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1
1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基本概述
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生产等控制性的活动,旨在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信息化在企业的管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黑客的大肆盛行,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企业管理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信息化企业管理平台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部分与外界互联网有链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文件的丢失,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
完善和健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确保企业运行顺畅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相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层领导要切实从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层面保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运行管理小组、服务管理小组和用户管理小组。第一个是运行管理小组,所谓的运行管理小组,指得是要得以保证网络的顺畅运行,因此就要对企业网络上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网不间断的运行。面对十分严苛的企业信息化环境,运行小组要及时的对企业管理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督和保护,并实时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运行顺畅,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个是服务管理小组,所谓的服务管理小组,指的是对企业管理网络平台服务层面上的管理,即对信息化服务中相关服务的运行、服务器硬件系统的运行以及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个是用户管理小组,负责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用户监控和管理,对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外来访客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安全。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具,是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如果企业自身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也会根据企业实际所在的地点形成不同的局域网。这些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真正完整的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但这些连接也在无形之中给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未经企业允许,私自接入企业网络的终端,便会对对企业网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也会对企业数据的安全传输构成潜在威胁。
3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是企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的网络运行当中,无论是网络连接线路还是网络传输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有备用的线路或者设备马上投入运行,从而确保企业管理核心数据的安全。再者,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能够对实时接入企业网络的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并且采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防止不明身份访客的非法链接,对于未经允许进入的用户要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总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的门户,因此要切实保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企业内部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外网用户的进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存有异常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和制止和处理;(2)对病毒和非法内容要及时的进行过滤;(3)对异常的网络破坏行为,如黑客非法入侵、异常发送或接收相关数据等等,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控制。
4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招标;企业管理;应用
1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1有效提升招标企业管理效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随之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对于招标企业管理工作而言,必须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通过构建起完善、便利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来实现拓展招标企业基本业务、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等目标,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率。
1.2提高招标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现代大数据的环境下,高科技产物的制造环节变得更加快捷,对企业而言,要想有效提升竞争实力,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对数字信息以及知识等资源的获取能力,哪一家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当今市场的基本行情(比如说: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大数据趋势等),哪一家企业便可以在市场当中处于不败之地,甚至是领先地位。在招标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力度,并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挖掘出通过平台来掌握市场变化及主要信息资源的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到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情况,并推进企业加快获得资源的步伐,从而全面提升招标企业的竞争实力。
1.3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推动招标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为企业本身以及服务对象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得到高精度、高效率的服务。通过这种高效的信息资源传递途径能够为合作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而实现招标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数据资源具有一个特性,即共享性,所以在该平台上存储的信息数据可以被企业反复应用,换言之,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提高其基本的服务水平。
2招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情况
2.1对招标企业项目信息的收集
对招标企业项目信息进行收集是开展招标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因为企业项目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是保证企业能否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市场信息机制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以参与工程项目的企业为例:哪些工程项目会在规定时间内进入企业管理区域,相关用户构建这些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以及未来的施工环境,用户对工程项目的要求有哪些等,以上这些信息必须在开展招标企业管理之前进行收集,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管理用作奠定夯实基础。针对招标机制来说,招标企业的项目信息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换言之,对招标企业的项目信息收集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招标工作的经济效益。
