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任务确定;饭店餐饮管理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茶,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是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项目教学,为什么实施项目教学,项目任务如何选择确定。这些问题的解答对项目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对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本文以在《饭店餐饮管理》教学中如何确定项目任务为例,对项目教学法中如何确定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1.1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呈现以下的特点:
1.1.1 教学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着教师转;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商定教学过程,围绕项目主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2 教学环境发生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的教学环境是普通教室,至多是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项目教学法将教学环境转换到了企业、实训工厂、社会当中。
1.1.3 教学效果发生变化
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通过试卷考核来反映的,考试的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对于应知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不明显;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通过试卷的考核反映,而且可以通过小组对于过程的评分表反映,全面反映学生应知应会的掌握程度。简单地说,项目教学法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关注教学的过程。
1.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2.1 项目任务的确定。教师根据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形成,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项目任务。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发现一个项目主题、一个问题任务。
1.2.2 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项目进行分析、设计,自己制定完成项目工作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认可后实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个步骤的目标是根据工作计划,在头脑中执行未来的工作。在完成总体计划后进一步做出执行计划:谁(执行者)、什么时候(时间控制)、怎样完成(工作方法)、什么任务(工作内容)。
1.2.3 完成项目任务的准备。在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师生依据项目任务,搜集信息、查找资料。此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搜集信息和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项目任务的内容主动搜集资料,而不是将所有资料呈现给学生。
1.2.4 执行项目任务。无论是项目任务的确定,还是工作计划或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执行项目任务。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1.2.5 项目成果展示。各学生小组将自己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展示和说明,陈述自己的工作结果并参与讨论。教师指出学生各个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对项目任务再认识的过程。
1.2.6 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对成果的检验,对提高项目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评估的步骤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主要考核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等。在上述几个实施步骤中,项目任务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教师能够根据本课程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确定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任务,才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能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的关键问题。
2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任务的确定原则
2.1 项目选取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它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运用项目教学法在选取项目任务时要在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范围内,包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例如我们在饭店餐饮管理课程中设计了一个项目:菜单设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项目菜单设计的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能正确区分菜单与菜谱;能具备会同厨师长定期分析菜单,调整菜单的能力;能够设计符合餐厅风格的菜单。项目菜单设计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能够准确说出菜单与菜谱基础知识;能够准确说出菜单的种类;能够准确说出菜单设计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背景资料: 淮安的张先生和李小姐的婚期定在2014年的元旦,他们打算在淮安一家四星级饭店举办婚宴,形式按中式婚庆宴会要求举行,到时赴宴人员大概150人,每桌餐费标准在2800-3500元之间,主桌菜单要求每人一份,并希望酒店能为其提供高水准的服务,请你为淮安的张先生和李小姐设计一份中式的主题婚宴菜单。项目要求:
(1)通过学习中式传统婚庆宴会的菜单设计,能设计一份有代表性的中式婚庆宴会菜单;
(2)能描绘出菜单设计的方案,能初步设计出菜单的样本;
(3)理解目前酒店所用婚庆宴会的菜单内涵,并得以创新运用。
2.2 确定的项目所步及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教师、学生所熟悉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
项目的设计不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用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最好是教师学生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而不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饭店餐饮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 餐饮原料的采购与库存管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等。这种情况同学们非常熟悉,但是如何可以采购到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在没有学习有关知识前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处理。因此设计“少量采购和贮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干货类原料”这个项目,是同学熟悉的。本项目的设计安排在“餐饮原料验收和库存管理”项目之后,因为通过餐饮原料的验收和库存管理教学,学生掌握了餐饮原料的验收方法和库存基本要求,在此之后,学生通过对少量采购和贮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干货类原料的学习,就会了解如何采购质量上乘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干货类原料,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贮存。这个项目内容的设计,不仅是学生、教师熟悉的,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有关资料,完全有能力来完成项目任务。
2.3 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在饭店餐饮管理课程教学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餐饮场所去消费,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对当事人协商解决当然最好,当不能时,有时就会选择诉讼解决。而诉讼所经历的程序,是大多数学生未曾经历过的,对他们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饭店餐饮管理课程各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对饭店餐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已经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餐饮服务质量管理项目,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任务导入环节,我们交代给学生一个学习情境:淮安的张女士带着父母到某一饭店餐厅用餐,由于服务员没有把地面清扫干净,张女士的父亲在餐厅中摔伤。饭店餐厅负责人与张女士就赔偿问题协商未果,将饭店餐厅负责人诉至法院,请模拟此投诉处理。并对项目的实施提出要求:能够模拟真实情境制定餐厅规范服务标准并督促员工执行;能够迅速处理宾客投诉;具备一定的检查、控制、激励下属能力。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能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过去没有遇到过问题。
