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网络相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实践形态和教育模式。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为大学生服务的,其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自身发展的特点,必然要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其有效性。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传播手段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具有一致性,二者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的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意识或内容是现实社会存在的映射,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内在的重合性。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以及网络心理教育等方面。具体说来,网络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原则和方向。网络道德教育就是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评价。网络法制教育不仅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规教育,促使大学生保持网上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和合法性,而且要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网络心理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网络心理训练以及网络心理咨询。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又是蕴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载体,其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的影响,因而内容的有效性本身也存在着无效性的可能。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梳理,有利于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准确把握。
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尚未完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其基本内容必然包含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但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体系更多的是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架构的,因此相应的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缺乏独立性。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与现实的连接不仅使现实社会存在在虚拟空间的数字转化成为可能,而且扩展了大学生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边界。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不仅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上的作用,而且在面对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因此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
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偏差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并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内容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现象。一是内容在设计上过于理想化,缺乏生活化的内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植根于现实基础之上,其内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复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学生群体的现实生活根基和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容易使教育流于表面和形式。二是内容缺乏稳定性和时代感。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必然导致教育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流变的可能,一些基本的理论难以贯穿教育内容的始终,因而也会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于此同时,在网络虚拟领域形成的一些较有时代性的网络道德观念难以适时得以认可和宣扬,大学生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动接受和自我知行的转化。
3、 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单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异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展示应充分考虑网络技术背景和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心理接受特点。网络虚拟领域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多元文化和多样化信息时难以有效辨别和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大学生对内容选择的自主性,网络环境下教育内容的传播和引导不再是建立在大学生的被动或者无知的基础之上。承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网站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力的缺乏自然点击率就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不去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此同时,内容的不优质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工具性”而没能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休闲娱乐和心理咨询等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内容枯燥、更新缓慢,缺乏思想深度,再加上在形式上多重理论宣传甚至只是教科书内容的“电子文字搬家”,网络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单一,弱化了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可与接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难以保证。
4、 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对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有较深的知识背景并且大多已成年。于此同时,面对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容易有更深刻的困惑和不解。大学生的思想相对独立却又未能摆脱社会意识的多重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价值选择容易出现不确定性。网络社会出现的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有效的应对,更没能确立相应的规范与制约。另外,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进程中,既生活在校园这片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又即将踏入社会。网络世界信息多变,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多元传播和影响,大学生往往容易站在道路和方向选择的十字路口。大学生走出校园面临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全球网络化对自身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及时把握网络世界的负面信息和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其社会进程中对自我和社会可能出现的疑惑和迷茫不知所措。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相对于既定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有利于在大学生身上引起预期的变化,形成预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1、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特点,其内容不应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简单移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加上“大学生”这一主体前提就完成内容构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应只是自发式的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而应根据自身特点自觉框定内容的范围并不断完善内容体系。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应有一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所确定的相关内容,因其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应的意识形态性,也应根据大学生这一同类群体的特质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针对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群体存在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演绎和架构。
2、 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突出重点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不是超出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无法触及的规范和制约。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游离于网络社会存在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之外,而应将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各环节,既不能过于理想化而使大学生无所适从,也不应降低内容应有的要求而失去教育本身具有的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载着教育目的,因而其在设定上要考虑大学生群体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眼前可触及的目标。同时,根据网络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泛泛而谈,在内容广而告之的同时应突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点内容。
3、 丰富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传统社会环境相对单一,社会结构相对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主导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引导的同时,其内容更易把握和为大学生主体所接收。在信息社会,开放的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再局限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灌输,更多的是有其自己的认知及其认同,与之相应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为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更有效性地为大学生主体所吸收和接受,高校网站应充分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而不是进行网络说教式的宣传。同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内容不仅要重视知识性,而且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只有大学生去接触和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有效性才有现实的主体前提。同时,内容的表现形式不能局限于网络文字式的静态展示,而应变静态为动态,从平面式的教育模式转为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充分运用网络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能,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4、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认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为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又将走向何处。网络社会中有序与无序共生,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网络不良现象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及时有效作出应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观教育,使之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并自觉规避网络的不良影响。针对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产生的疑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及时调整并作出解答。在网络中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对于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出现的认知障碍和选择压力,尤其是即将真正踏入全球化网络社会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既要教会大学生认清现实经济社会与网络虚拟存在的区别,也要教会大学生在更宽广的网络社会环境里甄别真、善、美,更好地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实效性证明。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和网络媒体等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报导,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达到教育目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变化和道德品质提升等来检测。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和个人主观臆断。对于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的情况,应当参考真实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盲目的只重视现阶段的状况,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检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既要衡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领悟能力和理解程度,又要衡量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后是否有实际行为体现[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很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政治观念差。