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学科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1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要让孩子具有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他就必须具有一种丰富多彩、兴趣无穷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经常关心,别让孩子的思想从入学伊始就塞进教学黑板和识字的框框,别让教室的四壁把他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因为大千世界的奥秘是思想和创造力取之不竭的源泉。”

地理学科囊括日、月、天、地、山川、河流;涵盖自然人文、古今中外。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师如能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做恰如其分的启发,使学生随时有所领会,又随时觉得非立刻进一步追求不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会稳定而持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兴趣教学。

例如,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的地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占比例很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被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又如,在进行地图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学习一开始,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绘制一幅校园平面草图。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相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对于成功的体验少一些,这也是造成他们学习兴趣较差的一个原因,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发现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用爱心培育他们的学习热情。只要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一点进步,一定要在全班场合表扬;尽量不在班上批评这些同学,这样可以增加他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减少他们因学习中的挫折而带来的苦恼。

学生学习地理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课堂教学还要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会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代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末才说:“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习地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最基本的有三种方法。

一、把三大地理知识功能系统,即教材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是地理科学知识的载体,图像是地理事物空间信息的载体,这两者缺一不可,让学生学会将课本上的内容落实到图上,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课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努力做到图文结合,这是建立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测,是巩固提高的过程。这三部分有机结合,贯穿于地理学习的始终,对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提高空间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二、用空白图巩固地理知识

学生在识图、记图的基础上,再亲手画一画,不需要太精确,把应掌握的重点图,边复习边画,边积累,最后能脱开彩图,用自己画的空白图去验收应该掌握的知识。这种办法对形成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牢固的地理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三、用比较法加强区域对比,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2

一、改变知识巩固模式,加强普及与落实

地理教材中大量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备战高考的必要条件,单靠高三年级的复习是很难有效完成的。因此,高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课堂教学前复习巩固上节基础知识时,许多教师一般都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往往是教师点名前,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背记准备回答问题,一旦教师点名回答之后,其他学生就松了一口气,不管会不会都不再思考。于是,我把“课堂提问――回答”模式变为“课堂提问――默写”模式。这样,不仅促使所有同学都动脑、动手共同参与,还可以检查出学生写的错别字和答题的条理性等问题。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只写清题号和答案,写完后随即上交,教师课后及时批阅和反馈。对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和强化。

二、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课的第二语言。新课程地理教材中,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高一学生的读图能力很低,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知识点,根本不会读图,连最基本的经纬线的划分和经纬度的标注、地图方向等一些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分析理解图意的能力水平也很有限。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补充一些有关读图的基本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图、分析图意。如,在《水循环》的教学当中,首先引导学生读图,明白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基础知识,在课本插图中是怎样读出的,之后再通过指图、画图,让学生发现: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物质和能量迁移过程。最后,联系我们当地实际,画出有关水循环示意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读图、说图、指图、绘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知识迁移、比较、分析、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让学生体验身边的地理知识,并从中去探索、领悟、学习。这样,学生既感到很亲切,又觉得学地理也很有用。如:教学《锋面与天气》时,我们这里正好经历冷锋过境天气,我就先将这几天整个天气的变化过程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回忆:哪天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相应天气状况怎样?最后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学生兴趣浓厚,还主动对比着“冷锋”自学了“暖锋”的天气,也明白了“一场春雨一场暖”的道理。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市槐树乡建有许多“养猪-沼气-林果”工程,这是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槐树乡的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槐树乡还成为孟州市的优质苹果产区,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因“材”施教,优选课型

讲授型:教材中“地球的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等一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上仍采用讲授为主的教法,但绝不能再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在课文中抓住教材章节的重难点进行精讲,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适当留下一些时间,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融会贯通。如讲了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后,可引导学生通过确定城市中楼间距和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之间夹角,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理解和应用等。

活动型:教材的每一课后都有“活动”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地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有些“活动”的内容较少,并且“活动”设计的知识还是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就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室内完成。

媒体型: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还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气旋与低压的有关知识后,就引入了2010年最大的台风凡亚比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下的天气等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气旋知识对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提升;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新课改正是这一时代下发展的产物。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领会新课改下的精神呢?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中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那我们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呢?

