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的价值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1

1 有关知识管理要素的探讨

要素是构成任何一个系统的基本单位,透视知识管理的要素,从根本上分析知识管理内涵和实质是一个基础和简便的方法。

知识管理研究中普遍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The American Productivity  Quality Center,APQC)等提出的知识管理流程与战略框架(1997),这个模型包括两个动态的轨道,外面的轨道指影响知识管理的外围环境,即促进技术、文化、领导力和测量因素。里面的轨道指知识管理过程,包括适应、收集、识别、创造、共享、运用和组织。识别、收集和组织适合于知识的积聚和管理,创造、共享、运用和适应适合于知识的创造和更新。

第二种,KM = (P+ K)s 公式。其中KM(Knowledge Management)是知识管理,P(People)指人员,+ (Technology)是科技,K (knowledge)是知识,S(Sharing)指分享。其含义为组织积累知识,必须通过科技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效果。

第三种,由王德禄提出,他认为组织中的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人在组织中通过干中学产生知识,对知识进行编码、显性化和知识检索等处理;信息技术搭建知识转化的信息基础,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组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人的创造提供服务来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

显然,以上关于知识管理内涵及要素的探讨主要从知识生成、存贮、共享、应用、创新等知识应用角度衡量,没有分辨要素、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划分知识管理的目的、功能、价值实现等,这样就造成知识管理内涵理解上的混乱。同时知识、人、组织、文化等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继而加大知识管理的复杂性,所以难以找到知识管理的本质。但关于知识管理要素研究从不同方面为我们探讨了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知识管理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2 价值论视野下知识管理要素的界定从知识管理概念的构成看,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指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一定有主体和客体,是主体和客体充分互动来实现目的的过程。目的是一个价值论范畴,是理想中的价值追求,它通过对实践的导向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目的的价值转化。由此基本上可以得出:知识管理就是主体(人)通过客体(知识)来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这一基本结论。从知识经济视角看,价值转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知识积累过程和知识利用过程,而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的发展、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管理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管理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其基本内涵。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知识管理要素界定为人、知识、信息技术和目的等四个方面: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包括个体、组织、社会),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三个层次:个人、组织、社会知识),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的价值转化。

2.1 知识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知识

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集团、阶级以至整个人类)。以此,知识管理中的主体也可以分成个体之主体、群体之主体(社会集团或组织)和社会之主体三个方面。由于只有在创造知识、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作为个体之主体包含在群体(组织)之主体中。与此同理,社会全体之主体的人的价值也是通过他们所在的集合体的价值实现的,因此,这里可以将知识管理的主体概括地用组织主体或组织的人等术语来代替。当然,作为组织中的个体,对其潜在价值需求的满足和价值追求的挖掘也是知识管理中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的关键。

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产生。与上述主体相对应,这种知识可以分成个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社会(共识)知识等三个层次。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_______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还可从形式上区分,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由此可见,人们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的定义和分类就不同。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看,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两个维度,即:个体知识、组织知识、社会知识等三个层次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两个维度。由于知识管理着重研究组织中的知识管理,因此可将个人知识嵌入到组织知识中,而社会知识属于零散的常识性知识,一般不作为知识管理的直接对象看待,更多地放在知识管理一般环境中的文化因素来研究。这样为了研究的方便,就可以将知识管理的客体简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和组织的隐性知识两类。

综上所述,在人与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多层次价值关系看,知识是现在进行时态,它是已经被主体客体化了的客观的、结果性的、显性的知识,也是正在逐步客体化中的潜在的、过程性的、隐性的知识,这样,知识管理既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又是管理知识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人是分不开的,是嵌入在人的活动中的,因此,有些学者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有人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延伸。但这里作为人力资源的人是知识管理对象意义上的人,不是作为知识管理主体意义上的人,是价值关系中的第三层次上的人的自我意识中的主客体关系,这里主客合为一体了。

2.2 知识管理的工具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自计算机发明以来,信息化的应用经历了由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的快速积累、共享和交流更要依靠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这一有效工具。哲学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完成的,必定借助于外在的工具。当然,这种工具是劳动双向建构过程的结晶,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将自然物改造为各种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来延伸自己的器官和肢体,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正因为这种生产工具,使人与对象的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使知识管理活动复杂化,造成知识管理理解上的偏差:将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如有些学校和企业认为,新科技设备买回来了,网络也建好了,知识管理就能自动实现了,这是一种典型的管理知识的IT 方法。知识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是处理数据、生产或扩散信息的方法或工具。技术能够代替人或创造出知识的假设已经反复被证明是错误的。但知识管理包含的事物比促进知识分享的技术要多,知识管理仅仅通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是表达不出来的。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知识及知识过程与知识管理的中介工具信息技术加以区分。作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应当与组织的各个方面相关,既与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主体、客体、目的)有关,也与知识管理的环境要素相关。

