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低碳经济,CO2,排放,物流,对策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要从根本上降低C02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实现节能减排,其途径在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循环经济和节能经济。本文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物流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 低碳经济概念
1.1 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人们日益认识到,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全人类共同携手,改变高碳经济模式。。。由此,低碳经济模式被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展望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革命,将比以往的工业革命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碳排放是其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从企业到国家将在新的标准下重新洗牌;低碳经济将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低碳经济、生物经济等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技术将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这是一个转型的契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向低碳高增长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领跑者。
2 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2.1 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
在高油价背景下,物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因而铁路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方式无疑将大比例的替代航空和公路客货运。建国以来我国铁路里程数发生了巨大进步,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到2009年的8万公里,铁路里程世界第二。到202O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成为世界上一铁路运输是最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最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据统计交通运输部门排放的C02约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21.8%。在欧盟27国,公路运输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部交通方式的72%; 而铁路以1.7%的排放量,完成了10%的运输量。同时,航运也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率的一种运输方式。据了解,国际海运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7%,集装箱船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海运业排放量的25%,但却承担了全球52%货值的货物运输。
2.2 通过优化运输体系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据预测,在全球越来越强调低碳环保的形势下,铁路以及航运的低碳优势将得到凸显,各国将不断加大铁路建设,以及推行加船减速政策,以替代公路、航空运输。甚至,现有交通运输体系也有望在低碳经济的刺激下得到改善。。我国将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准确把握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现状,研究提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框架。我国物流目前在运输、管理、配送等方面的成本约占15%一20%, 远远高于国外的7%一8%,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物流迫在眉睫,铁路在运输行业碳减排潜力巨大。
3 以物流设备链的调整和运输方式的变革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
物流运输工具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燃料,污染也相当高。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首先就要以改善运输设备作为突破口。据了解,实现我国汽车减排目标的可行途径就有这样5条:利用传统汽车和内燃机减排技术;推广柴油轿车、柴电混合动力;替代能源的使用;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电子化;电动汽车技术。目前,以发展柴油机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包括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正在大力试行。同时,电动汽车产业链也正在悄然兴起,诸多举措无不在显示着运输工具将有重大改革的信号。这样可以减少排放,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并提高作业效率。低碳经济下物流托盘原材料也在得到进一步更新,铁路专用托盘制品已成为铁路装卸运送和存储物资的周转设备。
4 结语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完全脱钩。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 ~45%的目标。从短期看,应该在“十二五”规划中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1]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二章 物流网络配置 大卫·辛奇—利维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冯之浚.、周荣 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10年第20卷第4期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3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实质,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开始倡导低碳经济模式,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能够精准的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切实提高工作的水平,才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1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特点构建
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质的革命,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是各种低碳技术,而它的主要的行动方针是低碳观念,低碳技术并不知的是一种单一技术,它涉包括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煤炭资源的干净高效应用、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埋存等等新的技术,涉及到冶金、化工、电力、交通等各个行业,建筑节能、循环经济、节能材料、火电减排等都属于减碳经济体系中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
2低碳经济对环境监测的要求探讨
2.1环保的要求更高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改善北京、天津、成都等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了大量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够遏制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及保护部门必须建立起一个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对我国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进行污染防治,到2020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显著减少,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浓度达标,土壤、空气、水环境总体改善,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到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都基本达到相关标准,土壤环境明显改善。低碳经济模式之下,环境监测及保护的要求更高。
2.2环保措施力度更大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环境保护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全国各省市及地区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在增加,正在积极开展环保工作,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也在逐渐的健全,环保措施的力度必然会更大。
2.3低碳约束下要求企业要大力进行节能减排
实行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是实现低碳生产的重要途径,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低碳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工作在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中已经开始执行,想要切实实现并推广低碳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发引用环境保护技术,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也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区域内的企业进行监控,确保所有的企业使用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都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都满足相关标准。
3低碳经济下如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保护思路构架
3.1低碳经济下如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低碳经济背景之下,要想全方位的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根据污染减排的实际需求不断的调整完善环境监测的项目及频次,创新监测模式,抓好重点监测及专项监测,对于钢铁、石油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应加大监测的力度,一些能耗较高、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小炼钢、小水泥等类似企业应予以淘汰,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准确真实的反应实际的污染情况,实施遥感及远程监测,对流域、大气环流、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客观快速地监测区域环境状况。
3.2低碳经济下环境保护思路构架
3.2.1正视环境监督与保护工作,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良好的资源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环境监督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摒弃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杜绝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
