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1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学习心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笔者对全国四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的维度,多角度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并提炼其特点,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抽取了全国四所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学院,湖南邵阳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情况调查,共发问卷1667份,回收问卷1662份,有效答卷1660份,回收率为99.7%,问卷调查共设40个题目,其中单选题37个,多选题3个。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并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学习需要上的被动性

有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不强,这些学生是学校“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没有真正意识到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政治素养,改善自我的思维方式,提升处世能力。他们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一种外在的要求。问卷结果表明,有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拿学分,甚至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25.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没作用,31.6%的学生认为想政治理论课对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

2.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2]。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较为欠缺,大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更重要的占54.5.%,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不过是政策的要求,它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联系不大,即使被动地选择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更多地把它看作获取学分和评优评先之需。

3.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大学生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轻视学习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问卷结果表明:有4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迟到的情况,45.9%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旷课的现象,甚至4.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从来没有认真听讲过。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强弱体现其学习态度的积极还是消极。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有46.5%的学生表示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感觉,兴趣不大,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

4.学习动力上的不足性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表现在:上课时,有的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看其他书籍或者睡觉,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课余时间,更是逃避学习,很少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书籍。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学习情感复杂,学习动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43.2%的学生反映学习的最大困惑是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大学生存在“功利化的价值观”取向,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淡薄。

功利化的价值观,按郑永廷教授的观点,认为,其“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哲学,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衡量的是个体利益指标,隐藏的是浮躁的心态”[3]持这种价值取向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同专业课的学习对立起来,重视专业知识、科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强化自身的工具意识(如:外语,电脑的学习和应用),而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类学生往往从功利主义角度认为知识管用的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为它对自己找工作直接有用。与此相反,那些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是间接有用、潜移默化有用、终身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就认为这些知识本身就是无用的,或者作用不大。因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不如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那样有强烈的需要意识,缺乏作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而去主动参与。这具体表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有的纯粹是为了修学分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政治教理论课表现出若即若离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多余的。大学生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持续的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此而产生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表现出学习需要的被动性,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压力。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狂妄与自大、逆反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排斥心理”[4],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能客观与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旦学习受挫,则容易意志消沉,自我意识易产生偏差,对学习没有热情,或对学习产生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就会武断地认为是非专业课可以放在一边。同时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也易受朋辈心理的影响,缺少自己的主见,学习情绪不稳定。

大学生在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压力下,往往会以实用主义的心态应对,由此,重视专业知识、眼前利益,而没想到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确立理想信念,激发内在精神动力转化外在压力的价值取向的方向,

2.教师方面的因素

(1)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存在偏颇。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持教育“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而没有注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艺训练,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到学生的社会行为中。教师仅把教学当成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及主体性,这就在根本的意义上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也压抑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对不坚定,不信仰,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缺乏自豪感,事业心不强,因而在教学中表现为:没有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授课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具备一些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有些教师知识面较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些教师的人格及生理和心理素质欠缺。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表现出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动力不强。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因素

(1)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讲功利、图实惠的实用主义学习观和就业观,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易产生抵触情绪。

当今社会也正处于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知识资源共享给大学生带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各种社会思潮等非思想也鱼龙混杂而来。网上的这些消极信息对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些缺乏良好的认知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负面信息的诱变,对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持存疑甚至排斥心理。

(2)学校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些高校较多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的硬环境建设上,而较少注重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软环境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有些高校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这一共识。这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就提不起来。

(3)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5],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离婚,有的单亲等,这客观上容易使一些意志脆弱的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导致部分大学生个人中心主义严重,集体主义观念薄弱;有的家长自身思想素质不够,自身榜样力量不够,很容易使其子女效仿,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也不够高。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环境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积极性的培育与发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就觉得枯燥乏味。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因素

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紧密,缺乏现实性、时代感,特别是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少见,而一些反映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内容没有及时纳入教学体系,这些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感受时,很多学生提及课堂设置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性太强,讲大道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少,并且回避了一些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学生觉得理论的东西太多,太抽象,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然就不足了。

5.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多样化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中“灌输”得多,过多注重书本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导致大学生个性发展受制约、创造性思维受束缚;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知识、素养的内化过程,以思想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宣讲取代思想政治及品性修养,淡化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品格上的养成教育;一些教师较少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与学生的交流随之减少;一些教师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沟通较少,缺乏亲和力。在教学评价上,方式单一,要么是出些提纲让学生背,要么是开卷考试,使得知性与德性分裂,这样,自然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必须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下工夫,研究相应对策,努力化解影响当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踏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1).

