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1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高校思政课的任务即在于使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能够“明德”、“知至”。具体而言,“明德”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及道德伦理标准是什么,并使其接受这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知止”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禁止哪些行为、允许哪些行为,即在法治社会中行为标准如何界定。由于高校思政课是大学入学新生最先接触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学生的大学学习方式的初步感知具有重要影响。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教育学生“知止”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政课法制教育定位的角度,来谈一谈有关该课程法制教育的完善建议。
1高校思政课法制教育的定位
高校思政课是一种德育课程、理论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准确界定高校思政课法制教育的定位,必须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功能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高校思政课具有如下功能:第一,整合功能。思政课是一种直接以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学科课程,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中,具有把其他类型、性质的教育渠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进行整合的功能,使其在其他教育渠道和形式下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或零星的观点和思维在理论上得到提升,形成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第二,导向功能。一方面它可以引导或带动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教育活动,为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尺。另一方面,对学生个体有良好的导向功能。理论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把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第三,发展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的社会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而且增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的功能。第四,享用功能。通过德育形成了个体的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种凝聚于个体自身的思想道德,一方面具有它的工具价值,它使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这种关系能得到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具有一种本体的价值,也就是说各种德性本身就是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之价值。高校思政课的这四项功能,决定了该课程法制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任务:
(1)整合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取的零星法律知识,使其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将学生对于各种法律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上高校思政课以前,学生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了解到各种法律知识,这些法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非体系性。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来源,学生会了解到各种涉及法律知识的信息,但这些法律知识通常是零星的、琐碎的,而不具有完整的体系性。②感性认知性。由于不是通过正规课程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学生缺乏运用理性认知的角度和正确的法律思维方法来认知自己所接触到的法律现象,其对各种法律现象的理解认知只能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③未区分部门法。由于未进行体系性学习,学生对接触到的各种法律知识通过并不清楚它涉及的是民法、刑法还是行政法的范畴,而只是笼统地知道其与法律有关。④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接触过一些零星法律知识,学生通常因此具有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法律的兴趣,法制教育也成为思政课中学生学习兴趣最高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接触的法律知识具有上述特点,思政课因此具有将学生已了解和未了解的法律知识进行整合并将其体系化的任务,使学生④能够大致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部门法的范畴,能够初步了解正确的法律思维方法。
(2)使学生准确了解法律的价值理念和立法导向,初步了解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建立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恰当的行为标准。由于思政课具有公共课性质以及学时的限制,该课程不可能使普通学生受到法学专业学生那样全面、细致的专业教育。这决定了思政课应当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最基本的法制教育导向任务。一方面,应当使学生在宏观上准确了解法律的各项价值理念,例如民法上的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行政法上的三公原则等。这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于各部门法的灵魂和精髓,它指明了法律的基本立法导向,准确理解了这些价值理念,即使不清楚具体法律规范,也可以对各种法律现象得出大致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个体导向功能,即在学生了解法律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以该价值理念为指导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标准。学生应当初步了解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并了解实施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在个体上建立良好的守法观念及恰当的行为模式。
(3)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具备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养,为其将来进入社会获得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在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择业竞争是全面素质的竞争,这种竞争既包括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竞争,也包括法律素养、生活经验等各种非专业素养的竞争,还包括智商和情商等综合素养的竞争。思政课法制教育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综合竞争力。①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蕴藏着各种不法侵害的风险,当在校或毕业学生受到不法侵害时,应当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寻求法律救济。②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择业综合竞争力。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指熟知相关法律知识,还包括能够娴熟地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必然会在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细小方面体现出来,而比其他竞争者具有更为突出的竞争力。③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可以使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发展机会。杜拉拉升职记里的台词说:“所谓的二八原则,即80%的产出来自20%最至关重要的行动。”一个循规蹈矩员工的升职机会,远小于在一些重要事件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的升职机会。试想一下,一个从事非法律事务的员工如果发现了合同中不明显但潜藏巨大风险的漏洞,而该漏洞却被本公司专职法律顾问忽略了,该员工会给老板留下何等深刻的印象。④对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激励作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些非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的法律基础知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法律的兴趣和欲望,通过辅修双学位或完全通过自学,最终通过了司法考试而从事了专职法律工作。对于这些具有强烈学习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教师应当特别予以引导、激励。
(4)使学生充分体会和享受学习法律的乐趣,初步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各类社会现象的能力。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并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而不应该是以所学知识向人炫耀。法律是与人打交道的学问,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现代法律蕴含了人类数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通过学习法律,青年学生可以体会到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完全不同的乐趣。思政课法制教育,在教授学生常用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各类社会现象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青年学生在将来走向社会时,才能够理性地看待各类社会现象并了解是哪些法律因素和非法律因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2高校思政课法制教育的建议
