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影像技术学;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现代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的学科,主要在理工科院校开展,作为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主的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中,注意与医学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侧重医疗器械实践培养。该校生物工程专业前身为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自1999年开办至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培养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工程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

1该校发展历程

牡丹江医学院自1958年创立以来,目前已经拥有近60年的教学历史,1997年6月,学院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价,成为全国首批本科教学评价合格院校。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如今的发展壮大,牡丹江医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及科研投入上均下足了功夫。尤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科研、实习和就业方面均走在了同级别院校的前列。

2生物工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背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结合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生物学、医学、行为学或卫生学的研究;提出基本概念,产生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知识,开发创新的生物学制品、材料、加工方法、植入物、器械和信息学方法,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患者康复,改善卫生状况等目的[1]。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体制变革正处在快速时期,理工类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于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就更加急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大力项目[2],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政策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专业其中一门[3]。我国在2006年时出台了改革政策,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区分为两种学制不同的专业进行教育,此教育模式早在上世纪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结果。4年制医学影像技术是专门从事影像技术与操作方面的工作的一类高精尖技术人才,在仪器操作及治疗剂量控制方面的能力水平要明显优于五年制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4]。

3该校学科建设情况

该校拥有较高规格的影像实践基地,该基地初建于2003年,现拥有6个实验区,47间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000㎡;配备X线机(常规X线机、程控X线机、高频X线机)、CT(螺旋CT、往复式CT)、MRI(超导MRI、小型MRI教学仪)、ECT、DSA、超声(彩超、黑白超、数字超声教学仪)、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麻醉剂、体外碎石机、血液透析机、激光相机、洗片机、高压注射器等50余台设备,总价值达1000余万元。可满足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的实验课、实验室开放等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亦可带领学生参与医院大型设备的拆卸、搬运、安装、维修等工作,让学生得到“实战”的机会。该校于2013年在医学影像学院增设4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工程方向)(5年制)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学》作为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教学大纲亦作调整。根据医学生物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理论课删减部分陈旧设备相关知识,如压缩常规X射线机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电路分析的讲解,由学生课余时间自行学习讨论。在实验课改革方面,删减部分陈旧实验项目,让学生多多地参与实验课教学互动中,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医学生物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每学期均进行实验室开放,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DSA设备的安装,X射线机设备的局部改进设计等。积极组织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大学生科研立项,近几年该教研室共指导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共6项,例如:“常规X线机灯丝加热电路改进”。该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2016年1月,医学影像学院经实地考察,与北京威格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医疗器械公司达成合作。2016年7月,首届2013级医学生物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公司进行生产实习。2017年7月,经调查反馈,一年来各家医疗器械公司均能按学校要求培养学生,实习效果非常理想,多位学生实习表现优秀,被实习公司正式录用。校企合作模式将继续开展。医学影像学院于2013—2014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改革创新教材、医学影像专业特色系列教材中,影像设备教研室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编写了《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指导》《医用常规检验仪器》《医用传感器》《临床设备学》4本理论及实验教材,并已投入使用。该校现已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已提上日程。

4未来学科发展模式

4.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只要目的,在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设施基础的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为基础的主要宗旨[5],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后,运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来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的综合技能[6]。使学生在此教学模式下,可以将专业发展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的优秀学科[7]。

4.2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无论在学科建设中进行怎样的改革,其宗旨都是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能被社会所用[8]。因此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9]。因此让学生提早进入医院及工厂进行实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使其在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前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早上手,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中主动聆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不同呼声对于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尽最大可能地覆盖尽量多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10]。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及教学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逐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教学效果明显的优秀教师队伍[11]。

4.4建立教学评估及监控体系

完善的一套教学评价及质量监控系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12]。建立一套过硬的实践教学基础、完善的实践教学过程、科学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实、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3]。

[参考文献]

[1]李树祥,刘晓勤.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8(1):5-7.

[2]王能河,但汉久,张志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2):70-74.

[3]宁旭,金贵,许佳,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7(22):3512-3513.

[4]陈月明,孟雪.基于工程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设置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7-91.

