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之中,并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也开始发生改变,这其中有好的改变也有坏的改变,这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下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互联网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尤其对大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互联网之中的一些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1网络文化的概念、形态和功能

互联网文化范围很广,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衣、食、住、行、时尚、价值观等都属于互联网文化。相对而言,互联网文化比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优胜性,它散播知识内容的速度很快,有很多软件都包含了极多的知识内容,大大减短了人们为了知识而去查找资料的时间,使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另外,网络上的知识不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它的表现形式还有声音和视频,这就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性,可以让人更好的能够接受知识。网络的存在,可以将无数不认识、没有见过面的人连接起来,共同探讨和学习,大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在的大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网络,网络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这引起了国家的重点关注,国家呼吁要运用互联网来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更多的高校应该加入进来,建设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统一的对学生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现在已经融入了当前的教育之中,成为了正面传扬国家形象的平台,例如国家举办世博会、奥运会、尖峰峰会、救济灾民等,这些正面的报道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信念,互联网在这中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运动,以往的新闻媒体多是电视和报纸,观看的群众受体不够多,大学生看电视和报纸的更是少之又少,网络的普及很及时的改变了这一现象,网络新闻相比于电视和报纸,它所受众的面更广,报道的新闻更及时,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国家就可以运用网络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国家重要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正面的报道就显得极为重要。

2.1网络能更好的支持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互联网上的内容千奇百怪,种类繁多,而且言论自由,相对来说很轻松。这样的网络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脑力,往往学生在此种环境下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能够有好的发展。

2.2网络可以更好的促进交流

互联网上许多正面的报道会对大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以此达到很好的效果。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互联网设备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以往所用的很笨重的台式机已经被液晶显示器的机器所代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也已经普及,网络信号也覆盖极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方便,对人的生活、交流方式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3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

3.1网络上存在大量有害信息

因为多种方面的原因,互联网上面有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极不好的体验,一些心术不正、心里阴暗的不法分子在网络上了一些、负面、低端等的信息,一些大学生就会因此而被影响,内心的思想也会慢慢变得阴暗,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网络负面、虚假信息的监控,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3.2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宽松的环境和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都是对人有利的方面。但是它也具有很强的诱惑性,一些大学生就因此沉迷网络游戏,喜欢交网友,对学业不闻不问,从而导致自己的堕落。

3.3网络使部分大学生性格缺失

一些学生长时间在网络里,所接触的都是虚幻的,他们不愿意从网络中走出来,也因此和家人、朋友疏远。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怎么和他人交流,这些都是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造成的性格缺失,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功课,让其知道网络只是交流、学习、娱乐等的工具,不可沉迷于此,这才是大学生正确的上网方式。

3.4网络造成部分大学生道德丧失

当今网络充满了暴力和骂人现象,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如此,但有的由于会被别人骂、好奇等原因也加入了骂人的行列,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发生这种事情主要是因为现在网络文明的缺失、学生自己邪恶因子不断放大等原因。所以国家应该倡导网络交流要文明,学生也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4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运用网络,多发具有正面的、正能量的新闻,做到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在网络上设立服务热线,学生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时的帮助解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如果正确运用网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一份力。加强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更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加强校园网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校园BBS是所有高校大学生浏览最多、最受欢迎的交流平台。因此,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是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中心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思想、贴近校园生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疏导、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解惑,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在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的同时,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舆论建设。

作者:王春媛 单位: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2

一、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数据显示:网民中高校学生普遍上网,比例最高。由于大学生高学历的特征,从而能更快的掌握网络技术和信息,能够更好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是时代的需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和打游戏,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大学生过度上网,会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面容憔悴,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生物钟紊乱等问题,特别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都会引起消极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兴亡。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以促进互联网在高校健康、稳步的发展,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渗透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开放性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跨越民族和国界的。因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随意的传播。再加上网络上许多信息是不可控制和过滤的,各种非法信息、有害信息、虚假信息都能轻易的入侵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当今网络上,英语的内容占到绝大部分,其他语系占很少部分,汉语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西方一些敌对势力通过网络信息传播不择手段地开展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向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大肆传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涉世未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成熟,思想比较单纯,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2、互联网致使大学生对社会冷漠,引发人际交往障碍。众所周知,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形成期,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网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求安慰和。长此以往,网络必然割断了大学生与外界的真实情感的交流,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再是人与人真实的面对面,而是变成人与电脑面对面。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变差,思想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学习生活中也会慢慢丧失自我,荒废学业,违反纪律。

