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1

下面是给毕业生们准备的顶岗实习报告总结,欢迎查看!

 

 

实习报告总结

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流过指尖。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走过了六个月,六个月的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年的历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半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真诚的朋友和善待我的师傅。

20xx年xx月,我离开学校来到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煤化工生产、天然气输配、燃气工程设计安装和维修服务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燃气供应、燃气销售服务、燃气管道安装及焦炭、苯、煤焦油生产等。

公司成立于20xx年xx月,是原呼和浩特市煤气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纳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燃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后成立的,属于中外合资企业,是自治区目前规模、实力的燃气企业。

公司煤化工系统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是内蒙古的独立型焦化厂,为自治区地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我进入的就是呼和浩特市中国燃气的焦化分公司的甲醇项目进行实习,能来这样的企业实习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由于我们新进入公司工作,所以我们先进行了七天的学习,学习企业的文化,工作的方向。让我们对呼和浩特中国燃气有了一个认识。呼市中燃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它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历史,而它也正在努力的完善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努力的去书写自己的辉煌历史。也正因为这种努力和发展才造就了如此辉煌的企业。

在为期一周的企业文化学习以后,我被分到甲醇项目的空分工段进行学习培训,空分对于甲醇来说是个独立的岗位,它主要给甲醇转化送氧气和整个生产工序的氮气供应,以及对外销售产品氧气和氩气。我们知道空气中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以及氩气、二氧化碳等等多种气体,而空分顾名思义就是把空气分离,利用各气体的液化温度不同给空气进行降温,净化,分离就得到某一种纯净的气体。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首先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生产实习是我们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车间管理、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

1、要有较强岗位意识。

作为一名毕业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有劳动性的,有营销性的,基本上都要从基层做起,这是高职生必走之道。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

2、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

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3、要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我在这方面得益于在学校学生会的长期的锻炼,使我有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一名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别人很自然要问到你有无工作经验,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5、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科学的管理,能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选择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科学管理好的明星企业,对实习学生来讲,无形中就会增长他们的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意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员工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从中兴走出去的员工,可以胜任其他企业的主管。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2

习惯了几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这次实习工作,我是一名化妆品箱包生产工。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专业用处不大,虽然,之前的我对这方面不怎么懂,因为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实践活动。所以,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但是,在我的实习生活最初的阶段,可以用“无奈”两个字来概括。刚报到那天单位就有领导对我们的带队老师大吼,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学生了,心感失落。没人情味。

实习刚开始,天天只有被批,压力很大,一点也不讨好,天天只有重复做同一件事,很是没有意思。经历了最初的无奈,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来到这里。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做的工位,我开始了每天长时间的认真学、认真做,让班长看到我们学生是能做好这些工作的。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到上班,我都很积极,以至于我的手起茧、脱皮、充血。满脑子全是什么箱子怎么做,甚至有时做梦都在工作。

同时,由于我从未做过这方面,做事方法不对,老工友看着我辛苦做,于是教我轻巧的方法。我做起事来轻松多了快多了。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慢慢自己琢磨好的操作方法。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实验室一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一直以来我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但当实习到一个月的时候,我们的工作量逐天增加,时间更长了,让我的身体吃不消。好多同学们都很烦躁,每天都有人与班长争吵,这种情况还至少要为持一个月,我当时心里也很烦躁。更听说了9月份每天工作17个小时,我更不想实习期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告诉自己,再做好一个月就可以了。坚持到离岗的那一天。

这里纵然和我大学三年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我依然坚定的走下来了。但是当我面对在学校我没有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曾告诉自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这里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医学技术;顶岗实习;管理要素;准入制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6-02

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就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而言,顶岗实习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学生顶岗实习这一年,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最佳时期。

1 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相关政策缺乏,企业积极性不高 从医学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但大部分单位对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学生缺乏指导和管理。

1.2 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效监督机制不建全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由实习企业单位全程管理。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分散于全国各地,学校要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实地监督和考核,在人员、时间和财力调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且企业和学校作为两种类型的个体,分由不同机构进行管理,大多是各负其责,两者制衡相对缺乏。以上种种,都导致技术类学生的顶岗实习长效监督机制不建全,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最终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

