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1
一、充分认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坚持从思想政治的课程教育和课堂教育向文化认同的方向逐渐转换,并逐渐呈现一种趋势性。从实践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加重视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途径。当前,多种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在文化认同程度方面承担着更重的任务,并且始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贯穿于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在这其中,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重点围绕文化认同理念的传输、文化认同价值体系的构建、文化认同方法原则的坚持等关键环节展开。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国际著名的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原理,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组织等角度组织和开展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逐步挖掘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转换的重要意义。坚持创新思维方式,积极拓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二是,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是满足在校学生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被教育对象的思维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开放,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问题不断出现,严峻形势要求必须坚持目标视野方面的研究,积极作出合理的回应,确保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符合时代要求。
二、积极探索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方式方法
在高等院校本文由收集整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文化认同转换的理念贯穿始终,同时要坚持一定的转换原则和转换的科学方法。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文化认同转换的理念。充分揭示文化认同的文化本质和文化概念,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文化认同转化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实践的客观产物。要更加注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文化认同转换的文化阵地建设,搭建起先进文化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的坚实平台。要及时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视野转换的方向指向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材、环境的客体作用。要充分认识到经验教育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前者更注重将课程教育作为教师、学生的主体以及教材、环境的客体的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科学合理改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系统布局,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两者的教学相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更高层面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的重要意义。要认真搭建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中文化认同转换的显性课程教育教学的渠道,进一步彰显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视野,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将在校学生的学习性质赋予知识性、价值性等诸多内容,进一步合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充分展现出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要积极拓展目标视野,更加关注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契合点,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社会层面和体系之中来考虑。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实现策略
作为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这一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分析日本肆意歪曲事实、篡改教科书的事实。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地袒露情感与态度,接着我适时地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放下历史包袱,正视历史事实?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我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提供“天价酒席现身饭店”与“一个亿万富翁的简朴家庭生活”这样两则材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或家庭消费的实际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引起互动:为什么会产生挥霍浪费的现象?浪费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扩大内需和家庭消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举措?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过苦日子、奢侈挥霍的关系”的辩论,以此构建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艰苦奋斗的意义。同时推出扩展性问题:饭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义?学校为什么对学生的穿着打扮作出一些规定?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例如,在讲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一劳动者为了讨回被拖欠工资,爬上高楼,准备跳楼。然后教师问学生,这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
四、尊重、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思想政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就更应多元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灵魂,若实现了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思想政治课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严柏海.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3.
[2]陈颖琼.互动教学 其乐无穷[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6.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3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为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儒家思想中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君子”与“圣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要求,结合现实条件,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和方向保证,决定着某一个阶级在教育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反映着该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家们始终把培养和塑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想人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谓理想人格,是指能表现一定学说、团体以至社会系统的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的理想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典范的行为倾向和模式。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有。②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这个理想人格是一个分层目标的体系,如圣人、贤人、善人、士人、君子等等。由于人的发展不仅受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影响,还深受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主观条件的制约,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可能期望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同一目标。先秦儒家思想家们提出将人先培养成“君子”再到“圣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君子”人格是理想人格中让普通人在受教育后最易达到的人格。“圣人” 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能将“仁”的精神弘扬极致的理想人格,是先秦儒家学派追求的最终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孔子认为,圣人是极为崇高的,是至高至大至神的理想人格,这种境界的人格连尧舜也难以做到。而“君子”在品德表现为“仁”,行为表现为“孝”,方法上表现为“忠恕”;孟子认为圣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③又是百师代表,民众的学习榜样,更善于最完美的发挥人伦价值。而君子首先表现为重气节,其次是“明人伦”,还应该具备“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荀子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诚是“君子”必须恪守的德行,是处理政事的根本。
2 先秦儒家学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方式
为统治阶级培养出本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君子”、“圣人”的重要实践方式就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进行传授。
2.1 培养“君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率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打破了奴隶主和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更重要的是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为培养“君子”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修身为本、德育至上”是儒家治国和治学的核心精神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是儒家思想教育的灵魂。孔子认为,智、仁、勇,是君子应具备的三种贤德,只有那些在德性修养方面抵达仁、智、勇三重境界, 真正做到德行高尚、恪守道义、坚守操行的人才堪称君子。《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④提出君子要注重自身德行与素养的修为,以发扬光明美好的道德感化众民。
2.2 培养“君子”的教育方法
先秦儒家学派在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 形成了以人为本、主体自觉、道德实践为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1)因材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教育方法,即根据教育对象的性格、能力、兴趣、志向等特性以及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特征的异同,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同一施教方法将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培养成为“君子”和“圣人”。这就意味着施教者需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特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启发诱导方法。孔子是我国首创启发式教育的伟大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⑤即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诱导教育对象主动思考,只有当教育对象在经过深入思考和努力探求却未达到目的时,再进行启发和引导。施教过程中,务必达到教育对象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强调教育要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追求自身“君子”道德品行的修养。
(3)自身内省方法。“内省”指人在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内省的方式,对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进行反省,不断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时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身言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教育者的道德说教是外因,受教育者的内省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没有受教育者的内省,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实现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4
>> 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十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十精神指引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略析 社会治理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探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以当代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之于“空壳村”治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10-24.