大多数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空有一腔参政热情,对我国政治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部分大学生缺乏怜悯心和同情心,缺乏社会正义感。(2)大学生思想信仰出现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思想个性化、独立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强。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利己主义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部分大学生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信仰各种宗教神学等。(3)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误区,在衡量个人价值时,将金钱和物质生活作为第一标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功利心严重。(4)尽管大学生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高,但部分大学生文明素质较差,在大学生活中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整天比吃比穿。个别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好,产生优越心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5)学习和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或者由于经济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差,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整天将空虚、无奈、压抑、烦等词挂在嘴边。(6)部分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缺乏实际行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口头文件,说说而已。某些高校虽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悖现实,不注重将先进思想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高校都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制应包括管理运行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督促高校各个部门及院系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当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缓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等存在的压力。各班辅导员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关心,跟有思想压力的学生及时沟通。
2、增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高校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师要为大学生做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2]。
3、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可以创建心理咨询、思想交流和热点评论等特色板块,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形开展。高校领导和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校园网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还应当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发展。
结束语: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检验实效性的最终因素还是实践,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高校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推动祖国繁荣昌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3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9-02
一、引言
微博可以说当前在我国并不陌生,其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出现就受到了较大范围的欢迎和使用,并且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潮流,这也是微文化的起源。随着微博等一些列网络媒介的出现,微文化已经逐步的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尤其是作为历来处于潮流前端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微文化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且其影响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作为较为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深受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不仅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机遇,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加强对于微文化的利用,采取合理的对策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微文化简介
微文化主要是指近几年才流行的一种网络潮流,其主要是从微博的盛行开始出现,并且随着一系列的网络微应用的出现而风靡,尤其是在当前年轻人中间更为盛行。对于微文化而言,其实也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只是随着这些网络媒介的盛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文化途径,或者说是背景,并且随着这些使用途径的不断变化和革新,微文化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其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影响也必然会进一步的加深。尤其是作为年轻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必然也和微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大学生推进微文化发展的同时,微文化必然也会对大学生的相关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
微文化和以往的一些传统文化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具体来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是在具体的内容上,微文化重点突出在“微”上,其更为简洁明了,一般不会出现长篇的论述。(2)其次是在信息的传递上,微文化所依托的一些网络媒介对于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便捷,也更加的灵敏,便于相关人群接受或者发送相关的信息资料。(3)最后是表现在影响力上,虽然微文化所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影响力而言,其迸发出了更为强劲的活力,不论是在影响的范围还是在影响的深度上都优于传统的文化,这主要和相关使用人员更易接受相关的信息有关。
三、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重要的载体作用。上文中提到微文化主要是由于网络中的一些微型应用被广泛使用所引发的,所以对于这些微博、微信等微型应用的利用也就是微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也体现在这种途径上,即可以把这些微应用当作一种主要的传播载体来进行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数量已经占到了所有微博使用者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利用微博等媒介作为重要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的大学教育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单纯的进行理论的教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需要更加凸显实践的价值,把学到的理论切实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某种教育之后,就可以把这一教育内容通过微广告或者是微电影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展示,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真正的理解运用水平。
3.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在各行各业中也都在大力的推广创新,在大学生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大学生普遍感觉兴趣索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创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微文化的盛行恰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途径。无论是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信息的获取形式上,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上,我们都可以合理的融入微文化的内容,来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权威性在以往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更是具备着不容置疑的属性,其权威性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微文化的盛行,大学生通过微文化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信息,大学生受此影响就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文化的信息内容最大的特点除了简洁性之外,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尤其是随着当前网络上内容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庞大信息的优劣大学生有时候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3.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上文中提到微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特别的快,特别灵敏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和过程。因为很多信息的过快传递,导致原先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不再适合于当下的大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具体的学习效果,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程序,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4.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微文化的盛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蕴含着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微文化中很多的信息则和这些传统内容存在较大的冲突,当代大学生面对着这些冲突必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大了相关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深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当前微文化中一些不良信息的传递确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使得大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接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对微文化中的一些内容谨慎的接受,不要过于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2.提升大学生的微文化素质。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因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新事物的好奇进而就可能不自觉得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的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当代大学生应该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质,合理的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加强自身对于微文化中信息的判断辨别能力,进而能够在微文化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成分,而排斥一些不良信息,最终使其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杜绝不良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受微文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其中的不良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过滤。
4.合理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载体作用上,这一点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载体作用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播效率和水平,恰当地利用微信、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教育。
5.充分了解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分层”。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会分层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重大,无论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水平、择业还是对于其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大作用,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了解大学生各自的社会层次,然后可以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制定,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微文化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潮流,而随着这种微文化的盛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微文化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了其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受此影响,这种影响既存在一定的干扰,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针对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恰当的应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措施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值得我们深究,也理应得到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大家,2011,(11):16-18.
