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1

【关键词】网络;素质教育;影响;探析

作为互联网的最大受众群体之一,大学生投身虚拟网络世界的热情最高,受其影响也最大。深入研究和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1 网络的基本特性

我们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造成的影响,首先就必须对网络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对网络传播的特性作了大量分析,尽管不同学者在理解上尚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几乎都承认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是网络最基本的三项特性。

1.1 开放性

网络的迅速普及,使计算机真正成为连接在网络上的“终端”,成为人们互相访问和交流的工具。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能像网络那样神通广大,兼容并包,搭建了一个人人可以“各尽所好”的自由平台。在网络网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学习、工作,其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通过网络人们能轻易的搜寻到自己所需的各种知识,快速地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科技等各种信息。

1.2 交互性

信息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使实时交流反馈成为可能;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完善,也使人们在网络上交流变得像面对面交流一样自然,这极大激发了人们交流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正因为网络的交互性,信息资源才在真正意义上被人们所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也对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恰当的处理,将是网络时代学习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1.3 虚拟性

网络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符号化的形式得以展现。这为人们创造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交往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互相信任,在现实生活中却越来越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这种异化现象,反映出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缺失,冷漠正在增长。更有甚者,一些人逃避现实,寄情于网络之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以致于情感自私冷漠,社会责任感降低,各种病态现象滋长。

2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素质教育带来难得机遇

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灵敏,容易接受新事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便捷,是网络世界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实践证明,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为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了难得机遇。

2.1 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空间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2004年,据美国新泽西州NEC研究所的劳伦斯和吉尔斯统计测算,因特网上可见所得网页就已达约8亿,共包含了约15万亿比特数据信息和1.8亿幅图象。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快捷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摆脱过去对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渠道的依赖,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的内容上,学生可以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随时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突破传统教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限制; 在学习的进程上, 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体系,学生可以自己挑选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学习的时空上,网络的交互性与信息共享,使得课堂不再局限在一间教室内,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交流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知识空间。

2.2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分享式、自主性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从网络上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信息、知识并进行模拟实践, 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权威者和垄断者, 而深化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平等自由,学生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交流并获得解答。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这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其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 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自我潜能的发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思维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最新形式,网络思维方式除具备一般科学思维的优势之外,在横向、纵向、空间结构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散性”[1]。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好似一个巨大的、即时的、便捷的、提供新知的图书馆,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在特定情况下,其所需的信息往往都是具体而确定的,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和提炼的能力,以满足自身需求。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同时阅读、写作、收看视频、聊天交友;同时被称为搜索引擎的网上检索工具允许操作者自由确定,从不同角度检索所需信息, 审视同一问题。

3 网络发展使大学素质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挑战。

3.1 思想意识遭遇冲击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或者说是文化竞争,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说就是“软权力”之争。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不具有任何阶级性、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时,网络使国家间的地域屏障被打破,政治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更为直接和广泛,传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大为减弱。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妄图通过没有“国界”的网络,以西方的意识形态来取而代之。他们往往打着“自由”、“人权”、“民主”、“平等”的幌子,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迷惑性。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被其欺骗,而沦为他们的信徒。此外,网络上广泛存在着的极端文化、消极文化、堕落文化等腐朽思潮,也会像一样无孔不入伤害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使他们丧失理想信念,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3.2 道德伦理面临挑战

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纯粹的“虚拟空间”,也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网络的隐匿性,使网民的真实身份得以影藏,网络的开放性又使人能够摆脱现实的道德约束,行为的随意性增加,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被严重弱化[2]。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弱,伦理道德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网络上的诸多不道德行为极易诱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从而使自身处于矛盾冲突的道德选择中,引发道德困惑和混乱。加之外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道德意识大为削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错觉一旦被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另外,网上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部分大学生因此流连忘返,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沉溺于虚拟网络中,对现实世界渐渐远离而变得陌生,对社会责任的感悟与理解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3.3 个性心理受到影响

网络是精彩的,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大学生在其中很难获得真正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新鲜、刺激使得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具备“上瘾”的可能。网络的自由性尤其是网络游戏角色的英雄化设置,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为人处事的“成就感”,甚至是误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会使其丧失时间感,失去自制力,最终逃避现实。迷恋网络还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格障碍。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在网上交际时常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以寻求刺激,获得满足。然而一旦回到现实之中,网上、网下的巨大落差,又使其经常处于多重角色差异和冲突之中,产生焦虑和失落感,诱发心理危机,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3]。长期沉溺于网络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因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真实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缺乏伦理道德的制约,缺乏情感的体验和责任的担当,不可能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和塑造。我们应当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网络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功能、规避它的消极功能,深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推向深入,使网络在育人树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洁.浅谈网络对人们生活与思维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5).

