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1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重要问题;分析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指代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流程和模式以及情感和r值观等层面之上的具现化表现,是学生在接受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之后可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本学科特性的人文品质以及重要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之下来说是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以及综合性思维等因素构成的。

空间感知在这里指代的是不同维度之下人类生存空间的感性、理性认知流程,其中包含的是区域认知以及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在这里指代的是,在对各种类型的空间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区域中包含的位置、特征以及差异性等相关因素做出解释,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客观、准确的地理层面上行的认识;人地观念,指代的是针对人地关系形成的认知、理解,以及自此基础之上做出的判断。

历史意识指代的是在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以及形成认识的时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觉性反应,其中包含的是历史理解、历史判断以及历史认同性等等。历史理解,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在对史料展开判别的基础上,针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来做出有主观性的解释说明,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形成客观准确的历史认识了;历史评判,指代的是针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站在现实和价值观等层面之上做出评价抑或是判断工作;历史认同,指代的其实就是从历史的层面上对自己的国家、文化以及政治等形成一定的认同感,总而言之就是认识、情感以及态度层面之上的综合性表现。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教学重要问题指代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解决到的学科重难点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问题,其实指代的也就是在社会与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抑或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解决掉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既是教学难点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问题)。

三、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重要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教学重要问题其实都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的,因此在找寻解决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联想到的就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具体点来说,综合性学习指代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之下,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作为载体,在施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来主动的获得知识技能,使得综合性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表应用措施。在对地图、图表等各种辅助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使得学生本身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地图和相关图表中得到有用信息,在从图表中找寻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对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另外一个层面之上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表示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呈现出来的特征,逐渐的对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了。

史料证明措施。在将史料作为依据的基础上来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认识并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使得史实可以构建在极为充分的证据之上,比方说针对“富庶的四川盆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展开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展示出来的图片、视频的基础上,逐渐使得学生对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在对历史性叙述展开解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对历史形成准确且客观的认识了,比方说引导学生在对史料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主观性结论,并在研究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将自己得到的主观性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念的理由阐述出来。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2

关键词:语文;人文精神;渗透

一、当代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惟一要素),就是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人文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是一种以主题的体念、理解为基础的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法。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文精神,其基本内涵是:”发展科学技术,建立民主政治,重塑道德理想,尊重个体自由。还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发掘上,人文性要求知识、哲理、情感应纳入人格培养发展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美感,积极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语文教学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不管是阅读鉴赏还是写作训练的教学还是交际教学,它始终关注着人自身。它审视过去,面对现在,想象未来。它在语文课堂上,搭起历史、现在、将来的舞台,让人粉墨登场,尽情的表演,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亮相。它直逼心灵,拷问灵魂,从而使语文教学具有阅尽千古人生,品味多彩生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感受个性的张扬,体察人生的价值,展示人的尊严,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并构成其最主要内容。

二、当代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1. 语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统一、刻板、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语文教学依然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之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彻底忽视,考什么,教什么,不厌其烦,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则干脆不讲,根本不顾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2. 语文课程安排欠缺合理性,人文思想缺失严重。

在课程的设置中,语文这门学科尽管课时并不少,但内容主要被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和八股式写作技巧的枯燥训练所占据。学生被框在课堂,框在语文教材,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了生活实践。

3. 语文教学严重唯科学化,课堂失去人文光彩。

在教学目标上,知识本位的物式目标成为教学目标。有些教学材料也是以语文知识系统为编写起点,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削弱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的语文课堂依然以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为主。课堂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把过多而又无用的知识灌注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学生没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已不会独立思考。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学生自学能力缺乏,生活能力缺乏,思想自律能力缺乏。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素质。

教师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高尚的个性品格,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驾驭教材、准确解读文本的能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能力,还要有民主教育的思想。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民主的阅读空间,并不是忽略语文教师的重要性。相反,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师不再是传声筒机械地传递教材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站在思想解放的前沿,关注思想解放中人的发展、人的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以人为核心,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 打开学生的思路。

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作文中的条条框框和思想禁锢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平民化、精神物质、率直纯朴、求真、求善求美,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问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3.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