2.1关于教学内容的取舍
受到学时限制,思政课法律基础部分不可能在课堂教学环节完整地讲授各部门法的知识,因此必须解决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如何从内容繁杂、性质各异的法律知识中选取恰当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困扰很多思政课教师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应选取能够体现基本法律理念、立法导向的内容,不宜选取纯技术性法律规范的内容。例如宪法部分里国体、政体,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的基本构成等,是各部门法中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各部门法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根本准则,应当选取。而具体的有名合同、具体的罪名构成等,则不宜作为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2)应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不宜选取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例如民法部分有关合同成立、结婚的条件、善意取得等内容,刑法中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内容,都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学习兴趣。(3)应选取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的内容,不宜选取适用范围偏狭窄的内容。青年学生一般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联系热点问题讲授相关法律知识,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引导其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欲望。例如运用物权法知识分析小产权房现象、用劳动法知识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合法途径等。
2.2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在各高校已普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但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得不恰当也会产生一些弊端。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必要性。即仅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才使用放映视频、电影的手段。为分析案例、介绍案情而放映视频,是可以的,但经常性地放映整部电影,则有越俎代庖、混课时之嫌。(2)辅。放映视频、电影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直接代替课堂教学。在放映了视频或电影片段之后,教师应当就其涉及的法律问题给予点评和分析。(3)多元性。多媒体的使用不应当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将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的使用形式也应当是多样的,包括PPT课件、播放视频、图表分析等,而不应当仅限于对课件的使用。
2.3关于教学案例的选择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2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主体是谁”、发展“依靠谁”等根本问题,因而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和团结人,把不断提高人的价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对工作质量的优劣与工作水平的高低的评价尺度。
我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就是了解一线职工、退休职工、困难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上疾苦,在工作上信任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福利待遇上倾斜他们,团结每一名职工,让他们不掉队不受歧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一、林场职工家属思想情况和基本现状的分析
(一)、新胜林场是三四百人的老场,至今仍然承担局主伐生产的三分之一产量,近年来生产任务都在四万多立方米。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尤其是一线工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3.3周岁,许多五十多岁的工人仍然坚持在一线,生产作业劳动强度又非常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非常劳累非常辛苦。许多工人都发自内心的都干不动了,但岗位又没有其它工作可以选择,为了养家为了培养下一代,为了完成林业局的生产任务,只能坚持工作,没有选择!
(二)、还有新胜林场也经受了01-03年的下岗减员和一次性安置工作,总计有298名工人下岗进行了一次性安置,许多家庭的双职工变成了单职工,这部分职工受家庭和培养孩子因素也都不能走出去,变成了洗衣做饭照顾丈夫和孩子的家属,偶而在多种经营和农忙时做一些临时工以添补家用,所以生活相对也不宽裕,遇有职工大病、两个孩子上学、孩子老人有病等情况,生活就很困难。
(三)、另外由于新胜林场是个经营了多少年的老场,多少年历史形成的工伤死亡遗属和死亡遗属较多。林场至今仍有工伤死亡遗属有8户;死亡遗属有74户。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很低,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变化很快,原来的生活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生活水平的需要。这些年林业局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办社会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人的生活保障主要依靠地方民政来处理解决。而地方民政的财力有限,短期内也不能全力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只能维持生活。
(四)、新胜林场职工家属的思想观念还很陈旧,对企业办社会的依赖思想还非常严重。就业问题、收入问题和生活问题对企业的依赖还将长期存在。有什么问题都要靠企业靠林场来给解决,否则就有非常大的思想情绪问题不能自行化解。就业渠道单一,多种经营的思路狭窄,没有工作或放假期间除了靠林场来安排工作以外,几乎没有其它办法,自主就业能力极差。生活困难了主要渠道就是对林场的等靠要来解决,不能解决就产生偏激心理。对领导和单位不满意,有不正常的心态。
(五)由于林业已经剥离了办社会的功能,而地方政府对这一块的管理和关注,不能及时介入,势必造成了空白,职工群众的生活设施、基础设施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了,有的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例如职工四栋楼房的自来水、下水道、楼盖破损、便民桥年久失修、河水污染、垃圾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再加上职工群众依赖林业局和林场的这种传统思想还依然存在,就会把这笔帐算到了现任领导班子和林业局身上,产生不満情绪和仇视的心理。
(六)、由于职工房屋产权的改革后产权归个人,可以自由买卖,许多下岗分流的职工离开后,使的其他人员入住后,造成居民区居民情况复杂,再加上社会治安归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公安部门由于战线长人手少等原因,管理不能完全到位,社会治安问题也比较棘手,治案案件的频发,职工群众必然会有不安全感,会对社会产生不満情绪,而同样的道理职工群众又会把这笔帐算到林场和领导班子身上。
二、林场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懂得“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自己的想法、愿望、目标相一致。
了解人是基础。人是每个领导者需要面对的对象,人的问题是每个领导者应当解决好的实际问题。
信任人是核心。信任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
关心人是关键。关心人是一个成功领导的基本素质。
团结人是目标。团结凝聚力量,团结提高效率。
新胜林场今年把“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职工群众,帮助和扶持困难群体,切实做好稳定工作”确定为我们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胜林场是林业局效益最好的单位之一,但也是困难户最多的单位之一,收入差别很大。一线工人收入每年两三万元,而82名死亡遗属和工伤死亡遗属每年的补助费却很低,,加上在职和退休的长病户每年都有一百多困难户。这是一个很大的弱势群体,部分困难户也成了老上访户,这确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去年开始我们就加强了对林业局在困难帮扶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接待来访的困难职工和群众,通过走访困难户的方式进行说服、解释、教育来宣传林业局困难帮扶的新规定,让他们也了解理解林场、林业局的难处,转变观念争取地方政府民政部门的帮扶和资助,为林业局卸包袱解忧困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另外我们在确定困难户补助方面采取了“多调查走访和班组推荐相结合,工会和班子集体研究把关相结合
,发放前和发放后公示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严格控制补助费的公平公正的发放,收到较好效果。今年党政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职工群众办了许多保稳定、解忧助困、活跃文化生活的好事,总结有以下几件:
(一)、今年我们完善了帮扶机制和包保制度,上半年我们走访困难户129户,补助了106户,发放了补助金18,800元,解决烧柴四车。其中春节补助了57户;五一节补助了34户;死亡遗属15户。补助人数和补助金较去年都成倍的削减,开展这项工作,今年面临困难很大,但我们由于走访和解释工作到位,采取了公开公示制度,做到了公正合理,群众反响很好。
(二)、今年由于粮油涨价等原因也给一部分职工生活带来了影响。林场班子研究决定拿出四万多元钱为每名职工购买了米面油,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实际困难,安抚了人心,稳定了思想。
