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1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地方政府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大,各大高校布局的调整、校区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部门的社会化及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让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大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间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整合校内外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构建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说,安全管理联防机制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
“联防”,从字面意思看,有“联合,防范”的意思。我们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与校内外相关力量的联合及共同防范的运行机制,称为“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安全管理联防机制需要联合多方力量,整合资源,提高安全工作成效。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涉及宣传、教育、管理、防控、处置等环节,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校内外的联防,也包括治安、消防、政保、交通等各项工作的联防,还有与校外相关单位的联防。
(二)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建立,是解决高校内外部安全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是开放性的生活、工作区域,人员较为集中。校园中活动的人员,除了师生外,还有店铺、食堂、工地、周边居民等外来人员。对高校这样一个人员集中、复杂的活动区域,单靠高校保卫部门远远不够,所以可以借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通过联防,解决高校安全管理无执法权的问题。同时,弥补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力量不足、处置不够专业等缺陷,及时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和灾害,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良好,公共安全保障有力,校园安全稳定。
其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如若一味地通过课堂、课本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联防单位通过与高校共建,主动走进校园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动学生关注、扩大安全工作宣传面,利用警营开放日等机会,让高校师生有机会走进联防单位。此外,联防单位也要为高校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基地和阵地。这些联防新举措,给校园安全工作增加了创新性内容,起到促进高校改进安全教育管理形式的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树立“大安全保卫”的校园安全理念,做到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良好配合,实现与校内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与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在三个层面上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联防工作。
(一)建立健全高校安全工作部门队伍,打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基础
安全工作队伍的建立和健全,是做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的基础。首先,抓好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保卫组织和保卫队伍建设,使内部机构完善、队伍充实、分工明确,有利于开展校内及校外各项联防工作。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加强部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安保干部队伍、保安队伍、学生护校队、学生治安保卫委员会、学生治安服务队、义务消防队、信息员队伍等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工作中,由点带面,示范带动,营造学校安全氛围,拓展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形成安全防范工作的人民防线,促动师生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安全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进而参与到公共安全的管理中。
(二)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及配合,搭建校内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需要取得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开展联防工作。全校各教学、教辅、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达成共识,促进安全工作的协调开展。例如,院(系)担负教学工作,具体负责院(系)的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结合本院(系)教学及各种活动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党委宣传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要做好师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加强校园安全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业安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要做好对学生的防盗、防火、防?暮桶踩?用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保障宿舍安全;校医院要做好卫生安全教育,普及防艾滋、防非典、防禽流感、防中毒、急救等专项知识;信息网络中心要做到安全工作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协助开通安全工作群和安全工作微博,与教师、学生互动沟通,及时解决师生关于安全方面的诉求与问题;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发挥预防与治疗结合的功能,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如财务处可以进行银行卡安全使用教育。总之,要形成全校各院(系)、部门、师生员工重视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真正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及共建,建立校外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加强学校与所在地派出所、公检法及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如在校内设立派出所、法官工作室、法制副校长,与检察院共建等措施,与校外相关单位建立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1.校地联防。学校应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与周边村委、派出所、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等组建联防稽查队,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校车管理、食品安全、娱乐场所、网吧、学生租住的出租屋的管理,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行为,清理非法办学机构。学校安保队伍与村居治安联防队员共同巡逻,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防控,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实施重点巡防。
