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任务驱动教学;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潘金志(1987-),男,福建永春人,福建农林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旺生(1953-),男,福建南安人,福建农林大学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福建?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基本原理概论”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137a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6-02

“基本原理概论”是根据2005年3月、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新的调整改革方案中确定的新课程。这门课程开设以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但也存在着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在该课程教学当中的经验和问题,讲清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有益的探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基本原理概论”的部分重难点问题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一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基本原理知识,二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探索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关于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的本质特征

哲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哲学素养和知识水平,这是学好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然而要真正理解哲学,必须正确把握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科学地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实践唯物主义有不同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师生对哲学本质的把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对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的本质进行重点探讨。

2.关于哲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的根本看法。在教学当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发展观的实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应该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3.关于辩证法也就是的认识论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写到:“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者就更不用说了。”①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这个命题揭示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性。显然,这个命题需要把逻辑学、认识论、辩证法三者统一起来理解。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当中,要对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进行比较全面地解析。

4.关于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人们往往直观地理解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的客体是历史主体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但是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基本特征、以及历史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待于用基本观点进一步分析。因此,具体讲解历史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内容。

二、本课程重难点问题的成因分析

“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设以来,任课教师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等限制,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体制不同,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会存在差异,研究深度也可能不尽相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他们教学的侧重点;教师的年龄和教学经验也会影响到教学方式和及其效果。

“基本原理概论”论述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物质世界、人类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等重要理论。内容博大精深、科学性强,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同时又要求理论联系当代实际。这些因素就容易提高对于理论的难度。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学校、教师、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本课程的教学成效和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促成了解决“基本原理概论”教学重难点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本课程若干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基本原理概论”是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大学生只有全面接受本课程的教育,才能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本课程中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课程的建设、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此对这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作了初步的探索,希望有益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大学生喜爱的、终身受益的课程。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分布式创新;合作社区;合作创新网络;新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2-0037-07

一、引 言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34)曾假设,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公司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 尽管创新对企业成长和成功非常重要,但对于普通的公司来说,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在一项调查中,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的公司只利用本身创新能力的15%至25%。[2] 所以,改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各种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其中包括跨部门业务团队,内部风险投资程序,建立或收购新业务单位,剥离新的风险投资企业,形成联盟或在合伙公司投资。但是,所有这些做法往往受限于企业大多数现有业务的周期性,从而生产出渐进性创新,而不是当今全球经济日益需要的连续和突破创新。

由于新产品、服务和技术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的创新传统上是严格地受到保护过程。依靠内部研发能力,公司自己发明和商业化其产品和服务对。[3] 虽然人们可以收集、分析和分发市场和其他外部信息,但外部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经常发挥了被动和有限的作用。很显然,全球化背景下,分布式创新模式已经兴起,并受到几个因素的推动。首先,由于技术进步,许多产业的创新竞争压力快速增加。第二,由于产品更加复杂性和品种扩大,开发新技术和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第三,在许多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公司用于分期偿还新产品开发投资的时间减少。为了解决在更快节奏下开发新的和更复杂的技术和产品中的问题,企业需要广泛地利用本身的和其他公司的资源。这可以通过利用在企业边界之外开发的创意和技术,以及允许本企业不应用的创意和技流向外部。[4] 第四,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独特核心技术是参与合作及分享租金的基础。因此,探讨分布式创新的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分布式创新组织

1. 相关概念

(1)分布式创新。如今,创新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对处理创新关系的新思维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分布式创新的新思想体系已经出现。David O'Sullivan(2003)[5] 则指出,分布式创新是遍及或贯穿属于组织供应链内、甚至特定联盟内的一个特殊内部互联网络上的创新。Coombs & Metcalfe(2002)[6] 则认为分布式创新是指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以及相关能力在多个公司和其他知识生产机构之间分布实现的情形。我国学者高小芹和刘国新(2009)[7] 认为,分布式创新是指企业内和具有合作关系(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域,依据共同的网络平台进行的创新活动,这种分布式创新与集中式创新活动相比,分布式创新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和模式、动力源泉以及产生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不同地域性、同时性、协同性、合作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它既是企业内部创新活动的分布式组织,又是企业外部(企业之间)创新活动的分布式合作。

