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1

【关键词】 电子 科学 技术 应用研究

1 电子科学技术的现状

现今社会,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速度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在蓬勃的发展,并且在许多国家中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几十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环境,科研,军事,民用等各个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将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更迅猛的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巩固和提高深化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因此,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态势。当下,很多发达国家的电子科学技术产业已经在蓬勃的发展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电子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焕发活力。国家已经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持项目,我国各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将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今后几年内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会有更明显的发展空间,更多更高科技的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将会进入市场,随着我国各个企业和产品的布局趋于合理,电子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将越来越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也将在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这样更加促进了产品的产量。随着社会需求进一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前景非常被看好。

现阶段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还存在一些分布不均匀,发展变化快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不同。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大公司和小公司,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并存。因此,不同时期里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社会需求和电子科技人才之间的供需矛盾将会一直存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人才仍将紧缺。

2 电子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1 积极方面的影响

电子科技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我们在生活中对信息资源的掌握越来越方便。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过去发生的,现在发生的,和将来即将发生的。在现在这个信息是时代里,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一切主动权,信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比如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学习资料,商人通过网络需找一个个商机,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和网络产品信息等等。每天都有很多信息上传供大家分享,电子信息的数据库每天都大量更新。教育部门也通过网络建立远程教育,让很多人在很远的距离外都能享受到异地的教育资源,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现在人人都手拿的智能手机,因为了网络的联接成为了最时尚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在一些自然灾害中,当人们被困需要救援时,用手机发信息或者微博,很多时候都能得救,这就是信息的力量。电子科技产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电子科技没发展之前,人和人的情感和信息的传递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借助书信的形式,即便是90年代,人与人的交流主要方式还是通过邮寄书信的形式,而现在,这样的方式已经非常少见,带有声音,视频的电话,网络聊天等等已经成为现今生活中沟通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够感受真切还能很大的提高效率和时间。很多工作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轻松搞定,朋友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和慰问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

电子科技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讯信息和沟通服务,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晒照片,开博客,开网店,下载铃声音乐,网上购物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城市新时代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部分。如今的综艺电视节目也通过互联网搞网络投票,短信互动,电视购物等也反映出以娱乐为主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2.2 消极方面的影响

电子科技产品的滥用 滥用电子产品包括过度使用,无节制的使用,甚至是牵扯到违法行为的使用。近年来屡禁不止的窃取手机信息,手机诈骗,网络人肉搜索,以及网络犯罪等等。在一些国家地质灾难时,也有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诈骗钱财的行为,着实令人气愤。关于人肉搜索,是人们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达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社区活动,变成一个问题众多答案的针对人的搜索体验。很多典型的人肉搜索案例产生的社会效应虽然并不严重,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和缺乏监管的约束使一些行为的善恶定性很难界定,变得十分复杂。

当今很多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视力,也让他们却少了真实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体验,如何能让孩子从电脑前离开会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增长社会经验,成了父母和很多教育者关心和研讨的问题。网络成瘾不仅危害心理健康也会危害生理健康,如何建立更多更健康的网络程序,让他们不再沉溺网络,拥有正常的生活和心理,也是电子科技人员需要努力完善的方向。

现在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缩小了交往的范围,更多的人坐在家里享受外面的资源和信息,很少出门,从而使得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的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越来越私性化甚至封闭化。

3 电子科技的发展方向

人们为科技进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的束缚。辩证的对待每个事物是我们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在掌握科技产品的同时也要避免科技对思想的误导与束缚。防止人们过分依赖电子产品,要引进多元化的休闲方式,合理的对闲暇时间进行分配。诚然,我们要大力推动经济增长使得我们生活方式变得快捷便利,但是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生活的幸福。科技的力量是幸福的推动剂,但是不要忽略了幸福的本质,电子科技产品只是让人们感受到幸福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万不可以买椟还珠。让我们大力的发展电子科技吧,因为这的确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让我们在快乐的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健康幸福的真正涵义。

