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1
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教育领域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改革,其中第三项就是对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一半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转型。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同时,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黑龙江科技学院、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6所高校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这些单位,这些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扩大社会合作,要面向行业、面向应用、面向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一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面向地方、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教学以毕业生就业为指南的教学体系,向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同时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有新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与“80”后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这些背景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要有新的变化。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整个课堂教师是中心、是主角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地陈述和讲解原理,很少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进行广泛的讨论,忽略了西方经济学的逻辑分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同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已有的经济结论,很少主动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去查阅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书籍,更不用说主动到社会或企业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事半功倍,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下课时被缩减了,所以导致教学大多数以课堂为主,教师很少带领学生到企业或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对社会、经济的了解,尤其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市场运行等实践的深层次了解,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感觉这门课和实践结合的不紧密,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我们的教材内容(特别是国内的一些教材)主要是理论介绍,加上大量图形、数理分析,很少有案例和新闻摘录,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感到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现实脱离,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并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考核方法单一
《西方经济学》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因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专业必修课,所以一般是考试出题的方式、成绩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卷面成绩,另一方面是平时成绩,且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影响着经济学教学的效果。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只看中最后的分数(因为它是学生评选奖学金的依据),不重视学习过程,将考核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最终成绩的作用及功能,没有认识到学习和考试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因此导致学生在考试前紧张地背诵书本知识,而忽略了拓宽知识面。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所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让他们爱学习,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知识增长的发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有热情,有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它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要求教师讲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讲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时,提问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是如何分配的,从而引出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讲到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时,让学生谈谈上大学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是什么,上大学值不值得?讲到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解释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面临选择,一个选择是上大学,另一个选择是工作,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四年打工挣钱可能获得的收入,这样便可让“机会成本”这一相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在讲到消费者均衡时,提问学生假如你有8元钱,你将如何分配你的早餐?在讲到均衡价格的变动时,用具体的事件分析具体的市场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强调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学习西方经济学有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到西方经济学并不是那么“高大上”遥不可及的,而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经济理论解释的大多是经济生活当中的固有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和探索求解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同性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从而有利于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采用习题练习法、比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引导教学法、重难点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课后查找某个经济问题的材料,做好准备,注意讨论的问题应是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关的,并且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不能太难,不能理论性太强,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讨论的问题可以具有一定争议性和针对性。然后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代表阐述资料和结果,学生可以做成多媒体的形式讲解;学生代表讲解完毕后,允许下面的同学针对内容进行提问,由学生代表和小组成员共同解答,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气氛推向。教师最后逐一点评,并允许学生参与打分。这种做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锻炼了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技巧。如在讲完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国有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如何转换机制”。在讲到垄断竞争厂商产品差别时,可以让学生从广告、质量、售后服务、品牌等方面探讨产品差别;在讨论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和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时运用参与教学法。参与教学法需要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丰富的相关资料,理清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践教学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也可以采用专家讲座和创建实习基地等方式进行。
第一,专家讲座。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的经济学专家和学者给学生讲授当前的经济理论热点及前沿问题,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可以请一些经济学家为学生讲解什么是经济的“新常态”,“新常态”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在“新常态”状态下,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作为有哪些?还可以设置现场问答环节为学生答疑解惑。生产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学生没有工作经历,所以除了邀请专家讲解经济理论,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以及如何将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体现经济学的实用性。比如,黑龙江东方学院搬到平房校区之后,请了平房区政府的领导讲解哈南工业新城的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创建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校内,学生视野的开阔,基本技能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实现。学校系部可以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寒暑假或者学习过程中或者毕业实习等阶段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考察甚至是工作,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记录,考核实习效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理论的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下转203页)(上接181页)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比如,黑龙江东方学院搬到平房之后,可以和哈南工业新城联系创建实习基地,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将专业和企业联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 积累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可见,数学活动经验能使知识、能力与活动对接,能使数学思想和体验情感得以升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于促进课堂各要素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加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几种具体方法。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积累抽象的活动经验
原型用直接经验上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将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化,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实现抽象活动经验的自主化、个性化积累从而形成数学知识。如现实生活购物中我们建立起货款应不超过可支配资金的直接生活经验,在学习不等式后将其抽象为一种不等关系并用符号表示,通过求解不等式(组)得到购买方案,这一活动促使学生积累构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关系的基本活动经验。在遇到类似的购物情境时,学生会自觉进行数学化,将问题抽象成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使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成为积累抽象活动经验和增强应用意识的基础。