能说会写,口笔兼长,正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这已成为现代人才的两个基本能力。不善言谈,拙于表达,敏于思而讷于言的人,不能算作合格人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抓紧时机进行语言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从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高度了解口才素质培养的迫切性。说话是个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口语表达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心理沟通的方法,是人际交往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人才有了不同的要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做好小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小学语文正在经历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老师面临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哪个要素是主要的?如何让语文开放式教学得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材为主还是以课外教材为主?这些诸多困惑一直成为了老师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老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进行理性思考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作文是表现语文功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文是由诸多段落组成的,段落又是由句子构成的,说话也是由句子构成的。因此老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额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老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老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和对词语句子的教学现象;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文章段落的教学;上了高年级以后,老师就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老师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教。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老师只有清楚的知道“教什么”才能让“怎么教”有所体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如在上《难忘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在读了本篇文章后,你认为欧阳老师为什么要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以这样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年级特点,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

(二)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引领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质就是言语形式和内容的争执。老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言”和“意”,“言”是指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技巧的各种文字知识,是一种语文的工具;“意”指的是通过语言传达出的各种情感和思想,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其次老师还要明白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言语的品读,进一步学习语文的人文性,二者兼得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老师在认识到这两点以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从感受语言文字和理解语言文字出发,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找出与描写山水有关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再让学生进行拟写。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认识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老师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理性的认识

语言是思维外壳,学习语言的目标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学生能正确的发展思维,学生具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老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的统一。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小做起。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无时无刻都在思考,而且都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锻炼学位生的思维,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制度。例如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基准,探讨文中的父亲的做法是否合理,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是非常伟大的,不顾自己的身命安全,在余震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合理不理智的做法,万一余震来了,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怎么办。学生通过探讨,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对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理性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有很多,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老师要对语言实践教学有理性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的教学目的有理性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思想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明主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总结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要理性的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郑少颜.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4

关键词:口语交际;重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从商务洽谈、技术咨询、广告推销到法庭辩论等都离不开口语交际。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也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更干净、纯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是学会生存、学会交际、学会学习。而口语交际就是交际的一部分。因此,学生要想踏入社会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基于此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那么,小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口语交际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的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听话的主要内容,或者“出口成章”,那么写起文章来,一般也就能够“下笔成文”。大量的写作教学实践证明:在写作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把要表达的内容试着说一遍,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去写。这不仅能使语言更贴近实际生活,而且也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真实、更生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读上几遍,运用口语的语感去品味,以便进一步修改,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可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这个基础,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阅读理解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口语理解能力,一个人听话能力强,对别人的话语接受准确、吸收及时、反应敏捷,则其阅读理解能力就会相应地强些或者突出些。同时,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能够使实践者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逐步掌握各种语言的规则,这对于提高阅读的预见性,加快阅读速度会大有帮助。总之,听说训练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和起点,在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方面比书面文字更直接迅捷,更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这个载体,通过听说训练来增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再次,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在口语交际中,说话是以表达为中心的把思维快速转换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口语表达必须先有明确的思想观点,然后才快速选择恰当的词语,根据一定的结构方式形成句子,再通过发声器官转换成口头语言,并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适当调整说话的内容。听话,要根据对方的表情、手势、话语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尤其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和思辩力。因为口语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听话人一边听,一边记忆,同时还要用大脑进行周密的分析、必要的综合、科学的归纳和正确推理,进而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词句的编组能力、听知能力和信息反馈能力等等。其中核心要素是思维能力。就这个意义而言,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整体的语文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5

关键词 RPG;教育游戏;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32-03

自教育游戏发展之初,如何激发游戏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达到“而不丧志”的效果,就一直是研究者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何克抗先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书中指出:“教育游戏要真正促进教育、教学,就必须与课程紧密结合,否则很容易流于纯粹的‘游戏’,从而为教育所抛弃。”因此,教育游戏与课程的紧密结合将成为必然[1]。然而,纵观当前热门教育游戏,在与课程结合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育游戏希望通过增强游戏故事性达到吸引玩家的效果。然而如何将游戏中的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却成了游戏设计者的难题。

为了研究教育游戏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问题,探索教育游戏与课程内容融合策略,笔者选择深受小学生喜欢的RPG(Role 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分析当前教育游戏在教学内容与故事情节融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RPG游戏设计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得到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情况,笔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随机访谈两种方式进行研究。