从上述分布式创新概念中看出,分布式创新依赖于:①单个创新企业独自地完成自己的创新活动,这部分创新活动具有“封闭性质”,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知识或技术;此外,单个创新行动者不可能完成所有创新任务,从而需要来自外部创新资源支持,以及吸纳外部创新思想。单个企业的这部分创新活动具有“开放性质”。因此,分布式创新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平衡;②不同企业参与创新过程必须具备协同能力,从而使得“封闭性创新”与“开放性创新”互为基础,共同发展。同时,对分散创新成果进行整合;③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广泛应用所形成技术网络,并支持上述“封闭性”创新和“开放性质”创新,以及创新过程的协同及其成果整合。

(2)合作与协作。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各企业在处理创新关系的时候,都突出强调“合作的理念”,这是人们寻求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迹象。为了真确理解合作,特简要地辨析一下合作与协助之间异同。从字面上看,合作是“二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某一任务”[8],“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9]。而协作则是“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10]。从这个解释中,可能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差别。

从经济学家们所强调理性“经济人”角度分析,协作是不同于合作的,当理性经济人仅仅按照契约要求开展协调与配合活动时,此仅是协作。协作伙伴处于相互防范对方阴影下。但是,如果协作伙伴通过契约而逐步建立了信任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的协作实现了升华,即从协作升华到合作。这时,配合过程中淡化“经济人”的一面,而突出了非经济人的一面。的确,在社会交往中,契约与承诺二者都是协调人们的媒介,但是,契约导向人们的协作,而承诺则会带来合作。总之,合作与协作的根本区别:合作属于一种社会生活形态,而协作从属于利益追求目标。在产出方面,合作导致各方的利益互惠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尽管合作不以此作为目标。协作虽然在产出上并不能够保证协作各方获益,但通常参与协作的人会估计“合作”是否有利,能否获益。

(3)企业合作社区。分布式创新的最新形式称为“合作社区”。合作社区的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社区成员分,企业组成企业社区,个人组成个人社区。第二,企业社区有经济和技术的目的,为创造及商业化新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大多数创新社区都集中于改善特定学科或领域,如Linux操作系统。相比之下,企业社区被组织成为一个竞技场,企业在其中可以彼此合作,以创造它们能保留所有权的独特解决方案。

最初,个人社区推动了学习和开放式创新,借助ICT的广泛应用等物质基础,又推动了分布式创新。个人社区是一种社交创新,是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11] 个人社区是社会性的网络,其中专业人员和/或业余爱好者,就特定主题或感兴趣领域,自愿地交换新观念、知识和经验的,从而创造一个知识“百科全书”。

以下从个人社区和企业社区角度,对分布式创新社区进行分析。个人社区的分析企业社区基础。

2. 个人社区的范围和类型

个人社区已经出现在各种广泛领域,并具有许多不同形式。一个众所周知形式是实践社区。它是指一种社会学习的过程,当对特定主题或领域有共同兴趣的不同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协作、流思想、寻找解决方案,并建立原型。实践社区可以出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12] 在分布式创新中,正式形成的多功能团队,以及基于个人偏好等形成的非正式的群体,都具有个人社区性质。

一种受到研究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卓越实践社区是开放源码软件。例如,那些与Apache Web服务器和Linux操作系统联合的社区,不仅开发卓越市场价值的软件解决方案,而且开发新业务模型和成功新企业。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如医疗设备,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如体育器材)中,产品是越来越多地通过专业人士社区独立开发,或与在任企业合作开发。实践社区的不同形式可以按照组织范围和创造性程度划分。

依据组织成员来源范围,个人社区分为三个原型。第一,社区主要是公司内部员工集合。这种类型社区提升学习过程,以实现组织“知道所知道的内容”,因而是有效和有价值的组织。[13] 例如,西门子已经建立了20多个企业内部的实践社区,跨越不同组织单位,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撑。[14] 这种个人社区类型的范围仅限于在单一企业内部的那些员工的知识生产潜力。 第二,社区可以完全地在既定企业的边界之外。[15] 第三,混合形式社区,指个人社区与一个或多个其他企业进行合作。[16] 例如,AO基金会(省略)是最重要的整形外科网络,其在研究、开发、许可和教育的领域与工业公司进行合作。当个人社区围绕生产企业的品牌组建时,混合形式社区也会发生。例如,品牌社区是LEGO用户社区[17],或成熟统计软件用户的Stata社区[18]。混合社区是一个“中介”。如(省略)创建一个在线基础设施,为此公司可以将它们无法自己解决的研发难题,粘贴到科学家的全球社区。[19]

