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教学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8-02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独立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笔者根据当前口腔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提高口腔医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口腔医学生。这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规范的口腔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口腔医学的特点及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

1.1口腔医学的特点

1.1.1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现代口腔医学的技术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1.1.2独立性强。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性很强,除了颌面外科有些疾病需要团队协作之外,口腔科大部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相互配合和讨论的机会相对较少,人们常形容口腔医生是“个体户”。由于口腔诊疗工作独立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1.2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2.1病患对实习生缺乏信任,实习操作机会少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人们的维权意识、思想观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患者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往往不愿意或拒绝实习生对自己病程的检查和治疗。另外,由于患者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之间的矛盾处理非常棘手,为了减少医患纠纷,临床带教老师对于稍为复杂的治疗不敢交由学生承担,实习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操作。

1.2.2在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刚开始面对病人会比较胆怯,工作茫然,信心不足,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年龄在80后、90后,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主,语言表达带有时代特点,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容易出现交流障碍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1.2.3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偏低

在学习过程中,口腔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局部联系全身并综合社会心理等因素进行分析治疗的能力相对欠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仍有存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课题组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进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能力偏低,尤其是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普遍偏低[1]。

1.2.4考研和就业压力使实习质量下降

由于个别院校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毕业后就业压力加大,学生只能利用宝贵的毕业实习时间来复习考研究生或者奔波于联系工作单位之中,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一方面浪费了极佳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毕业母校的声誉。以至于出现了一提到国内某些学校的毕业生,就出现拒绝研究生录取或工作单位录用的现象发生。

1.2.5医德医风教育不足

医德医风在临床实习前的教育比较抽象,易于被忽略。在我国,多数院校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医德医风教育的不足。

2.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口腔医学因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其临床实习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不断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2.1严格教学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1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考试等重点教学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和评估监督。二是加强课程建设。组织全程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有基础、有影响、示范性强的课程,充分体现口腔医学与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凸现专业特色。

2.1.2严把两个出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学科,在口腔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实验技能培训和学生毕业临床实习作为抓手,严把这两个出口,狠抓学生质量管理。开展口腔临床技能综合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室模拟临床实际操作,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很快适应临床要求,而且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高度结合起来,悉心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临床考核体系,严格出科、入科考试,严把质量关。而且,根据口腔医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在假期,鼓励并安排本科三年级学生到各大医院的口腔科见习,增加学生对口腔临床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具有独立行医能力的高素质的口腔专业人才。

2.2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

2.2.1增添教学基础设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情况配备高标准、现代化国际水准的仿真头模教学实验室,现代化的口腔工艺教学实验室,力争建立现代化的教研室、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基础设施,提高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2.2.2全面搭建口腔医学系临床教学及专业培训基地的教学平台。为口腔医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适宜的门诊病员,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检查、诊断、操作训练机会,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计划的完成,是提高口腔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2]。因此,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医院应尽量为口腔医学生提供足够病员,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操作机会,确实保证学生能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2.3探索口腔教学进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大多数口腔卫生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范围,而口腔卫生服务费用相对较高。我们可以探索口腔教学进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社区开展口腔疾病诊治和预防的社区口腔医生,让社区居民能够享受价廉的口腔卫生服务,提高群众支付能力,为社区居民解决“看牙贵、看牙难”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同时,社区医疗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

2.3培养德才兼备的口腔医学人才

2.3.1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二十一世纪医学专门人才不仅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广泛的适应能力,竞争与创造的意识和本领,而且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3]。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实践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刚开始面对病人时往往比较胆怯,工作茫然,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医患交流、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调试能力。

2.3.2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创新是一个学科前进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学科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可通过老师带动学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项目中去,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把口腔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能从事口腔临床、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在当前口腔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口腔医学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和口腔预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及预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敏。具有特色的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讨,2004年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ept:4~10

[2]牛文辉,漆明、王珑。口腔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南方医学教育》,2008年第4期。sept:28

[3]储庆 陈美美 王勤涛。强化管理,提高口腔医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sept:229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2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5]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业认同;职业教育范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4-02

