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323.6.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6-0161-05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带动广大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今农村发展的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包括文化知识、思想政治、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这些使他们成为人才,并能够保持领先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的上述综合素质的实践考察来看,农村实用人才初步具备了劳动技能、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但显得不足的是文化知识,而最欠缺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恰恰是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壮大的旗帜、成为一个农业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要想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发展中可持续的带头作用,不仅要在知识、技能方面加强培养,还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灵魂
在现代竞争中,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实用人才就是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从人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和竞争的特点和规律来看,其外在衡量尺度通常是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以及产出的价值和绩效,而内在的尺度则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和比拼。在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中,身体、知识、技术、管理等素质备受重视。而具有更高层次和行为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素质常常被忽视。事实上,“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个人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由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个因素组成,这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构成了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成长、发挥作用具有引导和保证性作用。
从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构成来分析,其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是以一个整体在运行并发挥作用。很难分清——也没有必要分清是哪种素质在发挥作用或作用力大小、强弱、好坏。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理分析还是实践印证,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功能、作用力的确存在着差别。对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各个素质的差异性剖析,既可以凸显本文论证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这种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的素质。
从理论层面讲,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素质群,其中不同的素质处于不同的位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实践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培养和塑造方式和途径。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和灵魂,是第一素质。由于思想政治素质讲的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观念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这是管人的思想方向、管行为的素质,这种素质对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有战略眼光,谙熟国内外形势、理解政府政策的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事可做,但做不了做不大做不强事业,有眼光但没有开阔的视野。思想决定眼界,视野决定了实际的发展。其二,文化知识素质,体现了人才的知识积累,对劳动技能、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同时也影响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种素质是靠教育和读书得来的。我们往往以受教育的学历来简单地衡量。可以说,文化知识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三。劳动技能、技术、管理等素质,这是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生产经营素质,是实践性的素质,也是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关键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这种生产创造能力。由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社会生产能力和效果。但这种素质也最容易获得,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就可以初步具备这种生产经营素质。此外还有身体健康素质。这是基础素质。因此,在农村实用人才这些素质群中,身体素质是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文化知识素质是条件、实践素质是目的,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从实践层面考察,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依照现有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衡量,应该是按照这样的排列顺序:劳动技能、技术、管理等实践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说,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实用性的素质比例大,而处于灵魂地位的思想政治素质则处于最低的排位。产生这样序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其一。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由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我们选择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快速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农村实用人才也正是在这样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快速地成长起来。他们也都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成为一个方面的人才。其二,符合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阐述了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力量、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文化、思想道德的进步。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此,可以讲。农村实用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一开始并非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远大的理想信念,而是在追求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一个方面的实用人才的。
实际上,从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路径来考察,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农民改善生活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竞争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外在压力,共同汇成了农村实用人才产生和发展的合力。以武陵山区为例,武陵山区是民族地区,它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其区域资源禀赋好,资源相对富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大。如何在这样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中发掘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地方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针对资源特色,培养相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这些实用人才的成长又挖掘和发挥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把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的产生和成长的轨迹一般是从特色农业人手,在围绕烟叶、茶叶、畜牧、中药材、林果、高山蔬菜、旅游等开发、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一批种养大户、林果专家、科技能手、经济能人、经营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但是这种实用人才成长的路径和培养方式,自然没有能够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政府的有关培训也侧重于快速脱贫致富的生产技能、技术的培训。因此,在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就普遍存在着一个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农村实用人才很难成为优秀的可持续的人才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专业化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越来越靠制度的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在现实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即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发展阻力。但总的权衡,积极的作用大于消极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产特色、技术专长、经营能力,并借助自己的生产经营项目和能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生产致富。比如,在农村出现的种养大户和生产能手,他们往往具有种植或养殖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种养规模和经济实力。他们通过成立农民专业社,或直接的生产帮带指导的方式,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户生产致富。对于农村经营管理性的人才,他们通过创办的农业加工企业,不仅自身增收,而且也安置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消化当地的农产品,解决了农民生产销售的问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他们往往是生产能手、经济能人、种养大户、经营管理行家,他们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数十户和更多的农户从事同类生产经营。对于技能带动型人才,他们拥有一门以上的特长和技能,能够向其他农民传授本人所掌握的技术,农村经纪人则专门从事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进实用技术、传播科技信息等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益的各种中介服务活动。
(二)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致富的榜样和领头人