2.4 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激发学习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设计的项目学生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有积极性,不会自觉学习,那该项目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在中西餐服务这部分教学中,我们设计了项目:独立在中西餐厅中对客服务。谁都知道,礼节礼貌是对客服务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对客服务,让顾客满意,关键是礼节礼貌在对客服务是能否及时恰当适度运用。学生对于如何在中西餐厅中提供优质的服务会更加有兴趣。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使用得当的语言、手势完成迎宾工作,引宾客入席;能合理安排宾客入席座位,当餐厅满座时,能耐心解释并说服宾客;能使用得当的语言、手势满足宾客席间要求;熟练完成结账与收银服务工作。学生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则会主动搜集整理这些知识点,寻找最佳的对客服务的技巧。
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酒店管理概论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1-01
1 酒店管理概论的课程特点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既专业性强,又涉及知识面广,对于初涉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演绎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精髓;同时要求学生出课堂学习之外,更多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酒店调查了解,并从各种渠道获取有关酒店、酒店管理和酒店发展趋势的各种信息,以更好消化、理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1.1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涵盖多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对酒店和酒店专业进行介绍,包括酒店基本知识、酒店管理理论、酒店经营战略与决策以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四大模块,具体教学内容为:酒店概述、酒店管理基础理论、酒店组织管理、酒店计划管理与控制、酒店战略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公共关系管理、酒店安全管理、未来酒店发展趋势等。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涵盖多,要求讲授的教师具有的知识面要广,并且能够将各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各自分立,做到各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一定的难度。
1.2 要求教师讲授方法多样课堂信息丰富化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不能仅靠传统板书,以及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讲授,必须将将案例法、项目训练法、启发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融合到教学实践当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转换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才能更多的摄取大量的专业知识。
1.3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门课程是大一学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初涉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仅仅靠课堂上讲授的信息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利用更多课余时间深入酒店调查了解,并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酒店、酒店管理和酒店发展趋势的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消化、理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2 多种教学方法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2.1 岗位工作描述讲授
第一节课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将近期知名酒店的各个岗位的招聘启事展示给学生,酒店岗位共分为七个等级:服务员、主管、领班、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副总监、总监,将不同酒店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描述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岗位对何种能力的要求,同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四年如何学习专业课程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四年后的就业提早做准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结合与一体,让学生将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提升自我。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每一节课程都可以用一个案例展开,例如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章节,找一个成功的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之道,然后回忆其住酒店的经历,自己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究其原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重知识注重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与思考,学生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探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相关理论再强化讲授,以加深学生印象。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将与实训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试验、工作实例或训练任务等各种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将项目的实践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实训项目,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成为辅助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教学方式。
首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十位同学,同学们自己成立组名。同时让每组成员推选出项目小组组长,负责小组项目的组织管理。
其次安排项目训练题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进度来安排题目。其中,教学目标是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训练结果的依据。例如在讲授第一章酒店概述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章节课程时,要求每组学生选取一个三亚著名酒品牌店对其进行实地调研,拍摄视频与图片,同时上网收集相关材料, 了解其文化价值观、酒店装饰与设计、酒店定价、客房设计、餐饮部门、规章制度等,将整理的材料做成课件。
进行项目训练成果展示。学生们可以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也可以根据项目训练课题的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这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状况。
最后由教师对训练结果分析评价。分为教师评定学生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4 角色扮演法
即模仿实践,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用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机会,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针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章节时,可将角色扮演法运用于招聘技巧的教学,将学生以五到七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模拟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负责的部门,并在自己负责的部门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之后所有的工作就围绕着自己负责的岗位展开。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普遍反应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在扮演角色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2.5 现场教学
即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到酒店现场,进行现场参观、考察和讲解,或请企业专家现场讲学。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大一学生有认知实习课程,将部分章节实践安排放到学生大一暑期认知实践中,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知识。同时,可将三亚知名酒店高级管理人员请进课堂,讲授相关章节知识,弥补教师实践能力薄弱不足。
参考文献
[1] 武永成.课程教学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法―― 基于“饭店管理概论”等管理类课程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9).
