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信息化管理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金融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了全新金融时代的形成,使得金融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细节问题的注意,要减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利影响,优化我国金融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

一、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1.金融信息化促使货币形态和职能的改变

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等价物的交换,这就是货币,是随着社会形态不断发展衍生出的金融产物。在现代各个国家都开始统一货币,市面上最流行的就是纸币,但是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推行,货币形态和职能不断发生改变,原有的实物货币已经演变成数字货币,大多都需要银行系统的支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交易。纸质货币的流通会受到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较为抽象,而数字货币则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拥有者只需要利用电子账户就可以实现货币的转账与消费,但是必须要由银行或金融机构作为中介。

2.金融信息化促进了金融机构的演变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实施,金融机构不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建造营业场所,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开通网络运营网点,不仅减少了成本投入,还提高了办公效率,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手机银行、支付宝等,快速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演变。

3.金融信息化促进了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实行,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也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影响,不断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资本的流动,有效促进了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

二、当前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少数金融机构就开始引入金融信息化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银行,金融业务不断扩展,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开始引入计算机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对金融数据的处理,再到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开始实现了金融体系联网操作,有效提高了金融数据的处理效率,而如今金融机构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进行金融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不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金融电子化信息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我国大多部分金融机构初步实现了网络覆盖,各个城市之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数据的传输和分享,完成了联网建设;第二,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的金融机构基本都实现了信息自动化处理,银行电子账单可以自动结算,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各个银行之间也可以自主转账和办公,而且各个金融机构都实现了外汇业务自动化,报文都可以直接收发;第三,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保险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各个保险机构都实现了网络自动化办公,用户可以自主上机处理各项保险业务;第四,当前我国证券行业也基本实现了无纸化电子交易,引进了证券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国证券营业网点的联合办公;第五,电子化营业网点的出现,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营业模式,用户可以在系统平台上输入自己的账户和密码,自主进行业务的办理,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当前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起步时间较晚,金融信息化体系尚未健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我国必须要正视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实现金融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垄断,导致我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的金融机构都在开发自己的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各大银行之间的计算机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交互,这样就严重抑制了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金融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无法实现统一的建设标准,使得现有标准和体制无法满足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2.金融企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问题较多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较多,不同体系的金融机构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分享到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源,但是由于利益收益不同,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总是不愿意处理此类业务,这就使得金融企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难以实现。同时,电子金融企业的网络认证标准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体制,这也就容易给外资金融企业带来机会,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增大。

3.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实际国情的需要,国内大多数金融企业都将重点放在柜面业务方面,并没有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服务体系的创新,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层次较低,无法有效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而相比国外金融机构,更多重点是放在金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方面,可是实现自动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4.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性能较差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更多便利,也带来了更多风险,金融数据业务开始实现集中处理,这样就使得金融技术风险的增加和集中。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实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国内金融系统也在不断实现互联互通,这样就给金融体系统一管理和控制带来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信息化风险的类型不断增加,而我国专业的金融人才较少,无法有效实现对金融体系的安全监管,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

四、健全我国金融信息化体系的具体对策

想要解决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高我国金融信息化技术,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那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强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金融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为金融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加强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从而实现金融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满足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2.加强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和综合化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干预,相关部门要对金融市场进行整合,平衡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要促使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政府也要牵头建设跨系统网络的互联平台,各个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处理各自的业务,实现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发展。此外,金融企业也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研发,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3.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

金融企业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的提升,要建立金融数据信息备份中心,培养专业的金融信息人才,要定期对金融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防控意识,同时还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政府部门要定期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审查,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金融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政府必须要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金融企业也要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要依托网络技术来促进金融业务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刘珂君.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0).

[2]梁靖.浅析金融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

[3]刘晓F.浅析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2

1.1更好的监管金融企业

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实行,金融企业的决策人员可以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给应用过来,准确掌握全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进行明确了解,对细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然后,决策者可以全面的观察突发事件,结合具体情况,将相应的针对性解决措施给应用过来。这样一来,决策人员就可以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全局操控,并且构建相关的监管制度,对金融企业的顺利运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2合理配置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很多金融企业都有子公司成立,并且在外地建立,那么信息化的管理和支持就更加的重要。借助于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连接不同地区的企业和部门,以便促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更好的配置资源,对于过去因为地域差异导致的金融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改善,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