3、网络信息垃圾泛滥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误导。过去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多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不正确的信息已被删除,经过层层过滤而被使用。而网络信息不一样,其内容复杂多样,信息量巨大,过滤监管方式不健全,这就导致许多垃圾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网络上凶杀、暴力、、谣言、赌博、诈骗和某些侮辱性言论等不良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灵魂。而且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对网络信息的取舍标准也不同,有些国家便放纵一些有害信息进人我国网络,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民族特性。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优化网络环境。要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对网站的管理,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及时过滤清除力度,从技术上保证大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让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占据学生的网络视野。我们在不断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建设,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普遍较差,很容易沉迷网络而丧失自我,导致触犯法律、违背道德。许多大学生由于沉迷上网而造成学业受挫的事情比比皆是。每一年高校留级、清退的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看电影造成的。因此,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制止。对学校附近的网吧,也要经常去巡视,防止学生常住网吧,荒废学业。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该暂时不予办理校园网上网手续,已办理上网手续的,如考试成绩出现几门不及格的,也暂时取消其校园网上网资格。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校园上网行为,促使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3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70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 微信公众平台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微信注册用户的主要群体,且微信的使用终端是手机,当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很高,这些都为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微信具备多样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将思想教育内容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学生发送。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更加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满足了其好奇心理,进而大幅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且微信平台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受重视的感觉,进而提高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其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学生在微信上可以直接表达自身的情绪,传递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信便可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关注的内容,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创办官方微信平台可以及时向大学生推送精准的政治内容,通过温彩的信息使大学生真正接受政治教育。再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这便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虽然部分受众无法及时接受信息,但信息不会消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延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最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与大学生的距离,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轻松便捷的交流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交流,通过微信,教育人员还可以及时向学生发送天气预报、节日祝福等信息,增进了双方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的内容与价值观,并及时指导、点拨学生,促M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确保了大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并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

2.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

首先,学校以及校内的相关部门应建立官方的公众平台账号,尤其是学校的宣传部、学生处以及教务处等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部门,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相关的思想教育信息,提升行政服务的效率。同时,还应开发校园APP,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播,将主流形态、价值观等与微信进行对接,创造主流舆论环境。其次,班级、团支部以及社团等也应建立微信公众平台,鼓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大学生等使用微信,借助新媒体服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创建微信平台的过程中,应创新班级的管理模式,建立班级微信群,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都纳入微信群中,通过这些活跃分子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2 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在微信环境下更为顺利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应在具备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学校在微信方面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培训与专题学习工作,通过举办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访谈”“微辩论”“微展示”等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微信操控能力。另一方面,在提升思想政治信息素养的前提下,还应构建既熟练掌握微信传播方法、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养,又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向、具备新媒体使用能力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3 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多项功能

处于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主动掌握微信知识,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各项功能,在结合本校实际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导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一是利用微信消息的推送功能,大力宣传党与国家的政治方针、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先进模范事迹等内容,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同时,还应推送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关的资讯、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资料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喜好,并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思想政治内容。三是应充分利用微信的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学生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互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四是应利用微信语音的对讲功能,及时温馨提示信息,体现出人文关怀。五是应利用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微信账号的形式输送至移动网络中,使学生可以积极接受政治内容。六是应利用微信的随手拍功能,提升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3 结 语

当前高校校园中,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最具人气的“舆论阵地”,且也是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高校应及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并构建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多项功能,以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4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思潮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倾向;扩招使在校生人数剧增,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二是网络的普及使得交往变得平面化,大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增强,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和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失灵。

三是在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当今社会,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补充。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和费巩训导师的倡导下,浙江大学率先借鉴英国导师制的优点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当时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是为了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人格、增进师生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专业改选等方面的改革,对本科生广泛实行选课制和导师制。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更替阶段,培养精英人才,服务四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做人也是另一重要任务。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和课堂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在给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兼有了育人制度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的性质。