[2]夏名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素质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困难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大高校的极大重视,但这一问题是复杂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也是复杂的。对于一个问题的产生,内因往往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因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最关键还在于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与他们是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联系。当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极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超过于对文化知识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到了博士在读期间还在延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限于课堂上。

尽管如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开展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据了解,就业问题在高校开展政治思想的相关课程中,所占比例极小,在教材中的篇幅也十分有限。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前提

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各个方面,其基本的出发点在于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的确立与思想政治教育就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来看,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还能够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精神、智能、心理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发挥着潜在却又深远点作用,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使得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为社会主义输送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2、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核心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时代的发展往往要求大学生能够具备更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而不仅仅是文化素质。”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无德无才是废才。”可见,即使是有了再多的才能,思想政治素养不过关,一样得不到重要。这是源自古时的话,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实用性。大学生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因为文化素养依赖于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而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的提高又受着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极大制约。可以说,思想政治素养决定了大学僧最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行为方式。显然,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相应地能够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企业愈发看重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不仅仅是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国际竞争中,要求我们要把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放在首位。同时,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更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文化、信息都发展迅猛的当前,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压力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正确指导思想的大学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1、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潜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心理素质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更多的潜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智力因素是由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则是指情商、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六个方面组成。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升大学生对非智力因素,是在先天生理条件对基础上,在个体与社会环境及教育交互作用对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就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心理品质总和。因而,开展思想正式教育能够是大学生在相对确定的智力因素下,极大的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这些政策的改变,使得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就业难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心理难题,甚至许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自杀。这些问题都归根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所致。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完杀案大学生就业人格特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等人格特征。与此同时。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渠道,运用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和社会资讯等多种载体,还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提高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进一步发展,挖掘出每一个大学生的最大潜能,提高就业机率。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于现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能否在这个激烈就业环境中获得生存,创新意识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不但要具备知识技能,还要求大学生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以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境界,还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强调创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催生创造灵感。还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端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从而引导他们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创新。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的许多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也越发明显,与之相反的是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越发淡薄。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自我认知。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即使在失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快速的找准自己的位置,重新找到工作。

4、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掌握文化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培养大学生运用观点和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更为高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的思维方法能够把大学生从固有的、老套的方法中解放出来,运用创造思维学习知识。这样的结果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够看到每一个知识点的整体面貌从而更加快速的掌握。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57-01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李长春同志强调,要积极探索思想认识和实际表现相结合的考试考核办法,作为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这一要求,也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五年多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敬爱哦雨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中的提出的工作要求。如何才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中将学生思想认识和实际表现的结合,形成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这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努力在探索的问题。笔者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研究,提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在学校范围内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体系的大胆设想。

一、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工作的困惑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全国各高校都有序开展。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各高校发现,学生能背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已合格。故现实提出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要求。各高校纷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的改进进行探索,欲使之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在这些年的研究中,各高校始终被一些问题困惑着,那就是:在将理论认知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考核时,凸显出教学考核即时性与行为表现历时性的矛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管理与教育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教学途径;二是通过教学以外的其他途径。教学途径是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以外的其他途径一般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管理与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工作所涉及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一般包括:校宣传部、团校委、校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各学生系部及其辅导。

从范围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上位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等工作。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评价的思考

如何才能将学生思想认知与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进行考核,过去,我们多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的角度去探索。笔者大胆的提出,这有一定的局限性。理由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种局限性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既是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虽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它并不等于全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所完成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工作思维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时间跨度等都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让完成局部工作的理论课教师对全局工作的工作成果进行检验,局限性显而易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这种局限性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各自的工作任务,但它们也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其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除了要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外,还必须遵守教学工作的规律。教学工作中,其中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循序渐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学习是循序渐进地,各课程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地。对理论认识的深度,是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渐进加深的,由理论转化而来的实践能力也是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渐进提高深的。这种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而我们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往往只是一个学期,是阶段性的,是即时性的。理论课的考核只能反映当前阶段学生理论学习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理论教学的工作成果,而无法反映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思想政治道德的水平和学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方法决定了这种局限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教育 制约因素 整合与调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一般会受到来自于三个环境的影响,那就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但是彼此间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和谐因素,这些外在的制约因素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就要做好各种外在因素之间的协调工作,达到这几方面因素的整合与平衡,对学生从正确的思想方向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使他们顺应时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外在因素

