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更是东方精神的深厚底蕴和强大依托。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重要使命。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的原则,不断加深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和应用性认识,从而达到“以知所用”、“以践所学”的目的。这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东方学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心理品质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构建人才培养规格的首要目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尺度,在实践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行修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为载体,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和教育厅文件精神,引导大学生对其不断认同、接受并自我践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的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性机制,主要有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演讲和知识竞赛、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观察考察、调查报告、社会服务等。其目的和宗旨就是以学生为对象和中心,教师围绕思政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论、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最终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将其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和道理,提升他们最基本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素养,满足他们在基层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岗位上的需要和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校团委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大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采取学生组成团队参与社会实践并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明辨是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品行修养、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的成效
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体验,内化践行,学以致用。如: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把学生组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选择一项实践调研主题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学生根据选题要求,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题目,撰写调查提纲,制作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负责评阅调查报告和选优环节给予指导。该实践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 深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大学生“能吃苦、讲奉献”的良好作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类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由学生依据教师指导和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观看记录片、收听收看各种报告会、开展课堂辩论和讨论等形式。另一类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外,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可分为校外实践活动和校内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学习、考察实习、社会调查、行为训练、社会服务等。校内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义务劳动,社团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科技文化比赛,一帮一责任区、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等。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了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服务型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服务型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参与各类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其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公民责任感。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原来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和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创设主题教学实践情境、实施情境主题实践教学,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内容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以此方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贯彻德育为先的方针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学院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机构,成立了思政课实践教研室,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职责,为学校思政课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二)制度保障。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政教研部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先后制订了《关于推进思政课建设改革的若干意见》《思政课专周实训管理办法》和《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文件。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并列入教学计划,共设18学时,1学分,使其享有与理论课相同的地位。进行了全面部署,确保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与落实,良好的制度也更好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
(三)人员保障。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队伍建设,逐步培育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由思政教研部统一部署,由团委、教务处和各学部共同组织,由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各级团干部和年级主任、班主任共同参与,明晰职责、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张丁杰,曾贤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75.
[3]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2012-04-17(4).
[4]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毕业生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用人单位需求的增长幅度。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而近几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并没有随毕业生人数同步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推助工作模式,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完善体系,提高服务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服务内容,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特色的就业推助工作新格局。
1.创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
当前,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管理”色彩过浓,“教育服务”不到位。在心理指导和咨询、个性化咨询以及就业知识结构等方面,还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与指导。就业指导中心不能仅仅满足于政策介绍、信息和技巧指导,不宜延续“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式,而应真抓实干,加大指导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创建集指导、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全程化、专家化,专职与兼职、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构建“一体多翼”、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方式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校性、全程性、全局性的工作,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1]当前大多数高校只有一个就业职能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应付一般的事务管理尚可,但如果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高校应完善以校级就业部门为主体,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参与的工作体系。[2]设立专门教研室,开设有关就业指导必修课、选修课。在二级学院成立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提供就业信息,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架构互通桥梁,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形成校院两级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一体多翼”式就业指导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成立学生就业工作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就业工作,进行服务他人和自我教育。
