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新成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新成效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1

扶余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着力打造“增收致富、素质提升、便民畅通、平安稳定”四大工程,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效机制。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精心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一是针对农民致富信息闭塞、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群众缺乏技术的实际,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技人员到农家、技术培训到农家、农民信箱到农家、政策宣传到农家、绿剑护农到农家”的“六到农家”活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上的“农业科技咨询”,将多方搜集的科技致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里,引导群众找准发展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并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屯为群众提供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二是结合“三创两建”活动,不断深化“双向培养”工程,确立各类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先锋基地”,引导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遇,尽快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体制,努力使项目进村、技术进村、服务进村,努力做好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

二、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精心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一是组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宣传团,进镇入村宣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规划中来,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主人。二是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通过组织“一乡一村”的农民文化节活动,不断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五好家庭”为载体,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旋律,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宣传身边的典型、农村新风貌。三是加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力度。巩固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精心实施“便民畅通”工程。一方面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线路改造、退耕还林等建设,为农民创造饮水卫生、用电方便、交通便捷、信息灵敏的生活、生产环境。通过编制《扶余县村屯整治规划》,对新农村村容作整齐布署。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乡镇非公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对生活区与工业区进行有效区分,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实施“平安稳定”工程。一是全面推行联络员制度,为村民提供全程服务,做到公开办事时间、地点、内容、服务人员和投诉方式。二是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级民主选举,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思想好、作风好、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三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把依法治村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和镇乡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网络。认真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干部依法治村,引导农民依法致富,自觉调整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2

为进一步促进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平安××香格里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香格里拉城区社会政治的长久稳定,保证全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央五部委《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的意见》以及云办发200423号《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的意见》和迪办发200524号《关于××州“平安县(区)”的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创建“社会平安”,政治稳定,结合我局实际,认为2009年度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防范工作是做得好的、有成效的。

一、单位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有组织保证,按照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原则,签订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

州体育局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了单位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单位和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向上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州体育局于2009年年初重新调整充实本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责、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并按着××州社会治安办要求,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按规定要求与××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办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局班子与单位各科室校签订责任书,并组织全局职工学习统一认识,为抓好今后体育局综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各项工作按规定要求落实,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州体育局2009年度,首先认真抓好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着重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学习,树立全局观念,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习讨论,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树立正气,从领导到职工,从领导班子到各科室校,责任到位、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如负其责。一年内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没有火灾、被盗、爆炸和灾害事故发生,没有贩、种、吸毒人员、没有交通事故发生,没有“两劳”和“四种人”,单位和个人,都能自觉学法,依法办事,做到遵纪守法,没有人参加“×××”和“门徒会”等组织活动,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三、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种组织作用,开展文明、健康、向上活动,单位成绩显著。

州体育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单位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加强,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根据州委要求,认真开展州体育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活动,单位团结干事扭转得到加强,取得实质性成效。州体育局根据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要求和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参加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活动,争创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健康、文明的工会活动,开展讲学习、讲风格、比成绩、树形象活动,使州体育局综治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2702

1 引言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近年启动的一项林业生态治理项目,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区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自红河州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治理理念,巧借多方力量,广开筹资渠道,特别是引入大户、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投入治理工作,不仅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了建设的成效,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 社会资本参与是提高治理成效的合理途径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生态治理项目,需要政府、农户以及社会资本的相互补充和投入。石漠化治理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石漠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层普遍较薄,土壤含石量较高、逐年沙化,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在项目推进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需要解决的配套基础多,投入的造林成本高,以当前国家投资水平计算,造林平均单价仍在低水平俳?荩?单纯依靠财政投入保证不了造林成本需要。为确保治理成效,在适宜地区有意识地引导大户、企业等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就成为了提高治理成效的一项合理途径。红河州开远市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引入了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渐兴林果有限公司,将造林资金按面积补助给企业,在开远城市面山和高速公路两侧的治理区发展杨梅种植,建成杨梅园334 hm2,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既绿化了面山和通道,又发展了林果产业。由于企业投入,使造林单价得到了提高,综合造价从项目补助的平均300元/亩,提高到了每亩近万元,单位投资提高了30余倍。

