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一、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职业院校人事管理的最重要对象,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从职业院校目前的管理情况来看,职业院校普遍缺乏竞争机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仅在于提高授课水平,不仅对学校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亦无心于学校的科研活动,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校竞争力的减弱,降低了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加之职业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大多着眼于在校教师的行为管理,忽视了教师团队的优化,导致学校的人才补给不及时,学校教师岗位缺乏新血液的注入,使得学校始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在教师岗位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引入先进教学人才,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

2.职业院校管理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岗位人事管理是职业院校人事管理的又一重要工作对象,而管理岗位分工模糊、组织架构不完善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依照“分工原则”对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进行划分,继而实现责任制管理。但是从目前职业院校发展实际来看,许多院校为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将具体工作不断细化,甚至出现了多部门从多角度同时接入一项工作的现象,反而降低了学校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由于学校各部门机械遵从自身管辖范围完成任务,即便人事管理部门极力细化学校工作内容,但仍难免出现“灰色地带”,形成管理空白,而这类工作的开展需要人事办公室进行临时安排与协调,增强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阻碍。

二、职业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法

1.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依据资历的不同,可分为助教职称、讲师职称、副教授职称以及教授职称四个等级。以上四类人才占有量以及高等人才所占比例是评价职业院校综合教学能力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人事管理部分应时刻注意学校四类人才的比例与数量,当教师人数无法满足学校扩展要求或人才比例失衡时,应及时应用外界招聘方式来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师管理当中引进竞争机制,刺激教师再学习和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具体而言,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人事管理部门应辅助学校改善现有科研环境,同时根据教师的研究类型增加学校科研项目数量,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投身到学术研究当中去,达到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目的。其次,人事管理部门应当实时掌控学校教师资源情况,对其数量及质量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校的实际及时通过招聘等手段补充人才,为教学发展提供全新的血液。最后,人事管理部门应完善学校内部晋升渠道和教师再学习机会,鼓励在校教师通过提升自身能力达到事业目标,全面提高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配合完善的考核制度在教师中营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刺激教师不断改进自身不足,继而不断优化学校师资资源。

2.职业院校管理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院校管理岗位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其中的“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两极分化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盲目细化工作,导致了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应逐渐整合学校资源和类似部门,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简化部门配置。除此之外,人事管理部门还应放宽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尽量减少“无人管理”的灰色地带,同时设置人事监管和调节部门,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并对其进行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管理岗位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是否做到了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制订,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制订,是职业院校顺利完成规模扩张、赢得社会好评以及达成办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职业院校应适时关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不断改进其工作方法,优化业务流程,让人事管理工作切实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对职业院校实际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优化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相信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晓婷.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物联网技术

1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1企业物流的外部环境不理想

因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物流的一大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我国物流基础条件与技术尚有待进一步发展提升,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大。基础设施规模有限,若是以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来计算运输网络密度,我国排在美国、德国、印度与巴西等国家之后。2)现代化的货物集散与储运设备匮乏,可以进行大型综合货运的物流基地的构建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物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因为运输手段的差异化所设定的标准也存在不同,从而使各种物流与要素之间很难实现有机结合。3)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在过渡时期,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待进一步商榷细化,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知,不少工业企业在需要原材料时很多是企业自己想办法运输,有的则是供应商负责,这两种占比较高,交给第三方运输的少之又少;产品完成后的销售环节基本上也是企业自行安排或企业与第三方合作完成,第三方独立完成的运输占比较少,仅为16.1%。商业企业里,大部分物流都是企业自行承担,占比约为8成左右,而供货方负责物流的情况下占比不到2成。

1.2企业物流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来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高管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通常比较重视产品发运环节的运输成本,没有更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更多关注的是物流与销售、生产部门的被动服务关系,没有突出物流管理的作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一般是上级制定并下达年度计划,企业再将相关目标分解细化,分步骤执行年度计划,并将其分别下达给各相关部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与责任人。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企业虽有物流管理部门,但部门职能单一,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未以物流管理的视角来优化改进相应的管理机制,相应规章制度不健全。观察了解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分子公司多是没有整体的物流规章制度,多是各自为政,物流管理并未形成完整、系统化的统一机制,物流管理的真正效用也就被淹没了.

