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优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的优点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1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变革,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性、开放性、高效性的优化教学课堂。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以及实践,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开端。根据对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年龄小,接触的知识面较浅,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何把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知识上去,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用来展示各种各样的媒介,如图片、视l、幻灯片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比教师口述教学更能够吸引其注意力。

我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详细理解梯形的性质,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的方式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验证。我点击课件你,呈现出三个梯形。通过验证,发现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紧接着用电脑验证后两个,继续点击课件你,呈现出第二个梯形的验证,我指着屏幕上的图形问到:这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呢?学生纷纷回答不平行,很明显,无需再对第二个梯形进行验证。继续点击课件呈现出第三个梯形的验证,还是先进行一组对边平行的验证,继而对另一组进行验证,当不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工具验证一下。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我与学生一起验证了三个梯形的对边是否平行,结果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此时我向学生进行提问: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大家表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在大家说出答案后我点击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出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在课件上呈现出:你真棒!

二、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一座桥梁,它联系着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指的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意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在向小学生进行《位置和方向》教学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小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与东相对的就是西,剩下的两个方向则为南北。通过对校园的观察,学生简单的认识了位置和方向的概念。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出一张没有完成的学校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同学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同学把“东”画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画在了上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我引导学生将参考方向和画图标准进行统一,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教学时用到的简化地图,也要讲方向统一的标清楚。这样一来,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如何辨认方向。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启发,进而主动思考探究,提高数学水平。利用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观点。

为了使小学生思考百分数的应用知识,我在课堂上利用一个亮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水有哪几种形态?学生回答:液态、固态、气态。水结成冰形态变了,体积会变吗?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在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我向同学们展示出课件,让学生明白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当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后,我紧接着出示了相关的信息: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想提出什么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经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之后,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基本如下:(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4)原来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约减少了百分之几?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深入了解百分数的应用。在教学中,亮点资源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学生不经意间的数学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放大,开展相应的教学,激活学生的资源。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2

一、“慕课”简要概述

“慕课”一词的由来最先始于加拿大,萨巴斯卡大学研究人员斯蒂芬?道恩斯和乔治?西门子于2008年提出“Massively Open O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词,其英文缩写为“MOOCS”,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焦建利翻译为“慕课”,并冠以令人羡慕的课之美誉。

“慕课”有着众多的类型,如反慕课、私慕课、微课、微视频、进阶作业、在线互动等。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慕课”形式具有一定的基础,即中小学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这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即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教学模式优点颇多。小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然而,微视频、在线作业等形式的课前多样化学习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学生自由提出困惑和想法,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中设置的进阶作业和小测验也时刻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小学数学学科划分的四个知识领域,每个领域内容要求不同,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慕课”进行翻转教学。

二、“慕课”在小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为展示“慕课”成效,2015年底瑶海区小学数学骨干联盟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及新入编教师进行学习研讨,由两名优秀教师为和平路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开设了数学课,教师在这两节课中大量运用微视频、截图、线上软件等手段,讲了除法复习课。在课上,通过播放微视频先回顾昨天晚上看过的视频内容,然后通过作业截图课堂展示学生作业情况,生生互动交流自由讨论作业难点,这一切似乎是那么有条理,环环相扣。但整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在哪里,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这节课在解决什么问题……在这超时近20分钟的课程里我们并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我想根本原因是教师自己忽视了自己。教师把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图像放到了电脑里,却忽视了课堂上的自己,显然教师被边缘化了。这是大多数“慕课”课堂上容易出现的一种误区。即便是在“慕课”教学中,教师仍然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甚至要预见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问题,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否则,随着视频的“刷刷”而过,一些不善于开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到,整堂课就是看热闹了。

三、“慕课”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改进实例

“慕课”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向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和设计者,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3

一、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才能产生共鸣。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营造一种师生互尊、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学生方能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效果不好。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其有效性。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生成的全过程。为了避免把小组讨论演绎成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为形式或走过场的“合坐”,应该做到:1.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必要。2.分工明确。确保小组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小组学习的主人。3.建立机制。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使组内呈现出“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4.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准的学生,使各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次,优化练习内容。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训练,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且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好的练习能够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且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到训练,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五、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资源和因素。我们教师就该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在课堂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所用。善于利用课堂上的种种“意外”,并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使课堂随机生成、富有生机、精彩纷呈。