依据社区展示的创造性过程,个人社区类型可划分为创意构思、技术问题解决和原型开发三种。很多社区具有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或技术的明确目,同时也存许多以交流经验和信息(论坛)为重点的社区。本节的其余部分,侧重介绍个人社区,其中这些个人的明确目的是在他们各自领域开发新概念和创新方案。

3. 个人社区的关键特征

从社区的主题/领域角度来看,个人社区共享几个特征。①社区是一个论坛,是最重要的特征。在特定主题或领域有共同利益、但不同背景的个人,自愿地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交流各种信息和知识,既有技术的又有市场的。这样的知识共享使得一组个体成员,为现有或新技术开发与新应用,共同开发新的知识、公布并解决问题和追求创新的理念[20] 。②新颖性,也是个人社区的关键特征。社区产生专有知识和新颖的想法,以及解决方案是成员中间自由传播;③知识产权特征。任何产生于社区的知识产权属于整个社区。[21]

从经济角度来看,个人在社区内的行为似乎是不合理的。例如,为什么个人将自己才华、创造力和时间奉献给一项公益事业的发展?从经济方面分析,初步回答是,共同开发公共物品的过程也可以产生私人物品。[22] 私人物品是一种内在的和外在奖励的混合物。内在奖励包括创造新事物的享受、智力挑战的激励、认同和互惠的情感,以及与团体或社区的团结。外在奖励包括提升的信誉,还有针对潜在雇员和风险资本释放技术卓越的信号,以及各种源自更好解决方案与方案更快扩散的利益。[23]

内在和外在的动机,至少部分地解释为什么社区通常自发地出现,采用方式是通过非正式接触,且超出了正式组织的正常规划、激励和所使用的控制系统。社区自动地得到管理和持续,而不采用是等级机构方式。通过对社区做贡献的过程,个人形成共同身份、信任、良好的社区公民的合作价值和规范。[24]

4. 个体社区创新的机制

个体社区扩大多样性知识来源。作为创造创新的手段,个人社区是不断扩大、用于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技术知识的来源。而社区成员在社会议题上有共同利益,每个社区成员基于他或她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提供独特知识集。因此,个人的社区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知识,往往超过了企业内生产者在R&D实验室或在一组个人的发现。

例如,LEGO(乐高)的头脑风暴用户社区(mindstorms.省略/community/default.省略行业组织的起源和目的、成员、治理结构和协同创新过程(见表1)。

三、企业社区构建

本部分以Blade.省略是一个企业合作社区,重点是开放式刀片服务器平台的开发和推选,是由IBM开发的创新性计算机服务器技术。Blade.省略已经成长为超过100家成员的企业社区,包括领先的刀片硬件和软件的供应商、开发商、分销合作伙伴和来自几个国家(尽管的大多数成员企业是在美国)的最终用户。

1.省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当时IBM宣布,它将公开BladeCenter服务器机箱的规格。[29] IBM公司说,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发者社区,重点扩大为有前景的刀片架构提供解决方案。IBM还注意到,它自身没有能力推动刀片应用程序的所有创新;IBM希望其合作伙伴在创造未来刀片解决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06年2月,IBM公司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组织(Blade.省略的所有经济的目的是,鼓励和加速基于刀片处理器技术的解决方案增长。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些目的,包括为设计它们的解决方案向成员企业提供指南,开发成员企业可以使用的独立兼容测试程序,主办全行业方案集会和其他营销活动,教育刀片平台解决方案市场,并将会员所关注的和喜好纳入扩大和改善社区的战略举措。

2.省略成员有三个类别:理事成员、发起成员和普通成员。理事成员企业各自有一代表可以参加Blade.省略会员资格的核心权利,是与其他成员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以及参加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资格。

发起会员公司有三种类型:①他们正在分销或开发硬件、软件或为刀片平台提供的服务;

