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4-02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得更加注重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遵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既完成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性目标,又要达到学生发展性目标形成的高度。过去的地理教学中,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讲课方法的研究,甚至无视课堂秩序与学生的听课状况,只要求学生能将考试重点内容记住就可以。长此以往,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错误的估计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认为其属于文科类的课程,死记硬背考试重点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对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到头来学到的是毫无用处的"死知识",离开课堂以后并不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到头来还要留下一番"地理无用论"。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现象与和人文现象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高中地理的研究范围既包括人文地理也包括自然地理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地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地球等理念不断被人们提出,这些都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比起初中地理的学习内容,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以及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会认为课堂所学内容自己都理解,到了做题的时候正确率却没有保证的原因。高中地理教师要做的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这一项任务,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用地理学科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新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地理教师要做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从课堂之上有所收获,获得启迪,自发地改变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与方法,重新审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重拾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本论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与完善课堂设计两方面,就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展开论述。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环节是备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包括了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理念有了新规定,要求:"培养未来公民的基本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不单单注重对"知识与技能"还要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注意讲课方式以及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带着学到知识的满足感结束课程,才能算是成功的高中地理课堂。

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出适合本班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归根结底还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新课程改革是对现有教学体系的新发展与尝试,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对多年教学成果的反思与革新,对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念有许多值得教师学习并勇敢尝试的地方。因此,不管是思想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还是有多年执教经验的老教师,都应该学习地理新课程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仅在思想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听课感受,重新树立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先进教学理念,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内容。

其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每年都面对不同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陌生未知的,但作为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老的教师来说,这些知识已经给很多届学生讲过,对它们的熟悉程度甚至已经不需要看课本,这不免会使很多教师对地理课堂产生倦怠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直接把以前的教案找出来照搬硬套,不愿意认真对待。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状况各有不同,每个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也会有所差异,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不认真制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调整自己的教学热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兴致高,才能感染到听课的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应对课堂,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最后,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社会在飞速发展,很多领域的知识也是与时俱进的,地理课本上的知识每年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以适应地理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理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觉悟,才能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有新的灵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满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完善课堂设计策略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将“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地理教学在经历这股改革之风后,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课改核心理念的理解、新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思维的引领等都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

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对其的理解不甚相同。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景焕等人从“教学设计流程”角度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就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结果的评价六个方面。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涵盖的内容

1.教学内容丰富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对新课程改革前陈旧的教材内容的摒弃以及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师应在分析并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予以归纳整理,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特点与难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相联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及时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状况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如,遇到等高线、海拔、地球自转公转等概念性内容时,可以稍做解释,一遍带过;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五带的划分、陆地地形、世界气温分布等内容时,就需要详细讲解它们的异同点。及时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

3.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地理课程目标确立了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享受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地理知识。

4.教学方法灵活

教师应该摒弃课改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地选定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繁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以及复杂抽象的地理图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灵活教学的目的。

5.教学过程生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为载体相互交流活动的过程。衔接自然、逻辑完整的地理教学过程是达到高校课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合作及探讨,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与探讨中,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掌握地理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个性。

6.教学评价准确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措施

1.深刻体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了解教学新理念

课标具有引领性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初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都有详细的说明。深刻体会新课标,有利于教师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做好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以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这一课时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课,带领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用做好的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

2.准确把握新教材,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才能完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阅读新教材,准确理解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知识的相关性、重点与难点等,并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学习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以海陆变迁这一课为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资料查找完成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利用教材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

3.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明确自身角色扮演

新课标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教师在教学中,应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引导、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轻易地将问题方向和答案告诉了学生。教师应明确,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师是参与者,参与地理课程教与学的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然后相互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4.综合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着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认识大洲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教学与学习,每一组学生都是强弱搭配,分工合作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整理归纳后向大家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要做到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学习课程。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主动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新课改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宗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45-48.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能力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教育当中已经不仅仅看重学生的知识性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开始加以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教育基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当前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好地理教学,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下面将对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而地理教学则是教育当中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基础能力的关键学科。初中的地理教学与其他的学科之间有所不同,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教学来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后的生活当中去。因此,在实施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领导学生认真的了解教学内容,然后从中进行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1]。地理学科当中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因此灵活性也比较强。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和时间来让他们融入到生活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更好的以全新的角度来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在新课标下,我国对于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当中重视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要主动的带领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创新激发展。