2.校警?防。发挥公安机关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震慑作用和有力侦查案件的优势,派出所入住高校,建立“校警联防机制”,即公安机关将学校纳入辖区内重点单位,对学校提供24小时的安保联防,并明确学校安保队伍同派出所人员联合防范责任,对校园内及周边的治安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具有执法权的派出所人员以双重身份介入事件中解决学校安保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行校警共同办公等新形势。例如,外来势力在学校周边从事违法活动或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活动时,学校安保人员无权对相关人员及实践进行处理时,派出所人员要能第一时间到学校或周边进行妥善处理;定期邀请公安机关人员来校开展安全讲座。
3.校检联防。成立法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对学校的普法工作做出年度工作安排,开展“法制进校园”等活动,利用每年12?4的法制宣传日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检校共建活动,推进高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设立“法官工作室”,对师生起普法和调解的作用,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4.学校与地方消防大队、禁毒支队、武警等相关部门共建。利用地方部门的力量,开展共建活动,设立教育基地,更有实效性、延续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邀请消防支队到校开展师生消防演练及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11?9消防宣传日等契机,编制节目到部队慰问,深入共建部门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以带领学生到禁毒基地参观、邀请缉毒专家入校开展防范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法纪,远离。要求武警部队入校协助开展反恐怖防范演练、国防安全教育等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学校要制订安全预案。预案应包括社会实践队伍管理要求,社会实践途径路线的注意事项,以及关于突发事件的明确的应对方法。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悬挑;脚手架;技术措施;高层建筑;管理
前 言
悬挑式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外架立面效果成为施工管理的第一名片,是彰显施工企业文化的第一表现。因此,外架立面管理应作为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考虑,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型钢悬挑钢丝绳斜拉脚手架,本文主要就该类悬挑脚手架进行阐述。
1、 材料选择
(1)钢管:外架全部采用φ48×3.5无缝钢管、表面除锈,去污后刷上铁红防锈漆及黄黑相间油漆,使用前严格进行钢管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弯曲裂变及有孔洞的杆件禁止使用。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大部分施工单位的采用租赁钢管的形式,壁厚往往为3mm~3.2mm之间,因此计算时应以3mm壁厚作为计算参数。
(2)扣件: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严重锈蚀、变形、裂缝,螺杆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准使用。
(3)型钢:采用型钢或槽钢,其材质应符合《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的有关规定。其型号根据悬挑的高度、承受荷载、当地风压条件以及悬挑架的计算模型决定。在型钢外伸端头上焊接长15cm、φ48x3.5mm短钢管, 使立杆与短钢管以直接扣连接,以免滑移。
(4)脚手板:采用竹脚手板,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5)连墙件:宜采用φ48x3.5mm钢管,材质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搭设技术措施及要求
2.1、技术方案
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案至少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熟悉图纸:根据不同的建筑平面布局,剪力墙位置、分段搭设高度等确定搭设方法,同时要考虑其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
2)、调查分析:与各施工班组讨论搭设方案,弄清塔吊、施工电梯、卸料平台、外挑构件施工方法等影响外架搭设的设备及施工措施,确定搭设悬挑架的各种材料规格及数量。
3)、计算分析:方案中应根据建筑外立面、施工荷载、风荷载、计算模型等计算主要受力构件的型钢、钢丝绳类型及大小,根据计算结果选用。
4)、交底及实施:技术方案编制完成后,通过专家论证,合格后再向作业工人详细交底,按照方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专业人员必须进行过程跟踪及完工复核,确保按方案进行搭设。
2.2、搭设构造要求
2.2.1、挑架搭设:
严格按方案要求埋设型钢锚环,保证型钢安装完毕后间距匀称,根部的短钢管均在同一线上。
2.2.2、架体搭设:
立杆: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接头,脚手架底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cm 处设置连续的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固定在立杆上。立杆用4m和6m的钢管交错布置,以保证立杆接头位置错开,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得设在同步同跨内, 并且在高度方向至少错开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40cm.顶层顶步时采用搭接形式连接,确保立杆顶端再同一水平线上。
大横杆:考虑建筑市场上大部分安全网材料的大小1.8m×6m,保证安全网可有效覆盖外架外立面,大横杆的间距一般外排间距采用0.9m,内排间距(步距)采用1.8m.在架设外排大横杆时,每三步应使用水平仪抄平,确保水平。
小横杆:每一立杆与纵向水平杆相交处均设置小横杆, 距主节点位置小于15cm,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小横杆间距与立杆纵距相同,上下层小横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为保证外立面统一美观,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保持15cm,靠墙一端伸至距结构面10~15cm 处,保证模板操作工人进行外墙模板的安装、加固及拆除作业。
剪刀撑:剪刀撑每六步四跨设置一组,剪刀撑与大横杆夹角为60°,在脚手架外侧立面的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的采用搭接接长, 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 ,至少采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至杆端距离大于10cm,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连墙件:连墙件采用梅花形布置,刚性连接,一般以两步三跨埋设,连墙件从第一道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连墙件尽量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30cm.当方案中设计验算中连墙件的单杆轴向力设计值大于单扣件抗滑承载力时,而需要双扣件固定于预埋件上。
2.2.3、安全网张挂:
立网要求:脚手架全部用密目网封闭,安全网挂设在外排脚手架内侧,并与横杆绑扎牢固,无漏绑,无缝隙。
平网要求:脚手架内侧距离建筑物20CM,架体首层至施工层每隔10米设一道安全平网(施工层必须设置一道),和架体大横杆绑扎牢固,无漏绑,无缝隙。
2.2.4、防护:
要求挑架底部全面水平封闭,架体每三层作全面水平封闭,杜绝坠落事故。
3、管理与维护
