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时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仅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小学语文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问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提问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知识的讲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和讲授的重难点,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往往未能体现课文内容讲授的重难点,导致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一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度较低,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未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创新性,课堂提问的问题未能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对于问题失去积极性,提问效果不理想。
(二)提问方式不完善
课堂提问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互动性。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提问形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这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教师提问这一问题的原因都不了解,导致问题设计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未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另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固定的答案分析,对于有些学生的创新性回答未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忽视了问题的回答,教师虽然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指导者,如果不能够重视问题回答内容,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效果也会不理想。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模式相对单一,如果学生回答内容与答案有所差距,教师也不会认可,仅仅认为答案是固定的,单一的,这种提问方式难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完善,导致提问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课堂提问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相结合,问题的提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掌握本文的重难点。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难易程度适中,能够充分照顾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知识,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讲授乌鸦喝水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大家思考除了文中乌鸦的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积极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改善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需要改变仅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新课改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提问中应该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想的","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讲授中可以通过一个段落的阅读,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在《大禹治水》这一课文中,有一段落中描写道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阅读这一段文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会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的哪些品质,这是大禹良好品质的反映,由学生自己发现这一问题,同时也就找到了答案。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样与单一的提问相比效果会更好。
(三)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课堂提问中学生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常识的教学,同时也是培养人的教学,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有固定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不能够完全按照固定的答案作为判定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和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于教师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质疑,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语文问题的答案大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或者是质疑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能够以多个角度观察问题。
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培养,教师在问题提问中需要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适时赞美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松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问题探究[J].都市家教,2013(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语文;创新
前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与游戏是两个不可混为一谈的东西,游戏被视为教学之外的活动。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严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而这对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根本不能勾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本文将探讨有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指出其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游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影响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究其原因,无非是枯燥的课程设置无法与该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所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的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去。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游戏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教学法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当下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培养单一的应试型学生而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条新的教育探索道路。而游戏教学法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上实行游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质教育。
二、游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1、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安排不应该是盲目的,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其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必须紧紧的围绕课堂知识点而展开,把游戏的宗旨落到知识点的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把握游戏的目标,做到不偏离宗旨与方向,并且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学习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时,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古诗的停顿间隔,掌握背诵技巧,学会体会作者的感情韵味。并且可以让朗诵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朗诵技巧。最后,再加以小组活动的总结,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总结的展示,使学生不单单只是背过这首古诗,而是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展素质。
2、游戏方式的普遍性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同学,不能把活动变成少数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尽量的做到全员参与。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很强的覆盖面,将更多地学生所包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而老师只是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和必不可少的启发。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游戏教学法中得到锻炼,夯实学科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都进行课文中所讲述的实验,亲身体会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那种为他人着想的感情。而这个实验也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器材与场地要求,就在教室内,便足以让全班同学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从而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目标。
3、游戏选择的创造性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并调整课堂的气氛和氛围,适时适当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进行游戏教学法的同时,除了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之外,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再设计课堂游戏的同时,必须注意其所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要尽可能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所喜欢,勾起他们主动进行游戏的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在学习第二册中的《长歌行汉乐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或者名人的故事,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掌握古诗,做到熟记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分享之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或者背诵古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即综合素质与课本知识的双重掌握。
结语:
在我国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游戏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而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内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其求知欲望。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重点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靠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在人们的情感交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用到的工具,教学语言的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前苏联的某位教育家也曾经说过:教学语言才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采用准确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可以起到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体裁也多式多样,并且教材还收集了许多国内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及多样化,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科学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表现出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
例如:在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民众为总理送行的录像,伴随着音乐的播放,朗诵以下一段话:一直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到了幼儿园,抱着孩子们亲了又亲;在十里长街上,总理握住清洁工说,对他说:“你辛苦了,国家需要你!”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一定会被这个场景所动容,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1 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进行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现实中的事物罗列出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这样单纯直观的形象更多时候只会让学生这些事物无聊、单调。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如果对两个字的意义及用法直接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在讲解时告诉同学们这两个字都读,“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深受到启发,从而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2 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艺术魅力
