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1
一、劳动价值理论
作为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一,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他经济学原理的基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理论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基本标志。除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经济学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没有成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因为建立的价值理论基础不同。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一,否认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自然也否认劳动价值理论。第二,劳动价值论阐述了价值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弄清楚价值方面的问题,才能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其他的经济学问题。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是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展开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地位得以体现。
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分析,能够引申出另外两个原理,分别为价值原理、劳动价值运动规律原理。价值原理主要包括价值形成、价值实体、价值本质、价值形式、价值量等内容,这些构成了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体系。其中,最核心观点是“活劳动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运动规律的原理也是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的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清楚了解现实经济在竞争、价格、供求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并从中总结客观经济规律,明白如何遵循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经济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并对其有一个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一。从马克思个人研究层面上看,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要深于社会主义经济,因为他本人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真实实践,提出的相关理论还不完整、系统,现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都是后来的者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互动发展的一种模式。在现实实践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体化,不再抽象化。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政治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理论发展的主要成果,没有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不完整的;第二,当今世界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制,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不是理论的一部分,就无法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在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基本原理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发达社会主义采用何种经济形式等内容;第二,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基本理论研究的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公有制应当采用怎样的实现形式、所有制结构特征等内容;第三,分配。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理研究的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问题,如分配方方式的性质、特征、基本结构及不同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处理等。
与其他基本理论相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是单纯的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为依据形成的,结合了当代实践发展的具体情况。其他基本理论没有结合当代实践;第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发展成果为基本内容,其他基本理论不是结合中国实践与相关的理论成果。从以上两个方面能够看出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结合了具体实践,是一种中国化的基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
三、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另外一个重大发现,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在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把其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进行了揭示,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特别是对于资产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等内容阐述都是围绕剩余价值展开研究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完整、成熟的理论,要想正确把握经济学理论,就要准确认识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动的一个基本理论,足见它具有很大的普遍适用性。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分析,也要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
基于剩余价值理论还可以延伸出其他的原理,主要包括:第一,剩余价值生产原理,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生产问题,如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劳动力商品特殊性、资本的再生产等;第二,资本流通原理,研究的是剩余价值实现问题,如资本周转、资本形态循坏等;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原理,主要研究的是剩余价值分配问题,此外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收入来源等。
将剩余价值理论当成是政治经济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内容,这一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把剩余价值这一基础理论具体化为基本理论,并与社会主义当代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提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虽然也以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为基本条件,但还要符合另外一个条件,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为此,应当加深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下,相同经济条件中的剩余价值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背景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样可以积极促进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发展。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研究剩余价值理论,既要搞清楚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也要充分结合实践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治经济学发展,然而现实中作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电路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38-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以此扩大本科层次的办学规模,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但是,独立学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育模式,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一、本三学生学习特点
笔者依据多年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经历,将本三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以期在《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上对他们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1)思想方面:本三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出勤率不高,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的同学比较多,作业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做课程配套实验时部分同学就等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抄袭,考场内纪律性较差等;(2)国内大部分具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三本学生和一本学生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上基本是一致的,这往往也是吸引学生报考本校的必要条件,但三本学生在接受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其学习质量不尽如人意;(3)三本学生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好,电子产品随处可见,大大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如何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社会需求,开展《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并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教改研究与探索