2 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要素

顶岗实习管理的要素包括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只有五方各自明确职责,相互配合相互沟通这样才能对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

2.1 政府 国家法规政策非常重视顶岗实习的管理,先后颁布《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等文件,但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监督实习单位和学校的执行情况,政府还要出台法律法规来规范医学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使得学校和企业很明晰自己的职责。

2.2 学校 医学技术类专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是专业对口,也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既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也要有相应指导老师。所以学校既要选聘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又要承担管理职能,确保学生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2.3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一定要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并承担管理责任,特别要加强学生技能和生活安全等方面。

2.4 学生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肩负着学习和工作,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员工。对于实习生来讲,不但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还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规定。

2.5 家长 家长一定要协助学校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3 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

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项目管理,包括学生实习之前启动教育管理、在顶岗实习中管理、顶岗实习后考核评价管理等阶段[2]。

3.1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启动教育管理 为了高效的组织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实践技能,实现毕业时的零距离上岗,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必须启动实习前教育,使其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要作好顶岗实习单位介绍,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二是要建立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前准入制度,通过系统地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考核,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掌握一定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上常用的医学理论知识,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提升学生在顶岗实习基地的就业优势[3]。

3.2 实习单位中管理 顶岗实习单位应按照医学技术类专业实纲安排学生实习,有计划的进行分项实习和考核,并定期汇总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按大纲要求详细进行实习指导记录,组织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学校。

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应协助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掌握学生实习期间安全,并进行学生实习过程考察[4]。

3.3 顶岗实习后考核评价管理 学校要在学生顶岗实习后组织考核评价,建立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学生对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考核体系[5]。

首先,顶岗实习单位应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表现、职业能力绩进行评定。其次,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内容由校内指导实习教师组织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是否履行学校相关规定(实习考勤),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周记和实结报告进行综合评定。最后,为了更好的组织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学校要制定“学生对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的考核评价表”,掌握学生对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满意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加强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OL].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4.

[3] 孙全军.论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70-03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各学科之中,计算机专业已连续几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而2012年“就业报告”中计算机类部分专业已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业已异常严峻。虽然2009-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在逐年上升,但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中,计算机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不过,高职高专毕业生中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两位是计算机程序员(月增幅33%)和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也是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薪资较高的职业之一。[1]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出近十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专业人数增量较大,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另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应当看到,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该文结合计算机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从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并就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特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微观层面界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的高等层次、职业能力、技术类型、就业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2]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基本素养,体现在职业技能、继续学习能力、理解交流能力、意志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时,要考虑其以下特性:

1.1 社会的适应性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在各学科中最快,特别是硬件的更新和软件的应用领域。IT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进入企业马上或是稍加指导就能独立工作。普通中小型非IT企业不会因为某个小系统或技术升级而引进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选用的人才一专多能。这要求针对性地培养高职生在计算机应用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适应工作的专业技能,能达到初次就业。

1.2 行业的服务性

在大部分企业中,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系统应用,都要求从业者除了要考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因素外,更多地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管理和经济等因素。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易于学习掌握。这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写程序这项工作可以由技术蓝领担任。

1.3 行为的自律性

IT职业者掌握着公司大量的技术资料和信息,有机会接触客户的内部信息甚至个人隐私等,如果职业道德素质差,将对公司及客户造成危害。为此,IT员工应遵守职业道德,运用各种自主、自律手段,实现自我管理,为公司及客户保密。这要求毕业生对公司忠诚、对工作敬业。

1.4团队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快速膨胀,IT技术飞速发展,个人作坊式的操作已无法满足现代软硬件的推陈出新。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须由各层面分工不同的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最终形成集体的结晶。这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从业的实践锻炼,一个人的职业基本素养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保证。[3]

2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据调查,毕业三年的高职学生普遍认为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活动是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人生观的建立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9%的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4]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已经成为毕业生对教学最主要的需求。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远低于岗位工作要求的水平。在沟通能力、积极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能力等方面都未达到岗位要求的满意度。具体表现为:

1) 知识面狭窄,责任心较差,不能吃苦耐劳,职业素养“内在性”欠佳。

高职学生由于职业基本素养“内在性”欠佳,导致在就业市场、工作岗位中在同等条件下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内在性”的提高。毕业生责任感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和配合意识,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够,缺乏应有的诚信,参加工作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44%),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持排斥态度。

2) 专业理论不扎实,实践技能相对欠缺,经验不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实习实训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但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或因经费、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无法提供满足教学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造成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培养目标存有差距,在就业时体现不出实际动手能力的优势。而部分学生存在混文凭的想法,既不加强理论课的学习,也不认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造成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都弱。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实力,或是初次就业后很快遭淘汰。[5]

3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质量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生差距缩小,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半年后的就业率和月薪增长上强于本科生的表现。[6]这主要在于高职高专重在技能方面的培养,且多为紧缺型人才。可见,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依然有很多就业机会,只是从事相应职业的门槛变高。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最好能一专多能,有实际操作项目的经验。要满足这些要求,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还需要高职院校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3.1 立足市场,细化计算机专业及方向

高职院校应整体规划专业发展,在设置专业时紧密联系企业和职业界(尤其是生源萎缩的计算机专业),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明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针对一定职业范围及就业岗位需要,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以本岗位所具备的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7]如中华英才网、智联等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一些IT公司在诸如底层图像素材制作、电子地图制作等方面,也需要操作技能相对较强的高职毕业生。我院现在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并将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细分为动漫方向和虚拟现实方向,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细化为软件开发方向。毕业生可分别从事动画、广告、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合成等;游戏美术动画设计、影视制作、虚拟现实制作等;软件开发与设计;网页设计及创意、网站开发及维护等工作。当然,专业细化固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专“精”于一个方向,但不可忽略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

3.2 立足职业素养培养,建立“三级三线”课程体系

结合目前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打破以往的学科壁垒,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三级三线”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素养渗透三级课程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企业实践三线,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如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必修的方法论课、工具课来进行。方法论课程有政治理论等,工具课有外语、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基础课程。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写作、演讲等人文选修课和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加以进行。开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8]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园隐性课程,也可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可行的、需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紧跟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第一职业能力,因为这代表的是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质量和初入职场的忠诚度。选用课程时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突出主干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按“双证”的标准组织教学,建立实用、适用、高效的课程体系。[9]例如我院在计算机专业动漫方向开设Photoshop、Maya、影视后期等课程;虚拟现实方向开设动画运动规律、数字合成与特效技术、三维基础、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软件开发方向开设SQL数据库、JAVA等课程。在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仿真、模拟实验,让学生有工程环境的体验。有些实践课程尤其需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的,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制要根据专业特点加以设置,不单是“2+1”(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可以是“1.5+0.5+0.5+0.5”(在校学习一年半,然后在企业和学校间交替进行顶岗和学习半年)的形式。当然,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在顶岗实习形式的基础上加以扩充。

3.3 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师资队伍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所需,大部分教师和企业联系较少,新知识、新工艺掌握不够,多数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达不到发展要求,体现在实践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上驾驭能力不理想。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水平也要不断地更新提高,不断加强教学反思。高职院校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进修,使教师能够紧跟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的步伐。高职院校要积极关注IT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选派教师到知名院校和企业中学习、实践,深入到产品开发和研究第一线,学习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档次。

第二,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上IT行业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

第三,在区域相关企业中选择一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客座教师队伍,以解决某方面师资紧缺的需要。

以上做法,可以降低办学成本,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了解最新技术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3.4加大实验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区域公共实训基地

强化专业技能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但由于经费不足,以及缺乏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合作、沟通的机制,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所、设备短缺。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建设了若干个由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区域共享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这些基地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的任务,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校企共同参与、资源共享,部分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10]如我院与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建共管,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通过引企入校、吸引相关企业进行投资等方式,与学院方面共建实验、实训室,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学生也能亲历工作场景,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非常有利。

3.5创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1]

在目前已达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主动寻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已达成合作意向的校企之间,合作事项也多为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深入合作。

高职院校可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运行层面努力开拓新的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如我院与上海大数集团公司、南京汉恩游戏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企业联系紧密,就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一是由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二是采用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教学、基地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三是进行订单式培养,根据院校与企业签订的用人协议,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这样培养的学生将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4 结束语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与院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密不可分。计算机专业领域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才能使教育教学紧跟社会需求。以上所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仅仅是开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来改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使高职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闫志谦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措施的研究[J].大家,2011(16).