[2]盛世兴.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2,(11):12-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除了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载体的不同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1)地位更加重要、意义更加重大。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早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2)难度更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一方面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有自己的主见,要使其真正接受某种思想,与中小学生和其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相比,难度更大;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大加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3)内容更丰富、任务更艰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内容涉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可谓内容多,任务重。(4)教育途径更多,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全方面的,包括全部课程的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这些途径虽然有主有次,但必须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审视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置身于一种与传统媒体时代所不同的环境中,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正面效应。新传媒快速、高效、海量、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是大学生了解世情和国情的纽带,使青年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可能。新媒体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大学生现代科技理念的树立,改变了当代大学生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
(二)新媒体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大众传媒发展的过程中,有少部分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背离了传媒价值观,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传播内容不乏虚假的、愚昧的、污秽的、落后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大学生的感官,造成思想意识混乱,更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因为其渊博的知识而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尊敬教师,也就自然会信其道。但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轻易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就会跟不上学生需求的变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既然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校就应该主动占领新媒体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其成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主题宣传网站建设逐步发展、日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探讨主流意识形态与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内容上进行完善,力争建设集思想性、时效性、归属感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网站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二)以丰富的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
内化是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内化是指教育者引导被教育者把社会的价值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自己主动地、自觉地追求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要求。①而内化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得以实现。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应用方式的多样化赋予了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的形式多样的建构载体。
(三)以同步的动态监测防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即时交互性和开放共享性的特点,带来
了信息获取过程的结构变换,以至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大学已不是象牙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也与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才能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中提前防范,主动出击。
(四)以完善的话语机制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性认同
网络话语差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话语冲突的尴尬,这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消除网络话语差异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必需要直面网络话语差异的现实,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新媒体背景下,完善话语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话语差异的应然面向。
参考文献
[1]聂立清: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河南社会科学,2009,2.
[2]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0(9).
