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1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核心能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技能型应用人才,必须以专业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1]。核心能力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从事医学检验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所必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必须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根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该专业人员核心能力应包括医学检验相关技术能力、职业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沟通协作能力[2]。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校内实训

(1)实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检验项目的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际脱节,校内实践教学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实验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标准没有与行业对接,出现与职业岗位脱节现象;实验实训指导缺少与医疗行业的紧密联系,与本地医学检验技术现状不吻合;医学检验技术、设备、方法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医学检验岗位需求[3]。受实验条件限制,专业检验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更新速度慢,配置数量少。一些实验只能以示教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机会,只看不做现象时有发生。

(3)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考核偏重理论,实践成绩比重低。实验教学不单独进行技能考核或以实验报告代替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及对其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的评价。

1.2临床实习

(1)对临床实习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存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上受升学、就业的冲击,对临床实习不重视。学生临床实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其临床检验基本功不扎实,理论与实际脱节。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目前,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检验设备,检验工作已经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其只懂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4]。

(3)缺乏严格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和考核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临床检验技能训练不严格、不规范。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5]。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正确处理知识、技能、素质和态度的关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促进受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1以核心能力为本位原则

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就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基本内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根据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行业对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3类。基本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获得;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医学检验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标本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通过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综合实训及毕业实习等获得;拓展能力是与医学检验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人文课程、认知性见习、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获得。

2.2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原则

我国现行医学检验行业准入标准是毕业后先取得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初级资格。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临床检验技师、公共卫生检验技师、卫生工程技师、病理技师和输血技师等。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又要达到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目标。实践教学体现“三突出一贯穿”,即突出实训、见习、实习,突出早接触专业和临床,突出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将质控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2.3渐进性接触临床原则

实践教学包括认知性见习、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教学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学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遵循早接触、逐渐接触、完全接触临床的规律,形成“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前技能考核”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

3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甘肃地区20家医院的检验科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行业专家访谈,在研究和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依据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职业能力具体要求,构建符合岗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见图2),从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3.1目标体系

包括医学检验专业技能标准、专业课实践教学标准(含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验操作评分标准)、毕业实习教学目标、课外实践活动目标。

3.2内容体系

包括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综合技能培养模块。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整合实践课程,优化实践内容体系,共确定约200个医学检验实践项目,并提出实践内容和要求,避免教师盲目开展实践教学。

3.3方法体系

包括模块化、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式模式。将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基本技能模块、常规应用模块和临床技能模块,创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在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开展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师生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准确性、连贯性。检验专业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要求高,对一些基本操作、常规检查实验,实验课有限的时间显然不够。为此我们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根据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分解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3.4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1)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强化校企合作,制定并实施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方案,将实践教学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2)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青年教师假期到医院顶岗,锻炼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工作经验。聘请附属医院和定西市第一、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重点指导校内实践教学。(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经费投入,建设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情景的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作用,确保良好的见习环境和见习效果。建设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临床实习基地。(4)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践育人工作方案、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及质量标准、课程(专业)见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毕业(顶岗)实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3.5评价体系

既包括操作技能考核,也包括职业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重,建立并完善全面、全程、全员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即教师全面评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全程即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全员即由教师、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

4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实践检验。我们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调整,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亚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57-60.

[2]桂芳,李树平,李争鸣.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高专教育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2):282-283.

[3]万德年,丁海峰,周剑涛,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68-2569.