参考文献

[1]何卫萍,徐洁书.电子科技产品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的构造与侵蚀.消费导刊,20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2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政治地位的提升,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要求中国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已成为提升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加强传播中华文化的力度,目前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建设了多所孔子学院,为热爱中文、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各国民众提供服务。汉语国际推广及孔子学院设立已成为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升温,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近180所院校具备招生资格。但是,与对外汉语事业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各高校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所培养的人才也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当前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仍面临巨大挑战:孔子学院供不应求,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材仍然严重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工科高校如何构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内外对对外汉语应用的紧迫需求,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等四个方面。

根据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被阐述为:“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高校并未能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体现上述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所采用的典型模式为:外语+汉语言文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类课程,实际上是将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狭义地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课程设置对复合型、创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

(1)如何在课程设置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教育部规定,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应涉及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外语、中外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等多个学科。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总学分和学时都有较严格的限制,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无法落到实处。

(2)如何科学地分配汉语类课程和外语类课程的比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必须增加课程设置中外语类课程的学时,但将导致汉语类课程的学时受限,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3)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汉语语言类课程、文学文化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也是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难点。

(4)如何协调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据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后能真正实现完全对口就业的比例并不太高。为了扩大其就业途径,应培养学生的其他就业技能,但这将需要特定课程的训练,由此也给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一定困难。

当前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但学生的就业形势却较为严峻。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较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具备从事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能力。但如何做到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高校并未开办留学生教育,无法向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平台。据调查表明,有部分地方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从未进行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因此很难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

近3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该领域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在2001年的时候,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比例为34%左右,但该数字于近年已下降到不足20%;此外,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对口专业的人数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除了上述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国内某些高校对于对外汉语专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认识偏差。由于对外汉语与中文学科具有较大的交叉度,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其学科特点不显著,没必要单独设置学科,这也体现了当前人们对该专业的理解程度偏低。在某些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多课时都放在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真正用于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培养的时间极其有限,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弱。

二、理工科院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注意事项

在理工科院校中,其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理工类学科强大但文科薄弱。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其特色学科都是属于理工类,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可信软件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广西分中心;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都是在公共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与传统的文科院校、师范院校相比,其文科专业存在底子薄、基础不厚实的问题。因此,在设置新的文科专业时应充分考虑其文科弱、理工科强的特点,尽量结合学校的强势专业来发展交叉的新学科。 转贴于

根据我们对近年来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的留学生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或非洲国家,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如工程开发、外贸经商等。因此,如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更容易与留学生沟通。而在获取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比文科、艺术类、师范类院校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见在理工科院校发展对外汉语专业的必要性。

理工科院校所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需要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不但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还能去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具有较强的汉语、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人才,这些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其就业也能够实现多元化。但是,理工科院校的中文专业相对不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中文本科专业,这将对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带来一定影响,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化、汉语言相关的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会有一定困难。为此,理工科院校可通过内育外引的方式,引进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三、适用于理工科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一套经过实践且适用于理工科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系统掌握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有扎实汉语基础和较高英语水平,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史素养和英汉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及教育教学类等三个模块。

(1)语言类(汉语、英语、第二外国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大学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互译、语言学概论、第二外国语(越南语)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熟练掌握英语,具备突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

(2)文学文化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与礼仪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受到中国文学、英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及较好的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和外事活动能力。

(3)教育教学类。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等理论课程,同时安排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该专业的特色可体现为以下三点:外语类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较高,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同时聘请多名外教担任英语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英语口语)高于一般中文专业的学生;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校内、外实习以及国外实习和任教,积累较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利用我校计算机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优势,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培养与训练。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3

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4

过去我国高校采用了学年制的教育模式,统一的学习计划,细致的专业划分,过多的课堂讲授,过少的研讨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过多地强调培养的规格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社会需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近些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加了研讨课和课外研学训练,扩大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创新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管理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应当追求价值的实现,激励人、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重管理轻服务的模式转为管理服务并举的模式,把尊重、理解、关心及服务学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