人们都成长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环境对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着多种要素,这些要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环境要素,而且一个人从小的家庭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语行为、社会交往习惯对学生无形的影响,在这些习惯的作用下,对于尚未形成自身思想的年幼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会主动接受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修养以及意志品质甚至是兴趣爱好,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学生接受着来自于父母的信息,虽然,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渐离开家接受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社会与学校成为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但是家庭确实伴随学生生命的整个过程,家长的期望与挂念长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学校环境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它不同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带有十分清晰的自主导向功能。学校作为育人场所,自身建设有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为学生设立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教学,而且学生能够在具有先进文化素质的教师的指导下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水平。而且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作用,在浓厚的教育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等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大学生思想教育外在制约因素的整合与调适

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因素进行整合与优化,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这两方面环境对学生会产生不自觉的影响,但是学校则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学生思想成长的主宰力量,主要动力,要确保学生的思想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去考虑,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这三方面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与不平衡,某一方面的负面作用会影响正面作用的发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头脑,要尽一切努力来解除负面影响的作用,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作用的平衡,这样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目的。

第一,努力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工作,彼此促进,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如何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配合,是众多的学生家长与教师共同考虑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最佳的方式就是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不能把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局限于学校内部,要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利用通讯网络,技术设备等手段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要在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负责将学校的思想教育方法与目标传达给家长,然后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再结合家长的想法和意见来审定学校的教育方法,达到与家长的共识,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会形成自觉性,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遵照达成的共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享受到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积极有效配合下,达到一种平衡。

第二,完善学校内部关系。现今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很多不和谐的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走入了大学的校园,在学校内部呈现出很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例如:生源的扩大与学习条件之间的矛盾,生源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等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进步,搞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工作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使全校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展开学习,以人为本,以和平沟通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思想紧跟时展步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校的利益与教师的利益甚至学生的利益结合起来,达到彼此的平衡与统一。

此外,高等院校还要做好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工作,积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院校要积极畅行政府的政策,在政府的思想方针指导下,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高校要放下自己的身价,走出校门,观看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思想观念的完善与更新,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实现对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积极引导,建立和谐、互通的师生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三,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因材施教。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以及自身性格的不同,多呈现出各自的思想特征,教师要注意洞察学生的思想特点差异,要根据他们的思想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

例如:对于性格活泼、乐于展现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从事文字书写或者编辑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各自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发挥他们的强项,在思想上树立信心,形成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四,改革教育方式,引导为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学生的逐渐成长,他们的思想意识与心理逐渐成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对于教师的批评与教育常常不以为然,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式,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用真诚交流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达到对自己的信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实地和你坦白交流,才能主动接受你的想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达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全面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对当下时事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的有机统一,要想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结构,而且也需要某种一定的分析能力与判断力,深入学习这个科目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社会洞察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所以,要做好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分析国内外时事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立场,时刻注意掌控形势,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积累经验,获得智慧,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科学地运用马克思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科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准确地把握形式,在积极思想的引导下,做好人生规划,勇敢地面对生活,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3 总结

从整体的分析来看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外在因素很多,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影响,而且三者彼此影响,相互制约,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与矛盾,学校要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免除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威胁,要及时纠正学生不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要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在积极的思想状态下,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003.

[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锦东,张亚军,白兵学.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环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5] 张晓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2).