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Abstract]The Tourism Administration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is mainly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professional.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its graduates need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ethnic areas and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restricts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we believe that 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tourism management training plan, should take the training to fully meet the application typ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gion innovation type, composite type of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Keywords] tounisn managanent specialty;the cultivation scheme
二战以后,旅游业以其特殊需求获得了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也实现了由起步到快速发展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特别是近10多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任意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院校在内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基于此,加强新时期民族院校旅游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是实现我国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设置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民族地区纷纷利用自身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适应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几乎也都开设了各类层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力进行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
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开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从开始先对是比较滞后的。而当时民族地区在这方而的人才培养儿乎是一片空自,仅仅依靠于临时性的旅游职业培训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教育,没有真正形成民族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格局。致使民族地区的旅游高等教育的超常态发展,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条件要求,培养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培养层次定位比较模糊;专业设置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专业实践教育建设滞后,专业师资资力量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旅游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的调查问卷,许多人士普遍认为,旅游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依次是:有效的沟通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策划能力,领份能力,乐于变革,首创精神,继续自学的能力,计算机技能,实践学习的能力,外语能力,团队观念,企业家精神,伦理适德,国际知识,与旅游业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世界与旅游地理知识。
通过对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民族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适应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更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培养方式,实现学生由传统的纯理论知识被动学习向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8)了解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3.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
(1)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2)相近专业: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5.主要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学概论、服务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财会基础、旅游英语、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法规、旅游文化等
6.主要实践性环节
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导游业务综合实验、民族文化旅游素质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实务、导游实务、餐饮管理实务、前厅与客房管理实务、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实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实务等课程实践
7.主要专业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8.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需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识课程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5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36学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42学分;个性模块课程8学分,其中限选课程8学分,任选课程0学分;实践教学64学分;创新能力8学分。共计218学分。
三、培养特色及有关措施说明
1.培养特色
以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具备素质为基本内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个性发展。
2.有关措施说明:
(1)构建“专业独立招生、校企联合培养”下的“5+3”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实行独立招生,学生进校后,在学校的前5个学期完成旅游管理要求的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任务;后3个学期在企业完成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切实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开设个性化的培养方向
在个性模块中,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现有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目标,设置了酒店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三个专业方向选项模块,以提高学生发展的个性。
(3)加强学生民族文化旅游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开设了《导游业务综合实验》、《民族文化旅游素质实训》等课程;设置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旅游综合素质的“6个一工程”:即:每个学生至少会唱一组民歌、会跳一组民族舞蹈、举办一场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组织一台“民族文化与旅游”为主题的歌舞节目、撰写一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调查报告,举行一场民族文化与旅游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通过上述相关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旅游知识与能力,使之更好的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业发展服务。
(4)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与恩施富源国宾、上海亚湾酒店、北京国新树人酒店、恩施旅游集团等相关旅游企业签约建立专业实践基地外,校企双方还联合制定了学生专业实践的企业培养方案,强化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的实验与实践,其中企业阶段学生学习的学分达到52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73学分,占总学分的33.4%以上。
(5)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以课程实验、补充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主体内容的实验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方面的实践创新环节,以及任选的课程实践项目,辅之以导师制的培养体制,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王孔敬,(1973―)男,重庆奉节人,副教授, 硕导,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研究。
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旅游管理;“2+1”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
1 社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高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有不同的层次,以满足实际工作的不同需求。硕士生及其以上层次的人才,主要是满足管理层业务管理的需要,本科生层次兼顾实用型和管理型,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特点。那么,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中级导游、宾馆、旅行社中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1.2 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前已述及,从事旅游工作的不仅需要具备服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资源文化、经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专多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知识面越宽,就越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所呈现的宽泛性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趋势。
1.3 就业渠道的广泛性
由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闻媒体和人才市场时有“白领好求,蓝领难找”的用人信息。我们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急于聘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旅游队伍中的“蓝领”。从某种意见上讲,蓝领较白领更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专业人才市场对蓝领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白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也为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如旅游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