1.3企业内部库存大、周转慢,物流成本高

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之间关系密切,任务饱满与不饱满时所处的生产经营状态相差悬殊,处在前者的情况下,企业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原材料的购入、产品部件的倒运、产品的发运等与物流相关的活动十分频繁;反之处于后者时,企业又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各种物流活动也随之减少。而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制造周期比较长、制造使用的原材料比较特殊,生产组织往往是以年度为指引,在岁末年初就开始准备各种物资,如果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形势发生逆转,此时,物流上若再不能有效地把控,就出现原材料、产品大量沉积的状态。不少企业的物流信息资料出自多个环节,由于不同环节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造成在进行核算时无法得到精准的数据。目前,一般物流成本在计算时直接会以不同形式分摊到其他支出里,这样企业对物流成本很难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知,控制物流成本则更无从提及,从而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难于控制。

2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途径及建议

2.1加强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统一管理

1)统一生产组织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企业的生产组织者都知道如何去统一进行生产,但往往会忽略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过程管理。如江钻公司的石油钻头生产制造中,三牙轮钻头和金刚石PDC钻头分别是由潜江制造厂和武汉制造厂,两个不同地域的分厂进行生产,均由各分厂独立工作来完成的。但是,当新产品混合钻头出现后,就需要由两个分厂合作完成。起初,由于两个分厂隶属于不同的成本中心,加之相隔距离较远,生产节奏不同,任务指标核算不明确,造成产品交付不及时,时常引起市场投诉;通过江钻公司生产运行部统一管理,明确任务指标核算主体,负责协调生产,加强各环节的管控,如半成品的生产、运输、产品的总装及发运等,使混合钻头的产品交付及时率大幅提高。2)设计合理的企业标准。由于石油机械使用环境比较复杂,往往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苛刻,这也使得对原材料质量把控的十分严格,形成一套企业自有的标准,这样经常因原材料入厂检验不合格,造成原材料退货影响生产,或为满足生产加大原材料采购批量,其物流成本支出不同于一般企业。如何改进企业标准,如何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适用的标准,降低物流及制造成本,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3)从物流管理的视角,对生产、转运、发运等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难点,组成对应的项目小组开展研究,提升物流质量与效率。

2.2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物流模式

1)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准备、制造过程、市场销售、产品运输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串联起来,从企业接受订单开始,让各生产制造单元、各部门及各成员之间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与自身有关的物流信息,按照信息要求严格执行,并将完成情况上传平台,便于监督考核。2)设计科学合理的物流模式,根据产品处于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物流模式,可主要分为生产准备阶段、产品制造阶段、产品发运阶段等三块,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分阶段推进物流管理。这样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才有可能使物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2.3运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

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一种全新尝试,可以先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入手,物联网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监控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被应用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活动中的监控工作,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为:物流机械设备的保管、维护管理、运行状况以及设备的进出场时间等,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具体方法为在相关部位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摄像头等,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对物流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2)智能分析功能。以监控功能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为物流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3)安全处置。在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4加强供应物流改造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活动的最初阶段为企业供应物流,供应物流包括采购活动以及职能活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在企业物流系统中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其中采购活动指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物流活动,而职能活动指的是对物料的信息管理、运输、仓储、装卸、运输以及流通加工等。因为非法人实体与法人实体同时存在于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内部,导致了物资采购权较为分散,相应的管理也较差,企业单位的大部分设备以及物资的采购多数情况下是向生产厂家直接购买,或者采用招议标采购以及供应商的方法。最近几年,为了提升对物资管理的力度,多数企业都调整采购策略,原材料由企业统一采购,搭建了职能单一的“物资采购中心”,汇总各个子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对应进行购买,这样所有子公司的物料所需集中起来,只需要委派相关的采购人员去购置就可以,其他分公司的人员就不需要采买人员经手,在有效控制成本支出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入厂阶段的物流交给供应商来完成。