二、构建知识网络,积累类比探究的活动经验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相关性或相似性,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得出结论,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要点,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类比探究的活动经验。如: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明确性质是由图形的位置关系得出度量关系,判定是由图形的度量关系得出位置关系,积累了图形性质与判定的研究经验;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类比引导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得出对边的位置关系,进而探究边、角、对角线的度量关系获得性质,再由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判定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积累从边、角、对角线研究四边形的活动经验,为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奠定基础,从而强化几何图形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类比探究经验的积累。
三、凸显展示交流,积累合作分享的活动经验
不同学生对数学的多样化认知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密切相关,然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使他们产生的认知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展示与交流可以使学生消除认知误区的同时,获得更多不同的思考经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体会到交流分享的重要作用,在反馈的合作学习中取得分享交流的活动经验。如: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小组展示“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连接边上一点与各顶点、连接多边形内上一点与各顶点、连接多边形外上一点与各顶点”四种辅助线的作法,形成共性认识――利用辅助线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已知三角形内角和解决。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认知得到拓展,经验得到升华,从而积累有效合作分享的经验。
四、引导反思总结,积累思辨的活动经验
思考经验的积累,不仅在于问题的解决,还在于对问题的类化比较,对知识应用和知识间关联性和差异性的理解。课堂总结提升中,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辨析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核心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规整,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同时在反思中,产生新问题走向新领域研究,实现学习过程源流相承。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理解“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性质,与已有轴对称知识整合。教师再适时抛出问题:等腰三角形的腰上是否都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什么样的三角形三条边都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学生用已有根据轴对称探究的经验展开思考,由等腰三角形引向等边三角形性质及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内在联系的研究。反思总结,让学生思辨成为一种习惯,有利于学生思辨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将思辨经验应用到新的探究领域。
五、精化练习应用,积累数学建模的活动经验
应用数学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实质是用数学模型对实际事物的一种简化。如在一块三角形钢板上,如何截取一个正方形的钢板,其面积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在三角形中画出正方形,并通过计算说明其面积最大?在这一过程,学生将裁钢板简化为三角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数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在利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并在反复建模活动中积累建模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应基于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直接经验为基础,注重课堂学习类比探究,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思辨,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建模过程中得以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对数学思想的渐进式感悟。
参考文献:
[1]刘同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导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2013.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3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我在讲授光合作用时,依据《教学大纲》划分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层次、水平,使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作用;②理解光合作用概念;③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光合作用的实质);④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⑤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优化教学目标时,力求做到:①目标准确;②目标要具体;③目标要适当,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目标水平和层次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此外,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目标要全面,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既有知识目标、智能目标,也有教育性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并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层次、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形成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设计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时,根据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水平、层次,首先确定教学重点:光合作用过程;教学难点: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运用。其次,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既有知识的纵向联系,也要有横向贯通;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又要兼顾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优化的教学内容。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方案时,按时间流程,将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等课堂教学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3.1优化师生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时间和场所,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吸收“营养”。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和情感多向交流。
3.2优化授课时间。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教学时间合理地分配给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讲练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3优化教学各个环节。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归纳小结、检验反馈和巩固运用等方面。
3.3.1提出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层次水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绝不能随便提出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应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具有可探索性。
3.3.2引导探索,强化“双主性”。引导探索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和讲解,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一教学中心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场所,也要为学生提供认知材料和认知线索,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获取新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导和组织管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3.3归纳小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归纳小结,它是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做好启发、引导和归纳总结工作,组织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展开讨论,积极开展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移,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3.4优化检测反馈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检测反馈及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一旦发现问题,找准目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回授给学生,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和正确的评价方法,强化测评的反馈功能,优化检测反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3.5巩固运用,培养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课堂练习的形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时,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还要使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4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思想方法 基本途径 知识发生 思维教学 问题解决 知识总结归纳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不简单下定义
概念教学不应简单给出定义,应当引导学生感受或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负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一个揭示概念与新问题矛盾的实例,使学生感到“负数”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领悟其中的数学符号化思想的价值,则无疑有益于激发学生探究概念的兴趣,从而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概念。我在演示温度计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冬季某天温州白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问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度?学生知道通过实施减法来求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具体列式时遇到了困惑:是“10℃―5℃”吗?不对!是“零上10℃―零下5℃”吗?似乎对,但又无法进行运算。于是,一个关于“负数”及其表示的思考由此而展开了。再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抽象概括出相反意义的量可用数学符号“+”与“-”来表示。从而解决了实际生活和数学中的一系列运算问题,教学也达到了知识与思想协调发展的目的。
2、定理公式教学中不过早给结论
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结论都是具体的判断,而判断则可视为压缩了的知识链。教学中要恰当地拉长这一知识链,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探讨它与其他知识的关系,领悟引导思维活动的数学思想。
二、在思维教学活动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以“n等分正n边形”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掌握运用类比,归纳,猜想思想指导思维,发现n等分正n边形的规律;学会用化归思想指导探索论证途径,掌握化归方法;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1)假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蕴涵化归思想。
图1
教师:(如图1),正方形玻璃片,如何裁两刀,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学生充分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展示学生解决方案)。现有一师傅师傅不小心,第一刀裁成如右图2所示,请大家思考如何裁第二刀,使两刀能裁成面积相等的四块?(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2)鼓励学生思维,指导发现方法,渗透转化,猜想,割补思想。
教师:第二刀的裁法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裁得的每一小块玻璃片面积是原正方形玻璃面积的四分之一?