2.3 知识管理的目的价值转化

知识管理的主体、客体、工具最后统一于知识管理的目的,它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组织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结构和核心层次,组织知识的管理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①对组织内部而言,通过挖掘、组织、存取知识,便于知识积累、共享,继而增强组织的智能;②对组织外部而言,在知识的共享交流过程中发现和培养新的思想和思维,进而提高组织竞争力。在技术和服务急速发展的当代,创新永远是保持长久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源泉。换句话,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知识的共享和智能的管理。由此看来,知识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目的的达成不仅在于知识管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还表现在知识管理价值实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上。认识和把握知识管理在这方面的特点,

对于正确选择知识管理方法是很重要的:知识管理中的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不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可以对投入和产出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统计,物质生产过程的投入都直接转化到物质产品上,而知识管理的人财物不是作用于产品,而是作用于知识以及携带知识的人身上,很难用精确的统计数字如实地反映出来,不能像管理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一样的方式管理知识这种无形资产。必须在重新认识知识的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管理方法。现在称为知识管理第三次浪潮的实践社团被认为是管理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认为能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生成、转换和传播,更重要的是,间接地实现了知识的生成者、共享者和使用者的人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价值实现是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 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而企业的营销模式也由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和知识为中心。在此背景下,综合吸取知识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精髓--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前瞻性的投资,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客户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基础之上,开展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客户知识管理的内涵

客户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知识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它研究如何有效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企业所收集到的客户知识来提高企业自身价值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对客户知识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这样两个角度出发:

(1)采用知识管理研究的观点,把知识看成像数据、信息一样的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知识资源进行获取、存储、分析、整合、共享、利用和创造,将知识作为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美国学者Wayland 和Cole在其著作《Customer Connections:New Strategies for Growth》(1997)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客户知识管理"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客户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以及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更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它是指在获取、发展以及保持有利可图的客户组合的过程中,有关信息和经验的杠杠作用。Gold A(2001)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将知识管理作为手段来处理组织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客户知识的形成、共享以及应用来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业绩的过程。Gibbert(2002)等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促进企业了解自己的客户,从而使企业在为客户提高质量的服务中学习的过程。台湾学者何雍庆等人(2003)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组织成员透过组织学习,将顾客资料、资讯或接触经验予以组织有效地运用并扩展客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经过有效的管理作为,使客户知识成为组织的智慧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来应用客户知识管理。如Nonaka(1998)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客户知识社会化过程,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亲和性,从而获取客户拥有的知识。Alan Cooper(2000) 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利用先进信息与客户互动交流,帮助客户找出问题及其答案进而适应周围环境,客户需求过程与企业的营销过程有力的交织融合在一起,实施"定制化"服务。麦肯锡的副总裁罗树忠(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就是指有效的获取、发展和维系有利于客户组合的知识与经验,为尽可能的求得最大的价值,客户、知识、管理必须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中,企业运用这个循环体系中的客户知识,从客户关系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行动。高倩(2001)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企业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关于用户的数据、资料以及交易记录,经过分类、处理等程序而形成客户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过程中,从而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傅建球(2005)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从各种既有的或潜在的客户信息中,萃取转化出可以用来为企业营销服务并发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通过综述有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客户知识管理给出了不同的表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不管如何阐述,如何给出定义,其共同思想可以总结如下:1客户知识管理是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一系列流程;2从知识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两方面入手,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融入到客户关系管理之中,形成客户知识管理;3客户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资源,企业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3

2007年与2008年,源天Velcro协同知识管理案例连续两年荣获《哈佛商业评论》的管理行动奖,成为国内惟一获此殊荣的管理软件案例。源天连续多年被中国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知名机构AMT评为管理软件十强。

高效协同、直达目标是源天的产品理念。源天认为,盲目的协同不是企业搭建协同系统的根本目的,只有以企业实际业务价值的提升为目标,有效结合管理手段与IT工具,才能给企业带来协同应用的真正价值。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行业背景优势和技术特色,是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