一、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我们寻找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加强启发诱导,将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例如我们在讲述《农业区位》中对比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业差异时,即可回到现实生活中。先可设问靖安的农作物,一年种几次,进而联系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状况,再扩大到南方整体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地理问题回归生活,提升思维能力。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一节时,可以用实例设问:我们高一高二两幢楼高相同15米,南北排列,楼间距是10米,请大家计算一年中北楼(高二教学楼)有多长时间不会被南楼(高一教学楼)的影子所遮挡。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推广到各自的家里,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二、巧用实验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的“三维”评价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实验教学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对新课程中的地理实验教学进行浅析:

1. 观察实验――月相的观赏。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一般选择刚开学9月份),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见下表)

观测日期

(农历) 初一 初七 初八 十五 十六 二十二 二十三

月相名称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所见形状

在天空出现的方位

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利用沙漏同样也可以验证地球自转:①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②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③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实验教学虽然有趣,但我们在地理课堂尝试要注意实验中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此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成果。

三、妙用名句和谚语 加强知识的记忆

中国语言可以说博大精深,文学名诗名句犹如璀璨群星,民间谚语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名句时常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快地加强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从而可以算出赤道的线速度。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雨是最寻常的, “寻常”二字领悟春暖花开,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润如酥中的一个“酥”字形象的写出了中部地区春雨贵如油的气候特征,尽管如此,但春天毕竟还是来了,下起了霏霏小雨,才催生了“草色遥看近却无”颔联。 “春风不度”且不说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及得不到朝廷的关爱,单就说是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和”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四、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教师一周课程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这周中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4

关键词:体验;学习;地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56-01

传统的地理学习目标重知识和能力,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强调“三维目标”和个性发展,要求体现自主性、生成性、独特性,体现师生互动对话关系,体现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如何在地理课上落实这些理念?可以从“体验性学习”那里获得思想的源泉。

一 、建构体验性氛围――前提

建构体验性地理课堂,就是建构“为了体验”而学习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既不再是“应试”状态下的被动性学习,也不再是只求知识本身的结论性学习,而是为了获得主体的自身体验,以及在体验中自我发展的意义性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教育理念。

(一)营造情境,建构体验氛围。营造和谐的地理课堂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搭建体验性课堂的桥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是使学生融入课堂的重要手段。当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想说时,他们就会有“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因此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

(二)贴近生活,构建体验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内容结合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太阳高度角”与热水器的安装有什么关系?“地转偏向力”与水池放水时的旋转方向有什么关系?我国房屋大多坐北朝南;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房子都是墙体很厚、窗户很小等等。在教学中,借助与地理关系密切的生活经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

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建构体验性学习过程――关键

建构以体验为过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构“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的课堂模式。一定的体验过程总是依赖于一定的体验方式,因而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就必然会在学生的体验方式中推展。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经历成了学习的起点,学生的经验成了学习的背景,整个教学程序的安排和组织也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主动体验而进行的。例如通过“创设情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产生矛盾―反思提高―主动应用”的学习系统逐渐推展体验性学习的过程,可以确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自由,并拥有更多发展和选择的机会,从而使体验学习程序化、科学化。

三、建构体验性评价机制――手段

(一)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是实现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动力保证。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地理学习、探究、进步、发展的过程。选择多元的评价方法,如地理辩论、答辩、图表制作、模型制作、读图分析等灵活多样、开放式的测评方式。从学生参与课堂的态度和质量,分组活动的态度和质量,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质量,小制作、小论文情况,交流与合作程度,课外活动等各项课目综合地评价每个学生,避免一卷定终身的偏激方式。

(二)鼓励开放性、可争议的见解。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按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去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所以学生在围绕情境性问题所展开的合作互动学习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超常规的”、甚至是出乎教师意外的看法或结论。对此,教师应以足够的宽容心态给予科学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享受体验性学习目标――结果

体验性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实现体验。“实现体验”这是学生基于体验学习的终极追求和必然结果。根据体验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从具体体验起步,经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运用,再到更高层次的具体体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体验是核心,学生在行为体验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则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中学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通过挖掘教材,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的效果,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地理素养。魏格纳在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兴建了窑洞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大自然的有心人,通过对知识、能力的体验整合,达到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发展。