② 为基于刀片解决方案或产品,它们提供咨询或分销支持; ③他们目前使用刀片平台解决方案。除了有权委任董事会代表之外,发起会员拥有与理事会员一样的权力。最后,企业可以成为Blade.省略及其使命。普通会员须经由董事会多数表决通过。

2008年初,Blade.省略的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利用论坛向Blade.省略作为项目运转。ISTO,始建于1999年,其母组织是建立完善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研究所(IEEE),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为业界团体(如财团,特殊利益集团,联盟,论坛,工作组)提供技术和标准开发的支持。IEEE-ISTO作为具有大量附属企业的组织,为工业群体提供合法的论坛,以便在它们不成立一体化公司的情况下运行。在一体化、完全保险、非营利组织中,IEEE-ISTO方案享有法律保障和运营保险利益。IEEE-ISTO提供了管理和业务支持的完整菜单,让Blade.省略有一个办事处。这个办事处主管着Blade.省略具有来自成员公司的志愿者组成的九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按照功能进行组织,包括由技术委员会、电源和冷却委员会,兼容和互操作委员会和营销委员会。目前,为企业社区运行,志愿者委员会执行双重功能:从整体上讲,他们从事对社区有用的工作;同时,他们是成员企业的知识智囊团,且成员企业可轻松地利用这个资源。因此,各委员会是社区的智力“百科全书”的持有者和开发者。

3.省略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成员企业开发了60个解决方案,是社区创造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成功标志。探索解决方案涉及大量知识共享过程,包括网站张贴和9个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参与全员会议和其他社区活动。企业间的合作发生在Blade.省略成员企业为新的解决方案与它的客户合作时,或采用刀片技术发明人IBM所提出的咨询建议);②直接合作(二至四个成员企业为新解决方案开发而共同工作);③汇集协作,也称为库协作(Blade.省略,让其他会员企业在追求创新项目中使用);④外部协作(Blade.省略公司在“一次性”的创新项目上合作)。

四、Blade.省略代表一种新组织形式。

首先,根据Palmer and Dunford观点,从时间标准(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或背景关系(这种形式第一次出现在特定背景)分析,企业社区模式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虽然一些企业社区已经存在,但它们中的没有几个社区是有目的地设计或达到了Blade.省略体现了人为规划的企业社区可持续性。此外,毫不奇怪,企业社区模型首次出现在计算机行业公司,因为计算机行业,以及如生物技术等其他知识密集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发展新的组织形式的孵化器。

其次,根据组织目标导向标准。一般地,大多数新成立的组织是“复制”组织,因为它们的目的、能力和活动,如果与现有组织的活动相比真的变化不大。[32] 相反,“创新”的组织,是那些与现有的组织形式显著地不同的组织。Blade.省略本身不具有牟利的目的,虽然所有的成员企业都肯定寻求营利。因此,Blade.省略也是一个新的组织形式。社区基本的构建块是企业,所以社区的边界比通常的组织边界大得多。 Blade.省略迅速达到了相当程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如同一个组织一样。

最后,Blade.省略运行一系列合作创新过程,同时地进行着合作甚至竞争的过程。无论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协作过程将更加易地开发,如果它们保持与其他关系模式相隔离。可以说,协作能力也更容易开发,如果它确实不涉及商业目标。因此,Blade.省略的主要组织特征列在表2中。正如所述,组织的宗旨是创建一个活动舞台,以便成员企业为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而相互合作。如Blade.省略行业组织具有商业和技术目标;而社区则聚集于产品创新,不仅仅是特定主题或情趣领域的改进或扩展。

Blade.省略这个特定组织。相反,Blade.省略避免了在成员企业身上出现任何重大功能失调或剥削、搭便车的行为。

五、对组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目前,经验对组织设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几个影响。其主要影响是,组织设计理论的重点需要继续拓展,超越单个企业和多企业网络的界限(Gulati 2007),以涵盖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设计(Demil and Lecocq 2006; Miles et al.省略设计反映了组织间优势的所有四个来源,但特别对知识共享的程序(社区支持四种不同类型合作),以及有效的治理结构(Blade.省略的总部,并没有经营组织核心业务系统本身,而是创建和维护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例如,,Blade.省略主要作用是推动整个社区的利益(它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但帮助其成员企业追求自己的技术和商业利益)。它的治理方式也是推动性质的,涉及平衡方向、参与和意志的融合。例如,通过Blade.省略已经产生了60个独特解决方案。而社区成员公司都乐观地认为,许多其他的解决方案将随之而来。但是,这可能是真实的,市场和技术互补性使得Blade.省略或其他企业社区已发展到同一阶段,将开始考虑替代方案,即那种似乎在新的产品和市场开发方面有较少制约的组织方法。研究社区在那个阶段的适应性反应,对确定未来组织形式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字:工程造价 疑难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08-02