2.5提高物流承包商的服务水平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物流,大多是采取外包的形式,外包给外部物流企业。物流承包商的生存以及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一站式”,综合物流业务实质上是将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其中包括海陆空运输方式,以及多种物流功能的一体化,能否提供增值业务及业务创新。企业做好产品的物流,如何帮助和引导物流承包商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开展物流服务业务,一是要加强与物流承包商的信息交流,建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强化对物流承包商的管控;二是要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本着双方共赢的理念,设计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使企业物流成本不断趋于合理,同时,也让物流承包商有一定预期目标利润。这样物流承包商才有可能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水平。

3结语

目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虽然在物流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概念,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普遍还停留在产品发运这一简单的运输环节上,或者是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部件转运、产品发运、产品使用信息反馈等环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没有用物流管理方式将各环节贯穿,没有形成统一物流管理理念。要想使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应该提高对物流管理理念宣贯,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逐步开展物流管理模式的应用。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企业高管以及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云,张岚,张沛玲.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思考[J].物流科技,2013,36(3):40-42.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3

本组118例患者,男77例,女41例,年龄17~62岁。其中17~28岁31例,29~45岁57例,46~62岁30例,夫妻同患ll对。118例均有不洁性生活史,合并淋病8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滴虫性阴道炎6例,孕妇4例,本组病程12天~14个月,平均70天。

治疗方法采用LK植物液(克疣)涂于疣体表面或湿敷,2~3次/d3~5天为1个疗程,停药3~4天进行第2个疗程。如尖锐湿疣长在冠状沟、包皮内侧或阴苇部位,可用小纱布两层蘸本液敷于患部,每次湿敷10~20分钟;阴道口、阴道壁或了宫颈处疣体,亦可用湿敖的方法或棉棒涂药于患处:如发生于尿道口内可滴本品于疣体表面。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用药1~2个疗程疣体全部消失,停药后1个月无复发。②显效:连续用药2个疗程疣体消退,停药2~4周,有复发者。③有效:疣体明显缩小变平,根部残留而明显高出正常组织,炎症明显消退。④无效:连续用药2个疗程,疣体无变化,且有发腱。

结果

治愈115例(97.5%),有效3例(均为疣体较人,用药2个疗程疣体仍未完全消失,手术切除而愈)。治愈的115例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63例(54.8%),用药2个疗程治愈52例(45.2%)。其中1例用药1个疗程后疣体全部脱落,于25天后复发,再次使用本品2个疗程治愈。随访1年79例无复发。

讨论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模式

前言

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都把专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点,促进了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开创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图书馆是传统大学重要的教学科研后盾,对于职业院校在教学侧重上往往更注重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而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存在的必须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图书馆作为塑造人文精神,培养人格的重要的基地应该在职业院校引起重视。同时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和理念是需要经过思考和深入研究的。

一、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现代化的成熟的职业院校的图书馆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内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图书馆管理机制需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必不可少。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图书馆藏书管理属于档案管理,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图书馆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图书馆巨大的档案变动、更新、调取和维护工作确实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现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管理,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档案管理工作者更应该负起重要责任,告知调取和变动档案的人员相关规定,敬告擅自调取或是删改档案的严重后果和所应负起的法律责任,做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重视档案交接工作。加强档案交接工作的规范性,增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改善档案交接工作的实效性,在当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增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服务也要完善,要发展,要创新,增强创新意识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一环。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尝试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5倍到15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参考文献

[1]袁志秀.论读者导向型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5(02).

[2]张绍艳.图书馆管理新观念、新做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04)

[3]袁志秀.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读者导向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5(10).

[4]张立军.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6).

[5]钟秀枫.浅析中职卫校图书馆读者借阅管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账务处理 策略

企业改制通常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进行业务、资产、人员等的重组,进行评估增减值和会计差错、会计政策估计变更等问题的账务处理。现结合某勘察设计单位的改制实例,探讨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账务和涉及所得税事项的会计处理。