[4]王元松,刘成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51-52.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潍坊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努力突出专业办学特色,以此来切实培养高水平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突出特色,面向应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一般是为各行业的工作一线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因此,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以准确把握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实践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艺术与传媒学院定期举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座谈会,邀请部分单位经理、人力资源部长、艺术总监、工作一线专家、能手等,与艺术与传媒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学生进行座谈、研讨,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修订,让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都能及时了解、把握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培养理念形成了共识,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应用能力灵活、市场意识超前和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应用型人才。”[2]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实践教学具体环节上,制定了“面向应用,全程贯穿,实用有效”的教学原则,坚持“院校、师生、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教学比重方面,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行学院“总调”与师生“微调”相结合,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灵活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既让学生通过艺术设计实践充分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又能为生产行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院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1.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

近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秉承面向应用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与岗位零距离”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成立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将其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注重特色创意与市场应用,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寿光市创业示范企业”。该公司创设了广告设计工作室、动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10多个功能室,注重综合功能建设,涵盖动漫制作、雕塑、陶艺、设计等课程。近几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行“实践观摩、实践帮扶、实践指导”的传承式教学模式,即新生观摩体验、老生帮扶带动新生、教师全程指导,以来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校内实训基地向师生和社会开放,实现一周无休日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室和实践基地的功能与作用,使基地和工作室成为学院师生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

2.强化校企合作,灵活实践方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举措和重要实践形式。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山东省蔬菜产业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验实习、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等,提供了开放式学习的优势条件。校企合作中,通过企业化运作,让师生参与承办公司业务,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艺术与传媒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了教学、创作、社会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另外,艺术与传媒学院利用大型展览、节庆、赛事活动等机会,联系学生实践岗位。例如,在寿光市每年举办的“国际蔬菜博览会”期间,艺术与传媒学院都要选派一定数量学生,参加博览会准备期间的相关设计与造型工作,为博览会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农耕艺术造型。同时,学生们利用不同蔬菜品种,创意设计了专题展区,其展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大型展览,每逢寿光市各大商场搞促销活动,也会发现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的身影,他们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参与商场的促销策划。例如,学生们设计制作了2007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第9届全国武术套路大赛潍科院赛场场地广告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3.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创意设计的实践锻炼

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师生参与城市美化过程,承接墙绘工程等,以师生创意为主确定设计主题和形式,在广场、社区等墙面上,喷绘了大量的墙体作品。这些作品将现代都市的人们生活、文化建设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融合,增强了作品积极向上的感染力。同时,艺术与传媒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近几年来,通过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获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其中,泥塑《菜乡魂》、群雕《贾思勰广场雕塑》和陶艺《寿光版金陵十二钗》,均获得了国家专利,等等。

四、构建软硬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1.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塑造双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落实者和推动者,其教育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型更新,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深化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立了双师导向的激励政策,注重培养双师业务素质,致力提高双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比如,每学期制定计划,轮派教师到相关单位挂职实践锻炼至少1个月,由本人制定实践大纲,写出实践报告,定时和其他教师交流实践心得。与此同时,实践单位也及时向学院书面回馈实践鉴定意见。这一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另外,艺术与传媒学院还聘请了校企合作单位工作一线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一线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与师生的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线专家能帮带青年实训教师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使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二是一线专家能够合理分配实训任务,让学生们有条不紊地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实践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设施