网络问卷调查对象分教师和家长两种:教师样本选取江苏省徐州市管道小学和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共16位;家长样本选取这两所学校的八个班级QQ家长群成员共173位,问卷有效率97%。实地访谈对象主要是这两所学校的部分语文教师,共六位;部分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共19位;部分小学生,共23位。

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针对“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情况”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的频率;

二是面向家长,调查孩子在家里玩语文教育游戏的情况;

三是询问教师和家长面对优秀教育游戏软件是否有尝试意愿。

根据问卷及访谈结果,发现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两层皮 调查显示,教师对语文教育游戏了解程度和认可度均较低,大多数教师(78%)很少在课堂中运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进一步追问在教学中不使用教育游戏的原因,一些教师表示,很难有合适的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教育游戏供使用。在家庭教育中,98.2%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家玩游戏,有48%的家长曾经为孩子寻找过语文教育游戏,但都表示孩子不喜欢这类知识性过强、娱乐性不足的游戏。

教育游戏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设计者力求将学习知识隐含在游戏之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然而,在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处理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有些游戏这两部分甚至可以相互独立。如果把教学内容从游戏场景中剥离出来,该游戏仍可进行,游戏者甚至觉得没了学习任务,游戏会更轻松!在这些教育游戏中,学习内容是被生硬植入游戏场景之中,既不能好好体现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也没能让学习者充分体会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游戏情节设计平淡,与学习目标关联度不高 为了实现教育游戏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与游戏结合设计中,需要把学习问题很好地融合到游戏创设的故事背景中,形成特殊的教育游戏故事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游戏中关注学习问题并努力解决。但目前不少教育游戏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不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故事游戏背景。孙丽娜在《教学游戏中结构性要素的调查与分析》[2]一文中选取了101个不同的学科教学游戏,针对故事背景与学习目标的关联度进行调查,结果仅有13.9%的游戏故事背景与学习目标有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教师的访谈情况与这一结果也相符合。对于不使用教育游戏的原因调查中,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游戏与学习目标关联度不高,导致无法将教育游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故事结构单一,交互性设计缺乏 在访谈中,一些家长这样说:“教育游戏知识性太强,孩子对它没兴趣。”“孩子最喜欢赛尔号游戏,觉得特别刺激。”……的确,“故事性不强”“交互设计不足”是教育游戏软件不能博得儿童喜爱的重要原因。与一般的小说和戏剧相比,游戏故事有着小说和戏剧不能比拟之处――交互性。一款出色的游戏,玩家不仅听故事,还可以将自己融于游戏故事之中,决定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种游戏故事独特的交互性,正是吸引玩家热情参与的法宝之一。然而,目前多数教育游戏软件,虽然具有故事情节,但是故事结构单一,对于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极大成就感的法宝――交互性的运用十分欠缺。部分教育游戏虽然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但情节与学习内容随意组合在一起,缺乏吸引人的逻辑设计,使得呈现的内容与想表达的东西脱节,致使游戏缺乏悬念,情节冲突不够,难以激发学习者足够的好奇心和兴趣。

机械呈现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融合设计 目前各种类型的教育游戏层出不穷,设计者为游戏性与教育性的融合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也实践各种策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教育游戏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仍以课堂教学模式直接迁移为主,通常采用问答式方式,如游戏中给出一道题,学习者必须答对才能继续游戏;更主要的是,这些题目的形式和内容类似于普通考

试,是教材知识点的照搬,设计者没能根据游戏情节的展开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修改,致使教学内容和游戏情节之间的联系弱化,削弱了游戏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 RPG游戏的优势及核心要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由于目前制作水平及创意能力所限,尽管教育游戏有其巨大发展空间,但使用效果仍不理想。以下就RPG游戏优势及核心要素进行简要梳理,以期有利于教育与游戏、教学内容与游戏设计有机融合的策略探究。

RPG游戏的优势 RPG游戏即角色扮演游戏,是指游戏者扮演游戏构造的虚拟世界中一个或几个特定角色,在特定场景下进行的游戏[3]。角色根据不同的游戏情节和统计数据(如力量、魔法等)具有不同的能力,而这些属性会根据游戏规则在游戏情节中改变。游戏者所扮演的角色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冒险、漫游,他可以购买物品和装备使自己更强大,也可以与游戏中的敌人进行战斗而获得金钱和经验值,还可以通过对话、调查等行为促使剧情发展。由于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使游戏者扮演与其本人截然不同的人物,可以满足游戏者众多欲望,亲身体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故事中人物同喜同悲……这些是其他类型游戏(如Flash小游戏等)无法比拟的地方。