另一方面,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资源重新分配到农户手中,农民对林地的自主权得到了提高,客观上对林权收益提出了较高要求,单纯地进行林业生态治理难以得到农户认同。石漠化治理区在规划时,将林地、轮歇地、坡耕地等统一纳入治理,如果不将产业发展作为治理重要内容,势必影响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由于产业建设具有持续性、精细性和高投入性,一次性的治理投入不仅标准不够,而且不足以支撑持续性的建设要求,这就要求以农户、大户为主的社会主体,也要承担部分甚至要作为主要的投入力量。红河州蒙自市在西北勒乡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探索总结以产业带治理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治理区群众意见,以龙头产品为突破点,以大户为示范,以农村产业合作社为基础,在治理区推广发展苹果种植,绿化荒山,提高了山区群众收入。组建的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石漠化治理和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现已成为有管理成员8人,社员527户的农村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社,遍布西北勒全乡五个村委会,其中西北勒村委会有182户、大丫口村委会115户、他期口村委会107户、香塘村委会63户、左美村委会60户。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带动农户在石漠化治理区不断拓展苹果种植和市场开发,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目前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400 hm2,有效带动了大户、农户为主的社会投入超过2000万元。社长王继和成为当地有名的带头人,在州工业园区1号路建立了直营店,组建了红河西北勒山里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社会化、产业化治理模式。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程度的提高,使治理区群众利益诉求得到了统一,有效提升了治理水平。

3 国家投入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力量

石漠化治理区立地条件差,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深埋,土壤保水率低,水资源的利用十分困难,造林成活率低,治理难度大。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石漠化土地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比例达73.1%,造林极为困难,由于缺水,大部分地块甚至只能采取封禁、防火等被动治理手段来开展治理,仅有26.9%的轻度石漠化土地有产业发展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社会力量、产业资本在中重度石漠化地区投入无收益前景的石漠化治理,显然是不现实的。甚至在轻度石漠化区,社会资本也是有选择投入,优先在石漠化区边缘地带,或石漠化区的非石漠化土地中进行开发。前述的渐兴林果有限公司,虽然在石漠化治理规划区进行产业开发,但是在土地选择上,还是优先选择非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仅为150 hm2,仅占整个项目用地的45%。同时石漠化区也是人口密集、开发较早的地区,开展治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群众没有治理的自觉性,没有治理的技术能力,而且难于承受治理的高昂成本,导致石漠化治理只能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财政投入和工程治理还将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投入力量和方式。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要解决的问题

4.1 要解决治理和管理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当前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存在项目管理机制不合理、工程施工管理脱节的问题,有的县市在试点工作中,完全由发改部门包揽计划下达、规划计划、发标招标、工程施工所有环节,不公开、不透明,各业务部门无法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和工程的具体实施,造成信息不明、项目冲突等现象,无法顺畅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4.2 要理顺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之间的法理地位问题

国家投入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对资金投向、补助环节和使用方式的管理比较严格,往往与社会投入主体对资金使用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落差,加之当前社会对财政资金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在扶持政策不明的情况下,项目管理者有畏难心理,很难将资金补助给大户和企业。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4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少数民族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37

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inority area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Xinjiang area,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occupation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ountermeasures, to a new level to further promote national area occupation colleges of minor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minor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edicament and outlet

1 探究新疆地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殊性的意义

首先,在新疆地区的职业院校中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设置符合新疆地区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少数民族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内容,更好的完成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少数民族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学业,并能够自觉地有效的为新疆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与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新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新疆地区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

2 新疆地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汉语水平低,语言不通。新疆地区职业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南疆三地州偏远、贫困、落后的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他们的汉语基础差,听、读、写、译的能力都存在障碍,有的只限于日常简单的交流。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汉语程度好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简单的常识可以听懂,但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就根本听不懂也难以理解。汉语程度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简单的常识都听不懂,汉语表述能力较差。这种情况给授课教师和听课的学生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大部分学生就会听不懂,如果按照学生程度来讲,民族班级的思想政治课就仅仅局限于简单概念的讲解,基本无法涉足较深的理论。

