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1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现状;方法

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和祖国的希望,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乃至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有责任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发展负责,也是为国家的发展负责。作为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教师来说,更应该首先担任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一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高校是承载大学生梦想,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很多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以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没有走进社会,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因此这些因素很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意义深远,因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多元化因素的碰撞和冲击之下,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面对和解决,势必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笔者总结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网络信息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度不高。

(一)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得不承认新时期的大学生受到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仿佛这种压力不是要毕业的大学生才有,就连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而言也意识到了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同时当今大学生自尊心极强,自我意识也高,部分大学生初到大学,离开父母还表现出生活独立性差等问题,总之新时期大学生情况的复杂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二)网络信息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的网络信息时代快速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身体以及心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度不高。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书面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大学生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质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落实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而目前的高校教育显然没有做到兼顾实际这一点,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表现不相统一的情况。

三、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多方面下手,笔者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三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一)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因此要注意营造这一文化氛围。大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校园内,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思想政治的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故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极为必要的。

(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积极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带给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辅导员要彻底摒弃,改而与学生进行想法交流,针对具体问题相互交换看法,进一步展开探讨,以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三)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的灌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引入新颖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加强其对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光姝瑜.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

[2]姜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3]张智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2

关键词: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平台也变得越来越多。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也不可避免的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新时期,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微信这种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起着主导性与决定性作用。微信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对教育主体带来的挑战集中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主体素质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除了基本的政治理论方面的素养,还要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对新媒体挑战的能力、必要的心理素质等,此外,针对新形势,还要有一些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技能,对微信功能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是对教育主体地位的挑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是教育的“中心存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微信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快,教育主体从原来的中心位置变成跟客体平等的参与人员,要认识到这种转变,才能更好的应对微信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就是大学生群体。微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表现在:由于微信上充斥着各种观点,信息的开放度很高,大学生群体通过手机能够方便、快捷的浏览到这些信息,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的范围也非常广,这些都是其他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够从微信社交软件中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接触不同的文化理念,甚至躺在床上就能收到多方消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负面、阴暗的信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大学生,让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怀疑。此外,由于手机微信的身份验证方面的功能限制,导致一些学生的账号被盗之后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其信息,这些都对那些安全防范教育不强的学生群体带来了挑战。

2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以微信为载体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面对微信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微信为载体,把微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转化为机遇,加大对学生的科学疏导力度,利用微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机,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微信圈,定时跟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信息,运用微信为学生服务。班级辅导员可以跟思想政治老师一起完善微信平台建设,运用微信圈跟学生沟通,把校园新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实现主流意识跟微信平台的对接。通过利用微信平台,充分开拓思想文化资源,在微信中为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用微信平台进行“微访谈”以及“微咨询”大学生群体可以针对网络中以及现实中的新闻事件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沟通的有效性,能够引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教育成效。

2.2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微”能力: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微”能力决定了其是否掌握主流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在微信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加大专题信息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信息素养,还要提高其微信的操纵能力,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认真了解微信的主要特点与功能,利用其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提高新媒体的运用技术,积极转变教育模式,能够学会从学生碎片化的信息中发现其思想动态,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对学生动态思想进行关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的实处,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中去,把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提升教育主体的“魅力”,在信息时代,要能够在了解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信服,成为教师的“粉丝”。

2.3善用微信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创新: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LBS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经常活动的地方等,用相应的话题跟大学生进行互动,加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充分利用微信自带的推荐功能,了解学生群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根据这些现实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分别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理念,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远离不良信息,减少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利用微信语音对讲机这个功能,在微信群中为学生相关的消息通知,组织思想政治集体教育等活动。第四,可以利用微信的“摇一摇”这个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微信账号放置到网络中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运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微信作为手机媒体时代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大学生群体畅所欲言的小天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友环境,激发其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微信的特点与功能,明确微信带给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挑战,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青年教育,2014(3).