故事 RPG游戏几乎总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游戏者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要解决的谜。借着故事,RPG游戏可以为游戏者提供更加真实的目标,使游戏者获得更大的情感满足。很多游戏者以游戏中的故事作为他们玩游戏的动力。另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也可以帮助游戏者保持较长时间的游戏兴趣,而不会让他感到重复和无聊。

交互 游戏的交互性是吸引游戏者的关键要素之一。这里的交互是指游戏者和游戏世界的相互作用。游戏者通过键盘和按钮控制游戏世界中的事物,借以融入游戏环境、利用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在RPG游戏中,游戏者通过交互界面与虚拟空间建立直接联系。游戏者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一个角色,利用该角色,代替其进入虚拟世界从而产生进入感,使游戏者觉得这个角色就是游戏中的自己。

角色成长 角色成长是所有RPG游戏的关键要素,它的核心机制是围绕角色属性而设计的。游戏中角色属性可以分为功能属性和装饰属性。简单地说,角色的敏捷度、速度、生命值等属于功能属性;魔法、宠物等属于装饰属性。为了游戏故事的推进,角色必须做些事情,比如探索、打斗、冒险等。角色成功完成某种动作或活动,会提高某些方面的属性值。随着角色属性的提高,角色完成一个给定活动的成功概率将提高,角色的级别将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游戏者感觉像获得了奖励一样,从而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 RPG游戏情节设计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合策略

综合上述教育游戏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及对RPG游戏要素的梳理,在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中,应加强游戏内容、目标、情节等与教学内容关联性分析,通过借鉴网络游戏故事情节设计长处,从游戏目标、游戏情节发展、游戏任务等方面,提出教育游戏情节设计与教学内容融入策略,具体有以下几点。

细化教学目标,以游戏目标为载体 在网络教育游戏中,教学目标与游戏目标应紧密相联,它们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设计教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游戏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设计。

教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电子游戏,它除了具有游戏目标之外,还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游戏目标是玩家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对玩家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教育游戏中的教学目标则应十分明确,学生从游戏中可以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培养什么能力,等等。

设计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娱乐中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真正地寓教于乐。可以说,实现游戏中的教学目标是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具体实施时可参考两点:

1)从学习内容中提炼出教学目标,并尽可能细化为各级子目标;

2)将各级子目标以游戏形式包装,转化为游戏目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带给游戏者丰富的视听体验,它把游戏从计算机内部展示出来。用户界面设计优劣对玩家的游戏评价具有重大影响:游戏令人满意还是失望?优雅抑或粗俗?生动有趣还是令人沮丧?等等。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界面设计应十分重视学习者的视觉体验。游戏中为了告诉学习者他正在干什么,需要向他展示他在游戏世界中控制的东西,比如移动、打斗、休息等。有时需要展示一些东西,学习者可以从这些东西中体会出游戏角色当前的动作,如游戏角色正在爬梯子,则游戏者会看到梯子往下移动等。

除了视觉体验,听觉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散步或跑步应产生相应步速的脚步声,达到目标产生代表奖赏的激励声,如果任务操作失败应产生继续努力的激励声等。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为这些结果配上合适的声音,达到听觉反馈的效果。

精心设计游戏故事与背景环境 一旦确立了教学目标和游戏目标,接下来需要考虑学习者要在哪里完成这些目标,即故事背景环境设计。新奇和戏剧性场景是吸引学习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选择语文课本中的故事人物作为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角,但是游戏角色的成长是通过对原来故事的内容的改变、丰富,有时甚至是颠覆而进行的。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很像是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非常大的小说。角色扮演游戏的故事呈现就像是通过一个场景的旅行,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发生在不同的区域。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设计出旅程的细节,游戏者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所有新的东西和人。故事中应该包括许多迂回曲折的东西,这可以带给游戏者更多乐趣与复杂体验。常见的情节设计构思包括“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等,比如敌人突然变成了朋友、丢失的财宝突然出现在另一个地方,等等。