1. 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

首先是对审计中发现的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在改制企业中,注册会计师的调整建议既包括实质性调整,也包括模拟性调整,但企业对旧账实施的调整仅限于实质性调整。实质性调整主要是会计差错调整。由于会计差错的调整时间与会计差错发生期间不一致,企业在调整会计差错的过程中,不能将审计人员建议的会计差错调整分录直接登入企业的账簿,应该分析会计差错对调账日的影响。会计差错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已发生的企业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或相关准则形成的错误,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调整,但在计算所得税时应根据税法的规定分期(年)计算,与税务部门沟通后对以前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修正,调整以前年度所得税费用或可弥补亏损数;第二种是根据改制要求为严格划分改制基准日前后收支进行的调整,如预提房租、水电费以及将期后发生的应归属基准日前的收支调整入账等,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一贯性的原则不必进行专门的账务调整,在收入支出实际发生时进行账务处理(不可跨年度),所得税按所属会计年度一并计算。以下是某勘察设计院对改制审计中发现的部分会计差错进行的账务处理:

第一、调整在建工程中属于费用性质的项目和在专项应付款中课题拨款收入项目。在历年会计核算上,该单位在接受上级单位委托技术课题研究时,收到课题研究拨款时,挂专项应付款---课题研究科目,发生课题研究费用时,在在建工程中按课题项目明细列支费用,未进入当期损益,当课题验收结项时,形成无形资产的结转入无形资产科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对冲后余额结转入当期损益。审计认为,应全额调整入损益,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在建工程中属于费用性质的项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研究费用 242,792.4

贷:在建工程——课题项目明细——242,792.4

将与收益相关的专项应付款计为收入:

借:专项应付款——课题项目明细788,828.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课题拨款

——788,828.85

第二、对已经无法收回的款项确认为坏账损失。经审计确认,该企业有两笔应收账款和一笔其他应收款无法收回,全额确认为坏账损失。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390,148.48

坏账准备——310,593.93

贷:应收账款——A公司——500,000

B公司——100,000

其他应收款——某班组——100,742.41

第三、调整应确认的收入。经审计确认,该企业补确认两笔收入,合计594,553元。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客户明细——594,55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594,553

第四、调整应确认的成本。经审计确认,该企业补确认25笔项目分包成本,合计10,032,632.24元。由于行业特点,主合同与分包合同很难作到一一对应确认收入与成本,项目在同期收入与支出不很配比,导致部分项目分包成本确认滞后。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补确认主营业务成本——10,032,632.24

贷:应付账款——客户明细——10,032,632.24

第五、冲减重复入账的收入。经审计确认,该企业重复确认3笔项目收入,合计104,500元。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冲减重复入账的收入——104,500

贷:应收账款——客户明细——104,500

第六、调整流转税金及附加。调增收入1,278,881.85元,调增分包成本10,032,632.24元,按税法规定,分包支出可抵减流转税,营业税按5%计征,依此计算调整流转税金及附加。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及附加——可抵减营业税金及附加——490,210.0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税金及附加——490,210.03

第七、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贷相抵后的余额转入年初未分配利润。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8,896,481.2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896,481.24

2. 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由于企业账面资产按历史成本记录,而评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折现法等方法,因此评估结果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不可避免要产生差异,即评估增值和减值。现行的规范企业评估调账的法规主要有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会计问题解答》(财会字[1998]16号)、《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财会字[1998]66号)、《财政部关于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函字[1999]2号)。评估调账是指对调账日重组范围内的资产按照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调整。由于评估基准日到调账日一般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导致资产形态和数量发生变化,所以调账时需分析评估基准日与调账日资产形态和数量的差异。该勘察设计单位资产评估结果显示,资产增值7508.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主要是房产)增值7507.03万元,无形资产增值0.32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值0.82万元。企业会计调整分录如下:

对固定资产增值的会计调整。按评估确认结果调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后,若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大于原账面净资产,应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若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小于原账面净资产,应按顺序冲减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房产明细等——60,070,000.03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5,0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转入(资产评估增值)——56,302,500.02

递延所得税负债——18,767,500.01

对无形资产增值的会计调整。

借: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明细等——3,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转入(资产评估增值)——2,400

递延所得税负债——800

对长期股权投资增值的会计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客户明细(股权投资差额)——8,200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资产评估增值)——6,150

递延所得税负债——2,050

3. 职工安置费用的账务处理。

职工安置费用通常包括在职职工经济补偿金、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实际发生前可挂专项应付款。但要要注意进行个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核算,根据国税发[1999]178号文《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收入、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应作为计税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考虑到个人取得的计税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个人取得的计税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该勘察设计单位的会计处理如下:

实际发生前的会计处理。根据主管国资委批复结果挂往来账。

借:其他应收款——原股东(职工安置费用)——47,000,000

贷:专项应付款——职工经济补偿金——29,470,000

离退休人员费用——17,530,000

收到原股东拨付职工安置费用并发放经济补偿金时.