(三)、今年是奥运年,治安工作和保卫工作是合谐稳定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们场围绕局场职代会、政工例会、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的精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具体工作,在人防、技防等项综合治理工作上下功夫。
这些年来林场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进入,场区治安状况变得很复杂,很不稳定,纵火犯罪、盗窃案件时有发生,虽然辖区的管理是移交地方公安局和派出所管理,但地区的治安工作好坏我们有着不可推缷的责任。
鉴于林场居民区房屋密集、陈旧,存在火灾隐患和纵火犯罪的问题,林场在去年居民区全部线路改造、制造一台消防专用车、成立专门救援队和治安巡逻队的基础上,林场再投资120__元,为全场住平房的职工每人投了40元的家财防火防盗保险,保额为40000元,解除了职工对纵火犯罪和盗窃犯罪的恐惧和后顾之忧。
(四)、在场区、家属区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上,林场舍得投入,采取一系列技防措施。
现已投入近2万元,对办公室,车库,中修场,油库等重点部位安装了5套红外线光栅报警装置,为炸药库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专门救援队利用自制的消防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家属区所有巷道全部贯通,夜间巡逻队不间断巡逻,有效遏制了各种犯罪。
(五)、今年我场根据局党委的“五四三”规划的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以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正气,以多种方式来宣传林业局的深化改革的成果。
上半年开展了“保安全创高产降成本上质量劳动竟赛”、“森林管护行业的三增两创劳动竟赛”;在五一节期间为迎接局乒乓球比赛,我场组织了“奥运杯”乒乓球选拔赛。
下半年为迎接局参加集团运动会的选拔,我们利用放假期间,在全场范围内举办了一场有一百多人参加有近百名职工家属观看的趣味运动会,场面热烈,情绪高涨,这又是我场继去年职工文艺汇演的又一次较大型的文体活动,深受职工群众的喜爱。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为参加集团运动会选出了许多运动员,今年参加集团运动会我场有八名队员参加,通过一个月的认真组织训练,在此次运动会上我场几名运动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六月份我们在放假期间正赶上四川发生地震灾害,林场领导都能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关注灾区,我们在局党委和工会的倡议下先后组织了三次捐款行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场长书记每人捐八百元、副场长每人六百元,党员机关干部带头的自愿捐款,场党总支、工会提出倡议并及早把捐款名单公布于众,带动了此次活动的开展,后来有些困难户都参加了捐款行动,总计捐款16,855.00元,很感动人。
三、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的了解和解决思路
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下基层调研和征求意见,收集和整理了以下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情况如下:
(一)、居民区河水污染和连带饮用水污染的问题。
自铁矿开采以来,河水污染严重,居民区饮用水等生活用水无法保证质量。
(二)、居民区有两处桥涵破损,需要林场给恢复修理。
(三)、居民区有一处钢丝绳木板桥已年久失修,已有多人次皮外伤,需要林场给予修复。
(四)、居民区两条排水沟已经阻塞不能用了,每逢讯期职工家中院子一片泥泞并且由此引发了多起邻里纠纷,林场也参与调节多次。这也是林场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五)、林场垃圾场都被有些退休职工种地侵占和阻塞,卫生工推垃圾要走出很远,不方便也造成清除不及时,老森铁路基变成了家属区的临时垃圾场,清除不及时不彻底使得环境卫生受影响。
(六)、自来水水塔已多年没清洗,水不干净,影响职工家属饮用,希望林场组织清洗一次。
(七)、居民楼的下水井盖丢失,希望林场能给配上。
(八)、居民楼年久失修,楼盖破损,希望林场能想办法给予修理。
对以上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林场党总支决定对上述问题计划要在将要召开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3
论文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1、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2、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3、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4、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哲学范式;人学范式;社会价值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一个哲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做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在于它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学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深化了对其本质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统一界定。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活动的现象,在社会共同体中,个人与集体活动中的辩证关系也需要一种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解释。社会哲学是一种对于社会生活现实的总体性把握[1],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社会哲学范式这一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和需要的必然性与普遍性问题反思,这与认为“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2]的观点不同。基于社会哲学思维方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在生活实践中如何体现的,在社会关系中把握,才能正确体现其本质。
1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客观存在,在不同时代和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样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许多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是从一定统治阶级、阶级意识形态来界定的,“意识形态性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或意识形态性,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属性”[3]。意识形态性的核心是政治性和阶级性,是指的是观念上层的建筑,是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大众的,是文化自觉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需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识形态说发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意识功能传播,在这一社会关系中显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源于社会系统中的政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实质是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渗透”[4]。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安排和治理,它自始至终都有公共性的向度[5]。政治性只是人的群体归属需要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在原始人群内实际上是存在着为大家都认可的行为标准和活动准则,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从根本上看,在阶级蒙昧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中不存在着思想体系的明显分化,政治社会中只存在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的思想体系。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政治是一个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强制,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即政治同化了道德和宗教,因此,政治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概括是不能覆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范围和全部现象,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需要的体现,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主体间性活动,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一个前提性承诺,具有确定的价值取向和导向的,尽管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不同人群、各个阶层和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然而对于其历史正当性、社会价值取向和作为人类需要的一项活动是共通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相同的现象,即能够用一种关注社会活动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准确把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去追问其为何存在。基于这样的路径去寻求它的本质,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人的一项活动,发端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思想活动。简单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是原始社会人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群居生活,伴随着意识、情感、规则的发生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把这种原始形态的德性称之为“生活式的德育”,尽管这种生活式德育及其原始,但它已经历史性地“承担着社会生产性和生活性”,“维护社会公共生产和生活”,传递和驯化人的德性职能。