(2)学习基础差,认知能力弱。新疆地区的职业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较浅,认知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较弱;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汉语水平较低,缺乏学习兴趣,迷恋网络,对思想政治课更是不感兴趣,厌学状况比较严重。 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地区,闭塞的环境使他们与外界交流较少,对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不足,文化差异比较明显,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帮助,这就给民族班级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材单一,缺乏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新疆地区职业院校民族班级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教材。全国统编教材贯彻的是普遍性原则,无法兼顾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特殊性。一方面统编教材内容较多、较深,对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太难,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简化教材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也导致了民族班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统一的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统编教材也没有兼顾新疆地区区域特色,没有兼顾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脱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传统,脱离新疆区域教育的实际需要,教材的针对性不强,难以吸引学生,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4)课程设置混乱,考核评价无原则。

第一,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模糊。新疆地区职业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有一年的预科期,但普遍存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也与新疆的区域发展需求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相吻合。另外,也没有适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课育人的目的。

第二,民族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混乱,没有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循序性、渐进性,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思想政治课课程,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

第三,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价无原则。目前,新疆地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分两种状况,汉语基础好,一般插入汉族班上课,汉语基础差的编入民族班上课,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确定一般都没有统一的原则,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上课状况自行决定,随意性很大。

(5)知识面窄,限制教学。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及时把握时政热点和收集、筛选有效教学资源的能力;具有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的能力。而作为少数民族班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能够正确的把握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生活习俗,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恰当地融入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关注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一些教师由于知识面狭窄,也限制了民族班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 提高新疆地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1)把握新疆地区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把握新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深化主题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疆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五观”、“四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新疆地区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第二,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方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特殊的一面,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差异,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生活习俗、语言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需要,要加强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最后,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大汉语教学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少数民族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首先要从语言沟通上抓起,加强汉语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加大汉语教学力度,加强民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新疆地区职业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汉语表达能力弱,理论水平较低,性格敏感、好动,对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敏感,这就必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拓展知识面,民汉教师相互交流、相互观摩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其次,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采用探究法、案例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参与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深化教学内容,整编教材,适当融入地区因素和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和较多的了解。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当考虑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展开教学。因此要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首先,要以统编教材为依据,积极开发适合新疆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要挖掘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要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精华,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增强教材的吸引力。其次,要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他们对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较少,对社会的一些现象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拓展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用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方式进行授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技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成效的关键。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课教学想要取得成效,需要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知识;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技能,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骨干,以教师为主体,提高少数民族W生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动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总之,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新疆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立足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取得成效,达到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就必须用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挖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和教学技能;就必须要着重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增强沟通和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求实,2011.11.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5

一、“两个提高、一个确保”目标的提出

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应“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同志在2008年全国政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三维护、一确保”,即“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政法战线的首要任务。兵团监狱管理局党委为提高队伍素质和民警执法能力,着力解决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08年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若干规定》,并在全系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专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为继续巩固专项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履行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要任务,兵团监狱管理局党委提出了“两个提高、一个确保”的工作目标。

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兵团监狱管理局党委明确提出,要在解决六个方面问题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一是在推进兵团监狱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二是在牢固树立监管安全首位意识、确保安全稳定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三是在贯彻落实监管工作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四是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及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五是在加强民警队伍建设、提格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六是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以上六项工作要求既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目标,也是活动的载体和抓手。兵团监狱系统正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基本要求,全面加强民警队伍建设;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人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人手,引导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教育培训人手,引导民警执法行为,提高综合素质;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人手,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从强化队伍的管理入手,落实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的方针。

社会治理新成效范文6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跨区域生态治理 补偿机制

当今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快速推进,社会分工的纵深发展,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来行政管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区域公共问题不断凸显,而这些问题单纯依靠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政府单位去解决,都变得不切实际。这就要多个政府部门或者政府单位跨区域合作,形成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于是区域治理的概念变应运而生。区域治理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最大化区域公共利益,通过谈判、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集体行动的过程。[1]区域治理是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自身缺陷营运而生的一种管理方式。我国当代的区域治理,是治理理念或理论在国内不同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其实质上是一个以公共权力在政府间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变迁过程。[2]