学务管理工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的具体化行为。包括学籍注册、学籍预警、学籍处理、资格审核、选课指导、组织考试、成绩管理、交流学生的选拔与学习安排等等,面广头绪多、工作责任大,是一项原则性强、时序性强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学务管理必须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思想上,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善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态度上,制定好自主学习的计划,乐于帮助同学共同学习;在学习创新上,有自己独特见解[2]。学务管理工作者还必须加强服务意识,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在刚性制度的执行中体现柔性的人文关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我们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学务管理的路子。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学生的需求是多层次,个人需求不尽相同,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工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拓展学习范围,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多引导与教授、实验室、课题组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更好地发展。这些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利用教师引导、传授科研的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条件,加强自主研学、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并且取得一些成绩,如:专利的成功申请,论文的发表等等。在大四初的推免研究生工作中,他们取得的成绩都予以认定,在推免研究生工作细则中加以体现,这些成绩也是评选各类优秀选项和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之一。这样不仅激发了优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我们及早地要给予关心与帮助。学期初,根据成绩统计分析,我们列出在学习方面预警的学生,一方面帮助这部分学生分析原因,消除其心理负担,树立起学习信心,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为其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亲自为他们选课,把有关信息给相关的任课老师,请老师们在教学别关注这些学生。学期中,我们选择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帮扶。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优秀老师开设的学习辅导讲座。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避免了留级与退学现象的发生,完成学习计划,顺利毕业。(附表为近几年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见证了我们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

二、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更为灵活的学习自由空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客观条件及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学习形式、课程等,从而使自己得到很好的发展。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院采取了大类招生的方式,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类)的背景下学习。在一年级我们请各学科方向的年轻教授,依托小班化的新生研讨课,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内容及发展方向,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改变中学培养的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模式,向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二年级时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通过学科概论的研讨,更是把学生引向了各学科领域的前沿。为了体现公平性原则和我院各学科全面发展的实际要求,在修完数理课程及学科基础课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及成绩,再进行分专业学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

对于其他院系的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通过学校层面上的选拔,也可以转入我院各专业学习。(当然,我院符合条件的学生,我们也放手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尽量简化手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认可他们在原先院系取得的学分,这样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在新专业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把学科领域前沿的信息引入课堂,我院不断地多开设一些系列专业研讨选修课,一方面采用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去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尽量拓宽学生课程选择范围。实行选课制后,那些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拼凑学分、盲目选课。因此,选课前,我们选派各专业学业精湛的老师进行选课指导,还建立了班主任制、班主任助理制,选派年轻的教授及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班主任助理,从心理上、生理上接近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第二轮选课安排在课程开设学期的第二周内,这也是学生最后确定选课的机会。因为系统的限制,有些选课学生自己无法在系统里实现,要借助于学务老师的帮助。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本营在市区内,学校主体在江宁郊区。一切为了学生,我们不顾路途的遥远,深入江宁校区,为学生们热情地服务。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选课问题。我们采取了让学生留下选课单,我们在后台操作并且将信息确保反馈给学生的这一方法,尽可能把方便和服务送给了每一位学生。

由于学校生源质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我们根据学校的“学分管理制办法”,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他们免听、免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简化各环节的手续

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在学务管理中,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学生的需求放在主要的位置上,使学务管理更方便学生。在工作中,我们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校区坐落在江宁九龙湖,有部分院系的学生前三年在江宁学习,而学院行政办公在市区的四牌楼校区。1-3年级学生因为出国、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等需要成绩单、在读证明、绩点排名等,不得不从江宁来到四牌楼,办理相关材料。在我们的呼吁下,近期学校添置了自助服务器,学生在教务处九龙湖服务大厅的机器上,通过自助服务,就能获得成绩单、在读证明等所需材料。根据我们的建议,学校有关部门还在教室内张贴该教室课程安排情况,方便了学生自习。

