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1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理论、实践、科研相辅相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医学院校自然科学类的课题经常涉及免疫组化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PCR技术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前沿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关系密切。通过早期的简单科研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习惯[4];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应用、拓展所学理论及基本技术,同时获取大量的课堂上学不到的先进技术,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2用人单位及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多数就业于医院检验科,另外还有医院的输血科、病理科、医学遗传诊断室,也有就业于血站、防疫站等医检岗位。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医检岗位日趋饱和,竞争越来越厉害。医学类单位的长远发展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具备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将更受欢迎。同样的道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医学类单位的进步或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2根据现况实行优等生试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源数逐年减少,而各高职院校却又不断扩招,生源结构出现多样化,导致生源争夺日趋激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显著下滑,这些现象给高端技术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5,6]。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优生越来越少,学困生不断增加,出现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这种情形下,实行分阶段、层层择优的促进式科研能力培养更为合理。具体设计如下:

2.1第一阶段—全面激发兴趣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的是全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时段是第一学年。这学年主要授课内容是基础学科及专业基础课,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基本技术都还较陌生。首先,可以定期让学生们听取科研知识讲座,可以邀请有名望的医学检验领域佼佼者普及科研相关知识,分享他们的科研之路;其次,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本院的医检实训中心及医检所、医学检测科研分中心、药学科研分中心等科研基地。在此阶段以“听”、“看”为主,通过成功案例及先进设备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课内及课外知识的热情,激发其科研兴趣。

2.2第二阶段—部分优等生熟悉锻炼阶段

结合第一学年的考核成绩,选择学习积极性高、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利用第一个暑假及第二学年上学期的部分时间分配到各个科研基地熟悉锻炼。通过此阶段前沿性实验项目的接触、熟悉、学习,特殊训练出来的这批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掌握第二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起到在理论课上激活课堂气氛,在实验课上帮扶其他同学的作用。

2.3第三阶段—优中择优进入科研组,完成简单的科研课题

第三阶段包括第二学年下学期、第二个暑假和第三学年。高职医学生属于三年制专科学生,第三学年进入实习阶段,科研设计与实践在进入实习之前完成,论文撰写在毕业之前完成。因为科研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能力、耐力与刻苦,也因为条件所限,进入这阶段的学生是从第二阶段当中进一步择优选拔而来。在本阶段,这些学生正式进入科研组,分配给相应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指导老师带2~3名学生。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所研究的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某一相对简单的课题研究。以本人在研的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研究的课题为例,指导流程如下:首先是科研设计,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某几个指标分别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进展,找出可研究的亮点,通过指点让学生逐步设计出研究方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哪些,指导老师给出的指标是处在凋亡途径的哪一位置,起着哪些作用等等。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查阅文献,再结合已掌握的基本理论,在自主探寻答案、逐步完成科研设计的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并提高了自学能力。科研设计审核通过以后,进入实验环节。本课题涉及的实验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实时荧光定量PCR,一个是蛋白质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涉及到总RNA的提取、消化DNA、RNA琼脂糖凝胶电泳、RNA反转录、CDNA与引物质量检测、管家基因标准化、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等环节;蛋白质免疫印迹主要涉及到蛋白样品制备、蛋白含量测定、SDS-PAGE电泳、转模、免疫反应、显影定影、凝胶图像分析等环节。实验的成功与否,前提是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细致和精准,步骤操作的复杂和繁琐程度考验着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蛋白质免疫印迹的凝胶电泳环节,玻璃的清洁度、胶溶液配置的比例性、倒胶的平稳及时、加样的准确性与轻柔度等等,都关系着凝胶电泳的成败。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学到了医学检验相关前沿技术,还锻炼了做事的耐力和毅力等综合素质。最后是数据分析与论文攥写。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在指导老师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完成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提交科研讨论组审阅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科学态度。

2.4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科研组,又通过科研设计、课题实践、毕业论文等多关真真切切的考验,学习、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对此,学院可以通过颁发科研奖学金及相应证书予以肯定,对他们加以鼓励和鞭策,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带动作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2

1大赛的组织与实施

1.1大赛的组织  大赛由我校检验与影像学院主办,前期由专业课教师对大赛进行策划、制定方案,由学务部通过微博、张贴海报、播放视频等方式宣传大赛的实施办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1.2大赛的实施

1.2.1参加对象  参加对象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三年级及专科二年级各班即将实习的学生,他们基本完成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的学习。每班选出6名选手组成团队参加,共计8个班,48名选手参加比赛。