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口腔医学、工艺制作、色彩美学三方面的知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学生在学校主修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原理和主要步骤,实习阶段则在义齿制作公司接受工艺制作流程的强化训练,然后根据带教老师的安排、实习学生的自我意愿双向衡量标准来确定其专攻方向,学生通过接受专项内容的长期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中某一道工序的口腔技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与此同时,“医技分家”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口腔医生从业资格的审查越来越规范,医师和技师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义齿制作方面急需大批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中专、大专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普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然而,在湖北省2010年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等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低认同的状况,这说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升专业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应重视在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的概念,指出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存在的可能性。国内也有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如孔慧、张田、秦攀博等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妍、杨晶等对教师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为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这个广泛的群体,较少考虑到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得的结论缺乏专业针对性;或者将高等院校提供的专业教育与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分开,从教育层面分析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类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教育类别,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同作为我国教育类别的模块之一;其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医学范畴,但是其最高学历却只是大学专科,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阶段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专业特点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专业认同形成路径与机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现有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从高等教育层面挖掘专业认同形成的根源,为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切实依据。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让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以及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决策者和管理决策者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口腔技师和推动未来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体的满足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能够为口腔技师行业输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发展乃至这个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4

(1)课程改型。根据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对部分基础课程的类型进行调整。例如将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免疫和病原生物学,删减皮肤病学及儿科学等课程,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调整为临床疾病概要,压缩课时,并适当降低对口腔专业学生的考核要求,将节约的时间用于口腔专业课与选修课教学,增强口腔医学教育的针对性,累计共压缩基础课程120学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为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供了教学时间和空间。通过分化、新建、改型,适度减少了口腔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相应增加了口腔专业课程的教学,强化了必修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加强新知识教育,提高针对口腔专业新进展的教学比例。通过提供和介绍不同类别的教学参考书,提高教学内容中关于专业新进展的比例,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学习资料,以专题讲座及名师讲学等形式,介绍口腔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鼓励学生参加院校学术活动,拓展知识渠道。在口腔预防学中增加口腔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拓宽口腔预防学的知识面,强化疾病预防观念,举办多种临床知识讲座,如老年口腔病学、牙科法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系统、口腔医疗和保健的法律问题、口腔医学中计算机的应用等,为学生提供接触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机会,为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实现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保持教学内容的“精”与“新”,举办如口腔种植学等各类讲座,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前沿和动态。(3)推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推行,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择业的需求,而且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口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另外,在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既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踏实能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开设拓展性自选课,重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大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比例,我们把实验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内容与临床医疗活动紧密结合,设置了4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①基本技能训练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训练雕刻蜡牙(30课时),第三学期开设义齿修复技术(78课时)、牙髓牙体的治疗技术(30课时)、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技术(40课时),第四学期开设口腔正畸学的基本诊断分析及治疗技术(32课时)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加大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动手能力差的现状。②口腔综合门诊环节。在口腔专业学生进行临床课教学和专业生产实习期间,尝试开展口腔综合门诊训练,使学生接触口腔各专科疾病,树立对口腔疾病的整体治疗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③临床模拟实验环节。由教师提出模拟标准临床病例,并指导学生分组独立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方案,经过课堂讨论和指导教师审定后由实验小组付诸实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教师组织实验报告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体会。④临床实习环节。加强口腔综合门诊实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加强临床见习,促进学生临床知识和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实习效果;调整口腔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增加口腔综合门诊和口腔预防科的实习时间。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的专科培养模式,让学生进校后的第二年即接触临床岗位,以加强理论与临床的双向渗透。开设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与预试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适应口腔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经过3年的实践,形成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渗透”、“新技术渗透”、“新知识渗透”、“外语渗透”4个渗透。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改革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推广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程等,加速建立系统的口腔医学网络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逼真、形象、具有可重复性,以提高教学效率。(4)改革考试方法。从传统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及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在选择考核的方式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我们建立了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5)推行“院系合一”。“院系合一”的推行又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系主任兼任附属医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兼科主任,确立了“院系合一”的管理机制。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师资兼有教师和医师双重身份,承担教学任务,并参与附属医院的医疗等工作。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所相融合,学生在学校与医院文化的双重熏陶下,他们的意志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新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了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特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有利于建立弹性的学习制度,一是选择主体的多样性,二是选择内容的多样性。推行学分制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口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

4改革的实施效果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口腔全科; 综合门诊; 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85

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以4年课堂和实验教学,1年的临床实习教学为主。1年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去医学院的附属专业口腔医院进行分科实习。在此期间,学生主要对口腔医学的内科、外科、修复、正畸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从而对口腔的临床操作获得一个学习和掌握。但由于专业口腔医院的学科分类非常细,患有不同口腔疾患的患者往往在不同科室内完成治疗,学生在一个科室里面只能获得本科室的学习内容,内容专一而局限,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对患者疾病治疗进行整体方案制定的训练。