期中教学检查,努力听取学生意见,取其合理部分,改进我们的工作。如: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某门课程的几个任课老师,他们所授课的行政班级由我们来安排。原先我们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各学科组,各学科组把任务再具体分配给老师,其中包含了教师的授课班级。这样就造成了有的班级几门课程都是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老师任教,而有的班级几门课程则是教学经验欠缺的老师任教。现在我们统一调配教学任务,使各行政班级有均等机会享受到优秀师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并反馈给老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确有促进作用。

原先学生在学籍异动时,办理手续较复杂,要奔波于学校7-8个部门才能完成,学生们很是怨声载道。我们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学校主管部门,现在除了退学的学籍异动,因涉及学生离开学校,办理手续较为复杂,其他的学籍异动均简化了办理手续,只要在转进、转出院系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得到了同学们赞许。

随着学校国际化的深入进行,学习交流项目越来越多。学生想去某校交流学习,从申请到学习计划安排,需要学院党委副书记、教学院长、教务助理的各级审批,对行政办公还在市区的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得不从江宁来到市区办理,即使行政办公在江宁的学院,也因为校区的辽阔,学生从上课地点来到办公地点,距离还很遥远。我们把这一信息反馈给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研发改进,添加了“出国交流管理”这一栏目,学生在网上就能通过出国交流学习申请的审核、学校安排的审核免去了学生们地来回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和谐的管理模式

按照目前的组织机构,院系学生的工作分为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前者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成绩管理、学籍处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设计等工作,后者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性事务管理等工作。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因为多校区等因素,学生无法及时直接接触到相应办公室的老师,两个办公室的老师不熟悉非本职能部门的业务,从而造成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今,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两个办公室的老师努力掌握涉及两大部门的学务管理知识,积极参加教务处、学生处组织的学务知识竞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了解其他老师的职责,对学生采取“首问负责制”的服务。现在学生到办公室找到任何一位老师,了解其事由后,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指导并协助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

因为多校区的原因,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二、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在九龙湖校区,各专业实验室却在四牌楼校区,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时间在四牌楼校区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工作,一些优秀学生参与自主研学等训练,必须到四牌楼校区,无疑这些学生为学习又得有额外支出。为此,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别制定了“关于学习优秀生交通补贴的规定”,补贴每位学习优秀生每周一次往返校区之间的基本交通费用,提高了贫困的优秀学生参与自主研学的积极性。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制定了院贫困生补贴规定,对寒假、暑假因经济原因不能回家的贫困学生,给予金额不等的困难补助,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假期,或支付往返程的交通费用,使其能够投入到愉快地学习生活之中。

五、强化学务管理队伍建设,为实现以学生为本提供有力的保证

当代大学生个性意识很强,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强烈自我实现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学务管理工作者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始终,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使学生的个人价值与学校目标统一。

学务管理工作者直接面向学生,为学生服务,每天面对大量的人和事,工作上一点点马虎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繁杂且单调,需要动嘴、动手、还需要动腿的务实性工作,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还不能体现出成果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好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保存好学生的学习记录;做好学生选课、学籍异动的首席参谋[3]。

学务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要有良好的应变处理能力,坚持按章办事,公平公正,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刚性制度执行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学务管理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业务工作能力,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把握好工作量与流程,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学务管理工作还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学务管理工作者还要具备较强沟通、协调的能力。学务管理工作者工作中,要涉及教师、学生、学校有关的职能部门及其他学院,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实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秩序健康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5

【关键词】EWB 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应用 创新教学

一、概述

EWB(Electronic Workbench )是一种电子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它被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平台或虚拟电子实验室。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EWB技术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它不仅为电子技术设计人员提供了“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平台。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都可以通过EWB软件,进行电路图的绘制、设计、仿真试验和分析。应该说将EWB软件应用到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选方法。

二、EWB技术的基本功能

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电工、电子器件的类型、电路图的读图和绘制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EWB软件恰到好处的适合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环节和目的。其功能如下:

(一)EWB软件建立了各类元件设计数据库模块

它包括:电源库、基本元器件库、二极管库、晶体管库、模拟集成器件库、TTL数字器件库、CMOS器件库、其他数字器件库,混合器件库、指示器件库、混杂器件库、射频器件库、机电类器件库等。丰富的元器件库为学生了解各类电工、电子元器件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通过元器件库了解各种器件的性能及参数,并能为创新设计提供用之不尽且无任何经济负担的试验元件。

(二)EWB软件能够进行元器件创建和编辑

可以对自主研发的新器件编辑、修改和创建新的元器件。这一功能为学生的独立创新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平台。因此充分利用EWB技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的好手段。

(三)EWB软件具有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输入子模块

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完成各类元器件构成的电路原理图。通过原理图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图的结构及各级电路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读图和识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EWB软件的综合仿真模块

配置了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功率表、扫频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失真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仪表。它们为各类模拟电路提供仿真的动态电压、电流参数及波形分析图。对数字逻辑电路可以测试门电路的真值表及分析门电路的时间波形图。

(五)多种类型的仿真分析

Multisim 7可以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噪声分析、失真分析、直流扫描分析、温度扫描分析、参数扫描分析、灵敏度分析、传输函数分析、极点—零点分析等。分析结果以数值或波形直观地显示出来,为学生对电路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直观的逼真数据,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加满足理论值论证和接近实践性。

三、Multisim 7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在教学中,按照《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了全部的实验课题,并根据情况增加了实验内容,实验的步骤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并能显示出实验结果, 我选择了“典型共射放大电路”作为例子,说明其应用EWB技术的可行性。

(图一)是通过Multisim 7软件建立的电路模型。选择示波器XSC1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端和放大电路输出端交流信号电压波形,电压表U1和U2分别测量三极管基极和集电极的直流电压。(图二)为示波器测出放大电路R4(100Ω)50%时输入和输出端的信号波形图。(图三)为示波器测出放大电路R4(100Ω)65%时输入和输出端的信号波形图。比较两图中输出波形,在Multisim 7可方便的调整电路参数,直观的观察到波形变化情况。

(图一)典型共射放大电路

(图二) (图三)

四、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巩固扩展电子技术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牢固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中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怎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对概论的理解更深,对结论的推理更清晰,对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变化认识更具有实践性,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与实操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二)实验课的加强,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EWB教学的实践证明,它的应用只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需增加教学中材料消耗性费用的投入。就能使学生掌握到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测量方法,也能模拟故障现象,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实验教学的环节是培养这种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实验过程的合理性、严谨性、科学性,容不得半点虚伪。实验的成功和失败也能逐步提高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素质。

本作者认为学校实验教学就应该以EWB技术为突破口,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各种强大功能,实现教学形象化、多媒体化、各科的仿真技术化。利用计算机各种软件功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取代原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的质量,解决部分实践性环节教学难题,从而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速度。由于EWB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通用性,因此它必将引领今后的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路而红等编著. 虚拟电子实验室—Electronic Workbench,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6

关键词:农业院校;物联网;信息平台;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1-0084-03

0 引 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1]。物联网相关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各高校在开设物联网专业时,必将结合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涉及到实践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和实践环境建设、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2]。

1 项目建设的背景

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主要力量的高等学校,建设物联网实验室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科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高校的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3]。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促进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和相关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山东省对物联网高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青岛农业大学作为省属农业院校的区域优势和教学资源,扩大青岛农业大学在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成果,青岛农业大学于2011年在通信工程专业设置了物联网专业方向,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这样,学校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2 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建设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必须注重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在物联网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结合本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建设[5]。学校的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建设应本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的原则,以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兼顾当前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与灵活应用,注重创新实验及项目实践,将物联网技术真正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包括物流管理、智能家居、环境监测、设施农业等。开设物联网基础性和专业性实验,从基础到深入、从原理到应用,全面体现物联网的各个环节[6]。