2.2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
招标企业在得到相应的项目之后,便需要在一定的要求范围内开展招标工作。在该环节中,招标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资格审查的基本信息,举例而言:投标单位的资质情况、实际操作能力、仪器和技术先进程度以及法人代表地位、职员工作水平、企业综合财产状况等。第二,在制定招标文件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比如说:企业项目管理计划、预期工作周期、对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条例等。
2.3对市场反馈信息的收集
招标企业必须要有效掌握相关的项目信息资源。因为这些信息资源对未来的潜在客户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度。招标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途径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多次再利用,与此同时,招标企业还要了解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情况,只有不间断地补充和改善现有的数据信息,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质量。
3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中会遇到的挑战
3.1人才和技术的挑战
现阶段,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出现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较低、所具有的技术综合水平不高以及企业发展速度不良等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现存的信息体系研况不能够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正是因为招标企业要求和信息体系研发环节出现脱节情况才导致企业和业务员之间的交流出现屡屡受挫现象,进而影响最终的企业管理效率。
3.2管理中的挑战
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过程中,企业还会经常遇到和自身运营相矛盾的问题。分析目前的发展情况,大多数招标企业都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发展决策,怎样保证日常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互利共赢,是现阶段招标企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合理衡量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信息化构建成为目前一大挑战与难题。
4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目前招标企业的信息化构建道路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苦难,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才能使招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促使其向着有标准、有计划的方向推动信息化进程。本文主要从招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中会遇到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作者:周桐 单位:天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
企业面对同行业的竞争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优势,必须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一定要在管理机制、管理体制、以及管理观念上进行改变。以此为发展基础,提高企业组织的效能,在企业运行中,各个部门的应变能力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提高,为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占领先机。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信息化管理就是引入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用信息化来带动企业的工业化。这样,企业在管理方面就步入了现代化,其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让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都融合到一起,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内部、外部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者不重视信息化
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不重视信息化。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停滞在IT的规划水平,企业没有受到竞争,尤其是信息化还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力和企业经营结构方面时,都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安于现状。有些企业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在经营企业期间,只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并没有把该技术结合到企业的战略中一同规划,信息化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都是时展的产物,没有把信息化提高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位置,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步伐很慢。
2.信息化投入比例不协调
不同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因此,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信息化技术,合理的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开发资金。除此之外,信息系统也是结合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设计的,在选择和使用时分析是否符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只追求信息的多样性,导致信息化投入比例不协调。当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后,就开始积极引入MIS,但是没有选择其功能,很多功能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例如广州标志汽车公司在落实MRPII方面就失败了,在实施初期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就不协调,企业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投入的重点,然后分清主次合理的搭配投入资金,但是该企业却一下买了零配件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等,不仅耗费了企业的大量开发资金,还分散了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开发实力,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初级就失去了战略先机。
3.业务流程差致使信息化管理基础差
很多企业目前的业务流程较差,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企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健全,或者有管理制度和规范,但是落实工作达不到理想标准,再加上考核机制、人员培训等工作都不理想,致使企业在以往的运营中存在效率低下,业务流程混乱等。当企业没有对现有流程进行规范后,就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那么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以往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还要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然后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最终要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挑战性可想而知。
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引入信息化技术后,想要利用该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还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没有对应的人才进行使用和管理,其作用效果也很一般。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生产中,恰当合理的引入信息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流程进行改变,让技术和管理模式相互适应,二者达成一个非常默契的程度,这样企业的运行效率就提高了。但是由于企业资金有限,相关的技术人员有限,一般企业都有IT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懂这方面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少。再加上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很难留住信息化人才。这样当引入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后,在企业管理方面还会出现问题,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途径