借:银行存款——47000,000

贷:其他应收款——原股东(职工安置费用)——47,000,000

借: 专项应付款——职工经济补偿金——29,47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2,947,000

银行存款——26,513,000

4. 剥离资产的会计处理。

剥离资产主要是指根据改制要求将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等部分资产予以剥离的资产,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剥离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零,对应减少净资产,不涉及所得税问题。该勘察设计单位本次改制中,有一栋房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值16.69万元,帐面净值2.25万元)因产权有争议不明晰,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剥离出来未纳入改制资产,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累计折旧——某房产——144,400

未分配利润——剥离资产净值——22,500

贷:固定资产——某房产——166,900

5. 继续经营期间相关问题的账务处理。

继续经营期是指从评估基准日到新公司设立日(领取新营业执照)这段经营期。改制过程中股东对这段时间的经营成果一般会有一个协议,有的企业由新老股东共享,有的由老股东享有,不同的继续经营期利润处理方案对账务处理也有不同的影响。对这段时间经营成果的处理应在旧账中进行:如果股东协议中规定这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由老股东享有,则企业应作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如果股东协议中规定这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由新老股东共享,则企业无须作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继续经营期间有一个特殊的问题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评估调账时,我们是将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和减值按照固定资产的明细表记入账簿中,调账后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调账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评估增减值的和。由于实物资产出资是按评估值计价的,而评估基准日到设立日之间的继续经营期间固定资产要发生折旧,所发生的折旧费用改制企业是按照原账面原价计提而不是按照评估确认价值计提的。在继续经营期间原企业经营成果由老股东享有的情况下,如固定资产评估出现增值,由于评估增值部分在继续经营期间没有计提折旧,继续经营期间经营成果的计算没有考虑评估增值对折旧费用的影响,实施利润分配后,会出现实物出资不到位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增值部分所影响的折旧应由老股东补足。这种补足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如果原利润分配未实际支付,可减记应付原股东的利润。二是以现金补足。同时补计提固定资产增值部分折旧。

由于企业改制是我国特有的事项,政出多门,各个管理机构均有自己的规定,且改制工作执行时期长,期间会计政策、税务政策、劳动等政策也有变化,前几年改制的会计处理与后几年改制的会计处理都有所不同,由此造成会计处理的困难。本文结合改制实例作些探讨,以求教各位贤能。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评估的有关会计处理》,作者,曾晓玲,《财会通讯》2001年01期.

物业管理有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障;人事档案;对策探究

0引言

基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在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全体公民安居乐业所担当的重要社会角色,文章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当中,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不到位,引发了太多的纠纷,从而导致上访、投诉案件的增多,给我国新常态下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为此,笔者就此展开论述。

1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改制导致职工档案的管理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否理顺则成了重点和难点,有些改制企业在工作中忽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移交操作过于简单,如:有的改制企业把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和社会医疗保险费以及人员名单交给社保部门就算完成改制任务,而遗留问题及改制时因该完善的工作往往用一句简单的“企业已改制,档案已托管到社保”加以推诿。由于改制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移交管理不到位,继而出现这样的现象:改制破产后企业职工人事档案有的移交社保部门、有的移交主管部门、有的仍堆放在企业,有的干脆放在个人口袋里。然而档案毕竟是个人的历史资料,往往在关键时候体现它的作用。当有政策出台可享受优惠而需要开证明时,问题就来了。档案放在社保的,还可从社保开具房改货币化补贴证明、出国经济收人证明、购房经济收入证明、购房贷款证明等。但是对子女教育、工龄认定、办理遗属供养生活费等证明,由于社保部门本身毕竟没有档案管理这项职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化到家,所以很多时候这样的证明社保部门无法开具,给个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影响。可以说,由于改制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移交管理的不到位,给档案所有人、社保部门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而且给原本就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社保机构带来额外的负担。