(3)推广规律,揭示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师:如何裁三刀,把正三角形玻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块?正六边形呢?正n边形呢?
你能否找出每两条裁痕之间的夹角a的一般性规律呢?类比,归纳,猜想出一般性规律 ,反思探索过程,优化思维方法,激活化归思想,体现数形结合。教师:从上面的探索中,你主要运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但是,又是什么启发我们用这种思想指导解决问题呢?你能制作这种裁分工具吗?
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创造发明”的愉悦,数学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在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激活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思想则很难办到,数学教学在使学生初步领悟了某些最高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主体主动的数学活动激活知识形态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数学思想也只有在需要该种思想的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
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这一问题,要获取解决方法,首先需要探索解决策略,而在探索解决策略的思想活动中,化归思想的指导将思维正确定向于转化成求已知的矩形面积(图3。其次,是如何实现转化,即化归方法的选择)。
图3 图4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5
一、强化课内训练
1.训练写周记。每周一至二篇,把自己的所见所得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下来,表现内心世界,教师定期批阅,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把其中有创意性的句子摘抄下来,以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使他们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作文训练。小作文具有篇幅短,形式灵活等特点。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展场景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几十个上百个字均可。通过这种专项练习,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
3.大作文练习。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要精心设计题目,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教师在写作之前要讲有关文章体裁的知识和要求,并提供范文或以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指导写作。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范文前,自己先根据题目打完腹稿;2)在阅读时,要求学生看看范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文文采;3)在阅读后,与腹稿相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这样再写作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好作文批发
1.认真对待作文评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应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构思方面存在偏颇在所难免。教师不应责备求全,刻意批评。评语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用表扬、鼓励性的评语,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反思的过程。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学生是作文训练的主体,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训练是自我提高作文能力的方式,只有互改、互批、互评、相互研讨,才能全面提高作文能力,教师应把学生划分成互评组,安排互评时间,明确每次作文训练互批互的重点,使学生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在阅读中积累
1.必须强调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也正形象的说明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性。写作和写诗一样,只有“书读百遍”,才能“其意自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熟读其中的佳句,摘录其中的段落,重点背诵和记忆,日积月累一定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大力加强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结合得好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向学生推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作品,特别是构思巧妙的精品文章,通过粗读、精读、分析品味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文章立意,进一步开阔创作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3.写读书笔记。古人读书“手不停批”,“手自笔录”。对读过的书,特别是优美的语言,精妙的语句要摘抄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语言。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四、在生活中积累
经济学基本方法范文6
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学习材料,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出现了混合运算,为使学生记清运算顺序,教师设计了“计算台阶”的教学课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台阶图形,加上“+”“-”“×”“÷”符号并依次标记一级运算、二级运算等。在教学由高级到低级运算时,台阶高处出现一只一级一级往下跳的小白兔,学生饶有兴趣却又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正确的运算顺序。当运算中出现了小括号时,学生常常会混淆运算顺序,为此又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天,加、减、乘、除号碰到了一起,加号对减号说:“看乘号、除号多神气,不管站到哪里都要在我们前面先计算,什么时候咱们也神气神气?”乘号和除号昂起头:“哼,只要我们在,你们就乖乖等在后面吧。”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响起来:“加、减号别着急,只要我到这里来,谁都可以先计算。”看到这里,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谁这样“神通广大”?于是大家目不转晴地盯着屏幕。当屏幕上出现了两个相对而立的酷似“月牙”的小精灵时,学生立刻认出了它们:“小括号!”老师趁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的用处,学生得出讨论:不论哪级运算,只要装进小括号里,就要先算括号里。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小括号这种抽象的数学符号有了直观的感知,而且对她的用途有了初步了解,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发现学习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的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物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动力,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例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从分数的产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运用计算机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即两个同学平分梨子的一种动态过程,在孩子们熟悉的“半个”上做文章,当投影仪上两人平分一个梨子时、学生思考每人分得的是通常所说的几个梨子?再进一步思考什么情况下就可以把分得的一份梨子做半个梨子,学生们紧紧抓住“半个”,围绕半个梨子与整个梨子之间的关系,去发现 1/2实质上表示的是一份与两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1和2之间的关系。从而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平均分”,发现分数,去设想、创造“1/2”的写法,想办法给“1/2”的各部分命名。同时分组操作,放手让学生把一个物体任意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并思考在操作中是否有发现?之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在视频演示仪下操作,向师生汇报交流各人的发现,继而得出结论。我们感到这样的教学创设了一种人类发现分数的情景,学生经历和重演了一次人类发现分数的过程。 又如,在《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出示一组用不同颜色书写的含有单价、数量、总价的几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自己解答、操作文字材料、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适时通过计算机的闪烁、变色等方法突出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得出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阶=数量这三个关系式。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很活,效果较好。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