1.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业内人士都清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强,必须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让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结合到一起,在竞争和发展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方向可以反映出企业目前的需求,而信息化是有效修正企业发展方向的手段。随着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越来越明确化、透明化,日后的竞争不仅是硬件设备的竞争,知识型人才的竞争,信息化水平的竞争,还会深入到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竞争。例如:企业在进行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时,需要参考一些信息资料,一般是过去几年企业在不断发展和竞争中总结的经验,企业过去决策中所给予的建议等。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其他竞争企业的相关信息,收集到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料,不仅操作简单,其工作效率也非常高。企业未来的规划是整体性规划,涉及到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关系,确定企业以后的工作使命,建立起企业的奋斗发展目标。中国入世后,国内企业需要面对全球的竞争,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信息化作为基础,那么市场竞争中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无论是做书面的战略论证,还是实践的工作落实,必须研究好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抓住企业具有主导性、全局性作用的突出矛盾进行战略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其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和企业运行流程的改革,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相辅相成,相互适应的,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基础,那么企业就不能进行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思想来指引,那么企业运行系统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化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也涉及到理念和观念问题,但是多数管理人员都重视技术本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化管理流程的重要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才能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2.根据信息化效能指标指导信息化投入
为了避免上述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非常大,但是得到的效果却不理想,一定要结合信息化效能指标来提供对信息化的投入资金。评价信息化的效能指标方面,先要分析当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后,企业价值链的增值情况如何,是否可以提高企业长期的竞争力等。一般都利用标杆比较进行信息化效能指标的分析,先要建立一个可以反映系统规律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就是最终对比的基准体系,然后分析当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和没有引入信息化技术前企业的运营情况,观察二者对企业的改变情况,对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情况,通过计算就得出效能指标,然后来衡量是否引入该系统,或者引入该技术控制投入成本在一定范围,不能出现广东标致汽车公司那种情况,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甚微。
3.实行业务流程重组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架。业务流程在实践工作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企业领导必须分析原有的业务流程,分析出其中的弊端和劣势,然后重新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把以往垂直的直线型管理模式改变为平等的网络型结构流程。该模式在实施时要求首尾相接,通过完整的整合性业务流程取代过去被分割零碎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重组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流程在目前状态下是最优化的,不要过多考虑职能部门,(2)确保流程整体最优,(3)以顾客为导向,该流程服务能让顾客满意为宗旨。(4)要求在业务流程重组后,可以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调工作的矛盾,加快整体的办事时间,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由于各个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对流程进行优化的方案也不同。但是方案重组架构是不变的,需要经历三个环节,(1)要识别流程,也就是改变企业以往的思维习惯,从长远眼光树立起企业未来的经营流程观念,该观念体现了目前的最佳选择,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很好的前瞻性,是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这都需要识别流程来解决。识别当下比较流行的流程,一般都是利用识别流程图来操作,这样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个活动和组织之间的关系。(2)要确定关键的流程,企业在经营中有很多业务流程,但是要先对重要的、核心的流程进行优化。怎样确定重要流程呢,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当流程的机能失调、而且问题比较突出,就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流程。(3)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要对该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流程,该项工作极具挑战性。先要发现流程出现的问题,然后合理的进行优化,该因素对流程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4.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人才才是创造生产力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引入信息化技术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情况,为了做好信息化管理,企业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但是社会招聘很难招到相互适应,而且技术一流的人才,企业需要自己培养。企业可以在人事部设立一个信息化人才培养小组,该小组有长期的工作人员,还有企业的一些信息化技术人才,定期把企业内部有关信息化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有利于相互的学习和技术提高,以此为基础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让企业内部有这方面需求,有学习力的新员工,或者是老员工进行旁听,这部分人员在旁听中也会不断的学习和沟通。其次,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讲师对专业性的信息化知识进行全员授课。让员工建立系统的信息化知识体系。最后企业要引入ERP系统,其不仅仅是更换了一个技术,更主要的是改变了以往管理、操作的思维,转换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展,企业想要在未来有立锥之本,必须发展信息化,其不仅引入了一门技术,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现有基础上,对其管理流程进行剖析和整合,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创新,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景霞.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同步递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50-50,51.
[2]郭磊.浅析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J].房地产导刊,2013,(2):376-376,377.
[3]卢加元.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应用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中小企业云服务选择视角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2).