农村实用人才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农户生产,在这个带动过程中,其自身也先富起来。比如,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由于生产的规模、从事的农业生产品种的价值大,其收入比一般的农户要多,在农村是先富起来的。从实践和经验来看,农民企业管理人才的收入是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种养能手的收入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5-10倍以上,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受益或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其他农户平均水平3倍以上。养殖能手的收入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5-10倍以上。农村经纪人的收入是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同时,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的农户的收入也高于一般农户。2009年底。湖北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428个,从社员和非社员的人均纯收入对比来看,前者比后者高出30%以上,其中25%的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高出50%以上。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年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从事同类产业的农民年纯收入平均数15-60%。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的工程,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因此,农村的社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中,真正走在前面的是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村直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的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并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准的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人;从事民间体育活动的人才,也包括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才、医生等,他们是农村社会的精英,是农村社会繁荣的需要:二是农村社会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乡村管理人员,有村小组长以上的村干部等,这些人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由于我国乡村治理是村民自治性质,这些人不具备官方身份,依然由农村比较优秀的人才担任,从而形成了乡村管理人才。离开了这些人才,农村社会就难以正常的运行。在农村,大凡是属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往往也是当地乡村精英,他们在农村社会中影响力比较大,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常常在自己富裕之后也不忘为乡村社会建设作贡献,有的出资修路,有的支持教育办学,有的在文体活动方面进行投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力量。
农村实用人才除了具有上述的积极作用之外,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作用。这种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觉悟不高,在农村资源占有使用和利益分配上侵害了一些农户的利益,没有能够很好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的手段,没有对社员进行很好的服务。没有起到帮带支持作用;一些农村经纪人在销售服务中对农户有坑蒙骗的行为,不能做到公平交易。有的经济能人在和农户经济交往行为中有欺行霸市的现象,还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实用人才对乡村政治进行不当的干预行为,等等。尽管这些现象和行为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是个别或偶然现象和表现。但它毕竟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积极作用的发挥。损害农村实用人才的正面形象。
总之。从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和表现来看,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是明显的。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作用,这除了不断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文化知识等素质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而现实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则是个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政治意识单薄乃至空白,小私有制思想浓厚,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二是对传统的宗教、封建的东西抵抗力差。三是没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通讯、市场规模、思想观念、教育科学、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其自然资源优势未能得以转化和发挥,其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普遍相对落后,贫困人口比较多,农村实用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影响,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的释放和发挥。比如,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但从现实看,农村实用人才不仅存在量的差距,重要的还在于质的差别。现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不大,而且素质整体不高。且不说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仅说文化素质和基本的受教育程度就能够说明才能实用人才的总体素质状况。以恩施州为例,2007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学历结构来分析,在2007年农村实用人才52853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有20453人,占39%:高中学历人员28230人,占53%,两项相加占实用人才总量的92%。而2008年,在全州农村实用人才76057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0189人,初中文化程度34065人,高中及中专30498人,大专及以上1305人,分别占13.4%,44.8%,40.1%,0.2%。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具有相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封闭的社会结构,农村这种相对独立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态构成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社会历史条件,人才在传统文化和技能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培养内容和成长路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产业的发展对象,因此也决定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和属性,而历史传统保留发展了特色性的产业和人才队伍,这些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多元人才队伍的底色和基点。比如,在农村有搞封建迷信的、有赌博等不良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一些传统的陋习在农村实用人才身上体现着。因此,根据我们对武陵山地区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在抽样调查的239份问卷中,有50.2%认为当前农村社会道德滑坡,同时也有186人、占77.8%的人认为在民族地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国家认同教育。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2
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1.1国际和国内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世纪,从国际上看,世界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比拼,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大学生的争夺呈现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在国内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调整、发展、变化和深化之中,思想、社会和人群分化日益呈现复杂和多样化的特点。新时期社会思想日益活跃,人们追求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在社会上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冲撞,使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大学生求新、求乐、求知、求助的需要不断更新的前提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研究大学生新出现的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
首先,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接受信息、学习知识、完善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上产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和道德上呈现更多的新特点。其次,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其三,大学生的价值标准越来越具体,很多价值标准更多地符合市场经济标准,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其四,大学生思想承受能力发生了变化,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整体意识缺乏,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上有较大的缺失,这样的特点使他们不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社会适应性不强,容易在压力下表现出心理脆弱的特点。其五,大学思想行为日益复杂,大学生在新时期表现出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他们更注重于自我感受、独立思考和平等交流,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工作的角度和范围,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最后,大学生思想走向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在政治理念是对社会关键问题和难点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求知上对于更注重自我感受,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系统和辩证的思维,做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新时期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对策
2.1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实教育内容,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的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是他们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其次,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精神的教育,全球化的前提下更应用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其三,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信以处事、信以待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最后,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学内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2.2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本质内容,根本目的在于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以人为本应该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大学生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尔伯格;哲学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典范,他对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动了美国的道德教育,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建立在道德哲学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他的理论具有系统性。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启示。