当悬挑脚手架完成以后,悬挑脚手架需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进入使用期以及维护期。相关管理人员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架体上的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外架上是否产生集中荷载,集中堆载不得超过300kg。
(2)、定期检查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是否牢固可靠;因施工需要而拆除的连墙杆是否先加后拆,恢复时是否按要求重新加设。
(3)、悬挑型钢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定期检查材料是否已经变形或破坏,定期更换不合格的材料。
(5)、建立三级巡查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公司抽检,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建立台账,逐项落实处理。
(6)、不定期组织在楼层上作业的班组进行交底,明确成品保护(如调运材料时压弯钢管)及安全操作意识(如不利用外架作为加固架体),以保证搭设完好的悬挑架不受二次破坏。
4、外观长期保持整洁的方法
4.1、外架立面观感要求:
1、横平(大横杆水平;外架顶部立杆端头水平;标语张挂水平;色带绑扎水平)
2、竖直(立杆铅直、上下同线;安全网接头上下同线)
3、角正(转角方正;外露大横杆端头长度一致,外露长度不超过150mm;卸料平台洞口方正)
4、面平(小横杆外露长度一致,外露不超过150mm.安全网绷紧绷直,绑扎牢固,不透光)
5、清洁(不得有污染)
6、完好(不得有破损)
4.2、外架搭设要求:
1、小横杆伸出外立面长度不得超高150mm。
2、外架阳角部位、卸料平台洞口两侧、人货电梯洞口两侧应设置双立杆。
3、立杆间距均匀。立杆全高垂直度偏差不宜超过50mm。
4、外排大横杆间距900mm,间距误差及两端水平标高误差不得超过20mm。
5、排大横杆时,应从阳角、洞口两侧开始排杆。确保阳角处外排大横杆外露长度不得低于100mm,不应超过150mm;卸料平台洞口、施工电梯洞口大横杆应断开布置,两侧大横杆向洞口内露头长度不得低于100mm,不应超过150mm。洞口处用短横杆单独连接。
6、每层挑架顶面立杆端头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上,并在顶部设置一道锁口大横杆。
7、每层挑架立杆排布必须在同一条铅锤线上。
4.3、安全网挂设要求:
1、安全网应从端头、卸料平台、施工电梯洞口处开始布置,确保端头处或洞口两侧整齐。断头处安全网竖向边与立杆绑扎间距不得超过400mm,绷紧扎牢。
2、卸料平台洞口处单独张挂安全网,便于拆安。
3、外架阳角处安全网连续绕过,阳角应顺直、绷紧。
4、外架张挂安全网时必须绷紧绷直,绑扎间距不得超过400mm,竖向搭接结头处必须绷直。搭接长度不得低于200mm,同一面墙搭接长度必须统一,同一面墙竖向接缝应在一条线上。
5、色带每三层张挂一道(每挑架海底一道,中间一道。如为顶层挑架,上口增加一道),色带应绷紧,与每根立杆相交处均应进行两点绑扎,绑扎应牢固。色带接头必须在立杆上绑扎接头。
4.4、现场管控:
1、现场应修建安全网清洗池,清洗池长3m、宽2m,深0.4m。
2、按谁施工谁负责、谁污损谁负责、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控。
3、安全网更换一律由外架班组进行,更换人工费,由项目生产会议讨论通过。
4、任何一个班组污损或破坏安全网,没有立即进行恢复的,项目部发现后应立即书面告知该班组负责人,并安排外架组拆换。由该班组承担项目部安全网材料费和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5、卸料平台洞口拆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将安全网恢复。如超过规定时间,应立即告知相关班组负责人,并安排外架组恢复。由相关班组承担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4.4、安全网拆除:
1、外架拆除前,必须先拆除安全网,并折叠堆码整齐,统一运至清洗处。禁止边拆外架边拆安全网的行为,禁止现场安全网乱堆现象。
2、拆除后的安全网必须运至集中清洗处进行清洗,以备二次使用。
3、未经清洗的安全网不得进行二次张挂。
5、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市容市貌要求也越来越高,搞好施工脚手架外观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通过对方案的合理选择、材料的控制、全面的技术准备以及良好的现场管理,不断提升悬挑架的施工水平,对提升行业形象,美化市容市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在建工程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1.1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
由于受施工现场用地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并且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集体食堂重要仓库及危险品库房防火间距不足,甚至在同一幢建筑物内仅用三合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通常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又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2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在建筑工程中,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多数分包施工队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为了赶进度,而忽略消防安全。如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无证上岗,不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而一旦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这些人不懂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能力,甚至不知道火警电话,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报警。在生活区宿舍内使用电炉、煤油炉;违章用电,不按电气安装使用规定,私自乱拉乱接电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1.3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许多施工单位没有制定消防负责人防火责任制度、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没有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培训。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后,就相互推卸责任。无施工现场动用明火审批制度,建筑施工中动火、用电不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等现象时有发生。
1.4施工现场未设置与施工进度相适应的临时消防设施
许多施工队伍为了经济效益,不设置临时消防水源,而最近的市政消火栓距离施工现场有数百米之远;部分施工现场未配置灭火器,有的即使配备了也数量不足或者压力不够;在一些占地面积小的施工工地我们还发现,在施工总图纸中明确指明的消防车道上堆满材料,完全无法满足消防车的通行高度。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消防部队扑救火灾困难,以致造成更大损失。
2加强建筑工地现场火灾预防的几点措施