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幽默的语言艺术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幽默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教师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会比进行单调、枯燥、毫无特色的说教效果好的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时,如果也采取比较幽(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2页)默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努力去改正。例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 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学生在看了这样的批注后一定会开心地接受并且努力改正。这样的评语肯定要比直接说明“了”字用得过多,使全文显得非常嗦的评语效果好的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幽默诙谐语言的良好运用。
2.3 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或者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将语言艺术运用好,单纯的训斥批评是不行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室后方的两个学生打闹起来,一个学生正举起凳子准备砸向另一位学生,其他学生也顺势向后看。教师在进行处理时一定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要将同学们的情绪稳住。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以后可以向某某同学学习,我写板书写得有些累,某某同学拿着凳子准备让我休息休息,老师非常感谢你,请你坐下。”这些话说完后,学生一定会感觉到不好意思,然后静静地坐下去。这样,课上的风波就会暂时停止,班级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在下课后,教师再将两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楚原因后,对他们进行批评与教育。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引以为戒,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在课堂上对两位批评一顿,虽然说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耽误了课堂教学进度,还会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在以后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维持时,一定要运用机制灵活的语言将问题进行解决,还可以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
1增效减负的含义和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应当首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效减负的核心理念实际上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手段的丰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而教师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减负的含义是指要降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量和学习量的沉重负担。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或练习题,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仍要完成大量的作业任务,在课堂中的效率也始终无法提升。减负主要是要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主要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之外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应用性的内容,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学实践性的探索。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所教学的东西拘于表面:
由于当前社会下,父母对小学生的期望不断的增加,小学生的课业压力的不断的升高,随即带来的是更大的教学任务。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小学生很少去从字词诗句的来源与意义去理解性的学习,进而让“望文生义”的不好习惯滋生。同时,没有深刻的理解,远离了教学的宗旨。看似知识量大了,可是实质上的效率却是大打折扣的。
2.2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少:
由于现阶段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从而造成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的不同的忽略。教师在课堂上也呈现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们是否全都掌握。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与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上课不专注的不良风气,使得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2.3评判标准过于单一:
由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似简化了对学习水平的评估,实则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力。事实上,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对接受不同的事物的效率不等。如果单一的用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话,会打击虽然成绩不高但是热爱读课外书的学生。而未来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广泛的阅读各个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
3增效减负的途径分析
3.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度来定位学生的好坏,这种做法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少,过于重视教师留给学生们的作业任务,对于自身不明白的知识点也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导致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结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发掘自身的潜能,同时教师要安排好讲课时间和讲课内容,既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讲知识讲解透彻,又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这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3.2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是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并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并缺乏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真正理解并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质量与效率。
3.3注重个体差异,展开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层次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依据这些做好分层教学。用同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50%-60%的时间来展开集中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以传授教学大纲范围的知识为主要目标。剩下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梳理和整理,让学困生有时间及时整理知识和找老师答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做一些课外拓展学习,从而获得一定的拔高。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摄取知识的满足感,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爱上语文课。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有所降低,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随之提升。
3.4重视作业反馈信息:
为学生减负的过程包括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减少作业量并不意味着降低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有针对性地留作业,在学生将作业全部上交后,教师要认真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记录学生从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下反馈给教师。这就可以进一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同时摆脱了大量课后作业的压迫。
4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时代在变化,教育形势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趋势。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正视学生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去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积极为学生减负增效,以社会用人的标准去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学生,为学生长期学习和发展做好引导和规划,不断寻求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刘仲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1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6
一、设置有效情景,帮助产生共鸣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剖析之前,应该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设定一个情景,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设置在这个情景当中,让学生在讨论这个情景的时候,能够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自主发现问题,并且根据这个问题与周围同学开展讨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自己做出的课件进行播放,课件中也要穿插问题和情景,通过新型设备对学生感官造成刺激,让学生充满好奇,有欲望对文章进行探索,以此来提高课堂讲授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这个故事的动画,让学生更快进入故事的氛围,从而了解故事讲了什么,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去阅读这篇故事。这种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小学生更容易建立阅读兴趣。教师准备课件中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维持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设定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教师产生共鸣来共同解决问题。设置情景配合语音教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阅读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建立良好习惯,打好阅读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容易把重点放在字词学习上,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有效阅读,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小学生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学习起到的帮助,才能让小学生自主地去培养优秀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通读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识字辨音。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求小学生不仅有阅读的欲望,还要有主动探究文章深层意义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沉香救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将文章大意进行讲解,并且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找到这几个问题答案,这时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就会主动进行阅读。通读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沉香会不会也会这么做。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必须精读这篇文章才能有解答,这就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了正确的阅读习惯,多进行几次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就能逐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配合学生,引导重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学生通读之后,告诉学生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部分是精髓、哪一部分应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多读、精读、细读,从而做到有效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重点进行阅读。对于一些画龙点睛的部分,引导学生多次阅读,体会语句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借鉴的语句,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举一反三,借鉴和运用文章中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一些动作描写的语句段落,细节描写的语句段落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精妙。只有让学生做到有重点的阅读精读文章才能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阅读课程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四、建立阅读兴趣,顺利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