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行业分析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数学分层次教学 实验

一、问题提出

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课堂难于管理。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认为,老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来定。

二、实验原则

要根据不同年龄或不同能力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用一个标尺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这样会使某些特殊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还要注意的就是因材施教,指的是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教育好学生。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是针对全体而言。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的,而不是一锅端,更不是大杂烩。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2009年8月末~2011年1月末的三个多学年,从一年级的入学开始的9个班的学生。

2.实验进行

按对象来分层:一年级的在同一个专业按数学成绩的多少编班。二年级、三年级采用数学和其他主课目按分数多少的层次编班,专业也是照此进行。

其中有一种方法,叫比较研究法: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级进行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还可以用行动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对其进行分类后,可以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再次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3.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2009年9月11日~2010年12月。

第一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组建课题组,撰写方案,课题组进入理论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全体课题组成员进入研究初步实施阶段,做好研究活动的记载,依据具体的方法开展具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6月)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做好中期评估,写好中期报告,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搜集和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汇集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全体成员不断改进研究策略,深入实施研究,尤其针对当前重点研究目标,既有重点方向,又扎实有效地全方面展开研究。

第五阶段(2010年12月)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四、实验过程

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以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的学生分为ABC三个群体。A组是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比例为3:6:1左右。为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也就是征得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或者连本人也不告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次,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实施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手段大致相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只有教学要求不同,因此教学过程分层主要体现在每堂课既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又因材施教,面向局部解决个体问题。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合式教学结构。这样,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习,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练习和作业是重点,必须做好。

课堂提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问题可按三层布局,易,中,难有度。为了巩固新知识,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分层提供课堂练习,让全体班级的学生来思考,回答问题,才能有好的效果。

最后,要有一个评价,对学生的分层评价,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故达标的要求应有差别,测验须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的题目,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

其中可以把学生分组讨论,让各组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实验效果

实验有一个预期的效果,此效果若能达到,则说明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营造快乐、活泼、合作的动态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分层教育学习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并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发展,培养有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

2.素质教育有所改观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统一了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

4.课堂效率有明显提高

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失,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六、对实验的思考

分层次教学有很多优点,它使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弥补班级授课不足的现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摸清学生的对各方面的认知层次。分层教学,它的理论是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施教的学生优点有清楚的认识和分辨。它包括学生的认知的心理、知识的结构、环境氛围(包括家庭和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

2.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动态管理,它对传统管理是一种挑战。比如,B班学生基础较差,逆反,厌学情绪严重,并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中,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

3.分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对教师的考核具有参照物和一定的对比度,在教师的安排上我们采用AB层次的班级教师兼带,这有利于比较,也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是加大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再不用一个教案教到底了;二是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对教师各项工作的要求都有了提高。

总之,在教育界,没有完美的教学形式,分层教学也需要更进一步、更长远地探索与提高,它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的反应。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商业欺诈; 消费者; 博弈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零售商利用商业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愈演愈烈,已成为当前市场监管的难点。研究商业欺诈行为的机理,强化对零售商和零售业的监管,对于提高零售业的公信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商业欺诈行为占消费者投诉的比例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商业欺诈主要表现为价格欺诈、假冒仿冒、虚假宣传、虚假表示、合同欺诈等形式。2012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共受理商业欺诈投诉385 616起,占消费者投诉的70.97%。回顾5年前即2007年的消费市场,商业欺诈投诉案件占消费者投诉案的比例仅下降了5.82%,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分析近年来商业欺诈的特点,合同欺诈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由2007年的35 645起上升到2012年的57 487起,上升了61.27%;假冒、仿冒和价格欺诈案件有所下降,6年间分别下降了42.15%和25.38%;虚假宣传案件除了2011年接近 2万起外,其他年份一直在1万起左右波动,如图1所示。自2011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商业欺诈的力度。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查处了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的部分连锁店虚构原价、低价标示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误导性商业欺诈行为;随后,相关城市发改委相继对违规连锁店处以金额不等的罚款。当时,仅用了两周时间就查获了家乐福11家门店,共处罚款550万元。商业欺诈事件的接连发生,加剧了消费者对零售业信任度的下降。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业的“价签门”事件,更是给零售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冲击与信任危机(李智,2011)。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职能部门强化了对商业欺诈的监管力度,但针对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商业欺诈案件仍然居高不下。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消费者对整个消费市场的信任度下降,而且商业欺诈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对此,本文利用博弈模型对商业欺诈行为的机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监管对策。