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和开拓,对国内建筑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波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行业的兴起必须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的完善和推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正确的引导思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氛围下进行全面协调性的改革,才能保证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日俱增,长青永驻。目前,建筑行业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还是工程造价这块,如何控制建设项目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保持行业健康、稳定性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核心。针对当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不合理,不真实等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市场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化建筑市场的秩序,通过对行业的合理判断和有效管理,对建筑行业中的不合理,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治理,从总体上提高和完善行业市场制度,最终提出和解决国内市场造价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策略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1 工程造价国内的现状

1.1 工程造价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失真、失控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引起问题的因素比较多。因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决策的环节非常的多,每个环节的细小误差都会造成工程项目的失败。一旦项目的决策存在不合理性、不科学性,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就会跟控制力度相违背,造成项目造价的管理出现失控现象。

通常,工程项目在造价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价格进行低压控制,导致价格最低化现象产生。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为了达标,只能按照最低的标准和方向进行操作。因为,建设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就会根据成本的预算有意减少工序,降低工程质量的标准,虽然最终阶段项目能够顺利的完工,但是质量却难以得到保证。

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方案的变动往往会对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方在某个环节变更施工方案,就会对工程项目的造价产生额外的费用,最终提高整个工程造价的开支。为此,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委派专业的造价技术人员进行方案的监督,保证工程造价严格按照方案的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和开展。一旦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方案的设计与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不符,施工方就会脱离实际的方案,最终导致成本增加,预算与决算差异很大,产生工程造价失控等不良现象,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1.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动导致信息的获取能力也在逐渐的扩展和加大,对于当今的时代而言,信息的获取更是如此,可以说,谁能取得行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谁就是赢家。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更是如此,其中的造价管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信息管理策略逐步推进,才可以稳中求进,不断的与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相衔接,使得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

目前,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工程造价的要求,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必须在新时期的形势下,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突破自我,向更加科学、合理以及智能的信息化方向迈进。

根据当前国内建筑市场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正在逐步的开发和引进,各种造价管理型软件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中。从当前的信息化程度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实力,但是仍然需要从多方面增加力量和功能,尽最大努力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善。同时,国内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欠缺的地方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的跟进和发展,对于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方面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尽量保持信息技术软件的科学合理化,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资源的系统化。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中信息的采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的分类不明确,没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信息采集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等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另外,信息管理投资方面把握的力度不够。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资金短缺,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造成人才外流和匮乏现象。由于信息化发展的延缓和推辞,整个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加大,评价系数和指标很难达到正确的方位和目标,容易偏离工程造价的真实性航向,太高工程项目实施的成本和预算,最终导致工程造价的总费用上升。

2 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和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提到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抓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

2.1 造价管理从自身的需求出发

工程造价的管理,要立足于现状,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工程造价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相关的专业技术小组,对工程造价中的不同决策进行评估和表决,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中,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建设的等级和质量指标是造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需要科学分析和鉴定,对工程方案进行分析,提炼出造价的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2.2 造价管理需要控制好招投标工作

招投标工作是造价管理的核心,关系着项目的具体实施,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为此,投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流程,保证投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盲目投标,根据需要制定合格的项目投标方案,将价格控制在合理的区域,保证项目的完美收工,这样,工程造价的管理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格。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方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和解决措施,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结合监理单位对项目的进展进行监督,尽最大努力保证项目的进度按照规定日期进行完工。

2.3 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要严格的控制和把关

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非常的关键,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根据需要制定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对采集来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信息要实时的进行沟通和调节,最大努力的保证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效率,尽量保证信息资源的透明化,根据建筑企业的规模和形式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保证建筑企业的信息监控,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氛围。