[4]张启晨.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新取向[J].现代经济信息同,2013(22).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3.2.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企业管理的成就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4.2.2企业管理的困境(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樱樱.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22).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现着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在企业发展中,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基于企业文化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促进企业全面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就目前社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精神支柱,能够在企业处于困境时发挥其巨大的文化精神底蕴,有助于企业员工思想的统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施必要的管理,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升企业的整体功能,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那么其充其量只能称为运作的机器,没有任何灵魂与生气。因此,企业发展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努力构建先进企业文化,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动力,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动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企业鲜明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能够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想要确保企业能够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创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的挖掘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潜能,发挥每一位员工的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精神支撑,同样也是企业创新的有效形式。(3)经过多年的企业发展实践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管理方式与理论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设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才能让企业具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多变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管理方式,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创新的平台。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先进文化的构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3企业文化创新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
3.1 深化企业改革,落实企业管理的变革
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进行企业深化改革,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发展理念能够更好的贴近市场,实现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国的经营贸易。加强企业改革力度,保证企业管理能够对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反馈做出及时的反映。
实行现代化企业改革,不仅仅是依靠健全的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更是通过企业文化,将企业发展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促进企业全面的发展。
3.2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文化
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正向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断的提升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发展中,谁能及时的掌握有用的信息,就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据主动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包括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供应商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3.3 招揽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氛围
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积极招揽先进创新人才的同时,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的优良的传统,凝聚企业的团结力,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唤醒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企业员工将企业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营造一个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的挖掘每一位员工的创造能力,让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4 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传统的企业文化有时会与时展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时展的制约。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应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的提引与再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快,企业文化就好。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把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顺应时展的企业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动力,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手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企业招揽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时展的需求,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彦宇.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J].管理锦囊,2012,26(07):124-125.
[2]徐培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创新与发展,2013,32(04):563-564.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 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基本的模式过度到了物流中心管理阶段。而在物流中心管理时代,如何设计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规范性,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1 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内涵
电力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从发电起始端到终端用户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电力流动与各流程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是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应切实贴合实际物流平台, 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与外部需求,以“效益为导向”,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现状,虽说整体发展是建立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但总体发展没有实现与生产自动化的有机融合,在其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来看,许多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少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能力。即使有部分电力企业采取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但仍是建立传统业务基础上,没有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缺少快捷、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制约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质量,而且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致使企业物流之间供应链频繁出现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投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成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2.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许多电力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而缺少专业化机构对物流管理工作的推进,容易致使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推进的减缓。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此外,电力企业缺少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落后,有些企业的管理系统虽然进行了革新,但是管理模式未能实现相应改进,从而也会使得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过于分散或者权利过于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对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从而实现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步进行。在业务过程高度集成的网络组织中,能够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机融合,使电力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更加适合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加速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构建目标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可以称之为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因此,电力企业要贴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电力公司物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查询和监督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作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现无缝衔接的,这就会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物资周转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的发展变更来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一个自然性质垄断国有大型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极其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为扭转电力发展的变化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需要从自身环节上入手,即引入一个新的物流概念,转变新的思维方式,大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
4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层面大多构建了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 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一是生产过程中控制自动化与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由于电力企业根据生产、调度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对控制自动化的水平比较重视,而对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构建认识重视,使得两者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滞后于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二是,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 信息管理部门一直都没有一个专门的配置机构,更没有规范的岗位建制。三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实现不了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阻碍了电力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四是,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革新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 但未实施有效地革新,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5 构建电力企业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三部分。所以,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电力企业应清醒认识到,唯有大力实施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才能实现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电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集团效益的最大化, 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中心模式下,电力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具体措施如下:
(1)以全局的角度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得到企业本身的重视,尤其是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这是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第二,从全局用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明确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提出针对性强、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与开发商保持通信联系,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
(2)加强人才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电力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信息化的培训要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增加其专业知识。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最基础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培训。
(3)有效分析、合理投入,重视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电力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客户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对物流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将自身信息平台融入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针对核心业务、瓶颈业务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预留升级嵌入模块接口,将电力行业物流平台整合到地区物流业信息平台中,利用多种宣传、沟通渠道,提升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技术设施。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物流中心管理的模式下,电力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避免企业处于信息孤岛,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统一配置,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多电力企业所追求和认可的。所以,加强电力物流信息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规范性,对于建立一个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薇、张洁.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9):80-81.
[2] 郭晶晶. 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0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