二、多方经济主体在商业欺诈中的博弈分析

纵观商业欺诈行为发生的过程,一般由零售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三方参加博弈,商业欺诈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监管部门职责履行的好坏直接相关,是博弈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一)零售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及其均衡分析

在本博弈中,博弈参与人为零售商1和零售商2,且参与人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定每个参与人都是利己的,都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且两个参与人都不愿意与对方共谋。为了分析的方便,假定某种商品市场总占有率为100%,假设市场中仅有零售商1和零售商2。如果双方都诚信经营,零售商1和零售商2各获得50%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零售商具有天然的利己性,必然通过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就会不惜违背诚信原则,直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这是由商人追求高额利润的天性所决定的。对此,卡尔·马克思有过精辟的论述:“只要有50%的利润,商家就会积极的冒险;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当零售商中的一方率先违背诚信经营原则,进行商业欺诈时,他的市场占有率就可能达到80%,诚信经营的一方市场占有率就会减少,仅为20%;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诚信经营的一方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也只能选择商业欺诈,从而通过博弈逐渐达到市场占有率新的平衡。具体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假如零售市场中缺乏职能部门的监管,各个零售商面对其他零售商的欺诈行为,如果坚持诚信经营,必然失去已有的市场占有率。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选择欺诈就成为最佳策略。

(二)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及其均衡分析

1.模型假设与构建

在本博弈中,博弈参与人为零售商和消费者,且参与人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设零售商在不欺诈时可获得正常收益R1,其在进行商业欺诈时可获得额外收益R2,但其在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后一旦被消费者投诉,就需向消费者赔偿P,且会被监管部门罚款F。零售商的选择策略有:欺诈或不欺诈两种。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会获得满足效应为U,但其若发现零售商存在商业欺诈行为,可依法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其投诉成本为C,一经核实,消费者依法可获得零售商额外收益R2的N倍赔偿额P(P=NR2)。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策略有:投诉或不投诉。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2.模型分析

当零售商选择欺诈时,如果消费者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由于现实生活中投诉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交易成本)一般较高,而其投诉后获得的赔偿P一般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即P一般仅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2倍(含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假定P-C0,消费者通过投诉所获得的收益为正数,消费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就有可能选择投诉。

当零售商进行欺诈时,消费者如果选择投诉,零售商就有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罚款金额为F,而且还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P。理性的零售商在这种情况下的最佳策略就是不欺诈。当消费者选择不投诉时,零售商进行商业欺诈时就可多获得额外收益R2,其最优策略显然是欺诈。综合以上分析,如果消费者投诉成本过高,在零售商进行商业欺诈时,消费者就会放弃投诉,客观上纵容欺诈行为的发生。如果监管部门缺位,欺诈行为就会愈演愈烈。

(三)零售商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及其均衡分析

1.模型假设与构建

政府监管部门承担着对零售商的监管职责。监管的过程就是双方的博弈过程,而且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面对零售商的商业欺诈行为,监管部门的选择策略有:监管或不监管两种。如果监管部门忠于职守,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就可能维持市场秩序的稳定,监管部门社会声誉提高,取得收益R0,同时付出监管成本C1;如果监管部门不履行监管职责,就可能受到政府的批评,而且还会导致零售商欺诈行为的猖獗,从而造成消费者的严重不满,此时,政府监管部门必然社会声誉降低,其失职成本记为-R0。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零售商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2.模型分析

当政府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时,由于零售商欺诈时的收益R1+R2-F-P0小于不欺诈时的收益R1,所以零售商的最佳策略是不欺诈;当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零售商一旦欺诈成功就会获得额外收益R2,而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所以此时零售商的最佳策略是欺诈。当零售商不欺诈时,监管部门不用付任何监管成本,便可获得较大收益R0,其最佳策略是不监管;当零售商进行商业欺诈时,监管部门的策略取决于R0+F-C1与-R0的比较。当监管成本较高,且监管部门失职的成本较低时,R0+F-C1

设零售商欺诈的概率为p,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为q,那么存在如下结果:给定q,监管部门监管的期望收益为U1(p,1),不监管的期望收益为U1(p,0)。

此时,若零售商欺诈的概率小于p,则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选择是实施不监管;若零售商欺诈的概率大于p,则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选择是实施监管;若零售商欺诈的概率等于p,则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选择是实施监管或不监管。

