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

我国的《教育法》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地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格标准之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首要的指出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为重要。心理素质包括的内容应有:学习心理品质、情感特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对待升学与择业的态度、理想的树立、对现实及自我的接纳等。如果从情商理论去深入理解在心理素质中占重要地位和起着主要作用的情绪情感,情感性心理素质至少还包括: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觉能力;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及时摆脱焦虑、灰暗与不安的能力;对自我的激励,克制与延缓满足、保持热忱的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能力;对人际关系的调整、学会竞争与学会合作的能力。健康心理素质主要应包括如下方面:正视现实;正确的自我观;有健全的情绪生活;能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学习和工作;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全面素质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对学生可否主动,积极的提升个人素质有重要意义,另外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担负着社会使命的重要任务。

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着重培养中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1.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就要体现在心智潜能的开发上,其中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2.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应努力培养并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和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合理而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保持科学与健全的态度,并与社会道德观念保持一致。3.良好的现代意识和素质。新世纪的中学生应具有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和创新的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健全的人格素质和道德素质。应培养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坚韧不拔、言行一致、情绪乐观稳定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勇于承担挫折和挑战,并不断调节好心态和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使自己逐步具有强大的人格和道德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中学心理教育现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从中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实在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教学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认知训练、耐挫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以及情绪调节训练等等。有的学校若不具备开专门课程的条件,亦可为学生定期开设心育讲座,刊出心育专栏等,尽力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2.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和过程,如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记忆策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以及通过学习心理辅导提高学习效果等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而又稳定的心理状态,必将促进学习质量的发展与提高;反过来,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又为心理素质的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而有效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可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的教育网络,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3.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运用疏导、劝慰、分析、宣泄等适当途径和方法,可帮助部分学生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其情绪,达到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并恪守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对重点对象做好跟踪调查,做好服务工作。4.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强化自我教育水平。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集体活动氛围,积极的群体人际交往,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内在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通过以上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健康心理素质正能量,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内容;对策

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3)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性格、气质、能力的浅显知识,跨越青春期误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社会人际交流及自我训练,自我调节方法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绝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一切为了升学,已成为校长办学的思想基础。班主任工作自然追随其后。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是否重视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班主任管理水平,也能反映班主任是否前卫的眼光。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学习掌握心理健康常识,自觉地依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

(3)开辟多种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班主任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另外,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总之,班主任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种渠道,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地落到实处。

3. 重视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带来了很多的教育,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相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言,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有着更为重要的教育影响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教师心理成长关注的缺失,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若要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必须学会做自已的心理医生,及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自我维护和自我教育,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放下所有的心理压力,以健康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既有方法又无定法。自己给自己擦眼泪,自己给自己壮胆,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得由自己来解决,即使到专家那里进行心理咨询,其实也是助人自助的一种方法,让我们从容起来、坚强起来、快乐起来,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可爱的学生。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体育;心理素质;锻炼途径;有效方法

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而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面对当今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的现象,在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利用好体育课堂,为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基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通过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和分析。

一、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而一个班级是由很多个体构成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成长环境、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授课过程中运动的负荷量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的一些比较消极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中强度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而对于身体素质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从运动量相对较小的体育活动开始,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避免体育强度不适当而给学生带来的伤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通过合理运用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在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抓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使其在失败中学习知识,这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逆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知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让学生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如,教师在对长跑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长跑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就要加大长跑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在雨天或者雪天进行长跑练习,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及在挫折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挫折中更加快乐地成长。

三、通过竞赛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竞赛活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经常会用到的,这一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对中学体育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让学生学会理解和沟通,同时让情绪低落的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进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教师在对短跑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根据小组成员的总体表现来计算团体得分,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为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加油,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希望,提高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进而锻炼心理素质。

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同时也决定了体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项活动,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中学时期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其体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动作,怕被学生取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教师在对篮球投篮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动作示

范,对于不敢参与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与其进行沟通,让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

提高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学生能否更好发展的一个保障。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掌握好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进而提高其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群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2(13).

[2]邓腾.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2).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育 中学生 心理素质 健康培育

前言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它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活动能使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社会学家预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新世纪青年取得成功的必备的首要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中学生应有效地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素质的健康培育,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以积极的健康心态拥抱生活,开创未来,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体育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体育包括体育教育、体育锻炼、竞技体育三个方面,具有健身、教育、娱乐、政治、经济、科技等功能。体育教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它的任务是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特点:1.竞争性与挑战性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不仅要同他人竞争,同时也要向自己挑战,这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好强、好胜、积极上进与展现自我的心理特点。2.群体性与互动性体育教学、比赛、游戏等活动,多数是以集体为单位参加,活动中学生相互团结亲近,抵制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加强了集体中的技战术和心理上的协作与互动,符合中学生群体生活特点。3.公开性与活动性体育教育活动多在开放的场所进行,主要是学生与学生,班级,年级之间相互的交流与比赛。在活动中,各班队、学生、裁判、工作人员、观众之间所形成的心理气氛对直接参加活动者的心理影响很大。4.显性与隐性体育教学的显性反映在教学大纲中,隐含的内容富于显性教材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促进个体社会化,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形成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符合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5.时空的特殊性体育是各学制各年级从小学到大学连续开设的唯一教学课程,而且延续到校外,为广泛丰富且有惊险的娱乐体育和竞技运动做准备。