一、尊重学生自主性,打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承认人都是天生的道德哲学家,每个人对道德问题都能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因此,它反对浪漫主义和文化传递论主张的灌输教育,坚持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在尊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基础上的个体和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人的内在潜能的发挥,也不是对既有规则的学习。这种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前提就是主张人的自由和发展。它把个体能自主的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当作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这种教育思想在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对集体的各种事情自主表达看法的权利,强调通过学生的民主参与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在实行公正团体策略的集体中到处洋溢着民主的芳香。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是“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它过分强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抹杀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方式在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对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觉悟的大众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的个性的增长,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抵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响应人们的要求,力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以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为前提,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敢于表达对思想道德问题的看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然后可以根据他们实际的思想道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这种自主性,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变专断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伦理知识、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缺陷,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引起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准的差距,产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需求和动机;其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但不要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而是由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监控,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向着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
二、坚持普遍价值导向,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科尔伯格认为心理学上把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的结论,当成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本性的结论,就是把“事实”等同于“价值”,而心理学家往往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作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往往会犯“心理学家的自然主义谬误”。这样很容易导致教育目标的低下和价值相对论,不能达到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目的。为了克服这种谬误,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心理学研究要从哲学假设出发,为此,他用元伦理学假设来解决道德教育的普遍价值取向,并确立了这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正”。这就使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既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符合他们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有原则性的价值导向,引导他们向最高的道德目标前进。同时,承认个体在道德选择面前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也并不是主张价值相对论,如果只是单纯的允许每个人对道德问题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解释和选择,而不对错误的选择做出引导,很容易导致人的思想混乱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低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认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问题的自主性,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营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但不应该仅仅把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而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否则将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低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人们思想的多元性、个性的多样化和自身的利益要求,但绝不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迎合人们的利益追求,弱化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人全面发展理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6.058
1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栋梁之才,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对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决定性作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启示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分析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需求发展。人的需要包括物质与精神两大部分,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从事各种工作劳动,获取满足感,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需要。生产力较低,人的需求也相对较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人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人的需要不断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标志这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能力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人能力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人的能力代表个人综合素质,包括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天赋等等。可以说,能力是人创造财富的基础。第三,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环境,所谓的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他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等,社会关系能够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关系越好,人的发展前景就越广阔。第四,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指的是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等等,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具有异于别人的这些特性,属于个体独有的。个性全面发展,主要是人通过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利用自身的创造性、能动性等,丰富自身个性。第五,人的劳动发展。劳动是人服务与改造社会的主要方式,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也能促进人自身发展。劳动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体力等全面发展的过程。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与计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展开科学话的思政教育。同时,教育教学人员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
3.2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应该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出发点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思维活跃,在思政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生活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教育。
3.3重视高职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着眼于其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工人,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更贴近职业,教学更注重实践,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时,不仅要发展他们的体力、智力,还要发展他们的求知、向善、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人际交往、协调沟通、组织配合的能力,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4注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一直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待在教室中,到毕业都没有真正接触到生产一线工作,空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要求对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重视。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产的第一线,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社会关系的积累。此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体系下重要的内容,揭示了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本质。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积累社会关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5,26(2):125-126.