[15]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面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001).
[16] 王学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8-22.
[17] 邱柏生.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2(9):17-21.
[18] 王学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8-22.
[19] 胡凯等.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22):37-40.
[20] 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门知识的丰富及本科生培养问题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7):17-21.
[21] 孙其昂.论知识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命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8):33-37(转56).
[22] 林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理论学科的个性和共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1-12.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目标;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7-0037-03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也往往是在日常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和出现问题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认识不准确
公开出版的参考书和“范例性”教案都存在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常见的是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来代替课堂教学目标,如“通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等等。有些教师由于分不清什么是课程目标,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简单移植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或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
比如,某教师撰写的《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这其实是课程目标中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质上混淆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总的标准和要求,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长远的预期结果。而课堂教学目标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的某一节课学生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课程目标是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才能达到的,而课堂教学目标则是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要达到的要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2.教学目标设计缺乏整体观念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因此,不能有所偏废而去刻意追求某一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
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迎合高考,设计教学目标时偏重“知识和能力”目标,轻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某位老师在《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复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b.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d.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评析:这一教学目标陈述的只有知识和能力目标,显然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新课程标准,过分地强调三个维度各自的内容,把三维目标人为地割裂开来。事实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分类,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
3.教学目标仅仅是个摆设
在新课改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教学目标意识欠缺,虽然也知道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平时教学中很少考虑如何叙写,在上课前并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旦遇到公开课就从教参或课标上照搬。因此,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一节课的知识考点或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罗列拼凑在一起。同时,虽然教师都明白教学应该有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等困难以及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往往把教学目标当作一个必要的程序或摆设,作为应付检查和考核的一种形式。于是,许多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或教案设计中现成的教学目标;教学时也只凭借经验和考试要求操作,并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赵亚夫教授曾说:“教学目标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它不陈述教学程序,甚至不对教学过程实施强有力的控制,所以无需表现得那么累赘,两三句话即可。”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描述,缺乏可操作性和导向性,教师容易失去方向,学生更加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达成什么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行教育工作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课改的重要基础。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实际中,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对学生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将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进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中,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各方面都对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认识程度不高,觉得思想政治的学习不重要,这也导致了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缺乏一定的形式创新,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实现。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学理念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体现出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对教学理念的创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一定发展的关键,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相关的教学目标在实现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新课改的推行,强调了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形式创新,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当前教学中提出的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方面,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重在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还是坚持,成绩是最重要的,而且认为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具体的教学现状还是没有有效的改善。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就需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
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仅要有教学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课堂教学是对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实践的重要场所,对于新课改的推行,就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不断地进行探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具体的情况,探索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对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目前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来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改进,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教育,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处于主导的地位,同时许多教师较为严厉,使得众多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回答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因而也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此,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一个师生平等的观念,在这个观念基础上,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创新。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以学生为课堂创新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汇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时,无论对错与否,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可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充足的自信,便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发言,与教师进行知识的沟通与交流,以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结语
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论述。因此,可以看出,实现初中思想教育的发展,就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安瑞娥.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J].学周刊,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