1.教学定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借鉴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模式应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要求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目标公众满意率[2]。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通识,而不侧重于精深;学生的技术方法侧重于实用,而不侧重于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对事业成功的向往,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
2.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三本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严肃处理。以本校为例,学校有严格规定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若教学记录表中有三次空白(作业未交或缺勤),任课教师有权禁止其进入本课程的考场参加考试,但实际执行者寥寥无几。从教学实践来看,辅导员管理比较严格的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就比较好,学习成绩相对也较高。
3.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三本的学生不能和一本的学生要求一致,应尽量压缩授课内容,让三本学生在同等的时间内掌握相对简单、基础的知识,在缩减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有所选择,以便学生在学习时有衔接性。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发现,部分学生对“参考方向”这个概念一直到电路课程结束也没有真正的理解,由此和“参考方向”相关联的电路变量、功率的计算问题,元器件的VCR关系、KCL、KVL方程的建立,以至于涉及到的电路各种的方程分析方法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电路入门之前必须将“参考方向”引入的必要性,其和实际方向,物理学里面涉及的电位等概念联系和区分开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有限的学时内对《电路》授课内容进行精简,笔者以本校现用的《电路理论基础》教材为例[3],对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总结。电路基本定理中的叠加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正弦稳态中的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空心变压器、三相电路中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二端口的连接、割集电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均匀传输线部分等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不在考试范围内。学生在学习交流电路,线性电路动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等部分时普遍感觉困难,因为这里涉及到了部分的数学知识,因此对于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重点讲解后续课程所用的到知识,这就需要各门课程,各个专业,各个学院之间应加强沟通,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引入仿真教学。为满足教学信息量大、内容多、直观生动的需求,现在电路教学基本上都是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我校电路教研室相应的也开发了电路的CAI课件,但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普遍反映授课太快。为帮助学生理解,在本三学生每一宿舍中至少有一部电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课件下发,让学生在课下消化理解。在电路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多多加入仿真教学,既可以形象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电脑,让学生课下完成仿真作业,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讲解二阶串联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简化烦琐的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在教学课件中加入Multisim仿真的二阶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参数,动态显示电路的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的三种变化过程(图1所示),帮助学生理解二阶动态电路的变化过程。在电路实验的教学环节上为加强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加入仿真教学,电路课程配套的电工测量实验主要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个不同层次。如果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受课程教学课时安排限制和院校实验室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实验室教学的基础上,以课外仿真实验教学作为辅助,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发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中,我们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软件工具,如Pspice和Multisim等。
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2011年申请了校级的教改项目《Multisim在电工测量教学中的应用》,本项目将《电工测量》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一:有源二端电路等效参数的测定;实验二:交流参数的测定;实验三:RLC串联谐振电路等共十个实验: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并将仿真要求和仿真步骤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课下完成,提交实验仿真结果,促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对本实验的实验内容、原理、仪器设备、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产生感性认识,对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不能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内容通过仿真环境完成,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5.引入网络教学实验平台。通过自主式、互动式并举的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建设《电路理论基础》省级精品课课程网站和《电工测量》虚拟实验室的契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通网络答疑方式,实时和学生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文根据任课教师多年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独立学院《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全方位教学体系,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正规化和特色办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于《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希望这种改革的思路和成果为独立学院其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及质量提高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观石,欧阳琰.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7,(4):35-38.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3
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语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精神;激励机制;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9-02
一、志愿者的定义及内涵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自1994年以来,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为主题,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等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一定的经济、生活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安慰,从而弥补社会保障在资金和人员数量、质量方面的不足。同时,在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社会事件中,大学生志愿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成为了中国志愿者的主力军。我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主要是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它是由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地方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据各地状况开展的囊括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志愿者行动;而广义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内涵涉及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各有其特点。首先,是以党团为主导,完全自上而下推广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其次,是在高校团组织和行政指导下,以学生社团和专业、班级为主要单位开展的一系列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第三,是由大学生自发兴起、组织的向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带有志愿者性质的活动,是由民间自发,完全自下而上发起和推广的[2]。