2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
教育部高[2006]16号文件颁布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贯彻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为我院新设立的专业,在设立之初,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都是以此文件为指导。我们采用并执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改革:
2.1 采用“2+1”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使该专业毕业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实用型人才。同时,成为熟悉我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方针政策,掌握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与社交能力,能胜任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从专业设置入手,根据旅游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与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专业计划,明确专业目标。以服务能力和职业需求为培养主线,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强调满足职业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训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加强“双证制”教学。
2.2 课程设置改革
旅游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突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能力与综合技能训练,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旅游高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
(1)突出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目前,旅游管理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要直接面对国内国际游客,从事一线旅游服务接待,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体系在开设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修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旅游政策法规、导游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特色。
(2)构建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培养出的旅游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我院设有艺术与体育系,为旅游管理设置人文类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与体育系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升艺术素养和体力劳动能力。实现了新课程体系积极构建课程的多元化,增设了旅游文化、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体育三门文化艺术含量较高的选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3)结合教育部高[2006]16号文件及学院“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我们把专业课程与培养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开设为学生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和“中级服务员资格”服务的课程,如:导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广东旅游景点景区介绍、餐饮管理与服务技术、前厅客房管理与服务技术等。要求学生毕业时除了拥有毕业证,还拥有上岗资格证,培养符合国家技能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2.3 教学过程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知识点以项目为中心串连起来,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围绕项目设计实训,围绕项目实施考核,打破传统的知识排序方式,按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为导游知识,一个方向为酒店管理知识。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将两个方向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几个小任务又合并一个大任务,若干个大任务,组成一个项目。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学生非常地知道明确自己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在具体任务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跟踪,及时调整,每个任务再分解为若干级目标,初级目标为普通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达到;中级目标为提高目标,在初级目标基础上适当提升,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高级目标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也给其它同学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
(3)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倡导学生顶岗实习。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一直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中国旅行社,汕尾旅游总公司,汕尾东方旅行社,汕尾红海湾旅行社,汕尾阳光旅行社,汕尾巴黎半岛酒店,汕尾德胜宾馆等签署了实训基地合作方案。针对目前汕尾多数旅游行业公司规模较小的现状,旅游管理教研室负责带领学生到旅行社顶岗实习,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都会为学生联系实训基地,安排顶岗实习。如三月至五月是汕尾地区的旅游旺季,我们邀请实训基地的负责人来我校挑选顶岗实习人员,一是可以解决实训基地的用人紧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岗位实践的机会。
(4)聘用旅游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丰富师资力量。
长期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或服务工作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可以弥补在校专业老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在每个实训基地寻找符合要求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兼职教师要求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在旅游行业从业时间五年及以上,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指导教师要求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和旅游行业从业时间三年及以上。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聘用,大大丰富了师资力量,也更好的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能带来操作性更强的指导和鲜活的案例,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融合。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也是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应该坚持不懈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5
(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世纪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高等院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势。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剧,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型与变革。中国过往的高等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建立VPI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同时还是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可行性的变革方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VPI;转型发展路径
【Abstract】Sinc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open-up policy from late 80s to late 90s last century,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 matter in relation to quantity or scale, had been developing dramatically. However,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stant change of the social demands and intensifi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a major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outdated education system cannot cater for the social demands, therefore,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scheme is what’s needed the most.This thesis first analyzes the existing issues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econdly, it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on education scheme as a developing strategy for the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hotel management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scheme specifically for this major-VPI education scheme. Last, it talk about the methods of accomplishing this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which also takes hotel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proposing viable ways.
【Key words】Education scheme;VPI;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也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些高等教育院校的产生不但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与矛盾。
高等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造成学生毕业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中国高校的毕业生由2001年的115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700万人。在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上,部长助理林蕙青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70%以上。据前程无忧的《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毕业生比2013年多出28万人,超过一半的2014名校毕业生希望起薪达到每月6000-8000元,比上年高出了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雇主的招聘成本不断提升,2014年招聘人均成本达到3204.元,有超过4成的毕业生存在“毁约”的情况,让HR叫苦不迭。
