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利用

医学影像其实是一种依靠计算机进行组建的一种数字化图像,简单的说它是根据电离辐射的自身特点和非电离辐射的自身性质两者相互产生作用下所产生的规律,并用计算机技术所采集而成的一种数据。医学影像在医学中运用广泛,它是医生进行患者医疗诊断的重要工具。而要很好保证一张医学影像的质量,就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后期的处理.但是在乡镇医院里这项技术却发展得不是很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时会出现很多问题。

1医学影像的分类

现代医学影像一般包括这样几类;超声成像,主要是对人体的超声回波进行测量,X线成像;测量人体内的X线,例如胸透。光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核医学成像等等,这些影像都是医院的宝贵材料,对于诊断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2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影像处理提高质量

2.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提高医学影像的分辨率其实不管是X线影像还是CT影像、磁共振影像等等,刚刚出来的成像信息量是非常少的,要想增多的它的信息量就需要后期利于计算机技术提高它的分辨率.医学影像它都是由一个个相连接的像素矩阵所组成的,如果在一个影像的固定面积内所含的像素越高,影像得到的各种信息量就更多,内容更加丰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的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更改,例如现在设计常用的各种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等都有这方面的功能可以更改一张尺寸固定的影像像素,步骤如下:首先打开photoshop,打开一张未处理过的影像,点击“图像”调整“画布大小”打开对话框,这里就可以调整影像的像素,宽度的像素、高度的像素,宽度和高度是否按比例调整等等。一般来说分辨率的提高是需要增加影像的像素,以此增加更多的信息量,保证影像的质量,通过计算机后期的处理就可以实现。

2.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影像的对比度提高对比度也是影响一张医学影像好坏的根本因素,一般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中,所谓的对比度,其实是指的是两个相近的像素灰度值之间的一个差异。如果两个相

近的像素灰度值之间的差异截然不同,差异越大,两者的对比度的数字越大,看清医学影像的内容更清晰、更容易。例0和4之间的灰度值比较相邻,就很难讲它们进行区分。而0和150之间的灰度值的差异就非常大,对比度就很强,也使人们对医学影响的内容更容易分辨。而用计算机的软件技术photoshop,美图秀秀等。则可以改变对比度。首先打开photoshop,打开一张未处理过的影像,点击“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然后将0和4之间分别乘以20,这样把0和4之间变成了0和40之间,那么医学影像的对比度就会增强,分辨起来也就越容易,也就更能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

2.3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影像亮度的提高根据一般规律人们对于分辨率值低的图像分辨能力较差,刚刚成像的未经修改的影响就有这样的特点,这张影像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医生无法看清影像信息的内容,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photoshop,美图秀秀等改变影响的亮度,首先打开photoshop,打开一张未处理过的影像,点击“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其取值范围为0-255,0表示影响全黑暗,255表示全白或者全亮,可以随意进行调整,直到你看清楚整张影像为止。

3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冻结的影像进行处理

由于过去的技术落后,很多影像都是采取冻结处理,如果需要采集这些图像的信息就需要计算机技术。这里介绍一款医学影像处理体统,现在笔者就说说如何利用它来进行医学影像的增加。首先把图片分门别类整理,处理的目的最终是要提高图像的清晰程度。影像的分类并不是能随便分的,而是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这些特征又是和图像的灰度分布的形式如何息息相关,这种分布又是不定性,X放射科的系统最大问题就是图像的对比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系统的增强功能,例如前面提到的提高图像亮度、对比度、对比拉伸等等,这样冻结过后的图像影响就会清晰得多。

4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内窥镜

医学影像,建立三维模型随着医学的发达,例如胃镜、肠镜、咽喉镜等内窥镜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个技术的出现,给疾病诊断增加了准确性,但是患者却痛苦万分,医生操作也非常不方便。加上传统胶片的落后性,诊断起来也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入计算机技术,同过计算机技术对病人相关部位影像进行处理,做一个三维重建,然后构建一个模拟化的相关器官图,这样各种内窥镜就能在其中进行检测,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大判断的效果。

5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医学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计算机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在医学领域中运用也非常广泛,尤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由于拍摄刚刚成型的影像存在不足,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后期处理,对于年代久远的影响清晰度低,也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影像后期处理,新的医学技术也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影响后期处理,这就需要医学人员掌握更多的影像处理技术,懂得如何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医学影像进行后期处理、后期调整:例如图像增强、对比度的变化、亮度的调整等等,最终帮助医生得到更准确的患者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最正确的医疗诊断。