[5]吴凯,吴效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6,28(9):80-81.

[6]王岫鑫,庞宇,冉鹏,等.“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34-135.

[7]钟娟,郑旋.基于创新型应用人才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4(10):151.

[8]张岁霞,杜守洪.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方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9):147-150.

[9]王洪凯,刘惠,邱天爽.《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32-133.

[10]陈瑛,龚著琳,苏懿,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9-80.

[11]李鑫,王爱英,闫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26):357-359.

[12]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21(9):987-990.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2

1.1人才培养目标

在内科学课程设计时要明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培养紧缺人才。经过3年时间,使学生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放射诊断、超声诊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熟练掌握常见病的放射诊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理论,具备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的能力。

1.3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包括内科学等。

2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

2.1突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及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对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类课程兴趣不高。因此,内科学课程设计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课程,也不能把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当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制订内科学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增强动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体现岗位需要的知识。

2.2明确内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明确内科学的地位

开始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内科学与专业课程、临床工作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其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统的常见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

2.2.2明确内科学学习的意义

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为日后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想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他临床各科。

2.2.3明确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给出合理治疗方案。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1重视“三基”教学,强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科学学习以疾病为中心进行讲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学习“慢性支气管炎”时,先让学生复习支气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炎症的病理特点,咳嗽、咳痰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再进行讨论并提出诊断依据,给予合理治疗,从而达到基本理念与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2.3.2重视疾病间影像诊断的鉴别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作出诊断。内科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病早期,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炎症,影像学检查表现为相似的X线征象,但这两种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不一样,如发热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热,肺结核病人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诊断,从而为临床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3.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弥补临床见习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后再进行教学。如讲授“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时,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还可通过对解剖、病理生理知识的复习来阐述疾病的演变和表现、两种病之间的联系、影像诊断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诊治方案,不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问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强调教学总结和复习

教学中对一堂课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复习,使学生明确重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课堂导入和结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师对“肺结核”一病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肺结核”临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课间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明确岗位需求、就业要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业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将医院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定期深入临床,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社区医疗、农村卫生室岗位需求;认真备好、写好教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4选好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7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影像诊断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并且逐渐趋于数字化及信息化。如何结合本学科知识结构改变,培养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任务,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接受医学教育,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能将现有的医学技术转化成临床实践,并具有一定创新和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1]。为此,必须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改革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不足:(1)教学思路僵化。大多数一线教师缺乏创新性教育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上体现的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学的好与不好主要靠最后的考试来评价;其次,授课教师之间团队意识薄弱、交流匮乏。大多数的教学团队都只是一种形式的组织,并没有做到集中备课、共同拟定系统的、综合的教学方案。(2)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们缺乏对影像学技术的了解,尤其是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就会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并且有可能延误最佳诊断治疗时机、降低医疗质量。其次,多层次、多专业学生“一种版本、一个模式”的“一刀切”教条模式。这样做的弊端往往是本科学生“吃不饱”,专科学生“吃不了”,达不到基本教学要求[2]。(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落后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陈旧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学习动力和好奇心是一种不经意的扼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的建设和实践贯彻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改革性教学的尝试,力求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3]。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1.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改革

对《医学影像学》课程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方法上,运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每个专业设置一个主讲教师,带队3~5名中青年教师,集中备课、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力求最终培养出具有系统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影像人才。其次,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医学影像学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不再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疾病案例,从临床症状入手,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达到对某种疾病的掌握。教学结果表明,这种带有主动创新意识的模式学生喜爱接受,且效果很好[4]。

1.2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除了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也有一些很好的案例要求学生解决,并且学生的最后成绩与平时这些课后的练习挂钩。由此,死记硬背的学生得不到认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除了教会学生影像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通过临床病例检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反复通过测试强化记忆并掌握,与成绩挂钩。这样,就避免了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不能恰当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影像、病理、临床并重医学影像学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并反映患者的解剖、生理、病理、心理、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有必要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影像、病理及临床三者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像技术如何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比单纯传授影像诊断知识更为重要[5]。为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并重,力求使学生对某种疾病达到的是一种立体的掌握,而不仅仅是影像。