作为一所省属农业院校,青岛农业大学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应和农业类专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农业特色优势,以应用性为主,建立一个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除了可以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等教学实验外,还应当可以模拟典型物流、设施农业和环境监测等实际应用。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应当结合物联网传感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块化结构解决方案。

青岛农业大学的物联网专业是和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合作采用12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本科四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校内开设的公共课、基础课程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校企联合面向市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在保证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突出物联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学习;第三阶段以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实例和要求进行操作、项目实战实训为主,进行技能、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关于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构建功能、技术完备,符合高校自身特点,有效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实践环节,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的关键[7]。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应针对高校物联网专业实际应用的多种需求来设计与建设,包括物流管理、环境监测、设施农业等。开设物联网基础性公共实验和专业性实验,应当从基础到深入、从原理到应用,全面体现物联网传感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的各个环节[8]。

3 高校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体系结构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感知层主要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技术手段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捕获;网络层主要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通过传感器网络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应用层则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对获取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对物体、经济和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控制[9]。

基于实验需求及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实际需要,高校的物联网实验室可以分为基础教学和应用实训两部分。图1所示是一个高校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的体系结构。

3.1 物联网基础教学实验室

物联网基础实验室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专业中涉及到的嵌入式系统、传感器、计算机网络、单片机、无线通信、移动通信、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操作。青岛农业大学物联网基础实验室是在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已有部分相关实验室(如单片机、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等实验室)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由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基于Sigma86x系列平台的物联网教学实验设备。该平台为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中网社区家庭网关产品(Home Box)的教学版实验平台,可实现海尔网络家电控制系统、灯光窗帘控制系统、智能音视频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远程医疗系统、HOMEBOX媒体中心、中心控制系统(HOMEBOX、PC控制中心)等七大智能家居系统,可实现广域网与家庭网络的无缝接入。

物联网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包括电源按钮、复位按钮、通用I/O接口,板上提供稳定的3.3 V、5 V、12 V电压,UART控制器,UART与RS232转换板IDE控制器、PCI总线,两个USB 接口,HDMI,色差及AV接口,以太网10/100控制器,E2PROM,64MB Flash,128MB DDR SDRAM,160GSATA硬盘等。

物联网教学实验平台具有丰富的接口,提供的扩展功能模块包括SD Card接口,可支持2 GB SD卡、USB键盘鼠标、ZigBee无线通讯模块、WIFI网络模块、RF通讯模块,红外接收器等功能。

3.2 物联网应用实训实验室

物联网应用实训实验室是根据学校现有的优势学科,主要建设涉及农业、环境监测、仓储物流、食品追溯,另外还将建设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现以环境监测为例介绍其功能及实现过程。

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模拟农村田地环境的监测,以对田地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各类重要的环境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监控。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了解现场环境勘测、传感器选型与架设、网络设计、数据传输、通信技术及数据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演练和动手能力。其具体学习和工作过程如下:

(1) 数据采集

通过系统现场设置不同的传感器来分别模拟不同的环境,并通过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先传送到附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再由节点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后传送出去。

(2) 网络传输

网络交互部分主要由WSN 节点、Wi-Fi 模组及天线端组成。主要负责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和Wi-Fi 摄像头信息通过无线交换机送到连接的Internet服务器中。

(3) 数据管理

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被传送到服务器后,学习利用数据管理系统管理所有的数据,并通过专家决策系统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最终进行决策。

4 结 语

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只有和具体的学科、专业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每个学校在建设物联网实验室时,都应该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和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迈出的一大步,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一批关键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和新兴产业培育问题也期待科技突破[10]。作为农业院校,只有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参考文献

[1] 王良民,熊书明.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志良,闫纪铮.普通高等教育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用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 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1):80-82.

[4] 黄峥,古鹏.物联网实验室建设研究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91-195.

[5] 林莉,陈丽丽.高校物联网实验室建设规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4):23-24.

[6] 闫春娟.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创新建设[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89-91.

[7] 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8] 张凌云,薛飞.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6):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