[6]基于这样的生活式德育所形成的习惯,维护着人际平等与聚集,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群内存在大家较为认同的活动准则和行为标准,体现在集体狩猎和采集活动当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而结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原始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也还没有从其他的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在社会思想领域表现为对某种神秘力量的一致崇拜和信仰[7]。人与人的这种紧密的联系结成的这种自然共同体当中,表现的是对氏族部落认同的原始宗教式的精神控制,是群体性的。阶级社会的出现,伴随着阶级控制和阶级教育活动的出现。不管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不存在着思想体系的明显分化,政治社会中只存在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思想体系。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并得到一定发展,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转向政治教化。中世纪时期宗教利用教义将人们的思想观念禁锢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当中,为阶级统治服务。这一时期主要是对“主人”所代表的国家和社会认同的那一系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规训和教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宣称教育是为了对公民进行智、体、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培养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在教育实践中大肆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对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意识的教育,并且在公民教育中体现了一种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教育理念。社会存在着两大对立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建构的各自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社会思想理论界存在着多元的以理性个体的角度出发,而非从阶级出发的论证和阐发为社会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所应实施的方案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是以培养民众对国家(国族)和社会自觉认同的理性精神为主旨的教育和引导。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在不断的自我实现、解放,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有了一个基本指向,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示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生活需要。实践性和目的性是人类存在的价值指向,社会哲学反观人的生活总体。
3用社会哲学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社会哲学在我国80年代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南开大学哲学系对社会哲学的研究。王南湜教授提出让定义适合于生活,用生活中已有的领会去修正定义,修正理论。基于这样的方法,王南湜教授给社会哲学的定义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现实的总体性把握[8]。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从其发展历程看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理解和把握需要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来把握,因此,社会哲学范式则指的是以社会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给予总体把握或反思,在这种思维框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重新做思考。本质不是变化的,是最普遍、最稳定的根本性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也是各个阶段体现最为普遍、稳定的最根本性质。基于这一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出发。3.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项实践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首先,从其出发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进行。社会哲学是以一种总观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那么生活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体现。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具体的人开展教育,分析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嬗变等,而这些是无法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们形成好的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而这种思想政治素质则是社会需要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人,是一个在不断创造活动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涉人这一本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内在契合,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也须在实践中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有没有预期效果,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来检验是否有效。[10]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相应的关照这一点。通过交往,圈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成员生活产生影响,不管是显性的影响还是隐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获得自身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性。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3.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区别的一个方面。人的存在是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个人或群体有一定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11]。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需要得到认同,也需要去认同群体其他成员。在认同确证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和相互教育。但是,在这种社会圈中不一定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些群体思想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自发性,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专门人员、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体现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根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而预设的。在关照这一特殊要求的同时,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在发展中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政治强化、形成理想信念,使之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使人与社会在互动中发展。3.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立足于现实,而且关照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人们现实思想问题、实际问题,而且把人的思想长处、积极方面引导,并且发挥预防作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评价、判断和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包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教育,还是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美学价值观等教育。“价值观教育对人们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价值观教育是一个规范性层面上的教育,它不可避免地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以此促使人们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13]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在调和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成员个体价值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进行价值体系引导。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会价值观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一定影响,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价值体系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作者:张应梅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南湜.社会哲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