参考文献

[1]何友全,方磊.医学影像计算机传输与处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6月第3.期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2

【关键词】 空腹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左室舒张功能

The influence of blood glucose,insulin level and obesity status to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JING Tao,LIU Pei-liang,LU Yun-zhao.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Jinqiu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plasma insulin level and obesity with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aged hypertensive people. Methods Three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led group (32 people),hypertensive (46 patients) and obese hypertensive group(30patients).Fast blood glucose,serum isulin and heart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ere all recorded. Results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was decreased in the hypertensive group and E/A value was reduced.It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obesity patients. Conclusion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hyperinsulin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ll can influence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Key words】

Fasting glucose; Hyperinsulinema; Obesity;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既往研究发现,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一定胰岛素抵抗(IR),同时长期胰岛素抵抗很快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IR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对高血压的发病及进展起一定作用。高浓度胰岛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源性舒张肽,促进血管内皮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有利于外周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增高[2]。我们通过对健康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病伴肥胖者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与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以探讨血糖水平、胰岛素代谢状况及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老年人32例,年龄60~79岁,男22例,女10例。高血压病组46例,年龄61~80岁,男26例,女20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既往无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BMI)>24 kg/m2。肥胖伴高血压者30例。

1.2 方法 空腹10 h后,75 g葡萄糖溶于200 ml温水中10 min饮完。分别抽取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GS和胰岛素(IS)水平,血糖(GS)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IS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超声心动图检查:机器为美国GE公司VIVID7彩超显像仪常规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多普勒血流频谱测: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二尖瓣舒张早期及晚期流速峰值比(E/A)。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形式表示,多组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用二变量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高血压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伴糖尿病及肥胖的患者在左室舒张功能上的影响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糖尿病及肥胖的患者LVH(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增高,E/A比值减低,说明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左室结构受损及功能紊乱。同时也与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中也同时存在着左室功能障碍。血糖升高引起的血脂异常状态可导致糖的氧化,进一步增加IR的程度,影响左室功能[3]。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并有糖耐量异常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提示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葡萄糖及胰岛素代谢异常有关[4]。因血糖浓度增加,使心肌胶原纤维合成过程增加,同时非胶原性糖蛋白及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也在细胞间质聚积,使心肌僵硬度增加,故加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5]。

通过本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组IVST、E/A值同健康老年人亦有变化,而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变化更明显,提示其舒张功能障碍更为严重,故肥胖也是引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6]。肥胖患者心肌纤维肥厚,心肌顺应性下降,导致左室舒张早期主动驰张功能降低,所以导致左室等容舒张期延长,E峰峰值速度降低,加速时间及减速时间延长,A峰峰值速度提高,E/A比值下降。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运动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IR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扮演重要作用。体内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所以我们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关注多方面因素,在降压治疗中,不仅要使血压达标,还要密切注意患者糖代谢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异常情况,及早纠正代谢异常,对延缓高血压病进展及发生并发症起到积极作用。另外,积极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及早发现IR,积极治疗血糖异常对高血压治疗均显得极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殷晓丽,刘鹏,侯平.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中国实用医学,2010(5):228-229.

[2] 葛金文,梅志刚,朱惠斌.一种新的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细胞研究模型:葡萄糖、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血栓与止血学,2005,11(6):245-249.

[3] 张颖,刘小慧.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15-17.

[4] 宋执敬,任绪功,耿庆胜,等.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1(12):4.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3

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领域医学影像技术也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的时代。这种趋势的发展给我国医学影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下面着重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转变。在医院的应用中,CT、DSA以及PET等设备有了大范围的应用。这对于提升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备的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控制;其次,现在我国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设备与国外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才的支撑,技术水平就无法得到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首先,自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主要是以中等教育为主,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的医学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却将重点放在了诊断人才的培养上,这使得我国培养的高学历医学影像诊断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较多,而影像诊断技术人才却相当的贫乏。

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鉴于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符合时展与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病查阅了相关资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医学影像技术早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这就给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学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应该从单纯的X线教学向多种医学影像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要在教学课件中及时的补充新的内容,以便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课堂充分的让给学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问题式解答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转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影像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医学影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影像分析思维能力。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先设置疑问,之后再进行解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影像诊断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重点关注如何从思维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期待这些建议有助于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艳,王鹏程,宋莉,邱建峰,谢晋东. 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03):4212-4214.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4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设置 技能培养