2.4 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管理的策略和解决方案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根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现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不能采用原始的管理模式进行,需要转变其管理的理念,构建新型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采集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指导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的治理,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资料的时效性,将工程造价的工作进行的合理有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3 结语

根据国内当前的形势,建筑工程类行业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来自于企业本身,还是市场发展的现状,都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另外,国内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严谨管理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工作的顺利和协调,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和维护。

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模式,需要兼顾各方的管理因素,深入分析消防、弱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从设计、施工、策略等不同方面展开,以此来完善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另外,管理就要建立合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原则。保证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划流程、设计思路以及实施的方案等,对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和完善,必要性的进行监督和维护,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科学和有效。只有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整个建设项目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生产的质量才会有所保证,国家的建筑项目事业才会越做越大,社会才能更加的和谐安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平子中.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14.

[2] 李剑波,王其章,鲍可庆.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8(5):56-58.

[3] 匡诚忠,张文洁,钟家润.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J].科技广场,2008(9):78-80.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4

欧元对美元贬值的消息,曾在今年初频繁占据媒体头条。这一贬值现象可被看做趋向均衡值的调整。这不是反常现象吗?近期欧元区新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是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元的强势表明,市场并不希望欧元发生剧烈动荡,但债券价差增大,则表明债务违约(或债务重组)并非毫无可能。

早在今年10月18日,默克尔与萨科奇曾在法国小镇杜维尔,就欧元区经济治理改革等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在10月28日至29日,欧盟理事会又通过了经济治理改革方案。

近期,市场原本已普遍担忧各国债务违约,在欧盟讨论建立债务重组机制之后,此种忧虑再被放大。该机制将以类似于公司破产的规则,使债务违约更易于发生。

这个提议具有一定合理性。尽管如此,由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牵头的专门小组,于近期提交的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中,此提议却完全不见踪影――方案将最大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强化现有规则以及对违反规则者的处罚措施上。

但处罚并不是解决当前欧元区财政问题的良策。事实上,这些处罚措施甚至对解决财政危机收效甚微,或许只能在希腊和匈牙利稍有成效。

当前欧洲有24个国家被置于超额赤字程序下,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弊端是私营经济失衡,以及欧洲银行业衰微。当危机骤起,或在其连带效应导致各国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财政问题时,推出任何处罚措施都不过是刻舟求剑之举。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终会推出处罚措施,且会深陷于毫无成果的争论和无数难有定论的争议中,这于推进欧洲进一步整合的事业殊无益处。

另外,处罚措施容易让相关各方错误理解其背后的政治寓意:“布鲁塞尔只会惩罚我们,却对当前的实际情况、社会问题置若罔闻。”这可能孕育出反欧盟的情绪,显然不是各方想要的结果。在设计制度时,多考虑用市场力量倒逼各方遵规守纪,才是上上策。

债务重组机制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但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引入泛欧元债券,其总额可高达各发行国GDP总额的60%(可称之为“蓝筹债”),由全体发行方共同担保。

相关国家亦可增发债券,但须自己提供担保(可称之为“红筹债”)。该债券地位低于“蓝筹债”,而有序债务重组机制,只能适用于“红筹债”。如此一来,此项债权制度,将促使各国用尽浑身解数,增强市场对其红筹债的信心,最终将推进各方在财政政策上严加自律。

令人遗憾的是,泛欧元债券可能只是镜花水月。欧盟委员会和特别小组的方案最终可能被采纳。不过方案中也囊括了一些有效动议,比如新的“超额赤字程序”,它有助于提高私营企业面对财政危机时的承受力,也将有助于改良各国财政体制。因此,欧盟各方将更有可能在欧洲债务重组机制上达成共识。

看似异常的欧元定价和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券定价,是否应归咎于上述改革方案?尽管债务重组机制只适用于在其出台后才发行的债券,仅仅是对此机制出台的预期,可能已经导致利率上升。但公开讨论是否应在未来推动债务重组,还是加剧了市场忧虑。

而且,希腊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确实出现问题:高额外债、巨额赤字、政府税收疲软、社会动荡加剧、民众信心普遍低下。现在还很难看清该国走势,更难以判断其能否避免拖欠外债或面临债务重组。该国是否会带来新一轮负面效应,现在还很难说。