3.2.2完善环境保护体制以及环境管理机制,提升环境保护监测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体制以及环境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环保监测工作的效率,基于此,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要根据当前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一个优秀的工作队伍,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学习等方式提高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提升环境保护监测能力,为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约束下国家对于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的要求更高,环保措施的力度更大,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工作的力度,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视节能减排问题,为稳定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生态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远辉.探索低碳约束下的环境监测与保护[J].北方环境,2013(03).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 启示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化石能源对于气候变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二)低碳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低碳经济出现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既包括生产活动,又包括日常生活活动,主要是生产、生活时,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造成大气组成改变,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战略。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纷纷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的低碳发展战略。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英国—制定激励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①立法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6月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碳排放立法的国家。法案为英国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评估政府减排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②推出“气候变化税”。英国于2001年4月1日开始针对不同的能源品种进行征税。如果重工业能源企业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则不需要支付全税,最高可免税80%。政府再将所得气候税收入通过“强化节能环保投资补贴”等办法再返还给企业。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英国降碳的重心从发展核能扩大到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多个领域,并为一些有竞争力、能尽快实现出口的技术领域提供资金、政策、财税的支持。④设立碳信托基金。碳基金负责提供碳管理、能源审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安装智能计量表,建立建筑证书制度。
(二)德国—倡导低碳技术,助推低碳经济繁荣
①制定气候保护技术战略。2006年8月,德国在世界上首个推出政策全覆盖的《德国高技术战略》。2007年,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技术战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领域纲领性文件。②投入大额资金发展低碳技术。德国教研部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技术的研发。德国科学界、经济界将筹集到的30多亿欧元私人资本全部用于企业低碳环保技术攻关。政府计划每年拨款7亿欧元对现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造。③建立低碳财政税收政策。德国从1999年起对国内油、气、电的使用征收生态税,并与工业界签订协议,规定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与节能挂钩,德国联邦经济部与复兴信贷银行建立起节能专项基金,促进国内中小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日本—树立低碳理念,全面构建低碳型社会
①确立“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4年日本环境省推出“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 2008年7月,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的中长期目标和措施,重点发展太阳能和核能等低碳能源,对住宅、工业、交通等部门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撑。②实施“六大低碳政策”。日本政府详细制定了六大推动政策,即:低碳能源、环境税收、低碳技术、绿色投融资、低碳产业及绿色消费政策。③创建低碳示范城市。2008年7月,日本政府选定了横滨、九州、带广、富山、水俣、下川町六座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这六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推广环保的交通体系,实施更严格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努力建设低碳型城市,促进日本社会低碳化发展。
三、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提供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采取了法律先行的手段,分别推出了各类低碳经济法案,奠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理依据,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我国政府要继续加大从国家宏观角度给予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政策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政府要尽快在征收碳税和推行碳排放交易方面形成共识,调整税收政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体系。
(二)增强科研力度与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于低碳技术。《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实践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所进行技术转让都有所保留。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国政府要采取有效手段,支持技术创新,给各种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及项目展示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资金支持,促进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交易等方式迅速推广和应用先进低碳技术。
(三)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英国《斯特恩报告》指出,及早开展相关行动在经济上是占优势的,行动越及时,经济损失越少。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及环境约束,要摒弃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产业升级,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含量高,环境危害小、利润回报高的低碳产业发展,促进生产的低碳化,带动低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看,我国要努力把低碳产业打造成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
(四)创建低碳试点与实践区域
日本以低碳示范城市作为切入点,希望以点带面最终实现低碳型社会。我国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特点选择几个试点。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首批“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中国上海和保定,在这两个城市实践区内,可以建立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大力建设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及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域,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低碳经济发展,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对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5
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应对经济发展转变方式的基本要求,而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当前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的能源消耗有着极其重大的深远影响。从长远来看,低碳减排模式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把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从政策导向上转移各级政府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到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上来,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新模式的工业体系已摆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议程上来。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发展新模式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鼓励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培育绿色产业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作为一次产业革命,其历史性的里程碑作用不可估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开创性选择。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就是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找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模式,构建新的经济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次新的产业革命将带来环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性变革,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要想保证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环保事业的发展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当务之急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首先在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因素,在总体规划上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其次,在国家已颁布的有关能效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各级政府的用能等级划分、节能管理制度,规定和完善主要耗能产品、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定额。再者,深入研究和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衡量各级政府的低碳经济绩效水平。