二、志愿者活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启动以来,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社会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得到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大学生作为这个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推动社会积极发展的同时,也为提高自身道德水平,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性。一方面,参加志愿者活动本身就是价值主体性的充分凸显。另一方面,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前提,还是从过程来看,都可以找到价值主体性的因子,两者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致性。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学校人”与“社会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致使一些大学生自身社会化迟滞或不完善。而志愿服务活动则提供了一条使大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能够跳出“学校”这个圈子,更多地与社会进行接触,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让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磨合。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无论是对自身价值观的塑造,还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设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3]。
三、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
1.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着对志愿精神的认识误区,即简单地把志愿者看成是做好事的人、好心人,把志愿服务理解为为他人、社区做好事。这种认识把志愿精神仅仅看成是个人道德良知的体现,局限了志愿精神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还缺乏对志愿者文化的沉淀;另一方面是公众对志愿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受到当前国内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形式以及领域的限制。
2.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目前,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支持度还有待提高。由于一些志愿者行动不可避免地会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有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是不务正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参与志愿服务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认为“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而各项评奖、评优等均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在找工作时许多企业对志愿者经历也不是很重视。有的志愿服务对象把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对志愿服务的性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的不认同、不理解和不支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降低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4]。
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需要加强。相对于社会上一般的志愿者而言,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团体,往往也因此承载着人们过多的期望,受助者希望大学生志愿者能提供更专业、更高水平的帮助。但是,当下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并没有太多服务他人的经历;就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成员的年级、专业分布来看,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一般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多数大学生不可能具有专业化的服务水准,给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带来了一定限制。
2.志愿者的成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志愿者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是不以索取报酬为目的,对于这些提供无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渴望自己能有收获、提高和发展。而目前,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组织方往往采取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前突击培训的方式,很少涉及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忽视了志愿者科学健全的培养机制的建设。
五、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措施
1.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管理机制。①加强志愿者(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青年志愿者选拔机制。要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加强志愿者(工作)队伍建设。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考核、奖评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引入相应的机制。在招募中要坚持参与者“自愿”的原则,让有意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在了解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情况、明确志愿者的义务、项目具体要求后再按照程序吸纳成为志愿者。②完善培训机制,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志愿者组织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方案,对志愿者以及组织人员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和长期礼仪培训、能力培训、责任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的内在素养。同时,志愿者活动不是简单的义务劳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志愿者本人也期望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志愿者组织应关注每一名青年志愿者的不同需求,做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其通过志愿者活动有收获、有提高。
2.建立激励机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服务效果进行科学考评是进行正确激励的前提和依据,否则不仅会削弱激励的积极效应,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逆淘汰”现象。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考评可以采取个人和团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内容包括志愿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内容、团队精神、社会评价等方面,以科学考评推动学生志愿者活动向科学化方向发展。②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服务项目、类型等不同情况定期举办经验交流沙龙,定期进行总结。通过交流,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将遇到的困难进行集体商讨。这既是对优秀志愿者活动的一种精神鼓励和展示,也可以使公众对志愿者工作加强认识与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者工作做准备。③建立立体式激励网络。从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来看,志愿者的需求层次已摆脱了纯粹的物质追求。因此,对他们的激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巩固志愿者的行为动机,进一步地激发热情。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内激励和外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多方位激励措施。此外,还可尝试将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与就业、升学、入党等相结合,使大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社会尊重和满足,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开展[1]。
3.提供资金保障。资金的短缺是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青年志愿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学校划拨给团委的有限的一部分经费,这对于以“奉献”为宗旨之一的青年志愿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直接影响到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
因此,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当然,专项基金的建立和使用,首先得有成熟或高质量的服务项目、可行方案。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还要求高校更新志愿服务观念。目前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者活动基本上是无偿的,而实际上一些大的活动项目中会有车费、餐费、电话费等开支。本文仅从学校的角度谈及志愿者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实际运行中,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涉及到政府、高效主管部门、服务对象(社会、个人)、实施服务的主体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方协调才能促使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羊晓莹.浅谈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问题[J].科教文汇,2010,(05)(下旬刊):198-199.