3.变量分析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1增加,则零售商欺诈的概率p就会增加;若监管部门对零售商商业欺诈的罚款F增加,则零售商欺诈产生的代价就会增加,其欺诈的概率p就会减少,同时监管部门由于进行罚款,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而获得收益增加,其行使监管权的概率q也会增加;若社会舆论对监管部门的影响R0增加,则监管部门履行自己职责的认真程度就会增加,此时零售商迫于政府职能部门严格监管的形势和强大的舆论压力,其欺诈的概率p就会减少。若零售商商业欺诈时获得的额外收益R2增加,则零售商获利空间增大,就更倾向于进行欺诈,此时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概率q也会随之增加;若零售商商业欺诈后对消费者的赔偿P0过大,则零售商对消费者的商业欺诈就会有所遏制,此时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概率q就会随之降低。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博弈分析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是在零售商与零售商的博弈过程中,由于零售商之间没有稳定的信任基础,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求得市场占有率的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必然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准则,选择对消费者进行欺诈。

二是在消费者与零售商的博弈过程中,消费者是否选择投诉,与投诉的成本有密切关系。如果投诉成本过高,当零售商进行商业欺诈时,消费者往往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放弃投诉;当投诉成本低,投诉方便快捷,获得的收益高时,消费者才会选择投诉。

三是在零售商与监管部门的博弈过程中,零售商进行商业欺诈的概率p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执法机关对零售商商业欺诈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失职成本三个因素。在现有条件下,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收益有限,失职成本较低,政府职能部门失职渎职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导致零售商商业欺诈愈演愈烈。

(二)政策建议

1.必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力度

国家必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分,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促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加大对商业欺诈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对于多次实施商业欺诈涉嫌构成犯罪的,严格依照国务院310号令做好案件移送。同时,执法机关在执法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提高执法的公信力,降低零售商逃脱处罚的饶幸心理,达到治理和预防的执法效果。

2.必须建立方便快捷的投诉渠道,鼓励市民参与监督投诉

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树立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建立起快捷、高效的消费者投诉渠道,让消费者能在遭遇商业欺诈时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进行投诉并获得赔偿。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能力,指导消费者维权。要建立市民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商业欺诈行为的市民,一经查实,就给予适当物质奖励,鼓励全民参与市场监督。对于消费者投诉举报集中的经营者,通过立法授权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以达到打击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3.必须加大媒体监督的力度,强化对执法部门的监督

要健全以社会舆论监督、群众广泛参与为主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大监管部门失职、渎职成本。赋予新闻、网络等媒体及广大人民群众在监督执法者方面更大的发言权,通过来自外部的广泛监督,促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依法监管市场,提高监管水平。同时,国家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对于行政不作为的公务人员必须依法给予处分,直至清理出执法队伍。国家检察机关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力度,对于失职渎职的机关和人员,必须依法追究其渎职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智.外资零售业“价签门”事件理论阐析——异质化信息条件下的逆向选择与三方博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8):23.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839.

[3] 陈姝玥.超市价格欺诈法律问题调研报告[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2-25.

[4] 干婧.我国零售企业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6-37.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中的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并且假若某一职业员工的人数按其职位、责任、收入等因素形成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在几乎所有职业、包括女性职业中,在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女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所占比例,并且越往金字塔的顶端,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隐蔽,比如,从表面上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中女性与男性在职业取得上有趋于平等的现象,但深藏在背后的“同工不同酬”、“同阶层不同酬劳”等不公平待遇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教育民主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目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无论在教育起点,还是在教育过程和结果上,女大学生均处于明显的劣势,而教育结果的均等才是整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归宿,本文关注的就是在教育结果上的性别差异,即男女两性在就业选择机会上的不平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本身就低于男生吗?如果答案肯定的话,这真的如一些学者所说是源于女性教育水平和素质普遍低吗?但实际上在去除了所有控制变量、中间变量的条件下。男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同样水平的就业率背后仍然隐藏着性别差异,这就是不少女大学生为了落实一个工作单位。不得不就低上岗,形成与男大学生要普遍的多的“能岗”不匹配的就业现象,这就是潜在的就业性别差异。这种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不能谋得理想职业而造成就业难的事实,使许多女生的自信心大幅度滑坡,使其呈现向传统女性角色回归的趋向,甚至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产生质疑,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实现。

二、原因剖析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性别差异现象其原因使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展开探讨。