北京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为了贯彻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导师既不是研究生导师也不是班主任,而是顾问教师,有责任心的教师才可以担任这个顾问教师,目前该院本科生导师制收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快速适应和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师生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融洽。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导师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问题为主要方向,在将科研和教学融入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华中师范大学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通过导师组织学生活动,个别指导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排除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给学生提供了正确有力的方向指导。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多方调研,经过对回收问卷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师生及时交流,帮助老师跟踪大学生思想动态

根据导师制落实的具体规定,导师或导师组与同学保持通畅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联系交流,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样频繁密切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入,更易于导师及时了解大学生正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以便更加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关于学习和人生规划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有助于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自由,更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加上导师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式交流,这样,同学们更易接受导师的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向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在我们的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在遇到困难时视困难的情况与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导师制的交流与传统交流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导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实时并且双向的,教育的形式由模式化的灌输方式转化为自由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会吸取导师提供的宝贵信息,同时也会有所反馈,易于教育工作者深层次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导师的职称,而且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只有不到10%的同学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其余都是老师主动联系学生。出现这样的结果,从导师方面来说,沉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师没有太多额外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指导同学学习和生活的工作上来;从学生角度来说,虽然最初普遍对导师制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认同,但在实行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很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二)导师制的制约和测评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自由和谐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无法利用过多定量的指标来限制执行标准并评价实施效果,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激励,使导师制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对导师制满意度调查中所出现的结果,只有不到3.2%的同学对导师制表示满意,36.7%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而不满意的同学接近五成达到49.3%。这说明导师制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足,及时完善。

(三)导师的分配制度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大部分高校的导师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导致部分学生与导师之间没有达到最优最默契的组合,影响到师生对导师制互动缺乏动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57.3%的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由于跟导师不熟,缺乏信任感,不会选择跟导师倾诉。最后的结果是只有12.4%的同学认为导师制让自己受益匪浅,20.5%的同学认为导师人很好,但不主动找学生使自己觉得不受重视,59%的同学认为和自己预期相差很大。这说明了广大同学在和导师的相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让导师制的作用得到完全显现。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在思想认识上,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地位

1.提高师生双方认识,加强宣传工作。在导师中充分宣传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导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中去,尤其选择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采取导师组的形式,保证每组内的导师相互协调搭配;鼓励同学与导师联系,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2.树立典型,奖励模范。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对活动形式好的和沟通交流效果突出的小组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并不断在导师和学生中间宣传导师制的作用和学校相关政策,定期表彰先进典型事迹,对其他导师组的活动和工作给予指导。

(二)在制度上,完善和健全各项相关机制

1.完善激励和测评机制。对于在导师制的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导师应及时给予宣传和嘉奖,但对工作的评价应主要考虑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成果,可以定期开展座谈和调研活动,及时跟踪导师制实施情况。

2.完善导师分配制度。起初分配导师可以采取随机原则,但后期应根据师生双方意见给予调整机会,使导师的配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尽量提高同学对自己导师或导师组的满意程度,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

(三)在形式上,期待多元化和创新性

1.发展多种沟通渠道和活动形式。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成功的经验实例,将师生之间的活动多元化,扫清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厌恶情绪;利用现代的互动方式,包括博客和公共主页等信息平台,击破部分院校地理上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与广大学生交流、沟通,将导师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2.与学长辅助互动有机结合。可以让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加入导师制执行计划,即每个导师或导师组配备若干名学生助理,负责与同学的日常定期沟通和常见基本问题的解决,同时,同龄人的加入往往可以让广大同学对导师制增强亲切感。

3.把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老师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这些个性突出的学生,所以娱乐性的教育有时却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爬山、组织娱乐演唱等活动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而导师制是近年来新兴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实施效力的工作方式,相信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导师制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定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田建国.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5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带来严重影响,我国也不例外。金融危机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还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高校教育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新挑战。