2.2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以X线诊断学为基础,详细讲解CT、MRI等内容,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各种技术临床应用的优势和限度,并逐步增加了CT和MRI的比重。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效果。

2.3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不断充实新知识,增加了介入放射学、分子影像学、PACS等影像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新进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6]。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生们学会了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和异常X线表现之后,在理论课1周前选取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要求学生在下周理论课上写出该患者影像学表现会有哪些?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学生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心脏病的知识,了解先心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师随机选取不同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图像和幻灯来展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解,最后总结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这样学生全程参与了从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这个模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教导式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医学检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法与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7]。

3.2开发多媒体课件

为解决学时短和知识内容多的矛盾,在教改活动中,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先进技术,将该课件嵌入医学影像系网页,建立网络实验数据库。不但可以提供图文声并茂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同步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能使疾病的影像特点、手术过程、病理标本三者动、静态图像及临床资料有机的结合,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8]。

3.3开发网络论坛,完善网上课程教学系统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知识交流、学术指导和病例讨论的平台,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从病例讨论中提高判断是非和自我完善的能力[9-10]。开辟专门医学影像园网页,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出来放入答疑栏,老师可以做有针对的问题解答;同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试题和病例在网上,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性答题,不懂的内容写入答疑栏,老师及时给予答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使学生和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也会较大提高教学效果。

3.4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科室学习,并将我科多媒体教室及阅片室建成临床实践基地。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而是一整套对疾病诊断及鉴别的思路[11]。每周安排1~2次小型专题讲座,讲座上的影像图片,能在学生对影像学理论课学习之后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紧接着会在讲座里面设置一些临床影像病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使影像图像由抽象变为形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平时还存在实践课授课制度不完善,实践课高级师资授课时间有限等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主观能动性强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3.5吸收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

我们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吸收他们参与科研,这在其他一些重点院校已经实施[12],我们刚刚起步。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会阅读大量的相关外文文献,提高了外文文献检索、阅读甚至写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此外,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分子影像学相关学科的技术,如细胞培养、分离、鉴定、标记,动物模型制备等等,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得到一定提高。另外,在科研参与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本学科的一些前沿技术,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有所了解,效果表明这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大提高。总之,我们力求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力求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学队伍梯队结构合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内容符合时代需求,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有影响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精品课程,对全省影像医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中奎,夏国园,夏瑞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改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230-1232.

[2]赵绘萍,张红梅,蒋高民,等,影像医学的教学如何适应影像医学快速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1):74-75.

[3]张肖,肖越勇.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2):126-128.

[4]王云玲,邓佳敏,赵丽萍,等.两种教学法在影像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比较应用分析[J].新疆医学,2014,44(5):133-134.

[5]邱立军,乔宏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71-72.

[6]向贤宏,刘明娟,罗柏宁,等.影像医学LBL、PBL及TBL教学模式的比较[J].大学教育,2014(16):126-127,136.

[7]马展鸿,刘敏,郭晓娟.心血管病影像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病案,2013,13(6):60-62.

[8]朱战强,王鸿娟.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J].新西部(理论版),2014,7(7):146.

[9]王勇朋,任晓羽,刘衡,等.医学影像学实践课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与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56-57.

[10]龙云,萧仲敏,郭青,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网络论坛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40-141.

[11]黄小伟,赵琳,刘齐,等.影像医学的临床教学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87-1089.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5

一、影像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

影像信息学是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将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结合起来,主要内容涉及医学影像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传输以及图像检索等方面。该课程是医学影像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和以后就业的实践能力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该课程覆盖范围广、应用性强,而且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给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影像信息学课程的难点可以概括为图像处理相关的一些技术,而且要要求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由于图像处理相关的这些技术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这门课程,而且效果也不佳。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采用PBL教学模式来替换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PBL应用于影像信息学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问题”“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要素,通过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模式。