(一)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男性的主导地位与女性的依附心理使理想的性别关系的基本形式,这一理论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种规范,从而确定了女性的传统角色特征。在这种规范的灌输下,性别意识便不自觉地渗入到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在性别认知上的心理定位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现在已经对女性就业作出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女陸地位不断提高,但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口号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的性别公平,也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为历史沉淀的不良的心理积习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的,现代意义上的公领域的角色是由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来承担的,女陸则多数被限制在私领域。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正因为如此传统文化才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过程,以专业设置上的性别隔离为例。随着女性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学科专业的性别分化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了。女生在自然科学、工程等专业中的比例大大低于在各领域中的总比率。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我国自然也不例外。专业的性别隔离使高等教育形成了普遍认同的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表面上看男生和女生选择不同的学科然后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谋取不同的位置。完全使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但这种自我选择恰恰使女生在就业中遭遇了性别歧视的反映。从社会现实来看,女性主导的学科专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处于弱视地位。也就是说女生接受的高等教育的状况限制了她们参加社会的资格和能力,从而也决定了她们在职业地位上的不平等。这样教育结果影响了教育过程中的选择,这种选择反过来又加剧了性别隔离的程度,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总之,传统的社会文化建构了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然后渗透到学科领域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又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巩固加强之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并传承了社会的性别等级差序,学科中的性别隔离就可以被看作使社会性别分工的预演。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靠学校实现其价值观及重要信念的传递,其中包括性别角色行为和性别角色期待,教育中男女性别固定模式深受社会影响。男女两性固定的行为模式在儿童期就已经形成,有研究表明,从出生起男孩女孩接受的对待就不同。早期性别角色印象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得到强化。比如儿童玩具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男孩玩具一般都是鼓励控制环境型的,通常都比女孩玩具更具职业倾向,而且更贵。家长学校也都会给孩子买适合其性别行为的玩具,教材更是传递性别角色信息的主要根源,近来研究表明,自然科学、社会研究、甚至数学书中都是从陈旧的性别角色特点来描述女性,这无疑会影响女性的选择和学习的前途。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男女两性在课程选择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小学阶段还不太明显,而且多数情况下,女孩的成绩要优于男孩,但在进入高中以后,当女孩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和可被接受的时候,她们对未来就业的计划及价值观就会和社会实际职业中的性别差异趋于一致。所以在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背景下,进入大学以后,男女两性选择的专业才出现了上述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结果,

(三)就业市场歧视论的解释

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女性的职业地位之所以低于男性主要是因为其累积的人力资本不足,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所致。但就业市场歧视论认为除了人力资本累积不足以外,就业市场对女性就业者的性别歧视更是女性在就业中遭遇不平等待遇的直接原因。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认为生育和哺乳增加了使用女大学生的劳动成本以及浑厚的家庭拖累降低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也就是说,即使女性与男性劳动力的素质相同,而且生产力也相当接近,但由于女性在就业市场中受到歧视,不仅她们的就业及升职机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且工作报酬相对于男性也低一些。另外,有许多研究表明,一个职业中如果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女性(幼儿园教师、护士等),则其薪酬有贬值现象,而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是来自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这也是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

三、对策及建议

从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文化传统的因素是根源性因素,后面的性别社会化、就业市场和歧视论的解释基本都是由文化传统形成的顽固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当然,本文只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就业市场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作出的原因分析,实际上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体性原因,相关法律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原因以及高校扩招等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差异问题不在一朝一夕,数千年的传统积习短时期内也不可能消除,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女性就业前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教育民主化能否真正实现,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平衡问题。所以高校、社会及大学生个人必须重视就业中的性别差异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

女性生理特征难免造成高劳动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降低生产与经营的劳动成本比提高更有意义。本文建议对女职工生育和哺乳期的误工进行社会化补偿,即企业单位照常支付女职工在计划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工资,而后从上缴给国家的经营税收中扣除:对女性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育时段的工资可由财政专项拨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女性高劳动成本的问题,总之应该尽快建立女性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女性职工生育保障制度,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使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得到制度上的支持。

(二)倡导高校自主办学

目前高等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学没有成为一个比较自主的办学主体。应该考虑女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性别和生理特点,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培养上应当不同于男生。目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招生、专业设置的自主化步伐才刚刚开始。扩大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方面的自,推动中国的“职业规划”的发展。如果推动大学之间的强强联合,如联合培养、互相承认学分,肯定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动和监督高校对女大学生专业设置、培养、就业指导的重视。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自体和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指预处理后将各种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主要包括同基因、异基因HSCT(allogeneicHSCT,Allo-HSCT)和自体HSCT(ahtologous HSCT,Auto-HSCT)[1]。近年来,随着血液学及相关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预处理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相关合并症的处理水平日渐提高,造血于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1-2]。本文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移植方式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53岁(平均36.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6例。全部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或病理学确诊。