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建立在高端企业级管理、IT咨询及实施服务的基础上。该软件融入了更多管理咨询理念,强调管理与IT信息的结合。源天协同知识管理软件Velcro拥有大量的高端企业用户成功案例和技术实施经验。其大型客户包括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海油、上海外航、嘉力粮油、黄金搭档、红蜻蜓、巨人网络、宝钢集团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源天的目标是成为最优秀的企业级协同知识公共服务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源天的使命是立足于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凝聚并传播专业人士的实践经验,建设企业级协同知识管理平台,帮助企业构建可积累的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基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内涵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近期、中期、远期层次,构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相应确定权重,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旨在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为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1总体思路

总的思路是将整个评估体系建立在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考察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来反映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效能。同时,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目标的层次,以及各个层次目标中所包括的指标和重要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权重的情况,形成最后的知识管理效能的评估量化值。

层次分析法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体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目标的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直至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按重要性的排序。

对于现代组织而言,目标的制定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管理的目的所在,因而以知识目标实现作为知识管理绩效度量的指标是非常合适的。在上述绩效评估目标体系下,下面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估模型。

2指标的分层量化

按照上文所述的知识目标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将整个评估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分开考虑,同时在不同层次的目标中选取最后的评估指标。知识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次。

在一个总的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分为以上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一个层次中,确定对目标影响最大的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到目标的受影响情况,之后在综合几个分层次的目标情况反映整个最终目标的性质。

2.1近期目标层

近期目标通常以组织的知识共享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具体涉及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的共享水平,包括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编码化的水平和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水平;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水平,包括员工个人知识显性化水平和组织内人际交流水平;组织外部显性知识的共享,包括外部知识编码化和组织对外部的沟通水平;组织外部隐性知识的共享,包括外部隐性知识内部化和外部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具体交流方式作用情况更能反映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企业是一个员工的结合体,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了多种方式,有物理的、有虚拟的、有即时的、有延迟的。各种交流方式对知识交流效果的作用程度是不一致的,根据对象的不同和个体情况的差异,不同交流方式的作用情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我们对具体交流方式的作用情况的分析,认为具体交流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作为近期企业知识交流水平的目标评价指标。

传统印刷媒体的出版频率,称为A1。在这个指标中,我们需要着重强调以下几点:首先,传统印刷媒体包括企业内部的专门出版物,用于内部交流的纸质通知,用于公共信息的公告等。重点在于这些印刷品的目的在于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其次,我们关注的是频率。一般以一个统一的时间段作为单位,描述整个时间内的情况。选用频率是为了便于结果的处理,没有其他的含义。

企业培训的频率,称为A2。在这个指标中,我们需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这里定义的培训指企业举办的正式的培训活动,以及各种正式的经验报告会和交流会等。其次,我们关注的也是频率。一般以一个统一的时间段作为单位,描述整个时问内的情况。选用频率是为了便于结果的处理,没有其他的含义。

与工作交流相关的电子邮件频率,称为A3。这里定义的电子邮件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与工作相关的电子邮件操作,包括上行邮件、下行邮件和平行邮件等。

企业信息库系统的使用频率,称为A4。这里定义的包括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存储系统,如案例库和数据库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指标A1、A2、A3、A4进行量化工作。

量化工作的基本方式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于定量指标,采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无量纲化。将评估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取阈值y1,y2,y3,y4,规定x≥yl为优,y2≤x

注释:因为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致,他们的取值s1,s2,s3,s4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把这四个数据具体化。在不同企业中,需要具体分析,得出不同的数据,代入函数计算。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对其他的指标如A2、A3、A4进行这样的计算,将具体的数据转化为隶属程度,能实现对本来模糊的语言加以定量的刻画,然后再利用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

2.2中期目标层

中期目标以组织的竞争优势作为评价标准,包括企业内部竞争优势和企业外部竞争优势。

内部竞争优势评估选取产品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生产优势、营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速度优势、财务优势和企业文化优势共9个具体指标;外部竞争优势选取供应商优势、承销商优势和用户优势共3个具体指标。

在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上优势集合中的所有优势情况,但是对于我们的课题而言,这样做显然太大了。而且,以上的优势集合中很多项目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关系比较弱,另外一些则很强。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分析中的便利,我们决定根据各种优势同知识管理系统的关系程度,简化模型,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标准:①技术优势,称为B1;②企业文化优势,称为B2;③用户优势,称为B3。

