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

四航局从2003年起开始较为系统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已逐步搭建起一个符合企业管理需求、针对性强、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四航局在各子公司及国内外所有项目机构中均实现了内部信息平台的全面覆盖,该平台共集成有14个主要的管理系统,可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工程项目信息(采集)为基础,涵盖了营销、采购、产值、安全等诸多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系统模块;二是包括了财务及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型系统的业务支持类模块。两大模块的共同运转,在有效提高员工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很好地强化了企业对项目的过程管控和业务支持能力,推动四航局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公司还基于已有经验,完成了中交国际(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交港珠澳岛隧工程总经理部等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并获得好评,形成了初步的对外信息化咨询和系统实施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关注点

在内外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四航局主要关注6个方面,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想大做小,逐步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该以企业总战略规划为基础,形成一个信息系统搭建的中长期目标和总体框架,而后在此框架下,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四航局在2009年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智力密集、高门槛、国际化的工程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围绕着工程承包业务这一企业运营基础而展开”的工作思路,依此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力求建成一个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思路的确定、规划的编制,使得四航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更成体系地推进。需求驱动,先易后难。在具体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四航局遵循了“需求驱动,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公司的选择上,坚持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信息系统是否构建、何时构建,都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定,由管理需求倒逼信息化的投入;而对软件公司的选择也并非技术越高端、越全面越好,应由企业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兼顾适用和效益。其次,在单个系统中功能模块的构建顺序上,最好是先易后难,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从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学习掌握的模块开始建立,然后再逐渐补充完善系统功能,这样能够让系统使用人员较快上手,实施效果也能尽快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和使用,领导对系统的实施也可建立起信心,以便系统得以持续推动。由下而上,试点先行。四航局在有了某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向后,通常会选取在该项业务中管理水平较高的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优化,待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相对成熟后,再提高到全公司层次,在企业内进行复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也通过系统的实施将子公司集成于信息系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管控与支持并举。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考虑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对项目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及时把握项目运作状态,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忽视了项目部自身的诉求,这会给信息系统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单纯以强化管控为目的,会导致基层项目部因内部信息数据的透明化而出现权利和利益的向上转移,管理自由度被削弱,实施意愿随之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满足施工企业总部管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平衡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四航局在信息系统功能定位时强调“管控与支持并举”,使系统既能为总部实现资金、成本、项目进度等方面的监管起到促进作用,也能通过简化工作内容、信息整合共享、管理技术辅助等措施,为项目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工程的推进、利润的获取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相互促进。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四航局十分重视推动系统需用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加深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熟悉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和输出的结果,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同时,技术人员还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从而及时反馈流程制定过程中的不合理或可优化之处,以便对流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业务需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况的及时掌握,有助于确保系统运行结果符合管理需要,系统开况的熟悉也能为后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好基础。做好组织及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还需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除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外,四航局在局总部和各子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项目部层级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员,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在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将信息化工作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力执行。

三、目前遭遇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四航局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存有许多不足,需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不断完善。核心业务系统还未实现完全覆盖。公司虽然一直致力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但目前该体系还未健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结算管理等系统仍待探索开发。同时,现阶段信息系统的运用主要还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传导,强化项目管控,对业务开展效能的提升有限,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系统对业务运作的深度优化及支持。业务子系统信息还未能综合利用。各业务子系统虽然是遵循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有序搭建的,但目前子系统中的信息还相对封闭,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需适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强化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实施策略;建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 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 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 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 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 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 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 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经济风险,组织变革的风险和心理风险等。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预测这些风险,并且要有所分析,一旦出现问题时,可以冷静、从容地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

结语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管理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成功的实施,制定系统实施方案的整合,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参照信息化建设,通用专业技术模型和自身企业的特点,仔细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成功的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煤炭,2008,3,54-55.

[2]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6).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基层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企业运营;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155-02

基层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企业快速、稳健、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笔者在基层挂职工作中发现,基层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投入与需求间,有着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认知模糊,不能正视文化的重要性和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另外,对“人、财、物”的投入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当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而且对于基层文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盲目,缺乏计划,难以突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寻找一条适合基层企业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1 突破壁垒,注重“认知、认清、认同”

