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48-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信息化,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指标就有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新课标把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项能力:获取加工信息整理,信息传递能力;评价信息活动过程方法及结果能力;通过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和一项基本能力。
二、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必须对初中学生注重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践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1.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教育培养可以把人的有关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修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把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外,还能让学生有关信息应用(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息技能。
2.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并且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具有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过程中,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对他人不对社会构成危害、以最大负责任的态度来行使和利用信息,为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把学生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信息的快速筛选并获取、对信息真假的准确鉴别等科学分析思维能力大为提高,还能让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学会和养成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以及真正把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新的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更好地面对和迎接当今社会的挑战,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就必须具备包括信息素质在内的这项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学生在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在中学,特别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广大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做好的一项本职工作。以下就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有关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一下。
三、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极其重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各个疑问,并大胆地进行尝试解决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基本原理,还能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那些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例如每当学完一个专题,我就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环境,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组织学生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这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2.融课堂教学于课外活动之中。实践表明,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有机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方式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当我在进行用“Word”来编辑文本文档这一专题时,我及时以此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通过这个研究性主题的课外活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在课外的有效延伸,来促使学生有关信息素养方面能力的提升。
3.加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处理信息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传统课程相比较,对实践的重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进行信息学习的一大特色。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和实践,以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以此来促使学生有关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我在进行“用E-mail收发电子邮件”这一内容教学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建立Blog、Moodle等方式,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过程中不断促使他们有关信息素养的培养。
4.加强学生文化基础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实践表明,一个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建立在这位学生各科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的,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全面发展了,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极其积极的效应;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在现在以及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和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良好观念,以能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参考文献: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44-01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我平时在上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一)创设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8-0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的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性学习。要让学生主动、自愿地学习,就必须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学,能够把握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爱学、乐学、愿学。为此笔者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作为前提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带着积极进取的心态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已经编辑好的电子报和一幅未编辑好的电子报,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强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动手,制作了满意的演示文稿,然后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最后由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有不足的地方,教师给予矫正或补充。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例如,在全面学习WORD后,接着学习EXCEL,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学习Excel的第一堂课时,先让学生和WORD窗口进行比较。首先同学们看到的最明显的不同是编辑窗口,其次Excel工具栏中的五个图标在Word中是没有的,对于后四项同学们根据图标上的功能提示能很快领悟操作,即对输入数据按指定要求显示,但对合并及居中这一图标不能领会。此时教师给予提示,这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同学们记忆深刻,便于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老师还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如:让学生在Excel下建立一张本班课程表,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太简单了。”这里主要是要引出一个新的知识点,因为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那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有。这张表格有规律吗?有,是什么呢?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体会,结果很快有同学发现了此中的秘密。原来只要按住填充句柄,并横向或纵向拖动鼠标,即可在六个单元格中产生从星期一到星期六的内容。“真方便!”同学们会因此而兴奋和激动,自主探究的成功,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用ACDSee6.0软件讲授《图像的效果》一节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首先要选中图片,并进入编辑模式,然后打开“更改”菜单选项,执行“曝光”命令,学生随着我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命令中的滑块,看到图像发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发出了感叹声。在这种气氛下,我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锐化”“颜色”等菜单命令带来的图像效果,于是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制作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制作的某些效果的图片保存了起来,留待以后欣赏或使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采用“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突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比如,在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时,提问“你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合马吗?”当大多数同学说不太清楚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查找,但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怎样才能快捷的查找到?怎样筛选需要的信息和运用信息。于是,笔者引出搜索引擎这个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答案。通过学习情境中充满趣味的“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信息技术、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4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给学生看,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学习。他们大多数举例子说:“很多地方可以用鼠标右键”,“复制和剪切操作是类似的”,但能够联想到软件的应用还是不多,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用word做电子贺卡,再用两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做幻灯片,等word与幻灯片的作品都上交后我再把莱辛的这段话给大家看,问学生“这会大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很自然的与前面word与幻灯片的一些操作方法进行比较。(我们老师都知道这两个软件有很多菜单是类似的)趁热打铁,我用商量的口气对他们说“本学期我们要学的两个很重要的软件---excel和FrontPage,你们觉得还需要老师教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不需要”。
学生齐刷刷的回答说明,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话,绝不仅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
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上述这一现象是由学生的差异性引起的,这种差异主要有三方面:①来自不同家庭的差异;②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③操作技能的差异。
来自家庭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但后两者的差距我们是可以缩小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 (因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