省属院校培养出的口腔本科毕业生,如果不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更可能成为一名基层口腔综合科医生,或者选择口腔诊所开业。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按照科学研究的模版进行培养,需要在学生本科临床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独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的能力。

四川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对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笔者所在学校本科毕业生半数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另有半数学生会进入基层医院成为业务骨干或者考虑开业。这些基层医院基本是未进行口腔分科的,同时由于基层口腔专业人才缺乏,学生毕业后就会直接参与到临床一线上去。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对学生进行口腔全科医生的严格训练,必然会减少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家专业分科的三甲口腔医院,而医院成立的城北门诊是专业分科不强的口腔综合门诊。为了促进口腔全科医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医院以此口腔综合门诊为口腔全科医生教学基地,进行医师培训的新尝试。

1 充分发挥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优势

利用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特点,对有志于进行口腔全科从业或者是开业的口腔医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口腔综合门诊内不设细的专业分科,患者往往会在一位医生处完成所有的治疗内容。这需要从业的医生具备较强口腔综合知识,同时也需要医生进行各学科间的综合学习。如主诉牙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或者是患牙拔除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可能还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等。综合门诊的带教医师需要兼顾口腔医学各个学科专业,指导实习生改变单病单治的思维方式。将患者的疾病和整个牙颌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制定治疗计划时从全局出发,综合应用牙体、牙周、口外、修复、正畸等相关知识,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口腔综合门诊的特点,训练口腔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口腔科全科医生[1]。

2 组织口腔综合学科小讲课教学,加强学习的系统性

口腔综合门诊内分科相对不明确,但临床医疗教师一般又有自身的专业方向(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城北门诊为例,有牙体牙髓、牙周、黏膜、修复、颌面外科、正畸等各学科抽调的医师进行临床和带教。因此门诊每周有医师组织实习学生就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学习,每月安排医师进行本专业的小讲课,对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系统讲解及其多学科联合治疗讲解;同时也将口腔各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介绍给口腔医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口腔全科医师。同时,医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口腔综合门诊开业和管理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卫生系统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毕业后开业提供支持[2]。

3 运用病案为中心“PBL”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口腔综合科的实习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带教医师为主导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全面地分析疾病的起因和演变。同时强调口腔系统全局和口腔全科的特点,周全地制定检查治疗计划,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前来有“镶牙”需要的患者,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如何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在把握卫生治疗原则的条件下,根据患者的时间、费用、功能美观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改变医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无所适从状态,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其更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3-4]。

4 健全全科病例分析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操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标准,逐步建立起临床基本技能和实习工作成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新模式。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内容的选择是以口腔全科医学生在实习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为考核重点。操作过程的评估采用教师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出科前2周随机接诊新患者,完成考核范围内的接诊、检查、治疗方案制定、简单操作、病例书写等内容,由教师以学生在接诊期间的表现打分。实习工作成绩考核是在保证临床患者服务质量的同时,按照实纲要求分别制定在综合门诊实习期间口外、口内、修复科相关病种治疗工作量的考核标准,通过统计实习生在综合门诊完成的工作量,获得其工作成绩得分,最终的出科考核总成绩由临床基本技能和工作成绩考核综合评定[5-7]。

5 鼓励学生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

临床医疗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前提,医学科学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医教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口腔全科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在科研指导老师的安排下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对毕业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们意识到口腔医学的科研过程不仅仅是对医疗实践的简单描述和总结,而且是对医疗本质、医疗规律的理论性提升,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医教研促进作用[8-10]。

成立口腔综合门诊以来,实习学生通过对口腔全科的接触和学习,掌握了全科医疗的治疗模式,踏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基层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广大基层需要大量受过专业全科口腔医疗培训的口腔医生,在口腔综合门诊进行实习的方法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5年制口腔本科的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医学实践和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大部分学生的流向是二级和二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牙科诊所等,其承担的工作是以临床治疗为主,口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口腔全科诊疗工作[11-12]。如果仅仅采用口腔综合医院分科实习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将口腔医学看成是各个亚科的简单相加,使学生在工作后的医疗过程中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医学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在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分科实习基础上,以医院的综合门诊为实习基地,打破口腔分科的壁垒,使学生对口腔疾病有一个动态、系统、全面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2]李菁,杨瑛,潘丽恩,等.探索口腔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口腔全科医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85-387.

[3]张军.如何提高口腔医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48-149.

[4]吴云,王松灵.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8):35-37.

[5]蔡琴,夏金星,卓建,等.综合医院口腔全科医师培养的教学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95-97.