实践教学设施的好坏,对实践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耗材资金投入量较大[3],艺术与传媒学院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实践设施建设。一是把科大文化公司创造的利润,一部分用于该公司和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转,一部分用于添置急需实践设备。在设备的配置方面,多侧重于其实践应用型。比如,广告设计中心添置了双头激光雕刻机;摄影工作室新购置了20架数码相机和三脚架;陶艺工作室添置了大型窑炉;等等。这些设施的投入与运用,使实践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实践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二是发挥创意,充分利用校内闲置和废旧物品用于实践教学。比如,艺术与传媒学院改建宿舍时置换下来的许多床板,虽已陈旧过时,但用料却是实木。利用这些实木板,让学生通过切割、打磨成一块块的木刻板,供学生练习,使学生完成了许多精美的木刻。又如,利用校内改建工地上废旧的螺钉、螺母、钢管等材料,学生创意制作了许多工艺品。此外,许多大型演出晚会上用完的彩带、条幅等,都能被学生用来制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校内闲置和废旧物品的利用,既节约了资金的投入、解决了实践教学的耗材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了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艺术与传媒学院各设计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具体实践项目,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主要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测评,确保实践教学评价的实时性和合理性。一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实施了校内实训评价制度,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实践项目,每个项目由实训指导教师制定出实训任务书、能力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分别对学生进行平时表现考核、实操过程考核和实践报告考核,并将它们按照10%、50%和40%来折合该科成绩。二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实施了校企合作单位实训评价制度。校企合作单位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分别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做出考核,按照10%、45%和45%来折合实训总成绩。三是为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合理评价竞赛成绩,艺术与传媒学院还制定了给予物质奖励和优先评优资格、顶替一门理论课学分资格等标准与规则,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四是对于教师的实践评价,艺术与传媒学院则通过该教师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其学生的实践作品、获奖情况、实训单位的评价等方面,来综合予以评价。同时,艺术与传媒学院把综合评价分值作为向企业推荐人才和教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位,能力应用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理念。五是艺术与传媒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科室,主要负责管理和督导实践教学工作、实训场地的安全教育等。该科室由专人制定班级的集体实践教学规划,具体组织、协调各班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实践教学有秩序、有目的地开展的目的。同时,该科室也负责校内实习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即该科室负责履行各工作室的管理工作职责,协调各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各专业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统筹优势,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六是艺术与传媒学院配套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例如,“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暂行条例”、“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考核评估办法”、“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设备管理办法”、“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室目标任务”、“工作室管理规定”[4],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促进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以及保障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炎飞,叶桂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的发展与相关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5-78.

[2]刘建国,黄顺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9-42.

[3]许宝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4-66.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工制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我院校开展了试点工作,本研究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多媒体设计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学徒制可以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步伐,对于推进高职改革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国职业院校在难以培养出迎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同时企业很难招到适合自己的工人,毕业生找到适合工作也不那么容易,于是社会整体就出现了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本课题所研究的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否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在此模式中学生具备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双重身份,把行业作为主导是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把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这就是世界三大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结合中在谁是主体的问题方面解决的非常好,把企业的职前培训很好地融合在学徒制度中,把学生当作企业的未来员工来培养。传统当中的学徒制更多的是某种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师傅”教“徒弟”的教育模式,而且是把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多种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优点与优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是国外研究的“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它形成了配套的国家制度、教育制度模型,对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性的推动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于现代学徒制给予高度重视,带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2006年,在欧盟相关机构的支持下,来自10余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德国成立了“国际现代学徒制创新研究网络”。总之,现代学徒制已成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正式提出是在2011年,旨在根据现代企业用人新标准,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提供的理论与实践,在知识和技能存在相脱节的弊端,然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加入了主体企业,使得现代学徒制“职业性”“实践性”以及办学模式“灵活性”特色进一步凸显出来了。应用现代学徒制所培养的学生对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让学生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训练,这种实战实练不但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内容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先前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而言的,它继承了传统师傅带徒弟中场所的体验性和学习的实践性等优点,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因此学徒制在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例如澳大利亚,它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一个学徒制培训体系,其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实现了紧密结合,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重要部分。根据数据统计,在澳大利亚1200万劳动力中,有40多万人参加了学徒培训。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特点而言,企业需要既有实践技能又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从这个特点出发,本文讨论了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取长补短,在我国当前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文献调查获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外学徒职业工制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资料。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现代学徒工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况,为今后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的方法,对一些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真实境况,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以便为后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度探索研究奠定牢固的实践根基。

六、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1)现有师生比例不均衡,校内导师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致使不能满足某些学生的实训需求,工作室的教师应该按照学徒制方式培养全体的学生;

2)这种模式需要具有丰富的授课能力,并且要求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而现实情况是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相对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经验不足成为该培养模式的瓶颈。

七、突破的难点

1)校内设备有待于完善;2)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校内工厂;3)如何让校内厂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结论

本课题研究成果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工制模式的实施与改革均具有指导意义,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合在高职院校各个艺术类专业中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除了在理论上构建现代学徒工制模式的教育体系外,还能优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浩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4