(1)加强施工队伍及现场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2)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开展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演练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负责人要组织相关部位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适时开展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演练,提高务工人员的灭火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3)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外部监督和管理。建设主管部门要在源头上加强对辖区建设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在对建设单位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具备保障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对于不满足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要依法督促整改。公安消防、建设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协作机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危害,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4)强化消防宣传培训,增强业主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消防部门应结合消防宣传和社会化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消防法规、建筑火灾预防及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培训施工单位各个岗位人员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在建高层建筑权属、物业管理和使用业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落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职责。(5)积极发展适合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消防中介服务市场,逐步解决当前消防工程缺乏研究和咨询单位。消防部门不得不直接进行技术审查和服务的不足与弊端,使消防部门从具体技术服务转变为宏观的行政管理,改变以往消防工作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的做法,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把有限的消防警力解放出来,更好地做好社会面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总之,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依靠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混乱局面,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搞安全的良好氛围,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保障广大建设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社区;消防工作;治理
社区消防工作是社会火灾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社区消防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的好坏,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其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群众对城市社区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社区消防工作的概念
社区消防工作特指城市中街道范畴内的消防工作。社区消防工作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托市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消防工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组合,加强规范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社区的自防自救能力,增强社区的消防安全环境。
社区消防工作具有区域性、法律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区域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是在一定范围或地域内的消防安全活动。法律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是一定区域内的消防行政执法活动。社会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方法和工作环节上都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对群众的依赖性。群众性既是社区消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
2 当前社区消防工作的现状和成因
2.1 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没有真正运作
街道负责人思想上对网格化管理不够重视,工作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被动应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街道网格划分不全面、网格责任人不明确,没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责任真正明确。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成效考评奖惩机制尚未建立,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缺少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上级对下级、部门对基层的指导督促不够,基层网格化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会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消防知识。
2.2 派出所“全警消防”工作流于形式
各派出所在现实中地区发展、业务开展以及执法动态不平衡,部分派出所仅作为阶段性工作推进,没有将消防监管执法与其它公安警务工作有机结合。在监管对象上重企业、轻社区,对居(村)委消防缺少指导、监督。在业务上重执法、轻宣教,没结合入户调查、重点人员管控和出租房管理等开展居民防火宣传与指导。消防民警缺少系统的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消防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不知怎样检查、应检查哪些部位、如何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不够细全,未能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分局消防、法制以及督察等部门对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导不够深入。
2.3 社区企业单位“四个能力”薄弱
社区企业单位领导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社区企业单位自身不能及时检查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或虽发现但不能及时整改。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欠缺,缺乏对员工岗前和日常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和疏散演练,员工自防自救能力和火灾疏散逃生的能力较弱。以上种种,造成社区企业单位自身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发生火灾后员工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不会扑救初期火灾,不知道如何引导消费者疏散逃生。
2.4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不力
物业服务企业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设置。物业公司从事消防工作的安保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未受过正规的消防管理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知识和能力。由于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日常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物业中的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致使消防设施形同虚设。由于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欠缺,同时现有法律对建筑维修基金的收取、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其操作程序复杂,致使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最终保障。
