育主客体的角色交互,扎实地推动互动交流的实际进程,以形成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有效疏导和监管,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

3.“灌”“渗”并举的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有效性原则要求摆脱传统的流于形式空泛的灌输式教育,转而将有效灌输和全方位的隐性渗透结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进行理论上的灌输,同时也要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弱化或消除教育对象的抵触、反感情绪,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内在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4.技术先行的优化性原则。

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技术载体,又是存在空间,还是服务对象。”因此,坚持技术先行的优化性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时代要求。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具体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方式与手段,它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该从改革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手段这三个方面展开。

1.强化教育者的系统性思维,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

“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观念决定方式,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指明方向。”所谓的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应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被动思维方式的,是一种兼具人本、发展、超前意识的系统性思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思维,首先要求教育者坚持人本教育观,转变教育主导的地位,放眼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树立教育主体双方的平等性,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倡导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性。其次,要根据他们所处的教育阶段和教育环境所特有的身心特征、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情况,并留心和关注他们思想、行为的新特点,用发展和超前的眼光,预测和关注其动态发展,及时有效地采取突发性、群体性的危机干预的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有效实现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环境和人文关怀。

2.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多边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口头宣传,但长期以来这种口头宣传大多仅停留在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单向灌输,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流于“我说你听”的模式。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特征,赋予参与教育过程的施(教)受(生)双方以同样的主体地位,以多边互动的活动方式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程。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致力于提倡“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与本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同行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己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而在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教育者应该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受教育者,适时运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并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地进行反馈和建议;同时也要注重“身教”,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示范力量,用实际行动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此外,还应努力建设各种渠道或以不同的教育载体,打造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教育者在平等的互动、切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逐步实现内化。

3.坚持教育活动的“灌”“渗”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思想政治方法论范文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综合,是教师为了影响和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程序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面向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高校教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所实施的主要教育方法和手段。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教育方法,一种是隐性的教育方法,所谓显性的教育方法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直接、公开和正规的课堂教育。隐性的教育,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或者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现对于显性的教育方法,隐性的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它可以消除大学生的抵触教育心理,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渗透到大学生的情感认识中,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方式相对单一,过分关注于理论灌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各种信息不断融会贯通。在此情况下,大学生成为当前时代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对社会上的敏感问题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很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机械的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特点容易忽视,造成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不高,甚至具有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倾向,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教育变化,也消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

(二)教育内容和社会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缺乏融汇贯通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这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严重脱离于社会现实,形成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的尴尬局面。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除了要接受理论教育以外,更多的应将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才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不但高校教师要将这种思维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大学生也要积极树立这种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

(一)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要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要结合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环境,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统筹结合、综合运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国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勤劳、勇敢、坚强的优良传统,这些丰富的精神财富都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良好资源,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推进。

(二)正视多元的社会思潮,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现代社会,多种文化全面发展,多元文化齐头并进,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受到影响,这也增加了人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容易使人们陷入困惑的境地,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更容易迷失方向,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坚持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很多情况下,社会思潮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模糊的,,混淆不清的,存在一些想当然式的理解,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既然大学生总归要接触社会思潮,甚至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已经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不要回避社会思潮,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正视社会思潮,坚持用的观点和方法去客观、全面、理性地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流,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从各种思想流派中汲取精华,从而提高一定的鉴别力。

(三)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于理论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可以说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极有帮助的。当前,高校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就离职,其中不乏有企业的原因以及企业和学生之间协调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对于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要求适应能力较低,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高校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志愿活动或者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充电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见,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专业教育与辅助教育的双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