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1

一、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学生的挑战

学生辅导员是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工作的,因此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来自学生。一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一个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数量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大学生之间的相处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二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较大。目前高校是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的文化素质、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详细情况,三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最近媒体报道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闻屡见不鲜,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注意程度也日益加深。很多学生入到大学后,在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时,不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关系,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也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自卑的心理问题。在网络报道的,不乏有很多来自名校的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二)来自学校的挑战

学校是学生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舞台,学校能否为辅导员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直接关乎着学生辅导工作开展的实效。一方面是保障高校学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高校的核心力量是讲师和教授,辅导员很多只是再做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事制度的变革,辅导员在学校绩效工资、职称制度评定中相对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辅导员在辛苦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获得一种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此外很多学生辅导员对学校给予他们的待遇不满意。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管理模式滞后。中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辅导员则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管,各个系部则是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也不能将这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紧紧交给辅导员一人,而应该要求学院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出发看待辅导员工作,学院的不同职能部门都应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来自自身的挑战

首先,在网络时代,知识的共享性加剧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这就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辅导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人生阅历不多,缺乏工作方法与技巧,在工作中很多知识亟须学习,另一方面在知识共享性高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很多高校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强,在面对这样特别优秀的学生时,这便对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很多高校学生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认可度不高,受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不如专业教师,是一群可有可无、能力不强的教育工作者。正是这种不客观、偏颇的观点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信心。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因此,在目前高校中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辅导员的心里和心态都发生了改变。不少辅导员并不安心本职工作,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最后,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年龄、男女比例结构失衡。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年轻的辅导员比较,多,很多高校女辅导员较多,男辅导员较少。这种学历结构的差距和男女比例的失调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应对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自身以及社会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反应,切实为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高校完善保障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进一步认识到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适当提升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在学校人事制度中,切实为辅导员提供晋升通道,在日常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要结合辅导员事务性、行政性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以上措施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2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

(一)网络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及知识丰富

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具有其它的传播工具无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伴随着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进入高校学生的公寓之中。网络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用信息网络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也丰富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知识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大量、便捷、低廉等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效性,连续流动报道,提供多种信息形态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

(三)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网络不仅是一个储存、利用、采集、传输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份子。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为理论知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一个新的阵地。同时,通过网络,使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朋友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原来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世界育人创造了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模式。

(四) 网络提高了思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等特征,网络的运行摒弃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页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非常快捷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而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校园信息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

重视校园网络论坛的舆论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校园网络论坛是反映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我们了解、掌握师生思想行为动态的一个窗口,但同时也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地。它作为学生自主抒发感情和观点的空间,只能疏而不能堵,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这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政工干部密切关注论坛,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并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图发现、解决问题于未然;同时,对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念及时进行指正,使网络舆论处于可控状态。

(二)构筑民主渠道,积极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网站可以设立“意见和建议”专栏,广泛收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调查表明,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和教工,就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可以提出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同时,也对高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尖锐的批评。高校各级领导、校内各单位应该密切关注论坛,积极引导网上意见向促进民主科学管理的方向转化,对涉及分管工作、本职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要及时做出反馈。

(三)设立专业网站,进行网上咨询、辅导答疑

有条件的骨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网上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不仅可以对学生在网上表现出的疑惑、不满进行释疑和开导,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一个正确的思想源,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健康成才的方向上来。

(四)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3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流入中国,学生们由于自身思想觉悟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效应影响而受到左右,盲目崇拜、拜金、追星等等充其大脑,从整体来看,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就是这帮90后的学生群体,但网络上信息往往真假交织,对高职院校生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对思想道德的认识却抛之脑后,“90后”的高职学生往往更注意学习专业技能,而忽略思想政治修养,这一点远远不如80后的学生有觉悟,高职学生群体还没有走上社会,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享乐拜金主义在“微时代”横行,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影响,也是对高职院校政治思想的一个沉重打击。