基层单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清和认同,上下齐心,保障企业文化的宣贯和落地。

但在基层的企业文化实际建设中,还存在以下认知问题:一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政绩误区,认为文化建设会影响基层日常生产经营和自身的政绩,从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使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向下、向外的宣传力度和应对培训,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认知不深、不清,工作做得多,但十分盲目。对外,有些基层单位官方不愿说、不敢说,而有些职工却在网络媒体上说不清、胡乱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损害了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给企业稳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改变现状,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基层领导要主动打通“认督二脉”。“认”即“认知自身企业文化之根,认同文化是企业之魂”,深刻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全局性以及本企业的文化精髓;“督”即“督率统领亲力亲为,督办监察认真对待”。要主动践行企业价值观,在日常工作抓好落实、做好“行”为表率。二是加大企业文化内部向下的宣贯力度,基层企业特别是一线部门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转变观念,主动加强学习和培训。要积极正确地向外宣传本企业文化,与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渠道,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化“危”为“机”,提升基层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提升管理,注重“做实、做新、做好”

管理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企业文化工作做得好不好、扎不扎实、深不深入、能不能长久发挥作用,关键要看企业基础管理做得如何。

在基层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一是基层单位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方案建立适合自身的工作制度,也没有将企业文化管理纳入企业正规化管理中去。管理随意、散乱,缺乏计划和延续性,虽然喊着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的口号,实质只是迎合领导喜好,领导一换,文化也就变了样。如某基层单位的职工文化室,在领导调整之后,该文化室一直闲置,至今两年没有被启用过。二是受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部分基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上存在许多困难,很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支持而不能开展。一些偏远基层单位的党建文化阵地建设,至今仍只有一部电视机,这与国有企业科学创先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三是各条业务线缺乏统筹,使得有限资源浪费严重。例如某基层单位去年3月初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刚结束,紧接着又在中旬开展“3.15安全服务志愿宣传活动”,活动形式重复粗糙,应付了事,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更影响了基层的正常工作。

因此做好基层企业文化的管理,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要加强制度管理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做实制度基础,建立适用于自身文化建设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例如可根据上级企业文化职能战略制定适用本单位的《基层文化工作指导手册》、《文化活动资源统计表》等。加强制度激励,通过加大对领导个人参与度考核、增加基层考核加分值等方式,强化领导责任,激励基层员工。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强预算监督和后勤监管,通过规范预算申报,强化预算管理,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物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三是要做新管理方式,逐层成立牵头负责机构或设立专职人员,统筹整合各条线的文化经费,合理支配,避免资金浪费。

3 把握主体,注重“方向、方式、方法”

方法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向路径指引的对错,方式方法运用的好坏,往往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非常明确的工作导向,注重方式和方法,摸索出一套既符合企业需要,又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员工接受的方式方法。

基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方向不明、工作方法不对头的问题。因为现有企业文化宣贯方式,还依赖原有自上而下的方式执行,上级目标明确,但传达到基层时就有了偏差,加上缺乏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反馈渠道,导致一些基层职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的文化价值内涵。例如对某基层单位进行服务抽查时发现,该单位职工认为“什么服务意识?只要把活干了就行了”,存在“怕麻烦”,不愿让客户直接致电客服电话的现象,说明该职工对企业转型后的文化概念模糊、方向偏离,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宣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较僵化,使得企业文化成效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基层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总目标为总方向,坚决贯彻企业文化建设统一的价值理念、发展战略、行为规范和品牌建设,保持自身与总体战略的一致性,以“全面覆盖、细微渗浸”的工作态度将文化理念融入基层,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平实的事例和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贯,使企业文化建设根植基层、上下一心、方向一致,实现从浅滩到深蓝,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的跨越。同时,还要掌握好工作的方法,做好人才培储工作,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为专职人员和班组长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成立文化工作室、请进“专家”普遍培训、重点指导等方式,培育基层企业所需专业人才,为基层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好人才。

4 寻求创新,注重“因地、因时、因企”

受地域、历史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间、不同基层单位的文化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基层要注重因地制宜,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影响,充分了解掌握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根据自身实际,以地域人文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支撑,建立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体系。例如走向世界的海尔集团就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同时,要因企不断完善、因时不断修正,始终以自身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为主体,始终把握时代主流与时俱进,吸收借鉴当代优秀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较好地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用多彩的音符奏响和谐的协奏曲。如某基层单位结合古老南江文化和上级企业文化编排的企业文化舞蹈《情语禾楼》,推出后不但社会反响强烈,群众认可度高,而且很大程度提升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尤其对引导青年职工扎根基层起到了积极作用。