1.2.2大赛项目  (1)项目一:模拟临床检验工作流程,开设静脉采血、血涂片制备、血细胞的辨认、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5个项目,即模拟临床对患者实施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及结果的审核和发放,考查学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2)项目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时间较长,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完成操作,并拍摄全过程,将检测过程以视频形式上交。

1.2.3制定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聘请来自3家不同医院检验科人员与专业课教师相互论证,制定相对统一的操作标准,作为前期培训指导及评分标准。

1.2.4开放实验室及初筛  比赛前1个月,在课余时间面向所有学生同时开放8个实验室,每班一个实验室。实验老师准备项目所需器材,指导教师示范标准操作并作答疑。通过三周的练习,报名人数超过6人的班级,由班级内根据练习情况,由班内表决选出6名参赛选手,并分配比赛项目。

1.2.5赛场和观众  参赛学生在实训室内按照比赛规程完成各个项目的比赛,观众由2011级、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及2012级、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生、医学检验与影像学院全体老师组成,通过录播系统参观学习。

1.2.6比赛  (1)项目一:组织8个参赛团体按照比赛流程进行在实训室进行比赛,评委老师按照评分细则评分。根据得分情况,评委评出团体奖及单项奖。(2)项目二:通过专家对视频评审及学生通过微博投票方式评出获奖团队。

2技能大赛的效果评价

2.1模拟临床,架起各专业课的桥梁  医学检验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传统实验教学往往针对某门课程开展验证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造成学生在工作中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脱节。在学生学习过所有专业理论课并学习过各专业课的单项实验课之后,通过模拟临床检验程序,开展针对多门专业课的综合培训及技能大赛,能够使学生了解临床检验实际工作过程及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为即将开始的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以比赛促进相对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规范操作  实践教学工作中,由于各教学院校及不同医院操作标准不尽相同,造成同专业任课教师操作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通过技能大赛,聘请合作医院检验科专家与任课教师共同论证不同的实验操作标准,制定出相对统一的操作标准。根据操作标准,在培训学生的同时对专业教师的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纠正任课教师实践教学中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  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很多学生为考研或找工作,临床实习积极性较差,实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不高或不去实习。医学检验技能大赛在第6学期开展,对象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大三学生,学生已基本学完专业理论课,即将实习,学习临床技能。适当参与竞赛项目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通过赛前模拟临床系统的培训,使学生了解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能有目的的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通过录播系统使即将学习专业课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能够清晰的摩现场比赛,并且根据现场主持人的解说,学生可以了解即将学习的专业技能及医学检验对临床诊断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增加教师实践经验,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指导教师起关键作用。我院教师趋于年轻化,各方面经验不足,因此指导教师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学习和实践之后,才能指导学生。为了使技能大赛参赛项目及培训标准与临床接轨,一方面我院定期选派教师到不同医院学习,了解临床对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掌握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邀请一线专家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并对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通过技能大赛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升华,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2.5促进实验考核改革,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  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我院医学检验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平均分配,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30%。这种考试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实验操作考试设计以单科技能操作为主,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实习前技能大赛培训,为我们以后开展针对各门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综合实验,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出基层技术人才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医学检验技师的基地。近一二十年来,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为我国各级医院、血站、卫生防疫部门、生物医学研发部门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人才,为我国基层医疗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程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实现的必经途径和手段。没有一个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高职教育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课程开发、建设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各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均开办有医学检验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医学检验课程设计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总体来看,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教育标准模板化、僵硬化现象严重,与基本的社会人才需求脱钩。因此,如何改善现有课程设计,培养合格的服务于基层的“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我们每一位医学检验专业教师所必须正确面对、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拟在本文中,对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在理念和思路上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

 

1.1 增设课程导引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

 

所谓课程导引教学,是指在学生在新入学时,将三年内要开设的全部课程从总体上对学生进行介绍,以及在每门课程开课时,将本门课程的开设意义、开设目的、学习目标等对学生进行介绍。课程导引教学,能在学生正式学习之前,使学生知道他们将要学习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学了之后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什么用,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总体上有了大概的了解,从思想上对所学的课程有一定的认同感,学生能认识到将要学习的课程对自己是有用的,从而愿意主动去学。

 

课程导引教学内容应简短精炼,并且尽可能地以浅显易懂的形式进行,以期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从而避免其对将要开始的课程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