【关键字】高职教育 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更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效果,“教、学、做合一”教学,已经在高职教育中逐渐被推广,并以其强大的优势不断的发展和被普遍应用,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性操作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教学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而推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把“教、学、做”合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做”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做”便是”教”,对于学生来说“做”便是“学”,同时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反推法,就是说根据“学”的方法,来决定“教”的方法,又根据“做”的方法,决定“学”的方法。也就是“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的最终成果都在“做”上得到具体的检验和体现。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首先要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情景教学,以及问题教学、比赛式教学等模式都可以采用,主要一点是充分体现“做”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突出“做”的特点,就需要建立充分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参与和互动,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做”中,以“做”为中心,紧紧围绕“做”来设计教学模式。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把经典设计播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模仿秀,进行自我设计,比赛看谁的设计更像经典;也可以进行奇思妙想大比拼教学,让学生对指定的物品进行设计创意,看谁的创意更奇特,更与众不同;还可以把一款经典设计做为道具,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设计创意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做”为中心,围绕做展开教学,根据“做”设定教学模式,突出“做”的功效,为学生动手打下理论基础。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是在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环节,这一环节中,“做”的功效更加突出,整个过程以“做”为主线,教师的“教”只是起到为学生的“做”服务的作用。笔者在进行月饼包装盒设计的教学中,把自己对月饼包装盒的创意及尺寸材料等要求给学生,然后就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并要求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设计中对创意的体现,要求学生的设计中把创意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一一的落实。由于在表面上教师没有过多地进行要求,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设计起来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实际上,通过创意教师已经把要求充分融入,这样既规范了学生“做”的形式,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做”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当今的“教、学、做合一”能够充分地配合“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把“做”的功效落实到生产实践中,依然以笔者的月饼包装盒设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包装盒的尺寸,包装盒的材料,包装盒的印刷工艺,和学生的经典设计,都送进印刷厂,印刷出样稿,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改价,最后成盒。整个个过程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的未来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将于“产、学、研”一体化结合的更加紧密,首先更多的教学模式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互动教学将更加普遍被推广;第二,学生的实践将更能够接近未来的职业,实践更能够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做”的价值;第三,学生的设计将能够更多地被采用和实现生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第四,更多的学生由于在学校中充分实践了“做”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就能够直接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够顺利进行动手操作,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对接时间。

结束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更加突出,“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性、技术性、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人才方面彰显其巨大的意义,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材初探[J].美术观察.2003年第02期

[2]于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初探[J].工业设计.2011年第12期

[2]刘建国;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0期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操作性 实践技能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熟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富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并能承担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日常管理工作,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能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与对外交流工作的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简单易行的衡量标准,这是因为各大院校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是一致的,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

根据历年市场调研的结果,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向为:面向各类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对外销售及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报检、跟单、单证和报关等业务工作或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的具体职业岗位为:(1)在对外经贸企业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对外签订购销合同等对外贸易业务活动。(2)在专业报关公司与报关公司从事报检、报关工作。(3)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跟单、制单、报检和自理报关业务。(4)在对外经贸企业从事专职制单的单证员工作。(5)在外运公司或货运公司中从事货物运输与管理、货运或船务等货代业务。这些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全面反映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应该采取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

二、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分析

(一)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在外贸流程中的关系。

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主要有: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资格证书。在国际贸易中,上述从业岗位在工作性质上都属于与外贸业务有关的从业岗位,工作内容会涉及建立业务关系、磋商谈判、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与报关、制单结汇等整个进出口贸易业务环节。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和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由不同的主考机构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外销员在外贸流程中涉及的操作范围是最为广泛的。从建立业务关系一直到最后的收汇/出口退税,这整个的外贸流程都离不开外销员的具体操作。外销员涉及外贸的操作流程包括: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审证、备货、商检/客检、出口仓库、报关、运输工具、交单议付、收汇/出口退税。跟单员、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的所有操作流程均囊括在外销员的外贸操作流程中。(见下图1)

