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1
摘要:地理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教学科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对拓宽地理课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新课改 策略
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 利用课本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地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因此,在学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形式多样、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推行。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探究。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探究性提问教学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是课堂探究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很少有探究性的问题。
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例如:世界上哪一个大洲跨越的经度最大?学生在教科书中不能直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真正理解了经度的概念、南极洲的位置和地域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对比,才能正确回答这个提问。
二、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1.“诱人”的课堂导入DD精炼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经过精心准备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课堂导入,一上课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能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解开,找到答案。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设置,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冗长肤浅,精炼切题是这一环节的关键。
2.浓郁的“地理味”DD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方面。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学生能一目了然,并留下深刻印象。
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化繁为简的分解式方法分析要素,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到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增强心理素质。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3
1.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1.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又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1.3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晕头转向,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2.在“海洋权益”教学中强化国家海洋意识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后,原属公海的1.3亿平方千米海域划归沿岸国家管辖,其面积略小于全球陆地总面积。由于管辖范围的不同,所占有的海洋资源与沿海国权益均发生重大变化。“海洋地理”模块是为适应时展而开设的。
海洋权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质就是海洋资源争夺,是经济利益的争夺。在黄海,存在着我国与朝鲜和韩国的渔业利益争端;东海是中、日、韩三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渔业矛盾很多。此外,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存在争议,主要有日韩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内的油气资源争议、东海中部油气资源争议、钓北坳陷油气资源富集区争议等。如果归日本,则我国将损失海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16—18万吨。南海的渔业利益和油气资源利益争端更加尖锐,南海南部我国断续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约27万平方千米,涉及资源量约78亿吨(主要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周边国家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每年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吨。
3.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由于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对于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而言,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是相对超前的,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的原则,这也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中,可以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式探究的设计;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有方法,并有可能产生“完成”和“成功”的体验。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可以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
4.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学工作要改变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承以及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转向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再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着、指导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改进和创新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
地理学科是一门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教学中实时穿插课题探究活动。
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探究课题。但在课题选择时,必修考虑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还要考虑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获取信息的渠道,并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课题探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最后,学生交流探究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不确定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究史,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教师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0-02
地理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阶段教师传授地理知识,能够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的同学拓宽知识和视野。因此,高中地理接受新课改理念是有重要意义的。地理的新课改要求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传统地理教育相比,地理这一学科不再以应试教育的思想为主,它会在启发同学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展现地理学科的内涵。新课改的到来会使得课堂耳目一新,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改变并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出一个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
1 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1.1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无论是教师职前的师范学习还是学习进修,都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充实。如果教师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主学习,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武装自己的教学理论,使得自己储备的知识能够与教学经验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们应该抓住能够研修培训的一切机会,在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做到时常反思自身学习出现的问题和课堂教学研究,做出适当的自我调整,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同样也需要自我反思,这是一种需要能力,地理教师应该提升自我反思能力,这样才会对地理教育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专业化发展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反思的内容应从教学目标和效果等方面入手,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否有学生的提问打乱了上课进程,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应给予关注的问题。
反思的过程中一般经历先后两个阶段:一是对教学内容实施产生的怀疑和犹豫,二是为了消除这种困惑状态而采取一些行为措施。在经历了这两个阶段的反思后,教师们往往能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增加教学能力实践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地理教学上要进行新课改的改革,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自我反思能力。
1.2具备充足的地理专业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改理念是通过探究每一个专题来代替原有的教学模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增加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巩固了基础知识。专题研究的成立,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在研究专题方面的探究方法进行引导。因此,地理教师扎实而又充足的地理专业知识是保证学生吸收知识、掌握学习地理方法技能的保障。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地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理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要熟练掌握,如对学习地球、地图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同时,尽量不要受到教材的限制和影响,传授地理学科知识时,应熟练地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系统知识融入到课程当中。在讲解地理课题方面,地理教师应引导同学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来了解地理课题的步骤和认知策略。此外,地理教师除了对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应告诉学生要时刻关注地理学科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1.3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坚定地理专业信念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理念,地理教师必须抛弃陈旧落后“满堂灌”的教育观念,同时,地理教师必须坚定自己专业的信念,担任起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一重要角色。如上新课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故事或涉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方式引言,激起学生兴趣。地理教师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新课改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常规事务,才能更好地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吸引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
2 进行地理新课改的具体措施
2.1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果“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模式还不改变,不给学生课堂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就会失去主动性,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的传统教学,老师只是着急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唯一的表现就是努力认真听课,于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容易打瞌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将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己牢固掌握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倡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角色转换学习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新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多。教学当中,加入了大量信息技术,不仅容易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们获取地理信息意识。许多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2.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生活背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也都有所差异。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大多教师都是本着“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对情况不同的同学只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看到学生的进步。新课改提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根据爱好学习地理学科。
3 进行地理新课改的意义
地理学科进行新课改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发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理教学实施新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位教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学会接受新的思想和教学理念。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才能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基本能力之一。地理教学实行新课改以及地理教育实现迅速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教学素质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地理教学技能还要具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学会怎样组织管理学生,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在地理教学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4 结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学生可在课堂进行各种思想和问题的交流,充分展现出课堂的活跃性和积极性。可见,新课改对于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对高中地理学内容进行识别和分类,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优势,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改带给地理课堂的崭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李成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科学,2011(2).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范文6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事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老师的教学仍不容忽视。因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应是旁观者。课堂上教师的“程序”不能框住学生,但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还是要有的。比如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各种活动指导、研究性学习指导,包括提问、讨论、表达、交流等技能,都得从头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起。当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时,教师要当好“指南针”使学生辨清方向;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找到“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要成为“领头人”,和学生一道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讲座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加强师生互动
在新世纪、新教材、新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从以往的个体为主转向个体、个体与小组相结合。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和“讲”将日趋减弱,而领航者的作用将日益加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观念,而且培养了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愉悦的情感。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积极组织学生召开讨论、辩论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但同时教师要注意监控好课堂秩序,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程提倡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训练。
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的。 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道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做出圆满的答复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和丰富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五、给学生适当的实践机会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学生涉猎的内容,使地理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这样既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也能让学生切实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能让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将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老师要尽快地适应新课改。在适应新课改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课改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科学、理性、冷静地进行思考和总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