二、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分析

(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高校针对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新生报道的班会,可以使学生利用班会对校园进行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更为清楚的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开学初的办事指南、开学初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生活的差别、特色等,并且可以请一些老生以及高年级学生干部来一起交流怎么更充实地度过高职院校生活。这样,不仅仅给报道的新生一个好的印象,更为学校的发展添了一抹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调整好心理,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职院校生活,做好迎接高职院校生活的心理准备,不致于由于不适应大学的生活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二)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各种社团和协会的活动,迎新晚会,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以此来丰富高职院校生活,这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高职院校生活与中学生活最大的不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增进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大学校园中。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新生会发现高职院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发现与人交往交流的重要性,会发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新生们进一步增加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情谊。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4

[关键词]绩效评估 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倪胜巧(1982- ),男,浙江金华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61006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51-02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内涵

1.绩效评估的科学内涵。绩效评估又叫绩效考评或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概念,是指评估的主体根据一定的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取某种评估手段,来评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以及员工的发展情况等,并将评估结果酌情反馈的活动。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必须具备明确的评估目标和标准、合理的评估方法以及全面完整的评估信息,进而构建某种企业评估机制,形成绩效评估体系,为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发展而服务。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概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观念和思路的创新。以往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价环节时,一般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叫“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延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它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原则,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系的一系列要素,包括主客体、内容、方法、载体、环境、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综合的认识评估和科学反馈,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的现实问题,以求影响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客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现状来看,评估活动的确在进行,但是实际效果有限,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缺乏科学的标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评估”而“缺机制”,没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认知和反馈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创新和优化工作,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际效能的发挥。

1.在学术上,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反馈,可以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进一步认识,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能够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而目前评估机制的松散和低效,迫切需要评估标准、观念、方法的一系列创新,补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体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创新,能够持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不断对理论和实际进行新的判断、选择和矫正,推动学科体系的完善。

2.在实践上,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工作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活动能够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进行的好与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长足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教育理念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和载体、教育评估的改革。如果教育活动能够创新而评估体系不随之创新,那么持续性的教学活动效能就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创新

1.原则和标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创新,能够带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在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中,有的以学生的道德操守和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有的以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为标准,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评价标准应该是思想层面与实践层面兼顾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连续统一的、内化与外化过程循环往复的。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知识上“真懂”,实践上“真用”,思想信念上“真信”。创新常常需要颠覆传统,需要思想的解放,但创新又不是随意的、无根据的遐想,也不应是旧观念的沉渣泛起,更不应该是对已有成果改头换面的重复。所以,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机制的创新时要坚持一些原则,帮助我们把握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一是历史的、具体的原则: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国情、校情和学情,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仅要密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也要根据社会大环境以及时代特征进行宏观的把握,我们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具体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去考量,从而找到规律,避免用割裂历史的、静止的、绝对的观点看问题。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判断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改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进而更切实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最高标准,高校必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以学生为本,这样就可以在创新的自由空间中找到方向和工作重点。

2.评估观念的更新。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对主体的评估、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估,其中主体评估还可以分为对教育者的评估和对受教育者的评估。这种划分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更要着眼这几个部分的相互联结关系和彼此之间的互动作用,因为“机制”不同于“体系”,机制是更加动态的,更加着眼于事物的发展和未来的,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另外,我们要避免思想认识中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在观念层面只要突出了评估机制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遏制实践中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领导检查的现象,落实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通过他评和自评相结合,找到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

3.评估主体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无疑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两课”教师,同时还有高校辅导员、行政管理服务人员等。这些主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主体,这就导致了“自己评估自己”的怪现象,使得评估没有约束力和说服力。所以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要发展“多元主体”,还要实现“主体交叉”。从层次性上考量,评估应该是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分层的方法确定评估的主体。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着,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评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教师和管理人员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客观状况,同时进行自我考评和反思。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主体层次也可以逆向发展,学生评价教师的思想工作做得如何,教师评估学校的思想工作有没有做到正确的领导,高校也可以对教育部门的宏观定位和教育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4.评估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要求我们的评估手段、途径都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继承和发扬具有实效性的评估方法,探索新的评估方法。例如评估活动不仅要像“考试”一样对实际工作起到检验作用,也应该像“实验”一样吸引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不仅仅是上级评估下级,还可以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教师自己反省自身,通过信息时代的多元信息手段,采用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显性与隐性、自评与他评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充分、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成果。

