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1

案例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理论体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的联系中介。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解读一段教育理论、诠释一个教育理念,示范一个指导策略;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中过于偏重抽象的理论、原则的空泛。

(一)理论意义

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基点,探索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它以形象、具体的方法为表征,实质由是高度的理论抽象和逻辑综合。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历年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栏目策划、设计、前期准备、运作到节目的播放等一系列幕后的机制的介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与栏目评选的实践进行一次“对话”,用教育理论解析栏目教育的实例。(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的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人民大众的实践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典型性和真实情景的感染性;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2)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实际问题,采用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着重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案例分析法不仅可以从栩栩如生的案例实景中,体悟、领会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而且还可以真实观察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之道,凸现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

(二)实践意义

1.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案例教学就是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例作为课堂分析对象,通过亲临体验、深度解读和理性思考,用教育的方法理论解析案例及情节展开过程中采用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手段、方法,解读教育情境,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际应用问题。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度解读,体验案例实践的理论意义,从而实现对教育理论的选择、思考与实践,并对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力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科学化和创新性。

2. 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案例教学最大的裨益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感动中国》栏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型综艺性栏目,也是一个将政治性、教育性、感染性和艺术性融于一身的栏目,栏目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以此为案例,介绍节目幕后鲜为人知的策划过程、运作过程、评选过程,通过组织过程展示,让学生领会和体悟隐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总结方法的理论、原则和规律,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再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掌握理论、分析问题、方法创新的能力。

(三)学术意义

《感动中国》是一个持续时间长、政治影响广泛、教育意义深刻、综合性强的经典栏目。选择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案例,一是因为该栏目运作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同节点,都昭示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随着栏目幕后运作场面的还原、展开,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方法进行逐个展开分析;二是因为该栏目是一个综合型节目,案例描述过程本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案例解读过程中也可以将多种相关联的方法有机组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解剖和组合方法,综合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方法之网”,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艺术之美。因此,以此为案例,除了案例内容所透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案例本身的开放性也是我们案例研究中的一个学术创新,它既可以将一个大案例分解成多个相关的具体案例,分门别类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教学意义,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地、综合性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组合起来解读、领会。

二、研究内容

(一)案例简介

研究思路:通过对连续八年的《感动中国》栏目的总体介绍,栏目产生的意图、评选的过程、栏目的运作方式、典型参选人物事迹等的介绍,完整地介绍《感动中国》栏目。从栏目介绍的过程中,总结和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教育艺术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益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寻求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感动中国》栏目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现实案例的介绍,实现全体同学的充分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在学生的讨论、阐释与模拟在场的体验中,帮助学生解读、体悟抽象的理论观点,把握系统的理论架构,理解生涩的教学内容,并最终使学生获得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内容

《感动中国》栏目的产生: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央电视台希望“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新闻人的职业敏感以及符合国家新闻规范的价值理念评选出自己心中的年度新闻人物”,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通过“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以评选出当年度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内容,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三)《感动中国》栏目简介

1. 年度人物的评标准。《感动中国》对“年度人物”的定义: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评选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点:为推动社会进步、时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2. 《感动中国》的人物遴选流程。《感动中国》的人物遴选有一套规范而严格的流程。

(1)前期人物资料是随着前期策划工作一同展开的,先由中央电视论部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列出一个大名单。

(2)《感动中国》正式对外评选启动通稿,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物,不断补充进大名单。

(3)选出打动人心的二十几名候选人,并以更详细的篇幅对其事迹进行介绍,列出小名单,约22到25个之间。

(4)同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官方网站展示大名单上所有的候选人。12月中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网上投放,网民推选他们心中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2月底,节目组将经过反复筛选的小名单寄发给由四十余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推选委员会的每一名成员,推委会成员在收到的候选人物名单中选出他们认为最能人物,并填写推委会成员的推选意见之后,再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者式反馈回节目组,形成推委会意见。

(5)第二年l月初,《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录制工作开始筹备,推选出10名最终的获奖人物以及一个特别奖,上部主管部门,经批准,最终确定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

3. 《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以及节目制作流程。

(1)《感动中国》启动、筹备阶段。工作人员开始收集可供入选的人物资料。

(2)进一步完善人物资料的收集、核实工作。

(3)正式启动,对外活动启动通稿,同时开通栏目官方网站专题

(4)《东方时空》开始摄制呼声较高的候选人物的纪录片。

(5)确定获奖人物,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节目录制、播出。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思考。本案例适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具体方法理论模块教学的应用,也可在具体方法逐章讲解后,通过本案例进行方法综合应用。