[6]张洁,李崴,黄建涛,等.浅谈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实习带教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27-429.

[7]麻尔光.循证医学理念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46.

[8]文才,孙旭,黄冉冉,等.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对种植外提升术影响的影像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4,35(19):3077-3080.

[9]文才,廖健,翟浚江,等.种植义齿植入对患者口腔卫生的改变及对余牙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8):1249-1251.

[10]文才,张昊,蔡炜,等.加聚型硅橡胶印模在桩核冠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43(6):893-894.

[11]李忠.浅谈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0-61.

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口腔医学 就业能力建设 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考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日趋增多,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规模下从业人员逐渐饱和,使医学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专业性更强,就业范围更窄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一、近年来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问题

从以上三表数据得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供求结构性矛盾上:毕业生过于集中在东部城市、沿海城市和市及市级以上单位,广大中西部省份城市、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却无人愿意问津。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者有业不愿低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下强,感叹招不到满意,甚至招不到毕业生。

由上表得出,口腔专业学生每年去江浙地区工作的占到毕业生总数的四到五分之一,一方面由于较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经过一或两年的时间有近30%的学生离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有:1、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在工作单位无法自如应用;2、自主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江浙地区医院带教老师指导不多,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就突出的表现出来;3、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不足。初到陌生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及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上均出现困难。

综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1、供求关系矛盾,反映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较为陈旧保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因此改善大学生就业思想,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二、工作对策

(一)以就业能力建设为抓手促就业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参照就业能力构成两大基础研究理论ASID定义的 l 6项技能和SCANS定义的36项能力,经筛选比对提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7个核心内容:1、规划能力;2、学习能力;3、实践能力;4、适应能力;5、沟通交流能力;6、职业道德能力;7、应聘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七种能力的培养,使口腔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市场。

从图2得出,08届到12届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口腔专业工作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口腔专业毕业生专业思想稳定。08届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和从事口腔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比例60.1%。09届比例是100%,10届比例是98.2%,11届比例是98.3%,12届比例是96.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对就业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经验,并吸取了先进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仿头模型为手段,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更接近临床实际,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团队。工作团队由专业职规划人员和有口腔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兼职人组成,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和执行力,注重个性化和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跟踪服务指导,使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生活之中。

2、重视实践技能培训的学习与培训。打破学科体系,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及各专业课间的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技术、新进展,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使其根据个人爱好和专业特点来选修课程。举办具有特色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善表二中所述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3、尽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口腔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开展社会活动,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了解口腔科日常工作,以增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寒暑假实践活动,安排口腔常见疾病的社区调查活动及早期见习使学生先对相关疾病有初步认识,这样再学习起来就会更有认同感、更形象生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

4、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与口腔专业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知识的学习。社区口腔医疗是未来口腔医疗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口腔教育者除了讲解口腔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教育学生掌握社区口腔医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利于今后开展相关疾病的社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5、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解该疾病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些预防和处理措施 ,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如何掌握患者心理,与患者交谈的语态,交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给患者亲切感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着力进行亲善、友善、首善的教育。

6、加强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积极的职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毕业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通过心理咨询、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求职心理,让毕业生正确面对挫折、懂得自我心理调试、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开展形式多样的求职课程等。使学生求职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的选择。

(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指导为路径促进学生学习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口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终究会走上与口腔专业相关的岗位,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必然的要求,因此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图3看到,从08届到12届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数及比例普遍偏低,从08届学生的40人,通过率67%,09届学生的32人,通过率52%,10届的37人,通过率60%,到11届的23人,通过率38%。说明我们的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并不强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资格考试有自身特点。将口腔医学教育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可以极大的促进其就业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就业。

1、加强医学生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培养。

完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除发挥传统知识传授的优势外,如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和学习能力等,重点要加大对过去一度重视不够的隐性知识的传授,如加大沟通交流能力和应聘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开设人文知识课程,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表现认知度;设计开展相应的能力培训实践活动,举办模拟工作情境活动专项训练,开发能力,增加实践积累,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密切关注本专业最新进展,将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融入到教学中去,注重各分支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其分析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3、改进教学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要结合口腔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和形式,既有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核,也有对学生判断处理问题等综合素质的考试,不拘泥于笔试的形式,也可开展相关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

其次,完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情况、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等也给予综合评价,实现教考分离。

再次,加强学生毕业前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以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客观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适应时展的要求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大学生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做好方向标,立下指南针,促进学生的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程辉,张志兴.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安排的改革思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

[2]孙大麟,邱蔚六,郭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五年制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