5.评估内容的整合。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多元化、层次化,并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呈现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体系,我们的评估内容也应该推陈出新并且有效整合。例如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中包括这几个部分:知识目标――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基本历史和国情、道德和法律常识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理解中国历史的走势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领会理论的地位和价值;在意志品质上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行为层面上能够控制情绪、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并将道德观、信仰、政治理念付诸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目标体系就是整合评估内容的一个基本标准。所以,评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做得如何,就是要检验学生有没有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在情感上是否热爱、认同自己的国家民族,在意志品质上是否有道德和信仰,在行为上能不能践行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内容是丰富多元的,但是评估机制又必须是系统化的、精简有效的。

6.评估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工作不仅需要主客体的一致努力,也需要评估环境的有效保障。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软环境还是硬环境、学术环境和管理环境、校内环境和社会环境都要相互影响和作用,都要进入我们评估工作的考虑范围。首先,相关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人员要时刻把育人工作摆在高校职能的首要位置,不要等出了问题才责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其次,各个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的部门和成员要相互配合、发挥合力,形成良好的校内评估环境,评估要做到有良性机制、有权威、有章法、有效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理顺和调整国际国内大环境,尤其是社会风尚对校园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避免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时把握时展的新趋势,使教育更加可信。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存在形式化、过于笼统的问题,但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相关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问题愈发地重视。可以预见,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应该是朝着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将量化考评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实际工作的检验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韦青松.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创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3]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5).

[5]刘刚,王英.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岱宗学刊,2012(1).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5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人类社会开始迈向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升温,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思维心理及行为方式都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关注微博现象,逐渐把微博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一)微博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新平台

微博成为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这为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当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任课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并不充分。传统的交流方式也仅限于教师的单方传递信息,无法达到内心及思想层面的交流。微博的出现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上课时间,它为师生交流、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大学生和转发的微博内容,及时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再通过回复或是私信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微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通讯方式,其丰富的共享信息和多样的信息形式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主要以思想等经典理论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其教育效果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几年“90后”的学生逐渐步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校园的一代新生力量。“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思想观念较新、个性彰显性较强以及活力洋溢的新特点,鉴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微博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微博庞大的信息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大量生动详实的信息,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克服空洞乏味的缺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微博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微博的产生为高校师生处于尘封状态的沟通管理方式建立了即时的沟通互动平台,自由交流不同的观点,发表各自的意见,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可以说微博的出现为师生关系提供了一次“破冰”革命。微博还可以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师生互动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地位平等、民主,使彼此成为相互信赖的“博友”。微博的平等性使教师能够了解到对方最真实的想法,同时利用微博可以使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的特点,及时传递正面的积极的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同老师交流请教,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一)微博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微博的便捷性给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机会,同时也充分地调动了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积极性,使得信息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中国社会注入了新鲜、时尚、个性化的元素,同时为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手段。在此之前,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时,大学生的知识理论和信息大多来源于课本和教师课堂上的内容,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微博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教师大多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渐失去了信息主导的地位,所以经常遭遇到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信息不断更新,推动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理论结构的加速更新,教师难以把握,甚至大学生现在使用的日常用语、表达方式等,很多教师都难以理解,这便造成了师生间沟通障碍。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最希望获取什么,教师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态。学生所谈及的话题、语句用词,教师闻所未闻,这就造成教师在学生群体中威信和影响力将快速下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变得流于形式。为了扭转现今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受冲击的形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最新信息获取方式,消除与学生的沟通障碍,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且亟待解决。

(二)微博视野下增加了舆论环境的控制难度

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微博发展到现在,拥有十分广大的用户基础,内容主题包罗万象。每日数以万计的信息充斥着微博空间,造成信息的泛滥。特别是由于当前对于微博信息的监管和排查等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微博传播的内容真可谓是“鱼龙混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对舆论环境的监控。大学生虽已是成年人,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舆论的影响。微博中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但那些被扭曲了的信息、虚假的社会舆论以及各种恶意言论也会对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进行微博管理,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又一课题。