[2]高淼.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校园文化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4(2).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评价标准; 实质性评价; 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56-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在理论领域,不少学者从观念、目标、内容、模式、途径、功能、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但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多。在实践领域,尽管人们一直在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问题,但主要是依据社会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进而得出结论。也有一些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否进行评价提出质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仅凭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或者是当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判定,有些影响要在学生毕业后甚至在其一生中的职业生活、公共生活、婚姻家庭生活领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本文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并试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确立一个评价标准体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实质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实效性问题的关键。从概念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吻合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概念界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依据、方法、对象、内容和本质,其中,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依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是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对象是大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的吻合度。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卓有成效的,能得到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否则,只能得到消极的、否定的评价。

在实效性评价中,评价标准处于中心地位,无论是评价体系的确立还是具体的评价过程都离不开评价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否可能,关键在于有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实质性评价,确立科学的、理性的评价标准。二是动态性评价,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历史的评价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质性评价是指依据科学理性的评价标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和显性效果之间的吻合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概念涉及到三个要素:评价标准、预期目标和显性效果。其中,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尺度和基准;预期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运用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显性效果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身上发生的现实的可测、可感、可知的效果和变化。在这三者之中,评价标准是预期目标和显性效果是否契合的依据和根本。实质性评价要求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这一标准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变动不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动态评价是指依据动态的、历史的评价标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和隐性效果之间的吻合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隐性效果是与显性效果相对的一个概念,隐性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潜在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或显性或隐性,有的影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表现出来,有的影响虽在眼前没有明显体现,但却伴随学生一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贯通、辩证统一的。实质性评价强调了评价标准的稳定性和科学性,重在当下,而动态性评价则突显了评价标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面向未来。实质性评价让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即刻效应,而动态性评价则让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恒久生命力。实质性评价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是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动态性评价的前提,没有实质性标准,动态性评价是不可靠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动态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开放式评价,若只有实质性评价而不进行动态性评价,则不符合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机械性的、封闭性的评价归根到底不能真正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只有将二者辩证、合理地交融,才能形成一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只有确立了科学理性而又动态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才有可能性,割裂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作出科学而可信的评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综合性标准

1.政治标准

政治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首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学效果,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重任。因此,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实效,在确立评价标准时首先要确立政治标准。大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三个“必须”,即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信仰;必须真学、真懂、真信,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毕生之奋斗目标。政治标准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这三个方面的政治标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生的要求。

2.知识标准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还必须确立知识标准,考察学生对理论的把握程度。理论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它不仅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且自身也是一门科学。自创立以来,就以其自身恒久的理论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理论家和学者,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马克思都有大量的追随者,他们倾其一生,学习、研究、发展理论,为理论永葆青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理论是科学,其内容具有科学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有一个知识层面的考量标准。如果对理论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去认真学习理论课教材内容,不去读经典、读原著,深入学习原汁原味的著作,那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只有真学了,才能谈得上对的认同和信奉,才能真正以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传授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并掌握理论知识。应该说,知识标准是富有理性和科学性的标准,具有可测性。即使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知识的考量仍是必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知识标准主要是看他们对理论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教材体系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经典著作掌握的程度。当然,知识的掌握不是全部,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还要确立能力标准、品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和行为标准等。

3.能力标准

能力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以知识标准为前提和基础,同时又高于知识标准。知识标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能力标准则是要回答怎么做,即如何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能力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知识背景与思维水平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领会思想的理解力;学会认清是非的分辨力;学会在价值多样性与各种机会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选择力;学会在竞争中调试自身心理的平衡力;学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良好相处的协调力;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的竞争力等”。[1]根据这一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理解力、分辨力、选择力、平衡力、协调力、竞争力等,另外,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过程,学生的能力既可以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得以体现,也可能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活、与人交往等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人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能力标准是实质性评价标准和动态性评价标准的辩证统一,既是科学的、理性的,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4.品德标准