[3] 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4]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钟贞魁.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

[6]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 叶署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6).

[8] 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9] 魏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9(11).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5

关键词:涉农专业;中职生;创业教育

一、在校生创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我校历届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共258例,其中自主创业的78例。我们通过网络QQ、电话及面谈等形式,与自主创业毕业生78人进行了沟通,主要了解他们对涉农专业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看法。结果如下:(1)你对涉农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有什么看法?――78人中有53人回答“创业前景广阔,特别现在提倡绿色产品,农副产品己深得人们的喜爱”;(2)你认为涉农自主创业者最应具备的知识是什么?――78人中有63人回答“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营销知识”;(3)你认为涉农专业自主创业者最应具备什么素质?――78人中有61人回答“诚信、自信和吃苦”;(4)涉农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大的阻碍是什么?――78人中有56人回答“中职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里的长辈希望我们有一个体面的职业,所以我们在家搞这些农副产品得不到家长和亲戚的支持”。

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涉农专业中职毕业生起点偏低,但只要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找准突破口,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不仅能自主创业,也能实现“学一技之长撑一片蓝天”的培养目标。(2)涉农专业中职毕业生大都在一线岗位工作过,观念务实,心态较好,在创业过程中能感受到微小成绩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感,不会好高骛远,以创办小型农场为主,发展较稳键。(3)涉农专业中职生毕业生年龄偏小,通常在二十岁以前进入社会打拼,他们可塑性强,就业创业起步较早,和同龄人相比优势非常明显。(4)涉农专业自主创业的中职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创业过程中最欠缺的是“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等。(5)由于涉农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经营的是农副产品,如养鸡、养牛、养鱼等,家长和亲朋好友不看好,风险也大,得不到支持,这是涉农类中职生自主创业的一个阻碍。

二、涉农专业中职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1.对涉农专业中职生进行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培训

首先,营造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大力宣传本地或本校成功的创业事迹,让学生对创业产生亲近感。

其次,创业教育要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可用创业培训教程专门进行培训。下图是我校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校本简明教程,具体内容用以下流程图来表示:

最后,举办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创业动机。我校在每年的就业指导活动中,邀请自主创业的校友回学校做创业报告,与学生面对面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提前感悟创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创业的动力。

2.创业教育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创业核心技能

(1)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和技能的培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项目或任务等引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将技能学到手。(2)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如学校每年都组织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学生,学校颁发奖金以示鼓励。(3)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实习、顶岗实习、校内模拟等机会,让学生增强社会体验和创业体验,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3.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

创业者在创建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与创业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等。

创业者在创业时也应注意伦理问题,包括创业者与原雇主之间、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创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等。

4.争取社会及亲友的支持,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以访谈或座谈的方式使涉农专业学生的家属和亲友对涉农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对涉农专业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也可利用校友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设立创业基金,用来帮助和解决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顶岗实习毕业报告范文6

介绍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阐述报关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工学交替、订单式、准就业、技术服务型等类型,探析报关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产教模式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缺乏、产教结合的实践水平低等问题,提出通过教学嵌入、引校入企、引企入校、“双导师”培养等方式,构建报关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产教模式,为高职院校报关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报关教学;产教模式;校企合作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中,报关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环节。报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关注报关员这个职业。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海关报关实务是对外贸易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述海关和报关的基本知识,对外贸易制度、海关法律制度,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报关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证以及境外海关通关要求等内容。1997年,我国开始实行全国报关员统一考试制度。其中,报关实务这门课程尤为重要。但这门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报关人才。

一、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内涵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应面向对外贸易行业,适应对外贸易工作的需求,将职业目标定位于外贸企业或涉外部门外贸业务的管理上,使学生掌握海关与报关的基本知识、保管程序等职业技能,培养符合报关一线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市场需求。