(三)微博给大学生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以及心理健康带来挑战

微博为网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际平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社会交往泡沫化膨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交际的种种约束外力消解,个体的责任和义务将会相对缺乏,若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引发行为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冷漠,从而产生孤独、苦闷、焦虑情绪,甚至产生心理疾病。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制能力比较差,再加之微博本身的便捷性极强,导致部分大学生成为“微博控”。“微博控”会使用各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登录微博,关注,刷新微博,每日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使得很多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甚至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出现了人际交往上的异化现象。另外由于微博是通过网络媒介交流,有一些大学生在微博中说的话和现实中的行为差距很大,言行不一。例如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很有礼貌的同学,写的微博却是污言秽语,内容低俗,甚至表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呈现出微博与现实生活的双重人格,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的问题。

还有一些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便会在微博中一些涉及别人隐私的内容,甚至捏造事实,故意诋毁别人名誉。与此同时,在微博中出现了辱骂别人和互相对骂的现象,这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都会形成挑战。

总之,每项伟大的发明似乎都是双刃剑,都有它的利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它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微博观念,将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同时在微博中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

[3] 冯建成.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教学, 2011.

[4] 刘春雁.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10-02收稿日期:2016-06-29

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学管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文章将针对在网络时代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一、当今网络时代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时代特征1具有兴趣的广泛性

网络的方便快捷,信息的丰富多样,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聊天视频、信息,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网络的普及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广泛。

002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高职院校学生通常自律能力较差,网络中丰富的新闻、视频等资源对他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导致部分学生对网络形成很强依赖,甚至成为“网瘾少年”。

3利用时间的长期性

据调查问卷显示,75%以上的学生对网络兴趣浓厚;20%的学生表示会通过上网来度过闲暇时间;5%的学生表示除了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以外都会在上网。可见,网络已经成了高职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网络时代中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通过网络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教师云端数据平台的建立,采集学生的个人信息与思想倾向,教师既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学生整体样本分析,也可以细化到各个学生的个体,从而因材施教。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进行把控。

2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教师授课或与学生当面谈心的方式进行,而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在网站上丰富有趣的视频资源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时的感官感受,激起学生的兴趣。

3统计数据的便捷性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浏览次数较多的网页、点击率等数据进行统计,规避了传统课堂不能监测这些数据的缺陷,可以发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网络时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1拓展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教育资源的获得更加便捷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众多的知识和媒体信息,网络就是一个信息资源库,极大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来源。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速度,降低了师生获得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智能终端,师生能够共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通过电脑进行远程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接受世界各地名师的指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2网络时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针对性增强

网络迅速的传播方式既可以宣传社会主义内涵,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氛围,又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使教师能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知晓其心理诉求,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把处理意见反馈于学生,规避了传统课堂教育中问题处理滞后的现象。此外,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网络环境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空间

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各种反映思政教育核心思想的事实案例,生动鲜活地向学生讲解理论,寓情于理。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周围社区、高校的社会实践项目,结合大众需求,开展深入社区和院校、有时代积极意义、

与时俱进的网络媒介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形态社会实践,将教师教学空间、师生沟通空间、理论空间、实践空间进行有机的、多元的、全方位的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1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随着网络这种全球性开放系统的建立,多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汇聚其中。信息具有高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学生和教师能够平等地共享网络中的学习教育资源,受教育者学习的空间和途径大大拓宽,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不再被动接受灌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提高,网络所特有的这种平等自由共享的氛围,使教育者教育解释信息控制的优先地位渐渐淡化,有时甚至会出现受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早于或多于教育者,教育者的权威主体地位面临挑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提高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第一, 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第二,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需要;第三, 不断提高网络技术水平、网络应用与维护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期形成良好的管理素质。

2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涉及面拓宽,世界任何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性、开放性、互动共享的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繁杂的信息为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巨大信息支持的同时,也给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切合时代思想,辨别信息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云平台技术、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推送等便捷的网络技术。

3网络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复杂化

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尤为重要。在网络时代,世界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开放性世界,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和信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自己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绝对的信息控制权,对我国青年人进行文化渗透,企图颠覆中国。而当前网络中多种思想、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及各种意识形态,充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当中,高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都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