1.3促使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促使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金融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对信息化产生足够的重视。金融企业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方可以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适应,对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强化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调查发现,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多的金融企业依然在经济管理中采取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时展的要求进行革新。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对企业的盈利和收入过分关心,却不注意控制成本,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其次,信息化平台落后,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了过来,它可以促使人们对服务的要求得到满足。但是却没有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这样系统之间就无法同步的传输信息,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最后,就是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我国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经济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劳动成本,但是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国金融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产品改造过程中,但是却没有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化还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2.1优化资源配置

在金融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要想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对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促使组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协调性得到实现。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都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将相应的责任承担下去。此外,还要对财务和会计部门的建设充分重视,这样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运营状况。

2.2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

要从意识上来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阶层的工作人员,并且大力培训,传授信息化管理知识,将先进的技术应用过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整理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和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进行把握,对于企业的经济走向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需求也可以得到有效满足。

2.3对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强化

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会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力培训管理人员,促使其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以便得到更加合理和准确的信息数据。另外,还需要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要明确的规定信息化工作的流程、要求和工作内容等。

3结语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影响

一、信息化对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影响

1.为提高金融机构绩效管理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所有影响机构经营效益的可控因素中,毫无疑问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是最重要的[2]。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机构的管理层有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于员工绩效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未能让各个层级的员工承担起员工队伍的重大责任,人力资本的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大。通过引进信息化手段,结合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现状,建立层层分解的绩效模型,将员工工作与机构盈利指数相挂钩,从而实现员工利益与机构利益的有机结合。再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产品,将机构的经营战略部署通过该产品的绩效管理模块逐一分解到每位员工,从整体上提高机构绩效管理能力。

2.为提高金融机构人才管理能力拓宽了新的途径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凭的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及优质的服务,归根到底就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竞争。借助信息化手段在人力资源的发现、培养、潜力开发以及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占领人才的制高点,从而促进机构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从人才聘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招聘管理模块,从广大应聘者中甄别符合岗位需求的优质人才,这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留住人才的角度分析,人们从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而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产品,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与个人发展科学的整合到一起,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留住优质人才亦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基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在人员的开发、培训、管理等环节的投入成本,在机构总成本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逐渐被管理层所重视[3]。结合国内外整体的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改善了机构的运作与经营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就包括金融机构的岗位管理、人才管理、绩效管理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员工结构不合理

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依旧比较匮乏[4]。纵观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人才建设现状,很多机构中,中老年员工占大多数,而年轻员工却极为缺少,员工结构严重不合理,制约机构的长期发展。部分员工为机构外聘的兼职员工,对金融专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只能在窗口或者大厅办理简单的金融业务,无法满足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需求。

2.薪酬绩效体系不健全

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农村金融工作人员的潜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必须首先建立有效的岗位薪酬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机构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按照职务、工龄等来划分岗位级别,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未能有效落实,信息化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及吸纳人才的能力,导致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意识低下,服务热情不高,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

3.长效培训发展机制不完善

金融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经济服务类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服务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农村金融机构长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对员工的岗位业务要求也有所降低,只要求其掌握基础的岗位业务即可,在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方面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的综合素质势必难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也难以再吸纳并留住年轻的优质人才。

三、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1.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人员结构

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岗位管理为核心,通过直线主管与员工多次交互,将机构的经营目标及员工的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将分解后的主要绩效目标分解到每位员工的自助系统中,建立员工个人、各阶段的绩效目标[5]。另一方面,要强化过程监督与管理,直线主管需与员工建立起密切沟通的桥梁,对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并依据管理层的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农村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赢得发展机会,就必须首先树立先进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员管理及培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协调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关系,加强引进高素质金融人才,打造高质量的员工团队,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活跃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专业培训平台,完善金融机构培训体系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在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金融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结合机构的实际发展现状及条件,以大数据网络系统为依托,打破传统管理部门及权限的约束,实现各管理环节的相互融合,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其次,信息化下的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鲜明的信息化特征,先进的云数据系统具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不具备的优势。可将内部员工的文化程度、经验水平等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到机构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建立员工长期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具有法律效应的金融机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薪酬绩效管理方针,加大对员工培训经费的支持,与当地教育机构达成合作,逐步扩宽培训融资渠道,提升金融业务水平。

3.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员工薪酬激励体系与长效培训发展机制,从而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以某市农村中国邮政银行为例,通过合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人才聘用环节对应聘者的在校行为及综合表现进行分析,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实习经历等,为人才选择方面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模式与发展需求,建立了人员能力管理模型,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人事信息的集中管理,并定期对各个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析,以此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四、结束语

信息化为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正确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种种优势,抓住时代机遇,合理的、充分的应用好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瑾矞.大数据时代开发性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85,87.