 

1.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向。这里的与学生互动,是指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并努力把教师从授业者更多地向解惑者角色进行转变,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具体而言,应增加一些开放式的,能提供较多教师、学生之间沟通探讨平台的课程,如临床检验课程,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选取检验指标、检验项目,分析指标意义,书写检验报告,并将学生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同临床进行对比,和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得失,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水平。

 

1.3 提高选修课比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在课程设计中,一些较为基本的医学理论和检验专业课程是必须的,如无机化学、免疫与微生物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等。但学生不是工厂生产线上统一尺寸和规格的产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提高选修课的类别和比例,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选修课的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严格将选修课纳入学生日常课程管理体系,保证选修课开设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能力为本位

 

2.1以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为标志

 

目前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这样一个不好的现状,即课程设置大而全,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课程设置,力求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甚至是满足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乌邦托式的空想。在新时期,面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革新,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应是如何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转变其观念使其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并把此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志。课程设计一是应轻知识灌输,重能力培养,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课程知识覆盖面,加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二是增加方法类的课程和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同现有最新科技接轨,适当引入医学界重大突破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同原有的技术理论相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发展的魔力,树立其终身学习的理念。

 

2.2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同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不同,其倾向于培养应用型而非研究型的人才,课程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求学生毕业工作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践能力由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组成,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在以后的检验工作中游刃有余。笔者建议,在课程设计中,应着力构建“M”型课程体系。所谓M型课程体系,即三点四线,三点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医学检验操作技能,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其中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对应“M”的两个高点,意味着课程设计应强化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且两者同等重要;基础理论对应的“M”的一个低点,意味着应适当削减基础理论的开设范围和深度;四线为“M”的两条支撑线及高低点的连接线,支撑线以连接高点,且以“地”(临床)为平台或支撑,意味着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注重考虑临床的实际需求;连接线联通高点和低点,意味着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当然,“M”型课程体系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架构,具体的课程配置设计需要各个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安排,但应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和核心。

 

2.3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解除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整合若干课程成综合类的知识,打破现有的以学科为类别的生硬课程划分,使学生跳出学习该学科时才会应用该学科知识的怪圈,提高学生综合且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是强化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增加开放式课程的设计和配置,开放式课程应注重“开放”二字,此类课程不一定有固定的名字,固定的学科联系及固定的授课场所及内容。其课程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是学生、教师、医疗工作者共同参加的讨论,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到医院、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参观交流;其可以在课堂进行授课,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其课程考核形式既可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也可以是一份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

 

3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

 

3.1 密切联系临床,扩大见习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都较为重视,一般都安排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医院检验科进行实习,但实习的效果总体来看达不到学校的预期。一是实习时间一般都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内,此时间段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二是对于实习的教学一般都是由各实习点自行安排,学校参与得较少,而由于实习点的工作状况,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课程进行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安排,实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应当增加每学期的临床见习设置,见习期不必太长,一般两周即可,见习课程内容由学校自行安排,主要是了解检验科岗位的基本情况,体验医学检验操作的实际流程,熟悉检验科各项目的操作规范等。通过见习,既能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及时地同实践相验证,也能使学生对于未学或将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识,有助于其以后的学习。

 

3.2 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要求。因此,课程改革是否有效,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用人单位的意见尤为重要。应坚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定期邀请检验专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代表座谈毕业生工作情况,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体系,听取行业、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了解检验行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课程改革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58-0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要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积极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倡导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1]。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检验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起我院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盐卫金域医学检验所,构建出“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2]。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一般是指完成一件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一般和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直接的关系,难度较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3]。因此对学生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应引入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出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一、考核内容

1.专业技能考核。首先,要培养专业操作技能,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专业技能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校企共同选定项目―学生设计方案―教师修改方案―学生实施方案―提交项目报告并总结。参考企业操作标准,校企制定操作过程量化考核标准。

2.专业素质考核。经过院企共同探讨,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培养、考核与评价:(1)检索信息的能力。通^对网络资源、参考书籍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结合资料的实用性、正确性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进行评价。(2)创新能力。对具体项目任务,提出建议和合理的改进意见。通过学生自评、校企教师共同进行评价。(3)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与同学合作情况,团队中角色担当等。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进行评价。(4)遵规守纪能力。按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记录考核。(5)生物安全意识。考核评价对生物安全的了解与执行程度。对违反生物安全的程度与次数进行记录。(6)质量控制意识。通过对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由校企教师进行评价。(7)专业认知程度。学生对专业工作内容的学习及对专业的认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创业提供建议和指导性的发展方向。