二、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要从传统教育当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从而让学生主体能得到发挥。在课堂教育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谐的关系将促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更加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凸显,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尊重知识,要以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量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之间相适应,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和解答。以便于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面得到提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学模式上也比较老化,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地理,认为教学课堂比较无聊。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当前阶段需要积极的进行教育创新,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地理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在教学中得到根本提升。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或者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也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去,对所学习的地理现象和人文现象等进行观察和资料收集,从而在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3]。求异思维主要指的是在定向思维基础上另辟蹊径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种思维是创造者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

地理学习当中的形象思维是没有规定和标准限制的,但却是一个类比、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因此,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破,那么教师则要彻底的打破学生现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得出超常的结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推理想象和逆向思维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促使学生思维定向能得到突破。例如在学习了“昼夜更替”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能否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周期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进行上述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初中地理新课标当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比较重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此加以重视。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积极的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便于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提升提供保障,也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巧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7,(08):174—180.

[2]葛关良.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210—223.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贯彻与落实,高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多元化、专业化以及素质化的革新,其教学编排、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皆有所提升。笔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尤为推崇,此法有利于多方面教学的统一结合,使原本单独化教学上的偏差与困境得以解决,使高中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开展学习,深入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与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控教学全局与学情,从而实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从全局观着手,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相关指导,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并不断地深入教学改革,使其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高中地理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就是结合现阶段新课标对高中地理的新要求,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导入的任务驱动教学也成为了一种新颖、有效以及素质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教学职能变为组织、主导以及参与的统一结合,也让学生更自主、合作与探究地开展学习。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就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中地理自身的特点,把一些历史故事、名人轶事以及与高中地理最直接联系的自然现象,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可以把单一枯燥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幽默式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结合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探究化的教学活动,把地理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地理教师通过明确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穿插不同的多元化的知识、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让教学课堂更具生动性、互动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与活动,从而提升高中地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笔者还根据实践了解到,相对于其他传统与革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等,任务驱动教学更具创新力、驱动力、多元化以及探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大优势

1.兴趣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与落实,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应重视与迎合高中生的个性与兴趣发展,进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让教学策略更趋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以及提升教学效率。以上海某高中地理教师关于“高中生学习地理兴趣”投票为例:

其中也有关于学生的理由,如,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多而新、学习进度跟不上以及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然而,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规避与改善,教学更精细化、针对化、生活化,让学生得以理解为自身认识,让学生满足了个性与兴趣的发展,教学提问与回答更具形象性以及生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其教学质量。

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中关于“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为例,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偏重于书本上的内容知识,使学生不能跳出教与学的迷思中,与生活缺乏联系,使得教学过于刻板化以及低效化。然而,采取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我阅读课本材料,明确一些基础知识,如: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等。随后,教师可针对“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进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任务驱动教学,并提出任务,以数学形式表达: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如此,不仅仅让小组学生们能够熟悉以及解读材料中的内容知识,更让学生们懂得广义与狭义的理念,可进一步促进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构建其世界观,最终直观地提升高中地理综