(二)现阶段国际贸易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阶段的实践在教学方面的安排如下。

1.教学设计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学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另一方面,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时束手无策。

三、加强操作性实践技能训练的措施

(一)改变实践训练方式。

操作性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国际贸易业务环节复杂,涉及进出口询盘、商务谈判、价格确定、运输保险、报关报税、进出口检验、合同拟订和各种往来单证的审核,专业性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有很高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就很难适应国际贸易业务的多元技能要求。如此繁杂的业务环节和严格的操作规范,简单的过程讲解和原理介绍很难达到系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目前操作性技能的训练软件基本上是以流程方式为主,在既定环境下填写规范的内容。虽然学生摆脱了枯燥的“作业模式”,但是因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填写,并在填写完毕只能自己与标准答案对比,只是起到练习的功能,无法实现横向对比,难以产生竞争的观念,反而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该种训练的结果只是使学生成为“流水线线下的熟练工”,在实践中也难以充当“创新性”人才。因此将传统静态表格形式的课堂作业转化为动态、仿真的国际贸易流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入竞争观念,进行各种贸易流程模拟。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动查找技能操作上的失误,并主动寻找改正方法,否则其将在虚拟的环境中失去交易机会或者承受巨额的损失。

(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操作题作为实训的内容之一。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简单分类,应该在每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和所要安排的资格证书时间来加强实训的内容,这样对理论学习起到有效的巩固作用,并且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同时能降低学生考试成本。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运用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指导,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教学的实施保障。在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四)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模式划分主要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中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主要提倡用“学年分段”及“2.5+1.5”工学结合模式。“2.5+1.5”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半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这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323-324.

[2]中国海关报关员培训考试大网..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6

(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一种较为实用的教育模式,其对象可以是学校学生,同时也可以是企业员工。根据学徒的意思可以知道,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所教育的对象来说,学习就相当于就业,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之间进行来回转换,不仅保证了学生具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了当代社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充分结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摒弃了其缺点,既能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动手能力。传统学徒制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职业训练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傅的指导,使徒弟获得相应的就业技术,其中的重点是师傅的指导,但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学习周期较长,不能满足教育的整体要求。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签订相关的合同来保证学生的学工交替,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融合,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专业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核心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将学习和工作相互整合,其中主要包括了过程性整合和目的性整合,而现代学徒主要指的是在相关合同的规定下,一个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某项专业的人,学徒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既是员工,也是学生。针对这样的特点,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进行各种实践操作,以此来达到社会市场的整体需求,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较高

由于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校也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的产出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学的目标定位较高。根据各个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其中的共同点是实用性和高技能,但是在相关的行业范围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岗位差距,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都不一样,而相关高职院校忽略了自身实力和学生的实际条件,只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制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影响下,高校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不能承受这样的复合,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逐渐的降低。另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种类较多,在如此繁多的专业当中,其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缺少一定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竞争优势。

(二)课程体系与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调整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系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更新和完善,但是仍旧无法跟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领域技术的更新,导致相关课程体系与现实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学校的课程体系在经过设计之后,需要进行5年以内的试用,而相关的领域技术却是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相关的职业岗位不相匹配。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虽然已经减少了理论知识在整体课程体系当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践课程的份额,但是由于社会市场的变化较快,这样的分配模式无法达到相关的岗位需求,学生的职业技能仍旧不能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这样的问题也是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缺乏,相关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缺少政府政策的相关调控,企业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度不高,虽然目前学校已经采用了一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校本模式并没有因此有着较大的突破,随着办学理念的不断提高,办学实践没有明显的更新,而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益的原因,并没有积极地与学校进行相关的配合,两者之间缺少机制的有效推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遇到一定的难度,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只能流于形式,实际的合作内容不能得到开展,这也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四)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来说,不仅需要相应的课堂理论教学,同时也需要相关的硬件设施来辅助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这种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工作室和实训样板区等,从目前的艺术设计教学来看,教学维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方式是由专业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目前基础技能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根据岗位操作流程来展开相应的课题实训,缺乏一定的教学目的。就目前社会市场的需求来看,在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演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安排的不同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场所,这就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现行教学维度所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其开放性达不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也就是相关教学不能灵活地从课堂转移到相关工作室或者实训区当中,同时没有根据课程的安排,展开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之间的穿插教学。