量化工作的基本方式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于定量指标,采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无量纲化。将评估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取阈值y1,y2,y3,y4,规定x≥yl为优,y2≤x

对于以上的指标,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定量数值进行衡量。但是在先前的定量化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用程度副词“优”“良”“中”“差”来形容;然后将其定义为对从属函数的某种运算,这样就可以将模糊的程度副词利用从属函数来加以刻画,转化为类似上文的指标的隶属度的情况。

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请参考相关书籍对于定性指标模糊算子的运算规则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形容指标B1、B2、B3的程度副词(“优”“良”“中”“差”)的从属函数。

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我们首先根据各个企业中调查来的数据情况设定一个行业性的初始隶属度,设为ym=μ,权重假设为p1、p2、p3、p4

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指标B1中的几个程度副词的从属函数,进而得出最后的隶属度。因为在各个企业中的情况是不一致的,我们很难将pl、p2、p3、p4具体化,而直具体化的结果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数据的确定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而确定。

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对其他的指标如B2、B3进行这样的计算,将定性分析的程度副词转化为隶属程度,能实现对本来模糊的语言加以定量的刻画,然后再利用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

2.3长期目标层

长期目标以价值创造作为评价标准。选取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客户满意程度共3个指标。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其他的选项,但是与上文中期目标的分析相似,我们通过对关系程度的判断,最后确定以上三个因素为重要因素。

(1)销售利润率,称为C1;

(2)资产利润率,称为C2;

(3)客户满意程度,称为C3。

以上的三个指标,在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估体系中就有涉及,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些指标在现有企业中的普遍存在性,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根据量化工作的基本方法,他们属于定量的指标,所以,类似于近期目标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函数:

对C1,设论域为U=[0,H]

注释:因为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致,他们的取值h1、h2、h3、h4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把这四个数据具体化。在不同企业中,需要具体分析,得出不同的数据,代入函数计算。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对其他的指标如C2、C3进行这样的计算,将具体的数据转化为隶属程度,能实现对本来模糊的语言加以定量的刻画,然后再利用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在图上的底层指标中的隶属度情况,这些隶属度呈现为一种矩阵组合,设为M。

3确定指标的权重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完成了指标的量化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我们需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设某一层次上的因素为A1,A2,……An,对该层次上任意的Ai,Aj求得其相对重要度比较值aij作为权系数,从而形成判断矩阵A=。

下面给出一种常用的判断分值表(若目标i比目标j次要,则aij为表中值取反)。

基于上表,可以采用如下的评估流程:

次序一致性检验:检查评估者对各目标要素重要性的认识是否存在逻辑上的矛盾,这是所得判断矩阵是否可用的前提。采用数理逻辑的符号,则次序一致性可以表示为:求得每一层次各要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求得属于该特征值的特征向量W=( W1,W2,……Wn)T,W1,W2,……Wn给出了因素Ai(i∈[1,n])相对于因素C按重要性的一个排序。

求同一层次的组合权系数:设上一层因素为C1,C2,……Cm,则对任一个C i可以求得相应的权向量W i =(W1i,W2i……,wni)T。设已知上一层C i的权重为a i,则可以求得当前层每个因素的组合权系数为:

依此类推,直至求出最底层所有因素的权系数。根据最底层权系数可以给出相应的排序。

一致性检验:为了避免判断上的不一致性,需要用一致性指标CI进行检验,在CI≤0.1的条件下,认为判断矩阵A有效。

综合专家意见,得到相应阶段的权重排序向量W。

以上的计算过程是参考运筹学的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的,结合上面我们给出的层次图形,可以计算出在我们确定的目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因为各个企业中的差异性,我们很难确定上面公式的具体数据,但所有的计算结束后可以得到权重排序向量矩阵W。

4绩效评估

最后,可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估,其操作过程如下:

(1)按照前面的方法,确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三个层次体系;

(2)将上文知识目标中的指标加入指标集合IN—DEX,然后建立评估等级集合CLASS={优,良,中,差};

(3)邀请多名专家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因为每个专家在定性指标方面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存的条件下,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个专家得到的最后结果为一行,如上文中的LIALIBLICLID等。由于知识管理涉及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所以这个评判属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因而可以在专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隶属

度模糊矩阵:

(4)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按照上文的论述,得到最后的权重矩阵W;