二、当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人的心理素质是由智力、人格、心理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所组成,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素质就越优秀。心理健康的特征可用心理能力来表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自我认识能力;2.控制自我的能力;3.为自己目标努力奋斗的能力;4.理解他人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当前,由于心理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重视,而中学生又正处于个人社会化的特殊时期,既面临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与好奇,又要面临高考巨大的压力,所以在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心理素质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1.依赖心理较强,缺乏自立、自理的观念和能力。2.情感淡漠,性格内向,心理闭锁,不合群等。3.适应环境能力弱,认知存在偏差,行为反映倒错等。4.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遇到挫折易逃避,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等。据资料表明,在全国范围抽查8.6万名中学生,约30.12%的人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三、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育

1.确定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中学生自我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关心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心明显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加强。实践证明:中学生通过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意识整体概念显著增强。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劣势,就会使自己的潜在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必将影响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相反,有的学生只跟自己差的同学比,又易过于自信,滋长骄傲心理,影响自己的思想行为,防碍其潜能的挖掘。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体育教育中突出科学性与教育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自我,使自我意识中积极的自我方面逐渐战胜消极的自我方面,从而占据主导地位,培育出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控制自我能力。

研究发现:用力运动可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能发泄抑郁,展现自我,体验到快乐,满足,从而改善情绪状态。学生积极的自控力可形成一些优良的意志品质。例如:在自由民主与组织纪律发生矛盾时,他们虽有意见,但能实行自控、依然能服从组织、按章办事;而消极的控制自我者在体育运动中有时明知某些行为不对,却又情不自禁地去做,例如犯规及不服从裁判等。体育教育者在体育教育中应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才能与缺陷,认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让学生经常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认识控制自我的意义,将其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主动请人监督,促进自控能力的提高。

3.增强心理受挫力,提高学生为自己目标努力奋斗的能力。

体育活动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克服外在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自身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体育教育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预定目标(如跨栏可适当调节栏高和栏间距),让学生从克服日常的、小的困难做起,逐步养成持久的意志活动能力(如晨练、长跑等)。目标设置要适当,目标设置太低会使学生轻而易举的成功,缺乏成就感,失去拼搏和进取心,冒险与挑战性;目标设置太高,让困难无法克服,目标难以实现,那么意志活动会随之消失,起不到锻炼身心和磨练意志的作用。中学生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实现一定的目标,就越能增强心理耐挫力,提高为自己目标努力奋斗的能力。

4.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力。

人际关系是适应社会、环境、生活,形成完善个性的重要途径。每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都要和他人发生伙伴性关系或对抗性关系。体育活动这种特殊的运动环境能增进中学生相互交流,有助于克服孤独感、开放自我。尤其在中学生受到挫折时,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转移或替代,尽情释放心中的不快,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体育活动中频繁的人际交往,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如何让个体适应其他个体和团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诚待人,,和平共处,互助互进,在体育活动中避免一些令人生厌的言行,如说话气傲、刻薄、好卖弄自己等,从而形成人际交往的吸引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祖龙.大学健康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5

第一个故事写了一位名叫颜竹女孩的父母离婚,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过度去世,全家没有了依靠。可是,颜竹十分坚强,与哥哥、姐姐一起自食其力,勇敢面对挫折,并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中专学校。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位名叫李佳的中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变得自卑,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每想到自己家境就泪流满面。悲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促使李佳走向跳楼死亡。

看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虽然颜竹、李佳两人都遭遇相同父母离异的挫折,但她们采取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颜竹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活出一片蓝天;而李佳脆弱、不能面对困难,最终失去生命。我们应该学习颜竹的直面挫折、珍惜生命、任何困难都压不跨的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听过张海迪的故事,她先天就重残,高位截瘫,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翻译了许多外文名着,并获取硕士学位。美国也有一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可她却没有向命运屈服,24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她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直面挫折,珍爱生命,把人生一样演绎得如此精彩,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而对李佳悲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失去生命而感到惋惜。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困生;心理素质教育

一、学困生学习动机缺乏之成因

(一)学习上缺乏成就感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决定了其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往往具有较认真的学习态度,反之亦然,而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又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存在记忆单词困难,语法混淆不清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学习效果仍旧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挫败感,学习动机随之减弱。从而,在考试未能取得理想成绩时,往往容易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更有甚者,放弃努力,放弃英语学习。

(二)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是指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语言学习能力。一些学生在初中就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到了高中之后,一方面不能适应初高中教学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初中所学内容掌握得本来就不够牢固,经过暑假之后,旧知识也所剩无几,最基本的音标不能识读,单词记忆困难,单词靠死记硬背,拼写单词丢三落四,遗忘率高。高中教师都知道,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词汇是“砖”,要想英语学得好,必须有词汇的积累。而这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意识就不够强,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二、帮助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及方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智力差距产生及增大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本身,而在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学习的毅力、自信心、欲望、动机等。因此,教师可就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困生转化: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困生转化的保障

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让学生产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课堂形式多样化才让学生不易产生学习倦怠,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由于基础薄弱,遇到的问题也会较多。因此,在课堂上更容易走神。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并通过不同的分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包括学困生在内。

2.因材施教,适当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适当地进行分层教学,要让学困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在课堂上能够活跃起来,并有所收获。由此,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不断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针对课后的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酌情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水平。

(二)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视情况,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明白,尽管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且努力之后未必有即时的回报,也要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勇往直前。只有持之以恒,他们的努力最终才会有收获。要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自己的兴趣着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读本或一些英语学习的网站,如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推荐NBA的官方网站,让学生试着浏览其网页并阅读一些相关的英文文章,让学生产生兴趣的迁移。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所了解,让他们学会在自我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摒除杂念,专注学习。

2.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并能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学困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较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更加快速,因此,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异常重要,及时检查学生复习情况也是必要的,教师可在上课最开始的五分钟进行知识的巩固,学生一起回答之后让学困生站起来重复,有意识地增加他们的危机感,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3.帮助并指导学困生掌握识背单词的方法