[2]陈文冬.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述评[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3):41-43.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5
深静脉置管在临床运用广泛,可以有效的作为输液通路,同时还可以运用于血液动力学的持续监测作用,此外还可以运用于血液净化与肠外营养等,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危重患者的抢救必要手段。然而深静脉置管也会导致导管松脱,穿刺部位的渗血、感染与湿疹等,其中渗血情况较为常见,需要做好对应护理来提升治疗满意度[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科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42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64.1±13.5)岁;置管长度范围为11至13cm,平均长度为(11.8±0.7)cm;置管时长范围为7至51d,平均时长为(32.1±7.9)d;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44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2.8±12.9)岁;置管长度范围为11至13cm,平均长度为(12.1±0.9)cm;置管时长范围为6至48d,平均时长为(30.4±8.3)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置管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所有患者产生穿刺点渗血的不安全原因,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添加穿刺点渗血的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操作如下:在深静脉穿刺操作中,保证一次性完成,避免反复性穿刺操作与穿刺失败,如果穿刺失败应该快速的将穿刺针退出并做好局部适度按压来防止局部血肿,在置管后的24h要做好穿刺点是否有渗血与血肿情况的观察监护,同时做好穿刺点的4至6层纱布的覆盖,而后运用透明敷贴做稳固后做穿刺点的人工按压10min。在置管后应该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的身体活动,如果是股静脉置管,要避免下肢压力过大而导致渗血,每间隔一天进行穿刺点的药物更换,同时观察是否有渗血与红肿,如果患者血小板指数少于78×109/L,需要做好是否适合置管的考虑,如果患者需要大便或者咳嗽,应该对穿刺点做好轻度按压来避免其血液动力提升,降低穿刺点局部压力[2]。
观察组渗血针对性护理操作如下:一般情况下在置管后的3d时间内会有微量渗血,属于正常情况,一般进行穿刺点的消毒更换药物后可以消除。如果有较多渗血,需要让患者减少活动,保持卧床休息,同时在穿刺点换药时要运用0.5h的盐袋压迫来做好渗血的观察,如果不存在渗血,可以将压迫袋撤除,同时做好渗血情况观察,如果有大量渗血,需要保持平卧位。如果属于颈静脉置管,需要保持坐位,从而缩减血液回流,进行穿刺点换药和沙袋的压迫性止血。在进行股静脉穿刺点的压迫处理时要观察下肢的皮温与足背脉搏情况,在渗血终止后要保持卧床休养,同时做好积极观察。如果渗血无法有效阻止,可以进行撤管,同时愚弄棉球做穿刺点的20至30min的按压,同时做好止血药的干预。渗血会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大量渗血,应该做好患者心理安抚,说明在置管后的72h属于正常情况,减少其恐慌情绪,同时积极告知置管的作用,提升患者的置管配合度,避免患者对置管的排斥。多做患者置管后的心理沟通,及时的根据患者病情、置管情况、性格等情况做对应的心理安抚[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的不安全性原因、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至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的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穿刺点渗血的不安全性原因集中在患者的年龄、置管置入的长度、糖尿病与贫血等情况,患者年龄越低、置管长度长,以及患有糖尿病和贫血情况都是导致渗血的不安全性原因。如表1所示,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显著,p
经典经济学原理范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资料收集 本研究入选的202个病例均为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儿科住院患儿,所有患儿经体格检查、查问病史、影像学检查符合肺炎诊断标准[5]。
1.1.2 分组入选标准 (1)细菌感染性肺炎入选标准:临床有感染中毒症状,应用头孢类药物、雾化吸入、气道管理综合治疗治愈者。(2)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入选标准:临床上有肺炎癥状和(或)相关体征,血清学检查提示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雾化吸入、气道管理治疗治愈者。(3)病毒感染性肺炎入选标准:临床有肺炎症状和(或)相关体征,呼吸道病原谱血清学检查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感染,治疗上未予抗生素,仅依靠雾化吸入、气道管理综合治疗治愈者。(4)因许多儿童肺炎患者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合并病毒感染,故将此类患者单列一组,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性肺炎入选标准:临床上有肺炎症状和(或)相关体征,血清学检查提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包括流感A型、B型、副流感)抗体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奥司他韦、干扰素雾化吸入、气道管理综合治疗治愈者。