[2]熊建圩,王巧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4:72.

[3]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

[4]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预警机制 保障机制 必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0-02

一、构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1.开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将其思想传递给大学生,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的传入,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迷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应对随着时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建设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成了当务之急。

2.新时期做好育人工作的迫切需要

管理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管理的目标。而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发展,建立保障和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预测问题的出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措施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使得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班上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了,甚至属于比较差的学生,这种落差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在全班中形成一种高压氛围。除此以外学生在生活、交际、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4.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需要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是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鱼目混杂,对于辨别能力比较弱、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无法有效辨别善恶信息,别黄赌毒等信息所左右,沉溺于网络无法自办,严重影响身体状况;最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西方拜金主义、极端自我主义等思想,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思想的时候不能有效抵制这类思想,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成长。

二、构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的途径

1.构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预警机制

通过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机制的建立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能够对未来大学生会产生的思想问题进行预测,并且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使大学生思想能够保持稳定。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关注应该注重于以下几点:加强大学生对党的最新战略决策的思想反应;加大大学生对国际大事件的思想反应等。并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掌控,并且制定信息回馈等制度,从而更好的处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2.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和预警机制

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这一问题,在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保障和预警机制。为此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 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每个学校根据学生人数配备心理教师;其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排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为其建立专门的工作计划,从而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3.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决策保障和预警机制

建设保障和预警机制的目的是能够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决策保障和预警机制,能够促进决策科学化,首先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用正确的决策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正轨,从而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发生,其次应该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最后在进行思想政治决策的时候可以借助一定的先进工具,例如通过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做事习惯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4.构件快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机制

为了能够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出现,应该建立合理的快速的问题解决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一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少良性的沟通,平等的对话机制的出现,能够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良好的沟通,将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因此不可忽视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保障和预警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危机干预机制。随着大学扩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另一方面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引发无理智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加强校园纪律建设,应该重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第三、在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建立保障与预警机制的时候,要牢记这一点,从这一目的出发,与实际仅仅结合,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最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突破口的选择,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般,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选择学生关系的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二祥.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2).

[2]刘玉琼.关于建立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3]陈洁. 高校推进大众化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03) .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时代特征;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81-02

大学生是知识层面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群体,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并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思维,在这样一个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能否经受得住时代的冶炼与考验,真正成为高质量的“四有”新人,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导向、保证、协调和激励等功能。

一、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分析

1.政治思想方面。当今大学生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比较健康,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视野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对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能够为民主、平等而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并致力于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争取自己的权益。但由于受传统政治思维模式、多样化的传媒观点、网络文化与非主流思潮、时代复杂性以及各种政治生活、政治现象的特点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政治思想上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对“政治”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或感性认识上,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感性、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缺乏信仰、信念与信心更是普遍现象。二是在政治趋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三是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幼稚与不成熟,或者干脆认为自己的努力对政治决策的结果不能产生影响或影响甚小从而产生相应的政治冷漠。四是政治观念发展中也存在偏差。

2.道德素质方面。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理论认知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实践上的困惑也是存在的,这便是道德素质的主要特征。由于我们道德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及现实生活中道德现象的复杂性,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也是普遍存在。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行动中往往是不关己事,不闻不问,利己之事,且行再说,批别人长短,不论己是非,或者往往只说不做。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

3.三观教育方面。“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情况相连,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强调进取精神、求真务实,包括求新求异求变求富,敢于同不法行为做斗争,并甘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青春,这是主流。但与此同时,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世俗性。这是当代大学生在三观方面的主要特征。大学生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时也努力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以期产生共振,达到人生的最大振幅。但是,利他主义在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中已不占优势,个人本位主义明显抬头。

4.身心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主要特征。处在改革稳步进行的大环境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好,能够赶在时代前列激流勇进、进取不息;对外界的变化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国家与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自信,乐观向上;能够对外部事物与自身给予客观评价,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就业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等。但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之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头疼的问题,同时,自我失落、心理失衡、丧失归属感等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是普遍存在,缺乏对自己的合理地客观地评价,从而自我封闭、压抑、自卑,不会与人交际等,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但又有很矛盾地羞于或不耻于与人交际,校园恶性暴力犯罪时有发生,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不无关系。