[2]乔惠娟.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途径研究论述[J].现代商业,2017,(7):67-68.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金融管理;招商引资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各类领域对于经济管理模式和质量等,都开始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同步状况下,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始成为必然之势。尤其是在金融管理建设领域之中,信息化已然成为一类必要的指导媒介,至于究竟怎样有效率地组织区域经济金融管理的信息化改建工作,相关措施内容主要如后续所延展。

二、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遵循的要点

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类社会工程项目,本身保留较强的复杂和系统性,因此实施过程中切勿盲目求成,最为关键的就是及时锁定契合点、构建标准化的信息化操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科学、规范、合理性改革进程。至于该类工作的处理要点则主要表现为:

(一)锁定契合点

任何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式都别具一格,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契合点选定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须结合自身所属城市的实际状况,进行专属的区域经济信息系统设计。如一些中心城区因为信息化实力较强,所以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契合点主要限定在楼宇经济领域之中。所谓楼宇经济,实际上就是以楼宇作为核心,透过大力开发和出租写字楼等途径,贯彻招商引资和税源路径拓宽,以及区域经济带动等目标,如若欠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条件的支持,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动态将难以被快速精准化地掌控。因此,在楼宇经济发展期间,务必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经济资源等内容加以系统化认证解析,进一步为日后区域经济管理水准大幅度提升,提供保障。

(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

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专业化信息平台的创建。特别是在金融行业领域之中,可以在满足信息化数据系统创建的要求前提下,细致化认证区域各项金融业务的招商、经营细节。如在一系列关键性数据被信息化平台成功地整合、校验解析之后,便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精确化地映射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动态。长此以往,辅助上级领导客观评价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且科学预测日后变动趋势,最终为各类区域经济快速和健康性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指导性决策。

三、区域经济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就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讯、业务处理系统等,进行重要性数据收集、传输,金融风险预测,以及管理决策制定实施的行为流程。其可以说是金融体系构成要素的集合产物,核心目标在确保逐步理清和贯彻内在监测指标的前提下,修缮既有的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最终顺利提升金融管理的水平。至于现代我国区域经济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则主要如下所示:

(一)拟定完善化的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针

作为现代专业化的金融管理主体,务必要针对所在区域经济行情进行细致化认证解析基础上,制定严密且可靠的战略方针,确保日后可以井然有序地组织金融管理结构扩建和信息化操作程序开发等工作。当然,为了切实强化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整度和稳定效果,该类战略方针必须保证维持全方位性,某类层面上对于金融管理主体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具体就是要求金融管理主体针对相关区域今后经济发展模式加以精确化预测,进一步针对区域金融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标准、金融岗位分配方式做出合理调试。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革新,是迎合信息化时展步伐的必要途径,同时对于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程序优化,以及整个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亦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效用。

(二)明确金融信息化技术的规范标准

区域金融信息化技术进行明确的规范控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其不单单能够确保相关金融业务更加便捷、快速地交接运行,同时更可以全面迎合不同区域和时间段的金融行业发展要求。长此以往,令区域金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操作,顺势减轻相关管理人员的压力、合理缩减以往管理中投入的过多成本费用,进一步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沿用科学人性化的竞争体制,令人员分工与协作变得更加合理

实际调查发现,我国许多金融机构在针对内部人员进行职务划分过程中,处理模式都过于单调乏味,缺乏所需的实效性,这类消极状况事实上和竞争机制有着缜密的关联。如若将标准化竞争机制妥善地融入到全新的区域经济金融信息化管理体系之中,各类员工之间便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自我表现,确保金融领域之中的分工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地迎来信息经济时代之后,涉及区域经济中的金融信息化管理效率也获得显著性的改善。由此看来,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竞争体制的影响作用着实不可小觑,其不单单可以保证进行管理成本全面缩减,同时可以督促金融机构更加专注地处理自身职务范畴内的核心业务。再就是充分协调广大金融客户之间的关系,令对应的经济管理服务质量得以改进。须知不管是区域经济金融机构,或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需要及时获取一定数量客户的扶持,所以,为了日后更好地完成金融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就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谨慎地处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为科学人性化的服务。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5

>>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研究 关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探索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对比研究 高校就业信息化国内外现状研究 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 国内外信息化与自动化如何融合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研究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研究 金融信息化国内外发展战略对比研究 国内外本科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经验借鉴研究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 关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探究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探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 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对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与造价信息管理的研究 浅析对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与造价信息管理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

[2]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应对WTO,2002 年全国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研讨会.