1.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提前跟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整个的流程以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同时学生要明白自己在PBL教学模式中所处的地位,要认识到在影像信息学这门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实施环节主要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问题。首先由一位或多位该课程的教师通过商量、讨论确定各章节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深思熟虑、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问题后,学生首先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对该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以及目前自己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后,确定该小组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进行总结。各小组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分组进行阐述总结,阐述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重难点等。阐述人员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争取在整个的课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阐述总结自己小组方案的机会。

第四步,教师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总结和阐述,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还可以对各小组的态度、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评述,同时将这些项目纳入到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中。

2.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对学生而言,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和文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进行总结,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PBL教学模式采用分小组进行讨论,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4)PBL教学模式需要分小组进行阐述,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而言,PBL教学模式尽管突破了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该学科的能力以及指导的技能,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

(2)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方案范文6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相对紧密的学科,是现代口腔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必须在实验操作课上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和读片能力,为今后能更快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与解剖学、病理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医学理论教育及基础专业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对各类影像诊断学资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这些影像诊断学资料包括:普通X线摄影、CT、MRI等。在以往的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观片和录像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用片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与繁琐、制作成本较高、教学片更新速度慢、涉及内容较为局限;教学胶片仓储不易,随时间长度增加容易出现老化、变质、图像模糊等情况。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处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成像设备层出不穷,在成像速度及成像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与此同时,各种三维后处理软件也相应而生,从而带动了整个口腔影像诊断学科的发展与进步。Sopix影像系统正是这种先进影像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先进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Sopix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和特点

Sopix影像系统集简洁和独特的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地发挥曝光控制系统E.C.S技术,提供高解析度实时图像。其高度集成的科技不但提供了数字化技术的所有优势,在成像时间上也是最短的。Sopix图像像素可高达125万,可以在不同尺寸的CCD间转换。操作的简单化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同时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它的使用为收集和制作影像实验教学电子图片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更便利更简洁,为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图片库提供了大量影像清晰、内容丰富的电子图片信息基础。

2 Sopix的应用改进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手段

以往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条件限制,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小课教学的模式,学生轮流插片观看教学片、学生之间相互拍摄胶片。这就要求实验室配备一套或几套完整的教学片、观片灯以及大型拍摄设备。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升级,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互相拍摄胶片时对胶片的显像技术掌握不到位,既使拍片和显像的时间过长,也对胶片造成了大量浪费;(2)胶片的图像的清晰度较差、查询时间较长,更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3)胶片的仓储需要大空间、合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并且胶片容易出现老化、变质的情况,使得数年甚至数月后图像就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观看;(4)在考试时,胶片资料无法满足考试的随机性、多样性,很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脱节,进而无法全面地合理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能力。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Sopix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的实验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与合理,实现了高速、高效、高能的数字化教学,规避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Sopix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胶片的仓储不便、查找缓慢、保管不易与更新间隔长、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利用Sopix系统就能实现根据课程安排随意调阅教学片,提取图像更提高效率、简单便利、节约时间,而且图像内容丰富、清晰、存储数量多,能够充分显示每一张影像图片的细节内容.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以清晰的视角向学生恰当地展现出来,学生可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图片,极大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

3 Sopix的应用改变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

Sopix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转变。随着Sopix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教学逐渐实现了以现代化IT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多方式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为导向、注重多元化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Sopix拥有的大量清晰的图像库储备,高速、高效的传输线路,简单方便的操作等优点,采用浏览器观看和查阅影像资料的方式,先由教师根据所授理论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围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中心问题通过Sopix网络教师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答案,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学生还能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授课教师的解答,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得到实时的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良性互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快速高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

4 Sopix影像成像系统在未来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技能考试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优势在图片库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不同等级的要求,挑选不同级别的考试片,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补充临床信息资料包括详细的临床治疗方案、病例检测结果、手术及准备资料和病人病情跟访结果等信息。所有考试图片按照课程要求或者按照难易程度再进行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难易度不同制作相应的考试图片存储于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服务器中。每个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终端同时查阅考试图片。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完成实验教学部分的考试,不仅有利于考试图片长期保存,极大的缩短了利用普通胶片的考试时间,而且避免了传统考试灯箱或胶片质量问题导致的图像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使考试过程得到极大的简化,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考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