[2]范亚楠.人学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大观周刊,2012,32(12):65-66.
[3]陈艺红.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J].传承,2010,15(9):99-100.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电脑网络已逐步满足不了人们对信息的接受需求,手机开始取代了电脑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以手机网络的植入加上WAP协议与互联网相连为起点,一部智能手机足以支持使用者流畅地浏览网页,使用网络工具聊天及分享实时状态图片等等功能,可以说,携带便捷的手机真正成为了人们“口袋里的新媒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特别的年龄层和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手机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一群体,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受到极大地影响。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解决困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深远的意义。
一、手机网络相对于传统网络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壮大的互联网是次于报纸、广播、电视的第四大媒体,而手机上网除了能拥有和传统的互联网等同的功能外还展现出了传统网络所不能达到的优点。首先,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体积问题和网络连接的繁琐性突出了手机的便携性特点。只要拥有一部有上网功能的手机,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中,都可以打开手机浏览网络信息。其次,优惠的手机网络套餐相对于价格稍高的互联网网费也成就了手机网络成功攻占互联网的主要地位。除了手机的便携性和手机网络的优惠性,手机还具有更好的私密性。手机的小屏幕使人们可以在人群中自然地交流秘密,释放压力,不必考虑到周围人对其隐私的威胁性。手机网络的上述优势加上其功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越来越多应用程序出现,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正在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收新事物的群体,逐渐成为手机上网消费的主力军。
二、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人际交往被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的情感会受到人际交往的影响。积极与他人聊天或参加集体活动是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排解精神压力的重要途径,这种交往方式会让他们感受到他人和集体对自己关爱、提升自信心及荣誉感,所以正确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生活的充实与完善。第二,大学生的情绪受人际交往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精力旺盛的人群,情绪波动较大,个人情绪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想法的影响。多个实践案例表明,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与他人交谈自己想法的学生可以有效地排解压力与不良情绪。第三,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受到人际交往的影响。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并且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多有着合理的心态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及挫折可以积极地面对和解决。所有这些影响都充分说明了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人际交往的大学生活是残缺的。
三、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害
众所周知,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手机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手机网络的普及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低头族”。它是指随时随地拿出手机低头上网的一类新型群体。在一项关于“低头族”的研究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离不开手机,在与同龄人的社交场合中会不经意的拿出手机上网,属于“低头族”这一人群。八成以上的大学生会用手机登陆社交网站或聊天工具与他人交流,平均上网时间在3到7小时不等。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害之一便是大学生对手机进行人际交往有依赖性。一方面,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已在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过程中形成行为习惯甚至是一种从众心理的反应。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迫切需求、对获得他人认可与关注的渴望,对这种依赖心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第二大危害是,手机网络降低了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当大学生感到无聊或不受关注时,用手机上网聊天或浏览信息成为他们排解无聊的最好方式,正是这种便捷的方式替代了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过程,对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也是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危害。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人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刚踏入大学这个小社会,往往都有人际交往经验技巧不足的问题,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飞信、微信、人人等强大的人际交往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这些沟通方式降低了他们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所以手机上网社交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退化严重影响了他们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手机网络对人际交往危害的对策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一,要充分发挥手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占领手机网络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创新途径。加强校园手机微博等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其成为向学生传播主流价值理念的平台。教育者与管理者可以利用手机校园微博一些可以供学生学习的关于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或者关于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不利的文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间接的了解手机网络作为虚拟的交往空间相对于现实交往的不足和缺陷。使他们既能在手机上获取信息,又能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正确指引他们远离手机,参与到现实生活的交往中来。