[6] 黄丽萍,陈特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

[7] 张丹,李朝军.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8] 卞淑贤.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7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辅导员认真对待,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高效辅导员心理素质,才能让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

1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由于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正确引导并给予及时帮助,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 学生素质和德育工作方面

在不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高校德育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逐步转变的情况。所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等,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以在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最终培养出具有高尚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人才。

1.2 辅导员自身发展方面

在社会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文化、思想的出现都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从而加大辅导员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实际需求,能够促进辅导员自我提升意识、综合素质能力等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辅导员自身的抗压能力。可见,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辅导员自身各方面不断发展,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处理各种学生问题时游刃有余。

2 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可知,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构建考核体系,制定辅导员管理机制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提高要注重考核体系的构建,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从而真正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合理制定辅导员管理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辅导员的考勤等纳入管理范围内,才能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

2.2 提升辅导员自身修养,增强其自信心

在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辅导员自身修养的提升是重要途径之一,这可以帮助辅导员增强自我培养意识、心理健康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从而在不断调节、综合练习的基础上,帮助辅导员增强自信心。从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整体情况来看,部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够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知识面的不断拓展、专业进技能的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的有效增强等,最终提高自身修养,非常有自信地处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3 加强辅导员培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辅导员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交流活动,真正实现高校德育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要从理论知识开始,让辅导员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断强大高校辅导员的内心,从而帮助辅导员顺利开展各种辅导工作。要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岗前培训计划和在岗培训方案,帮助高校辅导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2.4 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不断增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只有真正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等,这对于促进大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辅导员应有的价值,在提高他们社会认同度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3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的地位会更加重要,必须注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并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5(4):88-90.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优化大学生素质结构,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结构及其现状

大学生素质结构是指大学生各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主要应该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和专业素贡,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四部分组成。在整个大学生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索质是大学生素质的灵魂,文化与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保障,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各素质的提高和升华。

当代大学生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注重思想修养,热爱知识学习,重视能力锻炼,呈现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渴望成材、立志有所作为等特点。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大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酐一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呈阶梯型,即知识结构强于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强于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强于品德结构,品德结构叉强于心理结构。二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内容发展不全面。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说都十分广泛,但从目前大学生素质内容的发展来看,既存在着片面性,又存在着肤浅性。比如,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却缺乏基本的政治修养;有改革的思想,缺乏创新的意识;有求知的欲望,缺乏刻苦的精神;有自立的要求,缺乏自律的能力;如此等等。三是大学生素质水平发展程度不高。一名大学生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业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反映出其素质达到什么高度。目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程度较过去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时代和形势所要求的高水平,特别是在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修养水平、创造水平等方面,都还处在中低程度上。

二、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索质结构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系统,要同步协调发展,必须综合提高,这就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即紧扣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的重点,根据大学生已有的自然素质和知识基础,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安排,使教育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和有新鲜感,起到补充、健全、完善、拓展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以实现大学生素质结构诸要素功能的最大发挥千诸要素间的最佳配合,争取大学生素质结构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特征:一是既有自觉性,又具有受教育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证其主动接受教育;保证学生有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也能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既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过程中,共性发展,有利于个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提高,也自然有利于全体索质的发展。三是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必须把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全面推进。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其合理性、可行性。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其中高校教学活动就是关键内容之一,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保证其原有历史功能的基础上,要在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作为个体的创造性、自由全面地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团结合作、协调发展、良性竞争等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能力并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先导,但这些恰恰是我国当前教育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上的应试化、教学内容上的狭隘性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不能停留在—般的道德和知识灌输的层面上,应重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自身的精神起支撑作用,还渗透于其他各项素质之中,并起统帅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虽然具有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但作为系统课程都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作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起主导、政治保证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导向作用,并且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思路

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渐进,要充分尊重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合理成果和一般规律;但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1.切实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念转变是关键。相对思想政治理论而言,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教育单一政治功能向教育政治与知识功能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灌输式教育向有效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教师主体教育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说理教育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应试教育手段向综合素质形成和考核的转变,等等。

2.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在传授知识、巩固政治功能地位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以及创造等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强化当代教育理念,树立素质革新的整体观念,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二是要有全面而完整的知识,教师要重视终身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会学习,构建充实、稳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加强理解、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诸如热爱本职、教书育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

3.确立价值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着重解决教学实效性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改革,开展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注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理解社会,培养其解决实际新问题、新情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并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考评体系,从而使各项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人性化。

4.坚持民主化道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当代教育体系中民主化的趋势已越来越强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对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过程和教育教学的民主趋势,也要从总体上尝试朝这个方向发展。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走民主化的道路,就要改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中的被动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教学关键地位的教育者,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扩大共同自由探索的空间要强调的是,这种民主化,不是自由主义,不是放任自流。

5.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授。但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教学,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但归根到底要围绕增进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来进行。只有抓好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合理的凝聚点,才能使师生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连结,从而赋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以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