六、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1.评价原则应该客观公正。坚持鼓励为主,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避免学生产生“表扬依赖症”。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应给予鼓励。2.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①准确不能模糊。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②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③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枯燥局面,使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课堂教学优化的效果。④中听更要中用。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做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⑤独特不乏创新。评价语言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七、构建有效的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效教学;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85-01

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课题。不同时代所赋予的内涵与要求有所不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数学课堂教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一、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制定合理有效目标的前提

学生既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中一项优先的重要的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心理水平与特征,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水平与特征、情感与态度等。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首先着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其次,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思维水平与特征;再次,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情况。例如:我们在确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由于本节课既是学生已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平移、旋转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为后继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此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传统教学中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的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

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师:如何回答?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到首先应确定小明走动的方向,综合起来有以下四种走动的情况:两次都向东走;两次都向西走;先向东走,再向西走;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师问:如果把跑道看作是一条数轴的话,原点是什么?如何把这四种情况在数轴上画出来?

能否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每一小组至少画出两种分析的情况。

先做好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解。最后,老师多媒体演示四种不同的情况。

师:(1)、若小明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生:(1)回到原地。(2)在原地西面5米处。师:根据上面六个数学式子中两数的符号,两数相加如何来分类? 生: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互为相反的两数相加,一数与零相加。师:根据上面的六个式子,谁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不完整的地方老师补充。

在本案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教师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的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是数学问题,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不要过难过易,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数学知识的愿望,就是成功有效的创设。因此,一节数学课的导入、一个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它不仅保障学生情绪高涨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初中学完整式、分式加减之后,有一位教师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在一次数学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三道题:

(1)若a+b=1,则a3+3ab+b3的值为__________。(2)若ab=1,则a3+3ab+b3的值为___________。(3)若abc=1,则a3+3ab+b3的值为_____。

主持人的话刚落,就立即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这三道题的结果都得1,其速度之快令人不加思索之感,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感觉意外和惊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这节课的引入没有生活化,但却激起了学习的“波浪”,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做到实质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优化巩固练习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

由于数学这门课是属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比较强的,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而现阶段的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浪漫、爱幻想的童真童趣的时期,他们正处于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发展旺盛的时期,抽象思维需要慢慢地进行锻炼和培养。小学数学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出发。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抓住学生的兴趣

现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特别旺盛,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他们会厌烦,他们也无法集中45分钟的精力去聚精会神地听这一节课,课下他们一般无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老师们应该接受并认可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因为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们的脑海中在想象这些物体、定量、规律的时候比较困难,把这些抽象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屏幕上直观的、生动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形象的看到这些物体,然后老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询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物体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帮学生们克服了抽象思维的困难,还帮助学生们开发了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之后的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在课堂上,积极地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对话式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疑问就没有进步,所以,老师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质疑、提问。

1.老师要创作质疑的大环境

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疑问和质疑。大胆地提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让学生们想问问题、敢问问题,把自己不明白的及时说出来,老师及时帮助解决。

2.培养学生们提问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不是不敢问,就是不知道该问什么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来帮忙了。例如,老师在教学生们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还可以询问学生:长方形是正方形的一种吗?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来解?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提示性地询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还积极地培养了学生们提问问题的能力。

三、一节课结束时,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现阶段的小学生们争强好胜,都想做得比别人好,都想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美。那么,老师们掌握好这一个原则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在这一节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声地读出他们的名字,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总之,在数学课的评价上,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肯定和鼓励,不要放弃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尊重他们幼小的自尊心,鼓励他们一点点的进步。

要想做好教育,就必须抓住受教育者和所教学科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创新,争取带领学生攀登学科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冯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浅探[J].广西教育,2009 (10).

[2]王从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刨设[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5).

科学技术的优点范文6

关键词:初中新型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张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进步。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