[2]陶磊,黄明理.人学范式还是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反思[M].探索,2011(6).
[3]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与现实,2009(1).
[4]孙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6(3).
[5]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辨明[J].思想政治工作论坛,2010(10).
[6]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3.
[7]武东生,徐曼,余一凡,张长虹,郑宏颖,安祥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12,(12-13).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新技术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首要的技术手段非互联网莫属,随之而来的是开创属于互联网的一个时代。无论国内外,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已随着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同时其强大的传播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信息的互换与沟通,改变人类传统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模式[1]。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同样引发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高等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亦受到影响,有利的一面是高等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极大丰富,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生不再单调地坐在教室内被动接受知识,高校在教育氛围、教育媒介、信息处理体系等方面,以互联网技术崛起为契机,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的双重变革;不利的一面是目前高校传统教育主体,如管理机制、教学环境、教育职能等依然沿用原有模式[2],没有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容易产生教育滞后、教育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上述问题同样给我国高职院校带来极大困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则尤为关键。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素质和实力日渐攀升,教育媒介逐步实现技术化。到如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方向,即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因此,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时效性和教育效果则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科学利用互联网创新化地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势在必行。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
传统思维模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教育过程单一并重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观念已经发生变化,部分学者[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演变为兼具开放性和互换性的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教育模式改变是导致观念变化的重要原因。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自由与个性、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好奇心等行为特征,年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信息的长期浸润下亦会受到剧烈冲击,例如:部分学生的穿着服饰、饮食习惯、言行举止等生活方式趋于西方化,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变化;另外,他们面对庞大繁杂的网络信息量常难以分辨其真实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影响,则会导致其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出现上述问题。同时互联网教育可以跨越狭义的时间和空间,随时以其海量信息填充教育框架,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使学生和教师拘泥于单调的教育和被教育方式,形成互动交流的网络构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1.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产生影响
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一般由学生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兼任。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后期,国家、教育部、高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思想政治的教师开始由兼职向专职转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质相应有了显著提升。
在以往教育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需经过教师的甄选和过滤、学习模式也经过预先规划,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先性和教学信息的调控性都是传统教师的优势所在。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却有可能打破这些“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已经使信息资源的交流互换成为现实,教育信息逐级传达的形式。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信息与资源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传送的开放化和实时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程度。
另外,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处理现代网络信息的技术和能力。部分专职教师日常工作繁忙,除了承担必要的教学任务,还要担负必要的管理工作和科研任务,无法以较多时间和精力认识和学习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和学生相比,能够掌握基本的处理信息技能,但对于更高级的信息处理技术如甄别、筛选、整理、传播则相形见绌,致使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性上得以有效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兼具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育者,才能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如,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2.解决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途径
2.1科学化引导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关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及文化环境方面的特征,依据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和内涵、政治发展需求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4]。这个定义说明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共同遵循教育规律和形式。
在国家层面,应该合理利用各种传媒渠道提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高度,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引导。通过正确的宣传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清楚其意义和内涵所在,以审视并开放的态度对待它,关注传统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的兼容性。
在高职院校层面,应该认真研究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的科学规律,利用教育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充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新教育模式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引领大学生逐渐接受并体会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2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
互联网以其强大传播的功能影响着社会、文化等诸多环境的改变,其中的消极影响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则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网络信息的来源极广,信息量庞大无比,各种真假信息、不良信息充斥其中,极易使人陷入“网络信息陷阱”中。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高校、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国家机构对社会各方力量的筹划整合,形成互联网背景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凝聚力。时至今日,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管机制已成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路[5],还应该使监管机制在技术层面得到支持,持续性地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努力从不良信息的根源处杜绝危害。