(5)按照模糊数学的乘法,进行运算Eff=M。W。这里的乘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乘法,是模糊关系W和M的复合,也就是模糊矩阵W和M的乘积;

(6)计算综合评分值为Result=Eft*E,E取为CLASS类中等级评定阈值的中间值;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5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用知识作支撑,进而推动行业的优质发展,基于此种现实情况,知识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在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中有了明显的展现。因此,知识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发展源泉。本文现就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必要性予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对策方略,旨在提升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效力和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26

处于知识经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化、信息化、知识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代名词,也成为人类社会日渐表现出的一种现实态势。加之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文化知识传播、应用、整合与创新为主要职能的图书馆发展也产生了些许改变,日渐步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用具体行动诠释了新技术的优势,所以现下不管是期刊、文献,还是各类图书咨询、服务、管理工作,统统都经历着变革,知识成为种种现象的支撑与主导性因素。但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种变革背后绝非是简单的物质资本变化,更应该是知识资本的变革。

1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

1.1基本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提出最早的知识资本概念,这是西方经济学界所提出的与图书馆知识资本联系最为紧密的概念,加尔布雷斯认为知识资本是动态且无形的资本,是一种只是色彩浓重的智力活动,同时是一种可以产生只是价值的活动。对图书馆来说,知识资本担任了无形资本这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让知识本身有所增值,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再者,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图书馆知识资本是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结合体,在图书馆知识的利用、传递和创新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1.2组成结构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知识资本成为图书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管理知识资本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做好知识资本的管理工作,首先就应该明确知识资本的组成结构,根据组成结构提出对应的管理模式,以此提升知识资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关于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图书馆的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源联系紧密,而且人自始至终都是知识资本管理行为的主导力量,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影响颇大,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源因素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诸如工作人员的知识辨别、获取交流、利用和创新能力均为考察内容。

第二,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占据着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核心位置,知识资源的质量和外延价值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创新水平。存在于图书馆内部的知识资源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不管是各个领域的纸质期刊、杂志、古籍等图书资源,还是国内外的数据库、期刊书籍还是各种电子知识资源,抑或是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申请的各类项目等等内容,全部都可以囊括到知识资源的范畴中去。

第三,信息技术资源。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和安排方式也在变革与创新,先进的信息技术日渐支撑起了知识资本管理的重担。如今,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中,网络技术、知识存储传播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成为三大主要信息技术支撑资源,为图书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推进性力量。

2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必要性

立于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遭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日渐出现了管理失误的问题,直接降低了知识资本的管理效率。关于此处所说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其一,图书馆的内部管理系统不够完备,存在些许不足之处,缺少对图书馆在职员工的培训和锻炼,致使整个图书馆工作团队素质偏低,难以有效应付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工作,阻碍了图书馆的成长;其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下建成的图书馆规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欲,所以图书馆的资源数量和人员服务态度必须有所改善,朝向美好方向发展。因此,在严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图书馆必须要尽快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知识资本管理的科学、高质。

3加强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对策方略

图使馆资本知识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结合体,具有多层次、多构造、多因素的特点,因此要想知识资本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起一套综合性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给知识资本提供一处合理化的运作空间。至于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的有效建立,可以从通过以下三种对策方略来实现:

3.1倡导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提升两个主体对象的重要素质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针对人力资源因素所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图书馆在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中,应用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形式,旨在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重要素质。此种管理模式涉及馆内全体人员(内部)和广大读者群体(外部)两个主体对象,所以在实行“以人为本”时,要照顾到两种主体对象的需求,体现出管理中所彰显的人文关怀,将“人”置于一切管理活动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服务。

应该重视馆内全体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挖掘在职工作人员的潜能,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水平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人”的影响,图书馆馆内人员的信息触角、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服务观念以及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等,均会影响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产生、发展、进步、创新。因此,图书馆可以把“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务放在馆员身上,定期开展一些知识资本管理的讲座、培训活动,强化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能,为高品质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致力于和谐愉悦的良好环境氛围的创设,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广大读者是“以人为本”模式中的第二个对象主体,为了确保广大读者群体能够感受到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后的成效,图书馆开展的任何工作都应该秉持民主、尊重、宽容、公平的宗旨,为读者营造出人性化、和谐愉悦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顺心的享受,推进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步伐。