1.2特殊工种记录不完善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特殊工种审批统一由各级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企业上报材料对从事特殊工种名称、从事时间、公示结果、企业上报备案材料及本人档案记载等情况进行核对,并严格把好审核、审批关,对没有原始档案或原始档案没有记载特殊工种经历的,不得作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依据。根据以上政策,劳动障保部门审定特殊工种的重点也是唯一依据,是国家和各省所定的特殊工种目录中从事某项工种记载的原始记录,因此,对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审批,档案管理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保护在特殊岗位上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能遏制企业违规办理职工提前退休、审批把关不严、审批条件掌握不一,甚至违反规定审批的不良现象。综上,原始档案的管理成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规范职工退休审批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力保证。目前由于改制企业或某些历史原因,许多档案遗失或档案记录不全。有的企业虽有档案,也有记录,但职工工作岗位转换后,不及时记入档案,很难保证档案真实性与合法性;有的档案记录不全,工资单上反映特殊工种的补贴,不能证明职工自己从事的特殊工种职业岗位时间。所以说,改制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缺位,将给特殊工种的认定带来巨大的困难。

1.3合同制职工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企业人事制度建立,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行人员聘任制度的必然途径。实行聘用制后,双方可以协商约定聘用时间,打破了以前以岗位定终身的用人制度,用工形式日趋灵活,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但目前有些企业对合同制职工的档案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无劳动合同,对续聘、解聘、岗位调整、职务升迁、工资待遇、奖惩尚无据可寻,致使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矛盾冲突常有发生。企业随意解除合同,损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往往因职工与单位没有一份完整的用工记录,没有劳动合同,给劳动争议仲裁带来麻烦,更是影响到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公正性。

2对策与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的共识

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进程相比,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表现在:社保信息提供不准确、不及时;改制单位职工档案不完整;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差距等。这一方面影响了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提高各单位及企业人事干部对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尤为关键。只有从基础抓起,保证各企业所提供档案的准确性、及时性,才能保证在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及开展劳动争议仲裁等各项工作时的准确、公正,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2明确目标任务、以突出工作重点为前提

一是加快社区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托管社保人员在档案进入社保后,由于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单位对职工推向社会就不再履行管理手续,而社保在收到“两费”后,就只停留在“两费”管理,而忽视了人员的其它管理,造成职工需要档案时,无处可查,给职工本人和社保工作造成了许多麻烦。社区建立档案信息平台后,实现社区与社保计算机信息联网,社保部门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信息,及时了解职工的生存状况、健康状况、工作变动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过及时地归档,建立完整的个人信息数据库,为提供全面、准确的档案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特殊工种档案的管理。涉及有特殊工种的用人企业应加强特殊工种管理档案,将本企业职工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从事特殊工种起止时间及变换工种(工作)岗位等情况做出完整人事档案记录,将单位从事特殊工种职工花名册报当地劳动保险部门登记备案或建立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确保劳动保障部门对所辖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的职工进行年度检查审核。对职工符合提前退休条件,在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时,劳动部门根据每年年检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起止时间及累计从事特殊工种年限进行审核,以此为据进行公告,在无异议情况下,方可办理提前退休审批,以便杜绝过程中的人情“风”、钻空子等不公正的现象。三是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企业的严格管理和重视。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劳动法》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规范合法的劳动合同,并建立用工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各种争议案件有据可依,切实维护劳动关系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仲裁实践表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关键是事实清楚,材料准确,档案完整。而这些都离不开档案管理部门所做的基础工作,所以说档案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仲裁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

2.3努力完善工作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由熟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规范社保人事档案管理。企业人事档案收集手段要不断改善,社保部门要尽早介入。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并利用现代先进管理手段,建立计算机信息平台,加强现有企业档案室的管理。加强企业人事工作人员培训交流工作,让他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档案理念。只有做到企业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和完善,才能实现社保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人事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正成为我国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劳动纠纷、认定工龄、提前退休审批、养老保险金认领等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应积极探索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文丽.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9)

2贡小玲.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为社会保障提供服务[J].探索与创新,2011(2)

3赵亚敏.基于开放和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