二、评价形式

在评价过程要将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由学生自评、互评,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教师等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量化的标准尽量量化,实验前准备、操作过程、结果报告等指标采用表格量化评价。通过量化评价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所谓的质性评价,是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等一系列行为,评判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采用质性评价,评价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情况,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和努力方向。综合评价,是指学期结束时,校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岗位标准组织学生参加笔试和现场操作考核,通过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鉴定,来评定教学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详细且明确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注重评价内容的拓展性,评价内容除了包含学生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和必备技能外,还应包括一些考核学生职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工作任务,从而推断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岗位工作能力。

三、评价标准

在不断的教育探索中,我们制定了一套实践考核评价标准,项目化实训占实验总成绩40%,其中项目汇报占10%、项目操作占20%、项目化实训总结占10%。如表1所示。

四、总结

实践教学考核强调要把专业标准、职业标准、岗位标准引入教学内容,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能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评价标准服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合和专业素养一体化、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训练并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创业能力。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使实践教学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总之,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积极推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也使学生进岗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年度文件资料汇编编写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6-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27.

[2]孙金霞,李启松,马桂芳,等.项目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应用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2):4937-4938.

[3]蒋红枫.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68-69.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5

河南省各级医学院校检验专业设置中,本科层次主要有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在250人以内,毕业去向主要包括考研、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各大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没有人进入乡镇医疗单位;专科层次的院校中,除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之外,漯河医专、南阳医专、商丘医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也设有检验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600人左右。三年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专)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地市级、县级医院检验科、血站等检验单位。但近两年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很少能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就业,一方面由于检验专业岗位可以是终身职业,人员更替较慢,在职培训也能提高原有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再者检验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在逐年提高,对检验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了、数量要求少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推到了一个必须思索、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境地。

2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优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30年的医学专科教育,师资力量充足,积淀着丰厚的医疗文化底蕴,探索形成了“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该校现开设有9个专业共20个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从2002年开始的,在同类院校中开设该专业时间最长,已经培养了15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省的各级医学检验岗位,建立了较好的口碑。该校检验系现有教职工34人,高级职称7人,硕士20人,博士2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专职任课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50%的教师具有双师资格,系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还是校附院检验科主任,正着手推行“系科合一”的教学方式。系科合一的教学中既能发挥专职授课教师优秀的“教”的能力,又能发挥检验科教师指导“技能”的能力,系科教师间做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检验专业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经常派检验专业技能课教师参与附院检验工作,每学期还聘请2~3位检验行业的专家参与专业授课,使专业教师能走出去,又能引进来。多年的检验专业教学中,该校系不断查找不足,改革教学,总结经验,完善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近5a来,检验系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申报或完成的教学课题有:省级的2项、厅级的5项、校级的4项,发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25篇。该校不仅有医学检验专业特色建设的基础和优势,还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该校地处省会郑州的龙湖教育宜居园(南龙湖),南接郑州航空港区,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检察官职业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为邻,交通便利,教育氛围浓厚。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南龙湖作为河南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区域之一,已逐渐成为中原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研基地。在新形势下,该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抓内涵建设是检验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

3.1完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不再是遵守纪律的生产线工人,而是有主见、独立的公民。在对技能的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对常规及非常规动手能力、常规认知的需求降低,而对非常规分析和交往能力的需求增加。教学中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俗的理解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所以,检验专业技能课教学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以培养检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疗检验过程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由一个团队完成,有时候还需要医疗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协调才能完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完成检验工作的保证。因此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检验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注重检验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检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胜任科技化的检验技术,交流沟通顺利,团结协作,做一个能动性、独立性、主动创新的检验人才,这样检验专业也就有了吸引力。

3.2提高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建立人才市场调研制度,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掌握检验专业人才需求,面向检验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设置专业方向,从而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如果盲目地开设专业方向,生源不足,就业去向狭窄、有限,那么这样的专业方向“生”了,也会“自灭”。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和专业市场调研,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形成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环境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制定具有重实践、多方向特色的教学计划,突出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和临床实习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具有检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拓展提供保证。形成真抓实效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多方监督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新生录取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等方面。通过重课程、建制度、完善体制、抓效益,培养适合检验工作岗位的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才能更好地促进我省医学检验队伍的壮大。