1.1.3 剔除标准 (1)血清学检查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同时阳性的剔除;(2)临床上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性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但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阴性的剔除;(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但同时考虑合并细菌感染不能除外,同时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剔除;(4)临床考虑为病毒感染性肺炎,但合并细菌感染不能除外,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剔除;(5)重症肺炎剔除;(6)伴有惊厥的病例剔除;(7)有心、肝、肾重要脏器疾病者。
1.1.4 分组 按上述入选及剔除标准,将患者分为四组:细菌感染性肺炎(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89例),病毒感染性肺炎(2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病毒感染性肺炎(65例)。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均于患者入院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胶试管2 mL备测呼吸道病原谱,EDTA抗凝管2 mL备测CRP、PCT。标本采集前均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2 CRP检测 采用高敏感干化学微粒增强型压积校正免疫速率法,使用加样器将全血标本加入到含缓冲液的检测管中,CRP试剂帽盖在检测管上,通过QuikRead go仪器检测读取结果。试剂为Orion Diagnostica Oy生产的CRP测定试剂盒。
1.2.3 PCT检测 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吸取75 μL全血标本,将样本加入缓冲液中,充分混匀1 min,用移液器从上述溶液中吸取75 μL加入测试卡的加样孔中,反应15 min,并在倒计时1 min内将测试卡插入仪器中,系统继续倒计时,适用仪器自动进行测试并读取测试结果。试剂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检测仪和配套使用的PCT定量检测试剂盒。
1.2.4 呼吸道病原谱的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操作流程如下:加稀释后的样本30 μL到反应区温育30 min清洗(流水冲洗1 s,小杯中浸泡5 min)加标记抗体25 μL到反应区温育30 min清洗(流水冲洗1 s,小杯中浸泡5 min)封片荧光显微镜下镜检进行结果判读。试剂盒为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生产的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M检测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方法对组间CRP、PCT进行两两比较。运用Spearman方法对CRP、PCT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肺炎PCT、CRP的表达
可见细菌感染性肺炎PCT、CRP均值均最高,支原体+病毒感染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次之,病毒感染性肺炎PCT、CRP表达均最低。见表1。
2.2 CRP成对双侧多重比较分析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方法
对四组儿童肺炎全血CRP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性肺炎组CRP水平偏低,同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三组间比较,CRP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PCT成对双侧多重比较分析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 方法
对四组儿童肺炎全血PCT水平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细菌感染性肺炎PCT水平偏高,同其他三组比较,PCT升高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三组间比较,PCT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对CRP和PCT进行整体相关性分析,n=202,Spearman 相关系数r=0.34211,P<0.001,四组儿童肺炎全血CRP与PCT表达整体具有相关性。
3 讨论
肺炎是导致儿童住院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据着巨大的医疗资源。儿童因其机体的发育特殊性,在不同的阶段抗生素应用受到不同的限制,如氨基糖甙类药物由于其对软骨发育的影响,除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免疫功能缺陷、重症感染),在儿科此类药物是基本禁用的;另外,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在新生儿及小婴儿中的限制应用,使得选择安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成为儿科医生的首要企盼。临床上需要一些生物标志物用来甄别感染类别,以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及应用抗生素的种类。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作为传统的炎性标志物,其反应的滞后性、非特异性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临床需求[6]。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CT)的前体(无激素活性),被认为是降钙素调节激素和最有前景的炎症指标,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其升高较C-反应蛋白、血沉快,且在炎症减轻时很快降低[7]。首次将其同感染性疾病联系起来是1983年,在一个葡萄球菌感染中毒综合征的患者血清中发现PCT水平显著升高。PCT作为一个新型的炎性指标具有较好的生物动力学:感染后2 h内升高,8~24 h维持一个平台期,其在健康个体中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水平。