(二)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
加大调整三大产业格局的步伐,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各地区经济中的比重,鼓励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水平,实现碳排放的减排目标。二是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指导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新型洁净能源,降低对石油、煤炭等枯竭性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引导企业和社会向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迈进。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力求达到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能源效率的提高之间的充分结合,深入挖掘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包装工艺、运输设施设备、仓促管理、消费环节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现有生产与消费中能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三)学习和研发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掌握先进的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世界各国在低碳领域和低碳技术中仍处于摸索和研究中,但也有部分低碳技术已经在社会和企业中使用,并取得一定的突破,带来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光伏产业中,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步研发,初步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工业体系,在产能与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科研成果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推广使用,并实现了出口。另外,积极加强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及产品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支持社会组织和团体及科研院所与国外的合作,注重先进的低碳技术引进推广的成本和效益关系。
(四)加强社会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观念的引导与宣传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勇敢、积极的承担因之前的发展造成的经济问题,致力于现有环境的保护,努力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完成降低消耗的目标;另外我们还要积极的进行“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新兴工业等发展方式,共同建立生态的持续文明。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满足当代人需要和满足后代人需要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在保证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大气、森林、土地等自然环境不被污染,即让子孙后代还可以顺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全部等同,只能说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存在,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发展”二字,是要完成发展的同时,保证可持续性,即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资源永久使用的前提下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可持续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可持续性,即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保持在其可保持生产力的条件下,资源的持续或者循环利用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按照环境的某些限定适当调整个人生活方式,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需求与消耗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持适当的人口数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和谐性与公平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只要我们努力遵从和谐原则,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共生长存,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可持续发展还是对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平等要求,首先是几代人之间的平等,保证几代人的发展延续性;其次是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就是说同时代的人能得到共同发展的权利;再次是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间的公平原则。
3.高效性与跳跃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再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负面影响。而是根据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进度来衡量,是一种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高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线性上升,而是呈现跳跃性特点,这样更要求我们在追求自己欲望的同时要思考下社会影响与代价。
三、低碳经济的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倡导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那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民众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要自觉以实际行动去努力。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就是人是否有足够的思想觉悟、是否对节能减排的认识科学、合理,如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那么这可能仅仅成为一个口号,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我国公民的低碳意识。我国也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如果要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了解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因此,学校、媒体、政府或者其他组织都要积极在转变公众和社会观念上下功夫,并积极组织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促使全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二)更新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
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期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呈现为“高投入、低回报,高消耗、低产出,高排放、低治理”的特点,虽然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在部分转型,但是整体上还是存在极大问题。比如三大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仍存在正比例关系。这些都忠告我们一定要及时更新经济的增长方式,早日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来。
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第二产业的发展中也要遏制高消耗产业的发展,努力发展一批高、新、尖产业。第二,提高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加大推进电子商务、旅游等产业发展,努力把握地域优势,发展新兴行业,从而整体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改变能源结构体系,寻找新能源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能源的耗费也非常迅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而现今能源的生产多为煤炭、石油等,这种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后一般短时间内无法再度生成,而且这种能源的燃放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这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创新制度体系,设立低碳法案
低碳经济的运行因为会涉及到部分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且对某些高耗能企业造成严重打击,那么如果单纯通过政策调控或者道德约束,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4]我国的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且作用不是很大。
四、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再也不能不顾一切的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去考虑自己的生活环境,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可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低碳经济通过“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所展现的发展模式很好地证明了其有效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努力寻找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在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低碳经济时代.baike.省略/view/3195681.htm.
[2]王军.可持续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1997.
[3]金涌,王,胡山鹰.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