(五)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在这样的标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足以承担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也就是说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需要有着相应的从业经验,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点。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状况来看,这样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教师是从学校直接过渡到学校的,中间没有经过一定周期的工作实践。就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艺术绘画来说,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水平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各种考核机制的影响,企业兼职教师来增加实践能力的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将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相关企业内部进行相应的实践,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一线的新型技术和成果并没有被及时的反映到实际教学当中,这也会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由于高校相关规定的存在,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的安排来完成固定的工作量,实际的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项目实践和企业一线工作当中,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六)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行为和课程计划,目前教育机制没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主要表现在课程培养方案上,一般情况下,一届学生的培养周期一般固定为三年,这也就是说根据市场需求所指定的培养方案也需要三年以上的运用,而与此同时,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各种新型产品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市场需求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这样程序化的培养方案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比较单板。同时由于培养方案的影响,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也停滞不前。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由于培训方案的时候,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能跟上企业一线的实际操作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考虑到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很难与学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学校和企业各自为政的情况愈发严重。这样的问题需要相关的柔性管理机制来进行调整,防止此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措施

(一)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

教育理念对实际的教育活动影响较大,职业教育理念的不同,教学模式也会相应改变,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育往往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育理念缺陷较大,一方面学生不能够深入地了解课堂教师所传授的基础内容,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会得到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学徒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进行改变。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也就是说学校和企业相互结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关键性的引导,并且根据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课程安排,推动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保证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符合目前企业的一线生产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将会顺利地展开,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也将会得到真实的反映。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将更加明显,同时对专业技能和知识有着深刻的理念,另外通过企业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现代学徒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突出影响在于加深了校企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这种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将不再是学校,而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做好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开展,由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涉及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学校的知识结构能够跟得上企业的生产模式,另外还包括相关国家政策的控制,所以说,学校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且根据所学专业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并且根据岗位要求和特征来培养不同水平的学生。另外,职业培养计划在课堂中的引进不是盲目存在的,而是需要根据一定的职业培养规律来进行的,所以说,职业标准确定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之一。

(三)改善教学活动的整体环境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学徒制越来越适用于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下,学校需要对校内的实践场所进行完善。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种类较多,所以说在建立相关实训基地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专业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保证这样的设施能够跟的上企业得一线生产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有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才能进一步推进,而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将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顺利地开展校企合作,两者相互配合,实现共赢。比如说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利用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引进各种相关企业的投资,以此来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在这样的实训基地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实习环境,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对教学团队的组成进行改变

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校企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在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教师大多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缺少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影响较大。另外由于教学体系和相关规定的存在,教师在承受着较大教育压力和科研压力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相关的企业兼职。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学校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师团队的组成情况进行改变和调整,保证其整体模式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环节,其主要调整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师结构组成方面,可以由一线设计师和校内的专任教师组成,两者之间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设计来进行合作交流,校内专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基础知识讲解,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一线设计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对其进行相应的经验指点,提高实践的整体效果。一线设计师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合作来进行聘请。同时,这样的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也能够使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快地融入实践当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经验,也能够使企业一线设计师掌握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

四、结束语

根据我国的实际社会需求,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有效的应用,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高其整体素质,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教育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艺术教育,2015:9

[2]曹庆梅现代学徒制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应用尝试[J].现代装饰:理论.2 016:7

[3]肖婷.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4]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 5:3

[5]田秀萍,孙秀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

[6]王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艺术科技,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