(1)通过对《感动中国》栏目的产生、设计目标、运作章程和评选流程的简单介绍,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

(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方式、“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人物遴选的一套规范而严格的流程等方面的分析,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方法论和网络方法论。

(3)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的介绍、获奖感言(视频展示)的宣读等方式,提高榜样示范方法论、感染教育方法论的理解。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理论、内容体系、方法论发展趋势及方法模式建构等。

(二)比较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各种具体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具体方法运用的环境要求、特点和实践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25

1.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1)平等性与流动性。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信息。信息的者不仅包括专业人士,更多的是由大众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新媒体工具,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和主张。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虚拟性,大众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有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才可以破解信息传播主体的真实身份。(2)瞬时性与海量性。新媒体信息传播是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通过新媒体,政府机关公共信息、学校及教育机构教育信息、商家商业信息,以及各个社会组织和团体娱乐、生活信息等,这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信息更新频率增高。(3)微小性与交互性。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信息展示的面积也逐渐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时间、空间更加碎片化。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都享有话语权。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同时进行并完成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双方可以相互交流。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新媒体便于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学生跨越地域差异交流与讨论,也有利于一些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的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思想。新媒体时代使高校辅导员多元化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依托QQ、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减弱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同时,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挑战。第一,打破固有思维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多角度地、多学科地进行全面思考。第二,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新媒体信息传播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网络中很多丑恶现象和虚假不良信息,许多“非法恶意势力”借助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侵蚀、思想侵蚀。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密切关注网络,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把握教育方向。第三,强化思想教育主导地位。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度极高,这为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新媒体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之路

(1)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建设现代化专业队伍。作为高校辅导员,在适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与时俱进。及时跟进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实时情况,熟知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利用新媒体媒介,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2)主动抢占网络新阵地,强化新媒体监管机制。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各类网络平台及组织,把握海量的瞬时信息,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高校应该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公共网络资源,设立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搭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教育平台。(3)把握高校教育新导向,加强相应价值观教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辨别能力。可以通过校内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与道德的自主意识。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辅导员,只有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才能与时俱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3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的准则,从而明确工作的标准和依据。

1.继承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践中的发展过程,是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原来服务于特定历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有些必将会丧失存在的理由而被新的经验和新的方法所代替。因此,改革和创新既包含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肯定,同时也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陈旧东西的否定。

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创新的基础。改革与创新是将新旧方法联系起来的环节,是推动方法向前发展的环节。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面对中职生中存在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厌烦的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思维、探究、研讨交流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职政治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知识教育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转贴于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1.重视历史教育

从目前情况看来,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师范学校与导游专业外,其余所有专业均不开设历史课,笔者看来这样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完整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来看,历史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观念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本身具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逆转的态势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教育的模式。学校可以把思想教育的信息资源通过学校网站、网页等形式链接到互联网上,供学生上网浏览、阅读;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思想状况调查与心理咨询服务。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提供的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网贴,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

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新 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通过方法的不断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尤其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从2000年开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才在CNKI上开始发表。

一、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冲击

我国正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说,改革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利益均等化难以实现与公平诉求的矛盾始终存在,与此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使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经济全球化潮流冲击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将更加激烈。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里,西方更是借助经济优势大肆地宣传西方的政治思想,进行思想演变的企图始终没有改变。

(三)多媒体发展的冲击

以传播手段新颖、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广泛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本身附带的商业性,虚拟性对主流意识文化产生了冲击,干扰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推陈出新离不开对传统教育方式中优秀部分的继承,同时应借鉴西方科学成果,例如道德讨论法、价值澄清法和社会学习法,这些方法都有值得学习的元素,值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去借鉴。

(三)对多媒体媒介实行利用与监管并举的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有超前意识和现代意识,主动走入网络世界,摄取时势信息,通过文字、声音、画面、人物等的编辑,制作各种多媒体教育软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多媒体信息传递的监管,做到精、细、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创造条件。

(四)实现从单向到互动的转变

传统单向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影响下这种工作方式的合理性面临严峻的挑战。由此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仅靠单向注入,强迫命令反而会严重挫伤和压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都是人,都具有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常常角色互换。只有达到二者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建立在主 客体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双向沟通和协调的方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的不断提高,倡导平等双向沟通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必须由单向式教育发展为互动式交流,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尤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队伍,发挥其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核心作用。他们能够运用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和立场对诸多焦点热点问题作出明智的分析.可以产生无法取代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也必须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各种方式去认识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真伪.掌握一定的有效使用媒介以及正确看待信息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运用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去影响其他的社会成员,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充当了教育者。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是可以交换的。