品德标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的核心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就是借助课堂教学、网络、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载体和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以培养、锻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最终以坚定的信念、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呈现的活动。品德标准是内在的,个体优秀的品质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强大的惯性力量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并在个体的行为习惯中得以表现。

对于大学生的品德评价,可以从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维度,对大学生在这三大领域中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则主要涉及社会公德、恋爱道德、家庭美德等层面,也可以从道德所涉及的几类关系来进行评价。一般来说,道德主要涉及四类关系,即人和超自然存在物(如上帝)、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应地,主要有宗教道德、自然道德、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宗教道德是一种特殊领域的道德,关乎人对上帝是否讲道德,就是调整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是无神论的,因此,宗教道德我们不予讨论。个体道德主要是调整个人同自身的关系,涉及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良心和信念。一个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良心和内心信念,就是道德的,是对个体自身的一种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是对个体自身的一种恶。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是道德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贯穿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两大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两大领域。自然道德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讨论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否存在伦理关系,如果存在,人对自然伦理义务的道德根据何在,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人类是否要承担对自然的道德责任等问题。社会道德则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人们应该如何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合乎道德地对待他人。

由此,我们既可以以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为标准,也可以以处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为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从而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实效。

5.心理健康标准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必须确立心理健康标准。保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在大学,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不同社会阶层的青年学生走到一起,环境的变化、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对校园的冲击以及青年大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身心特点和规律,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内隐性、长期性、危险性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疏导和心理辅导,心理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不经意的一根导火索也许就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寻求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既要考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情况,也要考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定。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可以把大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群体、心理亚健康群体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群体,分类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抓好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把握住重点人群,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阴郁,走进阳光。

6.行为标准

行为习惯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最高标准。无论是政治方向的引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的保持,最后都要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诸多评价标准最终是在行为中得到了统一。古人所说的“知行合一”、“慎独克己”、“内圣外王”的修身方法最终也都是把道德修养的落脚点放在行为上。评价一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实效,考察该校学生是否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仅有理论认知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在重大事件面前所能采取的行动。能力、品质和行为是内在统一的,能力和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前提,道德行为则是能力和品质的外在体现。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再外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行为标准也是一个动态的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和行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显现是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滞后性、渐进性。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行为标准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与师生交往、恋爱交友、参加社会实践等过程中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对毕业后的学生而言,行为标准主要体现在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毕生力量,而这更为根本。正如一位学者所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真懂了、真信了,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2]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政治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品德标准和行为标准等六大评价标准,每一种标准既是科学的、理性的,又是发展的、动态的,体现了实质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的统一。这六大标准彼此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标准体系。这一评价标准体系的确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李萍,林滨.试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61-64.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4

关键词:美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当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无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全体公民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公民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公民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正确树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美学的视阈下,结合美学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的论述。

一、美学概述

对于“美”的讨论自古就有,很多学者也一直尝试对“美”下一个定义,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和认识并不是统一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美”会有不同的理解。“美”也被分为广义的美和狭义的美,广义的美是指一切审美对象,不急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沉郁等各种没的形态,这也是我们今天说的美学上的美。狭义的美是指我们在审美时讨论的优美,是一种比较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美。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美,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缺陷。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就对美有了深入的研究,他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的命题。伟大哲人马克思也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美进行了探讨,他将人的本质力量纳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加以考察,认为劳动才是创造美的,人的美就体现在其劳动产品上。这是体现了他将美和其他的劳动产品归为一类,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本文主要在认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现实情况,认为美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的感性显现,体现了整个客观世界与人的审美关系。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的一些基本属性就是人的本质力量。无论是从美的形式部分还是从美的内容部分来看,人类都是先接触那些对象性的形式,在欣赏形式之后才体会到内在的美。

二、美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将美学与教育相结合一直都是我国教育者在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多教育者都指出无论是美学,还是形式或者内容,都可以有效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发挥一定的功能,促进教育的发展。下面将逐一论述美学思想子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2.1美学中的意、情、知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