1.2 移植方式

30例接受自体HSCT包括:ALL8例、AML6例、CML7例、NHL7例。30例接受异体HSCT包括:ALL18例、AML5例、CML7例。

1.3 预处理方案

ALL和NHL均接受含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方案,14例AML中10例接受TBI+Cy、2例改良Bucy、2例MACC方案,13例CML患者中9例接受TBI+Cy、3例改良Bucy、1例MACC方案[2]。

1.4 支持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所有患者移植期间均住无菌层流病房,常规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中央静脉置管(PICC)给予胃肠外营养,予以抗生素清洁肠管及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移植后+3天开始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0~300)mg/d、皮下注射,至白细胞>1.0×109/1时停用。其他支持治疗包括水化与碱化尿液、成分输血等。

1.5 移植后治疗

2例二次移植患者、1例粒细胞肉瘤患者移植后无维持治疗;AML-M3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维持治疗;其他急性白血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不同周期和强度化疗进行维持治疗[3]。

1.6 移植后随访和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均长期随访。采用SPSS14.0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相互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P值均为双尾检验。P

2 结果

2.1 造血重建

60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获成功,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分别为是11.2天(+9-+13天)、14.5天(+10-+18天),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分别为15.7天(+9-+25天)、18.3天(+12-+30天)。

2.2 移植相关并发症

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其中发热10例、消化道出血6例、药物性肝损伤4例。术后随访3-23个月,Auto-HSCT复发7例(7/30),死亡7例((7/30);Allo-HSCT尚无复发及死亡病例。

2.3 移植后长期生存与复发

在ALL和AML病人中自体移植低于异体移植,复发率自体移植高于异体移植。但在非M3AML自体与异体移植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较统计学未见差异,但不能排除增大样本量后有差异性,复发率自体高于异体移植。

3 讨论

HSCT是当今治疗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手段[4]。自体与异体HSCT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相比较,前者具有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和复发较高的缺点,后者移植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不足是移植相关并发症与致死率高,同时受供体来源和年龄等因素限制。本组统计我院60例白血病和淋巴瘤HSCT后情况结果表明异体HSCT治疗白血病的无病长生存明显高于自体HSCT,复发率低于自体HSCT,同时具有高移植相关死亡率。

移植过程安全,相关死亡率低是AHSCT疗效好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约80%的患者出现发热,其次为口腔溃疡(33%)和一过性肝功能损害(33%),经积极处理均好转,未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阻塞病、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热的原因多为细菌感染,及时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同时留取标本进行培养,再根据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感染控制的关键。在预处理时,注意强迫水化、碱化尿液、利尿以及Mesna的使用对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同时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时的血小板、红细胞的支持疗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大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认识的提高,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无关供者和HLA不完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将能得到根治。而且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领域的扩展,许多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患者也将得到有效的治疗。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择供者、选择不同来源供者的手术时机和移植方式、移植后如何维持治疗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迎接真正意义上个性化移植方案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李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D]. 青岛大学, 2006.

[2]刘启发, 张钰, 魏永强,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 2004, 31(6):356-358.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5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对未来就业的迷茫等问题的加剧,致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变差,这样就导致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无法和社会协调发展。本研究使用郑日昌教授提出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我校医学院护理专科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其社会适应性的特点和现状,旨在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校医学院2012级护理专科和2013级医学类护理专业的63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填写完整的问卷共计565份,其中2013级有323份,2012级有242份,有效率为86.70%;其中男生有7名,女生有558名。

(二)调查方法

采用先分层抽样后整体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参照郑日昌教授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诊断》中提出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共计20道题目。

(三)评分标准

单号题:A:-2分;B:0分;C:2分;双号题:A:2分;B:0分;C:-2分。

社会适应能力很强(35~40分):即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9~3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能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人关系融洽,处事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一般(17~28分):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社会适应能力较差(6~16分):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社会适应能力很差(5分以下):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困惑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医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得分在13.45~15.78分之间,适应能力很强的学生有21名,良好的有52名,一般的有114名,较差的有163名,很差的有215名。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水平的差异性分析发现,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三、讨论