(六)注重实践锻练

所谓实践锻炼,就是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收到实效,是不是真正使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等得到改变,归根结底体现在人的实践行为上。另一方面,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实践活动是必经之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务虚又务实。才会收到真实的、持久的效果。如果只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形成空洞的说教或许愿,就不会受因此,我们必须引导教育对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寓灌输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在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中造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惟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算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胡艺华,李祎妮.浅析利益主体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

[2]李晓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探究[J].学理论 2011,(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5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是现阶段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个性化和思想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时代形势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并存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目前面对的挑战一方面来源于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很大程度上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来源于大学生张扬的个性。这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加强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成为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二)应对大众媒体和网络负面宣传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信息速度发展迅猛,网络信息爆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基于这一便利条件,一些大众传媒和网络,为了吸引眼球,把焦点放在一些负面新闻上,这对于当代大学生造成很大的思想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通过媒体、网络迅速传播。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采取有效方法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通过探寻新的教育方法与之抗衡。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方法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对新时期工作方法的创新。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主题教育法的创新

主题教育法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主题教育法指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活动中使其充分体现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的主题教育法,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所以必须在继承主题教育法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新时期辅导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多样的形式为载体。“实现教育主题和形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的转变。”即通过创新主题教育内容、形式以及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来实现主题教育法的创新,打造主题教育的品牌和主题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网络教育法的创新

网络教育法的创新包括:一、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即在认知性方法上创新,把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二、网络教育指导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历来主张贯彻疏导方针或原则”。由此,通过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从而促使网络受教育者正确观念的形成。三、“网络舆情监控方法的创新”。通过网络监控方法的创新,实现网络的有效监控价值。这些网络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基于对网络利弊的认识和加强对辅导员网络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规避网络教育风险来完成的。

(三)实践教育法的创新。

“实践教育法是指辅导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提高认知能力的方法,这是一个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实践教育法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双向实践理念”和实践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这要求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多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切实的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认识。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6

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以上特点和难点无能为力的现状,笔者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失”:

首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理念的缺失。研究生在心理、思想以及认知程度上都有别于本科生。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多的人生阅历,这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以管理主义为主,过分强调统一发展、平均平等对待,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越来越凸显的个性化发展,明显缺乏人本、服务的核心思想理念,这些早就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服务路线”,充分挖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潜能,才能让自由度更大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功能的缺失。高校研究生本身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以规范、条例为纲,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开展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理想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施展平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发挥。只有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充分利用由兴趣而产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广阔的施展平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的缺失。研究生群体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研究领域也都基本确定。专一性更强,虽然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但是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个人独自研究和思考问题。像本科生那样的集中教育机会是非常少的,这不仅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增大了难度。再加上,研究生处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更是多样复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顺利开展,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技术,没有办法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到位的帮助,没有合理的方案拿出来,实施就更没有办法谈起。这直接导致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社会工作的理念契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述求。“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助人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社会工作者相信案主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解决一系列的个人问题,从而增强社会功能。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以上两个原则在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同样得到贯彻和坚持。在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生活及学习规划的过程中,学生从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开始,然后通过科学的职业倾向测定,在分析两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整个过程学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在其中获得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高校在其中只是为学生提供测定设备、开展职业咨询和教育、提供综合素质锻炼平台,最终学生的研究生生活及规划要由学生个人综合分析各因素而设计并加以实践的。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个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他看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其次,社会工作的实务特征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实务即实践。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与受助对象一起帮助他改变自己的困境,这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活动。研究生的思政工作包括很多的研究生事务工作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人际关系等,这些涉及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来研究人与职业相匹配,它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指导和实践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一切方案和行为的开展和实施,都是要依据理论来作为动力的,用理论方针来指导我们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统一化管理模式,支持走专业化学生工作管理道路,来为我们研究生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帮助。我们在保留我们自己已经取得的经验后,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理念为我们服务,比如欧美一些国家的社会工作理念形成的学生事务工作理论,为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借鉴之选。与此同时,我们还得总结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寻求完善的办法。比如,我们长期以来“重管理轻咨询”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如果心理问题长期积压,会影响到学生一生。就是因为学生管理工作长期的忽视学生咨询服务这一环节,所以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都做得不足,专业化道路的建设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心理学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学习辅导专业化道路的建设必须被提上日程,就业指导要逐步实现专业化和制度化。如上所述,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将是我国在现有管理体制内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活动,社会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有利地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

作者:刘晓燕单位: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