意志、情感和认知一直都是心理学在讨论问题,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所说的认知是指人类认识活动的过程,主要强调个体对感觉信号进行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过程。了解事物的内在和外在性质是认知行为的目标。情感有其独立性,但是它也属于一种特别的认知活动,它把认识事物的价值作为其目标,不仅包括价值感,而且还包括道德感。根据意志的特性,又可以把意志看做是特殊的情感,属于情感中的另类部分。虽然意志是特殊的情感,但是其有着自身区别于情感的部分,它主要是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关系的主管反映。美学中的意志、情感和认知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着相联系的部分,但是它们都共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作用,其精髓也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体现。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仅在主客体之间的知觉和感觉上有体现,而且可以将这些知觉和感觉进行处理,最后形成个性的知觉。知觉和感觉所得到的认知在被储存起来之后,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就可以根据观察的结果来进行,进而获取更全面和有效的信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法,最终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2美学中的真、善、美在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中的体现

根据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真”主要是指艺术作品对社会具有的意义和影响。“真、善、美”一直都是我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一直没有定论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会对“真、善、美”有不同的解释,大多数观点认为“真”主要是相对假而言,是符合实际的。“善”是相对恶而言,是主体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觉。有人将“真、善、美”和价值率判断相结合,提出“真”的含义是指事物的发展有利于主体的本质力量,“善”就是人类的某一行为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美”就是某个生理性事物对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有一定的利处。“真、善、美”都是相对的,相对于“假、恶、丑”而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在秉持“真、善、美”的理念,努力将“真、善、美”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美学中的“真”很好地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这是因为这些思想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直思维性的事物。其次,“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采取的行为是一种行为性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很好体现了美学中的“善”。最后,美学中的“美”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采用的具体方法、教育的整体环境、教学课堂的设计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都体现了生理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利于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由此可见,美学中的“真、善、美”理念一直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三、如何开展美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笔者在研究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联系自身工作经验,从美学的视阈出发,对美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提出自己的研究和看法。

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让自身体现出更多的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面前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行动榜样,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尽量提升自身形象美,展现出当代大学教师的良好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工作和与大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表现真诚,并且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技巧向学生传达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意识。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品德素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展现与人为善、健康积极的态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注重提升自身形象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且将良好的形象美展现在大学生面前,那么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

3.2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于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也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教育环境中的美,不仅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学氛围的美化,还包括家庭环境的美化和社会环境的美化,这些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大学校园内创造美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感受到更多的美,进而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这或许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所以这就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教育氛围的营造问题,让教育氛围更加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目标。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树立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形成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魅力,良好的教学风格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3努力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更具形式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采用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立足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式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传达美的活动,因此,这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更是应该注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的形式美。第一,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语言的合理使用,无论是在正式课堂上,还是在下课与学生的交流中,都要合理使用语言,科学采用沟通技巧,尽量借助科学合理的语言和沟通技巧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增加教学过程的形式美。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美,不仅可以为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接受美、发展美。其次,为大学生创造一些接触真实美的机会,让美不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课本上,让美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接触到身边美的人和事,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与现实相结合,将美融合到学习和生活中。最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为学生一定的反思机会,并不是一味灌输给学生诸多的思想政治理念,而是给学生一定的反思空间,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之后正视自己的问题,将传达的思想政治理念与自己的问题结合,解决自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洪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艺术[M]. 沈阳: 辽宁

教育出版社,2007: 145,146.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科学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注,从整体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紧跟时展主流,并且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各种问题,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日趋成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第三,对高校教育环境比较满意,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比较满意,热爱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身影,并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服务精神比较高。

另外一方面,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压力大,有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由于大学生各自成长背景不一,所以在群居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依赖性比较强,在获取大量有益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负面资源,比如各种不良信息等。最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染,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难免会出现思想政治问题,不利于个人成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虽然在主流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快,各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着严重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造成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多元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熏陶,特别是一些负面影响。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招生规模扩大会造成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学生思想多元化造成教育压力加大/学生冲突增多也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第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学生没有对自身素质培养给予太多重视,并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的精神,过分追求自我,关心自我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内在原因,本文认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途径主要包括:

(一)转变认识,理清思路

教育是立国之本,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高校应该坚定宣传和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能够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培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将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

(二)改良制度,完善课程

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好的制度能够降低风险,所以应该注重制度的作用,加强制度框架内的设计。比如领导体制就是制度设计的关键,没有领导力就很难推动工作开展,所以制度建设必须将各个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领导作用。高校党委应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得以有效执行,解决好广大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创建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传统的教学课程并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创新课程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继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简单单通过几门课程传授就可以完成,而是需求多方的长期努力,多措并举,将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统筹规划,以大学生为本,找到最适宜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三)健全保障,形成合力

有力的财务支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鼓励更多教师立项开展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鼓励更多教师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予突破。另外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加大大学生成才机制的探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高校应该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组建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精神,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大与各个部门的配合,开展联合培养,提升辅导员的爱国情怀和教育忠诚度。另外,家庭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所以应该履行好家庭的职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l挥家长对孩子心智的直接影响作用,与学校教育相互弥补,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碧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

[2]徐仁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J].求知导刊,2015,(23).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范文6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1-02

现如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来临凭借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遍布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体实效性、虚拟性、整合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思想和行为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时代下的挑战和难题,并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顺利进行。

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及其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

社会化媒体最早是安托尼・梅菲尔德在其电子书《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阐述出来的。安托尼・梅菲尔德将其阐述为是能够给予大众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同时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拥有极大参与性、公开性、双线性、连通性的社区化新媒体。社会化媒体最先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日益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2 社会化媒体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社会化媒体进入我国以来,迅速凭借其庞杂多样的新媒体新形势形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不仅广泛流行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由于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链接、复制等媒体技术方法将其他媒体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了网络中。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最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非常快捷。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海量教育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形式,利用社会化新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地域,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信息的作用力随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在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新兴媒体的应用保证了教育信息传输和表达朝着形象化和立体化发展。展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直观和丰富,间接激发了大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5)形成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师生之间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下进行交流,淡化了身份,形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 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必要性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作为答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学生的影响,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弊端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兴媒体的渗透让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模糊,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当下大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反映工作质量不好。与此同时,社会化新媒体时代下缺乏对于校园媒体信息的过滤和控制,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出现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受到来自各个媒体的影响。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路径是必须进行的。

2.2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创新契机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多种多样极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媒体,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下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和手机、网络等媒体不可分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起新兴媒体贴近大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多样化、有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和互动,有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创新契机。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1)打造新兴媒体平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必须将社会化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作为一种工具,致力于打造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社会化媒体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工具,积极学习各项新兴媒体,依据社会化媒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各项新兴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积极弱化自身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加大各项新媒体教育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联手高校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网站。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舆论引导。

(2)防范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当今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具有易发生、易传播、传播快且广的特点,其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程度相当大。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积极防范发生,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的长效机制。

(3)引导大学生合理应用新兴媒体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社会化媒体时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使用相当广泛,对于其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而且自身又不自觉,常常出现了不良后果却又后悔。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眼于新兴媒体应用的后期影响,充分了解各种新兴媒体特性,不断引导大学合理应用新兴媒体,让大学生在应用新兴媒体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防范思想,预防不良影响的侵害。

4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4.1 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载体,以媒体思想教育为平台

由于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应将社会化媒体看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工具。应当从多种角度着手:(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将社会化媒体技能看做是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不断开展工作培训。(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现代网络,如博客、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心声。(3)相关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突出网站的特色与个性,使其能够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同时安排专人对校园网络进行舆论引导。

4.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特点,因此不能忽视。大学校园应当建立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时反映出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辅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将普遍性问题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学工系统进行通报,制定应急预案。其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应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用中立、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