1.缩短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
首先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副班长的作用。班长和副班长一般都是班里比较有威信也是具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所以要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班里有威信的同学的协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
2.缩短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
要缩短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我觉得选出一个操作技能比较好的课代表是关键,物色几位电脑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很重要。
吸引操作能手自愿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现在的学生很精明,觉得帮助别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对只想提高自己不愿帮助别人的同学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白干的,其实是在培养自己的纠错能力、指导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并且让他们懂得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的成长。另外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达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境界。
一个好的课代表不仅是我们的好帮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助教,甚至可以代替老师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当然,学生毕竟不是老师,课前我们要让他明确重点、难点和要求,并且要准备好练习,课内要进行宏观调控。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李大权同学他就别出心裁布置给同学们的一个任务:以寝室为单位分组做班级网站,然后请电脑老师和班主任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小组网站上交到学校参评(刚好学校要组织班级网页制作比赛)。
我想这是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不仅自主学习,还自主管理、自主创新,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学习。我个人的体会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就要把握好这么一个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否则就是剥夺学生的权力,压抑学生的才能,助长学生的依赖思想。
当然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我们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不教”之间选择的选择必须慎重。
三、教”与“不教”之间选择
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决定“教”的内容和方法,又能在课堂45分钟内做到“不教”,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尝试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信息技术课向来讲究的都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如果我们能科学的选择“教”或“不教”的内容那启不是既可以保证学生操作的时间又可以让我们少费口舌?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每届学生学会腾讯QQ的速度是惊人的,刚刚学会鼠标使用,刚刚接触互联网不久的学生就学会了QQ。学生在强烈的个人兴趣的驱动下,与同学们一起协作、会话,从而学会QQ软件下载、安装及使用,使在网上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种“QQ现象”必须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有非常成熟的协作环境。如果教材的内容符合这两个条件,完全可以采用“不教”的方式或者是自主学习的方式。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5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是相对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自主学习有如下特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而自我探索各种学习策略,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试,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情感投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是我的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环节设置。
1. 温故知新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都是由基础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前一节课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因此,做好复习尤为重要,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的任务,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 布置任务 学习新课,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完成新课的学习,对于简单的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有难度的老师先进行演示,强调重难点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对于有疑问的部分可以进行小组探究,这样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3. 拓展与创新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然后,老师布置创新任务,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同时,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环节还要加上作品展示与评价,老师找几个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其他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同时进行作品评价(自评、生评和师评),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可以让学生达到再拔高的目的,也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自信心。
4.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通过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和疑惑来小结本课,达到了再次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显然,上面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爱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必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效果肯定是相当好的。那么,教师采用何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其次,就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科学养猪新技术范文6
一、注重学习方法传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初中教学中,初中生的学习毕竟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脱离了教师的指导,那么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极易导致其放任自流。但是学习方法的传授也绝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细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会变得会学习、爱学习,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某种程序方法,并归纳出相关、相似程序的相同点、不同点等规律,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应注重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先进行全班自主学习指导,而后对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下,进行Flas制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移动的汽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汽车如何移动”“该Flash有几个图层”等问题,并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归纳出自己的制作思路,并进行自我监督。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今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止是让学生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而自悟、自得。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督促者,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动手,跟着教师讲解的步骤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和信心。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展示学生自己的制作、设计的成果,比如,开展动画制作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如,在对书本知识《飘落的秋叶》进行讲述的时候,让学生完成课程引导后,自主制作动画,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天马行空不加拘束,并指导学生制作,最终将学生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评选“飘落最富意境的秋叶”,并让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氛围,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现各学科的结合,在其他学科中做到自主运用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信息技术也应当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教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内容,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其他学科来丰富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得学生对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比如,结合语文知识《孙权劝学》或其他故事,让学生以“Flas”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必定会先去了解课文,然后发挥想象,再亲自动手制作出动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教学地理课《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根据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制作地球运动过程的PPT。学生在熟知地球运动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制作PPT。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完美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激发学习热情,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颇丰。
四、提供自主探究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保证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巨大的资源,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出现、发展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计划,给予相应的学习资源的补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帮助、引导学生检索、筛选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掌握学习资源转化的能力,即学生通过收集到的知识,进行自我吸收、消化、创新,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在条件允许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为课堂交流做准备。但是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初中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完全分辨信息的真伪,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来检索、筛选信息,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当适当地帮助学生收集信息资源,正确指导学生收集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保证。
五、建立评价考核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