合素养。

2.探究性

针对探究性,很多教师把其简单地认为等同于扩展知识阅读、学习以及练习,笔者认为,此种认识代表着偏向主义,是对于新课标的错误认识,也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学会多元化教学理念、方式以及专业的引用,因此,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其任务也是环环相扣,知识也紧密联系,为的是让学生更主动、积极以及探究性地参与地理学习。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为例,课前一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提倡高中生利用地理课本、网络、图书馆以及老一辈的经验故事等资料,进行气候、生物、地质、水质、地势方面资料收集,由小组长进行综合记载。如此,在完成任务2“荒漠化形成原因有几种,探究其成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探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材料,如教学图片、视频以及历史故事等进行播放,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2“黄土高原”进行联系化学习,组织小组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并开展小组之间的讨论辩驳。再提出任务3:“有人说‘植物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同学们,你们的看法是什么?请阐述小组理由。”再一次通过任务,把学生引导上课本知识上的阅读、学习以及探究,也利用了小组之间观念的不一样,造成的争论效果,直接地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当然,由于考虑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在问题(任务)回答人的选择上,教师可针对问题的难易度,容易的可以找寻“学困生”进行回答,激励其正确回答,从而提升其学习自信心;较有难度的可找寻“优等生”进行回答,教师对其进行补充,既树立了榜样的作用,又没有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反而提升其学习的探究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其发展依旧处于一个缓慢的教学进程,急需教师提升其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要落实地理教学的相关材料、设备以及仪器等,如此,才能开放一个任务驱动化的高中地理教学环境,从而提升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俊.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准备[J].池州师专学报,2007(06).

[2]牟琳.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03).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初中 地理教学 改革分析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专业师资匮乏,水平欠佳

农村地理教学改革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高校针对就业市场的形势,缩小地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地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方面都不如语数外的教师,因此,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在农村初中,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而且初中的许多地理教师也兼职教授其他课程,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地理教学的效率很低。

(二)优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探索和思考农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时也在实践中领悟许多有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学中应用,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认可,还有就是教学设施不齐全。地理作为辅修课,教好教坏都一样。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三)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地理教学要有灵活性,如教法灵活、空间灵活和时间灵活,一个小的考察、展览、测量等可以作为一节课。但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比较落后,缺乏教学道具和书籍,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农村初中无法展开,校内课程资源极为缺乏。

(四)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地理课程与人类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农村生活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运动过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事项,城乡综合规划,并且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评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气象、水文和地质等项目,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值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对课外的教学活动不重视,因此,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二、解决农村地理学科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国约75%的初中学生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惠民政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并且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校舍,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升导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一般性教学活动的回顾,更应该引导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农村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观念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的反思上,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中转换角色,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三)树立地理学科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目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够升入高中,其余转入职业中学或者回家就业;二是初中毕业由于年龄的关系还不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借鉴成功经验,因材施教,将农村地理教育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想结合。农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比如黄土高坡、农舍炊烟、道路桥梁、丘陵山冈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学的主要元素,对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四)改革和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授课方式,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这样课堂教学的结果,忽略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注

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忽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记忆代替了创新和思考。因此,地理学科多元化教学评级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根本点。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教育方案,要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相结合,把教学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将惩罚性评价方式与鼓励性教学方式相结合,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地理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使地理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思想。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以学致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

[3]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3).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长期受升学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非中考科目、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总体效率低下等方面。要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就必须立足现实,从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入手,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显著提升。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诚然,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统编的教材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精神,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抓住主干地理知识,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围绕地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教材整合,实现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确保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对于“地图上的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我们把物理中的参考系融入其中,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概念,明确了地理方位的相对属性。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的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对应的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地理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认知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为此,我们以多媒体资料片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听着动人的音乐,一边欣赏着风光旖旎的西欧诸国的山川河流。绚丽多彩、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将原本略显沉闷的课堂教学烘托得充满活力与精彩,从而有效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心理取向,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密切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老师要善于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空间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对初中生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老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给足学生思考时间,耐心指导讲授,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讲解指导。课堂师生关系融恰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

四、引导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所以,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把“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五、运用激励评价,愉悦学生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开创了学生学习评价的新篇章。我们应该明确学生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份肯定、一个鼓励。所以,我们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学习特点建立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的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以褒扬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为自主探究式。这就要求老师自觉转换课堂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老师要整合好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筹好教与学的关系。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学而不厌 地理教学具备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还要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入到具体的地理场境中,还可讲故事、诵诗文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统筹教与学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