当游戏故事情节与背景环境大致确定下来以后,也可以添加副探求给游戏者更多的体验。这些副探求应该是更短的冒险,游戏者可以有一些选项来决定是接受或拒绝甚至是禁止它们,而不会影响主要故事情节。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仍然应该让游戏者感觉与其要实现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要尽量让游戏副探求感觉像是帮助游戏者达到他的整体目标,即使只是间接的。比如,游戏者需要一个昂贵的物品帮助他完成游戏结尾处的挑战,而得到这种物品的唯一办法是购买它。为了完成挑战,他需要接受很多副探求来挣钱,这样,虽然副探求与主目标内容没有联系,但它仍然帮助游戏者达到他的主目标。

设计与内容相匹配的游戏元素,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兴趣 外部鼓励是维持儿童学习的重要条件。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效果律提示人们:儿童的学习常常受行为结果左右。例如,在搭建积木的建构游戏中,如果顺利,他们会乐此不疲;如果总是垮塌,儿童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甚至失去兴趣。在教育游戏中,及时反馈、合理设置奖励,包括语言鼓励、积分、虚拟财富币等,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险类游戏中,游戏者遇到不同的探险问题,接受不同的探险任务,当完成任务后,获得奖励将使游戏者精神振奋。

游戏设计时,一方面,含有知识点的游戏任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增加副探求,如寻找一些财宝,这些小细节都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有时候,游戏设计者会在中途为游戏者提供一些临时任务或搜索,这些临时任务与搜索可以与游戏者要完成的最终目标有关系,也可以完全无关,这些任务规模不大,也不是强迫性的,游戏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执行临时任务。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及实时的鼓励或帮助,以保持游戏者的愉快心情和游戏动力。不少优秀的教育游戏中,通过设置积分的激励机制,给予游戏者适当奖励。如根据游戏者在游戏中的行为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获得一定的积分,不同的积分对应不同的级别,当积分不断增加,游戏者的身份会发生改变。

4 结语

近年来,围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开发的RPG教育游戏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将RPG教育游戏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进行语文学习,具有应用的潜力和价值,值得语文学习研究者和游戏设计人员及教育技术学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虽然目前这一领域还缺乏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但是随着相关教育游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相信教育游戏软件终能帮助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6.

[2]孙丽娜,王广新.教学游戏中结构性要素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1.

[3]恽如伟.数字游戏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68.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改革理念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一)更加关注人本价值和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重视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这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促进作用。和过去的思想教育不同,语文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将会影响我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二)课程的先进理念得到普及和传播

素质教育得到了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教学上,从单纯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个性差异,使教学行为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评价视野更为宽泛,方法更为多样,靠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做法已经逐步改变。

(三)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正如2012年语文新课标指出:“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大家的共识。教科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由教科书的讲授者变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四)重视校本教研和追求有效教学

重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内容更加深入科学

(一)更加强调目标与内容的统一

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到,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要紧扣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的教学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规范,便于理解、操作和检测,要从各学段目标、各单元目标入手,依据三维目标确定每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二)大力提升主体与对象的一体化

在读与讲的关系上,由重讲转向重读,教师的讲解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能通过读了解、理解的内容;在师生关系上,要求发扬教学民主,认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上,注意学生性格、情感、信念、意志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上,善于根据个体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使有潜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上,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更加广泛深刻的联系。

(三)创新教学成为新热点

“守正出新”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课改的引领下目前创新教学成为新热点,教师不断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可能途径。在教师行为上,要求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创造的热情;在方法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直觉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发问,只有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造;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发挥创造性。

三、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提出语文教学的走向:“学好语言、提高素养,走向生本、促进发展,精选内容、简化头绪。”目前,语文教学正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即从传统的“教课文”的思想转变到“教课程”的观念上来;从“教师的舞台”走向“学生的舞台”,“以生为本”的理念与社会民主化、政治民主化同时推进;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的教学、学术思想和改革实践;从“内容分析”走向“策略指导”,从知识到能力转化的过程中,不仅“得意”、“得言”,还要“得法”,加强“策略指导”,这是未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从“非语文”走向“本色语文,”在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以“语”为本、以“文”为色,不断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凤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

[3]顾晓红.《小学语文有效教法综述》[J].《考试周刊》,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