二、分段教育,全程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大学的始终。应以年级管理为纵向体系、能力培养为横向体系,纵横结合、分段实施。[3]从大一到大四,应分阶段地开展启蒙教育、发展教育、成长教育、毕业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个性化、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指导。
1.启蒙教育
大一是人生的新起点,能否在起点上向自己的目标快速出发完全取决于启蒙教育。而启蒙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新生中开展专业教育,如专业思想教育会、新老生交流会、理想信念教育等,正确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同时让他们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及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从而稳定新生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对新生个人发展计划进行调研,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挖掘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准自己努力方向,从而明确奋斗目标。
2.发展教育
大二是储备知识、提高素质的好时机,是为将来成功就业积蓄能量的关键阶段,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第一,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理想中的“目标靶”。第二,在校园文化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抢抓机遇,全面成才”,鼓励他们参加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成长教育
大三进入就业的准备期,这个阶段应开展就业指导的成长教育,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招聘流程、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了解,并进行模拟实战演习,提前接触职场,体验就业,为以后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高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化,指导多元化的职业导航活动或就业实训计划,校企联动,联合指导。如举办个人简历制作培训、考研和考公务员讲座、职业素养培训、模拟招聘、成功学长访谈会、走近名人/名企等活动,在长期合作的企业或单位建立实习就业基地,让学生预就业,提早体验就业全过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自我提升,从而使知识、技能、经验以及身体条件能够适应职业结构和外界环境,从上课到求职,都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都能善于推销自己、表现自己。
4.毕业教育
大四是就业的繁忙期,学校应注重毕业生就业价值观以及就业心理指导,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实现成功就业。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
三、联动机制,推助就业
大学生就业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有没有较好的内涵和素养,二是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口味”。只有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联动机制,才能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内涵好、素养高的毕业生。
1.实习与就业结合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实习安排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一是在安排实习单位时,将毕业生安排到他们向往的就业地,这样既不影响学生实习,又便于他们求职就业;二是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尽量选择有毕业生需求单位;三是对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单位,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安排毕业生前去实习。
2.专业与需求挂钩
高校应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地了解本校毕业生的动态、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信息,以及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招生与就业、专业设置与就业结合起来,培养素质全面、社会需要、单位满意的毕业生。从而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有力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
3.专职与兼职配合
高校专职辅导员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思政或管理专业,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可能十分在行,但对于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就相对比较薄弱。而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5]其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能够将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以及就业方向作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并就如何学好相关专业、如何在相关专业领域成功就业等问题进行悉心引导。其二,聘用专业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或兼职就业指导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将专业教学与求职就业很好地融于一体,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性和有效性。
4.学校与企业联动
在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时,高校应主动出击,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就业合作关系,共同为毕业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请校友做报告、聘请社会人士做学生就业指导师、邀请用人单位开展正式招聘和仿真模拟招聘相结合的招聘会,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接受职场锻炼,拓宽就业渠道,使他们和用人单位建立更快捷、更顺畅的沟通方式,创造更多就业、预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开拓校外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内引外联,充分发挥高校师资、科研等优势,同企业共建学习、实训、就业于一体联动模式。[6]
参考文献:
[1]徐锋.关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2).
[2]周培松,邹小荣.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四化”运行模型设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4).
[3]王绍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6,(10).
[4]王伟.高校院系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暑期 实践 社会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nets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Organizational
Model Innovation in Summer
MENG Xiangping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ercis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nter the society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but also a bridge to connect classroom theory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nowballs, must be requested at the same college with deep expertise,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overall quality. In the new era,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build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novativ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ays and means to broaden the social practice, rich forms of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activities, the need for in-depth research. Comb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or social practice problems raised in line with the school social practice innovative mechanisms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ummer; practice;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0 引言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积极的与社会接触,了解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树立、提升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工作存在盲区