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方面的主要问题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1.不少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互联网作为开放性的教学技术阵地、课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网目的五花八门,据笔者抽样调查统计:为获得信息的占40%,交流感情的占22%,打网络游戏的占7%,娱乐消遣占25%,其他的还占6%。除了40%直接服务学习之外,其他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势必深陷网络,自制力差的学生沉溺其中,旷课上网不足为奇,不分昼夜,荒废学业。

2.价值选择上的“一个中心”。当今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崇尚个人拼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普遍。据调查,48%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其合理性”而选择“大公无私”为个人准则的只占8%。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诱发、社会负面问题的诱导、传统文化的价值糟粕、外来精神鸦片的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低级化、自我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方面的主要问题之一。

3.成长过程中心里阻碍重重。外部世界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挑战重重,因缺乏必备的应变能力而焦躁、恐惧心里屡见不鲜,加上对自己缺乏正确客观认识,或者孤芳自赏或者墙角独自落泪,表现为过分自负自卑自挫,封闭自我,无视万物。迷茫与困惑并存,情绪易受外界影响,波动较大,情感易受挫,不健康的心理直接成为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强烈制约因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绊脚石,应加以足够重视。

4.压力重导致不能面对现实。学习、就业、升学压力重重,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正确面对现实,前三年主要忙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战;而大四的学生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人生新路程的选择。考研队伍迅速壮大,就业形势严峻一年胜一年,不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千人报一个岗位已经不是新闻。面对这些压力不但身心俱惫,而且对现实的恐惧心理也油然而生。

此外,大学生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差、专业素养不高、综合素质不强、创新能力欠佳等问题也较普遍。问题就是担子,我们肩负沉甸甸的担子!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待着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三、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路径探寻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一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确认识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协调与整合,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消除学习依赖情绪、消极逃避情绪。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从而指导其行为,加强心理健康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工作重点已经明确,那就要注意努力探寻工作路径了。

1.重视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特点,让科学理论进教育计划,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头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坚持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大学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任务,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要利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班团学习日及政治理论社团学习活动时间,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深入学习,抓紧抓实。

2.注重敬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加强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首先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敬业是就业的前提与基础”的敬业教育。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三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3.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非主流思潮的引导。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院报、广播站、校园网、宿舍文化等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善于抓住时事要闻进行宣传,从思想上给以大学生以内化。对于当今大学生开设《非主流社会思潮》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今社会思潮汹涌而来,人生价值追求出现多元化,如果对当今大学生不加强引导,就会导致他们对汹涌的外来文化、外来思潮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失措。再就是要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宿舍管理,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大学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集体之情和感恩之心。

4.树立先进模范,用身边的榜样力量感化人和教育人。常言说得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各种参观、评选、演讲、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接触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影响和鼓励学生使其不断进步。尤其要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干部是学生中较出色的代表,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且来自于学生,与广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广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政治关注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72-01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对政治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们决定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试图弄清在新形式下大学生政治关注的新特点。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从基本信息、宏观认识、微观实践等出发自编问卷,采取方便取样,对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为100%。同时,对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有效访谈报告50份。宏观层次主要包括政治关注的必要性、重要性等;微观层次则涉及政治关注的深度和频度,访谈则涉及到政治关注的深度、频度、对大学政治理论课程的看法等内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微观方面,上网浏览近期时事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在“是否主动浏览近期时事”问题上,500人中, 80%选择“是”,10%选择“否”。兴趣在大学生政治关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4%会关注感兴趣的时事内容,6%则不会继续关注。大学生政治关注过程中,价值倾向取决于政治内容与自身利益的直接关系大小。而对“面对与自身利益不相关的时候您是否还会继续关注”这一问题,20%选择“是”, 80%选择“否”。对“是否经常和同学讨论时事政治内容”这一问题, 22%表示经常进行”,48%表示有时进行,20%表示偶尔进行, 10%则从不进行。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较常和周围的人讨论交流,整体自主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几乎不或从不进行时事讨论交流的同学,这些同学政治关注主动性较弱。 在“每次浏览新闻时事热点所花费的时间”上, 48%选择“半小时以内”, 32%选择“半小时至一小时”, 20%选择“一小时至两小时”。而大学生政治关注的深度不够,大部分是听过就算,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面对一个新的社会热点新闻时会怎样做”上, 26%选择“独立思考”, 30%选择“讨论”, 40%选择“听过就算”,仅有20人选择“记录下来再查找相关资料”。同时,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的类型单一,大多数局限于国内新闻而对国际新闻关注较少。在“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上, 40%选择“完全没兴趣”, 50%选择“感觉一般”, 10%选择“很感兴趣”。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政治关注的影响不大,作用不够明显。