总之,构建“体验性学习”的地理课堂,不只能让学习者获得各种知识的滋养,而且能丰富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学习 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和家庭条件的日益提高,现在的中学生总体上进水平有递减的苗头,学生中渴望优秀的占50%,学习不主动的占33%,计划性不强的占80%以上,遇困难和挫折时选择埋怨及逃避的占22%。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在课堂,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好地理课堂的45分钟,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究。

一、注重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须的学习工具,离开了地图,很难学好地理。因此在平时上地理课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边读图边圈图的习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形成在图中圈图的习惯,如讲到日本的时候,如在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的四大岛屿和临近的海域。不仅仅让学生找出名称,还要进一步落实在地图上,因此就让学生在图中把这些名称圈出来,边找边圈,加深印象。而且为了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在课堂练习里也编写空白的地图,让学生填写上去,可以的话,还可以默写上去。

二、合作交流学习,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

如在学习东南亚,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7.18和课本P7图6.9,先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然后对照课本P7图6.9亚洲气候图,说说这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布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时候,我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还要互相合作,一个同学翻开课本P27,另一个就翻开P7,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读图,一起交流,把要找的地理名称用笔圈起来;要记住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位置以及所对应的气候类型。学生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交流学习知识的心得,掌握查找地图的方法,利用地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原因。他们会一起熟记地理位置,探究学习的方法,了解地理规律的内在联系,掌握规律,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这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寻找到学习的方法,还找到了与同学沟通的渠道,使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三、学会“偷”取材料,转化知识的能力

个别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都会想偷看,我借助这个“偷”字下工夫,我在地理课上就经常强调,必须要认真去审题,阅读材料,学会在给出的材料中“偷”取信息,我对学生说“既然都是抄,为什么不抄书本,总是要去抄同学的呢?同学们,你们要学会‘偷’!”“偷?”学生会有疑问,我说“偷就是自己去看书,自己去看地图,反正都是偷看,为什么不自己看书,而去看同学的呢?”。学生觉得很有道理,这样,“偷”就成了我的地理课名言。让学生多“偷”,也相对于让学生多阅读,这样他们读图和阅读材料的能力也提高,进一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利用好讲学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我们每一节课都要编写讲学稿,在讲学稿中的其中一个部分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先自学。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充分的体现,为使学生内在潜能更好的开发,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怎样把抽象枯燥的图分解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找答案?首先要设计好问题,设计好每个知识点的问题。例如:“日本经济特点和工业分布”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②日本的工业分布在哪里?请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工业区名称。③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会这样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根据列出的提纲、目标,让有针对性的学习,自己看书,读图,然后分组进行自由讨论,最后进行检查,把学生被动听变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其次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在书本文字中用横线画出重点,在图中用圆圈出工业分布的范围等等,自学有目的有具体任务、有一定方法,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增强当知识主人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落实到位,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没有,这个很关键。最后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会的不要重复再做,不会的重点讲解。

五、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地理课要使学生有兴趣,关键教师的魅力。要使学生喜欢你,你必须对学生真诚关心,热情帮助,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既爱聪明伶俐的学生,也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甚至要偏爱他们。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友好、和善的态度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学生面前精神饱满、意气风发,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地理课。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不衰,教师还必须对自身情感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开展教学活动,设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感染,成为学习的一种动力。

地理学学科体系范文6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活动过程。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种内涵:

(1)有效果:指對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或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1)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對象”意识、有“学生”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它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这种效益不是关注传递多少内容,而是关注学生收获内容的多少和这些内容對其个人发展有无价值。

如何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

1 明确教学目标与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定后,要确定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还要考虑方法的组合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2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好的构思和创意以及研讨的核心问题等都得基于對学生的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堂的关系,是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對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心中有底。教师还要通过及时反馈来调节教学的进程,适时进行质疑、追问以把问题引向深入,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對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需要有立体几何(球体)知识作为支撑。大多数高一学生是不具备这一基础的,因此,在进行地球运动知识的讲授前,需要补充“地球经纬网”以及“方向判断”等相关内容。学生只有先對经纬网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3 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1)将课堂内容适当地延伸到课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對于比较浅显易懂的基础内容,可在课前让学生自学或让其提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则用来进行精讲点拨、互动探究,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这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让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发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与这节课主要内容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请各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搜集到的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影像,并要求各小组依据搜集的材料,指出材料中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并有针對性地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對教材进行再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