3.2重视知识主导管理模式,强化图书馆的整体知识力量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主导,形成了特定的知识资本产物,因此图书馆在进行知识资本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为自身的强大储备好足够的知识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建立起坚实的后盾,确保知识资本的运作环境优良且完备。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该认识到每一类知识资源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将它们分类规整,让知识价值和财富总和能够有效整合,让知识呈现出条理性、清晰化的状态。加之知识主导的管理模式具有针对性,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此模式和知识资源的关系,进而强化图书馆的整体知识力量。

首先,图书馆应该做好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充实,利用各种合理渠道吸收尽量多的知识资源,比如各个领域的纸质期刊、杂志、古籍等图书资源,还有国内外的数据库、期刊书籍等,以及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经营权和申请的各类建设性项目,都应该将它们视为图书馆重要的知识资源,将它们作为知识资本有效运作的强大后盾;其次,对于各式各样的图书资源,图书馆可以安排一定的人员做好图书资源的分类、重组,进一步完成吸取、甄别、创新的工作,让图书资源在馆内人员的手中明晰自己的归属与价值,使得图书资源真正转变为知识资本;最后,图书馆可以依据自己强大的知识资源后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库系统形式,建立起一个彰显自己图书馆特色的知识库,在知识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点和图书资源的分类、存储等工作环节,杜绝知识资源混淆的事件发生,同时要严格以知识点为建设基础,体现知识库的动态性、信息性,而且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处纰漏,让知识资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积极应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各种挑战。

3.3信息科技推动管理模式,增强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效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化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各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输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最让人振奋和开心的事情,无疑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各项作用,使得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跨越了一个高度,完成了质的飞跃,作为知识集散地的图书馆,必须要将信息科技应用到实处,将其引荐成为图书馆知识资本的一大管理模式,以此增强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效率,推动图书馆资本管理的长远发展。

从某种层面来说,知识资本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使知识发生增殖。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来说,知识的收集、转化、创新和积存是知识资本管路的四个重要阶段,同样也是知识资本发生增殖的四个进程,图书馆可以巧借信息科技技术推动四项环节,完成好四个阶段的重要核心任务,实现隐性资本和显性资本的对接,实现知识的有序化、关联化,达到知识的创新。再者,图书馆庞大知识资源的准确运用、汇总、快速传输以及精确索引,一看便知道是一种十分繁杂、负重的工作,而信息技术恰可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开创出一条稳定的知识价值锁链,保障知识资本增值的过程顺利且完备。因此,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中,有必要、有意义应用信息科技推动管理模式,这不仅给图书馆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而且也便捷了管理工作,增强了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效率。

4结论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核心实力与竞争优势不单只局限于馆藏图书规模的大小,更多的是取决于图书馆资本管理服务系统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在馆藏机构、图书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服务体系以及知识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绝对化优势。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应该努力加强知识资本管理,切实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以此为图书馆建设开辟一处别样的空间位置,发挥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数据宝库的作用和建设性价值。

参考文献:

[1]曾伟忠.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新突破——《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读后[J].图书馆论坛,2008(1).

[2]余晓华.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1(12).

[3]苏艳.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模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

[4]彭小平.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整合及效能[J].图书馆,2009(4).

[5]杨春华.浅谈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及评价[J].科技风,2009(16).

[6]田丽,宫平.试论图书馆的知识资本运营[J].图书馆学研究,2008(1).

[7]娄跃武.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开发途经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6).

知识管理的价值范文6

与人深聊,碰撞思想,和有独立价值观的人交流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成长的事情,他们通过自己所看的,所经历的,所想的,所学的,总结出对价值的认知,非常值得了解。当然,我们要学会不盲目认同,而是提出个人的见解,进行质疑或补充。

给自己思考的机会,我们常常会在微博上看到各种想法,或吐槽,或批评,或抵制,或……碰到这种时候,我们可以练习着让自己去独立做一个评判,当然我们也清晰认识到,任何没有确凿证据的极端言论都是有失公允的。

或许你可以找到你的信仰,宗教信仰有时候就是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但我指的信仰并不仅限于宗教,我们可以树立自己的信仰,对于某种精神某种价值的认定和推崇,对于某种生活某种姿态的渴望和追求。当然,要记住只有让你真正觉得幸福的才是好的信仰。

实践,多去走走看看,理论上的价值观树立是不够的,有机会,多去看看外面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因为周围环境的相似而不断加固带有局限性的思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扩大你的格局,你会发现,世界有那么多可能性,我们坚持的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值得在乎,我们忽略的很多,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那些打动你的,将会改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