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上述两国最明智的应对方法应当是求助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争取更多时间应对危机。

欧元持续走强,并非主要得益于近期美联储执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不是得益于欧盟自己的经济治理政策改革。市场可能已经意识到,早先推测欧元区将面临分裂,并无充分依据,且已经意识到欧元背后尚存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5

一、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中国银行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众多商业银行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平台,形成了金融机构网络和垂直业务体系,实现了金融数据大集中。这些数据呈现出“数量大、类型多且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因而,长久以来,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且难以发挥其商业价值。在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必然对追求资产高效率的集约化管理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挖掘隐藏在数据内部的各种价值,并及时提供决策支持,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盈利能力,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新课题。

二、紫金数据挖掘方案

紫金作为国内领先的银行自助渠道运营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位优势,以银行自助渠道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围绕自助渠道布局优化、选址和加钞规划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发挥大数据资产效益,提高自助渠道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自助渠道布局优化自助渠道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ATM、CRS,还有BSM、VTM、发卡机、排队机等,广泛分布于银行各级网点(包括离行式自助银行、银亭、单体式自助设备等)。这些分散的自助渠道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可以加以分析和挖掘,指导自助渠道的布局优化,以发挥更大的效益。(1)网点效益评估要想对自助渠道的布局配置进行优化,前提是能够准确地评估各网点的实际运营效益。系统首先从吸储能力、中间业务发展能力、柜面和自助渠道交易类型、交易量、交易额、日均客户流量等方面,综合评判不同类型网点的效益指标。然后,通过网点成本分析,将人员成本、场地租金、水电费用、通讯费用、管理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成本要素折算为可量化的效益指标。最后,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各网点的运营盈亏平衡点、盈利能力以及综合排名,为后续的自助渠道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标准。(2)自助渠道布局配置优化自助渠道的布局配置取决于对所在网点区位的业务需求预期。系统基于网点效益评估和业务需求预测模型决定自助渠道布局配置的优化策略,包括哪些网点需要升级、降级、增撤柜台或低柜、增撤自助设备及增撤何种类型自助设备等,并预测相应的优化效果。

2.自助渠道选址自助渠道在城市中的布设受区域人口、地理地形、成本因素、同业竞争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首先,系统基于GIS将数据可视化,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辅助用户选取候选网点。然后,系统提供候选网点的标准化调研表单,供实地勘测人员采集关于地理地形、人群特征、消费类型、同业竞争等影响网点运营效益的信息,并同步录入数据仓库。最后,系统基于已训练完成的数据挖掘模型分类候选网点,预测布设后的可能效果,并根据评测结果对每个候选网点是否需要派人复查给出决策支持。

3.加钞规划在自助渠道的运营管理中,自助设备的加钞运营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加钞规划又是保障加钞运营效率的关键所在。加钞规划包括筛选设备、预测金额、分组网点和规划路径四个核心问题,紫金围绕这四个核心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ATM加钞规划解决方案,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加钞运营效率和自助服务质量,实现智慧加钞。(1)加钞设备筛选筛选加钞设备是加钞规划管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传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周期顺排,比较省事,但缺点是粗放,无论需要不需要,只要周期到了,一并加钞。二是人工通过交易监控系统发现需要加钞的设备,加钞范围较为精确,但所需人为干预度较高。系统考虑设备缺钞、满钞、清机周期等因素,量化为可配置的参数权重,计算设备的加钞优先度分值并排序,在车辆、人员等约束条件下,筛选出加钞设备列表,从而为管理员筛选加钞设备提供科学指导。(2)加钞金额预测目前ATM的加钞金额往往需要依靠管理员的个人经验来决定,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如果不合理,便有可能导致白白占用大量备付金或者由于缺钞、满钞降低银行自助设备服务质量。随着近年来ATM数量的迅速扩容,单纯依靠人工方式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急需一种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来实现加钞金额的预测。由于ATM现金需求量本身的不确定性,又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系统建模中通过时间序列变量的自身历史观测值来反映有关因素对预测目标的影响和作用,不受模型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约束,将一般回归测试方法中由于自变量选择、多重共线性等造成的困难转化为“黑盒”加以消除。模型在样本拟合度和残差自相关验证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3)加钞网点分组和路径规划为了能够在约束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押运车资源尽快完成加钞任务,我们需要对加钞网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和路径规划。系统将加钞路径优化问题抽象为TSP问题,运用相关聚类算法实现在车辆和任务时间约束下的网点自动分组,并基于GIS地图和机器学习技术规划得出每个分组内的行车路线建议,从而提高加钞管理水平,节约运营成本。