5 重点打造,注重“精心、精品、精益”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讲究方式方法,因地而异,更重在成效。这要求基层企业必须始终专注企业自身文化体系的建设,精心策划,精品雕琢,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在基层,虽不乏优秀作品,但真正称为精品的还是不多,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部分基层潜心创造不够,精心磨砺不足,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心浮气躁,喜欢“吃快餐”,缺乏调研,常为活动而做活动,缺乏沉淀积累,如同“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例如在某单位调研时,一名基层员工谈到,虽然单位每年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的不少,但每次年底总结时,却总找不出亮点可写。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基层的企业文化缺乏“精品”意识。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2发展观念落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3]段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l2).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知识共享;信息化;企业

一、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与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合理开发、利用企业资源的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定义是:企业为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发展水平,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革相关流程。这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未来核心业务发展,结合企业对现代管理模式需求的流程,即企业信息化逐步走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拓展、技术提升、组织结构调整、制度管理等环节。同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标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息化。如果仅仅靠几台分散的计算机进行日常文字处理和报表设计、打印工作,这都不能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计算机处理达到一定程度且具有相对应的信息共享,并在企业整体计算机与网络的各环节运用较为全方位。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绩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信息技术能得以广泛深入应用,能使企业的现金流、人力资源、信息流等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给企业传统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以强力冲击。当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必然产生新的竞争方式。第一,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第二,企业信息化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第三,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第四,企业信息化强化企业应变能力。

二、知识共享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知识共享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企业绩效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完全因信息化过程而直接产生,企业部分效益可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实现。企业绩效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知识本质的共享性,信息系统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为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知识共享成为企业信息化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必要中介。各种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捷径,好比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作为知识储存、获取的载体。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载体的技术落实。

(二)知识共享为信息化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力量,从而带动企业信息流的高效配置,这当然也少不了充当中介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通过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地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企业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不断寻求更具价值、难以被替代或模仿的资源给企业带来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资源。知识恰好是资源合理利用时期的关键动力,它不仅在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增值空间,且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难以模仿和替代性。知识共享不仅使员工个人宝贵的知识上升为企业珍贵的战略资源,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备重要意义。其次,知识共享能为企业节省部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假如企业员工都能将自己宝贵的知识与工作经验及时存储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员工离职带来的信息损失,也能供他人有需要时直接获取和借鉴。

(三)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发挥知识共享优势,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环境、资源、能力和知识。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对管理的提升,但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培训,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完善,从而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知识的创新,为知识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当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时,便要求员工必须跟上信息变革,实现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当信息系统建成后,企业技术人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维护和管理,企业也必须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技能的培训和储备。因此企业的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知识管理原则、有规划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目前,企业建立信息化的重点关键在于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首要方面便是企业必须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每一个具体阶段,才能进行有序化发展,而且企业也不允许消极等待或盲目跟风。其次,只有部分企业有条件优先发展信息化,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还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最后,信息化建设面对不同发展基础的企业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并区别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发展。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真正发展信息化建设还要以效益为根本,结合知识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

(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知识共享服务

许多企业一提到信息化就联想到计算机、网络,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没有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也不代表是真正的信息化。虽然信息系统主要是加工数据,经过搜集、传递并处理数据。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还要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成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标志,而仅仅是起点。数据要经过深加工形成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的知识共享、决策服务发挥作用。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强调知识共享的增值

企业的决策层只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共享过程带来的财富增值才会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手段。当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时,信息化要求每个人必须跟上这种变革,无论人的思维、意识方式还是人的知识储备,这种变革也促使了内部的知识流动及知识共享。在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培训和储备,甚至于为企业培养出相关的技术人才,所以注重知识共享的也是注重人才的培养。

(四)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是根据信息化特点进行梳理和设计的过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应当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增强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优化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协作关系,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结论与启示

知识共享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竞争力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可以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因而企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存在提升企业绩效,信息化本身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经营有效性,优化企业外部价值链,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内知识共享水平提高,可以促使企业实施信息化而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知识管理中,使新时期的知识管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跨国企业突出了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认识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在企业资金实力充足的情况下,重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评估好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尽量避免因高额转换成本引起的得不偿失。其次,企业应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活动,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在组织成员上,管理层通过知识共享培养员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表达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在组织文化上,在企业内营造信任、合作、宽容、平等的文化气氛,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知识共享日常活动的一员,自觉分享和寻找有价值的知识。在保障机制上,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些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如采取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提供良好的培训,宽松的轮岗机制等措施,对知识共享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荣.论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情报科学,2005(9).

[2]饶艳超,陈烨.企业信息化、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2(7).