2.宏观方面,在“每次关注政治时是否有具体目标”上,500人中, 64%选择“没有”, 16%选择“有时有”。 深入分析,近六成的学生政治关注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漫无目的地浏览。大学生进行政治关注的动机主要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看时政的动机”上, 34%选择“关心国家发展”, 20%人选择“随大流”, 44%选择“对个人发展有利”。近六成的大学生在政治关注过程中独立性较强。500人中, 60%对待媒体报道的时政新闻的权威性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对具体的政治问题缺乏关注,因而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如对“两会问题了解程度”这一问题, 16%选择“很了解”, 60%选择“一般了解”, 24%选择“不了解”。

3.访谈方面,在对政治关注的想法上,28名同学表示政治关注概念比较宽泛,了解很少。在政治关注的行动方面,超过50%的同学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关注时政新闻,20%的学生还有参与选举等。涉及政治关注的深度,超过70%的同学了解的都是国内新闻,并且多数是听过就算。谈及政治关注的频度,50%以上的同学均每次不超过半个小时。

三、对策探讨

为了促进“四有”公民的培育,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政治关注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一,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畅通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为大学生参与政治营造良好环境。我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民族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第二,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由于国内高校教材理论性过强,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较远;加之部分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减轻备课压力,照搬书本内容,客观上使学生对政治教育课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消极对待。故而,欲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须慎重编选教材,改善授课方式,注意传授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方式和程序的知识,增强他们对政治参与合法性的了解,对政府机构、政治流程的认知等。

第三,社会媒体应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当今社会,社会媒体应该恪尽职守,高举道德和正义的大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与生动诠释当代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优秀品德和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大学生要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自己的政治权利。当前,大学生政治关注度不高,政治参与能力低下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国家或学校,大学生自身也有责任。多数大学生年龄上虽都已是“成年人”,但心理上还是过分依赖家长或老师,致使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欠缺,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较弱,未能很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所以,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积极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关注民生、关心时事,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参考文献:

[1]陈金圣,周爱平.关于在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吴太胜.对当前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大学生;网红

[KG2]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深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教育深入学生心中,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

1.实时性。

网络是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微博、微信、QQ、BBS等网络平台给大学生提供实时的信息和新闻,使大学生不出校园便可知天下事,小至身边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大至国际国内最新的动态,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实时获得。

2.时效性。

[JP3]网络平台推送的内容具有时效性。校园精彩活动的举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新闻热点的推送,在第一时间被学生接收到的同时,能够迅速被大学生所理解、消化,并可成为彼此交流的重要话题。

3.多元性。在信息新闻日益丰富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信息的关注也日趋多元化,不仅在关注的热点上具有很大差异,在关注的渠道上也存在不同。这种多元化也让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S,能够打破陈规,拥有创新意识。

二、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JP3]网络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学校通过注册公众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关注,然后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推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

第二,利用微信、QQ等平台进行话题研究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建立群组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当学校有新的政策或文件时,可将直接上传共享。

第三,抓住新媒体的虚拟时效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热点话题、时事政治问题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教育的目标。

三、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

[JP2]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创建新的学习平台,利用各类接地气的节目,实现用户黏度,把广大青年学生牢牢吸附在新媒体平台上,把过去的被动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听和我要说,把政治理论学习变成各种网络媒体表现形式,把国家形势政策变成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案例,形成时间较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的特点。

1.创建线上学习载体,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多元化网络平台。

一是可以开发集信息、社交网络、学习生活指南、各种查询和理论热点推送、教育类节目推送为一体的APP,达到对学生思想动态和潜意识关注点把握更为精准的信息传递和引领目的,并在后台针对学生的使用习惯和阅读喜好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二是可以成立自媒体工作室。工作室以制作校园网络新媒体节目为主要工作方向,把党的思想和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和艺术包装,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方式和载体进行传播。三是可以将育人工作架构完整地移植到网络公共平台上,如在各级学生组织中建立庞大的网络宣传“群”,充分体现网络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特点,实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思想教育活动的一键式导入。