当前,学校把社会实践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表演、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还带较强的政治任务色彩,导致学生不积极参与,甚至有时还是被迫参加的。比如:各学院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要严格重视安全,加强联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与组队和分散开展活动的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健全保障措施。各学院团委要及时与校团委联系,及时上报个人分散社会实践进展情况,开学后将本学院的社会实践总结报校团委。学校组织工作的凌乱必然造成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漏洞,导致这类活动实质上没有很好地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择业就业、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没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2 专业指导力度不够
1.2.1 学校重视不够
尽管教育部门制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要求和规范,很多高校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严重影响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进行,其最直接后果是重形式、轻效果。
1.2.2 缺乏专业的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指导
从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军是各高校的在校优秀生和学生党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另外,部分高校老师也没有从根本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加以重视,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他们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从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的老师指导。
1.3 实践体系亟需完善
1.3.1 一是协调机制不顺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校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以实现服务社会和增强才干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但在实际中,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间由于缺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漏洞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问题进行有效灵活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最终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效顺利开展的严重障碍。
1.3.2 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安排和评价体系之中,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档案,对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参与者的现实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都没有在评比三好学生、表彰先进集体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体现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的高校只注重宣传发动,但缺乏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和后期总结影响了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
2 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高校组织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提交实效”的有关精神,以及能否有效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内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为案例,分析其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2.1 活动概况
2012年5月19日,在中国好人网成立4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宣布将中国好人网建设成为大学生校外德育基地,并且为中国好人网授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德育基地”牌。这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好人网合作的首个项目,该校于近期正式启动了“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
2.2 组织工作架构
(1)领导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仲仁、副校长韩占生任正副领导组长,校办、教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管理机构。
(2)教务处拨出专款设立专项,从资金上大力支持。
(3)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配合。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思政中心联合发文,制定了学生活动参与证明放入学生档案,学生参与情况纳入评优、入党、就业、助困等学生评价体系等规定,并为所有参与学生购买了保险,还制定了学生活动经费报销标准,统一定做了志愿者服装。
(4)专业指导和讲解。从先后召开了项目情况说明会和志愿者培训会,该校思政教育中心主任陈运辉等老师两次亲自上台讲解,并耐心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承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还精心制作了涵盖通讯录、安全注意事项、写作模版、宜携带物品等内容的活动手册。
(5)实践成果。该校上下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了有关学生的积极反应。尽管临近期末,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辞退了已找好的兼职、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旅游计划,最终经过选拔和考查,胡斌、湛小翠等来自南方相关省份的38位同学成为“帮好人万里行”志愿者,赴湖南、贵州等9个省份开展志愿服务。
3 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方法
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平台,也是团总支开展团学工作,深化团的职能建设,树立团的形象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使一大批同学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自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
3.1 推进“三化一体”建设
3.1.1 “机制化”保障
(1)思想上加强重视。校领导必须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实践队队长及队员的培训,从中评选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各实践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联系专业,并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各小队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和总结。(2)充分准备,完善政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注意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力求让广大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从组织指导到考核认定等方面的一套适应活动开展的量化体系。但要使各项制度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许多配套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3.1.2 “项目化”运作
(1)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项目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可以是社会服务类项目、社会调研类项目,也可以是素质拓展类项目。鼓励将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调查研究,按需组队。在组队参与社会实践之前,院领导要求今年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合作单位的联系,进一步确保实践活动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1.3 “基地化”建设
在大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大力发掘和整合这类资源,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社区街道、挂钩县市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和巩固好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展,在各实践小分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与各实践接收地方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在实践结束后,与各实践接收单位通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表现,以便在总结表彰时增强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与分团委、宣传部门、媒体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院地合作、及时沟通,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极大方便,以便确保了实践成果。
3.2 实现“三个转变”
3.2.1 实践形式转变
(1)大力宣传,激发热情。学生会负责同学在我院领导的要求下对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励各班级、各团支部、各学生会部门积极参与,鼓励各实践小队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勇于创新。通过设立项目,使得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的活动更加具体务实。(2)深入基层,扩大范围。实践需更加务实、深入,深入基层的程度也需不断提高,不仅关注周围社区,还可深入到周边县、乡,展开深层调研和服务,保证社会实践充分接触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中可锻炼队员们高度的积极性和团结一致、不怕吃苦的精神。
3.2.2 运行模式转变