一、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措施及成效

(一)背景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是浙江省钱塘江源头,也是安徽省省内仅次于长江水系、淮河水系的第三大水系。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黄山市三区四县以及宣城市绩溪县都是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内的流域的覆盖范围。浙江省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来自新安江安徽段,新安江安徽段不仅是下游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还是华东地区坚强的纯天然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目前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由于当地工业、旅游、农业等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的加剧,新安江生态保护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2011年,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共同牵头启动为期三年的首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并于2012年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黄山市作为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加快治理、永续利用、富裕百姓”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见表1)。

(二)具体做法

截至2014年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圆满完成,三年中,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作为跨省界的街口断面水质三年连续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连续三年达到补偿条件。同时,浙江省千岛湖水质实现与上游来水同步改善,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也初步完成,为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技术和实践支撑,也为进一步深化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探索了一条上游地区强化保护意识、主动加大工作力度,下游地区立足本地实际、助力上游加快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在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安徽省委、省政府调整了黄山市政府的考核体系,省相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黄山市委、市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以及专门负责日常工作的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政策保障,还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综合治理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跟踪督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等各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

2015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第二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而在9月,国家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这也意味着试点工作已经纳入到中央顶层设计。

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的亮点

笔者认为,生态补偿就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所产生的流域生态补偿基础之上,流域生态补偿是指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在流域内上下游各个地区之间展开的以直接支付生态补偿金为内容的行为,[3]主要是以生态补偿机制为基础,建立一整套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所形成的“协商―治理―补偿―监督”良性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在跨区域生态治理当中,安徽创新性的设立了“协商―治理―补偿―监督”模式,当地政府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逐渐建立了以“协商―治理―补偿―监督”为核心的生态补偿安徽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当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好的实现跨区域不同层级政府间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第一,创新机制,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提供机制保障。由于我国政府实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同层级地方政府间、同级别的地方政府间由于经济地位等的悬殊,纵向和横向都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省级地方政府与市级地方政府间由于层级上的不平等,导致话语权的缺失。而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由国家环保部、财政部牵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了明确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重要内容的补偿协议。作为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的地方政府,不论是在补偿协议签订之前、签订过程中,还是在整个流域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实施中,黄山市政府可以直接与省政府乃至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在一定范围内理顺了与浙江省政府在平等协商、谈判的途径,也能够在一定较高程度上l挥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当中的主动性。

第二,制定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为在协商基础上的治理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将新安江流域保护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为新安江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战略支撑。同时,不论是安徽省政府还是试点主要承担者――黄山市政府都陆续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为试点工作实施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最后,黄山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更好了推进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据此可以看出,安徽省在跨区域生态治理当中,是在协商基础上,与各层级政府共同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这项工作。

第三,明确补偿模式、补偿资金来源,为补偿提供基础保障。在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当中,在国家三部门的推动下,明确了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模式和考核标准。黄山市政府治理成效达到规定标准,就能够获得因实施跨区域生态治理放弃的发展机遇等带来的损失相对应的来自国家、安徽省政府及浙江省政府三方的生态补偿资金。与此同时,协议中也明确规定,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偿资金不论当地政府治理成效是否达标,但是只要实施了治理,都会拨付,因此补偿是基于协商、治理基础上的补偿。这也就说,补偿是基于地方政府在协商、治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如果没有前期的协商制定协议,以及付诸实践的治理,生态补偿资金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明确考核标准、补偿原则、补偿标准,为监督提供制度保障。从协议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监督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协议中明确规定,如果治理效果不达标,安徽省政府将会赔偿浙江省政府相对应的生态补偿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国家、浙江省政府及安徽省政府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主要承担者治理过程及治理成效的监督效果。同时,协议当中,明确了考核标准,并规定用做考核标准的水质数据由安徽省黄山市和浙江省淳安县相关部门联合监测得出。由此可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只有协商、治理、补偿和监督四者有机融合统一,才能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也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一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跨区域生态治理在中国越来越被更多的专家、学者及政府所重视,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安徽省政府创造性地建立了“协商―治理―补偿―监督”新模式,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我国其他地方、更多领域的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为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汪娜,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MPA15级研究生。钱结苗,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MPA15级研究生。赵宏斌,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MPA导师。]

参考文献

[1] 陈瑞莲,杨爱平.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