2.开发多种思想性、理论性的文化产品,做阳光向上的“网红”。一是可以拍摄校园系列短剧。短剧反映校园的学习与生活,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正气,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参与表演,全方位打造我们自己的“网红”。二是制作谈话类节目。如我校团委就制作了“职场三国”谈话节目。节目结合历史经典故事,畅谈职场风云变化,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目标。三是可以开辟系列评论节目。针对当下学生关心的话题,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带领学生典型代表针对当下青年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评论和评述,反映学生心声,拉近师生距离。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6

(一)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关于人类知识来源和获取的争论为体验教育奠定哲学基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认为,靠经验获取的知识是不可信的,人类必须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认为,借助抽象逻辑推理获得的知识不符合人类的生活实践,凭借感性经验获得的知识才符合生活的逻辑。杜威充分认识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片面性,把教育和经验之间的联系作为参照物,认为人类知识的获取要凭感知体验,也就是“要在做中学习知识”,此后,体验教育的概念便被引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因此,杜威的“做中学”的感知体验哲学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体验作为人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主宰着人的情感世界,当人面临新情境时就会产生体验,从而引起身心活动的发展变化,产生新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生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我们在体验某一事物时,所有的心理过程同时运行、融合,所有获得的体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具体体验的事物被生命的整体所支持,所以,所有的心理生命都属于当前的直接体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体验能够使人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子给拉开了,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①因此,心理学是构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石。

(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选择方式、人生价值观念等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活动的目的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如,有些人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有些人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公益事业,有些人是为了获得名誉声望。这些因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价值尺度、思维模式、终极关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来讲: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泛政治化转向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上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对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的理性关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从宏观目标转向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存诉求和成长需要,与解决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就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操作系统的调整与变革。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坚持以强硬的政治“灌输”和抽象的理论“说教”为主,以社会化的标准、统一来衡量学生的道德品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价值标准、行为选择的巨大变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时几乎趋于苍白。同时,理论在回应现实问题时呈现出的钝性与乏力,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向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研究历程。特别是2005年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马列主义一级学科,这极大地鼓舞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一批具有科学内涵的教育形式。如,大学生素质拓展、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互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快和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过多地体现了教育者的主导性,受教育者从源头参与教育管理的理念还只是流于形式,即只注重“如何教育”、“为何教育”,却忽视了“教育什么”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科学化的学科体系,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有两个合理性向度:一是形式合理性,二是实质合理性。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之中,让大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教育过程,把现实生活场景、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未来的人生希望结合起来。可见,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两个特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的实际特点制约,针对性由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所决定。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深入社会生活,有所经历、有所碰撞、有所体悟,从而内化自己的思想,最后转变为外在的行为。

二、构建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强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直面真实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让大学生有所经历、有所领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信念与品德行为的内化与外化。因此,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要植根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情境之中。

(一)情景模拟体验模式

这种体验模式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种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情境,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获得体验。如:加强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体验生活的美好,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创设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原告、被告、法官、律师、证人等,亲身感受审判的全过程,在情景体验中优化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组织专题班会,让学生自我介绍和相互评价,通过自我介绍、与他人比较、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品质状况与道德水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生理状况、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综合能力有目标地寻求今后发展之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的探索,从而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情景模拟体验模式以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氛围为教育载体,使每个大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个大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二)人际关系体验模式

它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角色,参与集体生活项目,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特点,再通过相互交流,感悟人际关系,确立同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体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感性个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世界之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关系世界发生融通性领悟”。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关系体验,对人际关系的融通性领悟往往被人际关系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等狭隘的观念所遮蔽,往往根据“我要不要”、“我喜欢不喜欢”等原则处理人际关系,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这很容易形成自私、独断、攻击、报复等扭曲的性格。复旦大学校园投毒案充分说明人际关系体验的重要性。因为与室友关系不融洽,就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手段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彻底背离了人类的生命伦理道德。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学会处理好与父母、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视界中,能从不同的角色出发看问题。如,当错事发生时,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过错,不把过错都归结到客观原因,不能总是试图把责任推卸掉,要学会说“这是我的错”;其次要学会宽容,宽容别人的不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也宽容自己的一些力不能及;再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重视和在乎别人;最后要做到换位思考,学会异地而处,学会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吻合起来,也能让对方觉得你是对的,引导对方跟自己达成一致意见。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地体验人际关系,掌握与人相处的技能、原则和方法,将来在职场生涯中就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上级的关系,达到“我在世界中,世界也在我之中”的互惠共生的境界。

(三)社会实践体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