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一边倒的灌输式教学,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很难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没有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因此,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只是一纸空文。
中国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它是学生对国家、对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以及个人品德的综合;专业素质是学生对于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行业意识的素质培养;身心素质是身体健康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换位思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中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呈现出很多的问题,例如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强、缺乏同事之间的沟通能力、缺乏自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以上中国高等教育中所出现的矛盾与不足,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1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从传说的五帝至清朝末年为“人文”时期 ,近百年为“科学”时期 ,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时期。然后,在高等教育由“人文”时期向“人文·科学”时期过渡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的拨乱反正,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世纪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下图所示实现了一个量的突破: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问题也不断的涌现。
(1)众多高校的涌现导致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缺乏行业竞争力。众多高校争相开办酒店管理专业或以该专业为核心内容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注重实践的教学,只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标过低,轻视诸如应变、洞察、挑战、语言沟通等方面综合能力和道德、责任心、人品、承受压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酒店只能从事一线的服务工作;而强调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目标过高,培养出的人才,例如:本科、硕士、博士,只适合进行科研工作,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和锻炼,对于酒店基层的服务缺乏了解,很难深入到酒店的实际管理中去。
(2)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各高校酒店管理教育中没有针对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步骤过程有缺失,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途径方面需要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没有与国际接轨,国内酒店高等院校培养出的酒店人才本土化现象非常严重,无法适应国际化酒店的需求,难以在国际连锁酒店中担任重要职位,学生毕业后选择酒店行业进行就业的比例偏低,即便到酒店工作也只能长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游离于管理层之外,而长期艰苦的一线工作又会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认为“本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紧迫的问题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占79.57%”,回答“招聘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寻找本地受到良好训练的员工的占72.3%。[1]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中国23个城市部分星级饭店的调查统计,1998年至2012年的员工流动率分别为25.64%,23.92%,24.2%,22.56%,23.41%,平均流动率高达23.95%。据另一项统计表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饭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饭店甚至高达45%。其中高学历人才的流动率最高,此份调查中还提到,上海某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分配到饭店的第一年流失率高达50%,三年后只有20%的人还留在饭店业。杭州市有10家饭店近3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达66%。其中不到1年就离开的有81名。
(3)国内的高等教育与国际上的高等教育缺乏衔接性,人才培养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于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国外高等教育所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上课时间、授课教师、以及学习的方式,这样学生能够获得很大的学习空间,期末的考核形式多样,以考试、论文、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而我国近年来虽然实行学分制,但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选择课程,实质上学分制还是学年制,课堂的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期末考核主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
2 高等教育转型的发展战略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种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实施的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2-3]有的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动方式”。[4]有的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5]“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的简要组合,为了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管理活动的组织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起来的人才培养结构和策略体系,它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总体性表现”。[6]
尽管从定义上看学者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不同,但是究其本质是一致的。据此可以得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的人才培养活动”。[7]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题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8]因此,要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必须在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下进行。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的作用”。[9]目标是行为活动开始之前所预想的结果,目标会影响整个行为所开展的方式和进程。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培养过程。培养目标要通过培养过程来得以实现,培养过程决定着培养目标的成功与否。在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需要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即培养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手段。
第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多样化培养评价方式的建立。培养评价是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评估,是将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果具体化的一个过程。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拘泥于单一的卷面考核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全方面的体现课程能力培养的结果,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建立多样化的培养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国内的专家们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上述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单纯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形式问题,而极大的忽视了酒店管理的本质问题,那就是:今天的酒店业到底需要高校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只有把这一问题摆在核心位置来对待,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酒店人才。
结合这一核心问题,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VPI人才培养模式。
(1)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职业活动进行的基本条件。酒店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其它行业。职业能力主要分为:行业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行业实践技能:学生要掌握酒店一线人员的基本工作技能,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掌握酒店基层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专业能力:在掌握基本行业实践技能、了解酒店基层管理之后,重点培养学生酒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酒店运营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发展能力: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之后,应该对未来个人发展和酒店行业的发展制定专业的规划,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决策能力、战略组织能力、较高的专业性发展和领导能力。
(2)Personnel Quality Training ——个人素质培养
个人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酒店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人品和基本素质。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个人素质分为三个层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人品、道德、爱党、爱国方面的个人素质。
专业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明确自身的责任。
身心素质: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人关爱和呵护下,缺乏责任心和换位思考,因此应当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正面接受他人的批评和赞赏,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