要求各实践小队由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队长,以确保各实践活动项目的学术性和安全系数。此外,在出发前,团总支要专门召集所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37页)学组织培训会,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同学们对于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保证活动质量。
3.2.3 实践成果转变
联系专业,提高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内容及就业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做表面文章,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主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与国家政策及社会影响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坤.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4):43.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5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要遵循党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从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着手来考虑和设计。
(一)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第一要素。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理念应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其中,以人为本是目的,德育为先是要求,立德树人是根本。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理念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是时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握五个基本规律,即知行合一的规律、言传身教的规律、朋辈影响的规律、因材施教的规律和按需施教的规律。
(二)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思考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需要从宏观上选择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体系,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清晰、要求明确、阶段任务细化、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这些都是考量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需要重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度、队伍建设制度、综合保障制度、科学评价制度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的科学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三)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科学的方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的方法加以改良也能成为科学的方法。这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性来讲的。科学的方法不排斥传统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报告会、座谈会、宣讲会、主题班(团)日建设等等。二是基于现实条件提出的新方法。这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要求来讲的。当前,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思考和关注三个因素。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新特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二、要有效使用现代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需要关注和运用大学生喜欢、接受的新技术,如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的视频传播等等,让特定的技术发挥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功能。三、要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需要决定供给,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科学的大学生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实施路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要以创新思维统筹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五对关系”。
(一)统筹好专业育人与德育育人的关系
专业是大学生学业的基础。专业育人是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德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和根本。专业育人与德育育人的有效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诉求。高校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任班主任的形式把专业育人与德育育人结合起来。既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育人中的作用,又把德育育人的要求通过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这一渠道贯彻下去。
(二)统筹好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关系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需要统筹好辅导员队伍和专业教师的关系,发挥好两个队伍的积极性。只要政策完备,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潜能也能得到很好的挖掘。统筹好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推出制度吸引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班主任,从而在体系上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一体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另外一个方面是在高校的院系层面建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定期沟通、交流学生思想状况的机制,打通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信息沟通不通畅的壁垒,目前我校已经建立起了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QQ交流群,随时交流学习,思想等等方面的问题。
(三)统筹好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要求统筹考虑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关系,特别是把更多的育人要求融入第二、第三课堂,摆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说教、轻实践”的现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从第一课堂进一步向第二、第三课堂延伸。把更多“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第二、第三课堂,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等三个课堂有效互动的教育格局。在高校建立统筹三个课堂的机构,把教务、学工、学院等多个部门整合起来。形成推动三个课堂联动发展的有效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避免在学生教育中各自为战,发挥集群效应。
(四)统筹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体。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体系非常完备,下一步重点要开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潜力。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高校建立学生家长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学生育人的做法也值得关注和推广。从国际范围来看,西方国家的高校大多建立了学生家长联谊会组织来参与育人。
(五)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
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考虑国内的资源条件,更要放在世界范围用国际化的眼光来审视。在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的条件下,大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我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工程建设的条件下,我校通过积极推动大学生赴比利时Thomas More 大学学习,不仅促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我校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传播了中华文化,还在国际交流中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收到了国内教育很难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学生兼职思政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校友资源 研究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61-02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人类社会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则成为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根本推动力。研究生作为我国最高的知识群体,承担着建设祖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担。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的实现,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梦的实现。