学者Judy和Kafka调查研究报道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高于男生。分析这可能和女生所特有的社会角色有关,女生会照顾自己,生活自理能力也高于男生,而且其在大学生活中能够积极地调整角色地位发生转变后的心理和行为,以便自身能够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或生活中,除此之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女生的情感比男生丰富,她们能够对环境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和消极因素尽快的适应很快找到心理平衡点,但是本次研究调查的两个护理专业男生只有7名,这种现象并不明显。

医学行业分析范文6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能更好实现以学定教,协作讨论。高一学生在学习地理必修一中存在比较吃力的现象,如何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来有效改善这种现状,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中地理必修一;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5-02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为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等。2007年,两位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为帮助学生补课,将PPT录制为视频并配合讲解上传网络,翻转课堂由此起源。2011年,可汗学院使得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欢迎,并逐渐影响全球。

所谓翻转课堂,是较之传统模式的课堂而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知识接受、知识内化。传统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完成知识的接受,再通过课外的练习、实践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优选的学习资料替代传统的课堂讲解以完成知识的接受,而在课堂中通过合作讨论、疑难解答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单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学定教解决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现状简析

笔者在对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普遍表现出较困难,且考试成绩普遍不高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地球的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几节中,相关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讲解,力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可大多学生仍是一脸迷茫。

从知识内容来看,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与理论的基础。其涉及到许多学科内准备知识,比如地球、气候的基础知识等,也涉及一些没有学到的跨学科内容,如物理、化学等,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处理得相对简单,而且初中时地理学习存在基础不踏实,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所以在缺乏必备知识准备、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所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本来就有一定难度的自然地理知识,显得比较吃力、缺乏兴趣甚至心存恐惧。

二、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及策略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在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中,理科的应用更多,因为理科的知识点更明确,许多教学内容能通过讲透一个概念、例题、实验来完成,而文科类的科目,一个教学内容会涉及多方面内容,且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沟通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文科类较不适于翻转。但高中地理必修1的知识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其侧重自然地理,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学会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传统课堂讲解过程中存在一个知识点教师讲授多遍学生仍难以理解或似懂非懂做题错误率高的情况。所以对于相关原理、概念、过程等知识的学习,如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的过程等,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很有效的。

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策略、有步骤地开展,不能只流于形式,盲目模仿。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信息技术水平应提高。地理翻转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更多,应尽力制作或优选形象、科学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前学习,及时获取并整理学生的问题,课中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提供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供学生迁移学习研究,体现乡土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无疑对于教师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最核心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不能将视频作为替代讲解的工具。

2.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应加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没有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无论课堂怎么翻转,最后效果只是殊途同归。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观看视频学习,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问题,课堂活动也就无法进行,而高一地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很强,并且是整个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一个环节掉链子,之后整个都会受影响,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

3.确保网络信息资源渠道畅通。没有网络平台,翻转课堂也只能是无米之炊。所以首先学校要保证硬件配置跟得上,也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硬件配置满足了,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或网络上的优秀课程资源如可汗学院课程等也能在学校里被充分学习和应用。应用最为广泛、技术门槛最低的交互软件——QQ群,就是一种很好的师生课前交互平台。

4.合理分组,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课堂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解决疑难的,所以教师应合理分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表达地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学生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三、笔者以“热力环流”为例,简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及教学构想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在传统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目标确定等环节的备课基础上,教师应选择清晰的活动中实验的视频,并采用“录屏软件+PPT”的方式录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应配合录制讲解过程,视频中的关键部分应予以标记,如实验中的燃香是从哪里放入的?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难点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语速等方式提醒注意。教学视频准备完成后,前置性作业也不可少,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数量、难易梯度都应合理设计,且一定要使学生感兴趣,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歌词合理性的分析(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歌词可用音频播放)、历史典故分析(如三国中的火烧上方谷,可播放相关影视片段)。课前学习材料准备完成后,在上课前两天将视频和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可以以班级QQ群为平台学习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统计、反馈。

2.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进行疑难解答。该阶段主要对课前学生学习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凭教学经验确定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控制节奏,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相关知识点予以强调,如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示意图绘制,等压面随气压高低变化的弯曲情况,海陆风的活动题目等。

然后,精选练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选择相应会考和高考真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要及时评讲,适当提炼,概括总结。

最后,问题探究——“为何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并结合学生所在地、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选择性播放教学视频,更好促进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利于学生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掌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水平。

四、问题及困难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学习兴趣、效率、成绩都会有明显提高,但在现阶段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许多家长领导的翻转课堂理念还没普遍形成,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条件还需要大力支持等,这些都会制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行,所以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得靠集体的智慧和支持,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洪珍,刘向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6):31-32.

[2]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