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向,是合理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新工具,亦是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力措施,更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开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人民论坛,2010(5):206-207.
[2]朱黎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手段[J].传承,2010(10):80-81.
[3]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思想政治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学 改革研究
“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改革结果,它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水平,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且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重视科教兴国,学生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相信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从而带动院校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
1“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现状
1.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随着国家在思想教育方面不断的完善政策,使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思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课程改革中。根据国家所编写的思想教育教材来开展课程讲授,结合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符合时代的教育方式,并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学生的基础教育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身的内在美得到更好的熏陶,更有教养能为做好高素质的成功人士打下基础。
1.2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还不够高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不断会有新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这说明学校尊重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对此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身价值,而“工学结合”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应用方式。但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还没有被发掘,将思想政治的实效性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学会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通过“工学结合”的环境,使学生更加熟练的利用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1.3思想政治教学还存在落实不到的地方
“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落实不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阻碍。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下,有着许多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因素,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范围更广,在与人交流时学习他人的长处,收集到他人的人生经验,为自己的成功做充分的准备。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并活学活用于实习中,不可以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只想着学习工作技术,那样会使日后的工作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应该要在实践时对社会做出初步的了解,使自己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和学生总会因为一些在外因素而忽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这需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来改善这种情况。
1.4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看出,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是很受关注的。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不断加深,学生也对评价体系做出了新的定义,认为评价标准不应该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应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从综合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价。争取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测试出学生在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体系,规范化体系的公正度,为考核学生能力提供物质条件。
1.5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没有做初步的规划,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不统一,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责任心不强,态度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总想着轻松把钱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自己的要求与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在“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实践中就得以体现,这是思想政治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找准学生的工作性质定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要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用积极的态度去研究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方法。
2“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2.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个性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处事技能人际交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锻炼学生各方面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注重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依照不同的个性突出培养,这样才能摆脱思想政治教学的制式束缚,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的个人才能得到发挥空间,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供一份新鲜的力量。
2.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具备工作能力的综合人才,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善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系统,汲取成功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收集整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机统一,使学生更加热爱思想政治教育。
2.3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实际考察才能判定出教育水平,从试卷考评不能完全体现出实际水平,所以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利用教学案例加深思想政治教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职业中,并能提高自身修养。
2.4增强管理力度,改进道德教育
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管理力度,改进道德教育,保证教学任务有序进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课程进度相统一,使校园教育更加全面。而且道德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背景,同时能代表着全国人民的素质,建设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完善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实施,应加强校方管理水平。
结语
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的环境下实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是在不断创新中摸索着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解决教学改革中所发生的问题,树立改革的决心,加快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朱俊樾,李珊珊.“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J].家教世界,2013,(10):2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