[3]何伟.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核心使命。目前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育人以获得最优教学效果为目的,尚未构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及体系。因此,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教学评价体系,推促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解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对高校的育人理念、行为和状态进行规范化的价值评介和监督管理活动。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仅仅限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评价,但由于大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展开还依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评价客体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1]
2.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解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是标准的具体化或行为化的体现。有了标准后,需要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力求科学、客观,又要力求简易、可行,注重实效。为了能够准确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二是自评与他评的关系。处理的原则是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尽可能量化,以自评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定性评语和他评、专家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起来的由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对象内涵的指标及其教学评价标准和量化符号构成的一个教学评价系统。[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评估内容不完善
明确教学评价内容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调查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各不相同,各调查育人评估内容不一样,极少能对全部重要内容开展评估活动。普遍存在评估内容不全面、各项内容重视程度不一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认识不清所致。教育管理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引领者,全面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效果的评估工作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
2.参与教学评价建设人员不全面
虽普遍意识到“多员参与”在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或者落实不到位,现有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评估的人员仍不全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评估工作需要育人各个部门的参与配合,需要高校管理者从中进行沟通协调,管理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评估活动中发挥宏观把控、协调支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做准备。
3.教学评价定位目标不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定位和评价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理路,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定位和评价目标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明确育人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定位不准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目标不明确、“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定位不准确。[3]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不完善
运用科学系统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营造协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秩序,是推进科学管理、形成教学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好苗子的根本评估。现行一些规章制度出发点是为了维持正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秩序,保证不出问题,偏重于规范管理,侧重于约束大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和管理。这样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
1.育人管理理念建设
育人管理理念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起着目标导向的功能,是统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其重要程度将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各方面工作的方向是否正确。育人管理理念包括育人定位与教学思路等各项指标,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点。育人管理理念建设对育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在育人的各项工作中。
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团队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由管理团队与管理团队两个部分组成。高校教学队伍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结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能力,等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效果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效果是提高群众教学利益的源头,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发展服务效果直接制约着高校管理的成长,并最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效果的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作者简介:吴淑娴,三峡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亚露,三峡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上实现交互式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则是指由新媒体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外部条件。新媒体的交互性、虚拟性、即时性以及个性化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高校应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开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但过度依赖网络。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再局限于翻阅书籍、报刊等。大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QQ、手机报等。但是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大学生也出现了“网络依赖症”或“手机依赖症”,表现为没有手机或没有网络就感觉无所适从、焦虑不安。
2.自我追求个性化,但价值取向模糊。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愿望越来越突出。从思想观念到举止行为到衣着服饰无一不彰显着他们的个性化追求。然而,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也导致许多大学生价值迷失或选择困难。比如很多大学生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
3.交往方式虚拟化,但人际交往能力减退。由于新媒体的隐蔽性,很多大学生选择借助于新媒体进行交往。在这过程中,他们可以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宣泄压力。然而,也有很多大学生对这种网络交往产生了依赖性,表现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人际交往能力减退。
4.学习方式网络化,但学术不正之风见长。在新媒体环境下,首先大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进行学习;其次,大学生可以即时地通过新媒体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这种学习的便捷性也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很多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利用互联网快速搜索,然后复制粘贴。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宽,信息的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面临着新的教育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能够实现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
1.利用新媒体可以创建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课堂是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平台,而通过新媒体所创建的平台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课程、主题教育网站、校园数字化平台等来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教育。
2.利用新媒体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往的教育素材大都来自于课本,且内容单一、枯燥,往往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搜集到多种多样的教育素材。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或经典案例进行讲解与引导更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新媒体可以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且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平等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与学生之间实现平等的交流。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也使得学生能够打破心理障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深入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够正确的疏通、引导和教育。
4.利用新媒体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于理论化和政治化,且教育者一般都采取“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而这并不能够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手段来吸引大学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新媒体,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互动,这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信息获取的即时性以及信息的虚拟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出现过度依赖网络、人际交往能力减退等问题,这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新媒体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很便利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再对老师言听计从。在当代社会,人人都是信息“把关人”的局面使得各种不良信息满天飞。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取哪些信息、什么性质的信息是无法确定和控制的,这无疑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新媒体挑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占据着教育教学的主导性地位。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和学生是同步获取信息的。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随时随地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老师的话语权被削弱。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却使得老师的教学被边缘化。
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俨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的需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需要不断提高,主要是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将媒介素养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加强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道德自律。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理念。“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新媒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全员育人是指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者之间协调统一,形成全方位立体育人机制。全面育人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造就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全程育人则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到毕业走出校园的全过程。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的关系。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老师则处于权威地位。同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主体性已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摒弃从前的枯燥与呆板,实现创新发展。
3.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主旋律教育为主导,同时辅之于多样化的教育内容。首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爱情观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等都是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规范其行为。只有始终坚持主旋律教育的主导作用与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多样化的教育内容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4.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首先,将课上互动与课下实践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改变一贯的灌输教育手段,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离开课堂,教育者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其次,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指导相结合。网上教育主要是要大力加强校园主题教育网站的建设及网络课堂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不受课堂的限制,实现隐形教育。同时,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所反映出的问题,仍然需要教育者在现实中加以引导和解决。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充分对QQ、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建立与学生的联系,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