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1

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在新课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了一半。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措施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以彩色、动感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识胜地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高中政治的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还略微好些,而政治学部分很多学生就用“假、大、空”来形容。可见我们的政治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的一个结果。政治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政治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多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而不是只偏颇于任何一个单独学科的“专人”。新教材政治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与班会课有机结合真正使知识落到实处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2

1.新课程标准下政治课转变教学理念的思考

新课改要求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1 在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2 在新课标下政治课要遵循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考评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时政演讲、学习态度、调查研究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

1.3 新教学理念既注重以人为本,又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认知能力。不仅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结果,还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方法。

1.4 新教学理念注重讲述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强调回归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而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

2.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认识

2.1 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学目标多维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政治知识体系、倡导“生活----教学----生活”教学流程的客观要求。

2.2 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有效尝试。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笔者的尝试如下:

(1)“情理交融”式的乡土教学模式。把乡土材料补充到一般教科书去,这使教科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政治课教学获得新的活力、生命力。

(2)“诗意德育”式的是意境教学法。以诗为依托,张扬德育的诗意魅力,能让学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欣赏世界,优化道德品质,升华道德境界。

(3)“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也为教师突破难点、重点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

(4)采用问题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问题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实践与体会

3.1 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综合探索。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化、教学内容选择的生活化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多元化是高中政治课新教材的突出特点。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还有:

3.2 研究性学习法。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互动式、活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活化政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4 “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质疑和求索。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3.5 启发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4.新课程标准下政治课教学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4.1 教学新观念与评价机制的错位。高考仍是目前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理念下课堂气氛要“活”起来,这是毋庸质疑的。

4.2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下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有效教学是改变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

4.3 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个突破口。

4.4 巧设情境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重大事实,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拓展课堂教学。

4.5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整合。政治课教学应该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教学内容要坚持“六性”

5.1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不只是讲清事实(是什么)和原理(为什么),而要着重教会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怎样做),使学生在观察能力、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

5.2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创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是智力活动,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从创新动机的产生、创新过程的持续、创新结果的验证过程中,都蕴涵着创新者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因素。

5.3 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思想政治要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中要学会将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事例题材,就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达到课堂与生活的统一。

5.4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将知识行为化。

5.5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教师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制定,也过于形式化[1]。三维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将会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多的困难,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效率降低,因此必须要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以下基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教师能够紧扣教材的中心内容,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确立,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前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

(二)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这些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还表现在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新课改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成长和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也应该要做到从全体学生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如有必要,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习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如,对于学习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是:“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和灵活运用。”

(三)重视三维目标的确定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以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二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目标[3]。但是,在三维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既要把握目标的难度适中,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可以设置目标为:“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原理的能力。”主体是“学生”,目标内容将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上升到“实践能力”,难度适中,才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设计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以教材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施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紧扣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师只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才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脱离教材内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其带来的教学影响是不完整的。当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照搬书本。事实上,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放松,要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探索。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营造出来的教学氛围较为紧张、压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不利。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且积极营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奠定课堂环境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为了保证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均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教材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设计了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浦.让思想政治课奏响生命之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之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7-179.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4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针对性及主动性,使思想品德课程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课标的总目标是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并新课标对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各方面都提出了分类目标。

课标中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标准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成长中的我”,在这部分中要求中学生学习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第二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这一部分的标准体现在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这几方面;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对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以及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这几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合成课程的特点

合成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合成课程认为教学活动不应该是教师单纯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应发挥起主动性,积极配合教师,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责任。

2.强调思维、情感与行为的整合

合成课程提出学生的思维、情感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和情感会外化为行为,并影响行为起作用的方式。而行为必定会体现人自身的思维和情感,并且能够起到提高思维能力和丰富情感体验的作用。

3.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理智与情感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并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智都具有重要意义。合成课程主张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这样课程内容才能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本身的实效性。

4.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对象

合成课程这一理念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

合成课程提倡先成人后成才,学生在成为有用之才之前,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学校在教育学生时,不应该只注重其智力发展,应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三、合成课程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1.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

新课标改变了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做法,提出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建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每一个内容标准后面都附有一个活动建议。这就给师生互动搭建了一个平台,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2.强调知、情、行的结合

以前的课程标准强调识记、理解、运用,而新课标是以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把知、情、行三个环节相结合,以认知为导向,注重学生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课标在分类标准中就分别列举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知识目标,把这三个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与合成课程强调思维、情感与行为的整合是一致的。

3.提倡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合成课程关于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有密切关系这一特点,在课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力求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其中内容标准的陈述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第一模块中设置的“认识自我”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自尊自强”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学法用法”使学生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些都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息息相关的。

4.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正如合成课程把自我作为学习的法定对象,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强化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生活化 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范文6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去认识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个性。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应该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变革、提倡以人为本思想、新课程观念、全新的教材观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生疑,鼓励质疑;提倡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探源法等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畏权威。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纠正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做法,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学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老师应成为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倡导者”

首先,要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在探索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对于学生这正是一种创新态度。作为老师对发展中的学生个体要以发展的眼光,多元化、多层次地评价。其次,要保护、发扬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更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努力去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因而有了创新的愿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会呈递减趋势,但高中段的学生由于思想、心理、生理的发育好奇心反而增强。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

个世界,每一个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心态。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和激发。

四、发挥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通过运用录音、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中抽象的政治概念、观点具体化;枯燥的政治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学习过程,使单一的“教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师电教媒体学生”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思想政治教学。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不同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决定了他能否及时挖掘学生潜能,成为一名聪明的“合作者”。

教师要使自己对教学充满激情,在相关领域有所涉足,成为一个博学者;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入微成为一名“好管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成为一名好辅导员;满足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转换角色,成为一名好“主持人”、“演讲者”、“记者”、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仅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注活水。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及人格的魅力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