3.3提高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课程质量、造就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检验专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和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的兼职聘任,让校外专家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改善检验专业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对检验专业任课教师的培养,如教师参加进修、学术交流、研讨等。尤其是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注意选拔专业带头人,为专业的梯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学校内部分配机制的日益完善,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形成了以老教授带头、中青年教师为中流砥柱的一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要引导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能力,如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和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学信息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努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检验人才。

3.4合理配置和运用教学资源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检验专业的角度来看,很难扩大检验专业的招生规模,今后检验专业要向“做精”、“做细”,强化专业外延、紧抓内涵建设。

①完善多媒体教室设施,如全方位铺设建立校园教学网络、开通电视闭路线,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校园网络教学,发挥师生共主体的教学能力,真正提高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②调整校内实验实训室,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小班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师能力到位、人员到位,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增加实验动手机会。

③增加投资,完善实训软件及设备,打造检验专业重点实验室(如建立校内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等重点实验室),给教师提供科研的空间,以科研促进教学。合理化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检验专业特色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范文6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就业

我国中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便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系统工程,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的同时,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需求的命脉,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中职检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是中职检验教育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毕业生是否能被社会接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

一、社会对中职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在大连市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三十余家各级各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县镇医院等)和十余家各类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汇总调查结果如下:

1.医院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要求是:(1)必须持有国家医学检验人员的上岗资格证。(2)具有独立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能力。(3)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2.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对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较馒的专业技能。(2)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也就是说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对中职检验教育的要求、是就业形势的要求,也是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都要紧紧地扣住这一主题。

二、检验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与就业对策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需要的检验人员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要经过有效的中职检验的教育,将“普通人”打造成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使其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按照《检验专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大纲

《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根据医学检验实际的要求,规定了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检验人员的上岗的资格,因此中职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大纲中的各项条件,达到各项标准。这是专业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的主题。为了使教学密切结合《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要在认真研究分析上岗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各门专业课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的主线。要切实做到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结合,以利于学生检验能力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项目教学,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小组的方法,为完成一项工作展开分析,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获得新的技能。通过实践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协作,在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下完成此项工作。教师是实践小组的一分子,起到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索的作用。使学生运用过去已知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项目的分析、发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在完成上岗资格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各个学科又有交叉。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真正获得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被动的记忆过程中。

1.检验专业项目教学的实例。项目的选择是依据检验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和临床实际确定的。

项目: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1)设置情景:创设学生学习血液自细胞分类计数与现实工作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临床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情景,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2)教师示范:教师要对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全部过程进行示范操作,并将结果一一展示给学生。(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教学项目中待解决要点,为练习完成教学项目打下基础。1)待学习的知识:各类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2)待学习的技能:血涂片的制备、白细胞分类计数器的使用。3)运用过去的知识: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的形态等。4)运用过去掌握的技能:溶液(生理盐水)的配制;血红蛋白吸管、显微镜的使用;末梢采血技术等。(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5)项目完成标准:掌握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完成标本白细胞的计数、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教师要总结各种血细胞的特征及其各血细胞之间的区别和项目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并给予真实的评价。

2项目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1)完成一项工作,达到实际应用的教学目的。(2)运用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并教学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巩固、提升。(3)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明确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所在。(4)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6)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流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的三大教学法的特点,即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整合了相关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融人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三)实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实施全程职业教育

在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一提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人们就会想到专业课的教学。但仔细分析检验专业技术技能的构成,就会发现,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基础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医学检验的技术技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技术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基本技术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是检验人员基本素养的体现,专业技术技能的建立依赖于基本技术技能的支持。因此,基础课教学过程在检验专业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生化检验的蛋白电泳分析中,试剂的配制、玻璃器材的使用、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析、结果分析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这些基础课的基本知识为指导,运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本技术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摩尔浓度的配制、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来完成检验工作。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支撑,学生很难独立圆满地完成蛋白电泳的分析。

1.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课程对接是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检验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出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确定基础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是同一个现实的四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经过课程对接,使所有的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检验专业的工作实际来进行,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都紧扣职业的主题。

2_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同样需要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例如,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摩尔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所需的百分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所需的比例浓度,以及这些浓度的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移液管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都是无机化学课程关于浓度内容授课的重点,学生能熟练这些浓度的计算、熟练配制相关的溶液、熟练使用相关的容器与量器是专业课对该基础课的要求。具备这样技能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是应用这些技能,而不是重新复习和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