到2013年,中国最大的30个城市中,国际连锁酒店的数量还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52%,推动和加强国际交流、培养适应国际品牌酒店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将会成为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之举。
双语式教学,加强酒店专业英语的培训,增加英语晚读和英语角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与国际上的知名院校结为友好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在国际间的学习和交流创造便利的条件;定期举办国外游学、实习的宣讲,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机会。
首先,探索出一条符合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路。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征的教育观、人才观,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更新推动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革新,构建基于“VPI”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专业技能的行业标准与实践的深入分析,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学生在掌握行业所需能力、强化个人素质的同时,重点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锻炼和巩固,包括校内实践学习与校外顶岗实习、加强国际交流等,探讨出一套具有国际化标准、符合行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推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国际交流的方式完成对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素质的培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在校内进行酒店管理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培养,通过国际交流拓展视野,接受国际化的酒店管理理念,到国外的大学进行学习;还可以走进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接受专业的、系统的技能培训,积累实操和管理经验,到国外的酒店进行实习,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增强大学生的国际就业竞争力。
3 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
3.1 校园管理情景职业化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这些院校的管理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管理方面,要使这些院校有效的运作,就要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者,也是企业部门的负责人,协助其它部门的工作。
“创新和改革并不在课程指南中,它更多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饮用的水中”[10]教学的创新就在日常生活中之中。酒店管理专业采用“情境式教学”与“工学一体”的方法相结合,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利用教学酒店、教学厨房、烘焙操作室、心理测评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企业模拟仿真实验室、户外拓展基地等设施,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在教学酒店营业期间,学生每天参与到教学酒店开展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随时到教学酒店、教学宾馆开展实习,进行实务操作练习。利用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学生作为企业员工,通过职位顶岗、案例研讨、班组总结会等形式有机的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植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将科学知识、人文教育与学生实践相互渗透,方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双语教学也被引进到“情境式教学”与“工学一体”教学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同时,让酒店专业的教师在校内教学酒店挂职,直接参与教学酒店的经营管理。这一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与实践“脱轨”的问题,使教师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为开展“企业实境,工学一体”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教师所树立的酒店职业人形象,也会对学生个人形象塑造和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制定“三学一体”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进而与相关课程对接。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顶岗三者的合力效应,即制定“三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将实践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并加大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际运用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管理能力),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企业中“眼高手低”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场应变能力,同时培养并不断巩固学生的行业意识(包括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在专业课的设置上突出复合性和应用性,强调理论知识的适用性,完善学生的职业知识结构,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心理测评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户外拓展基地,加强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心理建设。
3.3 开展“四段式”教学
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及学生在企业中实践与能力形成的规律及各阶段所需的技能和只是设置并安排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摒弃一些空谈大理论的课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递进式的阶段,即在校学习积累阶段、实习体验阶段、能力补充提高阶段和灵活应用阶段。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校学习积累阶段即为在学生入学后即针对行业技能开展岗位技能、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将其他的在校学生当作客人,锻炼对客服务,培养学生行业认知并进行岗位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习体验阶段是让学生到国际五星连锁酒店的真实岗位中去进行上岗实习。通过在酒店中的实习,学生很容易发现自身在技能或素质方面的不足。当实习期结束,学生回到学校时就进入了能力补充提高阶段,教授学生作为管理者应掌握的专业理论,并针对在酒店实习时所发现的不足,进行补充学习。在灵活运用阶段,学生们将会再次走进五星级酒店,参与到酒店中层管理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3.4 针对社会的需求,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
改变以往单一的、依靠课本和教师讲授的授课方式,着眼于社会的需求,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入到课堂之中。
改变酒店管理院校单纯地以中文进行讲述的授课方式,适应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带入到专业课的教授中来,同时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专业外语的培训。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行业发展动态,结合现有学生的水平,编写与国际相接轨的讲义,改变“一本教材讲十年”的刻板教学方式,鼓励教师选用国外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书籍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目(如:由Allyn&Bacon出版的Psychology and Life, Butterworth-Heinemann出版的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等),积极与国际酒店管理教育接轨,鼓励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授课经验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将大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团队项目带入到课程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接近行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并不定期地邀请业界专业人士走入校园,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带到学生们当中,组织新生到酒店参观,与酒店人员进行交流,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5 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国际化酒店管理VPI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授课方式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在课程内容上与国际接轨,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能力,能够运用双语来进行授课。为了加强酒店专业的情境化教学,教师不再是普通意义上教书育人的刻板形象,而是像在真实酒店中挂牌的部门负责人。让教师在校内模拟酒店挂职,这一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为开展“企业情境,工学一体”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教师所树立的酒店职业人形象,也能够影响学生的个人形象塑造和素质的培养。
建立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学习,在资深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建立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将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点与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 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必然举措,只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适应酒店管理专业的VPI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通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转型方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永挺.酒店优秀服务人才流失的控制[J].文体旅游,2006(5).
[2]那张军,徐建梅.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苏高教,1997,(专辑).
[3]李盛.WTO与大学本科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2-4-1:6.
[4]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性[C]//华中理工大学第七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1998,11.
[5]刘红梅.21世纪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5).
[6]马国军.构建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
[7]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2007.
[8]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
[9]张相乐.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