2.5 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严重淡薄
居民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平时思想麻痹大意,不懂得本处所的火灾危险性。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等时有发生;逃生通道被人为设置障碍,装修材料带来先天的火灾隐患,电气线路老化的现象普遍。居民平时不积极参加小区组织的消防培训和演练,平时对火灾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报警和使用灭火器,火灾时不知如何逃生,不会自救。
3 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3.1 推动街道网格化的实体运作
各街道要成立专门班子,搭建组织架构,细化划分各网格,进一步明确网格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明确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机构,为街镇开展消防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人员、经费和机制保障。要设立专门工作场所,规范工作台账,高效运作各级网格,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要整合民政、安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纳入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统筹动作。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切实形成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整体合力。综治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内容;民政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和体系;安全监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公安消防机构要积极推动区(县)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消防工作职责,指导街道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消防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培训内容上力求全面,通俗易懂,贴近工作实际。要依托“智慧城区”建设,研发《社区消防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消防网格化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实现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管。培育社区消防监管新力量。全力建设、发展好公安消防执法、社区协管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联防组织以及消防志愿者四支队伍,努力构建社区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新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电子巡查日志系统,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强化对社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日常监管。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务督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评内容,建立消防奖励经费和惩处制度,严格执行火灾事故责任倒查机制。各级督察部门要不间断督导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落实情况,对网格化工作展开督查,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3.2 全力发挥派出所“全警消防”的主力作用
依托“全警消防”联席会议平台,不断创新联查、联动等方式,推动“全警消防”工作向纵深发展。重点完善防火监督员与联系公安派出所对口指导、驻所作业、联合检查、捆绑督改等工作机制。要提请分局重新修订“全警消防”工作考核办法与消防评分权重,明确分局相关部门及派出所消防工作职责与专兼职民警、其他警种民警工作指标。组织法制、警务督察等部门定期开展消防执法抽查,提升消防执法质量。分局政治处要将消防基础知识列为新警入警和民警晋职、晋级、晋衔等各类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消防支队定期派员为派出所民警上门授课,并采取“实地操”方式面授机宜,传授监督执法工作方法和经验。各派出所要定期从消防执法案件中挑选出典型案例组织全所民警学习,不断提升民警消防监管业务的水平和能力。分局各警种要将“全警消防”工作纳入各自工作中,推动分局各职能部门在警务督察、重大安保、火灾事故调查、民爆物品管控等工作中的联勤联动,有效整合警务、警民、警社资源,催生“全警消防”实战功效。消防支队要根据各类隐患特点,制定隐患分析移送流程,分局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并迅速按隐患分析移送流程规定移交属地派出所处理。对于派出所无法独立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派出所要及时按隐患分析移送流程规定移交消防支队,由消防支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疑难火灾隐患分析评估,合力督促落实整改。
3.3 扎实提升社区企业单位“四个能力”水平
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单位全面建立健全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管理机制,保证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到位、维护保养到位,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督促指导单位建立相应消防组织机构,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培训、演练,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完善单位应急疏散预案,加强经常性演练,切实做到火场能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落实单位消防宣传培训制度,提升员工消防知识知晓率,切实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
3.4 强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
物业服务企业要建立逐级防火岗位责任制,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对消防安全负有相应岗位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从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使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消防基本常识,切实掌握相关的消防基本技能,使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及时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物业服务企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居民小区内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要完善规范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程序,以便尽快地启动维修基金,确保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经费得到有效保障。物业服务企业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堵塞消防通道、占用消防车道、在楼梯间及走道堆放杂物等现象,做到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消除。对火灾隐患经劝阻无效的,应及时上报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防止遗留火灾隐患。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社区;消防隐患;安全责任