(二)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产教结合是指学校或专业组织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和科研协作等。通常,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紧密相连。产教结合是将生产和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形成资源互补。产教结合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专业调整和建设,有利于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类型

(一)“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企业的大力支持。外贸企业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材料、设备、经验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职业技能,还需要派企业具有经验的优秀员工走进课堂,参与教学。同时,学校需要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践岗位。

(二)“订单式”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指企业和校方签订协议,校方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开设相关课程,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企业用人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教学资源实施情境教学,效果显著。

(三)“准就业”

“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在实习期间,学生就进入外贸公司或其他单位从事报关的相关工作,全程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履行工作岗位职责,为学生毕业后留在对口公司工作打下基础,实现毕业直接就业。

(四)“技术服务型”

“技术服务型”产教结合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政府进行组织协调,使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比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企业家报告会、“工学结合”为基础的成果导向式教学模式、“产学研”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创新拉动了教学与企业的互动,实现了教育与企业的共赢。

三、报关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产教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水平较低,校办产业水平不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产教模式的应用。面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参与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学校还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建立实践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实现教师教学为生产服务的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水平。教师只有提高实践水平,才能根据实践需要制定相关教学目标,走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资金缺乏

产教结合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教研、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资金缺乏,限制了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进行。因此,政府应加强对高职院校产教结合模式发展的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使企业和教育真正从产教结合的模式获益,促进社会教育的进步。

(三)产教结合的实践水平低

在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校企合作通常是实习培训方面,缺乏更深入的合作。许多学校忽视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在实践基地建设以及课程的投入上尚不完善。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不仅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使双方平衡发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兼顾二者利益的教学模式,应大力发展。

四、报关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产教模式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

在报关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不断健全教学内容体系,在学校建立报关专业实训中心,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与机会,使学生接受岗前培训,为学生提供毕业前上岗等机会。

(二)运行模式

1.教学嵌入

校方合作企业介入学校招生,以报关行业优势为学校提供行业发展新动态、职业发展前景等宣传资料,方便校方进行招生宣传。合作企业介入学校报关专业教学,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为校方修订报关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提供咨询,在学校开设报关专业的兴趣班,为学生提供文化素质、报关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培训,并派遣有经验的报关员或管理人才到校讲学。同时,学生可以到合作企业见习、顶岗实习。

2.引校入企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报关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报关人才培养工作、报关课程计划。第一、二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文化和报关专业基础教学。学校承担相应教学任务,企业不定期安排报关专业人员到校宣讲行业前景及企业文化宣传。第三、四学期,把教室搬到企业,在企业进行报关专业技能教学。企业按课程需求配备师资,并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实行工学结合,学校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教学。第五、六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10个月,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实习指导。

3.引企入校

校企双方合作确定战略合作关系。企业把学校作为企业储备报关人才的教学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在学校设立生产性实训室,用于学生实训。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海关与报关的基本知识、过程等培训课程,由企业聘请报关行业优秀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实习。

4.“双导师”培养

“一位学生,二位导师”的产教融合模式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学校以“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同时具备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学习与培训在学校、企业交替进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教师、企业优秀员工的共同指导和培养,对学生实施以技术、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推行的“现代学徒制”,由学校聘请首席工人、技术能手担任“师傅”,实行师徒结队,每位“师傅”最多收6位“徒弟”,由师傅为“徒弟”量身制订培养方案并负责实施。企业还与学校一起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论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迅速进步。高职院校报关教育改革可以参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模式,由学校和报关企业优秀报关员共同制定报关课程设计,选择合适的专业用书;学生分批到报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促进学生进步;加强校企合作,报关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报关人才。

五、结语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强化产教结合,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产教结合,不仅锻炼学生,而且锻炼教师,使师生对企业报关人才发展要求建立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师生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上岗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产教结合,减少实习消耗,降低实习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意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项目实施成效,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能力。

作者:顾美玲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向东,荣文婷.“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品报关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3,(30):49-50.

[2]毛姣艳.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报关员资格考试取消带来的思考与启示[J].才智,2014,(1):201-205.

[3]汪志中,兰洪元.加拿大高职课程教学对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11,(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