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健全的心理咨询机构是高校育人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够避免很多心理问题思想化处理而产生的教育不当。利用网络,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制作心理宣传短片,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的服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对话和辅导,回答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开展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交往能力及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心理宣传活动,以活动的方式让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交往的重要性,避免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第三,开设手机网络人际交往指导的课程与讲座。高校可以对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合作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与锻炼。作为一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开展手机网络人际交往指导的课程与讲座,可以迎合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与抗拒的双重矛盾心理。邀请有知名力有权威的主讲人,增加课程与讲座的可信度与吸引力。通过讲解手机与现实生活交往的对比实例,让大学生懂得锻炼自己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讲授人际交往技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己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利用这些课程讲座,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核心便是做人的工作,思政工作者要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采取有效的、贴合手机上网这一新问题的创新性措施,才能做到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走在构建大学生和谐校园的前头。(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条件下社会风气物化倾向的加剧,各单位的政工教育工作都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与阻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最终只能通过教育对象的接受活动来完成和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教育对象主动性显得十分重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诸多形成因素中,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在引发接受障碍中是基础性的因素,它的产生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的诸要素,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一、激发教育对象积极向上的主动性
教育对象因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和追求导致了教育对象的接受障碍。因此,化解其障碍就应从激发教育对象的需要入手。根据人的需要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避免出现接受障碍和矛盾,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尽可能地满足教育对象基本而合理的物质需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物质追求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第一位需要的。所以要尊重教育对象合理的物质需要,对于个体不合理的需要,教育者要积极引导,使教育对象不合理的需要服从合理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从属于、融化于高层次的需要。
其次,在满足了教育对象合理的物质需要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承担起对教育对象进行求善向上的精神需要的引导。教育者应以教育对象的物质需要为前提,引导教育对象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能成为富有者。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教育对象求善向上的需要,才能化解教育对象因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接受障碍。
二、使教育对象兴趣盎然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化解教育对象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兴趣引起的障碍,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激发教育对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才能使教育对象兴趣盎然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激发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有赖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积极评价。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让教育对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知识来对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把教育对象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并且,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与教育对象的交往中,要用和蔼的表情、平易近人的态度、表扬的言语、微笑的面容、欣赏的目光、对教育对象进行鼓励、肯定和正面的积极评价。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教育对象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进行积极的评价,充分进行肯定,让教育对象有获得成功的经验体会,把教育者的赞许和肯定转化为教育对象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
其次,激发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学习兴趣,还要克服兴趣的随意性,培养教育对象的志趣。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教育对象被新异刺激物所吸引,产生直接兴趣,这是有趣;当教育对象对感兴趣的事物比较专一,积极研究,并a向纵深的方向拓展,就会成为乐趣,当教育对象的兴趣能与人生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理想相结合,乐趣就会转变为志趣。因此,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教育对象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把教育对象的间接兴趣逐步转变成直接兴趣,把教育对象的有趣逐步转变为志趣,提高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教育者要经常不断地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育。
三、使教育对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教育对象的片面认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接受障碍才能化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成长及社会发展的一种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因此,教育者应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其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塑造;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就是实现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就要紧紧围绕教育对象的生存、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开发,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其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作用而呈现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这些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具体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也越加彰显出来。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使教育对象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经济价值;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价值;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进行选择、传播、渗透、创造的文化价值;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和生态伦理教育中的生态价值。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通过说明、解释、举例等方法手段,引导教育对象认识到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则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对象既要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更要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做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综上所述,教育对象求善向上的需要、教育对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正确认知是化解教育对象心理因素障碍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