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对经济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战略性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研究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也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这些变化都给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具有鲜明独立、自主自强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也难免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而这些都会给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1]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研究生应有远大的志向,要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要在现实社会中学会辨析各种涉及到理想信念的社会思潮。当代研究生大多是在安逸的生活条件下成长的,没有经历过坎坷和磨难。他们受到各种中西思潮的冲击,可能会被不良思潮蒙蔽双眼,因而失去了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能正确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在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方面以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信念方面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困惑。他们不能以正确、坚定的立场来关心国家大事。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无视国家大事,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与修养。
2.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承受挫折能力差,难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是人际交往问题。研究生渴望友情、理解和尊重。但是有些人不能很好地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而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忧虑,郁郁寡欢,畏惧与人交往等心理疾病。二是感情问题。研究生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给纯洁的校园爱情笼上了一层阴影,一些情侣迫于现实无奈分手。而失恋研究生患上心理疾病,甚至萌生轻生念头的事例不可枚举。三是贫困问题。部分贫困研究生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
3.就业压力大,导致急功近利
就业压力是研究生的难以承受之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致社会上的高学历人才供大于求,此外研究生的素质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和就业期望值偏高,使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研究生易在高压下急功近利,甚至误入歧途。
4.学习与发展问题
部分研究生并不是为了专业深造而考取研究生,有的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把研究生阶段作为“避风港”;有的只是为了获得硕士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有的是仅是随波逐流,跟紧“考研风”。当他们入学以后,才发现自己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因而导致了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非常迷茫。而有些研究生的人生设计欲望极强,但是他们缺乏成熟的思想和丰富的阅历,而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会高估或者低估自己,以致在人生发展道路上走了弯路。
二、校友资源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和谐导学”已然成为了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尚,我们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研究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故事和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我们将充分发挥校友的榜样力量,以校友为依托,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校友资源的概念
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友是指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授、兼职教授和教职员工等人员;狭义的校友仅指曾经在同一所学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本文所述的是指广义的校友,且主要是指已毕业的校友[2]。
校友们在母校留下了数不清的回忆,在母校留下了成长的足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正是这种母校意识的存在和传承,使蕴藏在校友中的那份感情成为了回馈母校的动力。
校友资源就是指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包括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智力资源、人力资源等。校友资源相较于其他资源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
2.校友资源的特点
校友进入社会以后,逐渐拓宽了人际交流的渠道,锤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都是激励和引导学生成长最真实可信动力。
首先,校友资源是丰富的。任何一所大学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数量庞大的校友,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分散性和多变性。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群体,遍及党、政、军、农、工、商、以及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各界[3]。这种丰富性,使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校友成为可能。
其次,校友资源是具有认同性的。广大校友是在校研究生的师兄,他们了解在校研究生的心里状态和学习生活状况。他们同师同源,双方有着密切的同空间成长关系,能够带来更多的情感和心理认同。同为母校的莘莘学子,对母校的亲情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感情上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学长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因而,校友走向社会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成功心得对在校研究生来讲是极为贴切、乐于接受、易受感染的教育内容。
3.校友资源的教育意义
校友们在母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母校增添光彩。校友资源的教育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3.1 物质资源及其教育性
校友经过在社会上的打拼,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纷纷在母校进行捐赠以及设立奖、助学金。校友捐赠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在校研究生的母校意识,也为母校的建设和对学生的教育面临的资金瓶颈贡献了力量。而奖、助学金的设立,很好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同时也增强了研究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意识。
3.2 精神资源及其教育性
精神资源主要是指校友的工作得到了单位、社会和国家的认可,即校友的人生价值。校友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层工作型校友、支援边远地区型校友,创业型校友、领导型校友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奉献着,他们的先进事迹、人生阅历和无私精神都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
3.3 信息资源及其教育性
校友通过工作而掌握了社会的许多信息,因而架起了研究生和社会的桥梁。
包括为研究生分析专业和就业的前景以及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等。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消除了他们对专业前景的疑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
4.校友资源的开发的形式
校友资源的开发绝不是校友反哺母校的单一形式,而是要建成以校友回馈母校和母校继续培养校友为方式,以母校、校友和研究生为基点的三维一体的开发模式。努力实现校友育人资源的教育价值。
4.1创办优秀校友访谈节目
它是以高校学生为主要传播对象,以校友的成长和奋斗历史为主线,以主持人与校友对话互动为主要形式,结合画面、音频等多种表现元素节目形态。
4.2 以讲座的形式增加互动和交流
邀请各界有代表性的校友回到母校举办讲座,包括基层工作校友、支援西部的校友、创业型校友和领导型校友等。以他们的实际经验为依据和出发点,以增长在校研究生的见闻和解答在校研究生的疑虑为目标和落脚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报告形式,为校友和在校研究生搭建互动和交流的桥梁。
4.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必将成为加强校友和在校研究生之间交流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校友微博、QQ群等是网络交流的主要形式。校友和研究生不仅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也可不断刷新问题和答案。此外,校友微博也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有助于校友资源的开发。
校友和母校的命运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母校理应为校友的深造和继续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可促进校友母校意识的传承和母校精神的发扬。
三、小结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面临挑战。本文提出一条思政教育新思路,即依托校友的榜样力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平,为实现“中国梦”而培养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英.浅谈新时期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3(4):35-36.
[2]杨韶昆.高校校友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96-400
[3]康新荣.浅论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