[作者简介]刘颖辉(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及维修、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39-03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试行)“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职业技术门类,反映了职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该《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可以开办相关医学类专业调整为只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医学技术类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作出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电子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及构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该简介中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应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学科性人才。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高职高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只有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才能应对新形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设置阐释

课程设置主要是指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定位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前大多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不是脱胎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就是参照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很少做必要的调整,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人设课,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调查市场需求和用人动态而调整专业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很少。课程科目的设置往往偏重医学类科目,学时分配不合理,单纯理论性学时过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不合理,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类课程太少或几乎没有开设。教材的选择两极分化,不是沿用中专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医学类的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多或难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2)轻实践环节,重理论课讲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实践,单纯突出理论课的讲授作用,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不重视实验环节,认为实践内容只是理论内容查缺补漏的方式而已,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完全达不到实践课程在技术类课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论学时之后,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试验大纲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实践中的探索、钻研意识,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又差的学生。(3)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作为全面衡量学生能力的依据。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升格于中专学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旧沿袭原来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单凭理论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计,学生在学业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这种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学质量情况难免以偏概全,失去准确度。

二、应对新形势,优化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所界定的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医学技术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仅仅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还不够,更要建立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识内容外,还应该通过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选择上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提升自中专院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加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不是相对滞后就是脱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还是参照传统的医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模式,不能脱离母体的羁绊,所做的只是在课程科目的数量和难度上加以减少和降低,而没有开设适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脱离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创设新的课程,增开一定门类的技术类课程。结合服务区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校本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侧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展示与讲解,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研究。

(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基石,实践内容所占比重过小

合格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成败的关键。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工学医学结合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就业市场用人需求,通过让学生及早接触与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契合专业特点,要以影像技术岗位职能培养为出发点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工作职能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内容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职能要求等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着“理论内容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内容的升华”的指导思想,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时刻以问题为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教学中采取院校与模拟医院和附属医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附属医院专业岗位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模拟教室或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四)以坚持技能培养和工作相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整体课程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传统讲授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注重学生校内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的统一。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采取理论为点,实践铺开的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载体,以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和良好的途径。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总教学模块,参照综合医院影像科的设置来设置子教学模块,也就是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章节。这样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好实际操作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绩观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笔试+ 技能操作+ 平时作业+ 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方式。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实践考核的绩效分值,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权重相等。考核内容以医学影像技师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印证学生在理论课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日常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所包含的实验、实训与实习三大环节中,不但要认真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还应该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改革调整,在实验中,指导教师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操练。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实验与实训中让每两位学生结成训练对,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并互换角色,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教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或者带领学生到附属教学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影像设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安排学生在三级以上具备CT、MRI等大型影像设备以及具有较高诊断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教学医院实习,开展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岗位的氛围中印证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六)立足校本实际,深化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课程的实施。作为应用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富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工作背景和行业发展情况。院校在师资的培养上要注意突破教师的单一教书职能,积极鼓励教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甄选本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积极研制与开发校本教材,从本院校与服务区的实际出发,增强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鼓励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学校的特色课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课程建设研究只是初级阶段,基本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目前还没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响力的教材。所以院校应该根据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大力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属医院共同合作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并由附属医院共同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为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岗位适应准备。鼓励教学一线教师积极采用国内外同类课程的优秀教材,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吸收与消化,并结合本校实际和专业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进行校本化处理,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体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特点,理论知识宜广不宜深,实践内容要以就业岗位职能为依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购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急剧加大,所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应对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了解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毅.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

[2]刘燕,罗英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3]强琛,尹晓宁,陈楠.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4]武丙云.培养面向社区服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0(7).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5

物理学与医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两个重要分支,随着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各种人体成像和放疗设备,构成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一类医疗设备,这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占有医院大约50%以上的固定资产,是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由于缺乏专门人才,目前这些设备除了常规诊断外,很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些设备产生的我国特有的大量正常人体信息,尤其是病理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因此,抓紧医学物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开发应用设备功能进。的当务之急。