[3] 尹贻林等编委会主编.工程造价新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 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BCIS[EB/01].bcis.co.uk.

[5] 王振强.英国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 吴学伟,任宏,竹隰生.英国与香港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J].建筑经济,2007(2)88-90.

[7] 王振强.日本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8] 薛淑磊.我国建筑企业集团造价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3:21.

[9] 郝建新.美国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0]徐大图著.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11]温贵云.已完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J].山西建筑,1998,3:73-75.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 银行监管;信息化;风险

一、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的现状

银行监管信息化是金融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化解银行风险,促进银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金融业从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银行监管体制改革以前,人民银行在加快金融信息化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各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同时,把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民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先后开发了具有不同特点、覆盖不同业务功能的多个版本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 具体包括银行监管一司的外资银行非现场监管系统 、 银行监管二司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 合作司的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系统, 统计司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监察局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分行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 , 武汉分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系统和广州分行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覆盖了从机构管理、非现场监管到现场检查等金融监管的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这些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些系统的开发,基本掌握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难点和核心技术与方法,初步摸清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完善和更新现有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银监会正式成立,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更加专业化。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高科技背景下银行监管信息化的新特点,并组织人员对有关网络银行的监管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并重新予以公布。与此同时,银监会也注意到了整个银行信息化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组织起草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专门对有关银行信息化管理和监管做出规定。这将对我国开展银行监管信息化,确保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8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这标志着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先进、高效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相比,与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对金融监管提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1. 总体规划制订滞后。银行监管信息化是以银行监管系统为核心,涉及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金融政策、银行业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复杂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必须首先制订科学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对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业务、标准、人员、组织和经费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阶段、按照统一的标准、按分(子)系统逐步开发和实现。而我国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发展由于没有总体规划,使得已有的各系统都是孤立存在,各系统采取的技术手段参差不齐,开发平台各种各样,监管指标及编码方法没有统一,从而使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的共享,更无法有效地实现系统的集成。

2. 信息化标准制定滞后。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建设是先发展后规范。各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由于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同,软件与硬件各异,给网络互联带来很大难度。由于信息化标准制定滞后,监管理念、数据可靠性、监管模式的确定都给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带来很大困难。

3. 网络基础建设滞后。银监会分设以来,对银行监管网络建设的定位不确定,是组建自己的网络还是长期依赖人民银行的网络目前还不明确。网络基础不解决,银行监管信息化将无从谈起。

4. 数据采集规范性差。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数据采集还处于分散状态,基本上是谁使用谁采集。这一方面导致监管人员忙于数据的报送和采集,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信息是多头采集,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使得各系统的数据口径、会计科目、报送时点等不一致,既导致各系统的信息无法共享,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转贴于

5. 监管方法手段滞后。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一般都只具有比较简单的分析处理功能,不支持复杂的数学模型,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评测,使得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无法通过系统及时发现,金融监管仍然停留在依赖监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

6. 系统拓展性不强。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工作从市场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管、风险评测,到监管报告的生成和信息披露、监管档案的管理等大多数环节和内容都有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辅助。而我国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金融监管刚刚起步,我国目前运行的监管系统还很不完善,基本上只是现行手工系统的模拟,大多数系统基本停留在金融监管各个孤立环节和内容的自动化上,许多重要的监管环节和内容还没有相应的系统来支持,每个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非常有限,且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7. 银行科技风险的监管不够。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金融监管时,一直忽视了对金融科技本身可能引起的风险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没有相应的实施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的组织管理机构;三是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措施;四是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银行监管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

1. 尽快制订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我国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制订我国银行融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发展规划。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信息系统领导机构,组织金融科技部门、各监管专业司局和有关科研院所就监管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关键技术需求、系统的框架结构、应该遵循的监管信息化标准、监管数据的采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监管信息的管理以及建设监管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以保证未来各监管分(子)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和监管信息的有效共享。 在制订总体规划时,应认真总结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实际,并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可能对未来金融监管所带来的影响,如金融业的混业经营、IT技术在金融业应用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如网络银行、网上证券等网络金融系统)以及金融监管的最终有效形式——实时监管等。

2. 尽快建立银行监管网络。网络是银行监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正确评估我国金融网络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组网模式,尽快建立适应我国银行监管实际的高速、安全和先进的网络框架,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为下一步与各银行网络的互联作准备。

3.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 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是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应该在分析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和具体情况,严格规定监管数据采集内容与格式、采集方式与方法、采集渠道,保证监管数据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