PCT可由全身许多种细胞产生,甲状腺C细胞、肺脏神经内分泌细胞、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這些细胞的分泌组成了健康个体血清中PCT的主要来源,在急性感染的个体能升高1000倍。目前测量PCT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可以作为一个炎性标志物降低滥用抗生素率。PCT在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下表达水平不同,其升高水平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显示其能够区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同传统炎症指标CRP比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易于检测[8,9]。
本研究入选的202例肺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性肺炎例数最多,89例,占44.1%,细菌感染性肺炎例数最少,21例,占10.4%,推测这与临床上痰培养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对细菌感染缺乏有针对性的临床检查手段有关。一些考虑细菌感染存在但不能除外合并支原体感染联合应用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病例未入组。研究显示,CRP同PCT整体具有相关性,即PCT升高的情况下CRP也会升高,那么PCT对于甄别儿童肺炎病原体类别有优势吗?我们的研究显示,四组肺炎就CRP整体水平而言,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水平偏低,同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三组间比较,CRP表达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CRP在鉴别是否为病毒感染性肺炎是有价值的,病毒性肺炎时CRP一般不会升高,但CRP在鉴别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时意义不大,即CRP升高,并不能区别出是细菌感染或是支原体感染。这时,我们需要参考PCT的水平。我们的研究显示,四组肺炎就PCT整体水平而言,细菌感染性肺炎PCT表达水平偏高,同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三组间比较,PCT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若CRP、PCT水平均升高,须考虑细菌感染性肺炎,应用抗生素时,我们会选择细菌敏感的头孢类药物;若仅CRP升高明显,而PCT升高不明显,我们考虑支原体感染可能性大,我们会选择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CRP、PCT均不升高,我们考虑病毒感染可能性大,用药时就不应用抗生素,仅予抗病毒、雾化吸入、气道管理治疗即可,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Mona Bafadhel等[10]的研究中,PCT指导的治疗中,降低了50%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而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在Philipp Schuetz等[11]的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Meta分析研究中提示:应用PCT指导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最初和持续治疗是有效的,可降低抗生素的暴露,而不会增加死亡风险和治疗失败率。临床上往往情况复杂,肺炎可能是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我们尚须参考病原学检查结果来指导用药。我们在临床中以PCT为指导的抗生素治疗参考值是:PCT<100 pg/mL强烈建议不用抗生素;PCT 100~250 pg/mL不用抗生素;PCT>250 pg/mL推荐使用抗生素。同Kenneth L所用标准一致[8]。
在脓毒症状态下,血清PCT浓度通常显著升高,可能呈十倍、百倍、千倍升高,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脂多糖(LPS)或革兰氏阳性菌释放的脂膜酸(LTA),通过toll样受体(TLRs)同免疫细胞反应,激发前炎症细胞因子反应,诱导系统实质细胞高分泌PCT,然后通过反馈方式,血细胞产生同样的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加局部PCT水平。此外,在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在肺炎、急性吸入性损伤、重症感染和炎症如胰腺炎、阑尾炎、烧伤、中暑、多创伤、广泛手术中也可见升高[8]。有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过程中,PCT不能触发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但内毒素、TNF、IL-6、IL-1等炎症因子可诱导PCT的产生和释放。因此认为PCT是一种次级炎症介质,对炎症反应过程具有放大效应,但不能启动炎症反应[12]。
本研究中,将伴有惊厥的病例剔除,其原因在于,在一些缺乏细菌感染证据状况下PCT也可明显升高,可见于大量细胞死亡状态时,如创伤、手术状态时,在这种情况中,PCT值通常下降迅速[13]。临床中我们观察到某些病毒感染导致热性惊厥的患者PCT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施与抗生素治疗PCT也可以较快下降,推测同惊厥发生时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用药时,我们须综合判断,才能做到用药精准,而不至于滥用抗生素。此外,低PCT水平结果可能出现在感染早期或局部感染,在后续的测量中会升高[13]。实际上,PCT是一个已被广泛认识了的生物标志物,其应用范围已超越急性时相,血清PCT水平同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健康个体的死亡率相关,高水平的PCT同直肠癌之间有独立相关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