[3]王雪晶,王萃.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J].技术经济,2005(2).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水电施工;信息化建设;定位;策略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1.087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集成化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作为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多时候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不可割舍的构成要素。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以往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自身发展速度,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项目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立足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时展对水电施工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1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

1.1信息化定义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自身的各类运营活动,譬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战略决策、行政管理等中,通过选取恰当的基础信息设备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搭建覆盖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部海量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调控,进而实现对企业自身机构组成及运营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逐步达成企业运营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所以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就是企业达成自身人员、设备、原料等资源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作业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从而确保企业的运营同自身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融合,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准。其主要目的在于向企业各管理决策者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参考,以便能够有效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自身竞争力。

1.2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定位分析

从全局发展而言,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立足当下、着眼全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针对市场未来发展,以应用务实为核心,力求安全可靠的发展道路。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前瞻性、可拓展性与适用性三大基本特点,既要立足实际,不可好高骛远,又要具备一定发展性,不可成为制约企业的瓶颈。因此,在具体的构建中企业要选择成熟且具备主导性的产品,确保自身的信息系统兼具安全、稳定、实用等特质,从而为企业自身管理效率与竞争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推动力,使其能够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下述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有序开展;系统平稳、运营安全;经济实效;技术更新与职工培训相互结合。除上述之外,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当由以下几点构成:①实现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②实现项目部、子公司向公司总部的信息传递。③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运营部门、下属子公司、项目部等彼此间的信息横向传递。④实现企业职能部门同外部关联单位及环境间的信息传递。

2推动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实现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关系的有效梳理

行之有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首先必须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理解其同企业日常管理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方向、内容等均受到企业发展战略及决策层使用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形态,特别是结构组成能够发生根本性改变。有鉴于此,水电企业的信息化构建中,部分管理体系的设计需求应当充分考量信息化构建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开展预期评估与管理方案的调整,以便获得更加优良的管理成效。与此同时,依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可知,其对企业管理的帮助也是有局限性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后仍不可避免地会残存大量管理风险,但这些风险源自于企业管理系统自身而非信息化所导致。

2.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基础

在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数量繁多的前期准备性工作均需要依靠企业自身来实现,诸如企业全新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营流程的整合以及运营制度的修订等。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业务培训、信息化运营手册的编纂、信息化人员的培养等)也需企业的深入参与。可以说,从本质上分析信息化只是推动企业管理系统更趋完善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而非这一种方法,这就需要在企业自身原有的管理系统去将其实现。与此同时,信息化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工具,在建设过程中又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

2.3统筹规划,逐步落实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具备实现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的特征。有鉴于此,信息化建设在开始之初就应有着完善的系统性规划,从而规避不同模块分散建设导致的互相不兼容现象。同时,水电施工企业还应充分依照自身发展现状,对信息化采取分步开展逐层落实。若企业的财务管理已达成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而人力资源管理尚未达成,则应当先完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块,待企业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后再开展人力资源的信息化构建。然而需要额外留意的是应注意两个信息化模块的统一规划,以避免两者后续无法兼容的尴尬。

2.4合理筛选信息化软硬件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在信息化软硬件的选择上应当遵循“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且拥有一定扩展能力”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两条基本原则。在过去,一些企业在购进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时总是秉承“只选最贵、不选最对”的原则,这一方面是从众心理作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软硬件购进人员为规避潜在风险所致。但企业的信息化应当是同自身的发展策略及管理决策需求相匹配,这就需要在软硬件的选购上充分依据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筛选。此外,企业在软硬件的选择上还经常存在是否购买成品软件、信息化软硬件购买费用摊派、软硬件应用覆盖范围确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置均需要企业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认真分析后慎重决定。以企业的软件购买为例,购买的成品软件虽可快速实现应用,但通常均难以实现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完全对接,这就需要企业聘请专人在成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2.5完善培训体系,注重实际实施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一次企业前所未遇的全新调整。整个体系的有效贯彻实施离不开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增强对信息化建设及操作人员的培育力度,使其具备相匹配的专业素养,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功效的充分发挥提供推动力。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是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决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应组建专门的监测部门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升级,使其真正能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帮助。

3结语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究其实际意义而言,不仅是水电施工企业的一场管理技术普及,更是水电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上的一场全面变革,是关乎企业长久发展的一次深层次转变。其不光涉及企业结构形态及部门职能的全面调整,更关乎到企业管理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全面改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把握,积极应对,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中对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流程展开彻底变革,从而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双学珍,张智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展望,2014(19):8.

[2]张世杰,杜慧鹏.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建设探究[J].施工企业管理,2015(2):95-97.

[3]俞日河.探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J].江西建材,2014(23):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