“古往今来,沧海变迁,水火无情,预防火灾,平安是福”这个古老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相互衷告的永恒主题。众所周知,消防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落实各方责任,加强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把各种消防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保护居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满足居民的消防安全需要,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新形势下社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系列社区消防建设工作,在社区消防建章立制、组织建设、责任制建设和社区消防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居民家庭火灾频发,造成了不少居民伤亡,经济损失巨大,社区消防安全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一)新形势下社区亡人火灾占有相当比例,老弱病残成为受灾重点人群
据福建消防总队统计,2011年福建省住宅、宿舍火灾1868起,占火灾总数33.49%,死亡30人,占全市亡人总数的93.75%,受伤19人,占全省受伤人总数的38%。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11年全国住宅火灾死亡769人,占全年火灾总数的71.5%;人员密集场所死亡173人,占16.1%;其他场所死亡134人,占12.5%,在1076名火灾死亡人员中,有281人为未成年人,322人为老年人,合计占总数的56%;而在住宅火灾的死亡人员中,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所占的比重为63.8%。从上述数字中可以看出,新形势下住宅火灾无论在起数、伤亡人数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成为亡人火灾事故中的重点人群。这充分说明目前社区消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无意识人为引起火灾现象突出
根据对众多居民火灾案例的分析研究,许多居民防火意识差,违章用火、用电,又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发生险情后,不知如何自救,不知如何扑救。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11年,全国因用火不慎、电气、吸烟、违章操作、玩火等发生火灾的比例为66.7%。据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统计,2011年,直接人为因素引起火灾最多,共2066起,占全市火灾总数的37.05%。其中,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1064起,占19.08%,这也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首要原因,共26人,占全市火灾伤人总数的52%;吸烟引起火灾665起,占11.92%;玩火引起火灾258起,占4.63%;放火引起火灾79起,占1.42%。
此外,近年来随着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需求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家中有房的人将出租房屋作为收入来源之一,有的院内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建简易房,有的将自家房隔出许多小间出租,只考虑能出租的房屋是否足够多,而对是否有消防隐患不闻不问;出租人收租,对承租人如何装饰、乱用电、煤气等一概不闻不问,为社区安全埋下了消防隐患。
(三)社区内消防设施不足,或形同虚设
当前有些社区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平房区、胡同区,由于规模小、开发早,未设置消防设施。住宅楼特别是七层以下单元式住宅、六层以下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没有任何室内消防设施和器材。有些新开发的小区,因物业疏于管理,不按时维修、检测、保养,再加上居民挪用、不法分子的盗窃等原因,致使社区消防设施损坏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根本起不了作用,极易使小火酿成大灾。
二、新形势下社区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导致社区内部消防安全存在先天不足
在一些老城区、平房区、胡同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由于在早期的城市建设或开发中,未将其纳入到整体城市规划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开发扩展,将其纳入改造区域或被划入城市区域但又未开发,其建筑相互毗连,建筑耐火等级极低且无安全保障措施,极易发生火烧连营危险,加之道路崎岖狭窄,又无消防通道,消防车辆很难进入,一旦发生火灾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社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明确规定了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消防安全检查、维护消防设施及器材、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职责与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重防盗、轻消防;重经济、轻安全;重登记、轻管理”等现象,消防安全工作没有纳入到日常工作日程中,有的对社区内部存在的消防隐患听之任之,置若罔闻。
(三)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笔者在参与福州市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试点工作中发现,无论是社区居委会还是物业管理单位,甚至是社区民警,在谈自己日常的消防工作时不知从何说起,有些消防工作也做了,但就是说不上来,你问一句,他答一句,对自己应当履行的消防职责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匮乏,消防工作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善社区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
消防是预防与扑救火灾的总称。所谓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就是要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开展预防、扑救火灾,维护社区公共安全的一系列组织活动。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社区消防志愿者等。因此要做好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提升社区抗御火灾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上述单位或组织的作用,维护社区消防安全,净化社区消防安全环境。
(一)物业管理单位的职责
物业管理单位要结合社区实际,通过采取诸如“小区划线,规范停车,小区车辆来客来访登记,在占用消防通道的车辆上张贴温馨提示以及紧急情况拖车(即当小区内发生险情时,车辆占用小区道路,又无法与该车主联系时,物业可以购置“拖车器”,以便尽快将违章车辆拖走,保障小区道路畅通)”等措施确保小区内部消防通道畅通,为扑救火灾赢得时间。
(二)居民委员会的职责
居委会要通过采取“帮扶”政策,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内部外来人口、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如定期向弱势群体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在物业或街道办事处的协助下配备灭火器,在老弱病残人员的家中安装消防服务报警电话,当有紧急情况出现时,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居委会或物业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社区消防志愿者的工作
社区志愿消防队成员应包括社区工作人员、治安巡逻人员、保安人员和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单位的安全保卫干部、工程设备部等对建设消防设施比较了解的人员,居委会主任要成为志愿消防队的骨干。志愿消防队应当做到“五有”:一是有组织;二是有领导;三是有灭火工具;四是有分工;五是有训练和灭火预案。同时做到“四会”:一会宣传消防知识和报警;二会使用灭火器具;三会发现、消除一般火灾隐患;四会扑救初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