1现阶段我国培养医学物理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国外医学物理学科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国外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建立“英国医院物理学家协会(BHPA)”;1958年成立“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1965年初成立“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IOMP)”,现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加入。纵观国外,医学物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医院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性能、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与治疗质量、医学科研水平的纵深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医学物理学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医学放射物理学的教学计划,包含许多不同水平的培训项目和短期培训课程(如IAEATRS-277和TRS-398测量规程培训),IAEA技术合作项目用专门资金支持各个国家在自己的大学建立医学放射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项目培训。美国的AAPM在1990年制定了《初级医学物理师的培训计划》,要求对刚进入医院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影像诊断及核医学的医学物理学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最少进行2年的临床培训,1993年制定了《医学物理学硕士学位的教学计划》[1]。由此可见,国外的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从课程设置、入学要求、学制以及毕业要求都已经比较完善。其医学物理人才一般是理学或工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再到医学院校学习临床知识,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60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培养了大批量的医学物理师,目前这些国家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师与物理师的比例是2:1或1:1[1-2]。

1.2我国医学物理学发展的现状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以国家、社会和专业职位的需求为基础,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专业应用等方面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虽然拥有自己开发的医疗设备,但口碑较差,大多数医院以进口高档医疗设备为主,每年花费大量外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医院中尚未设立医学物理师岗位,很多专家虽然在医院中从事相当于医学物理师的岗位但在职称晋升上只能走其他的职称系列;另一方面是医学物理学科尚未进入本科专业目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医疗诊断、治疗装备提高之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实现以民为本、服务人民的宗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长期以来主要由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医生或技术员承担着国外由医学物理师所做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一辈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3年以唐孝威院士为首的11名院士和15名教授给吴仪总理写信要求成立医学物理学科;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21次香山科学会议专门讨论我国“医学物理发展问题”[3]。到目前为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及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下建立了一套涵盖医学物理主流内容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和教材,形成了“产学研、理工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硕士和博士。与此同时,苏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学校都曾尝试着培养我国医学物理人才,但目前各校有各校的特点,有的在核物理下培养、有的在放射医学下培养、还有的在生物医学工程下培养,没有一套统一的培养模式。

2本科阶段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于1985年开始创办医学影像学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其中医学影像技术方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影像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1989年开始举办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与此专业相对应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这一背景下,从2005年开始尝试培养医学物理学本科人才,探索我国培养医学物理人才的新模式。

2.1加强“双师型”[4]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知识结构双向融合

我们学院培养的医学物理师的职责是与临床医生配合,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物理和技术工作,特别是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医学物理师的职责决定了医学物理人才培养的师资类型、师资结构的要求与传统本科有所不同,他需要较高比例的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同时又具备工程师(主管技师)、高级工程师、教授高级工程师资格、有丰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的设想和做法是: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学校面向三甲医院及放疗设备生产企业聘请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第三,鼓励年轻老师到三甲医院的放疗科及放疗设备生产企业做“访问学者”,通过现场实践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这些方式,以期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2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实施“3+1”[5]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因学科专业目录里面没有医学物理专业,所以我院医学物理人才培养的专业为应用物理学专业(医学物理学方向),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我国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一般实行“3.5+0.5”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半学习加上半年实习。在开办此专业初我们也是实行此种培养模式。经过2005级学生的毕业实践,发现在医院半年实习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实习期就快要结束了,而且学生在进入实习点时,各大医院上一年的要人计划已经基本结束,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实习医院层次不高,不利于学生就业。从2006级开始我们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修改培养方案逐步试行“3+1”培养模式,即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逐步试行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外实习的培养模式,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加大实验课所占比例及利用假期见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从2006级学生就业情况及医院评价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范文6

【关键词】医学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管理

在医学漫长发展历程中,科技力量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对以往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化,运用现代科技方式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变化规律。目前国内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内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校立足状况,正建立护理实训大楼(完全模拟医院内的设施及内部装饰)并将投入使用。

1.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超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实训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与实验相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学生提交的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研究模拟数字化医院的背景

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部分,应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一样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很难进行模拟实训。为此,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有了建立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想。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现在,在各医院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系统有: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我国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管理。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其主要模块功能有:

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并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排班等;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的开立和管理,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及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或图像,包括检查、检验报告等;

门诊医生工作站:将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自动收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医嘱给患者等;

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进行灵活结算,打印出院费用、实时打印业务报表等;

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制,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后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平台――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以促进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提前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已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掌握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信息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装置、分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多用户和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医院,尽快上手。我校已经将医学信息技术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考核项目。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未来各级医院在招聘人员时都会将“掌握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作为进院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获得“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复合型医务人员将会得到优先录用。所以,我们建议不妨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资格认证归入职业资格之中,真正让医学生获得从事现代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伴随医学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必将能促进职业院校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当然在今后它还将面临更大挑战,如何能进一步形成职业院校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体系,仍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