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课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地理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范文1

一、教学方法的思考

1.通览课标、教材,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中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近几年初中地理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如学生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掌握不好,高中接触到的时候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根据高中教学需要,可适当拓宽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一些较高要求的计算(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

二、授课是有效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上课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昨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相信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

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设计地理小实验,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大气热力环流”,“检查学校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是否正确”,既让学生重温了课本知识,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生活现象和地理知识联系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3.注重学科渗透

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3+综合”高考改革之后,在综合考试中,一改以往各科单独学习、单独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仅要学好各科的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使之成为文综试题的题眼,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这一实现教学意图的主阵地,在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渗透各科知识,这样既可调节课堂单一、枯燥的气氛,又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中,与生物、化学、物理有着广泛的联系,如岩石的风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酸雨、臭氧层漏洞、光合作用,教师可作适当的学科渗透,即可将知识讲解透彻,又能加强地理学科的科学性。

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可适当渗透文学、历史和政治知识,还可加强国防教育,如介绍到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时,就可与历史教学中的各根据地知识相结合,既增强了对该知识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还进一步巩固了历史学习。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同样要注意与政治历史知识的渗透。如讲到产业转移知识,我们就可结合政治中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加深对产业转移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抓住重大节日、时事热点和各种地理节,不断渗透多学科知识和国防教育。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不断渗透新知识,同时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不断吸纳新知识,多层次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合理评价机制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就要时刻记住这个主题,而这一方面很难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采用多方面、多渠道、多方式来对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如课标中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我们是通过让学生分组测量本学校地理坐标来考核的。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分工、测量计划安排、测量过程中的原理、工具、数值、计算、结果等方面。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组织、参与、合作,对终身学习是有效的。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目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事件,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兼作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只是指教师开发地本教材、校本教材,主要的课程资源还是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加以开发和利用的。地球运动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配合。为了使这类课程资源能够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应开发校本化、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可以设计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测定,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当地为充分采光计算楼间距离等探究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学习过程化的新理念。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过程的展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总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目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事件,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范文2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和指导,要把时间和能力还给学生。最后要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适当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2.灵活运用各种趣昧语言语言,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如谚语的妙用: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巧借古诗文教学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可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昧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学生自主探究习惯。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自主选题、研题,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指导学法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强,涉及面广,课堂教学又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要真正使学生将知识变为意识,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联系乡土地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国际时事、当前的热点地理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觉得“学后能用”。如讲北京,联系讲解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条件和重要意义:讲到“土地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所在地及周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自己家乡的耕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当地政府有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这些做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五、注重当堂达标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范文3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x,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