1.金融危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1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范围,是在一定阶段内为了实现某一种特定目标或者经济利益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意识和有规划的思想政治影响,属于一种文化实践活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领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教育包括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教育。此外,包括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1]。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实际形势相结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和新内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反映时代需求和特征,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1.2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进行的,但更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制约性。应该考虑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效率变得越来越缓慢,导致很多企业破产,下岗人员越来越多,对整个社会发展及每一个人的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经济收入持续低下,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给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也造成影响。

1.3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能顺利展开[2]。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能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发展敏锐性有直接联系,教师是否具有金融危机意识和知识等都会对教育效果造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多自身都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所以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

2.针对挑战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学生对金融危机的本质教育

受到我国教育机制的限制,现阶段知识越分越细,高校教育中只有经济专业的学生了解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其他学生对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和结果不无所知,并不了解。因此一些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从而引发恐慌,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多涉及一些关于金融危机的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让学生理性对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应该让学生明白金融危机指大部分金融指标发生恶化,正常投资活动不能继续下去,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及货币危机等,所以人们常称之为系统性危机[3]。只有让学生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才能从容面对。

2.2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感到恐慌,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受到工业经济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非常统一,很多学生都希望毕业之后找到高回报和高满意的工作,对于一些普通企业或者薪资水平不理想的工作,很多学生不愿意就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提醒毕业生改变这种高回报高满意的就业观念,将目光投入到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中。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更高重视。因此,学生可以将就业目标定位为中小型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锻炼平台。

2.3进行和谐社会教育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构建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创建和谐的社会,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金融危机下,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甚至产生失望和悲观心理,这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加强和谐社会教育,让学生明白中国政府正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恢复经济创伤,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最终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一个以生为本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3.结语

金融危机使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为了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加强金融危机本质教育,加强学生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此外,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就业率,同时加强和谐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田穗.从国际金融危机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4,14(4):28-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6

【关键词】体育院校 教育 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观环境

随着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体育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体育院校学生们经常会关注各种体育赛事,体育“不良”现象对他们的体育道德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如“吹黑哨”,“年龄门”,“使用兴奋剂”,“打假球”等。另外,在比赛中经常出现殴打和辱骂裁判员或对手,球迷骚乱等现象。体育界的这些不良行为无形中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思想困惑,迷茫,引起思想的波澜起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艰难的挑战。

(二)教学方面

第一、繁重的体育专业教育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它目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课程设置上,体育院校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的非常缺乏,开课的随意性较强。第二、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这一方面,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大大挫伤,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能够体现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的亮点并未凸显,缺乏特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活力。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单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照本宣科,灌输为主”,仅仅限于课堂,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的不够。大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不知不觉中抬高了自己,居高临下;而受教育者非常被动,自我教育的方式失去了用武之地。这相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教育脱离了实践。

(三)教师队伍

针对延边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出现了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想信念缺乏的现象。首先,受外界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本身的三观也发生了变化。功利主义逐渐加强,部分老师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只求个人利益,对教育事业缺少荣誉感。甚至,部分教师都放弃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对实事的关注度不够,经验不足,与学生们的沟通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育方式不能有效的创新。最后是学生管理第一线教师--辅导员的“事务化”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服务者,班级管理者,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者,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管理者等等。包括笔者在内的体育院校的辅导员主要要处理请假销假,档案管理,奖助学金评定,宿舍卫生,注册信息,违规违纪的处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学院内部繁杂事物的执行等工作。因此,辅导员的繁重的工作量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体育院校的学生在长期的专项体育技能训练中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自我认知。首先,缺乏自律性,自我教育不够,个性又强,喜欢意气用事,不愿听别人劝阻,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人生的追求单一,个人主义和功利化倾向,忽视了个人全面发展。他们总觉得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自我感觉理想化,总是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好就代表自己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和坚定信仰的维护。他们自我认知的波动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们人生定位不确定,过度抬高自己,一味追求着荣誉,只关注个人利益,很难找到现实自我和社会的切入点。

三、结论

体育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体育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创新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院校学生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抵胜诱惑,提高自己决策力,有效的控制自己。另外,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的协调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林樟杰.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成春.高校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康喜来.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J].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