三、紫金数据挖掘方案的特色

1.友好的交互体验引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自助渠道运营数据的可视化,直观地揭示各类统计数据与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客户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交互体验。

2.科学的决策参考基于海量历史数据构建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模型,为破解自助渠道布局优化、选址以及加钞规划等银行运营管理难题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决策工具,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3.高效的数据治理分散的海量历史数据,冗余度高、价值密度低。我们在系统架构方面通过ETL集成分散、异构的业务数据源,构建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作为数据挖掘的基础设施,帮助客户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发挥大数据资产的战略性价值。

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活;适应教育;阶段性;开展方式

适应本身是一个生物学中的词汇,描述的内容分别是与环境协调的某种状态和改变自身与环境达到协调的过程,此后逐渐将适应一词引入描绘人们对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状态的一个过程,习惯将其称为“适应能力”,并在研究中逐渐发现一个人适应能力的高低与其在环境中成就的大小、幸福指数的高低基本成正相关关系。

大学之所学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举足轻重,学生在校期间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各类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依靠学生的适应能力,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笔者从事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大部分管理者所秉承的理念和一贯的处事作风。实际上,任何问题的处理都应该分为两个过程,即预防和治理,并且纵观各类社会事件的相关处理,预防的意义和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想把“预防”的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

根据系部招生时分班情况,护理1~5班、6~11班和助产班分别由不同辅导员管理。笔者所在科研团队想将改进后的新的适应教育内容运用到6~11班学生身上,其余班级采用传统的适应教育内容,通过对每个阶段学生相应指标进行统计,然后和其他采用传统适应教育内容的班级进行比较,论证新适应教育内容是否优于传统的适应教育内容。评价的指标主要涵盖出现心理等问题的人数、学生自身对大学生活的评价、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学生寝室矛盾的出现频率、相同任课教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学生本身出现焦虑的频率以及焦虑的解决方式,等等。根据团队的配合,笔者将新适应内容分为阶段性的内容。

第一阶段:时间为入学第一、二个月,这一阶段的问题侧重于角色转换问题。产生问题缘由: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生活方式的变化。

解决方案:大学新生不仅要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面的变化,还有集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使其在新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容易失去学习和交往的信心,所以角色转换的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大学生角色,在这一问题上可将适应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中护理角色的讲解。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针对我校医学院校的特点及我系护士助产士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护理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让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深刻认知。第二部分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在团组织生活和班会中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增强对自我的认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班会中讨论学习方式,并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第三部分,对比学生管理中的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角色融入的引导。正面教材可请大二优秀的学生做分享报告,传授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等;反面教材可用我校留级案例等与先前优秀学生的分享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第二阶段:时间为入学第三、四个月。问题侧重人际交往新问题、友谊新问题。产生问题缘由:学生之间的“异质性”(家庭贫困生、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导致人际交往之间出现新问题。

解决方案:利用各类倡导(AA制消费倡议等),建立良性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差异明显,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受经济限制和感情限制,可能被同学排挤。所以笔者团队在讨论中认为学生要建立AA制消费的观念,并提起公约“借钱金额不能超过100元,还钱期限不超过一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开销。此外,在寝室中,由于水电公用的情况,要时刻提醒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提出倡议并且让学生内化于心,以改善自身行为,减少寝室矛盾。

第三阶段:时间为入学第四、五个月,这一阶段的问题侧重于诚信问题、受骗问题、兼职问题,产生的问题的缘由是学生第一次期末考试复习不到位、存在紧张情绪或复习方式欠妥当。

解决方案:班会中全面详细解析有关作弊情况及处理,在团组织生活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剖析友谊的尺度,上网收集针对大学生的各类骗术,并在团组织生活中用角色扮演方式演绎骗术与防骗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防骗观念,尽可能减少学生在情感、小团体(老乡、校友等)、兼职过程中受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